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较论文

2022-04-2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较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2016年8月22-26日,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教育中的辩证法:比较的视角”为主题,聚焦全球化和本土化、数量与质量等14大议题。文章对大会的主要研究力量、热点议题、关注焦点、研究方法、主题演变等问题进行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世界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较论文 篇1: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之比较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远程教育具有社会和教育意义上的极大优势。传统的教育观念、方式和方法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但传统大学至今没有消失,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消失,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可以被描述为共存与发展。

关键词: 远程教育 传统教育 比较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多教育专家声称,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突破学校院墙的阻隔,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延伸到每个人的一生之中。

一、远程教育的与本质

关于远程教育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但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时期的远程教育都存在共同的本质,那就是: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的时空分离。几乎所有的定义都将教师和学生的时空分离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描述性特征。在教师和学生时空分离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像在传统教室中那样,得到教师直接的和持续的指导。尽管远程教育并不排斥短期的面授,但是,从远程教与学的整体看,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时空上通常是分离的。

二、远程教育的优越性

21世纪的远程教育是以开放的、灵活的、终身的教育发展为目标,是传统教育的延续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

(一)开放性

1.网络教育对学员基础没有限制。每个学员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进度也不一样,远程教育能为不同的学员提供个性化服务。

2.远程教育对学习时间没有限制。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很难挤出大块时间继续深造,远程教育可摆脱传统教育对学习时间的严格要求,学员可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3.远程教育对学习地点没有限制。远程教育使学校教育突破了地域的界限,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4.远程教育采取“宽进严出”的方针,教育质量的把关不是放在入口上,而是放在出口处;在教学管理中,没有采取优胜劣汰的方针,而是在保证基本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受教育的机会。

(二)灵活性

在远程教育中,受教育者对个人的学习进度负责,学习评价着眼于学习的进展而不是论考试成绩,受教育者的学习要求受教育者、教师的配合,以便学习的内容符合工作的要求。受教育者的学习以自主的学习为主,学校更多的是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服务,传统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逐步被“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所替代。

(三)终身性

当今社会,知识技能急速更新,广大从业人员仅凭一张文凭或旧有的经验技能就想一劳永逸已成过去,职业培训、终身教育已成为必需。

(四)共享性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东中部地区,并导致大中城市人才密集,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专业门类不齐全,高等学历人才极度贫缺。远程教育不受限于地域,并集中最优秀的教师资源,使最优质的教育传达到全国各地,不受地域限制地培养高层次人才,对师资力量薄弱地区的学校也是有益的参考和补充。

三、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互交融,共存发展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也不一定完全局限在实时的连续的面授中,学生也会采用像自习、家庭作业等学习方式,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育资源,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学习资源,具有更多的自学机会,并且学习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逐渐减少。这些都是远程教育的特征。

在远程教育中,面授教育这个环节虽然一向被某些激进的人们视为远程教育的“盲肠”,似乎可有可无,但是始终存在、难以割舍。偶尔的面授教育是远程教育的特征之一。

远程教育是不会取代传统学校的。这就要求远程教育的发展应从与传统教育互补的角度,精心策划和整合,以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和优势;传统学校也应接受网络及网络教育的冲击,注意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在教育中的应用。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一个有益的共存与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丁兴富.远程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德斯蒙德·基更.远距离教育:国际终生教育的第一选择.开放教育研究,1998,(2).

作者:张艳艳 惠晓娟

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较论文 篇2:

教育中的辩证法:比较的视角

摘要:2016年8月22-26日,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教育中的辩证法:比较的视角”为主题,聚焦全球化和本土化、数量与质量等14大议题。文章对大会的主要研究力量、热点议题、关注焦点、研究方法、主题演变等问题进行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世界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关键词: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辩证法;比较;全球化

一、背景概况

(一)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推动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World Congress of Comparative Educaion Societies,WCCES)由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教育学会组成。1970年,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标志着WCCES的正式成立。WCCES始终致力于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保障人权平等,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并不断强化国际教育研究,保证全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秉持这一理念,WCCES努力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与国际教育研究,提升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加强世界各地的比较教育专家的合作,加强比较教育对当代重大教育问题的研究。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在国际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国际比较教育学者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国际社会增强彼此了解的重要窗口。

(二)本次大会的主题及制定原因

2016年8月,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大会的主题为“教育中的辩证法:比较的视角”(Dialectics of Education:Comparative Perspectives)。大会认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合作趋势增强……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世界各国无不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领域,把教育改革与创新作为应对时代挑战的重要举措,新理论、新观点、新做法不断涌现。纵观当今教育改革,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一些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世界范围内,从东方到西方,从南方到北方,辩证法思想起源多元。不同形式的辩证法——包括道教、苏格拉底对话法、印度教、佛教、中世纪哲学、黑格尔、马克思主义、犹太教法典以及新正统神学的辩证法——出现在历史上,并且到今天仍然适用。因此,本届大会的主题被定为“教育中的辩证法:比较的视角”,期望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同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分享经验的平台,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共同探讨这些问题。鉴于此,本次大会设置14个分主题:全球化与本土化、数量和质量、市场化与公益事业、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多样化与标准化、公平与效率、集权与分权、自治与问责、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论。

(三)与会专家与大会安排

世界比较教育大会被誉为“比较教育学科的奥运会”。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这是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成立40多年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也是中国举办的比较教育学科的最高级别的会议,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与了本届盛会。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刘川生,WCCES会长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Carlos Alberto Torres)教授,以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此外,大会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主席王英杰教授,经合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主管、秘书长特别顾问安德里亚斯·施莱克尔(Andreas Schleicher),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知名教授许美德(Ruth Hayhoe),以及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会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四名学者作主旨发言,分享了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文化间有关比较教育发展与教育国际化的新认识与思考。本届大会共采纳1093篇学术论文,安排了4个特别推荐报告专场、274个平行分会场,以及4个论文海报展场。

二、主要观点

(一)来自主题发言的观点

本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期间共有四位国际教育组织管理者或大学知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他们分别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及世界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比较教育研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1.中国教育与全球化

王英杰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学校教育之展望——辩证的视角》(The Prospect of Chinese School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s)的报告。此次报告围绕着一项为期两年的混合方法研究展开,研究发现中国学校教育的六大冲突,即教育目的的坚守与异化、学生成长的快乐与痛苦、家长的焦灼与期盼、教师的坚守与解放、校长的困境与突围、学校组织的进化与变异。研究阐述了学校教育中的多个热点难点问题,比如规范化学校如何为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教育提供可能,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未来前景,探索新的治理战略,提供多样化课程,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此外,王英杰教授从学校治理和学校变革两方面阐述了中国学校的发展图景,并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泛而持久的教育国际伙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他指出,中国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呈现出色彩斑斓而又充满活力的现代学校教育的新图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校不但发生着变革,而且期待更为广泛而持久的全球教育交流与合作。

许美德教授以《中国处于中心:对全球教育意味着什么?》(China in the Centre:What Will it Mean for Global Education?)为题目,主要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教育发展的经验,以及通过各类组织(如世界银行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署)为各高校在文革后推动教育发展获得显著性进展提供的帮助;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丰富的教育文明;第三部分概述了中国对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项目。在谈到中国教育对于世界的贡献时,许美德教授指出了师范大学对于全球公民培养以及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她高度赞扬了中国对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的教育援助项目,称这些项目体现了对话和互惠的原则,具有为全球教育思想和实践开拓新方法的潜力。

2.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施莱克尔的报告题目为《更好的技能、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连接学习世界与工作世界的挑战》(Better Skills,Better Jobs,Better Lives——The Challenge of Connecting the Worlds of Learning and Work)。他以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PIAAC)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多国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关系,并指出为了促进个体的更好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加强青少年的技能学习和训练。OECD的技能调查(PIAAC)显示,技能贫乏严重制约了人们获得酬薪更高以及更有价值的工作。这一结果对于各国普遍适用:技能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显著的有利影响应与全社会共享。施莱克尔指出,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经验、社交网络等方面的能力远不如过去的成年人,其状态十分堪忧。当今社会,很多国家的大学生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即就业难的问题。大批企业找不到满足他们所需技能的人才而导致岗位空缺,大批的毕业生又因为缺乏相关技能而处于失业状态。这表明,接受更多的教育并不会自动转化为相关技能、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对此,施莱克尔强调应加强青少年的技能学习和训练,包括培养实用的技能、激活技能供应、让技能为经济繁荣作贡献、让技能对社会凝聚力作贡献,以及把技能投人到有效的应用中等,从而将学习与工作相连接。

3.比较教育研究的未来

卡洛斯·托雷斯主旨演讲的题目为《比较教育的艺术:21世纪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比较教育学会》(The State of the Ar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WCCES at a Crossroads in the 21st Century)。他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应如何从全球化视角理解比较教育学在21世纪的发展;二是比较教育学在全球化时代的责任和挑战。卡洛斯强调,比较教育学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作为一个具有全球化特征的学科,全球化本身为深刻理解和阐释该学科提供了视角;同时,全球化也使得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面临着身份认同、学科边界等问题和挑战。他认为,比较教育学的这种状态将会推动世界比较教育学会在处理这些挑战中发挥潜在的作用。

(二)来自分会场的报告

在大会的274个平行会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精彩发言在阐述全球教育发展现状的同时,引发了与会代表对于全球教育问题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讨论。

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相关方面,专家们主要探讨了全球公民教育、留学生教育、跨境教育、国际组织、国际教育援助、教育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多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问题和教育反思等问题。其中,在教育国际化会场,与会者讨论了语言、文化、宗教等问题;多国教育改革会场讨论了个别国家(地区)教育改革问题,也有人对多国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进行了对比讨论,讨论中涉及到的地区或国家包括欧洲、大洋洲、东亚、东南亚、非洲、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尼泊尔、土耳其、埃及、中国等。另外,由于本届大会在中国举办,该子主题下形成了一个关于“中国教育”讨论,主要讨论了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校教育、农村教师、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改革、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在数量和质量相关方面,该主题以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和多维度的视角,审视和理解教育质量问题,具体包括投入(如教师培训、教学时间、班级规模、学生人均支出)、过程(如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产出(如学习结果的多样化、教师参与度),主要讨论了各级教育的质量保障、质量改善策略、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师角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国际评估和世界大学排行榜,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与使用等问题。

在市场化和公众化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探讨了教育金融、教育产业化,以及在教育市场中政府的作用、学校教育的选择、社会经济资源等问题。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讨论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意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效能与教育改良,以及科学与人文教育范式等问题。在传统与现代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讨论了教育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现代教育趋势、挑战和发展途径,以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等问题。在公平与效率相关方面,主要讨论了殖民教育中的不平等、残障人士教育、特殊教育、弱势(边缘)群体教育、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和国家在推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等问题。在自治与问责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讨论了不同国家资质与问责改革实践经验、高等教育多元治理、高等教育外部问责与内部自治、教育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教育治理与学校管理的关系等问题。在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讨论了不同地区精英和大众教育的具体实践、大众化高等教育、精英人才培养,以及精英教育的任务、角色和发展模式等问题。在多样化与标准化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讨论了多元化视角下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全纳教育发展途径、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教育经验、标准化测试的优缺点,以及教育中的道德、文化和宗教等问题。在集权和分权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讨论了国家政策与教育改善、社会政策转移,以及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质量保障和评价等问题。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讨论了师生互动与冲突、学生体验、学生政策,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的挑战和机遇、策略、教学改革等问题。在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讨论了教育性别取向与性别认同、学校里的性别问题、跨文化中的性别问题、教育中的同性恋及双性恋的影响、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不平等、性别角色与教育价值等问题。在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讨论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非正规教育、远程教育、全面教育、终身学习、人力资源发展政策,以及职业学校培训方法、质量和政策等问题。在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论相关方面,与会者主要讨论了比较教育中的研究方法、理论与概念探索、学术传统、新用途与新视角、发展趋势和前景,以及亚太、拉美、中国等地区与国家比较教育发展等问题。

三、简评

(一)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

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是国际比较教育界的大盛会,也是中国目前举办的最高级别的比较教育学国际大会。此次大会的召开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及相当数量的国外学者及国际教育组织代表参会,占参会人员总数的53%。此外,由于此次大会在北京举办,有不少比较教育学专业的国内学者前往参加(42%),港澳台学者占总数的5%(见图1)。

由于此次听会人员大部分为国内人员,从中可以分析出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力量分布(见图2)。目前,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为国内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北京师范大学以绝对的地域和实力优势位居榜首,研究议题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浙江师范大学位居第二,议题多集中于对非洲教育问题的探讨。其他高校,如西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也是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力量。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议题与关注焦点

从与会者所提交的1000余篇论文反映出此次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议题。实际上,大会拟定讨论的子主题与最终会场的主题设定基本相符。图3所示为最终子主题的录用论文分布情况。由图可见,全球化与本土化、数量与质量是研究热点,符合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对教育质量愈加关注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多样化与标准化、集权与分权的辩证关系的主题研究相对较少,这一方面反映出它们在教育领域众多辩证关系研究中有可能走向边缘化,另一方面反映出对这些辩证关系的深入和具体研究不足。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有关教育领域众多辩证关系的研究中,研究者聚焦的范围可分为全球、欧美、亚洲、非洲、拉美和大洋洲。此次大会在中国举办,亚洲拥有地缘优势,因而,大会论文对亚洲教育的探讨相比其他地区较多(55%)。其次是欧美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占15%。本次会议对全球范围内教育问题的探讨也比较多,占13%(见图4);对非洲地区的关注也不少,占11%;对拉美地区的关注相对较少。虽然议题较多涉及亚洲地区,但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整体趋势仍然显示出以欧美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特征,特别是有关教育经验启示方面的议题,这些地区的教育程度较为发达,更能吸引发展中国家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将发达国家的优秀教育实践与发展中国家的类似实践进行比较,充分显示了全球化教育时代全球教育分享与交流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提交的论文中有266篇涉及中国教育,其中有178篇论文出自中国大陆学者,24篇出自港澳台地区学者,64篇出自国外学者。这表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在世界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学者及国外学者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关注。

(三)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在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方面,笔者在对录用的1082篇会议论文(包括1045篇平行会议论文和37篇海报展场论文)进行分析发现,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与会者比较喜欢采用个案研究(57%),其次是比较研究(20%)。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会的主题关注“教育中的辩证法”,因此有不少与会者的论文围绕着比较教育的理论、思想、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占总数的7%(见图5)。此外,在分析单元上,笔者对采用个案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的论文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论文以民族国家为分析单位的最多,分别有364篇和65篇;随着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深入,以全球或某个大洲为分析单元的也相对比较多,位居第二;以州、省为分析单位的最少,一共只有19篇(见图6)。

(四)主题演变与特点

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一般每3年举行一届,地点各不相同。首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在渥太华举行,迄今已经举办16届。表1为16届大会探讨的主题。从中可见,WCCES始终坚持面向人类发展和探讨国际教育问题。1970年和1974年这两届会议的主题分别针对教师教育和教育效率探讨具体教育发展的问题。随着WCCES日益发展,会议主题也日趋丰富多样,由最初的局部问题探讨转向关注宏观教育问题。1977年、1980年和1984年,这些大会的主题以大教育观的视角紧密结合比较教育学科自身发展问题以探讨全球教育中的重大问题。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浪潮的兴起,WCCES更加关注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适应问题,如1987年“教育、危机与变革”、1989年“发展、沟通与语言”、1992年“教育与民主”、1996年“传统、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和1998年“教育、公平与转型”。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巨变,全球化概念开始进入国际发展战略议程。在全球化背景下,WCCES积极迎接挑战并适应教育全球化趋势,2001年会议探寻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应如何应对时代的需求和促进世界的繁荣富足,大会分析了国际化和全球化对比较教育理论变迁的影响,以及作为全球化载体的比较教育机构所起的作用,探讨如何迎接新世纪挑战和制定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政策。2004年,大会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007年,大会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打破本土化的局限性,拯救现代文化危机,探索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的可能性。2010年探索和审视教育和社会内外部所存在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隔阂,并寻求减少隔阂的可能性。2013年,大会探讨新时代里教育和社会中各种新的声音,寻求应对新挑战和新问题的新解决方法和途径。2016年,大会探讨各种教育问题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探索不同国家与文化之间通过教育和科技发展实现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不同方式。

四、小结

当前,世界比较教育研究集中于全球化与本土化、数量与质量等主题,关注全球化与本土化对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本身取得实际效益的探讨。研究者多聚焦于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欧美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也不少。与会人员的国外学者超过半数。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为国内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随着中国教育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与会人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在分析单元上,无论是个案研究还是比较研究,以国家为单元的居多。对某些州、省或地区等更为具体的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不足。此次大会主张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教育问题,为各国学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分享经验的平台,较好地把握了世界比较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为比较教育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符合WCCES的最初宗旨与发展理念。

作者:钟颖 汤春红

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较论文 篇3:

网络教学平台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现状及其建议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需要成人在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不受限制教学的优点则弥补了传统成人教育的不足,也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特点。本文对网络教学平台和成人教育进行研究,指出网络教学平台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及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经过研究,笔者发现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存在学习信息资源陈旧不更新、平台维护成本高、课程设置缺乏个性化、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改进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把教育网络化、互动化、个性化落实到实处,从而满足不同求学者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这对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成人教育 重要性研究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资源成为企业、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竞争力的前提与基础。教育学习资源比较匮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求学者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参加工作的学习者。国家教育部门政策支持成人教育,特别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成人教育。因此,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成人教育模式刻不容缓。网络教学平台的成人教育既可以实现再教育,又可以实现边工作边学习,随时随地参与教学,满足工作者的各种学习需求。网络化、个性化、互动化及社会化的教育不仅可以满足求学者的学习需求,还可以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教育,增进师生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培养,并对教育行业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网络教学平台与成人教育

(一)网络教学平台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资源占据重要地位,谁抓住了信息资源谁就发展得好。而人才又是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以要推动信息化的人才培育。目前,在教育资源陈旧、学习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情况下,网络教育发展必不可少。依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可以利用网络,发挥教育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发展人才。学习没有年龄限制,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以及老人大学这都说明了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人们渴望知识、渴望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人们的学习需求增大。传统教育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所以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受到很多在职人员的欢迎,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对成人进行学历或非学历的教育,进行在线培训,并通过多媒体软件与网络进行网上授课与学习,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共享精品课程,可以提高学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网络教学平台,把网络教学平台分为点播式教学平台、交互式教学平台和社会化教学平台。点播式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点播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资源,查看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内容,在线完成教师规定的作业等。点播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育资源随时随地快速传播。交互式教学平台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服务,通过聊天工具、贴吧、社区、电子邮件等在线给学生解答难题、提供辅导以及学习导航,增加与教师的互动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使教育模式越来越完善。社会化教学平台是通过搜索引擎、留言板等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网络,集思广益,实现社会化智慧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实现学习自主化的同时实现学习社会化。

(二)成人教育

我国的初高中及大学都是采取全日制普通教学教育形式,而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学不同,时间、地点、年龄及性别等不受限制,学生自主学习,且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社会经验学习新事物。成人教育的学习心态较好,学习目的明确,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学员一般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知识。

成人教育有开放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成人高考(夜大、函授)和远程教育这三种教育方式。电大开放教育与夜大是有专门的教师教学,并有教材书本,理论结合实际,这两种是比较常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电大和夜大在全国各地都有培训中心,学习资源实现共享,教学方式灵活。远程教育则是网络教学的典型代表,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实现远程教学。远程教育是远距离教育,是师生之间进行多种媒体的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一种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借助网络参加互助学习,方便了校外学生通过网络接受授课。211、985等重点大学的远程教育发展的比较好。

三、在成人教育中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

(一)网络教学平台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教育的一种。网络教学平台与成人教育有着一样的宗旨,那就是给求学者提供教育,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网络教学平台也分是否是名牌高校开展的,如果是的话,参加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最终可获得普通高校文凭,此文凭为学士学位,而参加成人教育毕业的求学者得到的是由成人教育直接颁发的成人系列的成人教育文凭。

这两种教育的入学门槛与招生对象也有很大的区别。求学者通过参加由全国统一招考的成人高考入学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而被学校择优录取。成人教育入学考试由多门课程组成,进行单科考试,并且分别颁发每个课程的合格证书,哪门课合格就颁发哪门课的合格证书,如果参考科目都合格的话就可以颁发学历证书。而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则是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并组织考试,考试难度受该招生院校的知名度及教学质量的影响。成人教育的报名者最低要求是高中专学历,报名采取阶梯状。持有普通高中学历、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的报名者可以报考专本科,专科学历报名者报名本科。在成人教育的报名者中对报名者的户籍不做要求,目前主要是优先招收本地户籍,外地学生可以参与函授学习。此外,成人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丰富,有脱产、函授、业余等方式,求学者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或者参加培训机构举办的自考班参加学习;而网络教学平台依托网络进行在线授课或者集中面授,如YY课堂等。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成人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满足成人在工作中“充电”的需求,并能够在网络教学平台发挥他们的社会经验和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网络教育不仅可以优化成人教育,并且网络教学平台自身有着很大的优势。

1.网络教学平台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网络教学平台借助互联网的无地域无时间限制的特点使教育超出了校园范围,使各种教育资源跨越时空距离,使教育辐射范围更广。学校可以把优秀教师的课件、教学模式等在互联网上传播共享,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推动教育行业发展。虚拟的教学中心满足网络学员的需求,开拓新的教育空间。

2.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学管理自动化及教学形式个性化

网络教学平台在互联网上有教学管理平台,并且在联网状态下可以实现自动管理及远程互动,更好地关注平台上每个学生的动态,如学生咨询哪些课程、选课情况以及报名课程等。网络教学平台有着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可以根据平台上的网络学员的浏览课程情况,记录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双向互交功能而提出有关个性化学习建议,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更好更快实现。

3.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自主化学习、交互学习

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大都是被动地学习,并且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师生等级悬殊。网络教学平台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远程教育及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及时更新出最新的学习内容及时间、地点,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另外,除了学习的基本资料在网络上共享之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都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交流沟通,解决疑难问题。

四、网络教学平台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行业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并且平台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成人教育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单一稀少的学习资源无法满足求学者的需求

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求学者的学习条件发生变化,学习需求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大都一致,或者学习资源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使得学习资源比较陈旧,不能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发挥不出学习资源的作用,反而阻碍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者通过常用固定的平台和教师、学员交流沟通,没有做到真正的集思广益,其他人的资源没得到搜集与共享,从而影响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网络教学平台大都以购买资源和“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为主,但同时也存在着自学型的教学模式。讲授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学习效果不大好。而自学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任务自主学习知识,并及时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流程不完善,大大限制了网络教学平台成人教育的发展,使得求学者的学习效果没有保障。

(三)网络教学平台维护成本高,网络教学课程缺乏个性化

教育机构对网络教育平台的师生信息和软硬件进行管理、更新与维护,导致教育机构对网络教育平台的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维护人员不专业反而加大了维护风险,容易造成重大系统问题。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的理论是把教育网络化。已经形成的网络教学课程体系大都以教材为主进行构建,这就不能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也不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

(四)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范围受到限制

我国很多教育平台利用教育机构内部网络进行搭建,得到国家教育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但由于用户规模小,且教育机构外部网络无法访问该网络教学平台,限制了求学者的访问。这不符合网络教育的特点。

五、完善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成人教育

网络教学平台是成人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根据上文分析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并完善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成人教育的建议。

(一)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完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其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可以满足学习者的各种需求,根据求学者的需求合理开发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建设阅览室和实验室等,模拟学习情境,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让求学者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二)建立多种网络教学模式

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方式也不同,有些学习者喜欢自学,而有些学习者在教师讲解下学习效果更佳。因此,搜集并分析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构建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如专题网站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及主题学习模式,从而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启用专业网络维护人员,课程设置个性化

由于教育机构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维护成本加大,所以需要合理分配好人力物力及财力,对师生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证网络平台的安全。网络教育以教育网络化为目的,在传统教育转移到网络的基础之上对教育进行交互化、社会化、个性化。使用社会性软件,借助搜索引擎、社区、论坛、留言板等,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满足求学者的需求,实现自主的、随时随地的学习。

(四)扩大教学范围

由于网络教学平台依托教育机构内部网络建设,内部网络限制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范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采用构件技术与云技术,大大扩大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范围,方便了网络教学平台的维护,也符合网络教育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学习理念。

六、结束语

信息时代对网络、教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网络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教学与学习,借助社会软件与其他求学者、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共享教学信息资源,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共同体。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网络教学平台是当今及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重点,同时也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教学拓展了教育空间,形成了虚拟的教学中心。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引导求学者把实际经验与理论结合起来。网络教学推动了学习社会化,增加了师生互动机会。网络教学平台成人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虚拟环境,满足了学员学习的需要,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求学者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冰宇.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成人教育重要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161-162.

[2]姜南,王玉海,李昆.论网络教育平台在继续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69.

[3]马薇.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57-158.

[4]曹洪龙,郭辉萍.网络化教学平台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4(3):36-38.

(责编 张翼翔)

作者:刘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研究论文下一篇: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