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实践为主线”教育模式论文

2023-02-28

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是一座熔炉, 进去的是铁, 出来的是钢。把铁变成钢是需要技巧和艺术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觉得“学生太不听话了”、“怎么批评都没有用”、“有些学生天生就笨, 真是恨铁不成钢”等等, 有这些想法充分体现了我们没有把德育放在首位, 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须知批评嘲讽往往是才智贫乏的表现, 这样的结果要么会让学生真以为自己“天生就笨”, 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再努力了;要么使学生自尊心受到打击, 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 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 从而造成了紧张的师生关系, 导致教学气氛沉闷、压抑,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直接制约了教育过程的效率和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行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就必须以德育实践为主线,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性, 宽容学生的过失和不足, 以一颗博爱之心公正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我们又发现, 学校经常进行法制讲座, 开校会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班主任也经常开班会教育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但学生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这是因为教育的任何作用都必须通过学生的选择才能实现, 我们不能强迫学生服从于外在的教育目的, 而是要多方位地引导学生参与, 在“以德育实践为主线”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活动中形成学生个体理智思考, 帮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领悟我们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实施“以德育实践为主线”的教育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用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 将他们作为主体, 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总结、作出道德判断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 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标准, 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而言, 那些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遥远, 太大, 几乎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 自己无法学习、无法体验, 自然就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 将他们作为主体, 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总结、学习, 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思考, 能够明辨是非, 作出道德判断, 去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 从中受到德育教育。比如, 我们发现有位同学偷东西被学校监控拍到了, 利用这件事可以开个班会在班会课上提出:“如果你看见自己的好朋友正在偷东西, 你会怎么办?”同时又引申出“假如你看到别的同学在吵架或打架, 你该怎么去做?”“卫生间的水龙头没有关, 你会怎么做?”等问题, 让学生发言, 达到共识。因为这些事情确确实实会在他们身边发生, 我们帮他提出来摆在桌面上, 让他们提出看法, 作出是非判断, 他们从而得到教育, 这样就达到了教育的预定目的。

2 让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 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

当我们发现一件好人好事时, 不要急于给他表扬、奖励, 甚至不判断他的行为得失, 而是先集中所有的同学, 将事件告诉他们, 让他们去判断、评价, 也让这个学生自我评价, 这样不仅让所有的学生都同时接受教育, 也会使受表扬的同学更有荣誉感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 更能使他在今后的学习中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时教师再从提高认识入手, 讲明为什么要表扬以增强受表扬者的荣誉感、上进心, 促使其他学生学有榜样, 使之产生带动他人的作用。这样, 一种道德规范就被学生内化为了实际行动。再比如, 我们发现某位同学帮助了另外一位同学, 不要大张旗鼓去表扬这位同学, 而是私下找受帮助的同学和其他同学, 要他们以各种形式去肯定这位帮助人的同学的行为, 要他们去感激甚至是回报那位同学, 让那位同学从中获得一种崇高感、幸福感和享受感, 从而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 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 而不是把各种道德规范视为约束与限制。

3 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性,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生命个体。教师要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引导他们实现自我。对于不同性格、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区别对待, 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欣赏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调皮好动的学生, 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安慰, 找到他们的闪光点, 用教师真诚的心去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而不要一味的去批评训斥学生。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 学生第一千次摔倒了, 做教师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陶行知有句至理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4 为师先做人, 育人先正己, 教师要用自己崇高的道德风范和敬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 但是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 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 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 用自己崇高的道德风范和敬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 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 一个榜样, 以身作则地成为学生的表率, 用自身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以至劳动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素养, 和学生一起在奉献社会和服务他人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经验、养成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摘要:我们的教育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还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 作为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教师, 要突出德育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领悟教育, 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而收到实效。

关键词:“以德育实践为主线”教育模式,以人为本,亲身体验,教学观

参考文献

[1] 瞿葆奎.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 陶行知.陶行知论师范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凝油管道最优结蜡层厚度优化论文下一篇: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