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草可以防杂草

2022-07-30

第一篇:什么草可以防杂草

冬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杂草

河北省是冬小麦生产大省,随着冬小麦的发展,河北省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在小麦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的发生面积很大,加大了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一、冬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的概念、特点。

麦田野杂麦是指具有非栽培品种特征、特性,并有一定退化和野生性的杂麦。其特点:一是野杂麦种子休眠期长短不一。休眠期短的可在夏季出苗生长,但对冬小麦不能造成危害;休眠期长的可达2~3个月,并随冬小麦播种后一同出苗,在苗期很难分辨,与冬小麦能争食资源。二是野杂麦分蘖成穗率极强。一般单株分蘖都在10个以上,多的可达20~30个或更多,比栽培品种单株分蘖多6个以上,且90%左右的蘖都能成穗,其蘖成穗期不一致。三是野杂麦植株高、茎秆细、极易倒伏。株高一般在100~120厘米,比栽培品种高30~50厘米,若野杂麦占到麦田的15%以上时,容易导致小麦倒伏,造成减产。四是野杂麦成熟早、落粒性强。一般比栽培品种早3~5天成熟,且穗子“口松”,成熟后易自然落粒,机械收获更易籽粒脱落。五是野杂麦穗长粒多,千粒重低。一般平均穗粒数40多粒,比栽培品种多10粒以上,平均千粒重24克左右,比常规品种低15克左右,尽管野杂麦单株产量不低,但麦田中发生量大时,造成倒伏,导致小麦群体产量降低。

麦田杂草是指侵入麦田中具有危害小麦正常生长的野生草本植物。主要包括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两大类,禾本科杂草有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看麦娘等,阔叶杂草有播娘蒿、荠菜、麦瓶草、藜等。

二、麦田野杂麦和杂草对小麦的危害

野杂麦和杂草是目前我省小麦生产中的一大公害,它们与小麦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良,群体结构变小,田间小麦整齐度降低,使小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并且严重影响了 1 小麦生产。分析野杂麦的主要来源有:一是育种过程中随新品种种植出现的品种自然分离;二是农民自留种和农家品种的后代遗留退化;三是农机跨区收割携带遗留的异地品种长期自然驯化;四是有机肥堆沤产生的高温作用促使品种变异。杂草的主要来源:一是本地固有的杂草;二是农机收割带来的新杂草种类,如雀麦、节节麦等。

野杂麦和杂草在我省蔓延发展很快。据调查,大部分麦田野杂麦的比例占整个麦田的3%~5%,严重的高达10%~20%;禾本科杂草面积高达150~200万亩。野杂麦和杂草发生的地块很难除治,野杂麦目前没有有效的化学药剂可以除治,较好的方法就是人工拔除,杂草虽有药剂可以防治,但除治禾本科杂草药剂价格偏高。因此,大大增加了农民除治的工时和成本。

野杂麦危害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从开始的几株,到两三年的成片发展,最后导致小麦的严重减产。如若不去拔除,致使数年后越来越严重。据农业技术部门调查,由于野杂麦易掉粒,籽粒小,大约只有30%的收成,其余70%均散落到田间,这就给野杂麦的繁殖提供了条件,最后形成公害。

三、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

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分为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三类。 (一)农业措施。

1. 使用精选加工的高质量的小麦种子。小麦播种前对麦种严格精选,剔除秕粒、杂粒和草籽。尽量减少农民自留种和不合格种子的串换。

2. 建立健全小麦繁供种体系。县级农业部门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确定2~3个当家品种,根据供种量确定繁种面积,严格按照繁种技术规程,严把质量关,并组织好种子供应。

2 3. 播前深耕或轮作倒茬。对于重发生区,应至少2~3年进行深耕一次,把野杂麦和杂草的种子翻入土壤深层,也可与油菜、棉花等阔叶作物轮作2~3年。

4. 中耕。在小麦冬前苗期和早春返青、起身期进行田间中耕,既有利于小麦生长,同时又可除治一部分野杂麦和杂草。

(二)物理措施。野杂麦和杂草除治物理措施主要是人工拔除。目前,人工拔除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分为冬前和春季两个时期进行。在冬前小麦三叶一心后,麦田中的野杂麦和杂草就可看出,一般野杂麦不易辨认,杂草容易辨认。野杂麦苗期叶片窄长、丛生、色泽较淡,有的叶片有绒毛,此时垄背、行间的苗子多是野杂麦和杂草,应重点拔除。春季小麦生长迅速,同时野杂麦和杂草也开始大量繁殖,从小麦起身到拔节期就可容易分辨,特别到小麦抽穗后更易分辨。在拔除过程中,须特别注意要连根拔除,尤其是野杂麦,不能只用剪子剪掉野杂麦的穗子。因为野杂麦分蘖成穗率极强,剪掉了上部的穗子,

三、五天后下部的分蘖又迅速长出成穗。野杂麦的拔除应树立见一棵拔除一棵的思想,连续2~3年就可基本除掉。

对于杂草较少的麦田,可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进行人工拔除,消灭在杂草打籽之前。

(三)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主要是针对麦田杂草的防治,对于野杂麦当前没有比较有效的化学药剂可以进行防治,只能用物理措施。

1. 改变杂草防治策略。由于目前杂草种群变化较大,从过去防治阔叶杂草为主,变为防治禾本科杂草为主,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大力推广麦田杂草秋季防治技术,变春季防治为秋季防治。在用药上,在禾本科杂草重发区,要引进、示范、推广骠马、世玛等对路农药品种,在小麦三叶期进行防治,控制禾本科杂草危害蔓延。

3 2. 药剂防治时间。冬前小麦3~5叶期为宜(杂草分蘖前),对全田的麦行麦垄进行均匀喷雾效果最佳。冬前用药时间掌握在小麦分蘖以前。春季麦田杂草较重的在小麦起身期进行喷药。

3. 用药品种。(1)重发生区,亩用50%异丙隆250克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2)防治毒麦、看麦娘、野燕麦等,用6.9%骠马乳油每亩50毫升。(3)防治雀麦不选用骠马,可用70%彪虎水分散剂。它对已经长出的杂草和未长出的杂草同时具有封杀效果,还兼治阔叶杂草。使用时期在杂草1~3叶期,亩用3克加专用助剂10~15克喷雾。秋季施用期温度在10℃以上。也可用3%世玛(甲基二磺隆)乳油,亩用25~30毫升对水15~25公斤。(4)防治节节麦用3%世玛乳油每亩30毫升。(5)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都达防治标准的田块,每亩用6.9%骠马乳油50~60毫升加20%使它隆乳油30~40毫升混合后对水30~40公斤喷雾加以防除。

4. 注意用药环境。(1)避免在冷空气入侵阶段用药,最低气温不低于4℃。(2)抓住晴暖天气加以防除,确保作物安全生长和除草剂药效的充分发挥。(3)严格掌握用药量,避免产生药害,安全进行秋季化学除草。(4)使用世玛4小时后降雨不影响药效,但用药前后两天不可大水漫灌,往往有小麦黄花和蹲苗现象,一般3~4周后消失,不影响产量。(5)使用除草剂要采取二次稀释法,一次喷匀,不重喷不漏喷。

曹刚(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第二篇:杂草如人人生如草

杂 草 学

——关于“杂草如人,人生如草”的观点

植物保护学院 动植物检疫方向

李梦娇 2010310275 2012年4月11日

杂草如人,人生如草

俞敏洪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另一种是像树一样活着。他本人更支持后者,而我却恰恰相反。如果让我选,我倒愿做一株小草。

——题记

大树能带给人们一片葱郁,小草却不仅能带给人们一望无际的绿,人们还能舒适地躺在草上,心旷神怡地仰望蓝天白云,当微风拂过,当芳香飘过,当夕阳西下,那份宁静,那份满足,那份明朗,正是大树给不了的。小草不介意人们的“不小心”踩过,因为小草从来都是坚强不倔的;小草不担心弱小的身躯会承受不住狂风暴雨,因为小草从来都是自强不息的;小草不畏惧生命的终结,因为小草的生命一直在为人们付出。而坚强无私的小草也一直受人先歌颂,被人赞美。欧阳修的“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王安石的“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谁说小草不如大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也不分贵贱,小草所展现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就是人最应该懂得的——所以我愿做一株小草。

人们对杂草的定义是指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

但就像任何一枚硬币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顽强的生命力时,我就对它竖然起敬起来。

没有泥土的滋养,没有人们的关注,但是只要有一抹阳光,几滴雨露,它便生活的生机勃勃。那新出的嫩叶、那牢固在石缝间的细根、那与狂风抵抗后挺起的不屈的头颅、那被暴雨冲刷后不曾褪色的生命之绿,无一不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同一切险恶势力作斗争后闪现出的不朽的生命之光。

杂草可在作物不能生长的恶劣环境下生存,耐寒、耐瘠薄、耐干旱、耐高温。有的杂草种子甚至经动物消化道排出后,仍能照常发芽。在田边,路旁,墙角„„不论是荒山秃岭,还是浩瀚坦荡的草原,甚至是乱石丛中也能寻得它的踪迹,始终执着地生长着。我常感叹草的生命力,它们从来不需要播种,也无需特殊的关照,只要有阳光,有雨水,有土地,就快乐地成长,从不挑剔。它们是大自然地孩子,并不在乎人类这种动物的言行。无论落在怎样的土地上,都倔强的生长,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可它依然默默地坚持着,一旦春天来临,看吧,定是天涯处处皆芳草。他们卑微,他们渺小,可是,就是因为有了他们,春天才这样生机盎然,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美好。草,以其漫山遍野的群体形象走进人们的视野,很少有人注意到一棵草的美丽,所以草既是人的宠儿,又因其平凡而被忽视着,但它并不在意这些,只以其饱满的热情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在精心培育的苗圃里,杂草被人们清除了一茬又一茬,但无论多少年过去,一旦物换星移,在那残垣断壁旁,无人管理的精致园林,总会成为杂草的天下。

杂草,是最平凡不起眼的生命,却用坚韧成就了自己的伟大。“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了以它为主角的千古绝唱。不知什么时候,它成了诗人眼里的宠儿,它既是春天的使者,为人们驱散者冬天的阴霾,带来新生的希望,点缀着诗人的喜悦;也出现在诗人的家仇、国恨、别离、惜时的无限伤情里,默默地陪伴着伶仃的游子,抚慰着失意、忧郁、痛苦的心灵。它还是自然万物的最佳伴侣,有了它的陪衬,才更显出花的美丽,树的蓊郁,山的蕴涵,古道的迷离,田野的烂漫„„

知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这个就是杂草精神,永远都是顽强的,有一点大地的滋润它们就会从新生长起来。无名的杂草啊!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你没有大树的参天,没有花朵的灿烂,没有果实的香甜,你无悔无怨却永远坦然;你常被践踏却永不屈服,身处荒野耐得住寂寞,纵被火烧也无所畏惧,你一到春天又把新绿展现;你出生时没有惊天动地,生长时也不炫耀自己,贡献时依然无声无息,但你给人的启示却是那么幽远。

你,没有长肥茎阔叶的条件,但仅有的细嫩枝叶仍展示着坚强与生命。瞧:赤裸的根须顽强地扎进泥土,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点点绿色献给了大地。虽然在鲜花面前你只能当作陪衬,又终将被大树踩在脚下,但你以你的姿态抵挡着刮乱鲜花,拔起大树的飓风。

严冬刚过,你第一个钻出泥土,展示着自己的新绿,传播着春的气息,似乎整个冬天你都舍不得睡去,在雪被褥下谛听着春的信息。你是那样的渺小,令人瞧不上眼,可每当我看见你从墙缝、瓦砾、屋脊、甚至坚硬的石缝里钻出来的时候,就不能不为你那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发出由衷的赞叹!小草看起來很弱小,其实它拥有无限的生命力。不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滴落。虽然期间会看到它沉默。但那是为拉更好的面对。更好的找到自己的路,更好的把根儿深扎。

草虽然渺小,但也需要吸收雨露阳光,正如活着的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有文化的人还是没学识的人他们都要喝地球上的水,吃地球上的东西,用地球上的资源„„可是草不会长大,那么它就不能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吗?难道穷人,农村人,没学识的人就不该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吗?小草吸收了雨露阳光,但也净化了空气。就如每天以收垃圾为生的人,他们或许工作的岗位不是在舒适的空调办公室,而是在炎热的大街上;或许没有光鲜亮丽的服饰,只有简朴平凡的旧衣;或许不懂知书达礼,却更蕙心纨质。没有他们,垃圾就会日积夜累地增多,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闻到一阵阵恶臭,大家会捂鼻而去,而垃圾还是越推越高,等到推积得像山一样高的时候,地球也就没有生物再愿意呆在这里了。

小草和收垃圾的人一样,都很渺小,很平凡,它们都在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但大多数的人们都只看到大树的高大,大树的阴凉,却看不到你脚下这株博爱的草。

特别使我敬佩的是:你不择环境的优劣,始终如一,百折不挠,顽强生长。在那酷热的沙漠中,时时可见你不屈的身影,或是一株,或是一丛,即使那里水贵如油,你却始终坚强地向下发展,纤细的根须扎入地下5米、10米、15米,直到找到珍贵的水源。

杂草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杂草的意志更谓坚矣!在白雪皑皑的雪山上,你同样顽强地生长着,迎着凛冽的寒风,抵抗着极度的严寒。当春风把雪水淙淙地拂下山去的时候,你又萌发出了几株嫩绿的新芽„„

你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不屈不挠地生长着。说你渺小吗?不,茫茫草原足以使人感到天地之广阔;说你瞧不上眼吗?不,你那坚强的意志可以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虽然你没有青松的英姿,没有垂柳的婀娜,没有桃李的绚烂,没有芝兰的芳香,但你浑身却充满大自然的活力,你在我心里已深扎了根!这,不仅仅是因为你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更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无数具有杂草精神的人!

这种杂草精神不正是我所欠缺的吗?曾经,一度面对仕途的险恶、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一阵阵狂风暴雨向我袭来的时候,我的头低下了、我的心凉透了、我的生命变得暗淡无光,迷茫与失望笼罩着我。

像杂草一样活着!一种意念直冲我的大脑,此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它的身影,依稀间我看到它与恶略环境顽强斗争的场面,风雨无情的将它的枝蔓损伤,但是它依然在阳光明媚的清晨展现出它生命的绿色,它依然在风雨过后休整自己的身躯,将自己的根扎的更深,让自己的枝叶成长的更快,更绿,随时准备迎接下一次风雨的袭击。

像杂草一样活着。虽然贫贱低微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就像一颗被风吹落的草的种子,当我们在异地他乡长成一种茂盛,长成一片风景的时候,才赫然发现,血液中所散发出的草一样的韧性。

我常想着那些像草一样坚韧而隐忍的朋友,他们平凡,缄默,艰难,甚至不被认可。但他们从不放弃,从不抱怨,哪怕是最最普通的一缕阳光,也能让他们从内心感到生命的丰富与美好。

生命如小草,有可能轻易逝去,但绝不可能停止重生!

我也想做一根杂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服输 ,都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能永远的对着周围的人微笑,但是做起来真的好难,也许我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就是一个悲观的人。我总是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别人。怎么办呢,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象一头疯了的牛,四处乱撞,最后弄的别人也很累,而自己伤的更重。

荨麻草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不管受到多少风吹雨打,经历多少日晒雨淋,都不会屈服。它的身上象征着一种生生不息和非常顽强的繁殖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杉菜”:是一种杂草,但你们永远也除不掉它,“杉菜”这种草,不管被人多用力踩,到了春天它还是会顽强的发出芽来。把绿色的春天带给人们,它倔强、坚强、直率、的性格还有善良的内心,我很喜欢和欣赏。渺小的一颗杂草,显明了一种精神,不管人的脚怎样去对待它,杂草自己屹立不倒。杂草,它并不卑贱、他坚强、执着、倔强不屈。比起那温室的鲜花,杂草更让人敬仰、佩服。愿做一棵杂草,很不起眼的杂草,我喜欢它的那种顽强生命力,经过严冬还能发芽,还能茁壮生长。杂草精神很勇敢、坚强。就算受伤绝望的时候,都能够再站起来。我们本来就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等待我们的是什么?风霜雨露时,为自己催眠,困难会被克服的,因为我们也有很强的生命力,为见到阳光的那一天,努力吧! 其实也不用问为什么杂草的生命力会那么旺盛呢?因为它们不像其它美丽的植物那样挑剔。他生来就习惯了在野外的这种生活方式,经历的磨难也比温室花朵多的多。当美丽的温室花在主人的呵护下顺利的成长时,杂草却在面临突袭而来的暴风雨。不断的磨练才会赋予它们那么强盛的生命力。他本来就一无所有,只要你去做了,没什么不可以的。

我们还应该学习杂草的“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才会活的坦然,活的舒畅,活的快乐,活的安静,活的真实,活的自然”。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看清这个世界。世界就是这样,阳光与黑暗同在,美好与丑陋并存,我们要学会不只生活在阳光下,也要学会生活在阴暗里,我们会看见鲜花,也会遭遇污秽,我们会感受友爱,真情真爱永远与我们同在,我们也要承受虚假,欺诈也会与我们相逢。

我们可能春风得意,也可能坎坷不平,不管道路如何,我们都要走下去。我们会感荣耀,也会遭遇屈辱,我们要直面公平与不公平,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要知道世界就是这样,我们无法去选择,也无力去改变。我们置身其中,更多是适应,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把心放平,把心放轻,平静的面对,不管怎样,少一些无奈与感慨,多一份从容和淡然,正如一句诗: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且望天上云卷云舒。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我们更多的是平凡的一个人,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我们不是英雄,更不是伟人,我们没有卓越的才华,我们不必自命不凡,不必心高自大,不必怨天尤人,上天更没有那么多的不公平,我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天地间的一个普遍生命,只是宇宙间的一粒尘,我们的生命在历史长河只是一瞬,不会留下什么痕迹,把自已看轻一些,其实我们都没那么重要。在这个世界上,平常心是道。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有那么多奢望,放下心里的包袱,做一个平常人,会轻松的多,快乐的多。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有一个好的心境,才能看到风中鲜花摇逸的美丽,花的芬芳才会在你的心漫然开来,落花也会变的洒脱,从容婉转随水而逝。把心放平,把心放轻,风才会把清凉吹进你心里,鸟才会把清唱鸣在你心上,月才会用清辉把你的心照亮。把心放平,把心放轻,青山才会与你为邻,夕阳才会染红你的小屋,枫叶才会飘进你的院子来看你,小狗才会和你嘻戏,风儿才会奏响树枝上的无弦琴。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才会看到晚霞也会伴归鸟齐飞,秋水也会共长天一色。

水的心是平静的,水的心是轻灵的,你看,水,一平如镜,云月其中,怡然自乐。水,怀着平静而轻灵的心,缓和的一淌而去,遇一些阻隔且轻轻的绕过,何必那么多计较,心平而轻流自畅;如一路顺直,那更好了,我也可以尽情的奔流,一望千里,波涛澎湃,我也会挥洒我的潇洒,我的纵情。

心是平静的,云的心是轻灵的。你看,云,自自在在,飘在天上,舒展而飘逸,去留不放在心上,飘过山峰越过海洋,不留下任何的痕迹,好一朵自在的云朵。

正如草一样,把心放平,把心放轻,一泓平静的水,一朵自在的云朵。

如果我们做人能像草一样,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 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盛开的杂草,看著单纯剩多少?看著伪善的花朵,枯萎了多少?一个心跳,就知道草根性的力量。出於泥而不染的骄傲,我也想拥有。适应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的世界不就是我们所要拥有的“杂草精神”的目的吗,尽管这一路上,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荆棘”,怎样的“风吹雨打”„„但是只要我们挺好了那股脊梁,有着向上的动力,有着冲出群群杂草、苗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的实际行动,我想,我们就是赢的。

第三篇:伞可以做什么

伞可以做什么(图)

冬日阳光,舞动“球”技

综合《南瓜爷爷找邻居》图文

2013-11-28 17:37:40| 分类: 趣味教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班综合活动《南瓜爷爷找邻居》教案

无锡市金马幼儿园 虞琳 2013.11

活动目标:

1、观察图上的不同线索,并能按一定顺序进行点数。

2、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乐意在活动中积极思考。

活动准备: 图片、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称:

一、引起兴趣

师:这是谁的家?我们跟南瓜爷爷打个招呼吧。

二、数客人

1、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一圈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2、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从哪开始数的?

3、数一圈的东西是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4、我们从像正方形的那个东西开始数(幼儿数)。数到哪里应该停下呢?

5、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了。我们再数一遍到底是多少,先找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如这个正方形的东西,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幼儿数数1-10),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10位客人。

三、观察图片

1、小朋友,你能不能从他们的形状猜猜这是十个客人可能是谁啊?(第几个是谁?)边提问边出示图片。

2、原来南瓜爷爷家门口来了十个客人。他们都想跟南瓜爷爷做邻居呢!

3、提问: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中一班的邻居是谁?

4、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蔬菜)那什么是蔬菜?

5、刚才看到的十样菜里边有蔬菜吗?请你拿好桌上的纸,依次念一念,再拿好一只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在它的下面画个圆圈(教师只是观察,并不提出意见)。

6、(操作结束后)好,现在把纸跟笔放好,坐好,有些小朋友找对了,有些小朋友还差一点点,到底什

么是蔬菜呢?

7、蔬菜呢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蔬菜)

8、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蔬菜,你找对了吗?

9、7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7)

10、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啊?那要找几个邻居啊?用数字几表示

11、5间房子,7样蔬菜,该怎么住?(幼:挤一挤)

结束活动:

1、那谁和谁挤在一起比较好呢?幼儿自由讲述。

2、蔬菜的分法有很多,除了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延伸活动:

南瓜爷爷找到了他的好邻居,好朋友,趁着感恩节,我们也一起向关心你们的每一个人,送上祝福语小礼

物吧!

第四篇: 什么都可以歌词

雨 还是下不停

打醒了 你的决定

说要放弃 放弃这段感情

注定我们就在此分离

你转过身离去 留下我 没有回应

我想追去 可泪模糊眼睛

再给一点点勇气 让我的眼泪流下去

我看着自己 站在茫茫人海里

是在淋雨 还是逃避 我试着让自己放弃

oh~多么熟悉 我不小心遇见你

回到过去 我牵着你的手 oh~

什么都可以 我愿意为你守护到天明

让每个角落都有我的心 这就是我想坚强的意义

有那么多的生命和爱情 在我的世界我只拥有你

我只想给你独特的惊喜 你却不理

你转过身离去 留下我 没有回应

我想追去 可泪模糊眼睛

再给一点点勇气 让我的眼泪流下去

我看着自己 站在茫茫人海里

是在淋雨 还是逃避 我试着让自己放弃

oh~多么熟悉 我不小心遇见你

回到过去 我牵着你的手 oh~

什么都可以 我愿意为你守护到天明

让每个角落都有我的心 这就是我想坚强的意义

有那么多的生命和爱情 在我的世界我只拥有你

我只想给你独特的惊喜 你却不理

什么都可以 我愿意为你守护到天明

让每个角落都有我的心 这就是我想坚强的意义

有那么多的生命和爱情 在我的世界我只拥有你

我只想给你独特的惊喜 你却不理

我只想给你独特的惊喜 你却 不理

第五篇: 数学可以教给孩子什么?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思考与实践

我们常常把教师比作园丁,把受教育的学生比作树苗。在树苗成长的过程中,园丁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什么?河西区马场道小学青年数学教师张菁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作为园丁,教师的首要任务并不是用剪刀给小树修枝剪叶(特别是不能剪成“千篇一律”),而是提炼知识中的“养分”,给树苗施肥、育根。她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育根”,因为根是成长的基础,根系发达了,小树才能枝繁叶茂,千姿百态。

那么怎样育根?怎样将知识化为养分?她在自己的教学专著《形变质通——数学基础教育感悟》中提出了很多值得体味的见解和理念。

知识中包含着养分,但单纯地传授知识并不等于给学生养分。数学不仅是计算、解题,数学中的养分包括学科思想文化,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人生哲理。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所谓育根,就是要把这些养分提炼出来,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在他们心中形成积淀。这样,即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用不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这些思想和哲理也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张菁

教书与育人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教书——传授知识——与育人——思想品德教育——二者如何有机结合(所谓在学科教育中贯穿德育),一直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升学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让学生把知识记住,考出好成绩,成为许多老师的主要目标。而河西区马场道小学青年数学教师张菁,却对数学教学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不断深入思考,提出“育根”的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付诸实施且取得成效,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她把“为学生的人生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努力提炼数学知识中的养分,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快感和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观察、分析社会,解决人生中的种种问题。于是,数学在她和她的学生眼中,成为幽默的、变通的、有生命的知识。

1.数学的幽默

“树上七(骑)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赵本山小品中的一个“包袱”。当人们将7个与1个相加得出共有8个猴的结论后,却被告知错了,正确答案应为2只,因为树上并不是7个猴,而是骑个猴。

这是一种思维的幽默。正是“七”与“骑”之间的概念偷换,将人们引入“歧途”,苦思冥想之时,猛然甩出“包袱”,逗得人开怀大笑,让人感到豁然开朗的幽默意境。在张老师看来,数学中也包含着许多这样的幽默成分,很多概念之间有着极具隐蔽性的相同之处,条件可以相互转换,结果往往殊途同归。让学生领悟这种幽默,用思维本身的乐趣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张老师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一次张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相遇类型的行程应用题, 行程问题是最让学生头疼的数学教学难点之一。

小明每分钟走55米,小刚每分钟走65米,小狗每分钟跑300米。现小明和小狗在A地,小刚在距A地960米的B地,三者同时从所在地出发,两 人相向而行,小狗则在两人之间不停地往返跑,直至两人相遇。问相遇时小狗跑的路程。

学生们个个皱起眉头,冥思苦想,教室的气氛也由先前争先恐后的热闹渐渐冷却下来。“老师,这题是不是出错了?”一个学生打破了寂静。“是呀!只说小狗在两人之间不停地往返跑,但往返的次数不知道。”“就是知道往返跑的次数,也求不出小狗跑的路程,因为每次往返跑的米数都不同。”„„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着,都想通过寻找狗跑的路线来求出狗跑的路程。但由于小狗每次跑的单程米数都是逐步缩小的变数,往返的次数又不得而知,思维被堵塞了。学生们不知道,他们已被老师巧妙地“引入歧途”。“老师,这道题太难了!”“是吗?”这时张老师又给出了另一道题:

小明每分钟走55米,小刚每分钟走65米,小狗每分钟跑300米。现小明在A地,小刚在距A地960米的B地,同时相向而行,几分钟相遇?如果小狗从两 人相向出发时一直不停地往返跑,求两人相遇时小狗跑的路程。

学生们很快地求出了两人的相遇时间,解法是960÷(55+65)=8(分钟)。有了时间,小狗跑的路程呢?同学们恍然大悟,一个浅显的道理就隐藏原题中:“狗跑的速度×狗跑的时间=狗跑的路程”,即300×8=2400(米)。在顺利解题的一瞬间,学生感受到走出误区、突破思维瓶颈的巨大快乐,山穷水尽与柳暗花明的强烈反差,使学生享受到思维中的幽默。速度和×相遇时间=合走路程;合走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合走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这些看似枯燥费解的基础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而有趣,激发着孩子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曾用了孩子们最易接受的字眼来介绍最深奥数学科学——“数学好玩”。教师如果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从数学的繁杂中品味出简约、从思维的困境中寻求突破的快感,那么就不难让学生领悟到大师所说的数学的“好玩”。数学的乐趣在于此,学习的乐趣也在于此。

学习源于兴趣是每位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表扬与激励虽能调动学生的行动参与,但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带有功利色彩的动力,过分强调容易使学生以好胜心取代对知识本身的好奇心。声光电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虽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感官的刺激和吸引效果是短暂的。而唯有由思维引发的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才会是持久的,学生终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正基于此。

张老师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仅是看是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看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激发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从数学知识本身出发,构造思维中的幽默,是一个增进学生心理投入的有效手段。从这一角度看,数学教师的角色犹如幽默脚本的编剧。这不仅是一种智慧和教学艺术,它的价值在于它所体现的“为学生人生服务”的理念。教师不可能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数学家,但是可以做到使每位学生学会欣赏数学,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各科教学中体现这样的理念和艺术,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他们宝贵的学习阶段所获得的就不再会仅仅是知识。

2.变通中的数学

如果我们将数学比喻为一棵大树,众多的数学知识就像是这棵大树的叶子,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是连接这些树叶的枝干,数学的学科思想便是这棵大树强壮的根。如果学生只会利用掌握的一些公式程序化地解答数学题目,那么即使学生掌握再高深的数学知识,他们获取的也只不过是树木高端的一片叶子而已。当我们把数学的教与学局限于具体的数学知识,那么学生拥有的知识再多,也仅仅是片片树叶,而见不到完整的参天大树。 ——张菁

下课铃响了,松松兴奋地推开办公室的门,来到张老师跟前:“张老师,我在周六的数学兴趣班上学了一个公式,可以很快地算出这样的题。” 说着他将一张数学兴趣班的试卷摊在张老师面前,指点着一道数学题:请计算13、14、15、16、17的和. “相邻的数之间都相差1,这样的一串儿数叫等差数列,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算出它们的和:(首相+末项)×项数÷2=(13+17)×5÷2=75。”松松一口气说了下来。松松在数学方面很有天分,经常喜欢做一些课外题,数学成绩一直很优秀。然而面对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流利地运用高中的等差数列知识解答此题,张老师却并不感到兴奋。

“你做得很对,这个公式确实能够快速地计算出这样的题目。”张老师先鼓励他一番,随后话锋一转,故意卖起关子:“(13+17)×5÷2可以看成是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其实这种方法我们本学期也学过。”松松有点不服地说:“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中学才讲的,我们四年级哪儿学过?”“你不信?如果我们把这些数字用点子图来表示,这道题就会变成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个数学知识,好好想想,你一定能够想出来!”松松带着问题疾步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天一早,松松带着一脸的兴奋与快乐再次出现在办公室。“张老师,我知道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就是我们四年级学过的梯形面积公式!”他一边向张老师展示着点子图(见下图),一边讲:“我把这一串数分别用小圆点表示,就形成一个上底为13、下底为17、高为5的梯形。求这串数字的和,就相当于求小圆点的个数,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上底+下底)×高÷2。”

○○ ○○○○ ○○○○○○○

○○○○○○○○○○○○○○

○○○○○○○○○○○○○○○

○○○○○○○○○○○○○○○○

○○○○○○○○○○○○○○○○○

松松的领悟让张老师十分兴奋,她进一步启发说:“我们如果站在数的角度去思考,可以把这道求数字的题看成我们还未学过的等差数列求和知识;如果站在图形角度去思考,还可以把它理解为灵活运用梯形面积公式来解答数字求和问题。数学像不像变戏法数学知识的这种变化正是数学最有趣的地方。请你接着变戏法,把这道题用三年级的整数乘法来解答,你能行吗?”“噢!我知道了!”松松思考片刻大声说了起来:“让17减少2、让13增加2;让16减少1、让14增加1,它们的和不变,但原题就变成了5个15相加,可以表示为15×5=75。”“好,那么你能再用梯形点子图来说明吗?”张老师步步紧逼。松松全神贯注地看着图,不一会儿大喊起来:“嗨!简单!把最后一行的小圆点移动两个到第一行,把倒数第二行的小圆点移动一个到第二行,不就变成了每行15、共5行的长方形了吗!”(见右图)松松一脸的兴奋表明,他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已不再是按照公式程序化地操作,而是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进行运用了。

在谈到这一教学案例时张老师说,从上面题目的多种解法中可以发现,等差数列求和经历了三年级小学生可以理解的整数乘法,

三、四年级小学生可以理解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的面积,最终到高中代数意义角度推导出的(首项+末项)×项数÷2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而这种求和方法的演进恰恰是等差数列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呈现出的不同“特征”所反映的正是这一数学知识最本质、最一般的规律。一个数学知识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为不同的形式,而这些不同的形式又都反映着相同的数学知识,它们只是从各个侧面反映着同一知识的本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丰富的变形性和高度的统一性。

数学的变通性不仅仅体现在同一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还体现在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如怎样快速算出26×0.5的结果可以将其转化成26÷2。当我们感受到数学是一个变通的、动态的有机体后,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从数学的整体出发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生动”,让学生在“生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在将数学“肢解”的状态下为学生提供“僵死”的公式和解题步骤。

强调数学的变通性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张老师说——

不要“越位”

在足球比赛中,越位进球是无效进球,因为它并不能体现真正的进攻力。然而在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越位”却常常被当作法宝。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各种提高班,通过提前学习来加强孩子解答数学题的能力。尽管这种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升孩子的数学成绩,但让小学生运用未来的数学公式解答目前的数学灵活题,孩子收获的只是程序化的解题步骤和相对的高分,失去的却是感受数学难、易互变的快乐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不少学校开办所谓数学特长班,采取压缩学制和学习提速的办法,匀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深造”,专门为参加数学竞赛做准备。虽然面对飞快的授课,特长生们尚可轻松地跟上;面对并不轻松的竞赛题,他们也能够顺利地解答,但是将学生的数学天分用于追赶飞快的“列车”,这是不是一种浪费?竞赛高分是否是“越位进球”的产物?竞赛题是否激发了数学优秀生的创造潜能?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与学的目的之一。通过增加解题实践的难度,来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是数学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应关注解决难题的思维方式。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未来问题,需要的是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运用未来的知识解决现有问题,则是一种超前的、记忆性的解题操练。因此,在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不宜提倡“越位”,做到这一点需要用“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看待变化的数学。

让数学“气血通畅”

加大解题量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常用法宝之一。数学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一定量的解题实践,但一味增加解题量,未必就能够真正提高这种能力。只有将蕴含在不同解题实践中的共通的思维方法提炼出来,将解题实践由单纯的步骤操练上升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才能真正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由教会孩子怎样做变为教给孩子怎样想,那么教师给予学生的将是包括数学学习能力在内的解决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

不论是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的教师,还是关注孩子数学成绩的家长,大家所要做的不应只是关注学习者能解出多难的题目,更要关注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仅关注解题的数量,更要关注他们是否领悟到隐藏在解题数量中的解题策略;不仅关注学生的当前成绩,更要关注他们解决不断变化的新问题的后续能力。我们要解放执行程序指令的“机器人”,培养具有创造气质的“艺术家”,做到这些的前提,就是不能将数学这个 有机体“血肉分割”,要使数学“气血通畅”,要让学生在变通中学习数学。

只有当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各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且透过这种相互联系使学生感悟数学的学科思想,才能在学生的思维中根植一棵参天的数学之树。也只有这样,当学生遗忘了具体的数学公式时,他们仍掌握着一种推理;当学生走出数学进入生活时,他们仍铭记着一种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正如一棵参天大树它不怕秋天的落叶,不畏冬季的枯枝,因为在泥土的深处,它拥有一棵强壮的根。

3.数学与人生

从数学的角度看人生,将数学与人生相连是我不曾想到的。但随着岁月的增加,渐渐品味过世间的酸、甜、苦、辣,在不经意的时刻,蓦然间品尝到了数学中的人生感悟,发现那些简单的数学原理教会人们的不仅仅是理性的思考,同时蕴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希望能把这些思想的小火花与我的学生分享,让他们知道那些枯燥的数字符号背后,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蕴涵在今日数学知识中的精神养分可以服务于明日的人生旅途。 ——张菁

消元思想中的人文关怀

消元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他是在多个未知数存在的等量中,利用未知数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使多个未知数在不断统一的过程中逐个求解。

在一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课上,张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题:

已知 2a+b=5① 且3a-2b=4②求a的值.

“谁能运用合理的方法解答此题。”老师话音刚落,就有学生解出了答案:“由①得出b=5-2a将其代入②,得出3a-2(5-2a)=4解得a=2。”“能将你的思路给大家讲讲吗?”学生受到了鼓励,兴奋地说:“这道题求的是a的值,b没有用,所以可将b消掉来求a的值。”单从运用消元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角度看,学生的回答思路非常清晰,作为数学教师,张菁理应感到满意,但这位学生的话却在她心中产生一丝遗憾,也让她生发出深刻的思考——

的确,在解答此题的过程中必须有目的地将b消去,才能最终求出a的值。但是如果把a、b赋予人类美好的灵性,就会发现,正是 b将自己的存在化作了a的形式,从而使问题最终以a的形式求出结果。b不应看成是被利用后消灭了,而应看作是顾全大局的一种奉献,它具有甘于平凡、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对a而言,它肩负着b的期盼,承担着完成任务的使命,只有当a接受了b的奉献,才能最终以自身的形式呈现成果。a与b之间在相互转化中共同完成了“二元”方程的解答,所以a定会在感恩的心境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们可以把a与b的相互转化看作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撑,正是这种支撑构建了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所以,消元思想在提供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理性思维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人文关怀”。消元思想的本质不是利用后的灭亡,而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在奉献与感恩的心境中相互转化、相互支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的理性思维,更应将消元这一思维方法中蕴涵的美好的人类情感传播给学生。

于是,张菁在肯定学生解题思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b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品味b的品格。在课的尾声,她再一次将话锋转向了那位解题的学生:“如果我们就是a,我们应该对b说些什么?××同学你能说说吗?”“我会说你对我的帮助很大,谢谢你!” 该学生笑着答道。她又转向全体学生:“如果此题要求得出b的值怎么办?” “将a转化为b。”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比较的哲理

为了清楚地了解客观事物,将客观事物科学分类,人们常常会用到比较。比较不仅是进行科研的有效逻辑方法,同样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购物时的货比三家,投资时的测算与对比„„对于每个人来说,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正因如此,每个人都曾怀着青春的理想,迈开步伐朝着奋斗的目标去追求。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不同的风景:有平坦的大道、有曲折的小路,当人们在前进途中比较着彼此的路径及所得的收获时,有的人就会因失意而变得步伐沉重甚至驻足不前。比较有利于寻找差距,形成动力,但有时也会遮住人们的双眼,让人们在一些鸡毛蒜皮的计较中迷失努力的方向。人生需要比较,但同样需要忽略,在比较的过程中在意什么,忽略什么,“从高位上的数比起”这一浅显的方法提供了答案。

在教授小数比较大小一课时张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 1.□.

由于这道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所以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们的答案都很正确,但谁能说说,在比较这两个数大小时,我们先思考、确定哪个方框中的数后,另一个方框中就可以随便填了?”随着老师的提问,课堂一下子静了下来。一个、二个、三个„„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举起来:“只要在第一个方框中填上大于1的数,第二个方框的数可以随便填。”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对,只要第一个方框中的数大于1,那么第二个方框中填9我们也不怕,因为„„”“比较大小从高位比起!”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其实今天我们学习的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在今后同学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在人生的比较当中,我们也要从高位比起,不要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明白吗?”听着老师的话,学生们若有所思地点着头。此刻他们也许还不能完全理解,但随着岁月的增加,他们一定会遇到什么是人生的高位数这一问题。应该在意什么,忽略什么,只有经历过才能品味,有了品味才不会忘记。作为教师,现在就将比较的方法、比较的侧重告诫学生,或许他们的寻梦过程会少一些彷徨,多几分勇气。

不论是消元的思想、比较的方法,还是其他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其中都蕴含着事物的规律和做人的道理。提炼出这些规律和道理,使之变成养分,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收获善良、品尝美好,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用知识润其心智,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而要将数学以及其他学科中深奥的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传达给学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具有学科知识,更需要生命的历练和心灵的感悟。换句话说,教师首先要有强壮的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命教育学习体会下一篇:素描头像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