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桃产业发展前景

2023-04-15

第一篇:我国核桃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核桃种植市场前景分析

导读: 二是国际市场需求扩大,逐年升温。核桃系列产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热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及德国、瑞士、英国、叙利亚、科威特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港澳台市场也频频向内地要货,而且数量很大,一些品种因短缺已呈脱销之势。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核桃、核桃仁、核桃油、核桃木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已成为抢手俏货,拉升价格连年走 高。与此同时,核桃仁和核桃油的价格也在连年上涨,核桃树板材的价格涨幅度高达50%以上。

我国核桃系列产品缘何上涨?据市场调查显示:

一是营养价值高, 应用范围广。

二是国际市场需求扩大,逐年升温。核桃系列产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热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及德国、瑞士、英国、叙利亚、科威特等国家 和地区,我国的港澳台市场也频频向内地要货,而且数量很大,一些品种因短缺已呈脱销之势。

三是我国核桃加工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以核桃为主要原料加工制 作的桃仁、油料、食品添加剂及生产的木材、家具、工具等系列产品已达千种以上,其用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

农民朋友想要致富 栽植新品种核桃树

一、概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就流传着“要想富栽果树”的口头语。果树有上百种,栽什么果树?怎样栽法?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事实证明,确实有一部 分果农是富了起来,但也有相当部分果农没有富起来。就目前讲发展什么果树能致富呢?经过多年观察和事实验证,当前在农村发展核桃生产是致富的首选项目。现 试就核桃的经济价值,核桃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及优良品种和栽培管理技术作一论证

1、核桃的经济价值:核桃树体高大,适应性强,不择土地,是绿化大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核桃树的根、茎、叶、果实全身都是宝:优质木材、治病良 药、保健食品、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尤其是核桃仁油的含量高达70%以上,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蛋、鸭蛋,是鲜牛奶的五倍,还含有维生素及钙、铁、磷、锌等多 种营养元素,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大有益处,锌又能促进钙的吸收,帮助儿童身体增高。核桃中含维生素E,可防止人体细胞老化和记忆力、性功能减退。核桃仁中含 有丰富的亚油酸,可软化人体血管,阻滞胆固醇形成,对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血管疾病有良好作用。核桃的根、叶、果皮提取液都可入药。近年来一些国内医疗单位的 临床材料证明:核桃组织提取液对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泌尿科及皮肤科的上百种疾病,有明显的疗效。食品工业还以核桃为主料加工成各种营养食品

2、核桃的发展现状我国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南至云南、西藏,北至新疆、吉林都有栽培,以四川面积较大,山东栽培面积占全 国总面积的3%左右,据2002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年产坚果34.33万吨,从单产看五年生树每亩产坚果100公斤左右,山东即墨县用良种搞早、密、 丰产试验,五年生树每亩产坚果184.3公斤。产量、效益相对较低。出口创汇也每况愈下,到2001年前后,只能向韩国出口几百吨坚果。产量少、品质差、 效益低成为制约核桃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核桃的发展前景核桃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名列四大干果之首,历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及港奥地区每 年向我国求购核桃进口。欧美国家在重大节日,把核桃当作互相馈赠的重要礼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核桃需求量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数字显 示,中国人均生食核桃占有量仅为50克,不足美国人的十分之一,预测我国人均生食核桃量达到500克,需100年的发展时间,才能满足要求,出口数量也要 逐年增加,加之国防军工,医疗保健,缺口更大,因此核桃

价格也不断攀升,其回收价从2005年的10元一公斤,2006年后提高到20元一公斤,市场价格 更高。所以说发展核桃生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以目前20元一公斤计算,沂原县龙汪崖村栽核桃树,每亩收入5000元左右,而且单产还随树龄 的增长而增加,这个收入是其它干鲜果无法比异的,还能为国家换取外汇,出口价格每公斤6美元以上。况且核桃树的结果寿命长达120年。例如河南省陕县三十 年生核桃树年单株产量220公斤;陕西省洛南县一株三百年生大树年单株产量达到360公斤坚果。核桃即是无公害产品,又是绿色有机食品,可以说发展核桃栽 培是一劳永逸的大好事

二、转变观念选用良种想致富栽果树,过去多以发展水果为主,农村有“桃三(年),杏四(年)梨五年,核桃十年才赚钱”之说。因为过 去技术落后,许多老核桃品种

七、八年才结果,十年之后才有经济效益,而且产量低,品质差,制约了核桃事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单位培育出 了不少早熟高产,优质的核桃新品种,配备了精深加工设施,开通了出口创汇渠道,为大力发展核桃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核桃新品种,供大 家参考。核桃新品种有五大特点:

1、早熟核桃当年嫁接苗,多数能开花结果,比一般品种提前五年,比桃、梨结果还早。当然为了培养树体,当年的花果都要摘除,以防“小牛拉大车”坠坏了幼 树,影响以后的产量。

2、丰产核桃丰产性很强,定植后第二年大部分植株结果都在50个左右,个别株达到120个,第三年每株结果达2.5公斤,第五年即可进入丰产期,亩产干果 250公斤左右,比一般品种增产138%。丰产的原因,一是树体发展快,二是坐果时有穗状和串状的结果习性,三是内堂枝也能结果。

3、优质核桃坚果近圆型,表面光滑,麻点少,坚壳薄,厚约一毫米,能取整仁,出仁率63.8%,比一般品种高10%,仁色浅黄无涩味,风味香,符合出口标 准。

4、适应性强 ”核桃在旱薄坡地、涝地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还具有抗冻、抗冰雹的特点,一般水果在花果期只能抵御—2℃—3℃的低温,而核桃能抗—5℃的寒流。还有二次结 果的习性,就是遭受冻害,二次果也能保住一定的产量。

5、抗病性强,易管理一般核桃品种的病害达30多种,而新品种自1985年育成,截止现在只发现有炭疽病,未防治的核桃园发病率只有5%,而同样的条件 “香玲”品种的发病率达50%以上。该品种自然成型好,不需要修剪,即节省劳力又增加了结果枝的数量。

三、科学管理规模经营

1、建园建园是基础,应做到因地制宜。最好选择平地或缓坡地,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土层厚度一米以上,微碱性或中性土质,在山岭地建园以向阳坡为好,栽培密 度应根据土层厚度土壤肥脊而定。土层较好的平地行株距按4米×3米定植,每亩栽植56株;山坡地土层较脊薄的平地,行株距可按3米×3米定植,每亩75 株。挖穴时土层厚以长0.3米×宽0.3米×深0.3米即可;而土层薄反而要挖的大些,以长0.5米×宽0.5米×深0.3米,并填入肥土。

2、选苗初次栽植可向供苗单位选用品种纯正,主根发达,侧根完整,无病虫害,株高30厘米、干径一厘米以上的当年嫁接苗。

3、栽植时期和方法在山东省境内,以秋冬栽植为好,从幼苗落叶到土壤冻结之前均可栽植,栽植前将有机肥与表土混均填入穴底,将苗木根部放在泥浆水里浸泡半 天,以提高成活率,栽后适当浇足苗水,加厚盖土层,以利保墒和防冻。若春季栽植,宜早不宜迟,并将盖土层加厚5厘米,以利缓苗。

4、树株管理 ①施肥:当年树待萌芽高度达到10厘米以上时,开穴将2%的尿素水溶液按每株每次1.5公斤浇入穴内,并复盖保墒膜,每隔半月浇肥水一次,直至汛期来临为 止,以促进树体的迅速生长。第二年以后施肥,要根据树冠幅面积来计算施肥量,一般每平方米年施肥量为:氮肥50克、磷肥20克、钾肥20克、农家肥5公 斤,确保营养生长和产量的同步增长。成年树可根据树体长势和产量的不断增加,适当加大施肥量,并注意增施磷钾肥

料。施肥时期:施基肥可在春秋两季进行,以 有机肥为主。春肥以早为好,秋肥应在果实采收后树株落叶前为宜。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如尿素、硫铵、复合肥等。追肥时期,一般一年分三次追施。第一次在花前 或展叶初进行,以氮肥为主,促进开花座果和新梢生长,追肥量占年总追肥量的50%;第二次追肥在幼果发育期,仍以速效氮肥为主,适当追施磷、钾肥料,促进 果实正常生长发育,施用量占追肥总量的30%;第三次追肥在果实硬核期(7月份)氮、磷、钾并重,追肥量占全年总追肥量的20%。此外,还可根据树势和果 实的生长发育需求,适时进行叶面追肥或补充微量元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水分:核桃树的根系比较深广,抗旱性强,年降水量在600—800毫米的地区,一般不需浇水。但在幼树期和特殊干旱年份,若出现叶片萎蔫或容易形成果实 空壳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应进行补水。并结合春、秋两次施用基肥时,适量浇水。 ③病虫害防治;核桃抗病是五大特点之一,但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每年春季核桃萌芽前10天,喷洒一遍3—5波美浓度的石硫合剂。核桃座果后再喷一遍1000 倍液的多菌灵或8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即可。核桃的虫害有多种,在我省主要有核桃举肢蛾、核桃长足象、核桃瘤蛾、云斑天牛等,但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发生虫 害种类也不一样,可因地制宜加以防治(具体防治方法略)。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核桃新品种,在管理上省工、省料、省钱。据观察,一个人可管理核桃园50亩, 用工量是苹果园的1/16,用药量是苹果的1/10,经济收益比苹果早两年。苹果五年才见产,亩产值1000元左右。而核桃五年产值可达到5000元。最 好的苹果园十五年以上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按树的寿命讲,苹果 树结果期最多为20年,而百年以上的核桃树株产可达到300公斤以上,这个经济效益是任何果树也无与论比。综上所述,种核桃确实是一条致富的捷径,若要想 快富、大富最好的方法还是连片承包土地、发展规模经营,我们大致概算了一下,以承包50亩地为例,当年苗木投资(75株/亩×12元)4.5万元;土地承 包费按300元一亩,需1.5万元;肥、水、药合计0.5万元,共计投资6.5万元。当年树下耕地基本不影响种矮杆作物的生长,以种花生为例,当年花生收 入(400斤×3元×50亩)6万元。第二年树下只要再收入2万元,就可收回前两年的全部投资。第三年开始计算核桃产量。按品种介绍折半计算,每株结果 1.75公斤,每亩地可收入(75株×1.75公斤×20元)2625元,50亩地收入13.13万元,支出承包费1.5万元,肥、水、药投资按结果前二 倍计算,需支出1万元,第三年获利10.75万元。第五年可进入盛果期,投资无需增加,但核桃产量却呈几何级数增加,就按沂源县龙汪崖村实际收入计算每亩 地收干果250公斤,亩收入5000元 ,50亩地可收入25万元。这样再向后推延三年你就是百万元户

第二篇:我国煤制油产业前景

我国煤制油产业前景纷争又起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的下降和国内煤价的上涨,让我国煤制油企业体验了“生不逢时”的尴尬,加上环保、水耗、能效等方面的争议,煤制油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去年12月以来,我国首批煤直接、间接制油产业化示范项目试车相继成功,产出了高品质柴油、石脑油等产品,显示出煤制油技术的产业化步伐正在加快。专家认为,从长远看,煤制油的前景依然颇具吸引力。

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

3月23日内蒙古伊泰集团对外宣布,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的16万吨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试车成功,产出了柴油等目标产品。

据中科院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煤制油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永旺介绍,这是我国首套试产出油的大规模煤间接制油产业化装置,所产的柴油符合欧Ⅳ标准,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发的煤间接制油技术产业化已取得重大突破。

就在去年12月31日,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首条百万吨级示范生产线也打通了流程,试产出了合格的产品。目前,神华集团正继续调试和完善生产线,努力准备5月份的1000个小时试产。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位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于2005年5月开工,工程规划总规模为500万吨,其中一期规划建设三条生产线、年产能320万吨。仅试产成功的首条示范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即可转化约350万吨煤,生产柴油、石脑油等产品108万吨,产量相当于一个亿吨级油田。据介绍,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试产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全球首个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关键技术的国家。

与此同时,其他企业实施的煤制油项目也取得了突破。其中,去年12月22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的一座小型煤间接制油装置也合成出了油品,依托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技术兴建的16万吨煤间接制油项目也在加紧调试,预计近期将试车。

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导致煤在我国的能源生产结构中占70%以上。随着经

济发展,我国的石油产需矛盾日趋尖锐。对油荒感触颇深的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说,推动煤制油产业化,将“煤田”变为“油田”,可开辟新的液体能源生产渠道,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稳步推进初显轮廓

面对石油供求紧张的局面,国家在制订“十一五”期间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时,提出将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以奠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率先启动。

据介绍,如果首条示范生产线进展顺利,神华集团近年内将再建两条百万吨级生产线。李永旺认为,当前我国煤制油有技术,有需求,推动产业化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也表示,经过进一步调试和完善,力争今年使示范项目进入稳定、全负荷生产阶段。随后,通过设备、催化剂升级和应用正在中试的新一代煤分级液化技术,生产规模将扩大至60万吨。如果进展顺利,将进一步建设年产500万吨油品的煤制油基地,并炼制乙烯等产品提高附加值。

根据潞安矿业集团公布的初步规划,如果16万吨项目进展顺利,将进一步扩建至300万吨的煤制油工程,单条生产线规模也计划由16万吨放大至40万吨以上。潞安矿业集团计划到2020年左右,建成年产1500万吨的煤制油基地。

与此同时,兖州矿业集团、徐州矿业集团等企业也在筹划煤制油项目。其中,兖州矿业集团在陕西榆林市的100万吨煤间接制油项目于2006年2月启动,环境评价等工作目前已取得突破,正等待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一期规划产能为500万吨,单条生产线为100万吨,并规划建设规模为500万吨的二期工程。

市场眼光应放长远

前几年油价高、供应紧的局面,吊起了企业发展煤制油产业的胃口,除较早启动的项目外,新疆、山东、陕西、贵州、宁夏等10多个省区也不甘落后,纷纷谋划建设煤制油项目,部分专家预计至2020年我国的煤制油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至5000万吨。

然而,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突然反转、狂跌,目前每桶仅在50美元左右。为遏制煤制油项目建设、规划“冲动”,2006年国家发改委曾出台政策,规定不批准300万吨以下的煤

制油项目。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出台规定,除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可继续实施、宁夏宁东煤间接液化项目未获批准不得开工外,其他项目一律停止实施。

油价低迷、政策收紧、资金紧张,使各地的“煤制油热”大大降温。但是通过争取,开工较早的伊泰集团、潞安矿业集团煤制油项目仍获准实施。

据李永旺等专家介绍,煤直接、间接制油示范项目每生产1吨油品,分别耗煤约3.5吨、4.02吨。但是,与项目启动之初相比,目前煤炭价格已升高一倍以上,生产成本随之抬高。因此,近期如有煤制油项目投产,面临一定的赢利压力。

据李永旺介绍,以当前的煤价测算,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的成本每桶在50美元左右。随着生产规模、催化剂升级和煤分级液化技术的应用,每吨油耗煤量将逐步降至约3吨,万吨产能投资将由1.6亿元左右减少约50%,制油成本也将降为每桶约40美元,企业的赢利能力将大大增强。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分析说,作为战略资源,当前国际油价低迷的现象不会持久。此外,兴建煤制油项目的煤炭企业均实力雄厚,项目也都采用煤、油联产模式,市场抵御能力较强。

客观看待科学发展

目前围绕煤制油产业,争议也此起彼伏。有观点认为当前煤制油技术不应产业化,而应作为技术储备。此外,还有的批评煤制油耗水量惊人,能效过低,生产时的污染过大。对此,李永旺等人指出,新技术如果不经过实践检验,很难完善。此外,产业化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科研、装备制造水平,锻炼和培养人才。此外,煤制油示范项目的吨油水耗在10吨至12吨,煤间接制油达到经济规模后吨油水耗可降至6吨至8吨。相比之下,煤制甲醇的吨水耗约为15吨,煤合成氨的吨水耗在30吨左右。

同时,以煤间接制油为例,规模扩至60万吨及分级液化技术应用后,能效也将由示范阶段不足40%提高到43%至45%左右,已与火电厂的能效相当,如果规模再大还能进一步提高至55%左右。

此外,通过应用回收尾气、余热和捕捉二氧化碳等技术,煤制油示范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火电厂低70%以上。为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还建设了油渣发电、污水处理和回用等完善的环保设施,污染物接近零排放。伊泰集团煤制油示范项目也配套建设了布袋除尘、污水处理回用、硫回收、余热回收等治污系统。

部分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建议,首先,对我国而言煤制油仍是新产业,由于投资巨大,技术、经营人才匮乏,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上马项目应谨慎论证,国家也应在科研、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应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科学规划,先小后大,在做好示范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同时,测算显示年产300万吨油品是煤制油产业化项目的经济规模。随着技术、产业化经验的积累,国家应提高技术、规模和环保准入门槛,促进煤制油产业规范发展。

第三,煤制油项目煤、水需求量大,首批示范项目都依托大型煤炭企业兴建,处在大煤田的核心地带。因此,今后规划产业发展时,仍需坚持坑口原则,实行煤、油联产,以提高煤制油产业的成本控制力,非煤炭富集区不宜建设同类项目。

第三篇:我国养路机械简介及发展前景

摘要:建国以来,在我国铁路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铁路工务的养护维修工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解放初期的“事后修”;二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一年一遍的定期性综合维修”;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的“按不同轨道、通过总重划分的一年一遍或几年一遍的综合维修”。但是,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运输安全和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无法利用行车间隔时间进行维修作业,各种养路机械代替人工养护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养路机械的引进和发展是当今铁道工务养路作业的重点。 关键词:铁道工务 铁道养护作业发展 养路机械

正文:

一、 铁道养护维修作业的发展

我国铁路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百余年来,铁路养护手段随着铁路事业的整体进步,亦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纯粹的人力到小型机械化,再到大型机械化,铁路养护手段发展的历史,就是铁路百年史的缩影。

60年代以前:人力养护时代。中国早年的铁路养路水平很低,至少到上世纪60年代以前,铁路线路养护基本上靠的是人力。一到铁路线路需要修理的时期,养路工人就扛起洋镐忙活开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正是养路工人的真实写照。养路工人的工作量极其繁重,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线路养护的工作对象过于笨重粗大。我们可以按照最低的标准进行简单换算:按照每米50公斤计算,一条12.5米长的钢轨重达625公斤;而按照每个工人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搬得动50公斤重的东西换算,仅搬动一条12.5米长的钢轨就需要10多个工人。这仅仅是换轨一项,而更换一公里钢筋混凝土轨枕,就需要10辆50吨的车皮来运输;清筛一公里道床,就需要800个至1000个工人劳作一天。有人计算过,捣固枕木时用的重达4公斤多的洋镐,一个工人每天大概要举起2500次之多,累计举重至少10吨多。人力养护线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作业质量不高。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养护工作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迈出了艰难的步伐。

60至80年代:小型机械化时代。上世纪60年代之后,为适应铁路快速、重载以及轨道结构重型化的技术发展,各国铁路竞相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到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的格局。在此阶段,我国的铁路养护事业亦在探索多年之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开始在工作中使用小型机械,摆脱了完全依靠人力进行铁路养护的时代。铁路线路养护的基本作业有起道、拨道、改道、调整轨缝、捣固、清筛等。而这其中,捣固、清筛等作业又在铁路线路日常维护中最容易看到。捣固镐和清筛机是我国最早采用的专门用于线路捣固和清筛作业的小型养路机械之一。专用于起道、拨道、钢轨打磨、调直的机械,也是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使用较多的一种小型养路机械设备。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铁路养护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30%左右。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减轻了养路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适应发展步伐,工务段普遍设立了机械化工队和养路工区,配备了以单项、小型为主的养路机械,如捣固机、扒砟机、边坡回填机、液压起道机等,这是当时机械化作业的重要力量。

80年代末至今:走向大型机械化时代。我国铁路养护走向大型机械化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密度的加大,繁忙干线的维修工作采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已无法完成。与此同时,轨道结构的日益现代化也向养路机械的作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养路机械化工作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变革。1983年6月,由当时的铁道部工务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考察订货组,赴奥地利、瑞士和德国对欧洲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于是年7月中旬在奥地利同普拉塞公司签署了RM80型道清筛机、08-32型起拨道抄平捣固车、DGS62N型道床动力稳定车以及SSP103型配砟整形车各1台的订货合同。是年10月,铁道部利用日元贷款再次订购了同样型号的捣固车3台、稳定车2台、配砟车2台。次年下半年,这批由奥地利进口的大型养路机械次第到达天津新港,配属给沈阳铁路局锦州第一线路大修段4台、北京铁路局北京机械化养路队7台。1985年,北京局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在京秦线进行了线路维修试验,共完成线路维修302.2公里;沈阳局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在沈山线、大郑线进行了线路大修试验,共完成线路大修34公里,两项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从而开创了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新局面,受到全路工务职工的热烈欢迎。大型养路机械化设备的引进,在极大地提高铁路线路养护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使原有的铁路养护作业体制发生了变革,而变革结果就是使在繁忙线路开“天窗”作业成为共识,并使我国铁路养护作业正式进入了大型机械化时代。在引入大型机械之前,我国铁路养护作业无论是单线还是双线,一般都是采用在列车间隔时间内进行作业的办法,在列车到来前通知人员和机械迅速撤离轨道,但有时会因撤离不及时而发生事故。线路修理与安全行车的矛盾日益突出,铁路养护不得不考虑解决办法和新的出路。经过长达几年的论证和慎重考虑,铁道部最终决定采用高效、大型的养路机械开“天窗”进行线路作业,这既是解决我国运输繁忙线路维修作业的有效手段,也是现代化铁路线路维修发展的方向。所采用的新设备、新办法,对提高线路质量、保证运输安全和扩能具有保障作用。经过全路近2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大型养路机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形成一定规模,主型机械齐全,附属设备配套,在装备有捣固、清筛、动力稳定、配砟整形等机型的基础上,还陆续装备了钢轨打磨车、道岔打磨车、道岔捣固车、大修列车、道岔铺换设备等新型机械。装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十五”期间,铁道部批准并实施了大型养路机械及工务专用设备“十五”装备计划,总投资约44.6亿元,装备各类大型养路机械293台,工务专用设备125台,组成线路大修机组17个,线路维修机组32个。如果这个计划完全实施,“十五”结束时全路将累计拥有34个线路大修机组,70个线路维修机组,配备各类大型养路机械578台,各类工务专用设备214台。为适应大型养路装备的组织需要,全路范围内陆续成立了19个大型养路机械段,全部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的大型维修作业。装备规模的扩大,极大地提高了大型养路机械的作业能力,并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保证了线路大修、维修工作的正常需要,在灾害抢险中尽快开通线路发挥重要作用,使新建线路提高开通速度成为可能,在全路五次大提速工程中,顺利完成了线路改线、调整超高等大量工程任务,线路达到目标速度得以实现等等。据统计,我国铁路现有大型养路机械的作业能力分别达到线路捣固33000公里,道床清筛3520公里,钢轨打磨4200公里,道岔捣固12600组。2004年,为配合提速工程需要和正常线路大修、维修需要,全路大型养路机械共完成线路捣固38325公里,完成道床清筛2453公里,钢轨打磨3339公里,道岔捣固8210组。上世纪90年代以来10余年间,我国大型养路机械国产化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具备年产各类大型机械120台的能力。

二、 养路机械的种类及介绍

小型养路机械:

捣固机械:目前的捣固机械主要有电动捣固机,液压捣固机,振动棒,道岔捣固机。电镐主要用于液压捣固机无法施工的道岔等地段,由于其重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大,已渐被振动棒取代,在新的养路机械装备标准讨论中,已不将其列入装备标准中,液压捣固机在过去线路上的使用一直较为成功,且有部分出口,但近来在铁道部提出的重载高速情况下,各主要干线的钢轨普遍进行了更换,原设计生产的液压捣固机已不能满足线路维修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振捣力不足、下插深度不够、避让列车时捣固机与线路中心距离太小等,现在各生产厂家都在进行改进设计,如有的厂家将动力由R175柴油机改为R185柴油机,或将Y112S1-2电动机改为Y132S1-2电动机,大大提高了捣固机的功率,通过改进下道装置,使捣固机下道后距钢轨头部外侧保持在2000㎜以上,满足了列车高速运营的要求,但一些技术指标还偏低。捣固振动棒是利用振动捣固法进行工作的,作业效果不如液压捣固机,难以形成稳定的承载核心,它是工务部门在列车提速后液压捣固机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而采取的权宜工具,其主要问题有捣固力不足、插入道床困难等,主要用于道岔捣固。为了适应提速要求,一些厂家在努力开发道岔捣固机,目前,已有CD-1型液压道岔捣固机通过了鉴定,新捣固机上增设了捣固镐横移装置,整机结构与XYD—1,2相似,作业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清筛机械:主要有边坡清筛机,枕底清筛机。小型清筛机的研发和使用在我国较为成功,尤其在北方的铁路线上。我国先后研制了小型单边电动枕底清筛机Ⅰ、Ⅱ、Ⅲ、Ⅳ型、小型双边枕底清筛机等,它们广泛应用在铁路各工务段的道碴清筛作业中,但我国的小型清筛机还存在动力单

一、故障率较高、生产率低等问题,尽管有些铁路局试图在清筛机的结构上有些突破,如广州铁路局曾经研制了全液压枕底清筛机,但效果不大。随着清筛作业的机械化要求日益提高,有必要开发品种齐全的小型枕底清筛机,如站内清筛机、道岔清筛机等,目前站内清筛机的研制已经完成,并已投产。另一类小型清筛机是边坡清筛机,我国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边坡清筛机,生产率大多在20~30m3/h,目前,边坡清筛机与枕底清筛机一样也是采用电动机驱动,动力单一,有必要开发新型传动方式如液压传动等型式的边坡清筛机,就使用情况来看,边坡清筛机在北方比在南方使用效果要好,因此,在铁路系统内存在北方清筛作业机械化要好于南方,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南方道床存在翻浆冒泥、湿度大,清筛时筛孔易于堵塞,且清筛洁度低,因此,有必要针对南方的气候和线路条件(如山区地段多)研制一些清筛机械或专用机具,在清筛机的结构上,可以考虑筛箱上道,以提高作业生产率。

起、拨道机械:起道器,拨道器,起拨道器。起拨道机械也是铁路工务部门应用相当广泛的养路设备,一般每个工区都会配备数台,甚至十几台。我国先后研制了手提式液压起拨道机和激光准直液压起拨道机,但现在使用比较普遍的是手提式液压起拨道机。液压起拨低机又分为液压起道器、液压拨道器、液压起拨道器,近来由于各路局线路改造和重型钢轨的铺设,原设计用于P

43、P50轨的起拨道机械已无法适应P60以上轨作业要求,需要重新设计,目前有些厂家已设计生产了新型起拨道器,但质量还偏高,还可以采用优化设计方法进一步减轻质量,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其他小型养路机械

其他的小型养路机械如锯轨机、钢轨钻孔机、钢轨打磨机、直轨器、螺栓扳手等,我国也都有生产,但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存在产品外观差、功能单

一、质量偏大、作业精度低、作业效率低等不足,如国外的钻孔机在60㎏/m轨上钻一个孔的时间为30~40s,且一次成型,无毛刺飞边,孔的表面粗糙度好,而国产钻孔机钻孔时间标准规定不大于90s,钻后还需要清理孔边毛刺,而英国Rotabrach 公司采用了多齿空心钻头和钻孔定位器,使得钻孔作业速度与精度高、粗糙度好、定位简单快捷且准确。又如法国Geismar公司生产的TB2型螺栓扳手,采用双速作业,既可紧固和拆卸鱼尾板里外侧螺栓,又可完成混泥土轨枕扣件螺栓紧固和拆卸作业,实现了单机作业的多功能化。

大型养路机械:

捣固车:捣固车用在铁道线路新线建设、旧线大修清筛和既有线维修作业中,能对轨道进行起道抄平、拨道、石砟捣固及道肩石砟的夯实作业。作业后可使轨道方向、左右水平和前后高低均达到线路设计标准或线路维修规则的要求,提高道砟的密实度,增强轨道的稳定性,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我国现用的捣固车有:

08-32型捣固车:此种车的装置属多功能,除捣固作业外,还可用于线路的抄平、起道、拨道及枕端夯实作业。

D09-32连续式捣固车:具有较高的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该车采用主机与工作小车分离的新结构,主机连续匀速向前运行,工作小车以钢轨导向步进作业,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该车能进行起道、拨道、抄平、钢轨两侧枕下道碴捣固和枕端道碴夯实作业。利用车上测量系统,可对作业前、后线路的轨道几何参数进行测量及记录,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按设定的轨道几何参数进行作业。

D08-32自动整平捣固车:是一种铁路线路维修的主要大型养路机械设备,已在铁路线路修理、既有线路提速改造和新线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该车作业走行为步进式,能进行起道、拨道、抄平、钢轨两侧枕下道碴捣固和枕端道碴夯实作业。利用车上测量系统,可对作业前、后线路的轨道几何参数进行测量及记录,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按设定的轨道几何参数进行作业。 D08-32C捣固车:由Plasser&Theure公司与昆明中铁集团公司合作生产的一种新型捣固车,利用Plasser&Theure公司的先进技术和我公司成熟的生产经验,研制出D08-32C型捣固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通过联合设计、分工生产来完成本项目的开发。本机起道量较高,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与D0832型捣固车相同,不带材料车,结构轻便。

动力稳定车:稳定车是用于线路清筛、捣固作业后,为了巩固作业效果、增强道碴密度和道床稳定性的大型养路机械。 我国现用的动力稳定车有: WD-320动力稳定车:WD-320型动力稳定车是线路修理、提速改造和新线建设作业机组中重要的配套设备。该车通过两个激振装置,强迫轨排及道床产生横向水平振动并向道床传递垂直静压力,使道碴流动重新排列,互相填充达到密实,实现轨道在振动状态下有控制的均匀下沉而不改变线路原有的几何形状和精度,以提高作业线路的横向阻力和道床的整体稳定性,可有效降低线路维修作业后列车限速运行的限定条件。

道砟清筛机:道道砟清筛机是用来清筛道床中道砟的大型机械,它将脏污的道砟从轨枕底挖出,进行筛分后,将清洁道砟回填至道床,将筛出的污土清除到线路外。随着清筛机械的发展,道砟清筛机的功能不断增多,如可用清筛机进行垫砂、铺土工纤维布、抛床等作业。 我国现用的道砟清筛机有:

SRM80全断面道碴清筛机:SRM80型全断面道碴清筛机是线路大修施工的主要大型养路机械。该机可在不拆除轨排的情况下,通过挖掘链运动将轨排下的道碴挖出,振动筛对挖出的道碴进行筛分,污土由污土输送带抛到该机前方线路的两侧或物料运输车内,清洁道碴可直接回填到道心内,也可由回填输送带回填到挖掘链后方钢轨两侧的道床内。道碴在线路的整个断面内均匀回填,可减小捣固作业线路的作业量。在翻浆冒泥路段,该机可对道床石碴进行全抛作业。

配砟整形车:配碴整形车是对铁路进行新建、大修和维修的大型机械化作业的重要机械之一,它具有对道床进行抛碴、配碴、整形和清扫轨枕面等作用。配碴车可编挂于捣固车之前,使捣固前道床断面成形,布碴均匀,方便捣固;也可编挂于捣固车之后,使捣固后道床得到进一步整理成形,同时将散落在轨枕或扣件上的道砟清扫干净。 我国现用的配咋整型车有:

SPZ-200单向配碴整形车:DPZ-440型单向配碴整形车是线路修理、提速改造和新线建设作业机组中重要的配套设备,能够进行道床配碴、边坡整形、清扫枕面、清扫轨侧、清扫扣件、收集枕面上的道碴至储碴斗、分配储碴斗内的道碴至道床。该车通过中犁、侧犁等工作装置完成道床的配碴整形作业,使道床布碴均匀,道床断面按技术要求成形;该机增加了局部集碴、补碴功能,可有效将作业时残留于轨枕和扣件上的道碴清扫并收集至碴斗并根据捣固作业需要进行回填,以达到石碴的合理利用及线路外观整齐美观的效果。该机采用先进的激光避障系统、道床断面激光扫描系统及IPC作业控制系统,可对侧犁、中犁作业效果进行有效测量并显示。 钢轨打磨车:钢轨打磨车主要是对钢轨头部滚动表面的打磨,以消除钢轨表面不平顺、轨头表面缺陷及将轨头轮廓恢复到原始设计要求,从而实现减缓钢轨表面缺陷的发展、提高钢轨表面平滑度,进一步达到改善旅客乘车舒适度、降低轮轨噪音、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目的。

此外,铁路养护维修作业中,也常用到以下工具: 杠杆叉:进行捣固作业和更换轨枕时,用它扒道床。 齿耙:扒道碴、清筛道床、整平道床。

手搞:松动轨枕下石碴,破除板结道床,起道或找小坑是用来捣实道碴,使轨枕稳固不下沉。

石碴叉:用来收集散乱道碴,整理道床,清筛道床等。 铁锨:清挖道碴,清除泥土,修补路基等。

大拉叉:用多齿焊制而成,形如簸箕。回填道碴,整理道床边坡等。 拉轨钳:更换枕木时,拉出旧轨,拉入新轨。

削平锛:当钢轨或铁垫板芭入木枕,其深度达5mm以上,或木枕有毛刺影响改道作业时,可用削平锛将枕木削平,以利排水和改道,防止因垫板下积水而使枕木腐朽加快。

轨距检查尺:有万能道尺和木道尺两类,用于测量轨距,水平。 轨缝尺:检查轨缝大小。 轨温计:量取钢轨温度。

列车速度检测仪:一种便携式仪器,可以自动测试列车运行速度、时间和方向。用于线路限速施工或养护时,检测超速列车。 双向摆动式切轨机:用于切割43~75kg/m钢轨。 内燃机动螺栓扳手:松紧混凝土枕扣件螺栓帽。 平板收轨车:线路作业中装卸、运送短轨。

无缝线路换轨作业车:第一代:换轨作业小车,由一台换出旧轨小车和一台换入新轨小车组成,两车用钢丝绳连接;第二代:换轨作业车,在第一代基础上将拨动器、旧轨的功能组合于一体。

液压方枕器:方正轨枕。主要有YFZ-A型、FZY-2型、ZXF-A型、YFZ-80型、YF-1型和JYF-1型。

无缝线路钢轨拉伸器:强制拉伸钢轨,提高其零应力轨温和计算放散轨温。 液压直轨器:整直钢轨硬弯。

道心整碴机:在混凝土枕地段将轨道中部的道碴串空、整形。

三、 我国大型养路机械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铁路发展50多年,从1905年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到如今号称“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的青藏铁路,我国早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铁路线最长的国家之一,而随之而来的维护工作也是日益艰巨,人力维护、小型机械维护早已无法满足现今的维护作业,大型养路维护机械的运用势不可挡。因此,自主研发大型养路机械是如今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1987年,昆明中铁在国内率先试制成功QQS-300全断面道砟清筛机、SPZ-160道床配砟整形车,拉开了养路机械国产化的序幕。随后的两年间,昆明中铁又成功研制出了符合国情的大型养路机械产品和我国第一台08-32型捣固车,实现了大型养路机械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此基础上,集各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作业车亦将成为铁路养路维护作业的主流。

四、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铁道工务,北京:中国铁道主板社,2003 【2】 郑中立,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发展回顾[ J ],铁道建筑,2004,

07: 3 – 5 【3】 陈选民,养路机械基础[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4】 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务委员会,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论文集[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5】 宋慧京,文政芬,我国铁路小型养路机械现状及发展方向,铁路工务,№1,1999 【6】 方师敬,关于“养路机械装备标准”的探讨与修改,铁路工务,№1,1999 【7】 黄长礼,应立军,我国小型铁路线路机械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湖南长沙市,410075 【8】 王忠,大型养路机械在大准铁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神华准能大准铁路公司 设备管理部,内蒙古 薛家湾 010300 【9】 李明华,铁道概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10】

铁道部劳动和卫生司,高等职业教育铁道工程(大型养路机械)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第四篇:银行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分析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摘 要] 中国银行保险作为金融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已成为目前中国保险业的第三大主要销售渠道。但在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 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此,借鉴发达国家银行保险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银行保险模式的创新与转型,促进银行保险向更深层次发展,对中国保险业乃至银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阐述了银行保险涵义及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比较和分析了欧洲发达国家银保合作的模式及其特点,进而提出我国银行保险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战略联盟合作模式选择。

银行保险诞生于世纪年代的欧洲, 并于年首次亮相中国保险市场。对于中国而言, 银行保险最早出现在年, 经过年的发展, 已成为寿险业务当中发展最快、增长贡献率最大的销售模式。

鉴于寿险保费现在已占到北京保险业总保费的, 所以银行保险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各个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 及其发展潜力。因此, 大力发展银行保险已经成为很多保险公司的一个共识。

[关 键 词] 银行保险

发展趋势以及分析

给我国的启示 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引言„„„„„„„„„„„„„„„„„„„„„„„„„……

二、我国银行保的发展的趋势„„„„„„„„„„„„„„„„„ 3

(一) 中国市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3

(二) 起步时期„„„„„„„„„„„„„„„„„„„„„„„„4

(三) 快速发展时期„„„„„„„„„„„„„„„„„„„„„„

(四) 差异化经营阶段„„„„„„„„„„„„„„„„„„„„„

三、影响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因素„„„„„„„„„„„„„„„„

(一) 宏观经济环境„„„„„„„„„„„„„„„„„„„„„„

(二) 有关监管措施„„„„„„„„„„„„„„„„„„„„„„

(三) 银行业和保险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四、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 经营混业化„„„„„„„„„„„„„„„„„„„„„„„

(二) 产品细分化„„„„„„„„„„„„„„„„„„„„„„„

(三) 服务专业化„„„„„„„„„„„„„„„„„„„„„„„

五、中国银行保险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5

(一)营造有利于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 5

(二)加强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 培育核心竞争力„„„„ 5

(三)加强对银保融合的监管„„„„„„„„„„„„„„„„„„ 6

六、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6

(一)规范销售资格„„„„„„„„„„„„„„„„„„„„„„ 6

(二)提高保险公司研发产品的能力„„„„„„„„„„„„„„„ 7

(三)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 7

(四)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机制,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 7

(五)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保险的监管„„„„„„„„„„„„„ 8

(六)找准价值创造点, 构建战略联盟合作模式„„„„„„„„„„ 8

七、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后 记„„„„„„„„„„„„„„„„„„„„„„„„„„„„ 1

1一、引言

关于银行保险的定义,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方面如经营策略、组织形式等对其作了界定。美国经济学者小哈罗德斯•凯博等在《国际风险与保险》一书中提出,“银行保险就是指银行和保险人之间为通过银行销售保险而作出的一种安排,如并购合资、市场联盟,其中保险公司致力于保险产品的制造,银行则致力于保险的销售” 。根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银行保险的运用》对银行保险的定义,银行保险是指“经由共通的销售渠道,提供保险与金融商品及服务给共同的客户群” 。瑞士信贷集团则认为,“银行保险是指将银行和保险两类性质不同的金融业务融合在一起,通过所创造的银行保险产品,一揽子的提供给客户,所有产品都是针对客户需求以及对金融业变化的分析而设计的,以便迎接未来的挑战” 。

归纳各国的学术界的观点,依据银行保险的发展实践,本文认为银行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或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将银行和保险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经营的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中国银行保险业从2000 年开始迅速成为重要的保险分销渠道, 截至2007 年底银行保险保费已占国内总保费的29%。然而, 与其重要性不相符的是中国银行保险业务模式仍然处于相对初级阶段, 多数仍简单的普通代理模式, 无法充分发挥银行保险渠道的优势。这一事实严重拖慢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如何找准价值创造点, 推动银行保险业务模式向更高级演进, 已经成为了众多保险公司需要直面的问题。

二、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的趋势

银行保险诞生于世纪年代的欧洲, 并于年首次亮相中国保险市场。对于北京而言, 银行保险最早出现在年, 经过年的发展, 已成为寿险业务当中发展最快、增长贡献率最大的销售模式。

鉴于寿险保费现在已占到北京保险业总保费的, 所以银行保险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各个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 及其发展潜力。因此, 大力发展银行保险已经成为很多保险公司的一个共识。

(一)、中国市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

中国银行保险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历经了起步时期、快速发展时期和差异化经营时期。

(二)、起步时期

年一年从年起,中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合作, 合作的主要形式是签订代理协议, 即通过银行柜台销售一些定期寿险和年金等保险产品。当时参与的保险公司较少, 比较成功的有平安保险和工商银行的合作, 新华人寿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合作。但由于这阶段的合作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各公司银保业务规模较小, 影响十分有限。

(三)、快速发展时期

从开始, 银行保险业务进人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寿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纷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代理业一个誓私鲤一种观念务, 逐渐扩大到联合发卡、保单质押贷款、客户信息共享等, 从而形成了双方业务渗透、共同发展的格局。年, 北京市银行保险收人达亿元, 占寿险业务比重为, 首次成为所占份额最大的销售模式。但该阶段银行保险竞争的产品较为单一, 多为分红型产品银保业务增长很快, 但受限于“ 卜” 的竞争模式, 各保险公司之间并没有开展代理手续费上的竞争, 业内竞争并不是十分激烈。

(四)、差异化经营阶段

年至今年, 国家放开银行保险代理中“ ” 模式的限制, 允许一个银行的网 点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银行网点成为了各保险公司竞争的焦点, 导致代理手续费一涨再涨。目前, 代理手续费普遍在一之间, 已经大大降低了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同时, 各保险公司积极推广十年期险、投连险、万能险等收益率不同的新产品, 改变了以往分红险

一统天下的局面。一些保险公司还通过专业培训、文化交流和客户服务等方式, 加强与银行合作交流, 突出自己的企业文化。各公司之间银保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 差异化经营越来越明显。

三、影响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因素

目前, 影响北京市银行保险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有关监管措施、银行业和保险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中国银行保险走势最大的因素。

年中国有常住14亿人, 其中岁以上的人口占巧, 大大超过了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且总数庞大。中国人口老龄化明显, 急需寿险业通过快速发展来满足保险市场的需翼求。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城镇新增人口不断增多, 导致城镇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年的上升到年的。而城镇新增人口将需要用保险的方式为自己提供养老保障,给寿险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 人们的保险和投资的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通过年的汉川地震事件, 人们普遍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自年月以来,在股跌去超过的市值和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银保产品不仅有保障, 收益率还较高, 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从而导致年上半年银保业务的暴涨。

(二)、有关监管措施

长期以来, 中国法律规定银行与保险实行分业经营。直到年、月,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保险公司开始和银行通过股权结构相互渗透, 银行保险产品、服务进一步整合, 由简单合作逐步转变为更高、更深层次资本合作上的合作。在全球金融混业融合的趋势下, 为促进国内金融一体化进 程, 保监会和银监会共同起草了《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 将允许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 这标志着全国银行保险将跨人战略转型的新阶段。目前, 保监会已收到从银监会转来的四家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的申请。

(三)、银行业和保险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 银行业与保险业需要通过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主要因素有第一, 客户对金融套餐需求不断扩大,要求银行功能全面化第二, 银行之间竞争加剧, 要求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销售银保产品具有成本低, 获利高的特点, 对银行具有很大的一个行业一种观念吸引力第三, 国家正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年月存款准备金率达到的历史高位, 迫使银行越来越重视信贷以外的业务,第四, 银行保险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 保险公司需要借助银行网络迅速扩大销售规模和影响, 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

四、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趋势分析

受以上因素影响, 并结合国外发展经验, 北京市银行保险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经营混业化

国外银行保险起步较早, 其销售模式一般经历个发展阶段分销协议阶段, 即保险公司根据与银行的协议, 利用银行的网络销售保险产品或提供保险服务, 并支付给银行代理手续费用战略联盟阶段,这种方式仍然是以协议委托代理业务为主, 但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战略目标, 能采取统一的经营部署, 合作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广泛金融控股集团模式, 即通过银行控股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控股银行的方式, 实行混业经营。从北京目前的情况来看, 绝大部分保险公司银保业务属于分销协议阶段或战略联盟阶段。实际上, 由于国家放开银行保险代理中“ ”模式的限制, 银行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降低了与保险公司合作的稳定性。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向好, 国家放开混业经营的限制, 银行和保险互为支持作用增强等, 银行保险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进而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保险业务要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就必然要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深层合作机制, 实现从产品合作向资本合作的转变。因此, 在有关金融保险混业经营的限制放开后,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和最终形态就是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通过这一资本融合方式, 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子公司从事银行、保险等多样化经营业务, 最大限度的发挥集团品牌、营销网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协同优势, 降低集团整体经营成本, 并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取更大收益。

(二)、产品细分化

从国外银保产品的发展变化来看, 已经呈现细分化发展的格局。受经济环境、客户需求和监管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各个国家银保产品的种类和结构都有所不同。如法国银保产品种类繁多, 大量开发意外保险、健康保险、住院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新型保险在意大利, 零存整取、额外附加退休金以及单收人家庭保障等银保产品十分畅销瑞士则在年金型银保产品、基金型银保产品上有着灵活的设计, 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相比较之下, 北京的银保产品还比较单一, 很多产品还具有同质性。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增多, 银保产品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根据经济环境和客户需求进行灵活的设计, 细分客户群, 采取产品细分化的策略。只有这样, 银保产品才会适应不同的经济形势, 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避免价格上的恶性竞争, 在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当中胜出。如年泰康人寿凭借新一代投连险产品的火爆上市, 取得了当年银保业务量亿的骄人战绩, 一举成为北京银保市场业务规模第一名。

(三)、服务专业化

银保服务的专业化包括硬件专业化和软件专业化。硬件专业化是指银保业务涉及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先进, 能很好的满足推广需要。北京市银行保险为适应市场竞争, 必然要为客户提供更加一个行业一种观念安全、快捷和准确的信息服务。因此, 银行和保险公司将会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人, 加快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 推广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的银保沟通系统、自动核保系统及强大的风险防范系统, 缩短客户等待时间, 为银行保险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软 件专业化是指银保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职业道德、营销手段和服务水平专业化。很多潜在客户缺乏理财规划, 对银行保险的认识还很模糊, 这时候银保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面对不断提升的客户需求, 北京市银行保险从业人员唯有不断进行知识培训,强化服务意识, 才能为客户提供耐心细致、专业周到的理财服务。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将成为银保业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核心任务, 其效果将间接影响北京保险业的竞争格局。

五、中国银行保险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银行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充分发挥了银行和保险公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利益均享的特点, 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联合发展是必然之路, 银行业和保险业由竞争走向合作, 是经过充分发育了的成熟的金融市场的客观要求。中国保险市场作为世界保险市场的一部分, 应顺应世界保险发展的大趋势。既要吸取欧洲发达国家成熟的银保合作经验, 又要根据我国国情, 完善银行保险运作模式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快银行保险的发展。

(一)营造有利于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

银行保险是金融一体化过程中混业经营的产物, 没有相应的制度环境,银行保险难以有大的发展。考虑到我国金融业并未经过充分发展, 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及风险控制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目前大规模修改金融法律体系、确立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 坚持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发展实际。但是,我国金融业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 银行与保险在加速融合,随着银行业与保险业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银行保险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必然要求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这一进程中有关部门应根据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对不合时宜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破除阻碍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而促进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二)加强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 培育核心竞争力

目前的银行保险业务过多地重视市场销售, 价格竞争激烈, 忽略了在产品 同质性强的情况下业务、服务和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必须在创新上挖潜, 以差异化产品、人性化服务、现代化技术赢得市场。( 1) 深化业务内容。除了现有的保险费代收付、代销保险产品、资金汇划网络结算、保单质押贷款、专项存贷款等, 还可以考虑与按揭贷款相联系的业务, 与信用卡相联系的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等; 简易标准产品既要有短期产品又要重视长期产品的开发。( 2) 从方便客户出发细化量化服务。扩大产品宣传, 突破只面对营业网点客户开展宣传的单一局面, 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出击; 提高投保周期、保单贷款、保单更改、理赔申请等工作效率。( 3)建立银行保险网络平台,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银行保险操作平台可以实现销售终端的实时核保和实时出单、银行代收保费、保险公司资金的实时划拨、客户信息档案管理和风险预警、业务统计、与保险公司和银行电子商务网站链接实现网上咨询和销售保险等。

(三)加强对银保融合的监管

银行保险涉及银行和保险两个行业, 在我国目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对这一新生事物如何监管是监管部门面临的新问题。第一,各监管部门要保持独立性。由于目前保险产品的设计、生产是由保险公司完成的,最终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因此保险监管机构负有更大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对银行保险、网络保险等创新产品建立起明确的法律法规或监管标准,不要出现“制度陷阱”和“制度真空”。第二,要加强保监会与银监会的协调合作。通过建立密切合作机制,以填补“模糊地带”的监管真空。保险公司和银行面临许多相似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等,保监会与银监会可以在信用评估、风险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共同开发消费者和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 加强对风险的测评和估值的合作研究。第三,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展银行保险业务,法律是保障。一个健康、完善的银行保险市场必然是一个依法经营管理的法制市场。鉴于目前银行代理业务发展的状况, 保监会应抓紧出台一些管理政策和规定,以利其健康发展。

六、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规范销售资格

银保专管员必须由保险公司正式员工担任,且必须通过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同时,保险公司应加大产品培训,加强公司新契约回访工作,减少承保风险。同时应加大对银保销售人员的培训。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共同加强对辖内一线员工、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的保险产品、营销技巧、营销手段以及保险兼业代理人资格与考试的培训工作,提高银行一线人员保险业务的专业水平,重点培养保险理财经理,以促进业务的持续发展。对保险代理人的职业培训时数、内容等等也应当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提高保险公司研发产品的能力

在银行销售保险的过程中,保险公司通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弱化,且保险公司不容易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不利于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是银保联手创新产品,不能完全由保险公司闭门造车、独家开发。保险公司应通过银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使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以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针对保险公司服务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监管部门应当鼓励保险公司产品创新,保护创新成果,促进银行保险业务开展。

(三)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客户服务,除可以维护已有的客户外,还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动,并通过带动效应,拓展新客户,促进产品开发和保证客户利益。应该消除消费者对银行保险产品存有的搭配销售的心理障碍,要让消费者感到银行保险产品提供的附加服务是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的。

(四)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机制,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 保险公司和银行应从风险防范出发,立足长远,避免短期行为。保险公司要 加强银行网点的人员培训工作,提高银行网点人员的专业性和代理保险的积极性。对银行柜台人员作出适时、客观、公正的奖惩,有效化解银行保险的操作风险。保险公司应按照《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规定,单独核算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且不得以保费收入抵扣代理手续费。保险行业协会应对代理手续费等事项形成自律公约,保险公司在与银行签订代理协议时手续费率要求在自律公约范围内。监管机构应加强保险公司和代理机构内部代理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手续。

(五)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保险的监管

银行保险涉及银行和保险两个行业,在我国目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对这一模式如何监管是监管部门面临的新问题。首先,各监管部门要保持独立性。由于目前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是由保险公司完成的,最终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因此保险监管机构负有更大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对银行保险、网上保险等创新产品建立起明确的法律、法规或监管标准。其次,要加强保监会与银监会的协调合作。通过建立密切合作机制,以填补“模糊地带”的监管真空。保险公司和银行面临许多相似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信誉风险等,保监会与银监会可以在信用评估、风险管理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消费者和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加强对风险的测评和估值的合作研究。监管部门应加强行业自律,出台相应的自律公约,规范银行保险竞争。监管部门应转变观念,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以预防性为主的风险性监管,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应当通过风险管理的正确实施,加强风险防范,避免保险公司和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保证银行保险业务的顺利开展,保持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的商誉,提升银行保险业务品牌。

(六)找准价值创造点, 构建战略联盟合作模式

银行保险战略联盟合作模式的构建能够带来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那么又如何去构建战略联盟呢? 笔者认为要想摆脱现行普通代理关系合作模式下所面临 的困局, 建立银行保险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跳出现有的市场竞争框架, 建立全新的价值点, 并且通过这些全新的价值点推动业务模式的主动升级。具体做法包括如下三部分: 1.创造新的竞争点, 摆脱固有的竞争模式。固有的竞争模式是一种行业惯例, 如果竞争主体默认了行业惯例, 就意味着要么按照现有的规矩办事, 要么失去市场。通常, 竞争主体都会把行业惯例看成行业的运作方式予以接受。不打破这种行业惯例就只能停留在无休止的价格战上, 就无法实现突破性增长, 无法建立银行保险更高层次的合作模式———战略联盟。为此, 保险公司应当避免沿用传统的战略逻辑, 采用创造崭新价值点的战略。创造崭新价值点的战略否认市场竞争和发展的条件是给定的, 否认战略思维应该以竞争对手为参照系; 它认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应该以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为参照系, 竞争的环境应该由竞争主体营造而非遵从。应用于银行保险业, 创造崭新价值点的战略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寻求价格和佣金以外, 与双方合作关系更为密切、更为关键的价值点, 并进而建立战略联盟式的合作关系。

2.六大价值创造点, 构建银行保险战略联盟模式。总结银行保险业务的运作过程, 有助于我们发现尚未被发现的价值点, 并构建银行保险战略联盟模式。首先, 必须开发出适合战略联盟中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并根据产品和销售的特点对银行职员进行悉心培训; 同时, 要在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建立一套运作顺畅的行政管理系统, 保证销售过程中以及随后的客户服务能够到位; 当然, 需要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引导银行职员主动销售保险产品; 最后, 合作双方可以通过共用品牌使得资源可以进一步整合。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已被开发的价值创造点有产品、培训、行政管理系统和激励, 尚未被开发的则有客户服务和品牌。银行保险双方可以通过扩展已开发的价值创造点的外延, 以及赋予未开发价值点以内涵, 来建立新的价值创造点, 整合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营销体系, 打造银行保险的品牌效应。

3.在既有的法律框架下, 构建银行保险战略联盟模式。虽然在现有的监管 体系下, 国内多数保险公司最多只能发展到战略同盟的阶段, 但是相比其初级的代理关系, 战略同盟所能实现的收益已经十分可观。因此,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应该采用价值创新策略, 主动去推动业务模式的升级更替。通过拓展原有价值点的外延, 以及创造新的价值点, 短期内可以分散竞争的集中度, 为公司赢得时间来夯实基础, 实现渠道的稳健发展; 在长期, 通过不断深入的合作, 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会更加紧密, 合作深化的结果就是导致业务模式的演进, 从整合程度较低的模式发展到更为高层次的战略联盟模式。在整合程度更高的模式下,保险公司依然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的方向, 以及公司整体战略, 依循创造新价值点的战略, 来分析相互合作过程中如何创造更新的价值点, 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合作。

七、结语:

现行普通代理关系合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内银行保险的发展需要, 而在既定的金融制度条件下, 战略联盟是银行保险唯一可行的合作模式。本文从学理上分析了银行保险战略联盟合作模式构建所能够带来的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 并提出要从找准价值创造点, 主动升级银行保险合作模式, 来建立银行保险的战略联盟。至于今后的研究, 可以具体围绕组织形式、产品模式、服务模式、网络系统等去进一步探讨银行保险战略联盟合作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丁小燕.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及对策中国金融, [2]吴韧强 国外寿险领域银行保险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田, [3]陈音子, 刘金中外银行保险发展环境比较国际商务研究

[4]孟昭亿 银行保险的经营与监管银行家, •杨立宪银行保险涉人深水区—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与未来

[5]银行家,

•苏莉莉欧洲银行保险发展的经验和启示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6]高洪民,朱军勇:“国际银行保险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与经济 2005(2). [7]宋瑛,谭淑霞:“欧洲的银行保险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保险研究经济论坛 2004(8) [8]赵立航:“欧洲银行保险的发展情况与经营管理” 上海金融 2005(3) [9]潘卫红:“我国银行保险现状成因及发展模式选择” 市场研究 2003(9) [10]卫新江:“银行保险基于国际经验的考察” 国际金融的研究 2005(4) [11]张敏:“浅析银保合作” 经济师 2006(1) [11]褚婷婷:“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特点” 财税金融 2005(12) [12]胡浩:《银行保险——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丛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13]谢清顺:《银行保险实务》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 [14]张洪涛、郑功成: 《保险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4]颜海波,“中国建立中国面临的困境与选择”,《金融研究》,2004年第11期(总293期)。

[4] “ 关于邮政发展与改革的若干问题”《经济要参》, 2004年8月12日。 [4]王烁、凌华微, “ 德隆残局” ,《财经》2004年6月20日, 第12期。 [5]《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存款保险制度研究编委会,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6] 陈宇蕾. 存款保险制度及我国的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 [7] 赵晓琴. 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制度选择[D]武汉大学, 2005 . [8] 南旭光.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及其制度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 2004 . [9] 刘敏.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 2004 . [10] 刘达. 政府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控制力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 [11] 曹雪峰. 国际资本流动下的中国金融安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 [12]李燕平,韩立岩.存款保险制度理论评述[J].经济问题,2006,7:51-52. [13]虎玲华.浅析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83-84. [14]王霞.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及其演变的思考[J].开发研究,2005,2:126-128. [15]唐圣玉.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32-36. [16]朱建安.金融深化、存款保险与中小银行业的发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3:32-37. [17]姜磊保险制度中银行道德风险困境及其治理[J].生产力研究,2005,4:48-50. [18]何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能力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1:29-38. [19]张泰欣.存款保险制或年内出台,保险费率厘定需深入研究[N].2007年3月26日中国证券报. [20]潘修平著:《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1]王亦平著:《银行法基本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2]曾筱清、杨益著:《金融安全网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版。

[23]刘伍仁,吴竞择.金融监管、存款保险与金融稳定.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4]孙杨.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与存款保险定价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5(5)

后 记

在本文撰稿期间,一直得到论文指导师的悉心指导。在此向一直关心教导我学业学习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深深的谢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我心之全力,不断在经济学的研究中探索,以不辜负大家的殷切期望。

陈禄元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五篇:我国奶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奶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业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和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奶业的发展对促进畜牧业产业升级,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国家也把发展奶业当做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奶业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特别是2000年以来,中央以及各地都把奶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都给予了重点支持,特别是原料奶的生产和乳品的加工实现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奶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第一个表现: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乳品消费是同步增长。

一是奶类总产量快速地增长。2006年我国奶类总产量为3302万吨,是2000年的3.6倍,年均增长23.8%。2006年底奶牛存栏数为1363万头,年均增长18.6%。奶牛的平均单产从原来的2.8吨提高到现在的3.9吨。2007年奶类产量的增幅有所减缓,但是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农业部的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奶类总产量达到1718万吨,同比增长12.5%;奶牛存栏数达到1429万头,同比增长8.7%。同时,初步形成了全国奶业的产业带。2006年,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7个省(区市)奶业优势企业的奶类总产量是1694万吨,占全国的60.4%。产业带主产区奶牛单产达到了4.3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0kg。二是乳品加工能力迅速增长。2006年,乳制品产量为1495万吨,是2000年的6.7倍,年均增长37.4%。其中液态奶产量1244万吨,是2000年的9.3倍。2000年乳制品的工业产值为193亿,比2006年的1041亿增加了4.4倍。三是乳品消费与奶类产量同步增长。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奶类消费量为25kg,比2000年增长了76%。2006年农村居民平均乳制品消费量3kg,2000年农村居民平均乳制品消费量1kg。

2、第二个表现:奶业的市场竞争造就了一批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

近年来,乳品加工业迅猛发展,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逐步显示,涌现出像伊利、蒙牛、三鹿、光明、完达山和三元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乳品企业。乳制品的种类日益丰富,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据统计,2000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不到400家,2006年发展到717家,增长了80%。全国14家日处理原料奶1000吨以上的乳品企业的乳制品加工能力已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54%。

3、第三个表现:奶业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当前,我国饲养奶牛的农户约为210万户,奶牛业的产值达到673亿,户均收入为32000元。奶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包装、运输和饲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目前,青贮饲料的种植积达到1000万亩,优化了畜牧产业的结构。2000年奶牛养殖业产值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为2.3%,目前已增加到4.8%。奶业生产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奶业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增收,关系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10年来,我国奶业对推进畜牧业的调整,增强人民体质,发展现代农业,带

动农民增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奶业正经历着由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过渡的阶段,主

要标志是奶牛养殖由一家一户的小规模饲养向规模化养殖过渡,尤其是08年三

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奶业发展既受到长期积累的矛盾的制约,又面临着产

业升级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国内看,近年来,受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

购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出现亏

损,06年出现严重的倒奶现象。2007年,个别地区出现宰杀牛犊的现象,奶牛

养牛的积极性受搓,奶牛养殖效益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从整体上看待我国奶业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出现的奶牛养殖效益下滑问题实质上是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存在问题的

集中反映,这几个环节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和消费环节。

一是养殖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我国农户的奶牛养殖规模小、分散。目前,

我国2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比例仅仅占28.9%,5头以上的占76%。农户饲养管

理粗放,人畜混杂,青贮饲料不足,饲喂方式落后,不少地方还采取手工挤奶的

方式;对奶牛用药混乱,原料奶质量难以保证。细菌含量超标,抗生素残留问题

比较突出,原料奶保存设施卫生条件差,导致原料奶受污染,而且酸度高。这种

格局既不利于标准化饲养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也不利于奶牛疫病防控。

二是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薄弱,机制不健全。奶牛良种是奶业发展的基础,

对于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40%。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了发展我国奶业,国

家通过专项资金引进良种奶牛,像财政上的“948专项”支持引进国外优良品

种,当时奶牛良种被作为引进的重点。1998年以后,国家又实施了畜禽良种工

程。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我国一直没有形成奶

牛良种核心种群。另外中央安排的奶牛良种补贴资金主要是给公牛站,但是大部

分的公牛站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再加上一些地区基层人员配种技术水平不高,

服务不到位,所以补贴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是乳制品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竞争无序。近年来,乳制品加工

企业数量急剧增长,全国乳制品加工企业达到1600多家,年加工能力是5500

万吨,大大地超过我国奶类的总产量,所以加工能力严重过剩,企业开工率也只

有60%。日处理能力300吨以上的50家乳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也仅为2500

万吨,占到奶类总产量的73%。一些大型乳品企业,如伊利、蒙牛、三鹿、光

明、完达山和三元6家乳品企业的收入占乳品企业销售收入的50%,剩余的1500

多家乳品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也比较低,举步维艰。乳品加工企业大多分布在

北方,一地多厂,重复建设的情况比较严重,布局很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国

内原料奶的质量问题,所以婴儿奶粉和高档的冰淇淋等高中产品主要是依赖进口

奶粉,使国内高端乳制品加工受到限制。由于乳品市场竞争激烈,超市门槛过高,

乳品加工企业为了占领市场采取了广告战,捆绑销售、特价销售等方式进行竞争。

2006年,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是5.2%,比2001年下降了1.02个百分点,

其中伊利、蒙牛、三鹿、三元和完达山等企业的销售利润只有3%~4%;而且

亏损企业达到30%,比2001年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

四是原料奶收购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农户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育滞后,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原料奶价格是放开的,说起来是由市场决定,但由于企强农弱,所以广大奶农话语权不多

五是市场监管不到位,企业之间无序恶性竞争,进口奶粉对我国有一定的影响。

从以上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要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牛奶产业将会的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政府应高度重视在中国奶业高速发展中,特别是对奶农没有从中真正得到多少利益好处的问题,以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饲养成本上升,奶农被迫卖牛杀牛等这些火烧媚毛的问题。政府要出手和想办法遏制谷物饲料价格长涨不降的现象,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不然,奶农的风险由谁来承担?就目前化解奶农的养牛风险而言,建议政府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直接疗养法”,对奶农给予饲料价格上涨补贴,这样就可能将全国的那1300万多头奶牛稳定、保护下来,而不步今年生猪风波的后尘。这种政府给奶农的补贴,应该将它看作是调节市场和减轻消费者的承受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建议组织业内专家立即开展对所有涉及奶业的规程、法规、标准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疏理,对那些过期的、无法执行的、需要作出重新修订的标准或规程,实施一次“外科整形手术”。该作废的,建议原国家制定部门予宣布作废;该修改的修改;该整合的整合;该从新制定的就从新制定,务求使我国的涉奶法规与标准做到不重叠,实用,可操作,易执行和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3、尽快规范奶牛饲养。建议由中国奶协和国家农业部联手编制、印发《中国奶牛饲养规范守则与手册》,并免费向全国奶农发放,以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

4、尽快规范乳品市场。对目前较混乱的市场秩序,实行重典整冶,对严重欺骗消费行为者、不诚实的坑农者、不公平和恶性竞争者、伪劣产品生产制造者、严重不守行规或不守诚信者,应制定一些严惩措施,例如政府的重罚,行业或媒体暴光等,让这些不良企业完全失去市场地位而难于生存下去。

5、对全国的奶业发展规划和奶业资源布局与利用应从新审视,必要时还可作更广泛更高层次的论证或检讨。特别是北部草原沙漠区养牧总承受力的从新评估,还有对奶业资源高度向

三、几个企业集结而耗能和浪费资源,以及对整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等方面的评估。

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相关法律明文的规范及众大型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牛奶产业将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政治法律环境分析下一篇: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