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0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任职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教育目前处于衰落状态,而人文素质是军人必备的基础素质,是文化力、软实力、战斗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第一篇:任职教育论文范文

准确把握任职教育特点 持续深化任职教育工作

摘 要:任职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质、特性,深化任职教育工作,摒弃学历教育的传统思维观念,深刻掌握任职教育的自身规律,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即根据系统科学理念从单元到体系,树立系统方法论;根据实际需求牵引从理论到实践,深化任职教员角色转换;根据岗位指向从知识到能力,突出任职教学模式转变。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角色;信息环境

任职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学历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同样,相对于整体的任职教育而言,军队任职教育具有军事特质、军事特点。军队任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围绕军队干部“担任职务”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开展的教育,即岗位任职能力教育。这是任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任职教育是一种技能补训和知识拓展的继续教育。这是由教育对象任职上的目的指向性所决定的;第三,任职教育是一种心智提升的素质教育。因此,要想在任职教育工作中有所建树,就需要在充分掌握任职教育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深化理解军队任职教育特质和特点,在实践中遵从规律、把握特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不断深化任职教育工作。

一、从单元到体系,系统分析任职教育规律特点

任职教育各业务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必须影响和间接的关联。分析任职教育规律,把握任职教育特点就需要树立系统的方法论思想。从整体的角度,系统地分析军队任职教育,掌握其协同性、稳定性、广延性等特征,有利用于深化任职教育工作、加强岗位能力建设、提升任职教育效益、加强综合素质。

(一)任职教育具有协同性,要掌握任职教育全员参与的特点

协同性就是功能单元之间要相互配合,协调共利。任职教育工作需要教学组织的多部门协同共赢,这一规律特点也属于系统的自组织现象。自然界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外部世界的表现则是“相对静止”。同样在组织工作中“无序是绝对的,有序是相对的”,但表现则是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对有序的”。在任职教育工作中也必然存在着大量的相互矛盾、不合拍、不协调的工作,这些相互冲突的工作造成了组织的“无序”,但是从整体角度和发展的角度上看,组织各业务单位之间必须相互配合、协调共利,这是任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组织协同性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特性,有利于院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生长教育实施中,教学过程一般由院校训练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政治(干部)部门一般只是在学员毕业这一环节上介入;后勤部门一般不介入教学组织过程;各基层教学单位(特别是专业教研室)只要按照训练部门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安排教学力量就可以了。任职培训则不同,由于受训干部住宿、伙食、车辆保障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后勤部门基本上要全程介入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训练部门的教学安排则必须征得上级机关或基层部队以及基层教学单位的意见;基层教学单位则成为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的主体。所以,任职教育的教学过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充分协同来组织实施,需要各部门全员参与。

(二)任职教育具有稳定性,要辩证地看待其平稳和突变特点

任职教育的稳定性说明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建设中不能不顾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教学内容与任职需求之间的适应性关系,部队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的时期是相对平稳的,任职教育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也是相对稳定的,即为满足相对稳定的部队建设发展需要也设置课程,准备教学。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在军事装备运用上的不断更新、军事理论以及后勤改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国际政治和军事环境领域的不断变化等,使得教学内容对同一个专业在不同承训时间的班次上,也必须立足于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提炼的新理论而适时做出更新。此外,诚如上述,在同一个专业培训班次上,受训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有所差异,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也要适应这种差异做出相应变更和调整。同时,也必须看到,任职教育必须以部队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其实施往往是上级机关依据部队现实的任职需求,给相应院校下达培训任务;也有的班次是上级某一业务机关,甚至是某一基层部队就特定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需求等委托院校实施培训。对上级机关或者基层部队而言,一般要列入年度计划,但对院校而言则应当是随时接受任务随时实施培训。

(三)任职教育具有广延性,要以长远的眼光审视研究

教学评判的广延性价值规律体现的是教学效果与培训目标之间的评判关系。认识到这一规律,有利于对院校任职教育效果做出客观、有益的正确评判。之所以存在这一规律是因为,就像教育学所揭示和实践证明的那样,院校教育不可能承担起部队需求的全部内容。所以,虽然任职教育突出强调培训内容的实践性或实用性,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只能回归到工作实践中去消化、掌握和提升。这样,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是否真正提升了受训人员的思维方式、知识视野和工作能力,而不是以当下就“会干”的考试成绩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惟一评判标准。这一规律还意味着,任职教育只能是开放式教育。院校培训要延伸到部队、追踪到部队,适时了解部队需求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受训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任职教育中的受训人员都是具有一定工作阅历和生活经验的“成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培养任职教育学员提炼实践经验往往比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具实践指导意义。所以,任职教育中的教学实施,应当充分允许受训人员有思辨性讨论,有不同的思考结论,立足长远培养受训人员综合素质。

二、从理论到实践,深化任职教员角色转换

如何自觉地适应向任职教育转轨的需求,从院校学历教育教员的角色转变到任职教育教员的角色上来,这是准确把握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特点规律的基本出发点。任职教育教员的角色和素质的科学定位要求自觉实行以下三个转变。

(一)从院校型、学科式教员向实践型、应用式教员转换

所谓院校型、学科式教员主要是指教员着眼于院校学科建设需求,遵循专业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跟踪专业学科教学的发展前沿,进行学科教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任职教育教学,主要不是着眼于院校专业学科建设长远建设的发展需要,而是着眼于当前部队建设的实际需求;不是从学科教学的原理出发,而是从当前部队任职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当前部队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原有的教科书是不可能提供现成答案的。从事任职教育的教员,必须把教科书的一般原理,上升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任职教育教员要跟踪部队任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理论创新和教学实践创新。因此,部队官兵任职的实践型和应用式,是任职教育教员角色定位的最鲜明特征。只有突出这一鲜明特点,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任职教学的创新。

(二)从稳定型、程序式教员向动态型、应急式教员转换

任职教育教员的第二个角色定位,就是由原来稳定型、程序式教员,转变为动态型、应急式教员。原来稳定型、程序式教员,主要表现为教员的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等,都是稳定型、程序式的教学活动。而现在的任职教育教员的教学往往都是带有临时性、动态型、应急式的教学任务;与此相适应的任职教员的角色定位,也是动态型、应急式教员。部队干部任职需求的动态性和应变性特点,决定了任职教育教学任务的动态性和应急性,也由此赋予任职教育教员角色的动态性和应急性。因此,只有着眼于任职教育教员动态性和应急性角色的特点,任职教育才能更好地贴近部队建设实际、贴近新军事变革的现实需求。

(三)从学历型、阐述式教员向生长型、创新式教员转换

原来学历型、阐述式教员,主要是依据学历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点,教会学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学员能否获得毕业的学历证书,是检验教员教学水平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标志。既有成型有效的基本标准,又有成型有效的基本办法。而任职教育则是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满足部队干部胜任现职和晋升的迫切需要,特别是满足当前部队创新实践的迫切需要。任职教育教员的教学实践,着重教会学员现实生长的技能和创新的技能。这生长性和创新性,是任职教育教员角色的显著特点。任职教育教员是否具有生长性和创新性,是检验任职教育教员是否合格、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只有实现这种角色的科学换位,才能承担起任职教育教员的职责使命。

三、从知识到能力,突出任职教学模式转变

任职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关键就在于采取双向式的互动教学,是对教员学员知识与能力双向提高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双方不能有效互动的转变,就会使研讨式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找准差距所在,以“问题为桥梁”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的转变。在教学中发挥对学员启发、引导、激励的作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由学科为主向岗位为主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任职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更新思想教学理念。军事变革要求任职教育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变,着眼战争需要,瞄准岗位需求,使任职教育紧密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培训。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必须克服任职教育是学历教育线性延伸的片面认识,转变教学理念,从注重学科教育、系统教育转变为解决现实岗位需求;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转变为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转换教学思想,不但需要聚焦实践工作中普遍出现、反复出现的老问题,还需要集中精力,着力关注新时期、新变革条件下,任职岗位实际中的新问题,由问题推动教学。在任职教学中,学员所面临的问题是不断翻新、复杂多变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就需要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素质。创新思维素质也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创新思维素质,才能使学员从容应对、妥善解决今后任职岗位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作为任职教学的重要组织者,教员在任职教学中也不可能拘泥于固有的模式、不可一味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因此,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新战法、新矛盾,必须加强创新思维素质才能胜任任职教育的需要。教员与学员双方创新思维素质的不断提升,才能不断的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从而进一步适应未来岗位的现实需求。

(二)更新教学方法,由教员为主向学员为主转变

必须坚持“紧跟实践、紧贴实战、突出专题、学员为主”的原则,以部队现实问题为主体,以学员需求为根本、以案例、想定为补充,满足学员的多维需求,以突出学员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旨。教学的视角从教员转变为学员,突出学员需求,以学员为主导开展教学准备,研究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更新教学方法。事实上,任职教育决不是就问题而分析问题、就情况而说明情况。任职教育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学员进校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部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备任职所需,力争成为能指挥、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人才。然而,时间短、任务重、层次多是任职教育的突出矛盾。要在任职教学中兼顾学员岗位需求和教员任职教学之间的突出矛盾,必须加强教学双方自我学习意识、提高自我学习素质。教员和学员都需要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断强化自我学习素质,充实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法,才能保证任职教育更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前沿性和全面性。

(三)更新教学形式,由单向教学向双向互动转变

在任职教育中教员的授课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进行组织教学,指导学员学习,教员还要成为与学员课程问题的合作伙伴。学员学习也不单纯是专业知识记忆,也是教学参与者、问题发现者、需求提出者。任职教学学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需要侧重培养学员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专业能力,而是综合能力。教学中,在提高学员专业能力的同时,还特别需要提高认知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在任职教育中,学员需要在综合素质的牵引下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不断深化学员认知的过程、优化认知结构,保证学员有效获取知识信息,适应环境的新变化。只有提高综合系统素质,才能使指挥人才在较高的科技素质上“复合”,参谋人才以较深的科技功底“谋划”,技术人才在科技创新上发挥“专长”;才能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具备领导部队信息化建设和指挥信息化作战的综合能力。要开展真正的任职教学,就要促使教员学员双方从教学意识、教学角色、教学行为等方面同时转变。因此,任职教育必须在教与学之间构成闭合的循环回路,即学员提出岗位需求、现实问题,教员提供组织教学、指导思考,双向式互动教学,双向提高教员学员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忠付.开展任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2008.(1).

[2]董会瑜.透析军队院校任职教育[J].中国军事教育,2004,(5).

[3]朱如珂.现代军校教育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作者:苏宪程 唐小丰 薛惠珍

第二篇:任职教育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教育目前处于衰落状态,而人文素质是军人必备的基础素质,是文化力、软实力、战斗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以重视。任职教育院校在新阶段应注重人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保留一定的人文教员队伍,注重与部队建设实际结合,营造人文氛围,尤其是丰富完善军网人文资源,使人文教育在信息化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引导、化育、熏陶作用,为加快战斗力生成奠定文化基础。

关键词:任职教育院校 人文教育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路雪彩(1965—),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队政工系军事人文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文教育、学术论文写作。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指与一个人的政治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相对而言的内在人格品质和文化教养,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2010年6月胡锦涛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颁布的《2010-2012年军队高中级干部学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 :“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军事素养、人文素养,增强党性修养。”在此,胡主席和军委又提出提高军队干部人文素养的问题,可见,我军干部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笔者根据近几年我军任职教育院校的新情况,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对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教育有些新的想法。在此不揣冒昧,草就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一、当前任职教育院校人文教育面临的形势

对军人来讲,政治素养与军事素养是基本、核心的素质,是保证军队战斗力、军人不变色的基石。而人文素质也是军人必备的基础素质,是体现军队文化力、软实力、战斗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因此,《规划》中又重申要提高干部的人文素质。《规划》还指出:“坚持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理论轮训,纳入高中级干部教育管理,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振奋革命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高中级干部要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在重大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据笔者了解,军队院校人文课程在2000年左右开始全面展开,如今《规划》又提出人文素质问题,可见干部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而干部要具备《规划》中所提到的素质,人文素质是其基础。人文素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即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素质,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是理解和固化其他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干部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1]江泽民指出:“军队院校要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抓好科学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知识的教育,而且要让学员学一点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和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加强他们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好处。” [2]胡锦涛也指出,官兵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日益突出,抓紧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任何时候都要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因此,中高级干部要具备《规划》中所阐明的意识和能力,除正常的军政培训外,必须加重视人文修养。

而目前,人们认为任职教育是“军官任职前或任职中的进修、深造、提高的一种追加性教育,或在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上,为适应军事职业和特定任职岗位需要,对军队院校学员实施专门知识、专门能力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3]因此,普遍把任职教育理解为适应岗位任职需要的岗前培训,因此更注重军政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其实这是对任职教育使命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的理解。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各学科知识发展迅速、日新月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和海量信息,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必须具备包容万物、明辨是非、不为外物所动的能力。军人尤其如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头脑清醒,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敏感的政治鉴别力,而这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奠定深厚的人文根基。作为军队这一特殊集团的一员,军队干部尤其是野战部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军政工作是其核心,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较少接触人文学科的前沿知识,其人文素质往往是学历教育时奠定的基础,因此谈起社会上的人文及文化动态,常常被称为“Outman”。现在为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大力弘扬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胡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提高人文素养,因此,任职教育院校应该重视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课程纳入正式的课程规划当中。

而实际上,对于任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从总部到学院领导都不太重视。在总部的课程规定中,只对学历教育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大学语文》课(包括文选、演讲、写作三部分)作了规定,而且三门课也只有60课时左右,平均每门课只有20学时。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教育根本没有被提上日程,因而总部在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规划中也没有涉及人文课程。目前,人文教育在任职教育院校萎缩严重,年轻教员分流转岗,只留少数老教员坚守岗位,教员队伍后继无人。2011年军队院校地方委培任务结束后,人文学科教员流失加剧,对任职教育院校包括学历教育院校的人文教育造成不可弥补的硬伤。现在,即使有个别任职教育院校有人文教育课,也只是选修或讲座课,极度边缘化,根本不受重视。人文教育课程的缺失或可有可无,只能产生“偏才”“武夫”,难以造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的文武全才,这样势必会给军队人才培养造成一定的遗憾。因此任职教育院校要加强人文学科建设,使学员的军事、政治、人文知识融会贯通,在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中,培养政治坚定、军事过硬、修养深厚的儒将。

二、任职教育院校人文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认识到我国人文教育的缺失,进而展开了人文教育大补课。于是,地方大学纷纷开设人文教育课程,军队院校也意识到這一问题,兴起了人文教育热。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除了学历教育院校将大学语文、写作与演讲等课程设为本科生必修课外,任职教育院校人文课程均为选修或讲座课,未纳入必修课范围。根据我军人才规划,我军生长干部国民教育的比例逐步增加,2003年占25%,2010年要占60%以上。而地方大学人文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卓有成效,这给军队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教育提出了难题。随着我军干部成分的变化,任职教育院校学员在学历教育院校可能学过有关人文课程,其人文素质与十年前相比有了较大提高。如果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课程仅仅停留在普及人文知识、对学员进行扫盲式补课的阶段,势必会使学员感到吃不饱、不解渴,甚至只是炒学历教育的剩饭,徒做无用功而已,对学员没有任何意义,不仅起不到提高学员人文素质的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让学员丧失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因此,现阶段任职教育院校人文教育课程必须结合学员的新特点、新情况,改进教育内容,以全新的视角重构人文教育体系。

1.广泛调研与部队代职结合,使人文教育紧贴部队实际

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课程设置必须结合部队和学员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突出人文教育的军味、兵味,以内容新颖实用、针对性强来吸引学员。

一是了解地方大学人文课程的种类内容。根据我军人才规划,我军生长干部国民教育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地方大学近二十年的人文教育形式活泼、方式多样,取得了喜人成果。因此,任职教育院校到地方取经,既可以学习地方大学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又可以熟悉学员在学历教育阶段所学的人文课程内容,使任职教育阶段人文课程避免重复。二是到部队调研。部队是一特殊的团体,其与地方有着很大的不同,部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文教育,院校人文课程应该设置哪些内容,都需要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可以派调查组或发放调查问卷到部队,取得第一手鲜活可靠的资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务实性。当然,这种调研或问卷不能简单随便地进行,而必须对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深思熟虑的设计,保证调研能够真正得到确切的资料,为总部决策和部队提高人文素质提供针对性对策。到部队调研需要总部的支持帮助,如果仅靠大学课文联席会或院校,覆盖面就会有一定限制,调研的广度及深度将受影响。

二是人文教员到部队代职。由于部队院校没有开设人文方面的专业学科,人文教员多为地方大学毕业,又长期在院校工作,真正有过部队经历的较少,因此对部队实际缺乏了解。而现在到部队代职的基本上都是军政教员,人文教员很少。这样,从事人文教学的教员大多缺乏部队工作经验,对一线部队缺乏了解,摸不透部队究竟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文知识以及一线部队人文素质缺乏的实际情况。这样,即使搞问卷调查,也是闭门造车,结果问卷设计不尽合理,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必须重视人文教员到部队代职的作用,使其深入部队,知部队所需,懂部队所用,使院校的人文教育能够满足部队需要,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当然,随着我军文职人员制度的实行,人文学科教员逐渐被文职人员代替,如何解决军队院校人文教育与部队实际紧密结合,突出军队院校人文教育的军味、兵味,这将是新时期人文教育面临的新情况,也需要各方面未雨绸缪。

2.抓住课堂主阵地,把人文课程讲精讲深讲透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课堂永远是主阵地。人文素质培养,课堂也应是主战场。尽管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课程是非主干课程,多为选修课或讲座课,但也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将其看作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进行科学的设计,夯实教育内容,从深度、高度、精度的结合上吸引学员,增强教学效果。

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史学、哲学、语言、艺术等,人文知识课程也应包括这些学科的精华,而其精华的体现即阅读经典。经典是我们连接过去、 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的价值资源。60多年前,朱自清就曾在《经典常谈》的《序》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4] 许锡良说:“阅读经典名著最主要是体验大师的思想过程。认真阅读经典的最大好处不是这部书给了你什么一劳永逸的思想观点,而是给了你一个思想的榜样。学会了像大师那样去思考。” [5]任职教育院校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军事经典之外,还要学习中外的文化经典,尤其是中国文化经典。因为后者靠着其价值传承,维持了一个代代相袭的文化系统,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如“自强不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的浩然正气,“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利他奉献精神等等,今天仍然需要提倡和发扬。

同時,还应重视学习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文学是滋润心灵的重要食粮,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说:“读文学作品,不仅为了弄懂词义和文法,更要紧的是通过阅读文学,获得一种对善与美的精神感受,通过对语言之美的领悟,培养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 [6] “腹有读书气自华”,温家宝总理出口成章,在讲话中大量使用古文名句,表情达意十分贴切,又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赢得了中外广泛好评。史学知识更是社会发展创新的基础。“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读史使人明智”中外两句名言最能说明史学的作用。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胡锦涛说:“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对过去进行总结,都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因此,史学知识不可或缺。哲学又称智慧之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陈云同志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用。”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中说:“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方法。”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的学问,讲的是事物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讲‘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范围’,包括熟悉的工作逃不出它的范围,不熟悉的工作也逃不出它的范围。”因此,人文课程体系应根据学员具体情况,重点把经典著作及文史哲等人文知识讲精讲深讲透,使学员奠定坚实的人文知识基础,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其以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保留一定数量的人文教员,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的统筹协调

全军十五次院校会议后,大部分部队院校由学历教育院校改为任职教育院校。由于是任职培训,人文学科作为文化基础课,在总部的培养规划中并未规定课时,所以人文类课时减少,课程萎缩,人员编制也随之减少,人文教员分流及流失严重,青黄不接现象普遍存在。而任职教育院校学员在部队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读人文类书籍,加上驻地偏远及信息获取手段的不丰富,使其较少接触人文学科的前沿知识,因而其需要在任职培训时补上欠缺的人文知识,为其成为文武兼备的儒将、全才奠定基础。这就需要任职院校必须有课堂这个传授人文知识的主阵地,教研室也应具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等人文学科的教员。任职教育院校应根据自己单位实际,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使人文教员相对集中,统一使用、统一调配。同时安排教员进修深造,到地方重点大学做访问学者,学习地方人文教育的先进经验,为部队所用。由于近几年的人员分流,人文教员普遍缺编,因此要注意选调教员,但选调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弥补这一缺憾?一是调整现有力量,让人文各学科教员扬己之长,把掌握的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学员;二是外聘一些在部队和地方影响大的教授名师来院讲课,开拓学员视野,于潜移默化中营造人文氛围。

当前,总部只对学历教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课程进行了规定,而对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未进行规范。因此,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课程各自为政。基于我军干部教育现状,任职教育院校需要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广泛调研,不能关在书斋里想自己所想,教自己所教,而应该深入部队和基层进行广泛调研,了解部队的人文素质教育究竟欠缺什么,从而重新构建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课程体系,为我军干部素质的提高做出努力。当然,这同样需要总部的支持与帮助,需要全军大学语文联席会的专家协助这方面的工作。在贯彻十六次院校会议精神中应考虑适当加入人文教育方面的规划,为军队干部全面成长提供政策保证。

4.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浸润熏陶的育人功能

人文精神的塑造主要来源于教化,通过内在教化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人的情感、气质、性格、胸襟等。因此,除传授人文知识外,人文素养还要通过熏陶、浸润来获得,因而必须重视环境育人、氛围育人。

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环境,确立以文化浸润进行人文教育的大思路,营造良好的人文景观,通过深厚的校园文化传统熏陶学员的人文情感,将人文理念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要通过人文氛围的创造培养学生对人文科学的兴趣,通过学院教员和干部的模范和表率作用影响学生。丰富院校的人文图书资源,加強院校人文科学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用网络辅助人文教学应引起普遍重视。客观上由于缺乏人手,主观上因重视不够,目前,任职教育院校在人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网络阅读方便、丰富、快捷,已成为获取资源信息、沟通交流、了解世界的最重要手段。网络可存储、共享海量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现代人离不开网络,尤其是青年官兵。而地方互联网上的资料良莠不齐,各种信息真假难辨,色情网站、上网成瘾还会带来身心伤害,西方敌对势力也会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这样会造成青年官兵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弱化其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意识,从而导致一些青年人文精神的失落。就军队网络而言,军队的保密要求使得军网与地方互联网物理分离,官兵平时在营区或工作区只能上军网。由于重视不够、人手不足,致使军网人文资料信息量小、更新慢,人文类资料严重不足。众所周知,网络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时间、人力、物力,而现在人文教员编制少,难以顾及网络建设。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军各院校人文网站建设滞后,版块设计不尽合理,其人文信息远远不能满足对官兵人文教育的需要。因此,人文学科必须重视利用网络资源,抽出专门人员负责人文网站建设,利用网络弥补课时的不足,把网络作为人文教育的第二课堂,以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姿态办好网站,以弥补课时书籍之不足。过滤不良信息,让学员读到可信、可靠、健康的信息,给学员以正确引导,突出励志、和谐、民生、为政、修养、勤学、艺术、智慧等内容提要,使官兵摒弃庸俗、低级趣味,培养其高尚的精神享受,进而增强其人文底蕴。

总之,任职教育院校的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多种方法共用;同时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各级院校要加强对人文教育的重视,推动人文教育再上新台阶,使其在信息化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军队培养教育出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3]史伟光,张志诚,李远华.军事任职教育基本概念的新思考[J] .中国军事教育,2010,(4).

[4]朱自清.经典常谈[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5]许锡良.读经典的意义与方法[J].今日教育,2007,(15).

[6]金志明.我非常同情现在的孩子[N].中国青年报,2001-07-04.

(编辑:成向阳)

作者:路雪彩

第三篇:部队院校士官任职教育模式探寻

【摘 要】士官任职培养教育应主动适应基层部队的需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阐述了武警部队院校构建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士官为核心的任职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实践,进而提出了士官任职培养教育模式,是培养学员具备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身心素质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部队院校 士官 任职教育

武警部队院校士官任职教育,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士官的能力培养。武警部队士官教育能否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培养出适应部队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武警部队院校应切合士官教育特点和自身发展特色,在士官培养模式方面着力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符合士官教育教学规律的培养模式。

一、任职教育培养模式有待解决的问题

1、明确培养目标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士官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教育教学过程是否按照培养目标去组织实施,是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的基础。长久以来,由于武警部队院校普遍办学时间短,办学理念不很成熟而且生源相对较差。而士官专业的实践性强,岗位要求操作性和技术性强,因此,武警院校士官人才的培养应目标应定位为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技能型士官。为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改革时都不能偏离培养目标。

2、建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必须改传统单向教学方式为双向教学方式,必须把传统的“以教员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注重学员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使学员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使教员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培养途径由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士官人才转变。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转为以学员为中心,以基层部队需求为动因,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

3、全面优化课程设置

士官任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将来主要从事第一线的技术工作,武警院校士官任职培养目标定位和原则决定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为此,在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联系,突出专业能力培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在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框架设计上,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实践教学学时数应不低于总学时的50%,并且要构建“课堂实践环节-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应用为目的,以满足基层部队需要和符合学生不同个体素质为标准,体现“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操作”的教学。在组织教学形式上,以“考证与任职培训相结合”组织教学。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社会上各行业对人才需求与人才评价的重要筹码,部队的任职职业教育也要以此为契机,建立士官职业资格认证,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基层岗位需求联系起来,把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融入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

二、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

1、加强专业技术建设

地方职业院校普遍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借鉴地方职业办学的经验,武警院校士官任职教育也应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在基层部队工作的官兵到学院对学员的专业培训进行现场指导,介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并参与到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的全过程,根据基层部队对技术士官的要求,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以部队实际需要来设置专业。充分利用基层部队的优势并将其转变为专业优势,把专业优势通过教学环节具体实施变为教学优势,不断加强专业建设。

2、实践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士官任职教育在武警部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这方面具有较深造诣的教员还很少。就过去而言,武警部队士官教育为学历教育,上课的时候也是用要求本科学员的标准来要求士官学员。许多教员采取的都是讲学的形式来讲授专业方面的课程,其教学工作还在遵循过去传统的模式,永远不会离开自己所拥有的“三尺讲台”,很少与学生有互动的教学。士官任职职教培养模式以技能为中心,强化了专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既突出培养士官学员的专业技能,又突出培养学员的职业素质。

不断提高师资水平,适应任职教育培养模式教学计划的要求。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拓宽师资渠道,在固定的基层部队建立教学基地,选聘基层部队的优秀人才来学院授课,促进部队院校与基层部队的交流,使学员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在推行士官任职教培养模式中,部队院校和基层部队形成合力,通过德育课教学、基层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指导、校园学风建设等多种形式,从课内外、校内外、教育和管理、指导和实践等不同方面对学员开展全方位的德育工作。增强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实际能力。

4、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任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就要在实践方面有所加强,多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着重在实践上下功夫,让学员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并且在学校中要开展合适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以此来培养学员的核心能力,使学员成为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部队需求型人才。教员也可以让学员走上讲台,充分发挥学员的创造性,把他自己更有用的信息发布,共大家学习,促进共同进步;再有,在提高士官学员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绝对的不能放松,使士官学员成为技术过硬、品质优良的复合型人才。

武警部队院校重在培养士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武警部队院校毕业的士官学员可以适应部队发展的潮流,因此,面对原有的不完善、不健全的任职教学,我们要大胆的进行实践和尝试,全面采取任职教育培养模式,使任职教学达到一定的创新。

作者:金 怡 王 楠 沈 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间美术论文范文下一篇:设计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