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表达方式差异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2022-09-14

1引言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浸润在母语世界中的每一个民族成员, 自觉不自觉地就会用自己民族语言所隐含的那种“独特的世界观”去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 从而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 一个民族的人。因此,语言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要学会一种语言,就必须深入了解这种语言自身的特点和属性,而想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就必须对这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英语是我国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里面设置的公共必修科目,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就是翻译。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掌握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翻译能力。因此,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学者们而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点来进行翻译教学,让学习者们更快更好的掌握翻译技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2 英汉表达方式差异分析

2.1汉语“重义”,英语“重形”

关于汉语“重义”的问题,王力先生曾指出,汉语复合句的分句之间, 有时用一两个虚词表示他们的联带关系, 有时候,它们之间的联系却是“以意会的”,叫做“意合法”。他还曾经说过:“西方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要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 用不着就不用, 只要使听话人听得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黎锦熙先生也曾经在《新著国语文法》提到:“国语底用词组句,偏重心理,略于形式”。这样的语言特点使得我们在使用汉语表达不同的感情时,不需要对语言结构本身进行过多的变化,甚至完全不用改变,用词时也不需要太过在意形态成分的制约( 不具有时态、语态、性、数、格等词形变化),而只需要根据当时的环境、心境来采用合乎语义的语素来组合成词,再用不同的词组成词组,便可以表达出含义多变的感情来。因此,在使用汉语表达时,我们只要注意语义搭配,让表达合符事理逻辑就可以了。

相对而言,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讲求的是“以形统意”,它是依靠严密的形态变化来体现语法范畴和语义信息的, 有严格的外在形式〈形态变化〉来明确显示句子的结构关系和语义信息。而这种表达方式,称之为“形合法”。这一特点也决定了英文中的各种单词都有其自身固定的词性, 同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表达感情的时候,还必须利用不同的时态、语态、性、数、格等等。

2.2 汉 语重 “动 ”,英语重 “静 ”

汉语灵活多变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只要动作表达出来,有没有主语都无所谓,比如“磨刀不误 砍柴工! ”、“向雷锋同志学习!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长城非好汉! ”,这类型的表达都完全省略了主语,直接将动作表达出来即可。而英语形式严密的特点则注定了它在表达过程中是绝对不能省略主语的,即使在主语是一个泛指的情况下,也会用“it”作为形式主语来补充到句子里面。

2.3汉语求“同”,英语求“异”

汉语在表达过程中,为了加强语气,常常会用相同的词组或者相同的结构、形式来反复强调同一个意思,以达到让信息接收者能够印象深刻的目的。比如08年奥运会期间上海街上布满最多的二句宣传语就是:“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语言顺口又豪情满怀。

而英语则相反,它在表达过程中则讲究用词尽量不要重复,即使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也要尽量采用不同的词组或者结构,其目的则是为了避免让信息接收者感觉重复啰嗦。比如同样表达“好”这个意思,我们就可能在一段话里面看到“good/nice/cool/perfect/terrific”等等。

2.4 汉语重 “尾 ”,英语重 “头 ”

汉语表达就像爬山,讲究的是一路铺垫,慢慢调动信息接收者的情绪,最后一下调至山顶,让情绪累积到最高点,最后爆发,以达到酣畅淋漓之感。相对的,英语表达则像是在下山,讲究的是在开头就要提出重点,让信息接收者一目了然,其后再进行相关的说明。这其实是东西方人为是处世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人深受“中庸之道”的影响,讲究表达要“委婉动听”,因此常需要利用“迂回蜿蜒”的表达,让对方能够慢慢进入状态,最后再凸显重点,以便不会让对方有突兀之感。而西方人则讲究遇事“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指出问题,能够大大提高沟通效率。

3英汉表达差异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既然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上有这么一些显著的不同, 所以我们在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针对这些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笔者经过十年的教学,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3.1 时 态强化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习惯了用直接用词组来表现时态,比如“曾经、过去、还会、将要”,因此我们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针对时态进行强化训练,让同学们能够在脑子里形成条件反射,看到不同的时间,就本能性的会将动词进行相关时态的变化,这一步看起来简单,实则很难。这是因为同学们母语负迁移的作用会让这种思维上的转变变得相当困难, 因此必须利用大量的范例和训练来进行巩固和强化。

3.2 结构强化

如果一个句子有明确的主语, 那么同学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则会显得比较容易,但是当句子没有明确的主语是,很多同学就常常会忘记英语表达中,主语的不可或缺性,这也是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同学们牢牢记住英语表达主语的必要性,通常情况下,这种没有明确主语的句子我们可以采取两种处理办法: 一种就是句子有明确的宾语时,我们可以将宾语反过来作为主语,将整个句子变成被动形式来表达。另外一种就是既没有明确主语,也没有明确宾语时,就必须添加形式主语“it”了。但是不管采取哪种形式, 目的都是为了配合英语表达习惯中主语不可缺少的特性。

3.3 词 汇强化

翻译的基础就是词汇,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同学们对同一事物利用不同词汇来进行表达的能力,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师生忽略的,大家总是认为一样东西能够表达出来,让别人看得懂是在指什么就行了,但是这样的翻译并没有达到“达“的要求。比如我们要形容一件事情很好,如果只会用“good”,那只会让信息接收者觉得这种表达十分肤浅 , 所以 , 我们要在平时就要注意累积词汇的多样性。

3.4 语 气强化

必须让同学们在进行翻译时,记住将汉语中最后的重点,提到英文表达的开头来翻译,这样才符合英语单刀直入的特点。特别是在翻译一些辩论性的文章时,更是要注意,论点一点要放到英文表达的前面,让信息接收者能够一目了然。

4结语

我们在进行英汉翻译教学过程中, 还会遇到其它很多的由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而引发的问题,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暂且只能提出这些比较显著的差异,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能够让广大英语教学者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到更多的差异,并由此采取较有针对性的措施, 让我们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能够更有效果。

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学者而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能做到真正的“信、达、雅”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对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从而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针对这些差异来帮助教学者和学习者们更快更好地进行英语翻译教学。

关键词:汉语,英语,特点,大学英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下一篇:计算机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税务筹划研究——以YY网络科技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