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13

一、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科研管理体制需待改善

当前我们的高校科研管理受行政化主导影响, 通过行政主导、行政指令的方式进行管理, 一是有些高校管理权过度集中于科研处, 直接对院系和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和干预, 管理层面大, 头绪多, 权力分散不足, 相关权限职责不明确, 导致下级院系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和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 背离了我们提倡的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二是有些高校的管理权过度分散于下级院系, 科研活动多以学科专业为中心开展, 各学科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作, 导致科研项目的重复化、跨学科、跨院校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不足, 缺乏学校层面的合理规划和长期的目标建设, 这样的科研管理方式使得科研活动的封闭化和创新动力不足。

(二) 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需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科研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 科研论文的发表量居世界第一, 但是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率确水平比较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 真正能将成果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占20%, 能形成产业化的成果才6%, 就是国家级重大技术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投入的项目也仅为48%”, 与发达国家存在严重差距。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 特别是科研成果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 主要是高校科研人员的市场化意识不足, 在科学研究过程存在闭门造车现象, 导致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市场化需求脱节, 科研成果的重复性和低端性无法与消费需求相适应, 科研评价机制上侧重于学术评估和理论评估, 而不重视市场价值评估和成果应用和转化程度评估。

(三) 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需待提升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但是在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 主要依靠人力去进行审批和管理, 没有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互联网管理平台, 导致科研信息在收集、发布、统计、共享方面进程缓慢, 影响科研信息传递速度和范围, 科研工作者把时间浪费在项目申报和审批过程中, 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在科研管理上没有充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 缺乏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使得对科研的趋势反应迟缓, 立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造假和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 导致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所以必须提升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让信息多流通, 建立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管理、技术转移、科研业绩考核和学术活动等一体化的管理平台。

(四) 科研管理理念需待转变

长期以来, 我国行政化管理思维影响,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一直存在着“重管理, 轻服务”的落后理念, 缺乏人本主义的关怀, 对科研人言自身价值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强化服务意识, 积极主动的为科研人员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确保服务效率和各项目快速落地生根。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高校的科研管理越来越功利化, 在论文发表上重数量不重质量, 把论文的发表数量与职称、工资待遇挂钩, 忽视了社会需求和学术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理念, 尊重科研人员的自我学术选择, 重视基础科学的建设, 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研究时间, 形成长期的规划引导。受传统的以成败论英雄的思维影响, 在科研管理的过程中只重视那些成功的学术成果和科研团队, 并进行物质性和荣誉性的奖励, 而对一些失败的科研活动缺乏理解和包容, 但是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试错, 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 才能敢于创新, 才能出具有独创意义的新成果。所以我们要转变那种为成败论英雄的观念, 在科研管理者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

二、高校科研管理的对策

(一) 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关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研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一管就死, 一放就乱”局面,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措施, 就是要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进行放权, 授予二级学院和项目主持人于更多的自主管理权, 简化办事流程, 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放权不意味着不管理、不作为, 而是在关键的结点和宏观层面进行把控, 加大科研经费审核力度, 保证财务支出必须合法合规, 注重风险把控, 做好中长期的科研成果目标规划, 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进行正确引导。把优化服务作为改革的重点, 降低监管成本, 避免多头、重复、过度检查, 减轻科研人员的额外负担, 真正把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放管服”的举措不是一项短期行为, 而是科研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 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真正有利于科研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创新性科研活动的开展。

(二) 不断转变科研管理理念

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是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 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受行政化思维主导, 一直存在着“重管理, 轻服务”的弊病, 所以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 把服务理念贯彻到科研管理工作始终, 重视对科研人员的人本主义关怀, 营造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 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发科研人员的潜力,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首创性。转变过去的那种刚性的制度约束力和行政命令和指导, 而是“用文化价值观和科研共同体的柔性方法进行人格化的管理, 重视科研人员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实现管理思想民主化、管理机制高效化、管理方法科学化, 进而从追求利益最大化向合法和合理的方式转变”。转变过去的依靠上传下达的人工管理思维, 树立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让信息多跑路, 搭建起信息共享平台, 让科研人员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就能完成相关的申报、立项, 享受信息化的一站式服务。科研管理人员也要树立经常学习理念, 保证知识的及时更新,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适应新时代的科研管理要求。

(三) 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一条必由之路, 我们应该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 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更应该打好学术基础, 沉下心来做基础性和具有长远意义的研究, 更加重视科研人员的研究质量, 把科研人员的发文章量与工资待遇、职称评比等切身利益区分开来, 更加重视对科研人员的科研质量的社会化评价, 特别是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率, 这样就是把评价权交给了科研产品的实际使用人, 让科研使用人和科研相关方满意, 因为质量好不好只有使用人最有发言权。要尊重科研活动的一般规律, 特别是具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活动, 需要长期的耕耘和试验, 而不是靠短期的功利性行为就能出成果。

(四) 不断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如何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出路。企业是消化吸收科研产品的主体, 学校是科研成果研发的主要基地, 二者有很强的互补关系, 加强校企合作, 形成市场化的需求对接, 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和相关行业的消化渠道, 搭建起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学校也要树立相关的激励机制, 把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和转化作为考核和评价指标, 科研人员应该树立市场化的意识, 密切关注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 与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相衔接。国家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对恶意的窃取和使用他人科研成果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性的赔偿, 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加大支持企业对科研成果的应用的资金支持, 形成通畅的融资渠道。让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不断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振兴实体产业。

三、结语

本文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试图通过理论化的分析, 对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推动我国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科研管理体制, 从而形成宽松、包容、健康的科研环境, 早日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摘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高校科研人员是社会创新的重要主体, 科研管理是推动科研创新的制度保障, 科学、合理、高效的科研管理能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动力, 更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当前, 我国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与我们国家日益增长的科研创新需求不相适应,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程度不相适应, 与“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关的对策, 为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英德.高校科研管理的困惑与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72-77.

[2] 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6-2.

[3] 孙玉霞.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看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J].经济师, 2006 (8) :125+148.

[4] 余应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文管理范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4.

[5] 钟灿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与对策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1 (6) :100-1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核电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下一篇:大学生英语写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