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3-02-13

在人类所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中, 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就是土地资源, 人类最基本也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土地, 土地是人类世代相传, 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土地作为自然产物, 数量有限, 具有沃度差异性、位置空间性、可持续利用性、属性两重性和其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相对于其它资源, 土地是一种相对供不应求稀缺资源。土地资源是一切资源之道, 土地安全是一切安全之首, 因此, 土地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

土地开发整理可以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改善人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我国政府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以实现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制定并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的配套政策, 有效组织实施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逐步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 探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 初步形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机制, 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目前这些政策和制度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 在一些方面问题还很突出。

1.1 土地开发整理目标的有限内涵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弱化作用

使用耕地开垦费在许多地方并未纳入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在许多地方并未纳入统一规划及项目管理。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主要目标是为完成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非因建设占用耕地的“占一补一”任务。“占一补一”的任务中, 补充耕地的规模小, 零散, 质量难以落实;受利益驱动和自然条件制约, 新增耕地质量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落实不到位, 主要是“占一补一”的补充耕地的质量势必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整体推进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因素都极大的弱化了土地开发整理对保证耕地安全的作用。

1.2 战略重点定位不准, 影响实施效果

在申报和实施项目时, 各地有关部门对项目新增耕地的质量不够重视。甚至有的地方, 为了实现“总量平衡”目标, 完成“占补平衡”任务, 开发了不该开发的土地。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情况发展, 原因主要是:政策不够完善、土地开发单位总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 不惜损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增耕地率难以保证、农民的责任田权属复杂, 矛盾较多。因此, 笔者认为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应以土地的整理为重点, 以基本农田整理为重点, 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中低产田的整理为土地整理的重中之重, 不断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1.3 现行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制约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如期顺利实施

各地可使用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额度与可供开发整理的土地资源数量存在地域上的错位。“缴用挂钩”原则也弱化了国家和省级国土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宏观调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 项目资金的拨付方式影响了项目的工程进度和质量。

笔者认为, 解决以上问题需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建立土地开发整理储备库制度, 来实现项目化管理;通过建立完整科学的土地整理质量评价体系来保证土地开发整理整体效果;继续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管理办法, 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对土地资源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2.1 土地整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土地整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率的, 对于土地资源发展的持续性的增强非常有利, 有力地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土地整理不但可以对未利用土地加以开垦利用, 又可以对业已利用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农村闲散地的开发和中低产地进行改造, 甚至包括旧城区土地的改造, 追加投资和劳动加以集约利用, 最终得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土地产出率, 以保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发展对策

2.2.1 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

土地整理产业化是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 提高土整理效率, 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方式, 特别是政府资金有限, 国家投入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 产业化经营可以为土地整理寻找到一条资金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2.2.2 认真编辑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一项涉及工程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编制好规划是推进土地整理, 使其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重要环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以系统工程原理为指导, 妥善处理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从而构成其专项规划。

2.2.3 实行有利于土地整理产业的优惠政策

要以土地管理法为依据, 撤消与现实情况不符的、利于土地整理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的收益分配政策, 推动企业参与土地整理产业化运作, 尤其是对土地整理后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进行合理分配, 使参与主体有利可图。应本着“地尽其利, 地利共享”、“有利共享、有责同负”和“受益者付费”等原则, 从根本上理顺各部门和相关权利人的关系, 形成“惠而不费, 公私两利”的运行机制。对于土地整理新增的利用面积, 其行为主体有权支配, 拥有该项土地使用权和受益权。

2.2.4 尽快建立素质较高的土地整理专业技术队伍

土地整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 要求从业者具备综合业务素质。一支高素质的土地整理专业队伍是保证高质量、高效益土地整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应当加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队伍建设, 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新技术应用培训, 提高土地整理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为了使得土地整理专业人员和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机结合, 应当建立土地整理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 举行土地整理规划师资格考试, 只有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和个人才能承接项目, 参与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没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就不可能编制出高质量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 最终也就不可能收到土地整理的预期效果。为了保证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质量, 还需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工程质量监理和管理队伍。

3 结语

土地开发整理关系到国计民生, 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的形势很严峻, 问题很突出, 现实不容乐观。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只有这样, 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中凸显的问题才能得到最终意义上的解决。

摘要:现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本文从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出发, 介绍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最后介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可持续发展,对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策略的研究下一篇:中学教育的重点:实践创新教育论文

热门文章

土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