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可行性论文

2022-04-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可行性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香港人民币市场自起步至今已有17年时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以及2010年下半年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放宽,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多方热议的焦点。

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可行性论文 篇1:

上海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创新经验与启示

摘 要:在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发展要求下,构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成为各地区推动国际贸易与吸引外资的重要抓手。基于此,上海借助引企、兑换、发展、监管、配套服务等模式,成功建立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有效释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市场活力。通过对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创新经验的梳理总结,提出国内新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应从企业吸附性、资本项目可兑换、阶段化调整发展模式、监管沙盒“数字化”、金融配套服务方面持续推进。

关键词:人民币离岸金融;吸引外资;金融市场;创新经验

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是指专门处理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在资本交易方面较为自由且不受管制。对于金融市场资金流动而言,离岸金融中心建设至关重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上海在引企、兑换、监管等多方面积极创新,形成了一套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创新经验,使其成为外资机构投资的首选地区。到2020年为止,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有14个坐落在上海。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放30周年会议中,对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要持续推动上海国际经济、科技创新、贸易、航运、金融“五个中心”建设,支持人民币离岸金融发展。可见,上海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发展经验已成为全国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其做法值得其他预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区借鉴。

一、上海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现实基础

(一)金融业资产规模不断增加

近年来,受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辐射带动,上海金融业资产规模不断上升。就期货交易量方面分析,2017-202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从13.64亿手增长到20.72亿手,年均增长率达到17.3%。从引进外资方面来看,2017-2020年上海实际吸收外资数额由170.08亿美元上升至202.33亿美元,突破200亿大关,实现跨越式增长。就金融业增加值方面分析,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在2020年达到1114.36亿美元,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5%。就融资租赁资产规模方面分析,据《上海融资租赁行业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末上海融资租赁资产规模约为3468.58億美元,且规模还有持续扩大之势。总体而言,上海金融业资产规模在各方面均呈上涨态势,为上海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提供业务支撑。

(二)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稳定上升

2018年上海出台“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大力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目前,上海浦东新区正在积极吸纳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系统,以支撑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建设与发展。中国证券报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底,上海浦东地区引入持牌类金融机构1105家,成为中外金融机构的重要聚集地。在金融机构集聚水平稳定上升的背景下,上海在证券、保险、银行等多领域的集聚程度领先全国其他地区。与此同时,还有近百家多领域外资资管机构落户上海浦东。可见,上海有着极强的外资金融机构集聚能力。总体来看,上海浦东成为境外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首选地。据浦东金融局副局长张辉介绍,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引资引企能力,上海未来将构建面向海外的金融精准招商机制,大力吸引四大类持牌机构进驻,集聚更多具有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外资金融机构。

(三)金融要素市场日趋完备

现阶段,上海拥有的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涵盖黄金、信托等14个领域,其金融要素市场日趋完备,为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打造良好的金融市场。具体而言,第一,国际化期货品种增加。2020年6月,浦东新增一项期货国际化产品,即低硫燃料油期货。此前,20号胶与原油期货是上海最受欢迎的期货,并已成为国际化产品。第二,金融要素市场成交额较高。上海期权交易手数及期货交易所商品期货量均为全球第一,且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年股票融资额、年股票交易量、年末股票市值逐年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第三,国际化程度持续扩大。近几年,上海陆续在市场中推广与创新金融要素,如原油期货、“沪伦通”、“债券通”、“沪港通”等金融产品。2020年6月,上海诸多金融机构陆续被纳入欧洲证券与ESMA(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交易透明度评估正面清单,为欧盟投资者在中国投资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二、上海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创新经验总结

(一)引企模式:“红筹企业+注册制”

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银行与跨国公司。为提高对国外企业的吸引力,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积极利用科创板,形成“红筹企业+注册制”模式。2019年7月,上海证交所面向全国开放科创板,依据《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仅允许红筹企业在科创板申请注册上市。这一规定促使境外科创企业纷纷到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注册,导致上海科创板上市的外资企业数量骤增。随着2020年新《外商投资法》的实施,以及上海证交所科创板上市制度日趋完善,境外投资企业可以通过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在境内合法开展人民币或外币自由汇入、汇出等项目。可以说,“红筹企业+注册制”模式的运行极大程度上增强了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力。

(二)兑换模式:“负面清单+R-QFLP”

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创新性地采用“负面清单+R-QFLP”兑换模式,减少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约束。这一尝试有效突破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的地理限制,实现了自贸区内跨境直接投资。其一,负面清单模式。新《外商投资法》引出的负面清单不仅是金融制度开放的重要内容,还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与国际化的最高国际标准。负面清单下的跨境资本投资可与预审批脱钩,涉及到跨境支付和汇兑业务可直接在银行进行办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效率。其二,R-QFLP模式。R-QFLP模式即人民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由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衍生而出。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R-QFLP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境外投资人可将离岸人民币资金直接投资于外商企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一条设立境内基金的有效途径。并且,R-QFLP基金币种脱离外汇局,主要受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监管,在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实际操作中更具灵活性。综上,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放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不仅为增强自贸区市场流动性提供了有力支撑,还可有效增加跨国公司贷款的便利性。

(三)发展模式:“内外分离+渗透式”

目前,国际上的主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发展模式可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以香港、伦敦作为典型代表的混合式金融,二是以日本、美国作为典型代表的内外分离式金融,三是以马来西亚、泰国曼谷等国家为典型代表的渗透式金融。上海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时,并未直接套用上述几类模式,而是结合当地金融要素、基础设施、人才储备等状况,探索“内外分离+渗透式”独特发展模式。在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建设初期,由于国内离岸金融市场刚刚起步,相关配置并不完善,因此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实行内外分离型发展模式。此模式可在保障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同时,隔离离岸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建设中后期,金融交易市场发展逐渐趋于平和,资金交流的限制逐渐放宽,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渗透型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提升外资利用度,保持我国金融政策的独立性。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根据发展现状转变金融交易市场模式的方法,不仅可以在上海临港区实现境外资本自由流动,同时还能保障在岸资金流向离岸账户,使满足特定条件后境内外资本的流通更加便利。

(四)监管模式:“监管沙盒+信息技术”

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属于批发性银行业务,在存贷款方面资金流量较大。为此,上海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打造了可以匹配资金流量的通关监管模式,进一步规范离岸金融业务。上海管委会经过反复论证与优化方案,最终基于中国版监管沙盒提出“监管沙盒+信息技术”的监管新模式。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大智移云物”等新型信息技术融入金融业务监管领域,进一步为“监管沙盒+信息技术”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基于此,上海各类金融机构办理离岸金融业务的审批流程实现大幅优化升级。通过这一流程的优化,跨国金融科创企业可以提交申请并获得有限授权,在一定范围的真实环境中为境内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实现离岸业务办理的全流程监管。与此同时,在宽松适度的金融技术创新发展环境下,上海管委会调动多家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学习并应用创新方案,有效排除信息技术应用于监管工作中的困难。借助“监管沙盒+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监管模式,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构筑行业监管、机构自治、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四道防线创新安全网,实现了对资金大量流出等问题的及时监管与处理。

(五)配套服务模式:“离岸金融业务中心+账户体系”

除了做好兑换、发展、监管的模式创新之外,上海已围绕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离岸金融业务中心+账户体系”配套服务模式。在金融业务中心层面,上海政府与银行共同优化离岸金融服务业务框架,支持投资者在银行办理离岸银行业务、离岸消费业务、金融服务创新业务等离岸活动,实现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业务内容的有效升级。不断完善的金融业务中心使得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实力持续增强。2020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该文件针对金融业务中心的境内资产转移、人民币高效跨境结算等项目进行了详细规划,进一步为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开展金融业务提供政策保障。在账户体系层面,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打造出一套能够全面记录国际金融业务收支状况的账户体系。一方面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可在原有FT账户基础上新增离岸性质,另一方面可利用现有离岸账户分离境内外金融市场,达到有效引入外资再转贷外国的目的。整体而言,在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业务发展过程中,完备的金融配套服务模式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几点启示

(一)借助科创板市场,提升企业吸附性

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创板开市和进行注册制试点的方式,允许境外委托人在指定试点企业发行股票。此举有效发挥科创板对外企,特别是红筹企业的吸引力。为高质量推行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发展,即将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城市可借鉴上海经验,重点考虑以科创板市场为支撑,发展特色化引企模式,提高外企吸引力及吸附性。一方面,预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区可依据新《外商投资法》,逐渐降低红筹企业上市门槛,吸引更多跨国企业进驻。政府可调整红筹企业上市标准,围绕科创板审核标准与上市规定进行针对性安排,为境外企业上市创造包容性更强的离岸金融交易空间。另一方面,在降低红筹企业上市门槛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创板面孔,提升吸引金融资本与科技要素的速度。预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区可筛选并引入核心竞争力强、匹配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进攻新兴领域的红筹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面孔。

(二)对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上海在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时,采用“负面清单+R-QFLP”模式,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取得较好成效。2021年初,国务院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其中进一步肯定了实施负面清单制度的重要性。鉴于此,各地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应积极对标《行动方案》,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具体而言,其一,要在成熟领域尝试引入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需要逐步建立外汇管理负面清单制度的思路。如在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尝试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管理建立负面清单。若跨境直接投資的可兑换程度已较高,能适应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提高、弹性增加的新形势,可继续引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其二,新的离岸金融交易中心需要依托跨国公司、中外合资企业建设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落实高标准市场体系下的R-QFLP业务,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当地政府对于跨境交易模式相关的限制性措施可予以适当放宽或取消,以此将新的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打造为跨境资金收付便利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提升、国际贸易窗口多元化、人员从业自由、数据跨境流动自由的国际化交易中心。

(三)结合“十四五”规划金融双向开放要求,阶段化调整发展模式

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在发展之初,已经确定“内外分离+渗透式”的发展路径。基于庞大的经济体量和高增速金融发展,上海先实行内外分离模式,在内外市场结合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后转成渗透式。这为上海吸引国际金融配套服务、隔离离岸金融业务风险提供有力支持。各地区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时,需在“十四五”金融双向开放要求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灵活调整发展模式。对处于新建时期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可借鉴上海经验,在发展前期实行内外分离模式。例如,针对离岸账户进行严格隔离,利用跨境交易规则对境内外账户的任何交易进行管理,最大化维护在岸金融市场稳定。整体运行较为稳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转为渗透式发展模式,放宽资金境内外流动的限制,允许居民在一定条件下参与离岸金融交易或融资活动,使境外资金有条件地流入境内。适宜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模式有助于境内外业务顺利开展,提升区域内金融要素集聚度。其它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要注意优先建立内外分离型,再视情况决定是否转变模式,形成适合本区域的特色发展模式。

(四)融合“大智移云物”技术手段,实现监管沙盒“数字化”升级

在监管方面,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实现了信息化,有效推动监管沙盒落地。鉴于此,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要对监管模式进行革新。具体而言,各地要在传统监管沙盒基础上,积极引入“大智移云物”信息技术,实现监管沙盒的“数字化”升级。在此过程中,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应丰富金融产品进入市场的信息备案,增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注意做好技术、制度、流程等方面的有关变革。在技术上,要学习上海融合“大智移云物”信息技术与监管的方法,综合运用AI、区块链、云计算、生物识别、5G、物联网等多种创新技术,探索线上非接触式监管,形成人民币离岸金融安全网。在制度上,要组织相关部门研究上海离岸金融交易的监管互动机制,积极学习并应用有关政策文件,利用上海经验处理同类监管问题。与此同时,在准入规则、测试要求、评估规则等方面制定确定性的操作指引,提升沙盒测试预期,增加创新和消费者保护的确定性。在流程上,要注意分析上海的监管沙盒落实流程,精准把控关键节點的风险,调动金融业发展的积极性。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离岸金融业务的参与者进行科学评估,重视监管沙盒的作用,增强对重点用户与重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阻止金融风险跨机构、跨部门转移。

(五)打造金融配套服务,助力金融要素市场发展

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应强化金融配套服务,参考上海建设“离岸金融业务中心+账户体系”的成功经验,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配套服务体系。第一,离岸金融交易中心要加强多地资本市场合作,如加快建设上交所、港交所等连接资本市场的服务基地,构建与当地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连接纽带。同时要强化与国际市场的证券品种互认,丰富期货品种,促进资本市场要素流动配置。第二,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要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及国际金融组织入驻,完善金融交易及金融市场监管协作功能,打造面向国际的离岸金融业务。第三,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可效仿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交易中心完善账户体系,联合银行削弱境内外资本流动的冲击,保障资源要素自由流通。▲

参考文献:

[1]郑水珠,郑成.福建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研究——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建设的经验及借鉴[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3):42-45.

[2]腾讯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陆家嘴金融城”到“临港新片区离岸金融中心”.[BE/OL].https://new.qq.com/rain/a/20200619A04 5I600.[2020-06-19].

[3]赵祎琦.上海自贸区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商论,2020(7):47-48.

[4]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李峰:建设双向有条件渗透的内外分离型国际金融中心|洞见.[BE/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4 17275801719939&wfr=spider& for=pc.[2020-07-06].

[5]东方财富网.浦东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意义重大.[BE/OL].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2011 181704613158.html.[2020-11-18].

[6]邢晓溪.上海自贸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方向与具体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9(10):58-61.

[7]李刚,高洪民.当代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与上海的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20(9):66- 75+137.

作者:田璐

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可行性论文 篇2:

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可行性研究

摘要:香港人民币市场自起步至今已有17年时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以及2010年下半年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放宽,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多方热议的焦点。

关键词:人民币业务 离岸市场 可行性

作者简介:姜莉莉(1980-),女,吉林长春人,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经济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和金融。

香港人民币市场自1993年起步,经历了17年的发展,业务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已经初具雏形,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认可机构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10年10月末,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认可机构共有98家,占认可机构数的半数以上。第二,人民币业务的服务对象由个人扩展至企业和商户。截至2010年6月末,香港银行共开立个人存款账户151.3万户,指定商户存款账户477个,企业存款账户17661个,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9.7万个、77个和10459个。第三,人民币业务品种由单一的兑换服务发展为包括存款证、结构性理财产品以及保险产品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第四,人民币存款数额自去年以来大幅增加。截至2010年10月末,香港银行人民币存款总计2171.26亿元,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前增加了1627.45亿元,增长299.27%。第五,市场对人民币业务的需求和呼声日益强烈。从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香港具备的优越金融基础设施来看,在香港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完全可行。(如表一)

(一)人民币境外需求现状与趋势

目前,随着香港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放宽,香港的人民币金融中介活动日趋活跃,人民币境外需求随之大幅增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以及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将进一步推升人民币的境外需求。

1.人民币境外需求现状

2009年7月开展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是香港人民币业务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人民币在境外使用政策的一个新突破,境外人民币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目前人民币的境外需求主要出于两大动机:交易动机和资产动机。

(1)出于交易动机的人民币需求

交易动机的需求是指各国在与中国发生双边经贸活动时,以人民币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支付手段而产生的需求。当前,出于交易动机的人民币需求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二,对人民币的交易需求增大。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一些亚非拉国家为规避美元汇率风险,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主动选择以人民币计价。

(2)出于资产动机的人民币需求

资产动机主要是境外居民为获得投机性收益而持有人民币及其计价资产。近年来,由于人民币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投机需求逐渐成为人民币境外需求的重要部分。第一,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第二,境外人民币的投资需求增大。近期,人民币清算协议修订版的正式签署,使得香港许多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不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加上允许境外货币当局、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行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人民币债券等政策的推出,使得境外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的投资需求明显加大。

2.人民币境外需求的趋势

(1)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增长是人民币境外需求持续增长的基石

人民币的境外需求是一个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日益增强的发展过程,边境贸易、边境旅游、相互投资等经济活动,是促使境外人民币需求产生的原因。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会促使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流通更加顺畅,有助于保持境外人民币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

(2)人民币升值预期是目前人民币境外需求逐步走高的主要诱因

人民币境外需求逐步走高的主要诱因是人民币地位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收支多年顺差,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人民币成为坚挺的货币。特别是在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不仅保持了币值稳定,且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这大大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信心,并形成了目前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了人民币投资需求的增长。因人民币升值预期产生的需求是不稳定的,一旦人民币预期逆转,这部分需求的流失会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稳定造成较大冲击。我们应对人民币预期逆转的可能预设防范措施。近十多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一直是比较高的,而且变动幅度相当大。这种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将会极大地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为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

(3)人民币境外需求持续增长趋势决定了人民币有条件成为准世界货币

随着中国内地经济金融实力的增强,愈呈强势的人民币已是亚洲区的主要货币。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地区可通过人民币—港币—其他硬通货这一渠道,以港币为过渡环节,间接地将资本项目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从资本管制角度看,人民币从内地流出并汇兑后,既可能被用作经常性支出也可被用作资本性支出,这就意味着资本账户其实已基本放开。从国际化进程讲,香港成为境外人民币存贷结算的中心,就意味着人民币正以香港为中心走向国际化。

(二)人民币海外供给渠道的发展趋势

人民币海外供给渠道分为原始供给和派生供给两种,目前主要以原始供给为主。随着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的放宽以及人民币贷款规模的增加,派生供给将大幅增长。

目前,原始供给主要包括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关的,香港清算行进入内地银行间市场购买、拆入人民币;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关的,境外参加行向境内代理行购买、融入人民币;境外投资、项目承包等人民币资本流出;境内居民出境携带人民币,用于商务、旅游、探亲等小额支付;找换店、“地摊银行”、地下汇兑等渠道。为进一步扩大香港人民币金融市场规模,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已于2010年6月22日扩展至内地20个省市,而且这些地方与世界任何地区的贸易交易均可利用人民币结算,借此增加中国大陆以外的人民币流通性。另一方面,根据7月13日宣布的新人民币现钞安排,合格的台湾银行可利用香港的人民币清算平台,向台湾提供人民币现钞兑换及相关服务。这些政策都有助于发展香港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帮助香港成为领先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派生供给随着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业务的放宽而逐步增加。近期,香港市场人民币贷款出现了较快的增长,截至2010年8月13日,中银香港作为参加行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96万元,比2010年7月18日增长83.46%。境外人民币贷款的增加将带动派生供给的增长。

随着境外人民币使用渠道的拓宽,境外人民币的供给渠道还将进一步扩大。自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与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较高的贸易逆差,随着人民币更多地运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将会形成大量稳定的境外人民币供给。此外,放开境外参加行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购买或拆借人民币的额度限制;允许国内银行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信贷,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企业一定优惠;允许深港两地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拆借业务;建立人民币存款利率优势鼓励境外出口企业收取人民币;准许海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在中国内地发行人民币债券等途径均成为增加境外人民币供应数量的备选手段及发展方向。

(三)香港具备人民币离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金融基础环境

1.香港具有完备的制度

首先,市场运行机制自由开放。自由是离岸市场的生命力所在。香港恪守尽量不干预金融市场运作的监管原则,实施低而简单的税制,无外汇管制,因此被世界视为自由市场经济的代表之一。

其次,行政和司法体制完善。香港拥有高效、廉洁、透明的行政体制,深厚的法治传统,以及健全的法规与司法体系,行政与司法运作模式贴近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其三,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高效。香港的监管法规体系简明完备,监管机构分工明确、高效透明,监管理念与国际接轨,以信息披露、风险管理为本。这些推动香港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开放,同时也是国际上公认监管最完善和有效的金融市场之一。

2.香港金融市场功能健全

香港的金融市场具有国际化、融合化以及多元化等特点,金融市场体系包括银行业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黄金市场、单位信托和基金市场、强积金市场等几乎全部金融子市场。截至2009年底,海外银行在本港共设行205家,其中有153家属于世界最大500家银行之列。同时,香港与内地有着紧密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加上两地金融管理当局的紧密沟通和合作,这些优势都相当有利在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如表2)

3.香港金融基础设施优越

香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高度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并始终以“保持货币与金融体系稳定健全”、“巩固并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多币种、多层面的支付平台。目前,香港已建成港币、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四个币种即时资金清算系统以及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简称CMU系统),并通过内外部系统相互联网,为香港发展为区内支付结算枢纽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此外,香港是全球电讯网络最先进、设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资讯和通讯技术能力在全球排在第5位。(如图一)

4.深港金融合作为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金融业呈现出前台业务与后台服务分离的趋势。深圳与香港地域相连,多年来,在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双方互设金融机构,资源互补。在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方面,深圳承担着后台中心的重要角色。第一,人民币走出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以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安全为先决条件,因此,深港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理想试验场所之一;第二,利用深港之间的地域条件以及深港现有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基础,深圳可对香港人民币业务进行合理的监管,对跨境资金流动总量和用途进行适当的管理;第三,通过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深圳将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聚焦点和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的国际通道,深圳的银行业和相关金融领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010年8月获批的前海金融合作区对香港而言是极佳的配套,在前海合作区框架下,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将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 琦. 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及有关清算安排[J].《中国金融》2007年第13期

[2] 冯邦彦,陈 娜. 香港建立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的优势及效应分析[J].《南方金融》2009年第11期

[3] 谢国樑.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前景展望[J].《经济导报》2010年第5期

作者:姜莉莉

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可行性论文 篇3:

人民币离岸市场:良药抑或鸡肋?

在最近举行的长三角金融论坛上,央行一位负责人表示央行支持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但同时也在研究能不能在上海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这一政策表述在香港引起了一些反响,因为香港正在全力以赴地筹建人民币离岸市场,如果真的准备再在上海建一个,势必再次挑起两个金融中心竞争的话题。决策者需要慎重考虑。

机遇与挑战

专业人士大多质疑在国内市场中建立离岸市场的可行性。这是否意味着从事国际业务的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两套完全隔离的资金流通渠道?一旦两个渠道之间出现明显的渗漏,就会直接影响到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更加棘手的技术性问题是,央行和银监会将如何对两类资金实行分隔监管?即使对有经验的市场监管者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暂且抛开上海人民币离岸市场可行性问题,央行热切希望促成离岸市场发展的动机十分清楚。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其中一条重要的措施便是推动以人民币结算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同时还首次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建立离岸市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给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提供一个交易的场所。

离岸市场的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根据香港金管局何东和国际清算银行麦考利的观察,几乎所有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都有庞大的离岸市场。以美元为例,在海外流转的货币的数量远远超过境内市场的规模。人民币要国际化,首先必须得到海外出口商、进口商和投资者的认识和接受。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又紧挨中国内地,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可以让海外的人民币参与交易,这一点对于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非常重要。事实上,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在中国的许多边境贸易中已经颇为普遍。但是政策层面推进成效似乎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在于我们许多周边国家对我们的贸易顺差和我们对资本流动的限制。这些国家大多对人民币的未来有信心,但是如果他们不能投资人民币资产,一大笔现钱捏在手里,毕竟是资源浪费。

离岸市场的好处是让投资者将货币的风险与国家的风险分隔开采,既让人民币在海外市场尽快地流转起来,又为中国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留下时间。但离岸市场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可能给在岸市场的汇率、利率和流动性造成—定的冲击。当然,海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已经存在多年,但这一市场毕竟是与国内市场完全隔离的,而且不涉及到人民币流转,因此其主要功能就是为海外经济体提供一个对冲避险的工具,对中国国内经济与市场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由于资本管制的效率正在明显下降,试图建立人民币离岸、国内两个相互并行并互为隔绝的市场,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因此,莫如主动放开资本项目管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此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更好的发展。

离岸市场一旦建立,其功能和影响就大不一样。如果我们继续保持资本项目管制和人民币汇率干预,离岸、在岸市场的隔绝意味着最终很可能导致出现两个不同的汇率和两套不同的利率体系。而汇率、利率的差别就表明存在套利机会,投资者很可能在两个市场之间出入,获取套利。当然,中国人民银行也可以通过在香港的中资机构在离岸市场实施买卖干预,但成本会非常高。两个市场之间的套利机会将给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带来新的困难。两个市场、两套价格能否并行共存、互不干涉,主要取决于资本管制的有效性。

资本管制日渐失效

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资本管制非常严格,但在随后的30年里,资本项目管制已经明显放松。1996年12月,中国正式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本来央行承诺于2000年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但那一计划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被无限期的推迟,至今政府还没有提出新的明确的时间表。

即便如此,资本项目管制不断放松的趋势还是十分清晰的,尽管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了一些小的反复。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荦曾尝试量化11类资本流动管制的程度,并综合计算出中国资本管制的强度。如果将1978年的管制强度设定为1,那么,到2004年这一强度就已经减弱到0.6。笔者和王勋把金荦的这一测算结果更新到2009年,发现资本管制强度在2005年和2006年继续降低,因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7年和2008年有所回升,不过到2009年大概回落到0.56。

如果看具体管制类别,改革期间基本没有任何松动的主要包括三项:共同证券投资、衍生工具产品和个人资本交易。简单说来,政策主要限制了非居民在境内自由发行或买卖金融工具。而直接投资清盘、境内投资机构向国外发放贷款等,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可以直接办理,基本实现可兑换。

过去十年来,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比如,如果将每月外汇储备累积的数量扣除贸易顺差与实际利用的外国之际投资之和作为衡量“热钱”规模的指标,我们会发现在2007年前,热钱基本是流入,而且大致保持在每月50~100亿美元。2007年之后稳步上升,每月达到200亿美元。2008年底、2009年初,资本外逃,多的时候单月外逃可能达到800亿美元。不过到2009年下半年,这一现象得到了逆转,热钱流入带该保持在每月200~300亿美元。

在经济学研究中,评价资本项目管制有效性的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率平价。它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假定资本项目管制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存在资本自由流动,那么套利行为会使离岸和在岸市场相同的两个产品的收益率或者利率应该是完全相等的。笔者和王勋也应用这个方法对中国资本管制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的资本项目管制从长期看是无效的,但短期的因果关系不明显。这意味着在短期内资本管制措施还是有效的。不过,当我们把整个样本分成不同的阶段,就会发现自2008年以来,在短期内资本管制也是无效的。无论是用债券利率还是拆借利率,结果都一样。主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既然资本管制正在逐渐失效,那么,建立离岸市场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离岸市场与国内市场之间的相互渗透。即使在十多年前的东亚危机期间,政府也没有能够完全有效地管制住广东与香港之间的资本流动。今天要想再将香港离岸市场与国内市场完全隔绝,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关于在资本管制放开前在上海建立离岸市场的设想,实在是需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当然资本管制完全放开以后,上海也就不需要建立离岸市场了了。

存在资本管制并不一定妨碍离岸市场的建立,但资本管制开放一定会有利于离岸市场的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资本管制的效率正在明显下降,再想试图建立人民币离岸、国内两个相互并行并互为隔绝的市场,可能性已经非常小。既然如此,还不如主动放开资本项目管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样才能放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尽管现在资本管制逐步失效,放松资本管制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管制下的资本流动伴随着严重扭曲与效率损失。

谈到加快资本项目开放,很多人担心国内机构或者市场承受不了资本流动的冲击。不过,如我们所发现的,资本流动其实已经相当自由了,也就是说放弃资本管制的冲击不一定像我们担心的那么大,况且对于国内的企业与金融机构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还是让真正面对逐步增强的资本流动,站在游泳池边上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当然,在资本流动的同时,汇率也应该开始浮动起来。这些变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是一致的。

值得说明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包括实现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资本管制都必须全部放弃。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保留个别资本项目保留管制措施也是常见的现象,比如说如果我们担心股市投资的投栅性太大,完全可以保留现行的境内、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制度,但规模需要大幅度扩大。这样既实现资本有条件的流动,又避免股市大进大出造成冲击。

当然,资本管制开放毕竟不是可以一夜之间完成的。既然我们现在推动人民币走出去,还是需要创造一些人民币内外流通的渠道,比如说,允许海外机构到国内来发行“熊猫”债券和允许海外机构包括央行持有人民币国债等等。

说到底,人民币离岸市场替代不了人民币国际化,但人民币国际化却可以大大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作者:黄益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视节目应用高清数字技术论文下一篇:社区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