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职业生涯蓝图

2022-07-16

第一篇:绘制职业生涯蓝图

规划职业生涯 绘制人生蓝图

5月16日,药学院就业服务季之“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决赛”在学术报告厅圆满落幕。药学院学生科科长杜娟,药学院分团委书记黄耀辉,药学院第三党支部书记艾莉、辅导员袁佳、赵萱莅临现场,药学院分团委副书记万立阳、学生会副主席周晓芳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分为PPT展示、角色模拟和现场答辩三个环节。PPT展示又由名片展示和职业生涯规划组成。名片展示中各位选手为了给大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各出奇招:有的名片纹样淡雅,凸显女性特质;也有的线条硬朗,大气简洁。之后的规划展示更是内容丰富,囊括了医药代表、研究员甚至心理咨询师等多种职业,选手们不仅制定了第一行动方案,还为自己预留了其他退路,以便能够在最终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活灵活现的角色模拟扮演后,现场嘉宾向选手提出了一个个犀利的问题,同时也为选手的职业规划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最后,立志成为葛兰素史克医药代表的12级中药学3班杨琳,凭借思路清晰的职业规划,机智的答辩以79.28分夺得此次比赛冠军;12级中药学3班谭秀娟及11级药专尹琴获得二等奖,12级中药学3班王来凤、12中药资源与开发班周顺斌和吴小玲获得三等奖,12级中药学3班杨姗姗和12级制药工程班张丹丹获得优秀奖。

药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第二篇:精心绘制旅游蓝图 加快XX旅游发展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自“二战”后规模兴起至今不过数十年历史。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已超过汽车业、石油业、电子业和农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可增收4.3元;旅游业直接就业1名人员,社会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为一个地方带来“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其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巨大。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热潮中,如何加快邻水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做大、做强邻水旅游产业,真正把邻水建成重庆的后花园和休闲旅游基地,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邻水旅游现状,浅淡几点建议。

一、找准症结,高档次规划

邻水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尚未真正兴起,也就是旅游资源开发还没破题,还是一片“处女”地。近年来,尽管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招商工作,但邻水旅游始终还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规划方面:邻水从2002年就开始着手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在制作《邻水县旅游总体规划》时缺乏全面系统的普查和评估,对总体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环境、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都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计和分析,这样不利于县委、政府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无法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更无法为规划专家提供基础依据。

(二)宣传方面:由于缺乏宣传包装经费,宣传力度不大,业主又舍不得投资,旅游行业还没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对外影响力还很差。邻水旅游整体形象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就是对内宣传,在邻水县各主要干道和主要媒体上的旅游宣传广告,也是屈指可数的。在渝邻路、广邻 路、成南路上还没有一幅邻水的旅游宣传广告。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也没有一处介绍邻水旅游景区的图像。

(三)招商方面:一是由于邻水旅游资源对外招商的面窄、渠道少、方式落后。目前,邻水旅游资源的对外招商主要靠熟人关系引介,而且都是投资商上门了解,这种落后的宣传推介方式接触面窄、渠道少,不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也很难激起投资商的投资热情。二是邻水旅游资源总体档次不高、环境绿化太差,给投资商的第一印象欠佳。三是部分投资商认为邻水的招商引资政策比起外地不够优惠。四是邻水向外推出的招商景区不集中,几个景区都想招,结果都没有招到商。

为此,笔者认为,邻水只有坚持高档次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才能争取后发优势,迎头赶上,真正把邻水建成重庆的后花园和休闲旅游基地。一是要舍得花大钱请专家对邻水的旅游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普查,在此基础上制定高档次的《邻水旅游总体规划》。二是要求开发商在进行旅游开发前一定要制定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报经旅游主管部门审批后方能进行开发建设,以便各个景区的打造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三是规划要配套。在规划景区建设的同时,要配套规划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电、通讯、道路、宾馆、餐饮等等。

二、强力招商,高质量建设

(一)扩大领域,加大宣传

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而缺少有效的宣传,开发商没有了解邻水的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投资开发建设。为此,在搞好规划的同时,还要加大宣传招商力度,以吸引更多的开发商投资邻水旅游。

1、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旅游宣传,是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的有效途径,也是充分开发利用资源的最好办法。俗话说“人靠衣装,景靠包装”。要不断增强政府导向性投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高调宣传包装邻水旅游景点。一是将“邻州风光”栏目打入川渝各大电视台和报社等媒体。二是多在达渝、广邻高速路上的设置宣传邻水旅游的高档次广告。三是将邻水旅游服务指南打入川、渝各大宾馆。四是精心制作邻水旅游门户网站。

2、扩大招商领域。邻水旅游资源要充分展示出来,还需要展开新一轮的招商工作,要不断完善各种有关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拓宽招商范围,拓展招商渠道,以网络、节庆、会议等多种方式,强有力的招大商,招优商。

(二)加快建设,形成特色

1、狠抓景区建设,努力实现旅游开放零的突破。邻水旅游不仅是个破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后来居上,跨越式发展问题。一是精心打造华蓥山大峡谷这张邻水的旅游的“名片”,以高质量、高规格、高品位的标准将其打造成邻水旅游的精品名牌,并以此为突破口,与华蓥山天然大盆景和小平故居形成广安市旅游环线,助推邻水旅游发展。二是合理开发小南海旅游度假区。以休闲、度假为主导,大力发展消费型旅游。邻水旅游不能总作“二传手”,不能仅靠华蓥山大峡谷一个景点来留客,要充分利用小南海、御临河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作为优先开发项目,为把邻水建成重庆的旅游休闲基地奠定基础。三是加快形成邻水特色旅游。发展旅游产业要不断挖掘多元化项目,形成自己的特色。要形成特色,突出优势,就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由点而线,由线而圈,逐步到位,不能遍地开发、全面开发。邻水可以充分利用凉山乡和黎家乡交通便利和紧邻重庆的区位优势,以大洪湖水面资源和凉山翡翠峡为载体,整合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联合包装,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风貌。逐渐形成“游在大峡谷,行在翡翠峡,吃在大洪湖,住在小南海”的独具邻水特色的旅游环线。

2、大力实施精品战略。邻水县旅游资源大多分布散、规模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取得后发优势。旅游经济是一种“眼球”经济,旅游产品必须要有强烈的市场吸引力,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明显的差异性,才能赢得旅客的青睐。实施精品战略就要坚持以规划为基础,以“多出精品、少留遗憾,不留败笔”为原则,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对邻水的旅游业进行“会诊”把脉,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高效益管理、高质量经营。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基础上,把旅游产品做大、做精、做优。

3、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是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是串珠成链,打造邻水旅游知名品牌。把华蓥山大峡谷同华蓥山石林紧密联系起来,打造华蓥山—乐山—峨嵋山“佛教旅游线”和红岩—华蓥山—巴中“红色旅游线”,把小南海旅游度假区建成重庆人的休闲基地。内外联手,做到名山名景联姻、精品景区联结、客源信息互送,共创黄金旅游线。二是汇涓成流,加强旅游整体营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配置好人力、物力、财力,握紧拳头、重点出击,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共赢效果,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合旅游促销体,共同拓展市场。

三、规范管理,高水平服务

目前,邻水的旅游市场在管理上比较混乱,没有确定专门的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如宾馆、农家乐的审批无法干预,随便修套房子,装修一下,就可以打上某某宾馆的招牌,随便搭个棚棚,也可以美其名曰:某某农家乐。邻水在强化旅游市场管理方面,一是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授权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星级宾馆、旅行社实行统一的管理和各项手续的审批工作;二是要对各大农家乐从业人员及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三是要加强行业管理,搞好旅游培训教育,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人员及其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度,构建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和旅游安全联动网络;四是全面展开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严厉打击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归行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引导,完善产业链

(一)加强政府引导,完善配套建设

政府在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如安排大量资金用于华邻路、丰凉路的建设和小南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期准备工作。清理和关闭了华蓥山大峡谷景区内及公路沿线的小焦煤、小煤矿、采石场、石灰窑等污染源和非法建筑物。随着达渝、广邻高速公路的开通,邻垫高速路的动工建设,前来洽淡旅游开发的客商逐渐增多,但由于大部分景区受地理、交通状况和食宿条件以及景区破坏严重等限制,邻水许多资源目前仍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普遍认为:“我不知道邻水旅游有什么东西可以看,但我知道要拿多少钱修路才能把游客引进来”。可见,落后的旅游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旅游开发的“瓶颈”,使业主闻而后退,游客望景兴叹。为此,邻水应加强政府引导性投入,在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花大力气、做大动作,加快完善与景区配套的如路、水、电、通讯等基础性建设;加快旅游配套建设,重点搞好景区道路、水系及场镇等的绿化工作;积极配合环保等部门,依法治理影响景区景观的污染源,加快垃圾、污水处理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景区环保工作;强化对各大档次的星级宾馆、酒店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并合理布局经济圈农家乐,提升农家乐档次,大力开发自驾车旅游,才能吸引更多的开发商投资邻水旅游开发。

(二)完善产业链,打造“吃”文化

旅游业涵盖面广,“吃、住、行、游、购、娱”包罗了各个行业,邻水加快了宾馆的建设,成立了旅游运输公司,建成了“中餐一条街”,但产业链的打造尚未形成,还必须加快宾馆、酒店业的建设,重点发展农家乐,加速产业链的形成。“吃”是旅游产业六要素之一,要抓住市委提出的“小平故里游,华蓥山上行,邻水县城吃”的号召,着力打造“吃”文化。目前,虽有“中餐一条街”,正在规划打造“名特小吃一条街”,但真正邻水自己的特色菜系还没有,怎样体现邻水县城吃,以什么来吸引客人吃,客人来了吃什么?这就要不断包装推出邻水的特色菜、品牌菜,如脐橙鱼肉丸、陈皮糖,川东金蹄花等,让游客走进邻水城,吃尽南北味。

第三篇: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大手笔绘制司法行政工作新蓝图

宁波市鄞州区(原浙江省鄞县,2002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而设立为宁波市鄞州区)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下辖20个镇(乡、街道),东、西、南三面与宁波市老城区接壤,全区面积138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66公里,总人口75.57万,2003年财政收入达37.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我局现有在编干部职工27人

,其中党员20人,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11人),全区有1家公证处、4家律师事务所和15家法律服务所。几年来,鄞州区司法局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抓基础、抓重点、抓特色、抓落实,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总纲,以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为中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手段,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在工作内容上求实、创新,在工作层次上争先、创优,积极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实现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再创新、再提高,为改革、发展、稳定和建设现代化强区作出了新的贡献。几年来,我局队伍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区委、区政府的考核中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局党支部也连续5年被评为优胜单位。在荣获省级先进集体和集体三等功的基础上,1997年又荣获集体二等功;局属各部门(单位)分别5次荣获集体三等功,并多次被评为市以上文明单位,1999年古林镇法律服务所被命名为部级文明法律服务所。1999年,我局被授予宁波市帮教安置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被省司法厅授予“人民满意司法行政单位”称号。2000—2002连续三年被宁波市司法局评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创一流奖”单位。2001年12月,被人事部、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2年9月,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5月,集仕港司法所被司法部、中国残联联合授予“残疾人维权示范岗”荣誉称号。2004年2月,钟公庙街道司法所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工作模范司法所”荣誉称号。2004年8月,五乡镇明伦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联合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一、切实加强干警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干警整体素质

(一)班子建设。近年来,我局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关键,以提高干警思想政治素质和执业水平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为保障,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广大干警特别是局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局党组以突出班子核心、凝聚全局合力为抓手,把创建干警满意的领导班子放在首要的位置,自我加压,提出了“学习理论好、精通业务好、作风深入好、廉洁自律好、团结协作好”的五个标准并努力付诸行动。班子内部自始至终坚持了民主集中、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和求真务实四原则,体现出了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队伍建设。在抓好班子建设的同时,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全体干警学习日制度,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抓好干警队伍综合素质教育。广开学习教育渠道,大力开展学历教育和更新知识培训,鼓励干警学习深造,不断提高基本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同时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人,先后制订完善了局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建立干部谈话、函询、诫免等制度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提醒服务”,有效地防止各类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队伍建设,干警责任心普遍增强,自律性提高,机关秩序井井有条,建立起了一个民主、团结、有战斗力的集体,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依法治区良好氛围

(一)普法宣传教育。“四五”普法伊始,我局抓住契机,围绕“突出重点,面向基层,巩固成果,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普法工作中,精心组织,全面启动“四五”普法各项工作,建立依法治区普法教育工作联络员制度,组建全区普法讲师团和联络员队伍,广泛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月活动,大力营造了“四五”普法的良好法制氛围。在积极启动“四五”普法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突出普法重点,依据普法对象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法律要求的不同,分层分类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以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为龙头,带动了全民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2002年,我局在继续保持和发扬原有普法好做法的基础上,选好载体,不断发展,力求创新,与区普法办、区教育局联合创办了《鄞州普法》月报。该报内容丰富,涉及“四五”普法规划、警世钟、以案释法、148法律信箱、法律顾问、法制趣闻等内容,把老百姓日常需要的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而且发行量大,发行途径广泛,每期10万

第四篇:与时俱进 求实创新  大手笔绘制司法行政工作新蓝图

与时俱进 求实创新

大手笔绘制司法行政工作新蓝图

宁波市鄞州区(原浙江省鄞县,2002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而设立为宁波市鄞州区)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下辖20个镇(乡、街道),东、西、南三面与宁波市老城区接壤,全区面积138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66公里,总人口75.57万,2003年财政收入达37.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我局现有在编干部职工27人,其中党员20人,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11人),全区有1家公证处、4家律师事务所和15家法律服务所。几年来,鄞州区司法局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抓基础、抓重点、抓特色、抓落实,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总纲,以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为中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手段,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在工作内容上求实、创新,在工作层次上争先、创优,积极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实现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再创新、再提高,为改革、发展、稳定和建设现代化强区作出了新的贡献。

几年来,我局队伍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区委、区政府的考核中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局党支部也连续5年被评为优胜单位。在荣获省级先进集体和集体三等功的基础上,1997年又荣获集体二等功;局属各部门(单位)分别 5 次荣获集体三等功,并多次被评为市以上文明单位,1999年古林镇法律服务所被命名为部级文明法律服务所。1999年,我局被授予宁波市帮教安置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被省司法厅授予“人民满意司法行政单位”称号。2000—2002连续三年被宁波市司法局评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创一流奖”单位。2001年12月,被人事部、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2年9月,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5月,集仕港司法所被司法部、中国残联联合授予“残疾人维权示范岗”荣誉称号。2004年2月,钟公庙街道司法所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工作模范司法所”荣誉称号。2004年8月,五乡镇明伦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联合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一、切实加强干警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干警整体素质

(一)班子建设。近年来,我局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关键,以提高干警思想政治素质和执业水平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为保障,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广大干警特别是局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局党组以突出班子核心、凝聚全局合力为抓手,把创建干警满意的领导班子放在首要的位置,自我加压,提出了“学习理论好、精通业务好、作风深入好、廉洁自律好、团结协作好”的五个标准并努力付诸行动。班子内部自始至终坚持了民主集中、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和求真务实四原则,体现出了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队伍建设。在抓好班子建设的同时,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全体干警学习日制度,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抓好干警队伍综合素质教育。广开学习教育渠道,大力开展学历教育和更新知识培训,鼓励干警学习深造,不断提高基本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同时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人,先后制订完善了局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建立干部谈话、函询、诫免等制度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提醒服务”,有效地防止各类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队伍建设,干警责任心普遍增强,自律性提高,机关秩序井井有条,建立起了一个民主、团结、有战斗力的集体,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依法治区良好氛围

(一)普法宣传教育。“四五”普法伊始,我局抓住契机,围绕“突出重点,面向基层,巩固成果,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普法工作中,精心组织,全面启动“四五”普法各项工作,建立依法治区普法教育工作联络员制度,组建全区普法讲师团和联络员队伍,广泛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月活动,大力营造了“四五”普法的良好法制氛围。在积极启动“四五”普法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突出普法重点,依据普法对象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法律要求的不同,分层分类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以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为龙头,带动了全民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2002年,我局在继续保持和发扬原有普法好做法的基础上,选好载体,不断发展,力求创新,与区普法办、区教育局联合创办了《鄞州普法》月报。该报内容丰富,涉及“四五”普法规划、警世钟、以案释法、148法律信箱、法律顾问、法制趣闻等内容,把老百姓日常需要的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而且发行量大,发行途径广泛,每期10万份,直接受教育人数可达30余万人,《鄞州普法》不仅是“送法下乡”、“法律进万家(单位)”的重要措施,也是组织各类法律知识竞赛和测试的有效载体,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近几年,我局又先后创办了《法制宣传资料》、《一月一法一案例》和《新法传递》等普法刊物,还通过网络积极搭建普法教育新载体,“鄞州法治网”(网址为)也即将开通。

(二)依法治理工作。我局提出了“抓重点、创特色、出精品”的依法治理工作思路,在区人大、区府法制办的有力监督下,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重点推出了完善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镇级政府依法行政责任制和“村民提议、干部承诺”制,同时确定了“健全、深化、突出”的依法治区工作方针,全力推进我区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全区451个行政村围绕“四个民主”,重点抓好了以《村民自治章程》为核心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落实了“三级”决策机制,确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在村级事务中的最后决策权,推行重大村务公决制、村级事务听证制、村级财务公示制、干部工作报告评议制和村务提议制等五项制度,真正体现了村民自治意愿。有70个行政村达到市、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其中五乡镇明伦村达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中央电视台、浙江教育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还对我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还进行了报道。近几年,我区还开展了创建“民主法治社区”和“民主法治企业”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明年在继续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同时,将开展“民主法治模范村”、“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并向“民主法治学校”、“民主法治医院”方向延伸,从而构筑我区“民主法治”品牌工程。

三、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稳定作用

(一)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我局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精神,始终把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当作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做好参谋,不断加强司法所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各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3人以上,办公用房三间以上,设有办公室、调解室、接待室等,全部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基本的办设施,保证了基本的工作需要。初步建成把人民调解、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援助和“12348”法律咨询、安置帮教、法律宣传、社区矫正等职能整合在一起的规范化司法所。2000年,古林镇司法所、石矸镇司法所被评为省首批文明司法所,目前,全区20家司法所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标准,达标率为100%。今年,我局还开展了创建区级“示范司法所”工作,已经有两家司法所达标,创建工作的开展,促使司法所岗位职责得到强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各类管理制度得到规范、司法助理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为使对镇(乡、街道)司法所的指导工作具体化、责任化和制度化,我局建立了局机关干部联所制度,确定每个干警联系1—2家司法所,经常性下乡镇指导工作,并将司法所考核与干警年终考核挂钩,这一做法被省级杂志《东方法苑》转载。

(二)人民调解工作。一是加强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我局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较好地维护了区域社会稳定。不断规范调解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向全区调解人员颁发了上岗证,真正做到持证上岗,佩证调解,使我区的调解队伍建设日趋规范。同时积极探索各类新型调解组织的建设工作,加强对“三跨纠纷”(跨乡镇、跨部门、跨行业)的调处力度,建立了6家乡镇接边地区联合调委会和1家跨县区的联合调委会,与教委联合发文,在全区各中心以上学校建立了调解委员会,负责调处学校内部及学校周边矛盾纠纷,在非公有制企业、大型集贸市场及外来人员聚居地组建调解组织,从而不断提高调处复杂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体现了司法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作用。三年来,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7882件,成功调处7748件,成功率达98.3%。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12件;防止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的35件124人;制止群众性械斗事件17件;防止群体性上访259批6243人,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2000年8月全区各乡镇全部建立了调解中心,运用“五个一”工作法(即抓好一个组织、制定一个规范化管理制度,出台一个矛盾纠纷的调解处理办法,搞好一个一月一次接待日,开好一个一月一次工作例会),积极做好群体性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五个一”的工作法已被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此外,我局在调解工作中还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机制,建立了调解中心与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后调解案件的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在8个环宁波老城区的重点镇(街道)建立了调解中心与公安“110”紧密型的联动联调网络,同时针对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由派出所民警采取固定坐班制和轮流值班制度等形式共同参与调解,进一步丰富了调解中心的内涵,形成了调解中心与公安“110”并驾齐驱的防范网络,既减轻了公安“110”在处理民间纠纷上的压力,又提高了司法所调处各类纠纷的效果。反映我区调解中心与公安“110”联动联调的工作方法的《完善联动联调机制,强化调解中心功效》一文在曾《中国司法》杂志刊登向全国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03年10月,我区建立起了综治、人民调解、信访“防、疏、调”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机制,整合了综治、司法、信访等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职能作用,提高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和处置涉法信访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大调解”格局。

三是实行人民调解员等级制度。2001年,我局出台了《宁波市鄞州区人民调解员等级制度实施办法》,在全区范围内普遍推行和全面实施人民调解员等级制,从而使基层调委会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局积极探索提高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新途径、新办法,规范实施过程中“指导制”、“备案制”、“审核制”、“公证制”等重要制度的操作程序,进一步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管理和业务指导,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率,增强人民调解的公信度。 2002年,我局结合本区实际与区人民法院联合发文,对人民调解工作有关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从而逐步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提高了民间纠纷的调解质量,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帮教安置工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归正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的成功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但网络健全、制度规范,而且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全区归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连续五年在2 %以下,从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建立了区、镇和村(居)三级帮教工作网络,并结合实际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使帮教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建立、扶持了一批过渡性安置实体或基地,并实施“三项工程”即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专项经费管理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了便于资料的管理和查找,我局还建立了全省首家刑释解教人员数据库。这些措施的落实为帮教安置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提供了根本保证。邱隘镇司法所利用帮教安置专项经费,创办过渡性安置经济实体——三轮车客运队,实行专项经费滚动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全区帮教安置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得到了市、省及全国有关部门的肯定。我局将全区帮教安置工作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整理而成的《知难而进,积极开拓,创造安置帮教工作新局面》一文,在中央综治委《安置帮教工作简报》中作为经验材料全文刊登并在全国推广。我局针对当前社会人口流动量大的特点,在全区范围内对人户分离人员实行跨区域帮教和委托帮教,有效消除了帮教对象脱管现象,在刑释解教人员报到时推行司法所长首次谈话制度,及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实际困难和就业问题,保证了辖区内帮教措施的有效落实,使全区帮教安置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平稳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努力提高社会教育改造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5月13日,我区被确定为浙江省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地区后,我局多次区委、区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区委、区府领导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为主任,由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人事、财政和综治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在区司法局设立了公室,并增设了“社区矫正管理科”。全区20个镇(乡、街道)也相应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部分乡镇和街道还积极改善司法所的硬件设施,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451个行政村和44个社区居民会都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形成了社区矫正工作二级三层次的组织网络。区政府还要求各镇(乡、街道)建立社区矫正专项资金(每年额度不低于本辖区社区服刑人员总数人均2000元),以保证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的经费需要。

(二)加强工作指导。加强与法院、检察、公安等部门衔接、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将全区20个镇(乡、街道)划分为5个片组,抽调区司法局各科室部分人员和市司法局派驻的监狱干警共21人相应设立5个社区矫正工作指导小组,分片指导各镇(乡、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协调解决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由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五位法律专家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专家咨询组,主要为我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检查、指导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专家建议;结合实际,研究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问题,探讨提出立法意见。组织各司法所负责人和社区矫正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增强感性认识。同时还组织各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还参加了省厅举办的社区矫正工作业务培训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三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大力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开展规范化法律服务所创建活动,重点抓好法律服务市场规范、法律服务人员执业规范、办案办证程序规范和管理行为规范建设。加大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指导,加强对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培训,调动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跟踪服务占领法律服务市场,以优质服务取信法律服务市场,以提升服务拓展法律服务市场,以诚信服务扩大法律服务市场。

(二)“12348”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工作。我局完善了定期分析制度,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作用,使“12348”法律咨询热线成为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窗口和信息渠道,成为基层党政领导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一是健全工作制度。我局先后出台了《鄞州区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办法》、《鄞州区法律服务实施若干规定》、《鄞州区法律援助办案百分考核制办法》、《鄞州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一核心、四统一”的案件承办程序,即以“办案”为核心,严格按照“统一受理、统一审查、统一指派、统一监督”的原则,从制度公示、值班、来访接待、上门服务及检查考核等环节入手,全方位规范法律援助的运作,保证法律援助工作严谨有序、快捷有效。二是完善组织网络。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我区建立了法律援助三级网络。一是专门性法律援助站,我们相继建立了“青少年维权岗”、“职工维权中心”、“维护国防利益法律援助站”等8个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站。二是建立了20个以镇乡(街道)司法所为依托的基层法律援助站。三是建立了9个社区(村)法律援助联络站。基本形成了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横向部门联动,纵向所站配合面向广大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三是创新工作方法。2002年6月,我局着手全面实施“法律保障工程”,将全区被民政部门确定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特困家庭逐一进行注册,并向他们统一发放了自行印制的《法律援助专用卡》,为他们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持卡人可凭卡要求区属1家公证处、4家律师事务所和15家法律服务所免费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等法律服务,同时也可要求减、免代理刑事诉讼、辩护及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等费用,从根本上为弱势群体营造了公正、公平的法律氛围。为提高我区民营企业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新形势,促进我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局与区工商联组建了民营企业法律顾问部,为民营企业提供特色的法律服务,对民营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受到了民企的欢迎和好评。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鄞州区司法局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有力指导下,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迎接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考验,为司法行政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大学职业生活规划描绘蓝图

大学职业生活规划描绘蓝图,成就未来 怀揣着最初的梦想,离开了熟悉的山水,带着亲人的牵挂,我终于走进了大学。西华师大,我曾多少次在高山上眺望着你,我曾多少次向雄鹰祈祷。为了实现那早已在山谷里许下的承诺,为了家里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我为自己规划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希望在这四年里进一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成就未来。

大一:打牢基础。从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听英语广播,练习口语和写作,阅读适合自己的中外名著,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选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图书馆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驿站,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真知,在这知识的天空中尽情飞翔。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大二:承前启后。在这一年里,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这一年,为了专四,勤做练习,风雨兼程,全力以赴。适当选修其它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使自己的知识多元化。课余时间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如下乡、义工活动,也可尝试到与

自己专业相关的地方兼职,多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三是到了快要把自己抛向社会的时候,因而要多向大四的师兄师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中的职业进行 实践,如在家乡的学校去义务教学,增加工作经验。

大四。扬帆千里。目标既已销锁定,该出手了。要关注考试资讯,尽可能多渠道地搜罗各种资料。求职,编写好个人求职材料,进军招聘活动,最后自然会享受到勤劳的果实。在为自己的前途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毕业论文这一关可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检验和总结,必须对自己负责,尽全力写出深刻精彩的论文,要知道被评上优秀论文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只要在大学前三年我都能认真坚定不移地践行自己的计划,相信大四就是金秋收获的季节了。

生活上,在大学四年间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我的学习,能对我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毕竟,身体是继续学习和生活的前提;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尽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绝不能养成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等不良的习惯;并且,在课堂上要认真详细地记笔记。在大学本科期间,我并不指望能学到什么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一个人贵在知道自己

应该去做什么,“明其行,方能知所赴”,自己应该更清楚自己的实际需要,在学的课程上有所侧重,有所安排,另外选学一些对自己有价值、有益处的课程……这将更具个性化更能挖掘我的潜力去应对纷乱复杂的社会。

大学同样是一个施展表现自己才华的大舞台。好好地利用它,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怎么说呢,有人说:“社会经验和道义到社会上去培养也来得及,现在读好书不就行了吗。”我认为这是个误区,能力的培养其实不是一朝一夕的。就比如语言能力常需要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我应该把握大学里这个机会充分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迎曦湖畔,音乐楼里,时时飘来美妙的音乐。各类大小社团所推出的活动络绎不绝,精彩纷呈。我可以择其一二参加。既能帮助缓解学习压力,舒缓自己的情绪,又可以广交朋友。走进大学的社团活动,对将来人生多元化有百利。

我上高中时理想大学生活跟我现在的差距很大,但那时只是天真的认为大学是很美好的。没有父母的严厉监督,悠闲自在,不再有怎么做也做不完的作业。可现在我明白了,也认清了,并开始适应了。我想大学终究是个学习的地方,所以学习还是第一位。这四年中一定要把学习抓好,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要好好学习,兴趣决定动力,我就是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才会缺少很多动力。总之大学生涯不一定要门门优秀,只要有拿的出手的就可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毕竟各科都精通实在难做到。我也没必要定一些

不切实际的目标。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青春的含义就在于不管我们选择了什么,成功与否,都不后悔。”我希望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深切地体会到青春和成长所带来的喜悦和甘甜,学会坚强面对困难,学会做人。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时刻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标准去锻炼和发展自己。在经历四年历练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勇敢,坚强,并且积极向上。我觉得,这正是我对大学生活最大的期望。

我没有鸿鹄之志,只希望能回到我熟悉的大山里去。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有属于我的回忆,在那好山好水里亲近大自然。那里有许多双渴望上学的眼睛在注视着远方,崇山峻岭虽挡住了孩子们的视线,却挡不住他们对学习炽热的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不管或高或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诠释人生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五彩的大凉山,索玛花盛开的地方,生我养我的地方,你虽然不是众人梦想的天堂,却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归宿。

我希望我的大学能够是我梦想的跳板,助我的梦想在风雨中坚定地奋力起航。

网络对大学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不少影响,它在间接中不断的改变着大学生们的生活。

网络将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重塑人类的生存形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它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如能正确利用网络.互联网会对进入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青少年求知途径。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少年扩大了交往面,网络的平等性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新空间.等等。但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也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1 、网络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大学生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大学生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

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大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 、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 、开拓大学生全球视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上网使大学生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1 、对于大学生“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 、网络改变了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大学生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

等对话,对大学生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大学生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 、信息垃圾弱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 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大学生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大学生。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污染大学生心灵,误导大学生行为。

4 、网络的隐蔽性,导致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大学生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大学生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大学生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5 、互联网的全球性使文化网络传播成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诱因 网络使人们形成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由于技术的原因,对网上的内容现在没有也很难做到进一步严格的审查和核实,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这些造成了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

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征,使得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向全球大众不断的传递文化信息,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思想阵地,使青年形成西化的倾向,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

我们应该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反映。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对网络给青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创新工作方法,就能使大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1 、转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 2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其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3 、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做好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 4 、加强大学生组织建设,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 5 、加强网络管理,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对大学生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地预防网络犯罪。

大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大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

大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大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大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成效。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大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互联网像所有的科技技术一样,不是一个中庸者的角色。作为当代大学生,祖国将来的栋梁之材,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有比较清楚地认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资源共享的世界,我们要学会选择,很多信息是错误的引导,我们要排除和拒接,网络时代我们也要充分的利用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经常浏览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

的网站,充实自己在书本上看不到或者了解不多的知识,只要我们合理的安排上网时间,善于分辨好与坏,完善自己所学专业,一定能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层党建创新思路下一篇:简爱读后感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