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研究

2022-09-12

1 引言

高职院校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承担着职业教育的重任。当前社会人才需求逐步偏向应用型人才和实用性技术人才, 这为高职院校的定位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是高校人才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 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直接带动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只有对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和评价, 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院校整体办学水平。

2 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意义

2.1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庞大, 管理工作较为繁重。在激烈的竞争中, 各高职院校已经逐步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引进和培养、职称改革、工作量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当前教师管理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 各个专业的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教师数量保持稳定, 而招生数量和教师工作量可能在不同的周期不尽相同, 造成各个专业教师数量与工作量不匹配, 相互之间调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 高职院校岗位设置较多, 在职位配置上没有做到个人技能与工作岗位相协调, 一些拥有某一方面特长的人员无法进入相应的岗位发挥作用。再次,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并能不断更新, 而在绩效考核上往往以证书数量和教龄长短为依据, 导致有专业技能的青年教师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最后, 现有的教师管理评价体系指标基本围绕科研论文和职称资历进行, 往往只有利于一部分教师, 评价周期的设置使得教师工作追求短平快的效果而忽视需要长期深耕的领域。

2.2 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必要性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一环,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人员构成复杂, 工作种类繁多的现状, 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机制有助于改善现有考核机制的弊端, 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各岗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改革的第一步是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分类管理, 科学的分类体系, 有助于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在擅长的岗位上从事擅长的工作, 提升工作效率。紧随其后的是分类评价机制, 要充分考虑各个岗位的工作特点, 分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教学工作客观规律, 进行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 能够使每位教师感受到评价机制的公平, 从而促使广大教师主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实施方案

3.1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岗位

高职院校应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 在充分考虑社会专业需求、院校未来发展、人员年龄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要素的基础上, 合理设置岗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岗位应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等, 岗位设置的同时应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用期限。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应根据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要求, 结合自身承担的任务和教学工作需要, 合理设置高、中、初级岗位数量。管理岗位要突出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和工作强度特点, 对职能相近、工作量较低的岗位要精简合并。工勤岗位设置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保留确有必要的岗位, 对后勤服务可采用社会化运营方式, 以达到集约管理的目的。

3.2 坚持择优原则进行分类聘任

岗位的分类是以各岗位的不同特征进行区分的, 各岗位的特点决定了其所需的聘任条件, 具体包括专业、学历、职称、工作经历和业绩的最低要求。高职院校应先制定岗位聘任程序并严格执行, 进行各岗位职责、聘任条件、考核标准、薪酬体系的公开, 进行竞争上岗, 双向选择, 择优聘用。在单位内部逐步执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 形成能上能下, 任人唯贤的良好风气。对于原有固定制身份人员, 由于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造成落聘的情况, 要采取转岗聘用、安排培训等方法进行妥善安置。对于岗位要求无人能够胜任的情况可采取外聘教师等办法解决。

3.3 合理制定分类评价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是分类管理能否有效激发教师活力的关键, 基本原则是弱化量化指标、丰富考核手段、关注岗位差异和进行发展性评价。首先, 应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评聘的首要条件。然后, 明确各岗位的职能重点, 以其工作内容、最终成效和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指标体系。例如专业技术教师岗位, 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专业发展四方面为基础, 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和职称高低, 分别设置不同的要求和相应的考核方案。最后, 要充分进行发展性评价, 针对不同职称和岗位的教师, 考量其与之前阶段相比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 关注那些尚未产生可考核的成果但具有明显发展前景的工作, 以鼓励教师从事长线课程建设与研究。

4 结语

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事关院校建设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 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人员结构复杂性和各高职院校发展的独特性, 目前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机制都还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 尚未形成可供参考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的实践探索, 必将有助于提升院校整体管理水平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摘要:面对高职院校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院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 而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机制逐步成为高校改革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探讨改革的必要性和相关实施方案, 以期对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巧玲.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教师分类管理和考核工作[J].经济师, 2017 (7) .

[2] 王丽梅, 何喜军.高校教师分类考核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7) .

[3] 李畅, 王国庆.高职院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探中职财会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实施路径下一篇:一起继承公证案件的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