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养老的分析与发展论文

2023-02-15

联合国指出, 一个国家是否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判断标准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 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在90年代末我国已迈进了老龄化的社会, 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大, 截止到2014年底, 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12亿人, 已占总人口数的15.5%。到2053年, 我国老年人口数预计将达到4.87亿, 占总人口数的34.8%。随着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 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长寿的时代, 老年人的生活如何才能过得更加丰富多彩、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满足自己的文化需要是老年人及社会所关心的内容, 老年人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尤为重要。因而, 文化养老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

“文化养老”是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特征的养老方式[1]。

一、文化养老的意义

“文化养老”是实现我国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老年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 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 以交流思想、文体活动、教育培训为手段, 一种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养老与当代人文关怀相结合的高境界、高品位的养老模式。建立完善的“文化养老”模式, 可以帮助老年人树立良好的老年价值观, 可以让老年人提高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质量, 还可以增强老年人与社会的联系, 激发老年人的文化潜能, 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 使老年人能够继续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文化养老”在多个方面体现了重大意义。

那么, “文化养老”是加强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发展, 其观念是愉悦身心、彰显个性、追求独立, 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老有所养”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老、爱老、养老的文化观念;“老有所学”指形成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文化理念;“老有所医”指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老有所乐”是指使老年人在精神上能够得到满足、愉悦和慰藉, 以形成老年人的精神娱乐文化氛围;“老有所为”指实现积极老龄化, 努力形成老年价值观。

二、文化养老的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来, 相关部门对文化养老十分重视, 使文化养老进入了良好发展态势。老年人的文化设施得到了不断地完善, 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日渐丰富多彩, 老年人的文化建设氛围也更加浓厚, 例如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室、老年文体组织、广场健身舞、文化节、老年书画展等一些关于老年人的文化活动, 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的多样化。但文化养老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有待完善, 目前仍存在诸多的不足。

1) 老龄文化供给与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硬件设施不足。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 养老资源仍不丰厚, 文化养老硬件建设设施不足, 使很多城市中文化养老的覆盖范围较窄;二、文化养老形式比较单一。目前大多数地区所开展的文化养老活动主要是文体活动, 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但文化活动的内容比较单调, 很难开展一些有主题、有创意的文化活动, 缺乏活跃的文化氛围。同时, 对于老年人的一些更深层次需求, 例如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缺乏关注, 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地疏导、咨询或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三、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 还没有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及需求搭建老年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2) 文化养老的发展水平极具不平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使得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和认识观念各有不同, 则文化养老在各地区的发展存在极具不平衡。而且在一些地区和社区的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仍不够, 投入的资金不足, 使得老人的养老服务尚未健全, 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普遍滞后, 有的甚至没有开展, 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呈现空白, 无法得到满足。

3) 文化养老缺乏专业化。目前在我国文化养老体系尚未形成, 专业化水平较低, 缺乏从事文化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人员, 大多都是附带做点老年文化服务工作的人员。另外, 缺少针对年文化需求方面的专业化调查反馈问卷, 没有专人收集整理老年人的反馈意见, 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准确反馈和掌握。加上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养老的质量, 文化养老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完善文化养老的对策与思考

文化养老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涉及到老年教育、老年福利、老年文化、老年体育、老年卫生和老年产业等多方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文化养老, 要依靠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各方面的力量, 才能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赡养、精神慰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系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制度规范和社会伦理道德, 努力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1) 加强老年人文化宣传的工作力度。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多方面媒体领域要办好老年人的文化专题节目。积极创作老年题材的文学、影视、戏剧界的优秀作品。新闻出版部门要更多地出版关于老年人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 创办老年专门的报刊。在公共文化和体育活动场所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的服务, 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在社会各方马大力度宣传“文化养老”, 营造浓厚氛围。

2) 完善老年人教育网络。各级政府要重视并积极加强对老年人教育的资金投入, 动员社会的力量, 办好老年人方面的教育。积极倡导社区办学, 开展老年网上学校、老年电视大学等多种老年教育形式。教学内容要按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进健康、丰富生活、服务社会的原则安排, 能让老年人真正地做到“老有所学”。积极开展老年人的思想教育活动, 树立老年人的积极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

3) 支持和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引导老年人把已积累的经验投入于社会实践, 为社会建设发挥余热, 与愉悦身心相结合, 探索实现“老有所为”。依据老年人意愿和市场需求, 为老年人搭建人才服务平台, 积极开拓老专家和老年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渠道;从事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青少年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开发应用、咨询服务等具有专业特点的工作;让老年人参与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区建设, 维护社会治安等社会活动;积极支持和倡导老年人大力开展自助、互助活动。使老年人能够走出家门, 融入社会, 服务社会, 精神世界充实, 心态开朗平衡, 享受快乐生活, 实现自我追求,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4) 加强建设老年人“文化养老”阵地

“文化养老”必须要强化学习、活动阵地的基础建设, 让老年人学有阵地, 乐有舞台, 玩有项目。老年人活动室、老年大学 (学校) 等场所是老年人开展活动的阵地, 是有力推动“文化养老”发展的平台, 使老年人真正“走出来、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就必须为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学习、阅文、活动、所为的条件。

5) 广泛开展老年人的文体活动

组织开展基层社区老年人的文体活动, 发展适合老年人的健身项目和体育活动。例如, 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参加健身队、台球队、门球队、柔力球队、京剧票友团等老年人娱乐活动团队, 组织开展诗文创作、琴棋书画、文艺演出比赛、体育竞赛、文体旅游等文体活动。使老年人不仅可以在“比赛和活动中取长补短, 切磋技艺, 而且在其中找回快乐, 找到自信, 收获友谊。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呼唤, 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增进感情、充实生活, 做到“老有所乐”的养老内涵。

综上所述, 文化养老是养老的重要一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食粮, 可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真正地解决养老问题, 需要从转变养老旧观念开始, 适时地为养老“投资”, 全面地提供养老保障。

摘要:在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下, 注重加强老年人文化活动建设, 大力促进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养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种新的养老形式, 是在人们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准之后追求精神需求的一种社会必然文化养老保障。

关键词:文化养老,老龄化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毅力.山东烟草系统“文化养老”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N].东方烟草报, 2009-4-2.

[2] 钱晶, 文化养老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剧影月报, 2015

[3] 黄佳豪, 文化养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视角,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1.2 (总132期)

[4] 内蒙古老年大学课题调研组, 文化养老的现状及对策——内蒙古老年大学文化养老调查报告, 理论与研究, 2012

[5] 方爱清, 王昊, 文化养老的基本内涵、当代价值及其可依路径, 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论文下一篇:电气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