如何激发阅读兴趣

2022-07-27

第一篇:如何激发阅读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读写能力,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课外阅读 的总量不得少于50万字。”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班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这就形成了制约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效益。“潜移默化 ”这个词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认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推荐好书,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看书往往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与好奇心就是学生阅读的导火线。要让学生愿意看,喜欢看,我们就要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所以我向学生介绍书时,从来不规定他们读什么书,写多少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也不规定要摘抄多少好词好句。我把着眼点放在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上,注意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等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时,才给学生介绍适合他们看的书。开始,我主要是结合教学把书介绍给学生。因为小学语文的教材都是充满童趣的,所以学生对故事性的作品最感兴趣。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择都是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的,适合小学生的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如:讲《蟋蟀的住宅》一课后,我就介绍学生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了《只有一个地球》,我就向学生介绍资源破坏状况,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数据,进而号召学生编写环保标语;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我又让学生搜集整理其他有关梅花的诗歌并比较其异同„„又比如: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就向学生介绍鲁迅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阅读有关鲁迅的其他文章,鲁迅名言,鲁迅的文章,以及世界十大文豪还有谁,他们的代表作品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了,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二、营造环境,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图书资源共享;引导学生时时关注校园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诵读到,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作为老师,我也经常看孩子们的书,虽说是随手翻翻,也不经意间让自己又回到了童年,不时与孩子们交流,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此外,我也对学生阅读成果的不断赞同和肯定。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无疑,在这些榜样的带动下,班级书香气氛愈来愈浓郁。

三、传阅摘抄,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他的知识面就会变得比较广,他的见解也会比一般的同学精辟。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学会汲取别人身上的优点;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也要求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好词佳句。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把作文写好,要把语文学好,字词佳句的搜集很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散文、诗歌、小小说等等,只要是健康的、有益的书籍我都鼓励学生去看。看得多了,慢慢地,有的学生就会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有的同学还背诵成诗,他们读得朗朗上口非常流利,别的同学看了,都非常羡慕,从而也带动了班上阅读的风气;有的学生还把自己从读书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我十分重视他们的这一种阅读方法,在班会上也做了重点表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写起文章来也比较有条理了,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阅读上面了。为了鼓励大家写读书笔记,我把他们写下的一本本好笔记、一篇篇好心得,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贴出来,有时还让大家课后相互传阅,让大家来欣赏别人的作品、杰作,由于我充分肯定同学们这种读书的好方法,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阅读课外书、培养了学生书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四、评比激励,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为了让学生明白适当的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我采用评比激励的方法,给予学生适度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刺激。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强化,又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我的评比激励是两方面进行的:一个方面是评比“作品”,也就是把相互传阅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故事演讲”、“朗读比赛”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奖品;另一个方面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积极性。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扩大了知识面,领悟到世界的美好,对生活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在阅读《唐诗宋词三百首》的时候,他们体会到了古典文学的儒雅魅力,在阅读《绿山墙的安妮》的时候,他们体会到了安妮是个坚强乐观的人,在遭遇了那么大的挫折以后,安妮不但没有变得消沉,反而勇敢的承担起责任,果断的做出自己的抉择的同时依旧怀着乐观向上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并对将来充满美好的憧憬。都觉得安妮是学习的榜样,要像她一样 。

五、多种活动,强化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的收获就是积累,因此一段时间以后,当学生们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我就利用每周经典诵读课时间为学生创设展示阅读成果平台,有时朗诵精彩片段,通过欣赏这种活动,表扬一些读书积极分子,及时给予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情趣,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时让学生以课外阅读中感兴趣的各种知识、道理、故事、奇闻等为内容,进行交流。此外,我还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有机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朗诵会”、“成语故事交流会”“我喜欢的科学家故事会”等主题读书交流活动。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但在这个阶段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实际进行恰当的评价,做好事前的辅导工作,给每个来学生足够的信心参与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如基础差的学生只能读一首简单的小诗,也要好好的鼓励他们表现自我。事实证明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非常有利于长期阅读的兴趣的保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进行课外阅读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掌握未来。未来需要的是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而阅读,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人生,多认识社会。面对现代教育制度下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他们的童年更快乐,让他们的人生更精彩。

第二篇:如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经过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级做的414名学生做的调查,有55%以上的学生对英语阅读有厌烦情绪,3 1%的学生为一般,只有14%的学生喜欢,试问,这样的心情怎么能做好阅读理解呢?归其原因,我认为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采取的就是“板鸭”的制作过程,首先是“赶鸭子”将学生赶进课堂,再是“填鸭子”强行将知识填进学生的脑中,接着是“烤鸭子”最后学生变成一只只的“板鸭子”。《新课标》中也指出 “英语阅读的重心由强调接受信息转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信息”。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了英语教学中的重头戏。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能力呢?

一、找出兴趣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也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列为基础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在学生阅读前, 教师应通过各种巧妙的教学设计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样学生在内在动力驱使下, 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 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图片引入法。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和文章有关的图片作为引例, 举出人物和一些关键词, 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介绍中故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去查找结果, 学生在任务和兴趣的双重驱使下进行阅读, 必然受到良好的效果。如我在教授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上第九单元reading “Have you been to Singapore?”中, 首先通过电脑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张有关新加坡的人文,地理,美食的图片, 同时引入文章中的相关词汇。学生们都对新加坡的一些标志性建筑,语言和美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这时让学生们打开课文带着问题去阅读,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谈话引入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说明文, 议论文等等, 在阅读前引导学生从他们现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出发, 讨论和文章有关的话题, 同时教授部分文中的重点词汇。 例如, 在教授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第九单元reading “If I am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中, 我先录制一段短的VCR,由三个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和儿子,讨论是否要成为一个运动员。围绕If I am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 这个主题, 首先问同学们是否想成为一名运动员,接着就让他们讨论成为一个运动的advantages 和disadvantages, 引导学生就成为运动员工作的两面性展开讨论, 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从而通过讨论的内容引入到课文。在英语阅读课上, 教师应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 在引导设计上, 力求简洁明了, 切入主题; 在

课堂节奏上坚持: 低起点, 小台阶, 快节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

二、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仅仅激发他们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应该在阅读过程中给与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给与指导, 并提供充足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摸索。1, 略读( skimming) 。通过对主题的引导, 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一个指导性问题, 该问题应涉及课文主题或重要事实, 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 力求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答案。通过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能快速获取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速度。2.细读( scanning) 。在把握了文章大意后, 可让学生进行第二遍阅读, 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细节,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查找, 如以who, what, when, where, why 开头的问句。如在教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第九单元reading “If I am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中, 通过VCR引入主题, 然后问学生: 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an athlete? What is the disadvantage of being an athlete? 让学生们快速的略读,他们带着问题再细读一边全文,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答题质量中了解到他们对该文章的理解程度, 做到心中有数。3.限时阅读。所谓限时阅读即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阅读部分并达到老师规定的阅读目标。目前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 阅读理解的分值在全卷中占有较大比例, 而且阅读量也比较大, 这就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快速阅读, 提高阅读速度。限时阅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如前面提到的略读和细读都应向学生规定具体的完成时间, 如三分钟, 五分钟等等。这样学生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 而且长此以往还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读后的巩固

在阅读课教学中,“阅”是信息的输入, 而“读”是信息的处理和输出。只有信息的输入而没有信息的输出不能说是一节完整的阅读课,更不能实现新课标规定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因此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读”出意思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 给学生提出一个紧扣主题的拓展性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话题进行讨论, 然后每组派一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也可以通过这一单元的教授到达一种情感教育, 例如我在教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级下第五单元reading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3部分, 在拓展延伸( 阅读后) 环节中就设计了一个言语交际的练习, 提出问题“Why elephants are in danger?”, “what other animals do you know are in danger”, 展示几幅图片有关稀缺动物和人类

屠杀动物的图片,最后以广告“没有杀戮就没有买卖”结尾,让学生的感情再一次的得到升华,并且让学生愿意就这一话题去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不仅复习巩固了刚刚在文章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在自然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 提高了言语技能, 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口头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 再进行笔头练习, 如: 短文填空, 句子翻译等。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创造性运用本课掌握的语言形式, 这一环节做得好, 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 还会使他们感到学了就能用, 从而焕发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篇阅读课文, 精心设计, 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 努力提高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终实现新课标中听、说、读、写的目标。

第三篇: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下茆镇龙湾小学李彩燕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逐步培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自能读书、养成终生读书习惯、提高素质 正文:

俗话说:多读心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些话都告诉人们应该多读书。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 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进行“诱惑”,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1、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书拿出来相互之间互相传阅,在班中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2 、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3 、 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除此之外,我们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课文都是选自名篇名著的。当教完这篇课文后,我就顺势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这时候,学生阅读的兴趣比较浓,能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如学完第十二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就向推荐学生《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等书籍。

4、激发阅读的渴望: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的时侯,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就会被调动被唤

醒,学生的身心就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 《成语故事》等书籍,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渴望。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

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二、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课程 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然而,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要他们对着一本厚厚的书和一行行枯燥的文字,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加上现代社会各种精彩的诱惑很多,如电视、游戏等。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使学生会读书那么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

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 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景物的文章,可引导学生写一写家乡的景物。阅读了说明性的文章,要求学生写一件物品包括动物、植物、文具、电器等都可以。或者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能力的训练,拓展学生了的思维。

三、指导学生自能读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的规定,这就把学生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

置。然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并不让人乐观,为此,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十分有必要。读书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也就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初读解情——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篇好的文章到手,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当然是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我们常说: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又学习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字典来扫除文字障碍。因此,对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下一步读懂课文做一下铺垫。待每一个生字都已经被你克服,你不仅读通了文章,同时,还增大了识字量,为以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再读悟情——披文入情,品读结合。

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读一遍文章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课文之后,必须趁热打铁把文章读熟,才能不至于很快遗忘。根据心理学中有关记忆规律的原则: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可以保证在以后能准确运用。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扩大自己写作词汇的积累,以备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在前面两步读的基础上,孩子们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果能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能努力地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去感悟理解,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中心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就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这样,必然会伴随着他们读书量的增大而让读书变得轻松,读书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在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基础上,再鼓励孩子们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既进行了小练笔,提高了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扩大了语言的积累,充分起到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3)、 最后入情——感情读、感悟读。

当孩子们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也就完成了自己对文章的再创造。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同一篇文章来说,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章中的 情感把握住并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学会了这篇文章。这时再进一步鼓励孩子们说出或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大胆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感

受,张扬个性。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能力。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阅读之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我在班中设立了“阅读章”。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课外书,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上看法,即可得到一枚“阅读章”。对此,学生们非常重视,甚至于有些学生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围着我要读书。相信更多的学生会加入这自主阅读的行列,享受阅读的乐趣。

广泛的阅读,对构建学生健康的完善的人格,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凡是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学生,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学生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他的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难的知识和越多的竞争面前,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 所以我们不能以短期的功利的行为危害了我们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阅读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面,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

一。 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这我深信不疑。

第四篇: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写道,要让学生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唤醒沉睡的天赋。读到这里,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是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让学生的天赋沉睡着,还是苏醒着?勿庸置疑,每一位老师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潜能。那么,怎样才能唤醒孩子沉睡的天赋?

我想,首先应当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起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热爱文学,挚爱语文?

一、给孩子一个鲜活灵动的内容

语文教材本身看似是死的东西,其实不然,看似静止的文学表面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人物的喜怒哀乐,景物的美妙绝伦,道理的精辟扼要,情感的至真至善,如何让“躺”着的文字“站”起来,活起来,再现文章中的情境,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教师就是催化剂。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语文课就会一改古板冰冷的面孔,变得鲜活灵动,兴趣盎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望洞庭》中有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怎样使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们所在的教室面临汶河,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是上课时间在早晨八九点钟,此时的汶河水面颜色暗黑,我暗自思忖,怎能比喻成“白银盘”呢?经过反复观察、思考,终于,在中午光线强烈的时候,遥望水中央的小岛可不就是“白银盘”?看到实景后同学们一个个欢呼雀跃,兴奋异常,这不就是教学中的最佳境界吗?

二、给孩子一位神采飞扬的老师

“装猫像猫,学虎像虎”。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文中,有“花朵张开时,草地是黄色的,花朵合拢时,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句话的意思,在教学时,老师和全体同学一起伸出手,同时张开,再同时合拢,五六十双手变成了五六十朵花,整个教室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大花坛,同学们一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有一个词“摇曳”,好多同学提出来说不懂其意,老师伸出大手,然后请全体同学伸出小手,做一个摇晃、摇摆、摇动的动作,五六十双手在教室里“摇曳”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表明他们已经完全明白了“摇曳”的意思,同时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同篇课文中还有一句话“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很多同学提出不懂“距离缩短不少”这句话的意思。老师走到一位同学面前,请他站起来,跟他亲切握手:“你好!你好!”这位同学也很有礼貌地回答:“你好!你好!”从孩子热乎乎的小手,老师感到孩子的心是那么温暖。孩子们自然理解了什么叫“距离缩短不少”。再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中有一句话“我喜欢过桥”,老师和一位同学立即大手牵小手,搭起一座人桥,让另一位同学从上面跨过,全体同学都开心地笑了,他们从中体会到了过桥的乐趣。

三、给孩子一个激情四射的课堂

四年级上册园地六“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浓浓的乡情”,老师策划一次演唱歌曲的活动,先由老师激情演唱《故乡的云》、《沂蒙山小调》、《大海啊,故乡》等歌曲,同学们一呼百应唱起刚学过的一首《我们的田野》,老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师生共同演唱,其情其景其乐融融,着实让人感受到教育的幸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位平时十分腼腆的男生邱仲睿竟然当众激情演唱高亢嘹亮的《青藏高原》,其引吭高歌的神态令人忍俊不禁。激情四射的课堂,师生水乳交融,彼此知心交心,畅所欲言,课堂上洋溢着幸福的欢笑。

四、给孩子一份贴近生活的作业

让孩子做一次家务,写一写感受,结果每一份作业都充满了童真童趣,尤其是写做饭菜的,有蒸米饭、西红柿炒鸡蛋,蒜泥拌黄瓜、清炒土豆丝……简直是色香味俱全,有滋有味,每一份作业都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孩子们生活自理的能力也自然不断得到提高。

生活是色彩班斓的,生活是五味俱全的,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品味生活,孩子们一定会在充满教育的语文课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第五篇: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新《大纲》明确提出: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而多数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读书缺乏主动性。我认为,教学中只要多想办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旦读书成了一种需要,学生就会找书读,看到书就想读,知识海洋就可任其遨游,何愁学生的阅读量不能扩大呢?怎样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读书习惯呢?

一、导阅读

1、树立名人形象,营造求知氛围

在教育教学中,名人效应是不能忽视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心中塑造名人高大、朴实、博学、勤奋、刻苦的形象,激发起学生对名人的敬佩之情,营造出想迫切了解名人的气氛,为学生的阅读搭建起桥梁。

2、指导阅读,搜集名人信息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就抓住时机,向学生推荐班级书架里的《名人故事——周恩来》一书,让学生在父母帮助下阅读,鼓励学生留心周围的各种信息,搜集周总理的名言,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等,学生阅读的兴趣极高。由于校学生知识面狭窄,对所需信息的内容及获得的途径有待于老师加以指导,如可以通过动手查找图书、看电影、电视、询问、平日积累等多种方式了解名人一生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名人名言、格言、杰出成就与贡献,甚至名人的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已有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大量的阅读。

3、以活动促读、悟理

为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巩固和提高,还需开展以洗练活动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增强情调。如“听说式”——讲名人故事、“表演式”——演名人故事、“竞赛式”——竞赛名人名言、“展览式”——展名人成果等。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介绍生物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发明家、画家、歌唱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及革命领袖等各个研究领域的名人故事,许多学校在校园里张贴有名人画像,教师不妨抓住这些名人引导学生来个名人大荟萃,要求学生搜集每一研究领域的名人,利用活动促进学生更多更广地读书、寻找,久而久之,名人行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促阅读

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阅读练习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更可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除抓好同步阅读教材外,在课堂中只要教师时时以课文为例适时点、引,学生会寻着路子去如饥似渴的,以满足求知的欲望。譬如,在教学完《黄山奇石》、《瀑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

写景课文后,在学生还沉浸于祖国山水的美妙情境之中时,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告诉学生我国的名山大川、风景优美之地不计其数,描绘赞美他们的文章更是多不胜数,顺势推荐《五彩池》、《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等富有奇趣 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阅读,学生就会因大量地感受到优美词句、物、景的美丽而陶醉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之中,并会为祖国拥有这么多奇妙之地而深感自豪,若再来个“带我游”,让学生做导游,将自己读到的美景介绍给同学,学生读书兴趣就会大增,为能做好导游而奋力。再如:学生在学完谜语之后,布置学生搜集谜语,在组织活动“谜语大赛”,学完写植物的文章后,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描写植物的文章,了解家乡名贵植物等,来个“植物展览会”。学完古诗,选读《唐诗三百首》,学习《丑小鸭》可推荐读系列童话,学完《太阳》、《新型玻璃》等推荐读科普读物。学生有一定阅读习惯后,还得帮助学生选文学性、趣味性较强的课外儿童诗、歌、谣、故事及儿童报刊、优秀作文等,读完后适当组织开展能起到既检查,又促读作用的活动。

总之,教学中始终以课文为范例,以单元训练为线,坚持学完一类导、引学生去阅读一类,再组织活动去促读,学生将会在不断的收获中、成功中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天长地久,学生也会被书吸引,读书的兴趣会逐渐浓厚起来。

三、养习惯

学生阅读的热情有了,如果漫无目的,所得也就有限了,甚至这种热情也会变得荡然无存,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点引方法培养习惯是不断加温,培养兴趣经久不衰的重要一环。教师可在课内阅读中有意识地培养语感,传授学法,以课本为范例,引导边读边想,注意段落的联系,文道的结合,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引导掌握写作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歇后语、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宝库不仅不断得到充实,还领悟到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吴的表达的真谛,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将不会是件难事了!

四、创环境

处于农村的许多家长受自身学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成功的个例介绍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更具有吸引力。教师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时机向家长们介绍某些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也可让成功家长介绍自己是怎样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让周围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广大家长,引导他们自觉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或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挑选读物,督促孩子阅读,配合老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激起学生探索了解未知的欲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是这个目的的体现,只要适时点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处处于成功,读书兴趣就会经久不衰,读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对学生的一生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减少测量误差下一篇:如何加强基层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