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生成策略例谈

2022-09-13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它必须是真实的,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对于学生而言, 课堂学习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 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组成, 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感受, 也影响着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在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生命体验才能真实升华。

1 生成教学的由来和概念

由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预设的成分太多, 致使学生主体精神、创新精神丧失殆尽。近年来, 我国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课堂教学, 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于是,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生为本, 注重课堂的生成性。生成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 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 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以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情景或观点为契机, 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 挖掘学生的潜能,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 使教学获得成功。

2 有效生成教学的策略

2.1 用预设擦亮学生智慧的火花

生成对应于预设,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学有预设的一面,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与安排。教师要做到对一切的预设了然于胸, 同时又不被事先预设的教学程序所牵制, 不照搬教案上的所有教学程序, 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新课程的课堂。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碰撞,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过程, 是一个无法事先预设的心灵旅程。叶澜先生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也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 更关注过程和体验, 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产生出新思想、新创造。”教师的任务不是被动地等这“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自己出现, 而应调动自己的情绪, 用预设的激情催化生成的可能。如我在教学“诗词曲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背景音乐和开场白, 我说:“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 曾以诗歌闻名于世, 被誉为诗国, 在这条诗的长河里唐诗犹如一颗明珠, 举世瞩目;宋词别开生面, 奇峰突起。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这条诗歌的长河去感受诗人的悲欢离合。”我的话音刚落, 课堂里就响起了朗读声, 声音由轻而响, 由怯而放。接着我请学生来介绍诗人 (杜牧、文天祥、苏轼) 和写作背景。

刚介绍完就有学生问:“怎么都是被贬的呢?”

另一位学生说:“否则怎么写得出诗呢?”

又有一位学生说:“不一定, 高兴的时候也可以写诗。李白的很多诗就是在开心的情况下写的。”

我意识到“意外的通道”透出了一线亮光, “美丽的图景”在向我招手, 于是, 赶紧追问:“你能举诗为证吗?”

他咏到:“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大多数是在心情郁闷的情况下写的”, 又有同学说。

“我同意这个观点, 但这是为什么呢?”几分钟的沉默之后, 有学生开始发言了:“因为不幸最能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

“因为人在心情不好时最敏感, 连自然景物都能让他触景生情。”接着我又引导:“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几首诗, 究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这时课堂里研究学习的氛围已大大超出了我的预设。整堂课就围绕着诗人情感的主线, 在热烈讨论的过程中完美地结束了。这堂课并未按照我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 我预设的教学计划也未能完全实现, 但学生和我却充分体验到了课堂带给我们的愉悦。

2.2 用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预设外问题, 教师不能回避学生的质疑问难, 而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顺其自然, 因势利导,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使之生成新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开放的课堂, 教与学之间应该有一个明显相融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中, 体现在自由民主的师生对话中。而对话过程中, 教师巧质疑, 敲打出智慧的火花, 能促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认知在碰撞中汇聚和融合, 这样的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累, 是新知生成和建构的前提, 这样的融合, 不是为了求同而是为了共享和创造。新的视野会在这样的对话中徐徐展开, 新的观点会在交流中重组与生成, 新的价值会在共享中意义倍增, 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接踵而来。

例如本人执教《孔乙己》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从人物语言的字里行间发掘出了潜含在语言下面的言外之意。不过, 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为什么丁举人家的东西就偷不得呢?

生:因为丁举人是鲁镇有权有势的人, 偷他家的东西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 (生笑)

老师:很有道理, 孔乙己不就因为这次被打折了腿吗?不过, 话又得说回来, 孔乙己真的就不知道偷丁举人这样有权有势的人家是有风险的吗?

生:他可能会知道。

师:那他为什么还要偷呢?

生:因为他实在是太穷了。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可能是心理不平衡。

师:此话怎讲?

生: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 凭什么丁举人他们就有权有势, 而自己却一无所有。

师:哦, 原来这里“偷”还是一种抗争。

老师提供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 讨论中教师适时追问, 引领学生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 揭示其隐含的深意。文本挖掘得深, 教学就显得有力度, 厚重, 主体间有效对话促使学生深度解读。在相融相生的对话中, 学生的生成也就不会只停留在肤浅的表层, 长期以往, 从语言中品悟, 在阅读中思考, 便会形成一种自觉习惯。

2.3 用引导升华学生即时的生成

萨特说过:“学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阅读是自由的梦”, 对于学生的阅读, 文本是一种引导, 教师是另一种引导。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 “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 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 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 回放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 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 往往是对教材的个性化的解读, 或在深层思考中的迷惘。要使课堂生成碰撞出生命的火花,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激情的言语, 充满智慧的火花, 充满语文课所特有的生命气息与魅力。例如本人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教学: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站在主人公的角色体会,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师:你最佩服谁?

学生1:我最佩服孙悟空, 因为他为了保护师傅勇敢地和白骨精作斗争。

学生2:我也佩服孙悟空, 因为他虽然被师傅训斥, 仍忠心耿耿地保护他。

学生3:老师, 我最佩服白骨精。

教师 (惊讶地说) :为什么会佩服白骨精呢?

学生3:因为一次又一次地设计谋骗唐僧, 失败了她没有轻言放弃, 这种精神我十分佩服。 (学生中开始窃窃私语, 有的疑惑, 有的点头表示同感。)

教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说的?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

学生1:我觉得白骨精不值得让人佩服, 因为她是去做坏事的。

学生2:我也这么认为, 如果做坏事不轻言放弃, 那坏事就越干越多, 这样的人能佩服吗?

教师 (对学生3) :现在你觉得呢?

学生3:我知道了, 只有为了正义的事坚持才是令人佩服的。

从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同, 感悟也有不同, 认识上有高低甚至会有偏差, 但都融入了他们个性化的思考。在此基础上, 教师的提问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使学生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生成性教学是动态的,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文教师应根据课堂这一特定的动态环境, 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沟通和合作等活动, 产生互交影响,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张扬充满智慧的个性, 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 让初中语文教学充满智慧的灵气。

摘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从机械、僵化的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生成式教学, 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 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然而作为一线教师, 在对生成的价值已经达成了共识的今天, 我们更需要对“有价值的生成”予以关注。而有价值的语文生成性课堂, 教师作用如何体现呢?本文结合课例对有效生成中教师调控策略进行一番阐述。

关键词:生成教学,语文课堂,策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浅谈如何高效学习高中英语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