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盆腔炎患者的诊治体会

2022-09-11

盆腔炎 (PIO) 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围组织受病原体侵入后发生的炎性反应性病变, 主要包括4类疾病即:盆腔腹膜炎、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相关研究发现, 除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病原菌感染外淋病奈瑟曲菌、沙眼衣原体及某些病毒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2]。随着新型病原学检测方法及诊断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急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为针对性的治疗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新的广谱抗生素的大量问世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盆腔炎的疗效, 缩短了该病的病程。但是就慢性盆腔炎而言, 由于该病救治不愈, 反复发作, 目前仍是盆腔炎类疾病治疗中的难题。笔者对盆腔炎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研究, 总结了相关经验, 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疑似急慢性盆腔炎的患者150例, 其中急性盆腔炎患者65例, 慢性患者85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入院时均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全身症状:高热、寒战、头痛及局部刺激征等症状。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多不典型, 一般仅出现全身症状及局部反应性症状, 如下腹部疼痛感。

1.2 分组方法

将150例明确诊断为盆腔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75例, 其中急性盆腔炎32例, 慢性盆腔炎47例, 给予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有效地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75例, 急性盆腔炎33例, 慢性盆腔炎38例, 不做药敏试验, 选择2种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

1.3 诊断方法

1.3.1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方法

急性盆腔炎患者往往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结合患者病史不难做出诊断。但是由于该病病变累及范围及病情轻重程度不同, 因此, 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一般情况下, 急性盆腔炎患者常表现为急性炎症反应中毒症状 (头痛、寒战、高热、局部刺激征等) 。若炎症波及至直肠和膀胱, 患者可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在进行盆腔检查室可见及子宫体不压痛或两侧附件所在区域的压痛及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 部分患者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进行血常规及B超检查是急性盆腔炎诊断中的一种重要的无创性辅助检查方法。可根据据盆腔内有无游离液体、输卵管有无增粗及是否合并有积液以及子宫附件内有无肿物等影响学表现进行诊断。有关资料表明[3]: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和100%, 阳性预计值超过95%。

1.3.2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发展而来, 起病较缓, 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患者常有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史, 患者就诊时主诉多为不孕、月经不调及下腹钝痛等。其诊断主要以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为依据。腹腔镜镜检是诊断急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镜下可见对慢性下腹痛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B超对盆腔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

1.4 治疗方法

1.4.1 急性盆腔炎的治疗

在进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 要根据药敏反应结果有针对性选择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 最好采用联合用药方式, 不仅能够有效杀灭病原体, 还能减缓细选择菌耐药性的产生。常用的抗生素根据其对抗致病菌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如下四类[4]: (1) 繁殖期杀菌药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 ; (2) 静止期杀菌药 (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 (3) 快速抑菌药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 ; (4) 慢性抑菌药 (磺胺类) 。抗菌药物的选择及配伍应综合考虑病原体种类、药敏结果以及抗生素作用机制等多方面因素。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应选用繁殖期杀菌药和静止期杀菌药联合应用。另外, 应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足量、足够疗程的原则。

1.4.2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一般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不大, 主要与急性期不规则用药, 使细菌耐药性产生及局部慢性炎症使药物不易吸收有关。因此, 若所用抗生素效果不佳时应及时更换。研究证明[5]:全身与局部综合性治疗措施相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作用效果最好。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补充营养, 加强锻炼, 必要时可联用中药进行治疗。若慢性炎性包块较大 (>6cm) , 且因反复发作, 盆腔结构受到广泛损伤者, 可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

2 结果

150例疑为盆腔炎的患者, 经B超检查, 均明确诊断为急慢性盆腔炎。经28d的治疗, 观察组急性盆腔炎治愈31例, 治愈率为96.88%, 慢性盆腔炎治愈32例, 治愈率为68.09%, 随访观察, 发生后遗症3例, 后遗症发生率为4.00%、复发9例, 复发率为12.00%;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者3例, 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急性盆腔炎治愈24例, 治愈率为72.73%, 慢性盆腔炎治愈22例, 治愈率为57.89%, 发生后遗症6例, 发生率为8.00%;复发15例, 复发率为20%;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者8例, 发生率为10.67%。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对妊娠影响较小, 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 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对妊娠影响较小, 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急性盆腔炎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导致的, 自PCR技术应用以来, 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淋并奈瑟球菌和沙眼衣原体作为致病原因在临床实践中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另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腹腔镜检查不仅能够及时反映病变的位置, 还能对病变部位的分泌物进行检测和培养, 必要时需要抽取脓液减少其对腹腔的刺激, 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常用的4种抗生素中, 其中第1类和第2类药物联合使用时效果最好, 可以相互增强药力作用, 药理作用最强, 适合急性盆腔炎的治疗。第1类和第3类连用时疗效最差, 因后者会使细菌快速进入静止状态而使前者的作用难以发挥;第2类和第3类连用时效果差, 因后者可使细菌持续处于静止状态使得前者的抑菌作用难以发挥;第2类和第3类合用时, 后者使细菌处于静止期而使前者发挥作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 但作用有限;第4类与其他类药物均可合用。

摘要:目的 探讨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做出初步诊断, 经B超检查给予明确诊断。将150例明确诊断为盆腔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给予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有效地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不做药敏试验, 选择2种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随访观察3年, 观察后遗症、复发率、对妊娠的影响。结果 150例疑为盆腔炎的患者, 经B超检查, 均明确诊断为急慢性盆腔炎, 观察组急性盆腔炎治愈31例, 治愈率为96.88%, 慢性盆腔炎治愈32例, 治愈率为68.09%, 随访观察, 发生后遗症3例, 后遗症发生率为4.00%, 复发9例, 复发率为12.00%, 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者3例, 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急性盆腔炎治愈24例, 治愈率为72.73%, 慢性盆腔炎治愈22例, 治愈率为57.89%, 发生后遗症6例, 发生率为8.00%;复发15例, 复发率为20%, 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者8例, 发生率为10.67%。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对妊娠影响较小, 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急性盆腔炎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彻底治疗。对慢性盆腔炎应做到用药个体化及综合治疗。

关键词:盆腔炎,诊治

参考文献

[1] 陈玉仙, 李国清.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论文联盟, 2008 (8) :11.

[2] 王丽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 2009, 29 (9) :9.

[3] 陈菊.100例盆腔炎的诊治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8) :625~626.

[4] 伍月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J].甘肃中医, 2009, 22 (9) :3.

[5] 曹智芳.慢性盆腔炎100例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论著, 2010, 12 (228) :4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12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分析下一篇:浅析我国餐饮管理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