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16

新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虽然不能决定教学内容, 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融文本、图形、动画、音视频以及信息实时传送于一体的新媒体应用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 以其独特的优势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同时, 过度依赖新媒体或者在应用中没有做好同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密切结合, 也会产生与预期相反的效果。因此, 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教学主导作用, 不断完善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首先, 应用新媒体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新媒体课件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 减少了教师由课本内容向具体教学要点的导入时间以及课上的板书时间, 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 而且极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同本科学制不同, 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 减去职业实习实训, 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新媒体的应用相当于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段内“抢”出了一段有效教学时间, 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基本数学定理、命题的同时, 增加练习和训练的数量和频次, 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其次, 应用新媒体增强了课堂教学趣味。新媒体应用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 能够让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 其中的公式、定理、图表都是冷冰冰的, 学生很难将其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但实际上,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数学。比如在讲到高等代数中矩阵的时候, 可以利用新媒体演示一下矩阵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重要应用, 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讲授线性代数和概率的时候, 可以和当前非常火热的人工智能中的算法联系起来, 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的神勇表现说起来就是算法的胜利, 是高等数学实际应用的胜利。利用新媒体展现这些鲜活的实例, 学生们会怀着浓厚的兴趣来投入教学当中。

再次, 应用新媒体实现了课上课下无缝衔接。课上的教学进度不可能做到因人而异, 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确实会有差异。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 同本科生相比, 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 课下完成作业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在传统教学中, 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集中起来答疑。现在, 通过QQ群、微信等新媒体工具, 学生可以个别随时提问, 还可以就课上教学进行交流反馈, 极大便利了师生间的互动, 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不仅如此, 新媒体沟通是无间隙全方位的, 透过新媒体师生之间还可以彼此了解除教学之外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由此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 便于推进因材施教。

二、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不足

首先, 新媒体的过度使用容易喧宾夺主。新媒体应用于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辅助手段, 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习得知识。但是如果在课件中一味展示视觉冲击强、过于引人入胜却与知识点关联不强的内容, 往往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不仅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也让本应为教学添彩助力的新媒体变成了推进教学的掣肘。作为教师, 到什么时候, 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手段, 都不要忘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媒体的世界是异彩纷呈的, 过度使用新媒体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红火热闹, 但课下回味起来并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这是在使用新媒体开展教学首先要避免的问题。

其次, 新媒体的不当使用容易成为新的灌输工具。高职院校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上没有本科生那么扎实, 但他们思维更加活跃、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用新媒体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特别是跟他们的专业实训密切相关的一些应用, 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但如果应用新媒体进行教学, 仅仅是做到了板书搬家, 没有从学生角度考量他们的接受程度和习得感受, 这也就使得新媒体在数学教学中成为了一种新的灌输工具, 不仅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也成为了限制学生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桎梏。

再次, 新媒体的过度依赖容易忽略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传统教学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讲授和板书结合来推进, 师生之间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 这种交流是一种教学沟通, 也是一种情感交融, 共同营造课堂氛围。新媒体在应用过程中, 数学公式、定理以及习题的推导过程是通过电子屏幕一帧一帧显示出来的, 教师的手离不开鼠标, 学生的眼睛盯着屏幕, 传统的手势和面部表情的交流弱化了。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一味依赖新媒体, 忽视了对整体课堂氛围的掌控, 教学相长的融洽师生关系以及和谐课堂氛围也就大打折扣。

三、完善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首先, 教学设计以“学”为主, 增强启发性和反馈性。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满堂灌”只是注重了教师的“教”, 而忽略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如果应用新媒体仅仅是做到了以屏幕代替板书, 以鼠标代替粉笔,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不加解释的数学语言是枯燥的, 打开数学教材, 若干公式、定理、图表一眼望去密密麻麻, 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只有从学什么、怎么学的视角来设计新媒体教学, 让新媒体回归到教学辅助手段的职能,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才能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和反馈性。

其次, 教学效果以“质”为主, 注重层次性和交互性。新媒体的应用加快了教学节奏, 节约了传统教学时间, 从而增大了课堂容量。但衡量教学效果不能简单看“量”的多寡, 而要看学生实实在在吸收掌握了多少, 即教学效果的“质”。以“质”为主, 就要关注到学生的层次性, 不搞一味求多的“一刀切”。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 但在做题时常常马虎大意;也有的学生对待作业认真仔细, 但对基本知识消化和吸收起来颇费周折。针对前一种学生, 要加大练习频次, 反复做同类型习题可以避免重复错误;针对后一种学生, 要更换不同的教学切入点多讲几次, 直到弄懂为止。与此同时, 还要发挥新媒体课堂延展性的优势, 注重课下的交流和互动, 更能够提质增效。

再次, 教学评价以“活”为主, 注重动态性和过程性。传统教学评价是通过学生测评或评课教师打分来完成的, 几乎都是一次的, 体现不出整个学期教学的波动效果。事实上, 每一课时、同一课时的不同阶段以及课下的交流互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在数学教学中, 有些内容容易同实际生活相结合, 激发学习兴趣, 有些内容确实比较枯燥, 但又必须要求掌握, 非要牵强地建立起实际联系, 反而比较生硬。所以说, 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该将教学的不同阶段以及课上课下的学生反映进行综合测评, 注重动态性和过程性, 才更科学更有引导性。

摘要:新媒体应用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 有着增大课堂容量、提升趣味性以及实现课上课下无缝衔接的优势。同时, 也存在着过度使用容易喧宾夺主、限制学生思维空间和想象力以及容易忽视师生情感交流等方面的不足。完善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要强化教学设计以“学”为主、教学效果以“质”为主、教学评价以“活”为主。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那仁格乐.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评论, 2018 (7) .

[2] 岳斯玮.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 2018 (2) .

[3] 李旭.论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重构[J].课程教育研究, 2018 (44) .

[4] 杨伍梅.信息化时代高职数学教学更应重视情感教育[J].教育现代化, 2018 (45) :354-356.

[5] 司维.微课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7 (19) :136-13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核电站工程测量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下一篇:食品和药品包装材料抗氧化剂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