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各级组织优势

2022-07-09

第一篇:发挥各级组织优势

发挥组织部门优势

发挥组织部门优势 致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出台,使中原建设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意见》对濮阳的支持也进一步明确,要支持濮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区域物流枢纽、天然气储备基地、鼓励濮阳加强区域合作等意见,给濮阳加快科学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对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支持,更是给濮阳县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组织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审时度势、炼好内功、乘势而上,进一步发挥组织工作在加快县域经济建设中的思想动员、组织保证和表率带动作用,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更好的措施来服务和保障濮阳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

一要围绕服务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变观念转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把工作做实,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转变是引领。要以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着力推动领导方式转变,以领导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方式的转变。结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注重实践特色,落实整改措施,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思考和落实组织部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应先行一步、走在前列的责任和任务,不断增强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实效性。要紧紧围绕“组织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濮阳快速发展”这一主题,继续解放思想、深化学习、创新观念、理清思路,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引导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转化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正确思路、实际能力和政策措施,使各项工作都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走在前、当先行、做表率”。

二要围绕服务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配班子选干部。在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壮丽画卷全面铺开之际,强力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关键在树好导向用好人。怎么看人,如何选人,用什么人?省委给出了答案。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要做到“五重五不简单”,“五重五不简单”是我省干部工作经验的传承与提升。“五重五不简单”科学把握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对干部选任工作进行了改革深化、创新提升,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干劲和活力。工作中,要把服务好中原经济区建设,真正提升干部素质落到实处。要为服务科学发展、加快原经济区建设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加快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公正机制,落实“五重五不简单”的选人用人要求,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从加快濮阳县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坚持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看班子、看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加大对熟悉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等方面干部的选拔使用力度。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试行办法,把实施和落实国务院《意见》的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建立有机联系、相互配套并且有效运用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善于谋划科学发展、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紧强集体和骨干力量。

三要围绕服务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抓基层打基础。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和村级组织换届之年。工作中,要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创新、方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切实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和村级干部培养选拔、教育培训、关怀激励、管理监督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要突出特色,继续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壮大企业党的力量,协调推进企业党、工、团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帮助企业应对危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要适应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和要求,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探索城乡党建工作互帮互助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统筹抓好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构建适应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要围绕服务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引智力聚人才。要适应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提高人才竞争力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组织部门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各种力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管好人才、用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着力做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工作,统筹抓好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营造爱才用才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人才推动发展、发展培养人才的良好局面。要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引进选拔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切实推进我县产业提升和结构调整。要积极构建人才集聚平台,关心和爱护人才,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要积极创新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本地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创业发展、生活保障、子女教育等优惠措施,着力优化人才集聚和改善人口结构的软硬件环境,主动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服务、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第二篇:发挥组织优势当好科普后盾

县委组织部作为县科协的主管部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当好科普工作的后盾,为科普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一、高度重视,使科普工作有更高的位置

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作为组织部门自身的一项职能工作来对待,努力提升科普工作的位置。一是强化领导。积极向县委汇报,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并有一名县级领导专抓科普工作。在县委组织部的内部分工上,明确由常务副部长分管科普工作,还有一名部务会成员协管,6名部务会成员管科普的有2名。二是配强力量。配强县科协领导班子。在明确由县科协主抓科普工作的基础上,县委组织部坚持配优配强的思路,按照热情高、业务熟、素质强的标准,切实搞好县科协领导班子的配备。近三年来,从乡镇调整了5名干部进县科协领导班子,都是学农科班出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1名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2名担任过乡镇长。配强科普队伍。组建了一支由县科协牵头,从涉农各部门、县科技局、老科协、县委党校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的科普专职队伍,常年从事科普工作。同时,还聘请省市专家,对科普专职队伍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配强乡镇科普力量。各乡镇明确一名副乡镇长分管科普工作,建立了农函大函授站,各乡镇农牧站站长为科普专职人员。三是提升位置。把科普工作作为对基层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每年评选推荐市县实用技术能手、先进基层党组织,都把县科协的意见作为重要参考;在组织市县实用技术比武、乡镇党政正职实用技术考核工作中,请县科协全程参与,有力提升了科普工作的位置。

二、加强调度,使科普工作有更好的环境

为了营造科普工作的良好环境,我们加强工作调度,积极搞好协调。一是坚持“三个同步”。即科普工作与组织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调度、同步督查。同步部署是在每年的组织工作会议上,把科普工作列入领导报告内容,与组织部的各项业务工作同步进行部署,各种文件资料同步下发,同步作出工作要求。同步调度是在每次组织工作调度会上,对科普工作进行重点调度,按照责任制的要求,凡对科普工作不够重视、措施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同步督查是在组织工作的半年督查和年终检查中,科普工作是必查内容,并且由各乡镇分管负责人进行单独汇报。另二是协调三方关系。积极协调好县科协与县财政局的关系,争取工作经费,近年来,我县科普经费得到了逐年增加;协调好科协与抽调科普人员所在单位的关系,保证了科普力量;协调好科协与乡镇的关系,使科普工作在乡镇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两种机制。即建立定期联系制度,由组织部牵头,每半年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一次科普工作碰头会,通报工作情况,对下段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共同参与机制,每年科普宣传月、组织较大的科普活动,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参加。

三、注重结合,使科普工作有更大的舞台

近年来,我们针对科普工作的特点,把组织部门的业务工作与科普工作结合起来,不仅促进了全县组织工作的落实,而且也拓宽了科普工作的领域。一是与基层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每年初,县委组织部下发《关于搞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规定乡镇新任党政正职、新提拔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乡镇机关、站所干部职工、凌津滩库区移民村党员干部等由县一级负责的培训、考试、发证,以县科协为主组织实施。近年来,全县每年举办实用技术班都在80个以上,培训人员3000多名。二是与基层党建点村工作相结合。与点村工作的“双培”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结合起来,发挥科普工作的优势,对村级后备干部、建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使其成为致富带头人,成为村级事业的接班人。去年,全县在农村培养建党积极分子423名,发展农村党员312名,其中致富能手有167名。三是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为了提高远程教育的学用水平,我们以县科协为依托,对各乡镇远教办主任、各远教站点管理员、远教示范户实施分类培训。明确了2名专职的教学骨干,每年对乡镇远教主任进行两次培训,对各站点管理员和示范户定期进行现场辅导,使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的能力更强了,典型大户的示范作用更突出了。

第三篇:发挥妇联组织优势促进妇联和谐发展

——寺坪镇妇联优势组织典型材料

寺坪镇辖1个社区,26个村,142个村民小组,27947人,其中妇女6955人,全镇各类基层妇女组织33个。近年来,镇妇联在镇委、政府和县妇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紧紧围绕全镇工作中心,以“四个主动”服务妇女为重点,以创先争优促进和谐为目标,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广大妇女“半边天”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明显提高,妇联的组织形象得到提升。自2006年以来,镇妇联连续四年在全县妇女工作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被县妇联授予“先进妇女组织”称号,2009年被襄樊市命名为: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湖北省妇联基层组织示范乡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主动搭建妇女发展平台,服务新农村建设。

以“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为重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把大畈村作为”巾帼示范村“创建试点村,摸索了一套成功的创建模式,并结合全镇实际下发了《寺坪镇”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大畈村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全镇26个村以巾帼建功新农村为主题,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目前已创省级巾帼示范村1个,县级巾帼示范村5个,镇级巾帼示范村8个。大畈村作为省级“巾帼示范村”试点村,创建活动经验在全县推广,得到了省市妇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扎实开展“万名农家女学习新技术”活动,我们积极与农业、劳动、科协等部门联合在全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各村不同特点,重点开展蔬菜、核桃、养殖、电脑等技术培训,让农村妇女每人

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全镇参训妇女达90%以上。通过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仅去年以来,妇女靠种蔬菜收入过万元的户就达10多户,养猪50头以上的50多户,100头以上的21户,养羊100只以上的30多户种植核桃50亩以上的户10余户。有200多名妇女参加电脑培训并取得了初级合格证。

以“巾帼示范岗”创建为载体,在巾帼建功中创造佳绩。组织广大妇女巾帼建新功、岗位争优秀。以“巾帼示范岗”为载体,引导女职工积极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发明创造等劳动竞赛活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成才。我们在全镇开展“岗村结对”、“妇干帮扶”活动,每个镇直妇女组织联系一个村,每一个妇女干部帮扶1—2名贫困妇女。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巾帼示范岗”创建实施方案,建立了矿物质台帐,通过各种创建活动的开展,全镇已创市级“巾帼示范岗”2个,县级巾帼示范岗5个,达到了设一个岗,树一面旗,带一片人的目的。教育、卫生等窗口行业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妇女岗位建功的热情,涌现出了像中学老师王贤连同志那样的全县“十佳巾帼建功能手”3人。镇卫生院自创立“巾帼示范岗”以来,组织女职工争学技术、争先优秀,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以“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为主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成才。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重点的各类妇女创业就业扶持行动。一是扶持农村妇女创业。我们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拉动,帮扶妇女创业致富”的原则,与财政、劳动、金融、扶贫等相关部门联手,抓好“推荐、服务、宣传”三项工作,把开展扶贫支持和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列入为妇女办好事、办实事项目。认真调查摸底将她们急需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项目的扶持对

象登记造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70余万元,解决养殖大户50余户、种植大户20余户,樟木沟村田蓉彩一次贴息贷款10万余元,建立“300”牲猪标准模式一个,年养牲猪1800头,母猪100头,年产值100余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3个;二是开展培训转移工作。寺坪近几年由于两个国家大型建(南河电站、高速公路),大部分移民被安置在集镇附近,给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大部分劳力想就业而无一技之长,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根据不同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以劳动培训中心为阵地,开设电脑、家政服务、驾驶等课程,坚持每年培训四期,1000多人,主动与用工单位联系,转移输出500人,并在寺坪集镇同边村成立家政服务队10个,实现再就业100余人。

二、主动抓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倡扬文明道德新风尚。 一是抓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按照上级妇联要求,以“知荣辱、讲文明、争创和谐好家庭”、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为载体,在全镇开展文明家庭和优秀角色评选表彰活动。制定方案、召开动员会,动员广大妇女争做“思想道德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科学教育好”的和谐新农家。“三八”期间,专题召开表彰大会,表彰文明家庭标兵和优秀家庭角色90人,向上推荐表彰省、市、文明家庭和优秀家庭角色20人;二是繁荣农村家庭文化。在农村妇女中倡导崇尚学习、诚实守信、健康娱乐的传统美德,引导她们追求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大畈村成立巾帼秧歌队,简家坪村成立民间文娱宣传队,活跃了农村文化气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开展“净化家园文明行动”。以“一建三改”为主要内容,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妇女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展“一建三改”和环境整治工作。全镇实现“一建三改”213户。以大畈、罗家湾、瓦房滩村为试点,成立巾帼

保洁队和巾帼禁赌队,开展治理“五乱”和家庭环境卫生大检查,坚持一季度一检查,半年一评比,全年一表彰,改变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恶习,深受群欢迎。

三、主动履行妇联职能,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等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这条生命线,不断加强二项建设即维权机制建设、网络建设,切实维护妇女三项权利,即生存权、人身权、发展权。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维护工作。镇委、镇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蔡德军同志为组长的维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府维权服务中心,由妇联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与镇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联合在各村建起了妇女维权工作站,与维稳工作合署办公,在派出所设立了“家暴”投诉中心,司法所建立了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庭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镇妇联探索建立了妇女信访联合接待机制,坚持每周星期一合署办公,初步形成了妇联为主、部门参与、责任明确、重点突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维权格局,维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近三年接待妇女来信来访14件14人次,结案率100%;二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通过调查摸底,对全镇的贫困妇女特别是单亲特困家庭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通过多方争取,为她们解决建房、子女上学、就业、生活等困难。如:为简家坪村单亲特困妇女田桂连争取资金一万元,建起了100平方米,预制结构的住房,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15万元,扶助10户单亲,妇女建起了新房;镇直机关结对帮扶10名特困儿童完成了义务教育;三是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对全镇173名

留守儿童建立台帐,争取县妇联的支持,在寺坪镇小建立了全县首家“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投资一万多元添置了文体器材、图书、桌椅、电视机等,安装了“亲情电话”,免费为留守儿童连通与外出务工父母的“亲情热线”。募集了一百多名“爱心妈妈”帮扶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去年六一县妇联组织县直妇委会爱心妈妈为寺坪镇小74名留守儿童送来了衣物和学习、生活用品,使这些孩子感受到了爱心妈妈和社会的温暖。

四、主动争取重视支持,促进全镇妇女事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抓好基层妇女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妇女干部,我们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把妇联组织建功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和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做到妇建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镇党委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先后专题召开镇委妇女工作会、全镇妇女儿童工作会议,表彰了一大批先进妇女组织和优秀妇女干部。在妇女干部队伍建设上,按照上级妇联要求配齐配强村妇代会主任。结合村“两委”班子调整,动员优秀妇女参与村干部竞选,通过“设岗定位”、“双推双选”全镇26个村妇代会主任全部高票当选,进入村“两委”班子。瓦房滩村优秀妇女干部,通过竞选当上了村支部书记,全镇26个村有女主职干部14人,县级女人大代表4人,政治、经济待遇都得到落实,在妇代会阵地建设上,镇妇联主动与各村支部书记协商并取得各村支部的支持,结合“五基本”建设,在各村建立了妇女活动室、妇代会主任办公室、维权服务站、妇女之家等活动场所,在妇代会制度建设上,我们坚持统一标准制度上墙,设岗定责,目标量化,在参与各村综合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又与各村妇代会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与村妇代会主任的政治、经济挂钩,强化了妇代会主任的责任,提高了妇代会组织的战斗力。

第四篇:发挥妇联组织优势 统筹城乡妇女发展

——妇联组织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调研与思考

摘 要:统筹城乡妇女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城乡妇女发展,关键点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点在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突破点在创新妇女工作机制,落脚点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目前,城乡妇女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妇女综合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劳动力输出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现实权益保障与法律地位不相适应。妇联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努力协调,努力做到以教育培训为基础,提高城乡妇女综合素质,以建设经济典型为重点,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以劳动力转移输出为增长点,壮大农村“第一经济”,以建立维权机制为着力点,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妇女组织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带领广大妇女为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做贡献、立新功,是我们面临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为此,垫江县妇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女大户、女能人、女企业家、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活动,着力探索在统筹城乡妇女发展中发挥妇联组织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新要求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也为统筹城乡妇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统筹城乡妇女发展,关键点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既包括了统筹工农、城乡和地区的均衡和谐发展,也包括统筹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之间的平等协调发展,其中必然包括男女两性的平等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为新形势新阶段促进妇女发展、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作为妇联组织,要用发展的思路促进妇女与社会的协调进步,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制定城乡妇女发展战略、指导城乡妇女工作的重要原则,要紧紧抓住密切联系妇女群众这个核心,把妇女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妇女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妇女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妇女群众满意不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要坚持重心下移、分类指导,靠活动去吸引人,把成效放到基层去检验,靠服务去凝聚人,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做到突出重点抓突破,形成精品和拳头。

(二)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着力点在提高农村妇女素质 素质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素质才能有发展,有地位才能谋平等。妇女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程度与水平的重要因素。统筹城乡妇女发展,消除城乡妇女二元结构,就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建立“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合作经济、扶贫救助”五个素质提高平台,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村社、学习型家庭活动,号召妇女争做学习型个人,加大各类科技致富培训、就业培训、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工作技能,引导妇女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树立新的生活观念,增长新的生活能力,实现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突破点在创新妇女工作机制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统筹意识,对城乡妇女工作通盘考虑,统一谋划,协调推进,务求实效,以新的工作机制实现工作新发展,这是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突破点。一要树立社会化工作意识。广泛宣传动员,争取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支持,通过借势、借力、借智、借机、借台,形成各级政府统筹,依靠各部门共同实施和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整体推进妇女工作,这是妇女组织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要树立品牌化工作意识。以一个“快”字对待突发性工作;以一个“实”字对待常规性工作;以一个“精”字对待特色性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打造妇女工作品牌,提高妇联工

3 作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三要树立服务化工作意识。在服务大局方面,把妇女工作放到大局中去审视、思考和部署,主动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在服务妇女方面,以全心全意为妇女服务这一不变宗旨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妇女需求。在服务基层方面,减少规定动作,增加自选动作,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少做形式化的工作。

(四)统筹城乡妇女发展,落脚点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维权是妇联的基本职能。“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是妇联工作永恒的主题,抓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维权,维权能够进一步促进发展。要构建包含司法监督、咨询投诉、法律援助、心理调适、普法宣传等内容的维权工作网络,形成维权机制社会化、维权载体社会化、维权队伍社会化、维权活动社会化的格局,使依法维权的途径更加畅通。要认真落实妇联维权代言人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要运用社会团体、专业人士、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不断拓展维权途径和渠道。要把握妇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不同人群的维权需求,特别要关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妇女、流动妇女、留守儿童、贫困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切实把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二、统筹城乡妇女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经济结构调整和政府机构精简、事业单位改革,大量富余人员需要分流等新情况新形势不断出现,使城乡妇女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一)妇女综合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从城镇4050妇女和广大农村妇女的整体看,发展生产的技能、科学文化水平、民主参与能力、文明生活习惯等都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传统性别偏见不同程度存在。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潜意识不仅在男同胞,而且在各级领导和农村妇女自身的头脑中还根深蒂固。被调查的40岁以上农村妇女有80%的人有这种意识。二是科学文化水平偏低。就全县情况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78%,中老年女性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文盲和半文盲,且思想观念保守,技能单一。三是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妇女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一些依靠勤劳致富已做出一些成绩的农村妇女,完全可以做大做强,但大部分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只愿维持现状。四是民主法制意识不强。许多农村妇女在村民主政治生活中不能大胆表明自己的态度;当自己的健康权、财产权、人身权等遭受侵害时,更多的是默默忍受。

(二)劳动力输出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90%以上妇女所从事的都是知识含量低的简单手工业、服务业或建筑业中的杂工;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打工收入多在300元至1200元不等。而劳动力市场却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显现出市场招不到满意的技术工人,而富余劳动力又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局面。一是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劳动力技术单一,保守就业观念与长期农村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构成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30岁以上的妇女90%只愿意在本市范围内打

5 工,希望能打工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务;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认为家政服务是伺候他人,低人一等。二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农村妇女进城后难以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到公平待遇。三是女性创业的勇气和魄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女性创业的政策、环境和氛围还需进一步优化,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

(三)现实权益保障与法律地位不相适应

按照国家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无论是外出务工妇女还是留守妇女,亦或是留守儿童权益的维护,任务都还十分艰巨,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外出务工妇女权益维护难。我县的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大多靠“血缘、地缘、人缘”三种关系,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打工者居住分散,相互联系少,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是忍气吞声,权益难以得到维护。二是留守妇女权益维护难。目前农村留守妇女越来越多,她们家务、生产一肩挑,任务重、劳动强度高,生存压力大,很难有时间、精力提高素质,实现自我发展,而有些丈夫外出打工开阔了视野,观念得到更新,夫妻间的这种反差易引发情感问题。三是留守儿童的权益难维护。在农村,80%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隔代教育,10%由伯伯、叔叔、姑姑等亲戚抚养,3%的与邻居生活,极少数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在留守儿童托管家园生活。由于祖辈监护人年龄大、文化低、身体差,缺乏教育意识和能力,亲属邻居自顾不暇、责任心差,无力承担教育重任等,儿 6 童应该享有接受正常的亲情关怀和心理培养、正确的教育管理和学习辅导、基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需求的权益得不到维护。

三、妇女组织发挥统筹城乡妇女发展作用的建议

妇女组织要带领广大妇女姐妹为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建新功、立新业,就必须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外输内转结合,创业就业并举,培训维权齐抓”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宣传发动、组织协调、载体平台的优势,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工作格局。

(一)以教育培训为基础,提高妇女综合素质

教育培训是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提高妇女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要推进女性人才工程,只有狠抓对城镇和农村妇女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促进妇女现代化进程。

1、以政策支持为先导,开发妇女人力资源

妇女组织要多渠道发出声音,促进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与城镇妇女就业再就业及农民增收致富问题,从妇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出发,制订倾斜的政策、规划和措施。组织建立妇女发展基金,出台规范基金使用政策。制定城镇妇女岗位转向引导及转向培训和农村妇女农业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市场信息流通、产供销衔接等妇女劳动力技能培训发展任务、目标和措施。将两纲、两规划中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提高妇女文化教育素质等重要指标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并把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作为全县“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之一。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网络,搭建教育培训

7 平台。组织宣传部门加大对妇女自主创业、致富成长的典型宣传,推广先进经验,使妇女在实现人力变人才的过程中发展有导向、学习有榜样。

2、以“巾帼建功”活动为抓手,提高城镇妇女综合素质 针对城镇妇女特别是4050妇女就业难和进城务工妇女融入城镇能力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她们的素质。一是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和再就业能力。妇女组织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妇女特点,联合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个私协会等相关部门,通过建立巾帼再就业基地,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她们再就业能力,拓宽自主创业途径。调研中我们发现家政、小区清洁工、社区服务业等还需要大量女工,这些工作适合4050妇女从事,只须要稍加培训就能上岗。二是加强法制教育,转变进城务工妇女观念。妇女组织要加强对进城务工妇女的全面教育,包括身份角色转化、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培训。引导女工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以新观念促进新发展;指导她们克服满足心理,自卑心理,鼓励她们看远的、创新的、干大的、赚多的;支持企业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活动吸引、凝聚女职工,激发她们锻炼自我、发展自我、进而提高自我的内在需求,为进城务工妇女的再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竞争实力。

3、以“双学双比”活动为平台,培育一代新型女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妇女组织要配合有关部门培训工程的实施,充

8 分利用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女能人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培训工作的重点对象。要组织有一定文化的农村妇女参加农广校、农函大、绿色证书班的学习,鼓励她们参加农民技术员职称评选。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女能人、女经纪人、女农民技术员、村妇代会干部的实用科技含量高的技能培训,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妇女的攻坚力量。二是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卫生保健、传统美德、文明新风等方面的普及培训,使广大妇女成为有文化、懂技术、讲公德、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三是加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培训。推动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就业和创业,是帮助农村妇女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根据调研显示,我县富余女性劳动力重点希望开展服装裁剪、缝纫、编织、刺绣、家政、清洁保洁和订单企业需要的定向等技能培训。妇女组织要依托各种中介组织和专业技能学校开展有针对性和订单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妇女就业创业能力。

(二)以建设经济典型为重点,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妇女组织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女大户、女能人、女经纪人和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范发展,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坚持典型示范,狠抓宣传引导,营造“能人”经济发展氛围 妇女组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女大户、女能

9 人、女经纪人和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推动工作。一是注重舆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现有女大户、女能人、女经纪人和妇女合作经济组织所发挥的带领广大妇女增收致富的作用,宣传党委、政府对“能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妇女干部和农村妇女群众对发展“能人”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她们参与“能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注重培植典型示范。要通过召开现场促进会、经验交流会等大型会议,让女大户、女能人、女经纪人和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作报告,组织妇女干部、农村致富女能手到女大户、女能人、女经纪人和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能人”经济快速发展的氛围。

2、坚持分类指导,狠抓扶持培育,促进“能人”经济竞相发展 妇女组织要坚持从产业规模、市场需求、妇女群众意愿等实际出发,重点选择适合妇女从事的种养植业、农产品加工、绣品加工等行业,开展“双富双带双赢”活动(“双富”指富脑袋带动富口袋,“双带”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赢”指共同获利共同发展),促进各类“能人”经济竞相发展。一是村居妇代会牵头办。乡镇妇联要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大力支持和帮助村居妇代会牵头创办符合当地实际的各类合作社,联合发展生产,形成“妇联+合作社”,慢慢构筑起联动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区域性经济格局。二是女大户领办。在各级妇联和相关部门的引导、支持和帮助下,由一些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女能人、妇女专业大户,围绕某个产业,建立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村妇

10 女加入其中,形成“妇联+女大户+基地+协会”,逐渐发展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三是女经纪人创办。主要利用女经纪人在流通服务中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优势,把女大户、“妇”字号基地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形成“妇联+女经纪人+女大户+基地+协会”,在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一个或几个环节,开展资金、技术、信息、农资、销售等多种服务,互相帮助、共担风险、联合闯市场。四是发展区域性联办。县妇联要根据各乡镇创建的女大户、女经纪人、“妇”字号基地、各类合作社等,帮助她们在县域范围内分类建立协会,形成县域范围的“妇联+女经纪人+女大户+基地+协会”的发展模式,着力解决产、供、销问题,带领全县妇女群众致富。

3、坚持科学管理,狠抓建章立制,确保“能人”经济规范运行 随着“能人”经济组织的建立,妇女组织就应重视加强正确引导和规范建制,不断完善“能人”经济的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章程管理机制。帮助建立各种模式下“能人”经济组织的《章程》,明确基本运行原则,对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建设项目和受益分配等事项作出切合实际的详细规定。二是保障组织成员正当权益。妇联组织要通过不定期抽查和定期考核,加强对“能人”经济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使其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约定的责、权、利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切实保障“能人”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三是完善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指导“能人”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保障合

11 作组织各成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

4、坚持做优做实,狠抓协调服务,提高“能人”经济组织发展水平

按照“重引导、少干预、多服务”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协调优势,整合利用农业、科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为妇女“能人”经济组织发展搞好服务。一是科技信息服务。联合农业、科委、科协等部门,充分利用农广校、农村妇女学校和农村现代远程教室等阵地,举办培训班,培养一批懂合作组织规则、会经营、善管理的女会长(理事),切实提高“能人”经济组织成员的素质。二是政策扶持服务。注重整合社会人、财、物资源,为妇女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提供有效服务。积极争取市妇联的扶贫项目,帮助“能人”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协调财政、扶贫等部门,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向“能人”经济组织倾斜;协调工商、民政等部门,简化妇女“能人”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手续;协调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妇女“能人”经济组织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及便民服务;协调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为农产品货物畅流提供保证。三是牵手对接服务。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共建共享的要求,组织开展“岗村”、“企村”、“会村”、巾帼志愿者与女农民工、科技工作者与女能手、女企业家与农村创业妇女、女大户女能人与示范基地等结对活动。从岗位结对辐射到单位结对,由单位帮扶延伸到家庭、个人帮扶,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以劳动力转移输出为增长点,壮大农村“第一经济”

12 妇女组织要按照县委《关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城乡统筹,积极探索农村富余女劳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的服务途径,为把劳务经济打造成农村“第一经济”服好务。

1、组织实施“三步走”计划,变松散型为有组织输出 以建组织为基点,着力构建农村富余女劳力转移的培训、信息、职介三大服务平台,科学管理,规范输出。第一步建立组织,明确责任。层层建立妇女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即乡(镇)村妇联负责为16-50岁农村妇女建立个人劳动档案,县、乡(镇)妇联通过建立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就业接收三个基地,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培训、信息、就业三项服务,形成县乡村三级妇联联动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农村女劳动力有序转移。第二步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要通过新闻媒体、现身说法、巡回演讲、播放典型专题片等有效形式,切实转变农村妇女,特别是年龄在35岁以上妇女“以农为本”的旧观念,鼓励广大农村妇女迈出家门闯市场,走出农村谋致富。第三步科学管理,规范输出。要着力改变无组织、无技能、无门路和低工资、低保障、低水平的松散型输出现象,积极组织发布用工信息,实施定向培训,帮助签订劳动合同,组织有序输出,使劳务输出实现规范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2、探索发展“挂钩”式劳务输出,建立相对固定的输出基地 发展“挂钩”劳动力转移,关键在于寻找到诚实可信的接收单位,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一是向内“挂钩”。紧紧抓住建设

13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这个机遇,大打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这张牌,发动全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妇女和妇女之友,开展“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劳务输出职介活动,引导输送一批妇女外出务工就业;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职业学校、劳动服务中心的联系,发挥职能部门掌握信息准确、就业门路宽广、输送渠道规范的优势,借船“出海”一批妇女外出务工就业;二是向外“挂钩”。妇女组织要重点建立女性劳动力转移的接收地、接收单位网络、信息员队伍和工作台帐,及时了解各地用工信息,积极主动与转移的接收地妇联、劳动部门、企业加强联系,做好有效对接。三是引导创业。引导和扶持广大妇女围绕优质农副产品深加工创业,围绕最适合妇女从业的项目创业,围绕家庭创业和“凤还巢”创业,使有潜力的想创业、想创业的会创业、会创业的有成效;引导和帮助农村“新生”和“优质”女劳动力向本地的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通过政策推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结对行动和服务促动等措施,帮助和扶持农村妇女创业致富和转移致富,推动本地形成农业和非农产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3、实施阳光工程,打造劳务品牌

妇女组织要借助政府正在实施的“阳光工程”,协助政府打造劳务品牌,特别是打造适合妇女从业的劳务品牌。一是打造家政劳务输出品牌。根据市场对家政服务需求大、适合妇女从业的现状,妇女组织要广泛联系大中城市家政服务公司,与他们签订长期合同,按照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一些初级、中级、高级

14 家政服务从业培训,输出优秀家政人才,创出家政服务劳务经济品牌。针对文化程度低、家庭困难的农村妇女,对她们进行基础性的家政服务知识培训,培养大批初级家政服务员,解决大部分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组织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对她们进行家政管理和家教知识的培训,使之成为中、高级家政服务员。二是打造酒店餐饮劳务输出品牌。妇女组织要抢战阵地,积极主动与职业中学、农广校职业培训中心等联系,开设餐饮、酒店服务专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把愿意从事此项工作的35岁以下的妇女进行上岗培训。主动联系大中城市餐饮、酒店企业,把合格人才输送出去。三是打造缝纫、刺绣劳务品牌。通过调研,我县桂溪镇、新民镇、沙坪镇、澄溪镇、高峰镇等乡镇的缝纫业、刺绣业发展潜力大,许多妇女都有一门或两门手艺。妇女组织要树立潜力加市场就是一个好品牌意识,主动为他们找市场,谋订单,做推广。同时推动劳务品牌纳入政府阳光工程,统一培训内容,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形象包装,统一对外输出,统一跟踪服务,统一品牌标识,象湖北“潜江裁缝”那样走向全国,实现增收致富。

(四)以建立维权机制为着力点,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留守”妇女、儿童以及外出务工妇女的维权,是摆在妇联人面前的新课题,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要求,充分发挥妇女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的作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1、倾力维权,为“留守”妇女送去维权“金钥匙”

15 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绝大多数青壮男女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35岁以上的妇女,她们成了家庭生活的顶梁柱,农村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乡风文明的塑造者,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她们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出现婚姻危机、人身权和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困难等,妇联组织倾力维权成为必然。一是建立维权网络,高度重视留守妇女维权工作。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维权机构,县妇联建立信访接待维权中心,乡(镇)妇联建立维权站,村妇代会建立维权点,在农村妇女聚居地的大弯、大院设立接待中心户,选任信息员和调解员,接受留守妇女的咨询和投诉,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开通热线电话,设立投诉信箱;积极协调成立由乡(镇)综治办、妇联、司法所、派出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以从重从快处理侵害妇女权益的重大案件。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留守妇女自我维权能力。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文艺宣传、远程教育网、送法下乡等形式,大力宣传妇女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土地承包权益、生育保障权益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法律援助。三是开展爱心活动,切实关心留守贫困妇女的生活。针对农村贫困妇女的需求,采取城乡结对帮扶、农村大户带动和爱心助学等形式,筹集资金访贫问苦,资助贫困妇女子女完成学业,大户带贫困户,变输血为造血,想方设法解决她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2、全程服务,为外出务工妇女送去维权“金手杖”

16 妇女组织满腔热情地为外出务工妇女提供全程服务,使务工姐妹切实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一是建立“一卡一册”,把维权法规送到手中。在妇女外出务工前对她们进行法律法规、合同签订等知识的培训,向她们每人发送一张维权卡,注明维权途径、方法和维权电话,发送一本维权手册,手册中收集《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防止家庭暴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外出务工妇女应该掌握的政策等,做到人手“一卡一册”,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走出去”,扫清外出务工潜在的侵权障碍。妇女组织在为务工者谋到就业岗位后,要到用工单位实地考察务工环境和条件,督促用人单位为务工者购买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签订劳动合同,争取市民待遇,并定期沟通,定期回访。三是建立维权站,维护外出务工妇女合法权益。在订单输出女工10人以上的选一名组长,妇联与组长保持联系,女工权益一旦受侵害,妇联及时站出来帮助她们维权;在外出务工妇女集中的地方,且没有建立妇女组织之前,建立维权服务工作站,为务工妇女提供工作、生活、法律等多种帮助;在外出务工妇女较为集中的地方,协调成立外出务工妇女组织,加大维权力度,为她们送去维权“金手杖”。

3、真情关注,架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金桥梁”

为优化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解除处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妇女组织要把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纳入工作议事日程,配合相关部门探索和创新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机制,架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金桥梁”。一是创新方法,推广“留守儿童托管家园”

17 管理模式。“留守儿童托管家园”是指社会爱心人士及社会团体把留守儿童集中到自己家中或其它固定场所,进行有偿托管的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形式。托管者除了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外,还对其进行学习、思想、心理、情感等的关怀与帮扶,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这种亲情式、家庭式、温馨式的规模小、好管理、易沟通的托管家园,可以基本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失落、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的“五失”问题,有效的解除外出务工妇女的后顾之忧。二是市场运作,建设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虽然我县财力不足,但可以利用财政无力,市场有劲的优势来解决。采取学校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先在一些小学进行试点,由社会爱心人士或社会团体出资在学校建设学生食宿部,负责留守儿童的食宿生活,费用收取由物价部门核定,家长承担。学校负责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三是开展帮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以城带乡,让一个城镇的家庭帮助一名留守儿童、一名学校教职工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一名乡镇村干部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和成立村托管帮扶小组、“多帮一”等牵手活动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村活动室、以会代训、远程教育网等对隔代教育的“代理家长”、牵手活动的“代理家长”进行教子方法培训。通过建立帮扶基金,对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给予资助,对品学兼优的给予奖励,切切实实的解除外出务工妇女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发挥工会组织优势 为女性成才搭建平台

近年来,ZZ车辆段工会把协助段行政和党委大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大力加强妇女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以和谐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段中心工作,强化领导,发挥优势,创新载体,搞好结合,努力为女性成才搭建平台,在加强女性人才队伍建设上收到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一、选题理由

1. 加强女性人才队伍建设,是铁路企业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女职工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近20年来,铁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代替了蒸汽机车,第六次大提速后列车时速达到了160公里,货物列车实现了快速重载,开通了客运专线,开行了时速达350公里的动车组并实现了公交化运输,铁路网建设进高原、通拉萨、连西亚,可谓四通八达……。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满足铁路发展的需要,成为300万铁路人与时俱进、完善自我的迫切任务。我段在2006年三段合一时女职工有56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7.2%,由于社会因素、客车检修工作性质和女职工生理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女职工整体素质还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女性人才队伍建设,促使女性在企业中岗位成才,才能跟上企 1 业发展的步伐。

2.加强女性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学习型”职工组织的要求。胡总书记在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指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加强女性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既是确保安全、经营、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段近几年来结合建设“学习型”组织搭平台、注师资、建机制,努力营造学技练功的浓厚氛围,引导顶“半边天”的女职工,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中提高自我、多做贡献。

二、实施措施

1. 突出重点,优化女性成才的企业环境。一是建立女性成才的规划目标。把加强女性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段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提出了女职工“学历上台阶、文化上层次、业务上等级、工作出成效”的分步实施计划,确立了培养和造就妇女人才,把既有的妇女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才资源的目标,并作为“创先争优”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落实女性素质提升的激励措施。我们对女职工素质提升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要求作了明确规 2 定,设立了学历提升奖、技能提高奖、攻破技术难关奖三个奖项,鼓励女职工提升学历档次、专业技术职称等级、岗位技能等级,鼓励女职工参加业余学校、读书小组、专业自学考试,鼓励女职工学习计算机知识、学习法律知识等实用的科学文化知识,鼓励女职工参与段、车间、班组各级技术攻关小组的课题攻关。对获得学历提升、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名次、参与技术问题攻关的女职工,及时进行奖励,选树典型。三是抓住各种机遇举荐女性人才。为做好女性人才工作,我们在评聘技师、技术员、提拔干部等方面,鼓励女职工积极参与竞聘选拔,使优秀女职工不断脱颖而出,实现女性成才的良性循环。此外,在工会组织的提前介入下,我段在职工代表、管理岗位方面,女性都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四是建立“女职工人才档案”。为及时推荐优秀女性人才,由段工会负责建立了女性人才库,对全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女性人才建档入库,目前在册女职工人才登记达到21人。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补充和更新妇女人才信息,为选拔任用女性人才提供后备资源。此外,我们对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女职工实行优先培训学习的奖励机制,即把获得培训先进客车技术的机会视为对她们的最好奖励,07年以来共推选了24名女职工参加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技术培训,并推荐一名女职工到德国学习动车组轮对探伤技术。

2.加强宣传,优化女性成才的舆论环境。女性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为此,我们大力宣传优秀女性人才,积极为女性成才铺路搭桥。一是以“三八” 3 活动为契机,激励女性群体奋进。“三八”节是我们表彰生产线女先进人物,命名一批先进女职工集体,激励广大妇女成才的有利时机。我们抓住这一机遇,积极表彰管理岗位的优秀女干部、生产一线的优秀女职工,表彰段安全生产中的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先进女职工班组,表彰“女岗位明星”、“女技术能手”、“女安全标兵”、“学习型女职工标兵”,树立了女性参与段安全生产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典范,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精神风貌,激发了女性人才群体奋进。二是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广泛发现女性人才。我们通过在全段女职工中开展 “巾帼创新业三争当”活动和“两保一增六争当”活动,发现女性人才,挖掘女性人才,为女性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有效的载体。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科技攻关、岗位竞赛、技术练兵活动,在各自的岗位上巾帼不让须眉,尽显英雄本色。在各项主体活动中,涌现出了伊雪薇、栾静、刘冰、李小艳等一批女性佼佼者,为建立女性人才队伍奠定基础。三是以媒体宣传为重点,营造女性成才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在办公网上开辟专题论坛等宣传载体,运用灵活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广泛宣传优秀女性人才的先进事迹,为推动全段尊重、理解、支持、重视女性人才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 齐抓共管,优化女性成才的教育环境。针对部分女职工理论功底不够扎实,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的实际,我们结合开展“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创“学习型职工”活动,通过组织开展 “崇尚先进、争做学习型职工、提高岗位技能”等系列活动,激励女 4 职工以先进为榜样积极学技练功、岗位成才。一是鼓励女职工岗位学习和素质达标活动。结合生产一线班组工作实际,将主要技术资料作为个人学习的必修教材,引导和组织女职工进行系统学习,切实掌握技术要求和作业标准。同时采取“技师教、工长帮、首席岗位带”的方式,以班组为单元,在同岗位同工种的女职工中组成25个帮教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经常性开展活动,为女职工学绝活、练绝招创造了条件。在充分了解女职工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女职工技术素质上存在的薄弱点,先后举办了20余期岗位职业技能培训、适应性培训等各类培训班,女职工参培率达到100%,增强了女职工的岗位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二是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在女职工中开展了“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年研读一本书”活动,激发和引导女职工刻苦钻研、努力成为本岗位的业务骨干,并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和创造力。组织车间探索开展女职工岗位生产比赛活动,运用“月理论考、季实作练、年技能大赛、评选首席职工”等形式,锻炼培养了一批技能人才。三是坚持每年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段工会与行政一道,每年都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督促女职工学业务、比技能,使更多的女职工成为班组的业务骨干。今年7月份,段女工委与行政联合举办了职工技术技能大赛,针对女职工比较集中的岗位,增设了车电员女子组、轴承检测、轮对探伤三个竞赛项目,共有 5 28名女职工参加了竞赛,3名女职工获得单项第一名,9名女职工分别获得第

二、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初步成效

经过女性成才各项主体活动的实施,我段取得了明显地成效: 1.女职工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助力。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我段女职工有高级技师2人,技师7人,高级工320人,仅今年全段就有6名女职工参与了工人技师培训,有4名女职工取得了工人技师资格;在第二学历教育方面,全段目前共有112名女职工参加了学历学习,24名女职工通过自学提升了学历,有些女职工比较集中的班组,参加第二学历教育蔚然成风,努力提高了女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促进工作效率和检修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半边天”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和谐济辆”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在管理领域,全段现有女管理干部44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6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4人,充分发挥了女职工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特有的作用。在技术领域,涌现出了检修轴承16万套无漏检的女职工ZZZ、济南-上海发电车女子包乘组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2009年有6名女职工发表了QC成果,3项成果在ZZ铁路局发表并获奖。今年女职工共提出“对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改进”、“研究开发自动防护插设系统的建议”等合理化建议38条,产生经济效益2.5万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18件。三年来我段产生女“岗位明星、技术能手、安全标兵”113人。

6 3. 涌现更多的文明家庭,筑起了第二道安全防线。因长期以来铁路在就业方面的特殊魅力,夫妻双方同在行业内部特别是单位内部共事的情况较多,家庭第二道安全防线作用发挥好对单位的安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组织女职工积极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文明建设,加强女职工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把创建文明家庭和弘扬企业精神结合起来,牢固筑起了安全第二道防线。3年来,段工会组织选树表彰了文明家庭16户。如ZZ库检车间女职工ZZZ与在质检科工作的丈夫ZZ互相帮助,共同苦练技能,双双取得技师资格,成为文明家庭的典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防风防汛施工方案下一篇:分级护理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