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发展论文

2022-04-16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存在着观念陈旧,经费投入不足,音乐师资短缺,学生的音乐底子薄等问题,音乐教育成为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短板。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索了农村音乐教育发展之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现状对策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发展论文 篇1:

农村中学音乐水平滞后原因与解决对策

摘 要:目前,很多农村中学在音乐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限制了农村音乐教学的发展。文章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让更多的学生们热爱音乐,从音乐中享受美好、感受生活、陶冶情操。

关键词: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滞后原因;解决对策

音乐教学是初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必修课。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学到音乐知识和内容的神奇与美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力和创新力。但是很多农村中学并没有重视音乐课程的教学,在音乐教育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性,不利于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限制了农村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

在农村中学的课程设置中,文化课等学生们所谓的“正课”每周都有5课时以上,而音乐等学生们所谓的“副课”却每周只有可怜的一课时。学生对音乐课存有偏见,又没有明显的考试压力,所以音乐学习就淡出了学生的学习范畴。很多农村中学对音乐科目的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观念和手段也比较落后,教学模式也十分傳统和守旧,根本不利于农村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农村音乐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仅制约了农村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一)农村中学以及教师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

很多农村中学对音乐、体育、美术等日常教学科目并不重视。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很少花心思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效率。由于农村音乐教师自身也没有重视音乐教学科目,很多时候音乐课都会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占用,进而使中学生也逐渐失去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间接剥夺了农村中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机会和时间,不利于学生全面、高素质地发展。此外,农村中学在音乐教学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力和创新力,很多农村中学生大多是片面学习一些音乐理论知识,对音乐的真正内涵并没有深刻地领悟,不利于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提高。

(二)农村中学缺乏健全的音乐师资队伍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在引进专业音乐人才方面略显弱势。现如今,很多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但是在音乐课程的教学方面经验尚有不足。很多农村中学缺乏对音乐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教学技能培训,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因此,农村中学缺乏健全的音乐师资队伍,制约了农村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够完美地将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音乐内在含义和价值诠释给学生,不能够发挥出音乐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很多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片面地认为音乐教学并不重要。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上,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一味地运用“填鸭式”或者“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激发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加上很多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不丰富,很难创新出丰富的音乐教学方式来激发中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农村中学在音乐教学方面明显具有很大的滞后性。
二、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对策

针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结合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局限性,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方略,不断学习音乐知识来陶冶性情,感受音乐之美,促进农村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农村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

(一)改变音乐教学观念,重视音乐教学

尽管音乐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为了促进农村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音乐课程的教学不能被忽视。农村中学以及校领导要重视音乐课程的教学,引导和鼓励音乐教师重视音乐教学,不断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推陈出新,将音乐课程的教学提上日程,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农村中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农村中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地把音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发挥出来。

(二)建立比较完善的音乐师资团队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因此,农村中学要重视音乐师资团队的建设,对音乐教师进行定期的音乐专业技能培训,丰富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性和技能性。音乐教师自身也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技能,多学习、多交流,从而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能力,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音乐课程教学,将音乐演绎得更加精彩纷呈,并引领农村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品味音乐的内涵,提升农村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三)农村中学要变革教学方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要创新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和好奇感,将音乐教学的任务和重点有效地呈现出来,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农村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品鉴能力,不断拓宽农村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农村中学生不仅学会音乐教学知识,还会运用音乐知识进行音乐歌曲创作,不断激发农村中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农村中学音乐教师通过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和手段,给学生创设音乐欣赏、品鉴和创作的环境和空间,多让学生表达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意见和看法,能够不断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悟。例如,在人音版中学音乐教材中,每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由“歌唱”“欣赏”及“实践与创造”构成,因此,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好歌唱歌曲与欣赏歌曲的渐进式布置和教学,可以唱一首、欣赏两首、实践与创造多首,逐渐激发学生们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可以设置《合唱队》《音乐社》《舞蹈队》《音乐小广播》,以及《我们喜欢的器乐》等多种音乐项目的兴趣小组,供学生进行拓展和创新,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学习音乐、品鉴音乐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完善人格个性、培养综合素质、陶怡情操、启迪智慧所不可替代的内容。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人才有着特殊的作用。我认为,社会、家庭和各界、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享受良好的、完善的音乐教育,这既是责任,也是业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于  辉.浅析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散文百家,2018(13):153.

[2]邓  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8(8):75.

[3]孙   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实践[J].黄河之声,2018(4):84.

[4]沈国平.农村初中学生音乐水平滞后原因及解决策略[J].校园歌声,2009(7):24-28.

作者:吴永东 石春湘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发展论文 篇2:

农村初级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摘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存在着观念陈旧,经费投入不足,音乐师资短缺,学生的音乐底子薄等问题,音乐教育成为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短板。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索了农村音乐教育发展之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初中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智商的开发等,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然而在农村,音乐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等原因使音乐教育成为了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短处。

一、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现状

1.教育观念陈旧,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教师甚至校领导普遍认为音乐是副科,不必投入太多的时间去学习,农村孩子只有考出好的分数,才能在激烈的升学考试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音乐课基本上流于形式,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尤其是期中、期末等考前关键时刻,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音乐课几乎用于复习主科。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下的“考分第一,升学至上”仍然是套在教师、家长和学生头上的“紧箍咒”,音乐教育在农村初中依然不被重视。

2.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简陋。

我国的教育投资一直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有限的资金大多流向城里的学校、重点学校,无暇顾及处于弱势的农村初级中学。国家虽然逐年增加对农村教育的专项投入,但农村学校基数太大,资金使用分散,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众多的学校后也所剩无几,并且主要用于基校舍的扩建、实验室的改造、主课经费的投入等,一般情况下舍不得将资金投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改造。故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设备简陋,无法提高音乐的教学水平。

3.音乐师资短缺,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初中音乐教师短缺,整体素质偏低,有的学校甚至无专职音乐教师。农村初中高学历的音乐教师凤毛麟角,大部分只是中师或大专学历,许多教师文化素质不高、知识面窄,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缺乏歌唱、钢琴演奏、即兴伴奏等音乐教学基本功,缺少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绝大部分农村音乐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有限,因而缺乏钻研的动力。总的来说,农村音乐教师相比城市音乐教师而言,无论在学历水平、专业素质,还是在见识阅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学生音乐底子薄,因材施教难度大。

现阶段农村初中的学生依然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刚进入初中几乎不会识简谱,更不用说五线谱了,他们对音乐及音乐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独立、完整、准确地唱出一首歌。平常,农村孩子接触的音乐基本都是流行音乐,并深受影响,他们认为喜欢音乐就是喜欢流行歌曲,因而在音乐课上,当教师传授音乐专业知识,讲解音乐作品时,农村孩子会缺乏热情,音乐教学活动难以进行。

二、建议与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中小学设在农村。若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农村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就得不到提高。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若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便会举步维艰。下面提几点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发展。

1.解放思想,转变陈旧教育观念。

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分数是走向成功的敲门砖,学生们为了分数不堪重负,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儿。农村学生的家长、教师及学校领导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必须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摒弃对常识课的偏见,重视农村初中音乐教育,造就我们民族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师资是教育之根本,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初中音乐教师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政府要想办法让农村初中的教师走出去开拓视野,并且引进优秀人才扎根于农村这片热土。如何走出去?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根据需求定期对农村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农村初中通过选拔机制选送部分教师进入专业学校进修;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到城里教学条件和质量较好的学校轮岗,以工代培。如何引进来?可以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需求,充实音乐教师队伍,力保每一所初中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村学校的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吸引优秀的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将志愿者活动常态化,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初中代职,为农村初中注入新的活力;组织城里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入农村初中,发挥城里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3.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资,提升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备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专项投入,使之能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缩小城乡学校的差距。农村初中首先要建立专用的音乐教室,为学生提供视、听、唱、练专业的场所,然后要配齐钢琴、音响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乐器,条件好的地方配齐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所需的打击乐器、铜管乐器、民族乐器等。只有不断地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资,才能改善农村初中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4.整合有限资源,创新音乐教学手段。

农村初中毕竟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音乐教学条件方面缺乏优势,但农村初中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天独厚的天然乡土文化优势,只是缺乏对这些乡土资源的整合开发。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师可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尝试开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地方音乐课程,把乡土音乐、民间艺人请进课堂,把农村学生喜闻乐见的、耳濡目染的艺术形式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汲取更多的知识。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设施,因陋就简,创造一个既有音又有像,既能听又能唱的环境,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展示学生的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

加强音乐教育,有利于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抑制颓废、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有利于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发展个性,形成特长,增长才干。只有真正做到认识到位、师资到位、投入到位、教学到位,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戎,龙山.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3]陈志圣.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1.

[4]陈明礼,朱玉江.苏北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J].盐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作者:鲁明红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发展论文 篇3:

以趣解畏

【摘要】文章以农村中学教学现状及问题为分析背景,思考了农村中学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对农村中学教学问题的影响,并尝试分析了问题应对需求下农村中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师应用路径和学生应用路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城乡中学的教学资源应用得以优化,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等有所改进,但是受到教师资源、水平及硬件配套设施等的影响,城乡教育的公平性仍难以提高。关注农村中学教学改革,不仅需要重视农村中学教育的特征及软硬件困境,而且需要重视经济效用下农村中学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应用针对性等。

一、农村中学教育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农村中学软硬件的投入比例不断增大,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中学标准化建设,农村中学教育所需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总体素质偏低,部分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意识,留守儿童诸多,使我国农村中学教育存在不少的困难,比较明显的是学生流失严重,师资队伍不合理,信息化教育落后,硬件设施配套不足和老化,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应用缺乏土壤等。

以硬件设施配套不足和老化为例,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农村中学教育环境和硬件配套设施情况不同。一些地区农村中学存在资金不足,硬件配置有限,设备配置低或设备老化等问题。部分农村中学虽然按照新课标要求和信息教育应用要求购置大量的配套设施,但是忽视软件开发、硬件配置、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重要性、成本、可持续性,导致购置的硬件设施闲置不用,教学所需的教师不足,教师岗位胜任力与需求不符等。

如在师资队伍不合理方面,国务院要求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为初中师生比值1∶18,县城学校师生比值1∶16。我国农村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学校点比较多,农村中小学生资源在近些年逐步萎缩,导致配套教师名额日渐减少,甚至出现名义上超编而实际不足的现象。早期体制的不健全使农村中“民转公”教师比率较大,此类教师尽管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历史性发展存在积极的作用,但是知识结构老化,教育理念陈旧,学历低,自我更新及继续教育能力的接受意识不足等,使现有农村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很难适应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此外,我国长期实行的“只进不退”教师录用制度,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团队中存在大量老龄化教师,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教师群体缺失,会直接影响农村教育改革水平的提升。

二、农村中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师应用途径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作为建构主义较为成熟的教学法,是指教师借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提供例子、指导、支持、输入,随着学生学习意识、能力等的逐渐独立,教师逐步撤出。

(一)基础思路

从农村中学教学现状及教学中师资团队存在的队伍不合理、知识结构老化、教育理念陈旧、学历低、自我更新及继续教育能力的接受意识不足等现象入手,建议将以上作为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引导者或者助力,在教师团队发展的过程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不断帮助与支持,引导教师不断积累执教素材,立足于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及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中掌握的學生基础学情,形成新教改框架,完善教育思维、方法、意识、技能、水平等的改革过程,提升建构教育或者授课能力,增强职业操作、创新教育及接受再教育意识,提升职业胜任力等。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为教师在其最近发展区间提供符合学生和教师真实学情的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凭据,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自我变革意识,化解新老教师教改和继续学习的畏难情绪,从而达到提升师资团队执教能力和水平的要求。

(二)应用方式

1.搭建支架。新知识和新技能可作为第一层支架的建构材料,新思维和新方法可作为第二层支架辅助,第三层可选择资源深入挖掘及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建议学校组织新老教师进行校内型、区域内农村校校联合型、区域外农村校校联合型、区域内城乡校校联合型、区域外城乡校校联合型、主题型优秀教学经验交流和总结,最新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开发成果的自身化转换,校本课题开发等。按照此种方式,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育理念陈旧、学历低、自我更新及继续教育能力的接受意识不足等带来的问题可能被缓解或部分解决,通过新旧知识、技能、教育理念的联系构建,教师队伍的知识、技能、思维支架得以构建,在理解和内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标准、新方法的过程中,其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储备量必然得到有效拓展。

2.实践应用。在三层支架搭建完成并内化完毕后,进入实际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实情独立探索和继续攀升更为重要。建议教师按照课堂教学的实情,创新创造符合农村教育需求及学生知识内化要求的课堂活动,选择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及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等。为有效搭建情境支架,引导教师进入创意、创新教学氛围,建议学校在支架搭建及培训的过程中,在每个年级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引导本年级教师阶段性地尝试应用支架所得,通过实践检验、探索、交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维等均会有所变化。

3.检测调节。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教育四项支柱。小组讨论和合作教育是支架式知识架构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此阶段,教师群体可以专业为单位,以年级为单位,以本校为单位,以所在区域为单位,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交流,形成学习群体,借小组中总结、全员参与等互动方式,开发自身参与和研究意识,完成知识内化、外化能力的建构。检测中的评价可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达成,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自检、自我完善的依据。

三、农村中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应用途径

(一)基础原则

农村中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应用途径设定,同样需要从趣味性入手,教师教学存在的困难与学生学习的困难均是客观存在的,均需要知识、技能、思维方面的针对性引导及激发。由此,在学生应用途径设计中,学本位、尊重学生学情差异、立足农村教学实际条件依然是基本原则;此外,还需要强调进入情境、支架动态渐撤要求及合作互动教学要求。

(二)应用方式

1.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架搭建。第一层支架搭建从激发学生兴趣、学习自主性入手,以知识点作为基础单位。以教学大纲为引,以知识应用规则为标,以应用要求、课内外教材案例为导,通过温故知新、预习、复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中学整个阶段,甚至小学到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知识网络,使学生利用已得知识解读和内化新知识。第二层支架以题目作为基本架构要素,语言学科如英语和语文要从短语和单词的熟记、应用着手,分析短语构成和规则,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任务式教学法、翻转课堂、生活化教学法、教学情境设置等方式演练、归纳并总结题目的应用规则、种类,建立体型支架和规则支架。第三层,侧重技巧支架搭建,以小组合作、自行探索等方式,结合游戏、歌曲、主题探讨等活动,分析、归纳总结技巧应用的方式及差异性,帮助学生搭建技巧应用框架。语言类教学要重视短语和单词在句子中的应用规则的整理。第四层以知识应用为核心,侧重学生自主命题和自主规划设计的实践应用,此层支架要有全局意识,侧重架构的清晰性、与前三层的密切关联性。第五层是知识拓展支架,需要按照输入—输出的规则,强化素材、题材等的积累。

2.情境式实践应用。教师按照教學内容和自己学习到的新技巧、新方式,为学生设计真实情景,可使用唱歌、画图、讲故事、话题讨论等方式增强此环节的趣味性。考虑到五层支架的分析与逐层诠释需要配合生活化场景与实验,建议教师整合校内资源,如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相关硬件设施和教辅材料等,农村和乡镇学校可利用现有田野资源,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目标,鼓励学生按照自身的经验,按照课本内容自编自导自演,灵活呈现和阐述知识点。

当然,对于学科关联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如地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基础学科教师可相互沟通后,结合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实际需求及案例情况,共同设定主题。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地理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课余搜集家乡地理区位、人口、特产、家乡建设特色和持续发展战略等信息,使学生明确自身所在环境的实际情况;历史课程可将家乡的风土人情作为学生自行调查和总结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行调研,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认识家乡,产生身为此地人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热情;语文教学中可将与热爱家乡相关的教材内容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解读作者的撰写思路、文章背后的情感,鼓励学生说一说家乡的美,写一写家乡的魅,画一画家乡的形,演一演家乡的态等。诸如信息播报、小记者采访、讲古论今的演播等模式均可纳入到情境式实践应用中。

3.师生同步检测调节。按照师生互评,学生生互评、自评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课堂质量、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点和提升点,并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建议等。这也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下,以趣为导时,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必要阶段。

【参考文献】

[1]袁福军.赤峰市敖汉旗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

[2]刘芸利.论支架式教学培养农村中学高中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作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3]翟增希.农村中学教育的特点与经济学效用[J].南方企业家,2018(01):207-208.

作者:张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论文下一篇:美国工作外包就业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