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分析论文

2022-04-25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大众传播媒介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站在历史的视角看问题,无论是从现代各民族发展的角度还是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角度,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系统”。

大众传播媒介分析论文 篇1:

论大众传播媒介对民族音乐推广的作用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国人爱护和推介。在推广民族音乐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大众传播媒介对民族音乐推广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助于民族音乐推广方式的改进与提高。

关键词:大众传播媒介 民族音乐 推广作用

一、大众传播媒介与民族音乐概述

(一)大众传播媒介略叙

大众传播媒介内涵甚广,一般而言,我们将其定义为传递资讯、信息的平台和中介,包括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第一,口语传播时代。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尚属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未发明文字,任何信息只能口口相传。传播的范围和效果十分有限。第二,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内容。有了文字,信息的传递变得方便,信息传播的效果也有了质的提升。然而,文字的发明并不能解决远距离传播和资讯保存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人类大众传播的水平依旧较低。第三,报纸传播时代。报纸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只不过当时的报纸只在官方内部通行,而内容也大多是官员贬擢、政治命令等等,和如今的报纸相距甚远。等到西欧工业革命之后,商人对于信息的需求大增,于是现代报纸应运而生。报纸的出现,打破了人类大众传播的模式和范围,将远距离传播变为现实。第四,电子传播时代。这个时代的两个代表性媒介是广播和电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大众传播媒介也在不断的更新。广播和电视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人类传播的范围,同时将大众传播的速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以前,报纸将一个地方的信息带到另一个地方可能需要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今,利用无线信号,人们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能接收到资讯。第五,网络传播时代。毋庸讳言,互联网从各个方面重构了人类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也受到了革命性的影响。在互联网产生之后,大众传播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纪元。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普及式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廉价化,新兴大众传播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众传播繁荣发展。

(二)民族音乐简介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特有的音乐类型和音乐形式,它是形成一个民族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类重要的创造,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历史、种族、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各个民族的音乐差异甚大。东非土著围着篝火欢腾起舞时,口中唱出的歌曲,与中美洲印第安人星空下的深夜呢喃必定相距万里;而黑人爵士乐的动人旋律与布鲁斯蓝调的点点悲伤也大为不同。中华文化绵延千年、博大精深,梁启超先生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将我们与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既然文化久远、自成体系,那么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自然也有相当的特色。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相比较,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不论在旋律上,还是在内涵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造就了我们国家民族音乐的特色和独具一格。

近年来,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兴起,传统民族音乐的听众锐减、市场也不断萎缩。出现此种情况有四大原因。第一,相较于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的欣赏门槛更低。民族音乐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韵律讲究,而且还伴随着深刻的背景。这对于一般的听众来说,欣赏的门槛过高。第二,流行音乐的“快餐文化”属性浓厚,不论从曲调、歌词,还是内涵来说,都比较的大众化和“快餐化”。对于这个时代的受众来说,“快餐文化”再贴切不过。不是因为他们都不懂得高雅和艰涩的文化形态,而是因为他们太忙、太着急,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沉浸下来欣赏“阳春白雪”。第三,民族音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相较流行音乐来说在人数上处于绝对的劣势。没有足够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民族音乐就只能在相对狭小的群体中传播,而不能波及更广泛的受众。第四,民族音乐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的使用相对较少。在这个时代,不懂得使用互联网媒体传播、不懂得自我营销,那么不论是一种文化形态还是一个商业形态都必然遭到淘汰,因此民族音乐如今处于尴尬地带。

二、大众传播媒介对民族音乐的推广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是传播信息、资讯的中介和平台,自然也是传播各类文化形态的主要工具。对于民族音乐来说,大众传播媒体的作用不仅不可忽视,而且无可取代。纵观这些年大众传播媒介与民族音乐的相互关系,以及学者专家的科学研究结果,我们能够归纳出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民族音乐的推广作用。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大众传播媒介能够拓宽民族音乐的覆盖范围;第二,大众传播媒介能够加速民族音乐的传播速度;第三,大众传播媒介可以丰富民族音乐的传播方式。

(一)大众传播媒介能够扩宽民族音乐的覆盖范围

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民族音乐的推广作用第一点表现在拓宽了民族音乐的覆盖范围。在前大众传播媒介时代,或是纸质媒体时代,民族音乐的传播范围是极其有限的。民族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在纸质媒体时代没有办法让受众亲耳听到音乐,任凭一支生花妙笔也难以让受众真切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动人魅力。等到广播、电视特别是互联网出现之后,民族音乐的广泛传播变得可能。首先,声音传播成为了一种常态,广播自不必说,电视是一种声画结合的传播形态,而互联网更是将声音、画面和文字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传播样态,为民族音乐传播创造了前提和基础。其次,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性发展也为民族音乐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各级电视台2000多家,全国95%以上的家庭拥有电视,这样一来,民族音乐拓展传播范围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更何况,近年来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民族音乐广泛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数据,我们目前的网民总量为6.88亿,网络普及率超过了50%。从理论上说,如果选择的平台得当,那么在上面传播的民族音乐能够为数以亿计的受众接收。举个例子,2010年带有强烈民族元素的音乐《忐忑》在网络上被疯狂传播,被网民们称为新一代神曲,而它的演唱者龚琳娜被封为新一代“神曲歌后”。虽然网络上对龚琳娜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她的确受过良好的民族音乐训练,她的老师是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邹文琴教授。因此,颇具民族元素的《忐忑》的火爆证明民族音乐在互联网时代也有广泛传播,甚至被众人追捧的可能。

(二)大众传播媒介能够加速民族音乐的传播速度

大众传播媒介不仅能够扩大民族音乐的传播范围,还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民族音乐的传播速度。虽然音乐作品和新闻不同,对于速度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但是,有了速度就为广泛传播和有效推广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试想,一个久久不能传播开来的民族音乐作品,何谈拥有大量的拥趸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众多大众传播媒介之中,对于民族音乐传播速度提升帮助最大的莫过于电视和网络。首先是电视。虽然这个时代互联网大有取代电视,成为众多媒介形态中执牛耳者的趋势。甚至有不少学者和专家指出,现在已经是互联网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在其万丈光芒面前显得黯淡无光。但是,就中老年群体来说,电视媒体依然是他们的首选。而中老年群体是民族音乐的最主要受众。所以,利用电视媒体,民族音乐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传播给中老年群体。其次是网络。相较电视,网络有着更快的传播速度。并且,相较于电视的单向传播模式,互联网的双向传播模式为民族音乐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更好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在互联网媒介的语境下,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相较于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的内容制作流程更加简单。因此,互联网媒体便取得了电视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传播速度,而这对于民族音乐的推广来说是一件好事。

(三)大众传播媒介可以丰富民族音乐的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的选择对于传播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上传播民族音乐的方式无外乎直接将音乐本身进行传播,效果如何就要看观众喜好和运气了。但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民族音乐的传播方式,让民族音乐传播更加丰富多彩。以央视“青歌赛”为例,“青歌赛”目前是我们国家规格最高的青年歌手音乐大赛,收视率极高。其中,民族歌手的比拼是一大亮点。每届“青歌赛”都会捧红几首好的作品,如《美丽的楼兰姑娘》《父亲》等等;也涌现出众多如今家喻户晓的演唱家,如刘和刚、韩红、阿鲁阿卓等。由此不难发现,如果仅是“光秃秃”的介绍或是传播一首民族歌曲、几个民族歌手,将会收效甚微。如果利用比赛等方式来丰富和发展民族歌曲的传播方式,无疑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故而,在传播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丰富和创新了传播方式,从而推动民族音乐的广泛传播,并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喜爱。

三、结语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因此,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不仅是民族歌手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从过去的经验和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来看,大众媒介在推广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大众传播媒介能够扩宽民族音乐的覆盖范围;第二,大众传播媒介能够加速民族音乐的传播速度;第三,大众传播媒介可以丰富民族音乐的传播方式。

民族音乐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取得了不俗的传播和推广效果。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在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推广的过程中,民族音乐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媒体的使用较少、也极不熟练。在这个移动媒体时代,任何媒介内容想要取得好的推广和传播效果必须要善于利用各种新兴媒介。因此,民族音乐的推广者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深入分析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从而更好地推广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胡正荣.传播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罗树萱.传播学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2012,(01) .

[3]张晓理,宋世宗.浅谈媒介对推动民族歌曲传播的帮助[J].艺术评论,2013,(04).

作者:张海坤

大众传播媒介分析论文 篇2:

意识形态分析下的大众传播媒介

摘 要:站在历史的视角看问题,无论是从现代各民族发展的角度还是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角度,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系统”。一方面,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其内容涵盖信息、娱乐、文化、互动等领域;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与这个“系统”之间又形成了一个供所有元素发展壮大的“拟态环境”。人们只能在这中“拟态环境”中来建构观念和再生产实践。这其中就包含着“意识形态”建构。及由此“拟态环境”而衍生的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认识。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霸权;大众传播媒介

一、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最早提出了“意识形态”一词。在他那里,意识形态的作用是要客观的评价观念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拒绝对观念的神秘化理解的倾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拖拉西在其《意识形态的要素》一文中去有体现除了一种实证主义的飞批评倾向。于是,早起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就逐渐出现了变化,这使得意识形态被指那些有意粉饰现存、掩盖真实的观念和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中,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形态建构和塑造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不存在真实或虚假的问题。之后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了以文化霸权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理论。在葛兰西看来文化霸权不但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传播过程,更是将统治阶级将其意识形态融入在其他各个阶级中的一个过程,社会虽然由许多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构成,但是,统治阶级通过媒介制造的利益一体化的骗局,她们能够运用霸权,使自己的利益变为社会的普遍利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

二、意识形态分析理论视野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20世纪早期,葛兰西就对文化领导权与大众文化领域有着清醒认知。他认为,文化霸权的形成,并不是要把自己的意识形态以命令式的方式强迫给从属阶级接受,而是需要依靠被统治者的发自内心的自愿的接受[1]。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学者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认识。传统的传播理论认为,一致的舆论与普遍的赞同是本来就存在于社会中的,媒介只不过将他传播出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运用媒介批判的理论使我们看到,媒介至少是参与制造了一致的舆论与普遍的赞同。

1.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大众代言人的本质。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实体就是大众传播媒介,它包括报纸、新闻性杂质、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它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新闻事业发布新闻、引道舆论的物质手段[2]。作为大众的代言人,它得益于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在长期的生存生活之后,思想和感情发生的同化作用,在渐渐的失去个性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后,作为信息和意识形态传递工具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意识往往就成为大众的意识。葛兰西在文化霸权这样解释道,媒介通过向我们提供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想脱离的各种信息。而我们无意识地接受着这种生活方式或者信息就可能让我们对现实产生错位的认识,然而,被霸权者要么根本毫无察觉,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意识,要么虽有察觉但也难以跳出既有的利益结构,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阿尔都赛的观点也支持这一说法,他认为意识形态与国家机器有着紧密的联系,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个体与其存在的拟态环境的‘再现’”,而这样的“再现”恰恰主要由大众传播媒介来完成。大众传播媒介就充当了意识形態的表现形式,通过输出内容的控制同化或者统一大众的认知与意识。在大众意识形成之后,大众传媒表达话语的作用也被提升至意识形态高度的层面,同时被赋予了控制人的思想意识乃至行为规范的作用。这时,在受众心中大众传媒的话语表达形成了一种权威的力量,因此,他对受众的传播效果便开始发挥现实影响力了[3]。我们不得不考虑一旦这种权威的力量过度发挥时,话语的霸权在大众传媒领域便会形成。这时作为大众代言人的大众传播媒介,就不仅仅是政府定的“喉舌”、“无阶级”、“无党派”的“第四种力量”、“权利的工具”和“维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手段”,更加成为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者,从而主动的维护着国家统治的合法性。而此条件下,所谓大众的代言人及新闻自由不过是空谈,是社会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约束和限制新闻传播活动,最终是传播内容及公共的意识形态更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2.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的关系。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的无意识”思路来解释,我们看到由于意识形态控制的非强制性和隐蔽性,左右媒介本身的意识在隐蔽处发挥着作用。媒介与政治社会的关系始终是不即不离。同时他们这种关系也是由它的私有制性质决定,它的所谓的“超阶级”、“超党派”的“第四种势力”,也以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为前提的,超过了这个范围,就要受到限制、迫害和镇压。大众传播媒介的生存与发展其实是与统治阶级的利益交换的过程,媒介之所以愿意服从他们的意志来教化大众而放弃了自身的独立性原因也在于此。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通过媒介的影响力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中,长期的灌输,就会让这部分受众在现实的抉择中跟随主流价值观从而在无形中形成了对统治阶级的利益的一种维护,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以及媒介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也就在这样在悄无声息中得以存在并维系。同时统治阶级是各种资源的控制者,通过为统治阶级提供意识形态的服务,大众传播媒介便拥有了各种有利的硬件软件社会资源的控制权,赢得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之间不离不弃的微妙关系。电视作为一种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代表,在我们的生活领域、精神领域乃至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电视将代表意识形态的各种信息隐藏在节目的背后,在促使人们收看并痴迷于电视节目的同时,通过频繁的重复传播达到影响人的意识形态的目的。作为政府“喉舌”的电视媒介自然而然的也会得到政府在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为其以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3.大众传播媒介的话语霸权。表面来看,任何大众只要拥有语言能力,都可以拥有话语权。但是,由于经济地位所导致的阶级统治,使得话语也要通过一定的条件才能说出口。而话语所包含的对事物的价值判断,都是由权势提供的,因此出现话语霸权的问题。话语霸权是指在交流、信息传播领域中,由于主体与客体、个体与大众、同类与异己之间的力量严重不对称导致的结果。力量的优势一方凭借自身的优势而占据了普遍支配地位。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在一切的平面、立体、空间一切话语存在的场所,全方位地渗透,拥有了绝对优势的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从最初的信息传递,发展到后来的议程设置[4]。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在话语霸权上的强势源于其强大的经济上的优势,新闻媒体在发达国家的形成历史非常的悠久。他们不但有发展成熟的顶尖级的通讯社、报纸、电视台,同时也凭借此拥有丰富的传播资源,形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强势和话语强权。据统计,占世界总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占有90%的无线电频率,他们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将其文化意识形态渗透到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家从而达到扩张政策的目的。诸如人权、个人价值、消费主义、个性自由等国家与社会的观念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不平衡,造成了文化發达国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垄断地位[5]。在这种大环境中不论任何事情,西方发达国家都能站在有利的地位,而使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这是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竞争中也就必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1)大众传播媒介话语霸权的高效控制。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场来自于大众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应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这样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不仅能够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而且还能被从属阶级或者大众主动的接受。大众传播媒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统治阶级操纵手段,为统治阶级服务,达到稳定社会秩序,减少种群冲突,减小弱势群体的心里落差,从而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2)大众传播媒介话语控制背后的市场诱惑。就一般情况而言,大众传播媒介兼具事业和企业的性质,其经营运作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们的社会效益是为所依附的统治阶级服务,从而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效果。而媒介的经济利益就要求其对大众立场提出要求,是大众自愿接受媒介所传达的意识形态的灌输,否则就会被大众所抛弃,失去市场消费份额。同时,媒介的存在也依赖于大众对信息的需求,抓住了最大数量的受众,也就抓住了发行量和广告收益。话语控制背后是巨大的收益市场和高额回报。

三、意识形态下对中国媒介的思考

虽然我国的新闻事业属于国有,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行政和业务上接受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闻事业,新闻媒介有着根本的区别,但他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1978年,《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同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电视台以“国家电视台”作为自己的定位,这为日后的广告经营的良好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979年央视播出第一支商业广告起,到1992年全台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到1994年开创黄金广告招标,到1995年迈过10亿的门槛,再到2007年突破100亿,28年来,中央电视台的广告经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断壮大,2012年更是以12小时揽金142亿再创纪录。同时,中央电视台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播出机构,它拥有奥运转播的垄断地位。以及央视买断了2002年与2006年两届世界杯的转播权的事实。都不断地向我们阐述着央视在于地方性电视台的竞争中,无法超越的优势。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意识形态的引导中他不可替代的强势作用。

新闻的竞争归根究底是媒体各个领域实力的全面竞争,其中必然包括经济实力的竞争,“适者生存”这也是媒体优胜劣汰的一个必经之路。但因经济实力的强大而导致的过度垄断,必定会导致新闻报道不能客观、全面、真实的报道事实。任何公民都有知情权,如果这项基本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那么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媒体就已经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新闻也丧失了其基本的原则。同时,我们媒体在意识形态的构建过程中,必须依据我国的国情,真正的做到党、政府、人民三位一体的耳目喉舌,不仅能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能,及时、准确地反应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凤才.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葛兰西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辨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7(3).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陈 鹏.媒介意识形态的认知与决策[Z].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2007.

[4] 池岩.在终结与重建之间: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框架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5).

[5] 吴一敏.解读西方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3).

[6] 雷跃捷.媒介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白菁

大众传播媒介分析论文 篇3:

基于大众传播媒介下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作用进行一下分析。

【关键词】大宗传播媒介;民族音乐文化;研究

一、大众传播媒介概述

大众传播具有比较非常深厚的内涵,通常情况下会将其视作传播咨询、信息平台,其中主要包含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成以下历史发展时期:(一)口语传播时代。在这个时期,社会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信息还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二)在文字出现以后,让信息传播比之前方便了许多,在效果上也得到了提高。不过却无法解决远距离传播文化的难题,所以此阶段的大众传播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三)报纸传播时代。早在汉朝就已经有了报纸,只是那时候的报纸只限于在官方发行,内容普遍也是以政治为主,无法和现在的报纸相提并论;(四)电子传播时代。此阶段主要是以广播和电视作为传播手段。而伴随科技的进步,让大众传播媒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广播和电视的普及很大程度扩展了信息传播的范围,而且也把大众传播的速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没有的高度。现在采用无线信号,人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中获取需要的信息;(五)网络传播时代。当前的社会,网络已经得到了普及,是人们生活中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而大众传播媒介也在网络的推动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二、民族音乐传播所遇到的难题

近年来,伴随流行音乐的发展,让民族音乐受到了极大的忽视,而之所以会出現出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一,和民族音乐相比,流行音乐无需较高的欣赏水平。民族音乐具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不但在韵律上非常考究,同时还有深渊的历史背景,一般人并不具备如此高的欣赏水平;(二)流行音乐属于“快餐文化”,不管是在曲调、歌词方面,都能够迎合大众的口味。但是很多听音乐的人并不爱好高雅的文化艺术,而且由于整天公务缠身,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去欣赏这些音乐;(三)和流行音乐创作者相比,民族音乐的创作者在人数上相对较少,这样一来就导致传播的范围较窄,从而无法普及给更多的欣赏者;(四)民族音乐并没有广泛采用大众传播媒介来进行传播,也不会进行自我营销,这样在商业化的社会当中势必会被淘汰掉,所以,目前民族音乐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三、大众传播媒介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扩充民族音乐的覆盖范围;(二)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加快民族音乐的传播速度。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

(一)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扩充民族音乐的覆盖范围

在还没有大众传播媒介的时候,主要依靠纸媒来对信息进行传播,这导致民族音乐并没有太过广泛的传播范围。在纸媒时代,只是凭借几行文字很难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而在广播、电视普及以后,让民族音乐得到了比之前更为广泛的传播:(一)声音传播已经成为了普遍的传播方式,其中电视属于声画相融合的方式,而网络则是将声、画以及文字全部结合到了一块,构成了立体的传播形态,为民族音乐的传播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能够让民族音乐更加广泛地进行传播。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现在的电视台数量达到了2000多家,且拥有电视的家庭达到了95%,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能够看出民族音乐得到广泛的传播属于水到渠成的事情。同时,这些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让民族音乐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二)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加快民族音乐的传播速度

大众传播媒介不但可以扩充民族音乐的传播范围,还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快民族音乐的传播速度。尽管音乐作品与新闻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速度的快慢能够决定传播的效果,网络和电视对于民族音乐传播速度的加快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尽管网络已经取代了电视的作用,但是对于很多中来年人来讲,电视依然是他们获取信息所主要使用的工具。而中老年人恰好是欣赏民族音乐的主要群体,因此采用电视媒体能够让民族音乐以较快的速度传播到中老年群体当中;其次是网络,其为民族音乐传播速度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在网络媒介的语境下,任何一个人不但是信息的使用者而且也是传播者。同时,和电视媒体相比,网络内容在制作方式上更加简便。所以,互联网媒体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速度上要比电视媒体快很多,这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大众传播媒介下的民族音乐文化危机化解决措施

(一)举办民族音乐文化比赛项目

在大众传播媒介下,民族音乐文化想要得到广泛的传播,科研文化组织就要鼓动广播电视台来创办有关民族文化的比赛,而想要引起民族音乐文化爱好者的参与,则可以设立高额奖金,这样就能够完成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二)完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机制

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过程中,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无法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所以,一定要引起相关音乐创作人的高度重视,而这就需要根据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有关的文化传承机制,同时还要在此期间凸显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价值,让民众以及创造者在民族音乐文化的良好传播环境中全面领会民族精神,然后在创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将其融入进去,这样就能够提升文化传播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在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要全面展现出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则要做好以下的工作:(一)报纸主要是以文字和图片来对信息进行传播,而在传播的过程中最好借助大众媒介来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播,这样就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二)在使用广播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播期间,要展现出民族音乐的特色,以此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这样就可以让民族音乐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传播;(三)电视台在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期间能够很大程度提高传播效果,因此要予以重视。根据上述分析能够了解到,在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播期间,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四)要深层挖掘浓郁的民族文化音乐

非物质遗产主要是依靠后人的完善来将其发扬光大,对于民族音乐来讲同样如此。而想要让民族音乐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播,首先要培养出大量的音乐人才,还要进一步对乐器进行创新,让其能够满足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要求。还要通过全方位的研究,来确立民族音乐的发展目标,以此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更多的人掌握民族音乐的内涵及其所具有的艺术性,从而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能够决定文化的创新,所以,科研文化组织要加强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力度,意识到大众传播媒介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作用。还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功能来完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机制,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这样就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传播环境,从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刘佳.中国民族音乐推广与普及的思考[J].北极光,2019(5):58-61.

[2]张卓然.新时代民族民间音乐的推广方向[J].北方音乐,2018,38(10):104-105.

作者简介:蔡志妮(1983—),女,湖南益阳人,研究生(09级硕士),研究方向: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王知艺(1977—),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制片人。

作者:蔡志妮 王知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生命科学技术论文下一篇:高职法律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