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研讨论文

2022-04-27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研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教学研讨论文 篇1:

新课改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创新研讨

[摘           要]  历史课程的创设对高中教学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并让学生在了解我国深厚历史积淀下当代学生所肩负的责任。但调查发现,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真实的课堂呈现并没有获得想要获取的效果,原因在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不高,课堂教学方式古板,使课堂的教学效率难以提升,最终导致历史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由此可见,为了有效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广大历史教师积极改变自己老旧的教学理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创新,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对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式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近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他认为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的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符合社会的需要。同时他认为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应该相辅相成。该教育理论的提出完全符合当代教育的目标,其中不断地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向教师说明在教学中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其中不乏古人的生活理念,对于此教师更应该懂得变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让高中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一、改善思维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研究发现,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课堂上进行程式化的教学,将本应该充满生机的课堂变得索然无味,长此以往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渐渐变得低沉,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强调死记硬背的重要性,完全忽视了学生思维方式在其中的重要性,不明白只有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才能从根本上热爱历史。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讲解历史应该从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发起点,运用理性的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还需要站在情感的角度分析属于历史中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应该从鸦片说起,向学生说明鸦片的危害和发展,以此为起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逐渐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西方国家想要将鸦片作为侵略中国的一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跳板,是他们恶意通过这种卑鄙的手段实现自己肮脏的侵略目的。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述犹如听故事一般剥茧抽丝,明白鸦片战争是英国和中国在争取贸易权。此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当不同的学生积极地将自己对待这段历史的看法说出来,教师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情绪被带动,仿佛身临其境地面对鸦片战争,同时对清政府的无能感到悲愤和屈辱。教师多维度地将历史事件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历史事件的评判。历史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思维方式,而不是将自己的看法固定在学生的脑海中,从逼迫学生学习到引导学生学习再到学生主动学习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参与学习

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就是依据历史概要和经验,让我们后来人汲取其中的精华,学以致用,对当前的生活做出指导性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摒弃那种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的错误观念,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将其中的内容与现实进行比对,使学生理解历史课程的真正意义。

例如,在教学“古代的经济政策”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询问学生:“大家觉得现在社会中的农民、商人、政治家这些角色是怎么出现的?”然后让所有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础进行讨论,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分享出来。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比如有的学生说:“这是从古至今在历史中不断演变出来的,随着社会的需要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角色。”有了一个学生的带头作用,其他学生会踊跃地发言,待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教师接着向学生讲述古代社会的不同阶层。并将学生分组,使其代表不同阶层,如平民、商人、士大夫以及官员等。然后教师再依据具体的经济制度来分配经济生产与发展任务,如平民和商人以纳税为主,士大夫和官员以调控经济和管理市场为主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协作以模拟古代市场,使其充分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制度。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引领学生举办实践活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更好地呈现在这种经济制度下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三、设置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便出现了创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以学生为基础,导致很少有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创建问题的时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死板的问题变得生动起来,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回答,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设置的问题进行教学,方便学生从问题出发深入理解问题背后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简单地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讲述一遍,接着提出问题:“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爆发,如果你们处于当时的年代,会希望政府做出怎样的变革呢?”然后给学生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自由讨论,并总结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该问题的设置是将学生当作主人公进行提问,学生处于这样的角度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如何对待这样的事情,情不自禁地便参与进去。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给出自己的有关看法:“首先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和清政府的不作为以及列强对国家的侵略都有关系,在二者的推动下被迫出现这样的农民群体。”对第一个问题学生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但到第二個问题学生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清朝应该积极推进改革;有的学生认为清朝应该被推翻,不破不立;有的学生还认为花钱吸引大量国外的人才推动新思想的融入,在变革中影响农民的想法。总之,学生各抒己见,这样的课堂氛围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愿意主动地进行思考,愿意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提问方式,从各种角度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是鲜活的、有意义的。

四、借助微课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由于历史中存在的事件与现代的生活、环境有极大的区别,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不同的人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加直观地让学生融入当时的社会情境,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和探究事情的真相,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科技,以微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观看视频影像以及相关的文物图片,对历史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提高其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例如,在教学“商鞅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视频影像让学生观赏,比如为学生播放“大秦帝国”中商鞅变法的一些片段,在此基础上将著名学者对“商鞅变法”的讲解视频也播放给学生。有了直观的视频影像,学生对历史中秦人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认识,接着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当时的社会去细细体味商鞅变法的意义。接着教师给学生解析视频后,可引导其从商鞅变法的目的、变法后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后人对商鞅的评价等多方面详细讨论此话题。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视频的一些看法,有了视频课堂的展开,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促使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不仅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极大地培养其史学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地放弃一些老旧的教学模式,脱离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采用学生喜欢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转变自己陈旧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如此才能激活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方彦寿.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园(10):73.

[2]姚婵.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69.

[3]杨为林.论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17.

[4]周渊海.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新课程(中),2015(32):56.

◎编辑 冯永霞

作者:王传文

高中历史教学研讨论文 篇2: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讨

【摘要】  在当前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应对高考,充分地将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进行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的高考历史成绩,教师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对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及创新,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够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掌握解答的技巧以及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新高考 高中历史 教学研究

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对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要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再结合学习当前的学习特点以及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答题能力的训练力度,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为学生的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

在以往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讲述上,虽然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忽略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在向学生讲述高中历史知识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进行深入的引导以及启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适当的转变,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是用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应对高考中的题目。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思路和学习思维的引导,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历史基础探索新的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既可以掌握新的知识点,也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二)历史课程脱离学生实际

在高中阶段历史课程教学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去解决和分析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引进贴合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然而就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认知上,由于这些历史事件和学生的年代是比较久远的,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迷茫的心理以及情绪,很容易让学生对历史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惑,甚至是一些学生逐渐出现了僵化的学习模式,认为进行高中历史的学习就是掌握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以及过程即可,导致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假如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一直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话,那么会使学生严重丧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信心。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由于教师一直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并且一些学生也将学习重点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上,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开始呈现出极端化的特征,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一些学生在解答高考历史题目时,只是按部就班地将教师所讲述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步骤罗列出来,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也没有融入个人的思想以及个性化的思路,严重影响了学生高考历史成绩的提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适当的改变以及创新,例如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历史题训练时,可以更多地为学生引入有关开放性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學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再次的创造以及创新,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运用多元性的角度来解答高中历史题目,逐渐的学生会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观念产生一定的改变,更加重视高中历史的学习,更加灵活地应对高中历史高考。与此同时,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课本中的一些开放性讨论题来说,教师要更多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回答,使学生可以在班级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相对来说较为活跃的思维,深入的解决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观念。

(二)开展层次性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层次性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以及引导,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历史基础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让这部分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并且鼓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提问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外对于学习基础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适当的增加这部分学生学习的难度以及深度,引导这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研究,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并且将历史和日常生活进行相互的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会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高考历史成绩。

结束语

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转变和创新,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对新高考改革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在将新高考和高中历史育人目标进行相互的融合,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良好的培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内容灵活的运用于实际中,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允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12-13.

[2]罗勤.探究高中历史教学[J].成功,2017(28):360-361.

[3]唐勇.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的有效尝试[J].教育现代化,2017(01):8-9.

作者:刘铁弟

高中历史教学研讨论文 篇3: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问题研讨教学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运用问题研讨教学法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要设计一些比较新颖、开放性或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或标准答案。比较好的方式是利用一些新颖、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材料,灵活地设计和提出问题。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兴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如“案例”中“台湾问题”部分的“材料二”及设计的相关问题,就具有这种特点。在完成解答的过程中,训练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恰当地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问题研讨教学法能否实施的前提条件。根据我教学实践的经验,比较好的方式是利用相关的文字、表格、图片、录像、地图等资料,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切忌干巴巴地由教师强行提出问题。采用前者时,往往这些资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已经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从而使得提出的问题容易受到学生注意力的关注,有利于加快学生的思考和解题速度,使问题研讨教学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采用后一种方式,由于不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而教学效果没有前者明显。

二、明确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来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来解决;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概括、归纳,最后由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员发言来进行;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来进行。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最后都必须明确地解决问题,有效解除学生的糊涂认识,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但是,这里强调明确解决问题,并不等于任何问题都必须得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学生对于该问题所存在的疑惑得以解除,至于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符合客观事实就行。

三、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运用问题研讨教学法,摒弃传统“一言堂”的讲授法,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应该在树立师生人格地位平等的思想认识基础上,为问题研讨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感情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而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活动意味着参与、对话、沟通,它不仅是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也是和他们一起分享、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体验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施问题研讨教学法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不违背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发言权,允许他们自由地抒发各自的思维结果。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研讨教学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一要不斷加深自身学科知识基础,并根据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更新知识。历史学科的知识面非常广,只要是过去发生的几乎无所不包。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吸收知识,使自身的基础越来越雄厚和越来越新,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和提问时的材料,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永远保持吸引力;二要切实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如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解释说明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等等。否则,再好的教学方法到了手头,也发挥不了该有的功效;三要转变观念,明确教师在新形势下的“角色”。要摒弃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言堂”的做法;改变教师永远是主角、是支配者,学生是配角、是服从者的陈腐教学模式;改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管得住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的陈腐观念。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功能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教师的角色应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领导者,学生理智、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者。有了新的角色意识,教师才会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社会实际,吸纳各个学科的知识;也才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促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问题”互动合作,共同提高。

作者:苗生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学习策略研究论文下一篇: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