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疾病知识

2022-08-05

第一篇:小儿肺炎疾病知识

医学-超声诊断小儿肺炎

医学范文:超声诊断小儿肺炎

摘要: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和较大的诊断价值,与X线及CT检查具有较好互补性。同时超声可用于动态观察大叶性肺炎的变化过程,并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可协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及随访疗效。

1、结果

1.1 肺实变声像图特征

肺实变超声表现为胸腔内三角形或与肺叶形态相似的等回声,回声与肝脏或脾脏相似,其内气体强回声消失,近胸廓及膈肌表面光滑,轮廓清晰,实变肺内见分支状排列的含气或含液管状结构。实变肺中血管呈分支状规律分布,动脉血流频谱为高阻型。超声诊断大叶性肺炎肺实变200例,且多合并胸腔积液,位于实变肺与胸廓和膈肌之间。

1.2 三种检查结果分析

1.2.1 CT检查

246例患儿,诊断单侧肺实变238例,位于左侧122例,右侧116例,双侧8例。诊断肺实变258区,位于中下区214区,占83.0%,中上区44区,占17.1%。检出胸腔积液156例,占63.4%。

1.2.2 超声检查

246例患儿,诊断单侧肺实变196例,位于左侧102例,右侧94例,双侧4例。诊断肺实变208区,位于中下区198区,占95.2%,中上区10区,占4.8%。检出胸腔积液180例,占73.2%。

1.2.3 X 线检查

134例患儿,诊断单侧肺实变70例,位于左侧36例,右侧34例,双侧4例。诊断肺实变78区,位于中下区64区,占82.1% ,中上区14区,占18.0% 。检出胸腔积液64例,占47.8%。

1.3 对并发症的检测

8例患儿病情进展形成肺脓疡。CT 显示原肺实变区内多个大小不等的透亮区; 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的绿色通道,欢迎扣扣在线咨询2863623720超声显示原肺实变区内可见小片液性暗区或低回声区,胸腔内积液变混浊或形成液性和低回声相间的蜂窝状混合回声,与实变肺之间的清晰分界消失。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脓疡腔穿透脏层胸膜, 其术前CT表现为液气胸,超声显示胸腔内混合回声。

2、讨论

2.1 超声诊断肺实变的病理基础 小儿胸壁薄,胸骨及肋骨骨化程度较低,有一定透声性,有利于超声检查靠近胸壁的肺部疾病。在大叶性肺炎充血期由于很多肺泡尚充气,超声不能显示病变;当病变进展到实变期(包括红色肝样变期及灰色肝样变期),在超声上易于显示且具有特征性改变[3];当病变进入消散期,肺实变区缩小,回声增强,支气管内气体反射逐渐增多,患肺内可见散在的斑片状气体回声,肺组织充气后则肺内结构不能显示。

2.2 超声诊断肺实变及其合并症的价值 本组资料以CT诊断结果为标准,超声诊断肺实变的符合率较高,尤其是对中下区肺实变的诊断;而X 线检查受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影响较大,诊断率较低。

其次, 肺实变的X线与CT征象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均匀的致密影,其内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胸腔积液在X线、CT中亦表现为高密度影,当肺下叶大叶性肺炎与较多胸腔积液并存时,实变肺叶与积液之间组织密度较接近,图像上分界不清, 但超声则很容易区分两者。超声对X 线均表现为高密度影的肺实变与大量胸腔积液压迫导致的肺不张也可以进行鉴别诊断。当一侧胸腔大量积液导致全肺压迫性不张时,肺体积缩小,呈收缩和无气状态,位于近肺门处,呈皱缩状。而炎性肺实变的病理基础是肺内大量液体渗出,

导致肺泡不能充气,肺体积一般并不发生变化,或可略微增大,二者声像图呈特征性改变,较易鉴别。

2.3 超声诊断肺实变的局限性 本组资料显示超声对下区肺实变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上区。首先,可能与检查时以背侧及腋中线声窗为主,受肩胛骨等影响,故上区肺实变显示率较低;其次,部分病变局限于肺段内,范围较小或未直接贴近胸壁,更多论文参考资料,请登录期刊之家网查询,或扣扣在线咨询.均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同时超声所能观察的仅限于发生肺实变区域,不如X线、CT全面,更不能显示气道情况。本组2例左主支气管异物患儿,X线及CT均显示健侧肺气肿, 患侧肺不张并继发炎性实变,CT气道重建可显示左主支气管异物,超声则只观察到继发的肺实变。

3、结语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和较大的诊断价值,与X线及CT检查具有较好互补性。同时超声可用于动态观察大叶性肺炎的变化过程,并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可协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及随访疗效。

参考文献

[1]吴素玲,黄晗,张磊.儿童大叶性肺炎102 例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965-966.

第二篇:2015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5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 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遂宁市中医院儿科继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今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修订。从2015年5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接受住院患者61例,门诊患者36例,共有97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6.5天,门诊平均治疗日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中频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35%,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0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例(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例(100%),中药外敷15例(15.46%),推拿治疗41例(42.27%),中药雾化吸入76例(78.35%),拔罐3例(3.1%),儿科基础治疗97例(100%),其他疗法6例(6.1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0%),中等(20%—70%)和差(<20%),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解毒法治疗肺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外敷方法。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临床痊愈73例(75.26%),好转转诊21例(21.65%),效果不显著转诊3例3.1%)。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主要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改善情况的评价

(2)对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的评价;

(3)对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的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

97例患者主症发热改善94例(96.91%);咳嗽改善89例(91.75%),痰鸣改善95例(97.94%)喘促改善96例(98.97%)综合主症未改善2例(2.06%),3天内转往上级医院。 (2)改善体征(肺部罗音) 97例患者中,体征(肺部罗音)消失94例,7天内体征(肺部罗音)消失89例,10天内体征(肺部罗音)消失94例。3天内体征(肺部罗音)为改变3例 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97例患者中,X线全胸片阴影全部吸收73例,X线全胸片阴影大部分吸收转诊21例,X线全胸片阴影未吸收或加重3例(3天内转往上级医院)。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1)风寒闭肺:该型占整个证型分布的2.92%,可出现于本病的早期,以发热相对较轻,咳嗽以呛咳为主,痰量较少为辩证要点。临床治疗多采用辛温开肺法疏风散寒,开宣肺气。华盖散加减或三拗汤加减,该方长于开宣肺气,降逆平喘,尤其对于咳嗽症状缓解明显。 (2)风热闭肺:该证型占证候分布的16.25%,多见于支气管肺炎早期,风温重症,多见于风热闭肺向痰热闭肺转化阶段,以发热、痰黄、咽红、舌红为辨证要点,治疗以“清”、“宣”为主,用药轻清宣散,不可过于苦寒。

(3)痰热闭肺:痰热闭肺证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占证候分布的75%,以喘、咳、痰、热四大症为表现,多见于本病的极期阶段,治疗当分清痰重或热重,把握用药时机至关重要。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热、咳、痰、喘、煽”是肺炎喘嗽的典型症状。病初多有表证,但在表为时短暂,很快人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发热。初起辨证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发热重,咳痰黏稠。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还是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便秘尿黄;痰重者喉中痰声漉漉,胸高气急。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张口抬肩,为毒热闭肺重症。若出现心阳虚衰或热陷厥阴,见肢厥脉微或神昏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危重症。

绝大多数小儿肺炎经过合理的治疗和适宜的调护,可以较快的康复。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病情迁延,有的甚至经年累月不愈。影响小儿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驱邪要彻底,除恶务尽,不留有遗患。

(二)注重恢复期的治疗,肺阴虚者养阴清肺;肺脾气虚者培土生金;痰浊未清者清化余痰;邪热羁留者继续清解余热。应使患儿体质恢复到健康状态。

(三)治疗小儿肺炎选方用药,在极期要当机立断,用药宜精,药量要足,以求速效,免生它变。恢复期药性宜平,既要防止过热、过燥伤阴耗液;又要防止苦寒伤阳损气,脾胃受损,痰涎内生而使病情迁延。 (四)在患病过程中,应注意节戒饮食,不食冷饮、鱼肉、辛辣厚味,饮水要适量。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腧穴药物注射,根据临床喘促、咳嗽、发热痰鸣等症,应用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剂进行腧穴药物注射。该疗法效果良好,但是不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开展起来相对有些难度。

第三篇:[导读]观察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 目的 观察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退热、止咳、氧疗)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每天两次,每次每侧15分钟,疗程为5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微波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能促使症状消退,啰音消失,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微波治疗仪 观察及护理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湿啰音,严重者常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导致死亡[1]。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控制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治疗护理大多采用抗感染、雾化、祛痰、止咳、协助拍背、促进排痰等。2008年我科采用ECO-100E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配合正确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将治疗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胸片均为单侧或双侧肺野有斑片状阴影,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2.1将本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均排 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抗感染、退热、止咳、吸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制造的ECO-100E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在背部距离病灶5~7cm做垂直照射治疗,输出方式为脉冲式微波,功率:年龄在2m至2岁选择10~15w,3岁至5岁选择15~20w,时间为每次每侧15分钟,每天2次,5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无微波治疗外,余同治疗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片进行观察评价。

1.2.2 效果判定。显效:治疗3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明显减轻,气促消失,肺部体征消失,X线胸片示无渗出或渗出基本吸收。有效:治疗3天,体温下降、咳嗽气促减轻,肺部体征明显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时间>5天,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X线胸片示两肺渗出无变化。

1.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观察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微波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病例效果观察及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31 18 1 98% 对照组 50 12 29 9 82% 注:*与对照组比较X2=7.11,P<0.01。

2.2 不良反应,经微波治疗的患儿无一例发生呼吸困难及面色改变,无皮肤烫伤,所有的患儿皆能完成脉冲式微波治疗。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微波治疗仪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治疗前向家长及患儿讲解,让他们了解这是一种无创性治疗措施,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心理。

3.2 操作前准备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检查取下患儿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如衣服出现潮湿时,应先更换棉质衣服,以2~3件衣服为宜。

3.3 检查微波治疗仪的性能,确定照射部位,探头固定。遵医嘱确定照射部位为单侧或双侧,进行背部病灶照射。照射探头采用支架固定,婴幼儿选择俯卧位在睡眠时进行,年长儿可采用半坐卧位,要有专人看护,落实安全措施,防止坠床。

3.4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进行照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神志、心率、呼吸体温变化,随时探测微波照射的温度,以温热为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对痰液较多的患儿,应先进行拍背促进排痰,必要时采用负压吸引。

4 讨论

微波是高频电磁波,透入组织较深,可达3~7cm。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利用微波的生物学效应包括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热效应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速度和组织细胞的通透性,促进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利于病灶修复。作用于支气管、肺部可增强血液循环,有消炎、脱敏和抑菌的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微波还可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非热效应指微波形成的电磁场对组织分子结构的影响。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互相协同作用,从而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缩短病程。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微波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能起到促进肺部症状消退,啰音消失,缩短病程[4]。但在执行治疗过程中,应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对哭闹较剧烈的患儿,应查看衣服是否汗湿,因为汗湿的衣服会增加热的通透性,应及时更换[5],必要时暂停治疗,选择安静睡眠时进行,确保微波治疗为一种无创伤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44~145. [2] 黄庆通,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M].东省卫生厅编制 2003.4:555~556. [3] 张黎明.临床物理治疗学[M].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5. [4] 杨霏霏. 微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2例体会[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2):122~123.

[5] 卞百年,高晓燕,徐晓群.儿科使用微波肺炎治疗仪的护理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6.2(11):996.

第四篇:小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十节 小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 小儿普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对腹痛未确诊的病儿应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并注意呼吸、脉搏的变化。

3、 口服药一般在饭前喂服,看服下肚后方可离开,对不合作病儿注射时应有人协助,防止断针,输液时要妥善固定。

4、 有安全措施,防止走失、爬窗、摔跤、坠床等意外发生,对大病儿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5、 关心病儿饮食,不随意吃零食,饭前便后要洗手,宣传勿到其他病房串门,以防交叉感染。

6、 病儿出院时,向家长做好健康指导。

二、 小儿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生命体征、咳嗽、发热等上感症状。

2、 引流管的固定及引流装置是否有效。

3、 切口敷料是否整洁干燥。

4、 约束带的应用及早期活动。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常规备皮、沐浴、更衣。

2、 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肠道手术做好肠道准备,无陪病儿术前晚将禁食标记系于床头,并向家属交代清除。

3、 术前晚、术晨测T、P、R,如有咳嗽、发热等上感症状,应汇报医生。

4、 入手术室前,排空膀胱,按医嘱给术前用药。

5、 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核对床号、姓名、手术部位、术中用药,无误后方可入手术室手术。

【术后护理】

1、 与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床头交接班,了解手术情况,按麻醉种类定时测BP、P。

2、 全麻未清醒者,须头偏向一侧,注意呼吸,观察至病儿清醒。

3、 适当约束四肢,接好各种引流袋,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并每日更换,同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质、色、量做好记录。

4、 注意切口敷料的情况,有无渗出或脱落,应保持敷料整洁。

5、 尽量减少哭闹,注意有无腹胀及尿瀦流等,若有应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

1、 嘱家属尽量减少病儿哭闹。

2、 鼓励病儿早期活动,婴幼儿可每日抱起数次,以促进肠蠕动。

三、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喂奶后呕吐次数、性质、量、有无脱水症。

2、 有无呼吸道合并症。

3、 钡餐检查后胃肠道情况。

4、 全身营养状况。

5、 生命体征的观察1次15~30min至清醒。

6、 胃肠减压引流情况。

7、 进食后胃肠道症状。

8、 全身营养改善情况。

【护理措施】 【术前准备】

1、 按小儿腹部手术前护理常规。

2、 细心喂养,呕吐轻者可少量喂奶,呕吐重者每次喂奶前15分钟服1:10000阿托品10~15滴,见病儿面色潮红(阿托品),喂奶要抱成头高位,喂奶后拍背至胃中气体溢出方可侧卧,以减少呕吐和防止误吸。有脱水症应嘱给予补液。

3、 合并吸入性肺炎病儿按肺炎病儿护理常规。

4、 钡餐检查前应禁食,必要时洗胃将胃内容物排空,钡餐后应将钡剂吸出,并用温生理盐水洗胃,防止呕吐、误吸。

5、 营养不良、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术前应按医嘱输血1~2次,静脉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

6、 准备腹部皮肤,术前6小时禁食、留置胃管,梗阻严重者术前洗胃,以排空胃瀦留及减少胃黏膜水肿。

【术后护理】

1、 按小儿腹部术后护理常规。

2、 胃肠减压12小时,保持其通畅,观察胃内容物性质、量, 并做好记录。

3、 禁食24小时后喂水,肠蠕动恢复后开始喂奶,第一次15~20ml,无不良反应后逐渐加量。 【健康指导】

1、 喂奶应逐渐加量。

2、 尽量减少病儿哭闹,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以免切口裂开。

四、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腹胀、胃肠减压引流情况。

2、 灌肠后大便排空情况及有无出血症状。

3、 全身营养状况。

4、 肛门周围清洁情况。 【护理措施】

【术前准备】

1、 按小儿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无渣饮食,严重营养不良、贫血者,可按医嘱给与少量输血,术前2~3日进无渣流质,术前晚22:00开始禁食。

3、 术前1~2周开始回流灌肠,目的在于彻底清除结肠内粪便,并注意排出量不少于灌入量,术晨灌肠排出液应为清水样无渣为止。

4、 术前3日遵医嘱给予肠道抗生素。

【术后护理】

1、 按小儿腹部术后护理常规。

2、 禁食、胃肠减压,并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3、 按医嘱补液,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4、 注意观察肛门压挫钳处有无出血、渗液、适当固定病儿,勿使压挫钳过早脱落,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可用0.5%灭滴灵溶液或0.5%碘伏擦洗肛门,如有湿疹或溃烂,可用氧化氢软膏涂敷。

6、 开始进食后,注意有无腹胀及呕吐。

7、 拆线后,仍保留腹带2~3日,防止切口裂开。

【健康指导】

1、 嘱家长及病儿可进纤维素较高的饮食以利排便。

2、 指导家长在病儿术后2~3周训练定时排便习惯,如有腹胀或排便减少时,应及时来院就诊。

五、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手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禁食、腹胀情况,

2、 保暖及体温状况。

3、 肠道清洁程度。

4、 生命体征的观察。

5、 保持体位。

6、 胃肠减压装置是否有效。 【护理措施】

【术前准备】

1、 按小儿腹部术前护理常规。

2、 注意保暖,并观察面色、呼吸及腹胀情况,抬高床头,以减少腹胀和呼吸困难。

3、 按医嘱备皮,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4、 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晨灌肠直至排出液为清水。

5、 保持肛门及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

【术后护理】

1、 按小儿腹部手术后护理常规。

2、 取截石位,俩下肢分开固定,暴露会阴以保持切口干燥,观察直肠粘膜色泽及有无回缩。

3、 经腹腔手术,应禁食、胃肠减压,做好口腔护理。

【健康指导】

1、 嘱家长及病儿可进纤维素较高的饮食以利排便。

2、 指导家长在病儿术后2~3周训练时排便的习惯,如有腹胀或排便减少时,应及时来院就诊。

第九章 眼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眼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测量T、P,1次一日,如T在37.5~37.9℃者,3次|一日6:00~14:00~18:00;T在38~38.9℃者,4次一日;T大于39℃者,6次一日,直至体温正常3日改为1次一日,至出院。

3、 给我那句病情给予分级护理。卧床病人双眼视力在4.0以下者,生活上给予照顾。

4、 体重:入院测1次。

5、 入院后次晨留大小便标本,送常规检查。

6、 需手术者,严格按医嘱滴眼药。

7、 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教育,教会病员或家属正确滴眼药水和涂眼膏方法,区分散瞳药和缩瞳药,严防差错,视网膜剥离病人告诫勿进行剧烈运动。

8、 做好心理护理,以得其积极配合。

一、 眼科一般护理常规操作

(一) 滴眼药法

1、 滴药前:查对病人姓名,眼别,药名等,并说明所进行操作的目的。

2、 滴药前:病人取仰卧位,头略后仰,眼向上看,用棉签拉开病人下睑暴露结膜囊,持滴管将药液滴于结膜囊,将上睑提起,使整个结膜囊内充盈药水。嘱病人轻闭眼半至1分钟。如眼部涂药膏有分泌物,应先清洗干净,再滴眼水。

3、 掌握滴眼药水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二) 泪道冲洗法

1、 病人取仰卧位或仰坐位。

2、 局部麻醉:用消毒棉签蘸上0.5%的卡因,放在上、下泪点间,嘱病人闭眼夹住3~5秒,作泪点麻醉。

3、 操作者右手持泪道冲洗器(注射器),左手食指拉开下睑,把针头垂直插入泪点,约深1.5~2mm,在使针头转向鼻侧水平方向,沿泪小管慢慢注入约5~6mm,碰到鼻骨壁后再将针头退出1~2mm,将冲洗液慢慢注入泪道,并询问病人有无流入鼻腔,咽部。同时观察泪点处有无分泌物,,推注时有无阻力,根据检查以判断泪道的通畅情况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推注时病人自觉有溶液流入咽部,表示通畅。

(2) 冲洗时有阻力感,要加压才有少量进入鼻腔或咽部,通而不畅,上泪点有部分返流,提示鼻泪管狭窄。

(3) 从下泪小管冲洗,液体从上泪点返流,鼻及咽部无液体,为鼻泪管阻塞,冲洗时有分泌物或脓液,表示慢性泪囊炎。 (4) 冲洗完毕,详细记录冲洗情况,是否通畅、有无分泌物及性质,冲洗局部有无反应,并签名。

(三) 眼部冲洗法

1、 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头略后仰并向冲洗侧倾斜。一次性消毒巾放在待冲洗眼侧的肩部,受水器紧贴该侧的颊部,以接受留下的液体。

2、 操作者右手持洗眼液,先冲眼睑及周围皮肤,然后左手轻轻翻开上下眼睑,暴露结膜囊作冲洗,再放上下眼睑,嘱病人睁开眼睛,并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转动眼球,使各部分能彻底冲洗,然后用消毒棉签擦干眼睑。

3、 如手术前准备,应洗尽睫毛,眼睑及周围皮肤,如化学伤冲洗,冲洗液根据烧伤的性质而定,冲洗时冲力宜大,可距离稍高些,一定要把结膜囊冲洗干净。

4、 注意事项:如眼部涂眼膏及有分泌物,应擦干净后再冲洗。一般冲洗力不宜大,距离3~4cm为宜,冲洗液不可直接射向角膜,开始时冲洗眼睑皮肤,使病人消除紧张感,冲洗器勿接眼部,以防污染洗眼壶或碰伤眼部。冲洗液温度适宜,可用手背试温,冬季要加温,约32~37℃。小孩不能配合时可用拉钩拉开上下眼睑冲洗,角膜溃疡者注意勿加压,防止眼内容物压出,穿孔。每次冲洗后受水器应消毒再使用。

(四) 剪睫毛法

1、 先在剪刀和睫毛上涂以红霉素眼膏,以便粘住剪下的睫毛。

2、 剪上睫毛时,嘱病员向下看,操作者用手指压住上睑皮肤往上推,使上睑缘轻度外翻,剪除睫毛;剪下睫毛时,嘱病员向上看,操作者用手指压住下睑皮肤,并稍向下推,使下睑缘轻度外翻,再剪睫毛。应尽量剪短,注意勿伤睑缘皮肤。

3、 用酒精棉球擦净剪刀上的睫毛及眼膏,用棉球擦净眼睑上的睫毛。

4、 操作完毕,检查睑缘和结膜囊,如有睫毛遗留,用生理盐水冲出。

二、 外眼手术护理常规 【术前准备】

1、 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病员合作。

2、 术前日按医嘱备皮,需移皮者准备供区皮。术日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1次。

三、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观察要点】

1、 心理状况。

2、 眼部疼痛程度及疼痛的性质。

3、 用药后的反应户热疗效。

4、 血糖。

5、 评估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

1、 做好心理护理,说明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解除思想顾虑及紧张心理。

2、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眼液。

3、 按医嘱应用散、缩瞳剂。

4、 注意冷暖,防止手术前感冒导致咳嗽。

5、 遵医嘱测血压、血糖。

6、 手术前1日洗澡、洗头、更衣。

7、 手术日,清洁眼部,结膜囊冲洗,盖无菌敷料。

【术后护理】 【观察要点】

1、 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松脱移位。

2、 伤口有无疼痛,疼痛的性质和程度。

【护理措施】

1、 全麻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 根据手术的要求给予平卧位或半卧位。

3、 按医嘱给予半流质或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4、 伤口剧烈疼痛的病人,应检查绷带包扎是否过紧,有无眼压增高现象。酌情给予镇静剂或止痛药。

5、 嘱病人卧床休息,勿大声说话,避免咳嗽和打喷嚏,以防伤口裂开。

6、 双眼包扎或需卧床休息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7、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术后病人应与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者隔离。

8、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致伤口裂开或前房积血,影响伤口愈合,必要时服缓泻剂。

9、 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对有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饮每日根据医嘱测血压、血糖。

【健康指导】

1、 出院前,教会病人点眼药及涂眼膏的方法,指导病人出院后数周内不可剧烈运动与重体力劳动。

2、 注意眼部的卫生,术后3个月内避免过度用眼。

3、 防止碰撞术眼,以免造成晶体移位,眼内出血。

4、 定期复查。

四、 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置入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同内眼手术观察要点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按内眼术前护理常规。

2、 了解白内障的类型,协助医生做好视力,光定位,色觉,眼压等检查。

3、 按医嘱滴散瞳药,对行白内障吸取术者应充分散瞳,便于检查和手术。

4、 注意有无眼压变化,如有眼压增高,按医嘱服用降眼压药。

5、 老人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前应控制血糖。

【术后护理】

1、 按内眼术后护理常规。

2、 取半卧位,头部勿过度活动,勿揉眼或做猛烈瞬目动作。

3、 进半流质或易消化软食,糖尿病病人进糖尿病饮食。

4、 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对有前房积血者立即取半卧位,防止血液流入玻璃体内。

5、 嘱病人尽量避免低头弯腰动作,以免晶体移位。

6、 注意术眼疼痛情况,如发现持续性眼痛、发热、分泌物增多,应考虑有眼压增高及感染的可能,需立即报告医生。

7、 术后滴用抗生素眼液及散瞳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压迫眼球而致眼内出血。

【健康指导】

1、 尽量避免低头取物,咳嗽,打喷嚏等引起眼压增高使人工晶体脱出的因素。

2、 手术后不用手揉眼睛,避免过多活动,行动过快,防止眼睛碰到桌角、墙上,造成前房积血,甚至晶体移位。

3、 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时应用缓冲剂或开塞露通便,避免用力排便使眼压升高,引起眼内出血,人工晶体移位。

4、 出院指导,交代病人定期复查,佩戴适度镜片,以提高视力。

五、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同内眼手术观察要点。

2、 观实用药后反应。禁用阿托品、肾上腺。以免扩大瞳孔,导致眼压增高。

3、 原发性青光眼术后,应注意非手术眼有无青光眼发作征象,并按医嘱滴用缩瞳药,防止手术健侧青光眼急性发作。

4、 眼压及病情变化。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按内眼术前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安静、光线不宜过暗,以免瞳孔扩大,影响房水排泄而使眼压增高。

3、 饮食应易消化、无刺激性,适当限制饮水量。

4、 按医嘱滴用缩瞳剂,头痛、眼胀痛伴高眼压者应遵医嘱给予脱水剂、降眼压等药物,必要时应用镇静剂。观察药效及副作用。

5、 禁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颠茄类药物,以免瞳孔扩大,睫状体肌麻痹和血管扩张致眼压升高。

6、 健侧眼滴用缩瞳剂以防诱发青光眼。

7、 密切观察眼压及病情变化。

【术后护理】

1、 按内眼术后护理常规。

2、 进易消化软食。

3、 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及眼压变化,注意有无出血、疼痛等不适,敷料是否松动、移动。

4、 原发性青光眼术后,应注意非手术眼有无青光眼发作征象,并滴用缩瞳药物。

5、 防止受凉咳嗽,保持大便通畅。

6、 行青光眼滤过术后,术后宜早做眼球按摩,促进手术滤过口通畅,房水排出增加,眼压下降,维持疗效。

【健康指导】

1、 青光眼是病理性眼压增高伴视力、视野、视神经损害的疾病。情绪激动、精神创伤、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在光线暗处停留太久易引起眼压增高,都是急性青光眼的诱发因素,主要的治疗措施是降低眼压后实施手术。

2、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

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手术前禁用阿托品、新福林、托吡卡胺等扩瞳药物,避免瞳孔散大,诱发清官眼急性发作。同时慎用安定、颠茄酊类药物。

4、 青光眼病人的用眼卫生。不吸烟、不饮酒、不喝咖啡、不一次性的大量饮水;衣领不宜过紧,不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房水循环障碍一千年眼压增高;不在光线过暗地方久留,宜开灯看电视,以免眼睛为适应暗环境,而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增高。

5、 出院指导,向病人交待有关注意事项,如用药、情绪、睡眠、饮食、活动、大小便等,生活上有规律,防止复发,定期检查。

六、 眼球破裂伤及角膜穿通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生命体征的变化。

2、 有无并发症。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病人急诊入院,立即通知医生。详细了解病情,需行急诊手术者,应做好术前准备,遵医嘱给术前用药,更换衣服。

2、 按医嘱局部和全身尽早使用抗生素,以防感染,并注射破伤风抗霉素。

3、 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眼球穿通伤病人禁忌冲洗。

5、 做好心理护理,尤其是眼球摘除病人,说明手术必要性、愈后及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

1、 按内眼术后护理常规。

2、 注意观察术眼情况,如有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更换敷料,在点眼药时,动作要轻柔,手指勿压眼球,防止疼痛和加重症状。

3、 注意观察术眼情况,发现红、痛、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现象,及时报告医生,防止交感性眼炎发生。

4、 做好心理护理,尤其是视力差及眼球摘除病人,应做好心理疏导。

【健康指导】

1个月内定期门诊复查,眼球摘除者3个月后可到医院安装义眼。

七、视网膜脱离手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同内眼手术观察要点。

2、 由于长时间卧床,注意观察病人离床活动时,有无晕厥现象发生。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按内眼术前护理常规。

2、 卧床休息,限制头部活动,必要时包盖双眼,以减少眼球转动,使视网膜平伏,便于查找裂孔。

3、 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并发症。

4、 术前根据医嘱用散瞳剂,以充分散瞳,若瞳孔散大不明显时,可于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以便检查眼底,确定裂孔位置。

5、 数日少食,必要时应用镇静药,防止术中过多牵拉眼肌,引起呕吐。

【术后护理】

1、 按内眼术后护理常规。

2、 按手术要求选择卧位,头部相对固定,避免过多活动,以利伤口愈合。

3、 进易消化半流,严重呕吐者暂禁食,并用镇静药及补液治疗。

4、 注意伤口有无疼痛及出血情况,包扎敷料有无移位或松脱。

5、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受凉,咳嗽及打喷嚏,以免用力使视网膜重新脱离。

6、 术后双眼包扎3~7日,1周后戴小孔眼镜,以防眼球转动过多影响视网膜复位。

7、 病人因卧床时间过长,离床活动时,应防止发生晕厥现象。

8、 嘱病人尽量避免弯腰、低头和剧烈活动。

【健康指导】

嘱其半年内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或震动。

七、 眼球化学烧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伤口有无感染。

2、 病人情绪变化。

3、 病人对疾病结果的承受能力。

4、 生命体征的变化。

【护理措施】

1、 急诊入院,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医生采取急救措施,及时冲洗伤眼,充分暴露穹隆部,在未知的情况下采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液不少于1000ml,时间不少于5min。

2、 遵医嘱根据不同性质的烧伤选用不同的冲洗液。

酸性烧伤

2%苏打

20%磺胺嘧啶钠 碱性烧伤

3%硼酸 石灰烧伤

0.37%依地酸钠

3、 观察病情,注意伤口有无感染,嘱病人不用手按触创面。

4、 为了防止眼球粘连,在炎症基本消退的情况下,用手协助下睑活动。

5、 化学烧伤病人愈合较差,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注意观察其情绪变化,帮助病人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健康指导】

1、2周内避免进刺激性食物。

2、注意用眼卫生。

第二节 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 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积极配合。

2、 教会病人预防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3、 术前1日按手术要求准备备皮,剪鼻毛、洗澡、更衣、理发等。

4、 术前取下活动假牙和牙托。

5、 术日根据病情给予少食或禁食。

6、 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和准备各种用物。

【术后护理】

1、 全麻者按全麻护理常规。

2、 根据病情取舒适卧位。

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疑有颅内并发症,应检查意识、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4、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者,应注意有无面瘫。眩晕、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5、 注意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1) 鼻咽部手术者局部行冷敷,嘱病人如有血流入咽部,应轻轻吐出,勿咽下,以便观察失血情况及避免刺激胃部引起不适。 (2) 伤口有敷料者应观察敷料是否松脱、移位、渗血,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6、 鼻腔有填塞物者,应防止松动、脱落,可用湿纱布盖于口部,以防口干。

7、 鼻腔填塞物取出后,应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嘱病人避免打喷嚏、勿用力擤鼻或作剧烈运动,并给予麻黄素液滴鼻,防止出血和感染。

8、 做好口腔护理,给漱口液漱口。

9、 喉部手术者应卧床休息,少说话,气管切开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翻身防止并发症。

二、 鼻部一般护理操作常规

(一) 鼻腔滴药法

1、 鼻腔后部和后组鼻窦疾病,滴药时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尽量后仰,使外耳道与颜尖成一条直线,从患侧鼻孔滴入3~4滴,避免药液流入咽部,再用手轻压鼻翼,使药液均匀分布,保持仰卧姿势2~3min,一般3~4次每日。滴管不可触及鼻部,以免污染药液。

2、 前组鼻窦疾病,滴药时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软枕,使头向患侧垂下,滴药方法同上。

(二) 鼻腔冲洗法

1、 病人取坐位、头向前倾、张口呼吸。置冲洗液于病人前方,将鼻腔冲洗球的橄榄头塞入一侧鼻前庭,另一端放入冲洗液中,挤捏橡皮球,进行冲洗,同时可将痂皮、分泌物一并清除。俩侧鼻腔可轮换进行冲洗。

2、 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中病人不宜说话,忌压紧俩侧鼻孔擤鼻。

三、 乳突根治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听力测试、耳聋的类型及程度。

2、 耳内分泌物的量、色、气味。

3、 耳部及全身症状,咽鼓管功能。

4、 生命体征,伤口出血及有无颅内并发症等情况。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按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2、 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积极配合。

3、 根据医嘱给予滴耳液,如3%双氧水、4%硼酸酒精,并用75%酒精消毒外耳道皮肤。

4、 术前1日备皮,将术耳周围头发剃去距耳廓3手指宽,头发长者将患侧头发梳向健侧后固定,需植皮者准备供皮区皮肤。

5、 术日晨禁食、水、术前半小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术后护理】

1、 按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2、 全麻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3、 术后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进半流质,1~2日后根据医嘱调整饮食。

4、 观察头痛、面瘫情况,注意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如切口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加压包扎;头晕者宜卧床休息;出现面瘫及疑有颅内并发症者,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5、 定时测量T、P、R,术后2~3日内出现低热属于正常现象,若继续发热应查找原因。

6、 给1%麻黄素滴鼻,保持咽鼓管通畅,术后1周内不宜用力擤鼻,以免增加鼻腔压力,造成手术失败。

【健康指导】

1、 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手术经过,消除病人紧张心理。

2、 教育病人保持外耳道的清洁、防止感染,不能乱掏耳。

3、 告知病人换药的重要性,定期门诊复查。

四、 鼻内窥镜下鼻部手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病人鼻部症状及功能。

2、 鼻腔分泌物的量、色及气味。

3、 生命体征,伤口出血、头痛及面胀等情况。

4、 监测血样饱和度,判断有无缺氧。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按耳鼻咽喉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 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3、 剪鼻毛、沐浴、剪指甲、更换清洁病员服、男性病人剃胡须。

4、 术前遵医嘱用药,并保持口腔清洁。

5、 术晨可进易消化饮食,不易过饱。

【术后护理】

1、 按耳鼻咽喉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 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3、 局麻病人术后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头部充血,有利于分泌物排出。如有头昏,虚脱等现象,则为平卧位。

4、 观察病情及鼻腔渗血情况,如感头昏、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渗血较多等现象,及时汇报医生。

5、 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次日可进软食。

6、 术后可能会有疼痛,可采取鼻部冷敷法,以减轻疼痛和出血,必要时服止痛药。

7、 术后有鼻腔不通气,张口呼吸时,可用湿纱布覆盖在病人口部,用润滑油涂口唇,保持口腔湿润。

8、 鼻腔内的填塞物一般不会自行脱落或自后鼻孔脱出,常规48~72小时后取出,取出后24小时内注意休息,防止出血,但术后忌打喷嚏或用力擤鼻,以防将填塞物掉出,忌将填塞物自行抽出。

9、 术后填塞物取出后,遵医嘱行鼻腔冲洗。

【健康指导】

1、 向病人解释及宣传:鼻内窥镜下手术的优点,适应症。

2、 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手术经过,消除病人紧张心理。

3、 向病人解释:术后鼻腔要填油纱条止血,会有面部肿胀,头痛,口干等症状。术后忌打喷嚏,忌用力擤鼻,忌将填塞纱条自己抽出。

4、 讲解鼻腔冲洗的重要性。

5、 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换药非常重要,必须定期门诊复查。

五、 鼻出血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鼻部出血的量及全身状况。

2、 生命体征及血样饱和度变化。

3、 有无鼻部出血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液病等。

4、 化验室的检测如:血色素、出凝血时间等。

5、 病人心理情况。

【护理措施】

1、 安慰病人及家属,消除恐惧心理,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2、 取半卧位,以减轻出血,疑有休克者取平卧位。

3、 协助医生查明出血原因,观察出血情况,嘱病人勿将血咽下。

4、 止血方法:

(1) 少量出血者,可嘱病人用手指捏住俩侧鼻翼部或用棉签塞于前鼻孔或鼻腔填入麻黄素棉片,同时眼跟部行冷敷。

(2) 用上述方法仍不能止血,可行后鼻孔填塞,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5、 前后鼻孔填塞者,口腔应盖以湿纱布,避免口干不适。口腔护理2日一次,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预防感染。

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T、P、R、BP并记录,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脉速、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应立即配合抢救。

7、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用缓泻剂。

8、 前鼻孔填塞者一般3日取出填塞物,后鼻孔填塞者,应注意填塞松紧适宜,有无松脱。

9、 鼻腔填塞物取出后嘱病人尽量避免打喷嚏,勿用力鼻或剧烈运动,以防再次出血,如仍有出血,应重新填塞。

【健康指导】

1、 讲解疾病知识,消除恐惧心理。

2、 对高血压病人,须讲解控制血压的意义。

3、 做好饮食指导。

4、 鼻出血反复者,告知简单的处理方法。

六、 扁桃体手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病人咽部症状。

2、 伤口有无感染及出血的量。

3、 口腔有无异味。

4、 伪膜脱落时,有无出血。

5、 体温的变化。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做好心理护理,以取得积极配合。

2、 保持口腔清洁,0.02%呋喃西林液漱口。

3、 有风湿活动和肾炎病史者,术前2~3日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

4、 术前4~6小时禁食、水。

5、 按医嘱给麻醉前用药。

【术后护理】

1、 全麻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全麻清醒后及局麻后取侧卧位或半卧位。

2、 观察术后有无出血、面色、P、BP等变化,局麻者鼓励其将口中唾液吐出,以便观察出血情况。若术后常有吞咽动作,提示可能有出血,应仔细观察,及时通知医生。

3、 颈部冰袋冷敷,以防出血。

4、 手术日可进冷流质,24小时后进温流质,术后第3~4日进半流质,第5日进软食。

5、 术后不漱口,次日开始给0.02%呋喃西林液含漱,以保持口腔清洁。 【健康指导】

1、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 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思想顾虑,并交代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

3、 平时做好自我保护,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七、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病人全身状况及面色,呼吸情况,防止窒息发生。

2、 睡眠时的呼吸暂停时间及血样饱和度的情况。

3、 术后生命体征,血样饱和度及伤口出血情况。

4、 口腔有无异味。

5、 病人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按耳鼻咽喉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 按全麻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3、 观察面色、呼吸形态、呼吸暂停时间。

4、 清洁口腔,早晚各1次连续3日。术前1日洗澡,理发,刮胡子。

5、 术晨禁食,遵医嘱术前用药,

6、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介绍成功病例,以最佳心境配合治疗。 【术后护理】

1、 按耳鼻咽喉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 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3、 局麻病人给予半卧位,手术当日用冰袋头颈部冷敷,防出血,减轻疼痛,嘱病人将口腔内分泌物吐出,不可咽下,睡眠后注意有无吞咽动作。

4、 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及伤口情况,防止窒息发生,因术后组织水肿,出血等原因易致气道狭窄窒息。

5、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重视主诉,警惕心脏功能改变,因OSAS病人呼吸暂停均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损害,加之手术、出血等应激情况下更易致心脏功能停博。防止输液过快,注意血钾平衡。

6、 监测血样饱和度的变化,给予吸氧。

7、 防止伤口感染,观察创面情况,做好口腔护理。

8、 加强饮食指导,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正常体重。

9、 术后告知病人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如有咳嗽,打喷嚏可用舌尖顶住硬腭,以免将伤口震裂。保持大便通畅 ,可多饮果汁等。如有便秘可用通便剂、开塞露等,避免用力。

【健康指导】

1、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 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思想顾虑,并交代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

3、 加强意识指导,保持正常体重。

4、 禁烟、酒,并指导病人睡眠时改变体位,鼓励侧卧,积极预防各种感染。

八、 喉肿瘤手术及喉发音重建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病人全身情况及面色、声音嘶哑,呼吸情况。

2、 生命体征及伤口出血量。

3、 有无咳嗽,能否有效咳嗽,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及粘稠度。

4、 心理状况,都病情了解情况。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按耳鼻咽喉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 按全麻护理常规护理。

3、 病人做好心理护理,介绍成功的病例,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呼吸及吞咽情况,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5、 全喉切除术后,病人不能发音,应教会病人日常生活用语的手势及认图识字者准备笔和本。术后恢复期可进行发音训练,使病人树立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6、 咽喉及鼻、口腔有密切关系,有鼻炎,龋齿,应先治疗并保持口腔清洁,以防术后感染,并禁烟酒。

7、 加强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受凉,防感冒。

8、 术前洗澡、理发、刮胡须、备皮,并锻炼在床上大小便及肩下垫枕,练习手术体位。

9、 根据医嘱做各项过敏实验,测体重,术前配血,备血。

10、 术前半小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

11、 部分喉切除及喉发音重建术,防止误吸,术前应向病人交代,术后在一段时间内进食,可出现误吸并引起呛咳,但经过适当的锻炼,和头颈部位的调整,是能够恢复下咽功能的,术前要交代清楚,术后才能合作。

【术后护理】

1、 按耳鼻咽喉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 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3、 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呼吸是否平稳,监测好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并观察伤口出血,渗血情况;引流管的位置,分泌物的量、色、气味;导管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并发症。

5、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室内紫外线消毒2次每日,并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2次每日,嘱其不要咽下口内分泌物。

6、 加强气道护理,做好保湿工作,每班更换并消毒气管内套管,直到病人堵管,拔管,保持无菌和清洁。

7、 教会病人咳嗽排痰及家属辅助的方法。

8、 术后20~24小时开始鼻饲饮食,做好胃管护理,注射鼻饲液时宜取半卧位或侧卧位。

9、 拔鼻饲管前需进行口腔进食训练,待进食无呛咳时方可拔除鼻饲管。

【健康指导】

1、 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讲解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及手术经过。

2、 全喉切除术前,应教会病人日常生活用语的手势及图片,识字、者准备笔和本。

3、 术前术后加强营养,禁烟酒。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受凉,防感冒。

4、 做好鼻饲方面的饮食指导,促进身体康复。

5、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并教会病人有效咳嗽,以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6、 对带管出院的病人要在出院前教会其内套管的清洁消毒方法,嘱其出门时需带防护口罩,平时禁止游泳,防止感冒,定期复诊。

九、 支撑喉镜检查加声带新生物摘除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 呼吸及声嘶情况。

2、 术后出血情况。

3、 嗓音恢复情况。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 全麻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 禁食禁饮,遵医嘱术前用药。

3、 评估术前嗓音情况,判断声嘶度。

【术后护理】

1、 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 术后病人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将口内分泌物吐出。

3、 术后6小时可进食温凉流质,次日晨可进半流饮食,避免进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4、 嘱病人适量声休7~10日,应避免声带过劳,有利于声带功能恢复。

5、 遵医嘱及时给予足量抗生素,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并注意疗效。

6、 指导督促病人发声练习,促进嗓音恢复。

7、 个别病人自觉舌根麻木,这是因支撑喉镜压迫舌根太久引起的,一般10日内症状均可消失。

8、 声带息肉术后有复发可能,定期门诊复查。

【健康指导】

1、 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讲解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手术过程,消除紧张情绪。

2、 告知病人,回病房一般已清醒,当医护人员呼唤时,就配合表示知道如点头,眨眼等,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病情变化。

3、 声带息肉术后有复发可能,应避免声带过劳,忌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定期门诊复查。

十、 喉、气管、食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 向病人讲解手术的操作方法及配合事项,如检查时胸肩部不能挺起,不要屏气等,以取得积极配合。

2、 注意口腔清洁,若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防误入食管。

3、 检查胸片或摄片等化验报告是否齐全。

4、 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气管异物一般术前不宜用药。

5、 术前4~8小时需禁食,以防呕吐。

6、 气管异物病人作支气管镜检查前,需密切注意呼吸,尤其是小孩,必须使其安静,尽量不要咳嗽、哭闹,床边准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品。

7、 病情危重的急诊病人,应直接送手术室进行抢救。

【术后护理】

1、 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尽量少说话,避免哭闹,以防引起并发症。

2、 术后禁食6小时后进流质,次日进半流;若异物存留时间较长,食管粘膜肿胀,术后应禁食12小时,并用抗生素,次日按病情进流质或半流质;若明显感染,脓肿、纵隔尖或食管穿孔病人,应遵医嘱禁食、鼻饲、静脉补液和应用抗生素。

3、 对喉、气管异物病人,术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呼吸,有无喉头水肿现象,遵医嘱用氢化考地松和抗生素以防喉阻塞;若术后仍有呼吸困难,应注意有无气胸、纵膈气肿、肺气肿等并发症,若发现气胸,应积极协助医生行胸腔穿刺。

4、 对食管异物病人,做食管检查后,需注意有无吞咽剧痛,出血、胸前背后作痛及发热等,观察有无食管穿孔现象。

5、 对声带息肉病人,在支撑喉镜下作声带息肉摘除术后需禁音1周,使声带休息,以利愈合。

6、 对作新生物活检术的病人,术后应注意有无咯血,尤其是气管镜活检术后应安静休息,以防出血。

7、 对异物病人,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以防再次发生。(最高吸气压),防止分泌物堵塞,支气管痉挛,气胸等意外发生。使用VC(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时,应特别注意监测气道压力;使用PC(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时,要特别监测潮气量、呼吸频率。

第十章

重症监护疾病护理常规

一、重症监护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病人入室后根据病情,遵医嘱选择必要的监测项目,接好各种引流管道,与护送人员进行病情、全身皮肤和物品交接。

2、认真做好监护记录,准确及时地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生命体征不稳者,每5~30min 监测并记录T、P、R、BP1次,随后可视病情改为每30~60min监测记录1次,其他监测项目根据需要随时记录。

3、取合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情况给予吸氧。

4、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单位时间内引流量、颜色的变化。

5、保持动静脉置管通畅,根据病情计算并安排每小时输液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每8小时小结1次,24小时总结1次。

6、定期更换各种管道,如尿管、呼吸机管道等。

7、按时做好口腔护理,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及全身清洁。

8、昏迷病人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四肢活动、各种反射等,俩眼应覆盖凡士林纱布或涂眼药膏,防止角膜溃烂。

9、烦躁不安、保留气管插管者,加用床栏,四肢以约束带固定。

10、清醒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以取得配合。

11、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院内感染。

12、及时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动静脉置管处,应定时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

1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变化的原因,迅速做出相应的处理。

三、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1、置管前应征得病人或家属同意,签署同意书。

2、穿刺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术者应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3、置入导引钢丝或导管时如遇阻力,切不可强行置入,可稍微退出,适当调整置入方向或旋转导丝或导管再慢慢置入,必要时,重新穿刺置管。

4、在输注高渗溶液或血制品后宜用稀肝素(NS500~100mL加肝素12500)或生理盐水5~10ml冲洗管腔,导管腔用稀肝素生理盐水封管1次每日。

5、保证导管连接牢固可靠,防止脱落或进入空气,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

6、导管外敷料应采用封闭覆盖,每2~3日更换1次,遇有污染随时更换。

7、如静脉导管为输液所用,则每日更换输液器,输液完毕,应用稀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并妥善打折或封闭管腔,再用无菌纱布包扎后固定在病人适当部位。

8、如遇穿刺部位红肿、疼痛和原因不明的发热或不再需要时应拔管,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

9、导管拔除后局部皮肤应消毒处理,并稍加压,覆盖无菌敷料。

三、机械通气

1、呼吸机应用前,先检查各管道衔接正确、可靠、温化、湿化功能良好,调节各参数,连接模拟肺,工作正常后,方可给病人使用。

2、呼吸机最初的各项参数,根据病人年龄、体重、病情等大致设定,将呼吸机与病人的人工气道相连,气囊充气银行适度,观察俩侧胸廓抬动情况,听诊俩肺呼吸音。

3、呼吸机使用30min后,采血作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模式及参数,每次调整参数后15~30min再次采动脉血气分析,以后每4~8小时作动脉血气分析1次。

4、记录用机时间、型号、通气模式、FiO

2、Rata、VT、VM、PIP、1:E、PEEP等参数,一旦调整后,应随时记录,注意监测吸入VT和呼出VT,以及时了解有无漏气;对气道压力的监测,尤其要严密监测PIP(最高吸气压),防止分泌物堵塞,支气管痉挛,气胸等意外发生。使用VC(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时,应特别注监测气道压力;使用PC(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时,要特别监测潮气量、呼吸频率。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痰前后2~3min,给吸纯氧,吸痰后可鼓肺3~5次。

6、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应2小时翻身拍背,以松动痰液利于吸引,防止肺不张;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发生。

7、吸入气体应加温湿化,湿化液使用蒸馏水,湿化器温度设在36~37℃,气道口温度维持在32~35℃,管道内的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以免增加气道阻力。如分泌物粘稠,可定时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成人2~3ml,小儿0.5~1ml)以稀释痰液。

8、使用呼吸机期间,严密观察神志、面色、T、P、R、BP、胸廓幅度、SPO2值的变化,尤其要注意有无人机对抗,必要时更换呼吸模式或应用肌松剂、镇静剂等。

9、床边应准备一简易呼吸器,每班检查其功能及接头是否合适。

10、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报警,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11、呼吸机的滤网每日清洗1次,长期使用呼吸机者,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管道消毒可采用浸泡消毒或干谒灭菌。

12、试行脱机期间,严密监测频率、节律、心率、心律、SPO

2、面色、神志等变化,脱机后30min复查动脉血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四、人工气道护理

1、病室及床单位

室内保持清洁、安静、新鲜空气,室温在22℃左右,相对湿度60%左右。床边备无菌吸痰管、注射器、生理盐水、吸引器、氧气、呼吸球囊和一次性手套。

2、体位

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同时转动头、颈、和上身,避免套管刺激气道或脱出。根据病情实施体位引流,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1次心律、呼吸、血压、脉氧饱和度,发现紫绀、呼吸频速等现象应及时处理。

4、湿化气道

每日生理盐水200~250ml持续湿化气道。

5、保持呼吸道通畅

(1)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清除呼吸道及套管内分泌物,以免痰液结痂阻塞气道。吸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吸痰应注意无菌操作,禁止用抽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吸入人工气道,避免将细菌植入下呼吸道。

2、进行呼吸治疗的病人吸痰前必须给予3~5min预充氧以提高集体贮备,避免发生低氧血症;

3、解除负压将吸痰管送至气管切开管远端,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引起肺泡萎缩。吸痰管插至隆突时,会感到有阻力,此时应将吸痰管后退1~2cm,打开负压,边退出边旋转边吸引,以免引起气管粘膜损伤。

4、吸痰管外径应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二分之一,成人使用的标准吸痰管是12F ~14F,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5负压保持在80~120mmHg(10.6~16kpa),不宜过高,以避免抽吸引起粘膜损伤。有出血倾向者尤其应注意;

6、吸痰期间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呼吸窘迫,立即停止抽吸并吸入纯氧;

7、吸痰结束至少进行5次深呼吸,或生命体征恢复到基础水平后,才可再次抽吸。吸痰后吸高浓度氧1~5min,直到心率及氧饱和度恢复到正常范围。

(2)清洗内套管: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者,4~6小时清洗内套管1次,分泌物过多应增加清洗次数。最好俩个同型内套管交替使用。外套管一般在术后7~10日内不更换。必须更换时,尤其是术后48小时内,应做充分准备,切不可随意拔除外套管。

(3)不进行机械通气时,慎用镇痰、抑制呼吸和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的药物,如可耐因、吗啡、地西泮、阿托品等。

6、鼓肺和叩背

吸痰前给予叩背,促进粘附于气管壁的痰液松动,有利于分泌物向外移动。叩背时手指并拢,手掌呈杯状,由下而上有节律地震动胸背部。吸痰后,给予较大潮气量鼓肺,减少肺泡萎缩。

7、气囊的充气

有人工气道的病人,如神志不清或需机械通气,应将人工气道的气囊充气。气囊内压力过高可引起气道粘膜水肿、缺血甚至坏死,过低则不能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可引起误吸甚至影响呼吸治疗效果。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内壁间的最小压力即最小封闭压力,一般维持在14~20mmHg,可降低呼吸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

8、防止误吸

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床头抬高15~30°。昏迷或无吞咽功能的病人,即使不进行机械通气也应将气囊充气。

9、口腔护理

清醒病人气管切开后可自行漱口,昏迷或乏力者必须进行口腔护理,保持病人口腔清洁无异味。生理盐水是最佳口腔护理液,根据病情也可采用其他漱口液如碳酸氢钠、双氧水。

第五篇:小儿发热引发的常见疾病

一、 什么是发热,如何认识发热?

发热为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对锡疫系统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短暂的体温波动,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不认为是有病。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当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时,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达38℃,尤其是新生儿或小婴儿更易受以上条件影响;相反,若饥饿、低热量、尤其体弱患儿处于少动状态或保暖条件不佳则体温可降为35℃以上,临床上称体温过低或体温不升,应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测体温的方法亦影响所测真实体温数值,如试体温的时间和条件不同,所测出得体温数值有差异,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测得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测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但若固定试表的时间(分别为

5、

3、

2、分钟),则三种试表方法所测得的数值所似。测腋温应以5分钟为准,不宜超过10分钟以上,过久所测体温有渐增趋势。若口腔、肛门内有局部炎症时测得数值较高,而在寒冷环境中用腋表所测得数值可偏低,因此,对可疑发热的病儿,应认真核对体渐测量的准确性。

发热可分为四类热型(均以腋下体温为标准):①低热:小于38℃。②中热:38℃-39℃。③高热:39℃-41℃。④极热:大于41℃。小儿年龄越小,体温调节越差原因是中枢神经功能差,体表现积相对大,皮肤汗腺发育不良,尤其新生儿、早产儿皮下脂肪较薄,肌肉不发达,活动力弱,体温极易引起波动。由于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而表现反应不多,如小婴儿感冒时体温可突然升高达40℃左右,而小儿表现的一般情况可较好,热退后恢复亦较快。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突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往往反映有较长严重疾病发生,若发热2周以上或反复体温升高时,则要求家长到医院认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二、 为什么人体可以保持较恒定的体温?

人体可以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主要是由于体内有产热和散热的内调节系统即物理性和化学性调节,以及采用防御寒冷或炎热的措施,如适时更换衣服、使用空调设备、取暖装置、通风设备等。这种物理性和化学性调节系统,与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密切相关,而其中主要是受体温调节中枢(位于皮质和丘脑下部)的支配。为了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新陈代谢和皮肤、呼吸、循环、泌尿及内分泌系统的均参与此种生理活动。年龄幼小,尤其新生儿、发育营养低下者,体温调节功能较差。

1、 物于性调节 主要是散热和保温,可通过以下途径:①皮肤:皮肤毛细血管的收缩或扩张可以减少或增加皮肤循环流量,而血流量的多少可调节散热和保温。汗派对体温调节起重要作用,出汗可大量散热,无汗则可保持体内热量。如天气炎热出汗,即汗腺对散热产生的调节作用。②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厚薄对体温保持颇有影响。消瘦的小儿。,体表现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室温过低时不易保持正常体温而致体温不升。相反新生儿包裹太厚,体温各升高就明显,即所谓“包裹综合症”。③呼吸和心搏频率代偿性增快:可加速散热。

2、 化学性调节 主要是体内产热的调节。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等产热性营养物质,以氧化产生热量。此外肌肉运动增强时,代谢活跃,从而产热亦增加。如小儿哭闹,运动、喂奶后体温可有些升高,尤其小婴儿摄取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后体温也可升高,而当小儿饥饿时处于低热能状态体温较低。

三、 发热有那些原因?

引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与非感染两方面:

1、 感染性 一般认为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通过发热而刺激 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抗体形成、增强白细胞内本科活力以及肝脏解毒作用等,以抵抗疾病对人体侵袭,促进康复。但体质虚弱的早产儿,营养不良的患儿,虽有严重感染,可无发热反应,说明防御力较差。

2、 非感染性 除感染外,下列情况也可引起高热或低热:①组织破坏或坏死时,体内蛋白代谢异常增加而产热过多;或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物可成为“致热物质”(致热原),如癌肿,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胸腔或腹腔血液的吸收,均可引致发热。②大量失血或失水,可使有效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又可因见体温过低。③肌肉运动过强如剧烈运动、严重惊厥或癫痫大发作后,体温可升高。一般在下午活动后,正常儿童肛温可达38℃,并不少见。④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可致发热,见于体温中枢尚未完善的弱小婴儿,颅内损伤(如出血或肿物)的患儿以及中暑的儿童。⑤生物制品如血清、菌苗等均为高分子异体蛋白也可致发热。⑥内分泌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也可致体温增高。

从发热的病理生理看,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若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则成为患儿健康的威胁。高热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热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也大大增加。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增高13%。高热时还能影响消化功能主要是降低消化酶活力,可致婴幼儿腹泻、脱水,而进一步发生代谢障碍。②由于氧消耗增加,产热过多,需加速散热,因而心搏加快,体温每升高1℃,心搏加速约12次/分,表皮血管扩张,而加重心血管负担。③高热可增高颅内压,每升高1℃,颅内血流量增多8%,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出现烦躁、头痛或热惊厥或高度掏出现谵语、昏睡、昏迷等。尤其婴幼儿多见。④高热时消化道高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运动缓慢,故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⑤持续高热可使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利于恢复健康。因此,对高热及极热应适时采取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等措施。

3、 新生儿时期较常见的发热原因

新生长时期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与散热易失去平衡、故体温容易波动,而且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常见发热原因如下:①非感染性发热:如室温超过30℃时,可有体温升高;包裹过厚可致“包裹综合征”,此时体温可达38℃-40℃。人工喂养者牛奶过稠,而水份总入量较少,可致高蛋白脱水热;有时母乳不足,水入量又过少亦可见脱水热。脱水热时体温甚至可高达39℃-40℃。②感染性发热:多种细菌(大肠杆菌、肮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鼠伤寒杆菌及其它沙门氏杆菌等)或多种病毒(肠道或呼吸道病毒)感染均可致高热;如新生儿败血症、化腕性脑膜炎、肮炎、及早炎、乳腺炎、新生儿皮下坏疽,新生儿脓疱病、天疱疮及削脱性皮炎等。但应注意在严重全身性感染中毒时亦可不发热,反而体温不升。

有些患儿长时间发热而查不明原因,应及时作详细的检查。如有的小儿患了耳源泉性颅内脓肿、骨髓炎或深部隐匿性感染灶等,无论如何发热患儿均应仔细他析,到医院查明病因。

四、 小儿发热的常见疾病

二周以上的体温升高为长期发热。反复发作或迁延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各种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中耳感染、肝胆感染、结核感染、风湿热、肠道病毒所致感染、骨髓炎、肝脓肿、败血症等。(在新生儿或经过免疫掏治疗的患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表现,如脾大、中性血细胸增高)以及霉菌病等。幼儿长期发热可由于神经母细胞瘤引起。

此外,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或鼻窦炎往往引起长期低热,应加注意;在流行地区,应考虑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疟疾、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等。

长期发热的少见病应想到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病、红斑狼疮、皮肌炎,还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五、 小儿高热降温方法有哪些?

退热的方法有药物退热和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常用的退热药有阿斯匹林、阿鲁片、安乃近、醋氨本分或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

孩子用退热药,不同于成人,要根据年龄、体重决定服用量。扑热息痛口服每千克重10-15毫克;阿斯匹林口服,每千克体重8-10毫克;阿鲁片是阿斯匹林和鲁米那的合剂,适合于高热有惊厥史的孩子,用量:每次每千克体重8-10毫克;安乃近点鼻子,适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25%的安乃近稀释1倍后滴鼻,如2-6个月小儿每次可滴5-10滴。对于高热持续不退者,也可用中药紫雪散。最近,常用的退热药是“美林”(布洛芬混悬液),用量0。25-0。5ml/kg/次,6-8小时可重复使用。一般2-3岁用5毫升/次。三岁以下小婴儿最好用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用量0-3个月用0。4毫升/次,4-11个月用0。8毫升/次,12-23个月用1。2毫升/次,24-36个月用1。6毫升/次。

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要给孩子多饮水,帮助其发汗,利尿,排毒。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个小时,急于退热,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可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太多,导致虚脱。有些孩子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切勿滥用退热药。

在家庭中也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头部冷敷;用冰帽、冰枕;温水擦浴、电扇吹风等方法使病儿体温下降。

1、 冷敷 通过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体温下降。开始时局部血管收缩,继之扩张,热量经传导散发,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以头部冷敷为最常见。方法:用橡皮布、塑料薄膜制成手掌大小的口袋,里面装冰水或细小的冰块。可将冰块放入水盒中摇晃,使其磨去棱角。将盛有冰块的小代放在小儿的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部,还可能制作成帽状冰袋戴在小儿头上,做成枕头样放在小儿枕部,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湿后挤干放在额头上冷敷,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时,不宜持续时间过长,否则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冻伤。

2、 电扇吹风 电扇吹风能加速体温的散发,但不能对准小儿的某一部位吹风,否则会使小儿的某一局部受风。可以用电扇吹偏风或

用摇头电扇吹风,风力不可太大,时间不可过长,适用于夏季,体质较好、体温过高的小儿。

3、 环境降温 在高温季节,当室内温度高时,可以在地面上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或启动空调机,加速室内通风,使室温下降,可利于高热小儿散热。小婴儿还可以采取解开放服或打开包被散热的方法。

4、 温水擦浴及温浴法 温水可使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体内的热量可通过传导的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组织缺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小儿对疼痛的感觉,使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方法是:用32℃-36℃的水(也可用毛试一下,以不烫手为宜),将毛巾浸湿后擦试小儿全身皮肤。擦完一遍后可稍停一会,待皮肤上的水分蒸发完再擦第二遍,直到体温明显下降。也可采用温水混合器法将小儿置温水盆中,水温以38℃为宜,用左手臂托住小儿的头及肩部,要将小儿的头露出水面,斜卧在贫中,5-10分钟后将孩子拒出,将身上的水擦干,用单子包好,半小时后测体温。

另外,发热的孩子应卧床休息,发热时由于肠道消化功能降低,应多食清淡的流食或半流汁饮食,如:牛奶、鸡蛋汤、面汤等最重要的是多饮水,以利于降温。

家长还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变化,如果发现孩子在发烧的同时伴有呼吸急促、喘憋、心慌、腹痛、腹泻、头痛、呕吐、尿色改变、全身有疹子,或局部红、肿、疼等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简约风格特征下一篇:现代文的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