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文化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禅茶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湖北黄梅拥有丰富的禅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特色鲜明、分布范围广、复合性强等特征。本文从体验经济的理念视角,研究开发黄梅禅文化旅游资源,认为在开发中应注重游客的体验需求,设计相应的禅文化旅游产品,以推动黄梅禅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第一篇:禅茶文化论文范文

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策划研究

摘 要:禅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禅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且雅俗共赏的特征使之流传甚广。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与国民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青睐。而禅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南岳作为中国五岳名山之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文化资源,但禅茶文化旅游热度较低且发展缓慢。本文基于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现状以及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整合品牌、发展策划、拓展营销来实现禅茶文化和旅游发展双赢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策划

0 前言

南岳作为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以风光独特、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而闻名中外。“禅茶文化”就是南岳文化中最具典型的代表,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南岳的禅茶文化,并成了南岳重要的文化名片。随着旅游资源发展的不断外延,禅茶文化与旅游发展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而禅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旅游形式,以体验和展示为主,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手法加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这也就意味着开发禅茶文化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要想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首先要从系统化地了解南岳地区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分析入手,并通过旅游路线策划,创新产业优势,利用综合资源,从而对南岳禅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完善奠定基础。本文对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初步探索。

1 禅茶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所谓的“禅茶”,指的是寺院的僧侣用于自饮、供佛、赠送、待客的茶。茶与禅原本属于两种文化,自佛教引入中国后,与本土传统的儒道文化相互融合,开创了其自身所独有的禅文化,同时也发扬了中国本土的茶文化,使得二者在各自的发展中互相接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并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禅和茶的结合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精华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真实反映,这也使得茶泡出更赋哲理性的滋味来,其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1]这一精神使得禅茶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哲学和社会伦理学的教化功能。

2 南岳禅茶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点

2.1 南岳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禅茶文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南岳地区山水丰饶、人文蔚起,是湖湘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南岳衡山位于我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连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其主峰祝融峰1300.2m,最低海拔80m,四周为丘陵、盆地,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达2.6万个/cm?,有“天然氧吧”之称。[2]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形成了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因产于南岳的高山云雾中而知名的南岳特产之一“云雾茶”,[3]其外形紧细,卷曲秀丽,以色绿、香浓、味醇、形秀著称,主要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的高度,这里气候温润,适宜茶叶生长。

2.2 南岳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禅茶文化

南岳宗教文化博大精深,道佛两教共存一山、共融一庙、共值一殿、共尊一神,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宗教文化史上都堪称一绝。作为茶禅文化的发源地,茶饮习俗率先在寺庙兴起。寺院内众僧念经,易于疲倦困顿,于是以茶解困,提神醒脑。唐代佛教兴盛,文人骚客为追求风流潇洒的生活方式和超越自我的理想品性,常来寺院内参禅悟道、品茗论诗,寺院僧侣则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于是,茶便成为文人与僧侣间畅谈的媒介,进而推动禅与茶的结合。

3 南岳禅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3.1 地理区位条件

南岳地区自古以来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文、商业活动中心,承担着大量人流、物流的集散。随着九条铁路线联通全国铁路网,8条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京广高铁在南岳衡山设站,加上湘江航道以及南岳机场等,将南岳地区的交通发展推向“四位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之列。[4]优越的区位因素不仅能够促进南岳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还能带动旅游业的飞速提升。

3.2 自然生态环境

茶树属于热带、亚热带多年生长的常绿叶植物,对自然生态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南岳衡山为燕山期花岗岩断块山体,适合开辟茶园的海拔700~1100m的花岗岩山原和盆地众多。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下,多年日照时数为1525.4t以上,太阳辐射总量为0.764卡/cm?,年平均气温为11℃~16.5℃,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2200m,多年平均湿度为80%~85%,发育在花岗岩母质上的山地红壤、黄壤、黄棕壤的土层平均厚度为60cm以上,质地砂粘适中,无机养分丰富,土壤湿度为70%;PH值在4.5~6之间。[5]南岳衡山茶叶生产基地多位于高山地带,远离城市和厂矿污染源,其光、热、水、土、肥条件都有利于优质有机茶生长。

3.3 社会经济条件

茶叶属于经济作物,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技术、劳动力投入和产品销售市场。南岳衡山是湖南省第一个获得国际国内有机茶颁证的单位,2002年就被湖南省列为优先发展项目,被湖南省农业厅定为湖南省有机茶示范基地,其资金技术有保证。[6]由于南岳衡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在景区内推进了退耕还林的方针政策,使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到茶叶生产领域,解决了茶叶生产的劳动力问题。配合衡阳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而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4 旅游资源基础

南岳作为我国南方唯一一处五岳名山,其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温和湿润,终年翠绿,茂林修竹,与自然山水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岳名山文化,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南岳自古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佛寺道观林立,佛道并存,可谓一绝,使南岳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宗教文化地位。

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禪茶文化旅游开发效果,就先要全面系统地认知南岳地区所具备的旅游资源,创新产业优势,完善资源利用,为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提供相应的基础条件。

4 南岳禅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障碍

4.1 茶叶生产效益较低

南岳茶叶生产经营主要以中小企业和家庭经营为主,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茶叶生产较为粗放,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缺乏商业经营理念,影响茶叶品质。[7]

4.2 茶文化产品开发滞后

南岳茶资源具备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有利条件,但缺乏将有利条件转化为现实吸引力的发展策略。品牌意识不浓;销售渠道窄、销售面积小,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市场竞争力弱;同时,茶产品文化整合度不足,难以突出南岳禅茶的文化优势。[8]

4.3 资源整合不足

南岳地区茶叶生产大多位于后山,交通条件十分不便。整个南岳景区资源和景区外茶园的旅游开发没有产生关联,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

4.4 旅游吸引力不足

禅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容易产生旅游形式单一、体验程度较低、开发深度不够、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如果禅茶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不足,就不能够充分挖掘到潜在的客源。

5 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策划

南岳有著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在禅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过程中,优化旅游开发机制,创新旅游消费模式,构建旅游特色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5.1 策划禅茶文化旅游线路

充分利用南岳名山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茶园旅游资源,通过修建茶文化展区、开辟茶叶园区、规划旅游线路等,将禅茶文化旅游景点和南岳其他景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将茶园观光、茶叶制作等作为茶业园区的旅游项目,茶艺表演、品茗参禅、名茶品赏等作为文化展示的旅游项目,两者作为茶文化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观赏性旅游和参与性旅游相互渗透。

5.2 开发形式多样的体验模式

南岳禅茶文化旅游必须以游客为本,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开发多种体验模式,让游客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南岳禅茶的文化熏陶。

首先是寺院供茶。南岳衡山作为全国著名的“宗教圣地”,香客占的比例很高。在古代,南岳寺院素有向香客供茶的传统习俗。如今,可根据南岳寺院供茶这一传统习俗,对来寺院敬香和捐款的香客设“茶礼”招待,提高广大游客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是游客用茶。由于南岳景区内拥有众多的宾馆、饭店、招待所,每年需要大量游客接待用茶。因此,要用南岳本地的优质名茶,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来提供各种不同规格、档次和品种的茶品。

最后是观光茶业。将禅茶文化展示和茶叶生产观光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体验式的禅茶文化旅游。在茶园中,游客可以观茶景,游茶园,观看茶叶采摘、认知茶叶品种。在茶艺馆,专业人员在讲授茶艺技巧时可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自己泡茶品茶的乐趣,游客既能得到独特的禅茶文化体验,更能直观地体会禅茶意境。[9]

5.3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整合南岳茶叶品牌优势。虽然南岳的茶叶品牌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存在产品形式单一、品牌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必须增强品牌意识,可把“南岳禅茶”作为公共品牌进行培育,形成真正的品牌效益。“南岳禅茶”不仅要作为一个牌子,还要制定一系列生产标准,包括加工标准、技术标准、食品标准等,以此提高产品质量。[10]

创新南岳禅茶品牌内涵。首先,营造产品文化内涵。将南岳的历史典故如禅宗、禅茶、禅隐等以绘画和书法等雕画在茶具和茶叶包装上,从产品上展现南岳禅茶文化的内涵与典故。其次,丰富产品的种类。以南岳茶叶为原料加工成茶饮品、袋泡茶、茶食品等形式丰富多样的茶产品,[11]可以延伸并丰富茶产业链,也为游客购物提供了更多不同的茶产品选择。

5.4 进一步开拓禅茶文化旅游市场

南岳作为中华五岳名山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的游客前来礼佛朝圣、参禅悟道。作为我国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与集散地,可凭借其禅宗文化优势,以禅衬茶、禅茶互补、禅茶相衬,禅寺、茶园二位一体,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与茶叶产业的互动与整合,巧妙地把禅茶文化与文化旅游、茶叶销售融为一体,形成具有南岳特色的禅茶文化旅游产业,“以茶兴旅,以旅促茶”,[12]力求使南岳禅茶文化旅游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禅茶文化旅游胜地。

6 结语

虽然南岳禅茶文化旅游已经随着禅茶文化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开发的深度、广度均有不足,使其自身的竞争力在整个市场中并不突出。为了解决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的现存问题,以及扫清未来的发展障碍,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针对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从提高茶产品标准、营造文化氛围、旅游资源整合及打造品牌特色这几个方面入手实现禅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南岳禅茶旅游现存问题扫清发展障碍,提供发展策略,也希望南岳禅茶文化旅游能够顺应时代需求,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引领全国禅茶文化旅游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 王科瑛.南岳禅宗与禅茶一味[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 胡秋桂,向华俊,胡芳杰.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考究[J].茶叶科学技术,2011(02):41-43.

[3] 江树邦.发展南岳云雾茶[J].茶叶通讯,1987(04):26-29.

[4] 方明,廖建军.南岳衡山佛教园林的诗化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5(06):90-91.

[5] 肖志成.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6] 杨载田.衡山名茶生产及其旅游开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05):43-46.

[7] 关于南岳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衡阳通讯,2013(01):46-50.

[8] 胡秋桂,王政秋,王小平,杨虹,旷贞平.衡阳市南岳区茶叶产业发展之思考[J].茶业通报,2013,35(03):134-136.

[9] 刘秋菊,杨载田.名山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探索——以南岳衡山为例[J].农业考古,2015(02):214-218.

[10] 尹幸芳,王际香.衡阳市茶叶品牌现状及茶产业发展思路[J].茶叶通讯,2010,37(03):41-43+46.

[11] 周霞.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与设计[J].科技和产业,2014,14(09):68-71.

[12] 以茶促旅  以旅兴茶  努力构建全域景区化旅游发展格局[J].衡阳通讯,2017(03):36-37.

作者简介:李绅(1994—),男,河南郑州人,硕士,艺术(景观艺术与理论)专业。

通讯作者:方明(1979—),男,湖南常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非遗与古建修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李绅 方明

第二篇:湖北黄梅禅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湖北黄梅拥有丰富的禅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特色鲜明、分布范围广、复合性强等特征。本文从体验经济的理念视角,研究开发黄梅禅文化旅游资源,认为在开发中应注重游客的体验需求,设计相应的禅文化旅游产品,以推动黄梅禅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体验经济;宗教文化旅游;黄梅禅文化

宗教与旅游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1]。当前,我国学界对于宗教旅游的界定还存在着分歧。有学者认为,宗教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的朝圣活动以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方百寿,2001)。此外,也有学者专门撰文提出“宗教文化旅游”的说法更为可取(杜达山,2004)。目前,较为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宗教旅游是宗教信仰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的总和,宗教信仰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有时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张桥贵,孙浩然,2008)。由于本选题的研究对象是黄梅禅文化旅游,因此下文统称宗教文化旅游。

一、 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产业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迫切需要从原来对出口的过度依赖转向拉动内需和居民消费,同时,还面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降低单位能耗和碳排放,以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等诸多要求。旅游产业是一种绿色经济,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性强等优势和特点,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而与宗教景观相关联的宗教文化旅游在旅游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学者研究指出,“如果把有无宗教景观作为分析景区吸引力构成要素的一个标准,那么,随着景区宗教因素比例的下降,景区的知名度相应成下降趋势,二者之间有对应的关系”[2]。而事实上,我国的宗教文化旅游方兴未艾,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宗教文化旅游热[3],这也可以看出国内的宗教文化旅游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软实力则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近年来,政府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禅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在中华文化圈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在对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和强化民族认同感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相应的贯彻和落实,国内宗教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仅河南嵩山少林寺就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2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就达15万人次,为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小结

因此,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能承接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体现了其经济功能;另一方面,能扩大对外影响,增强国家软实力,体现了其文化功能。此外,佛教文化中的“自利利他”、“和谐自他”的人文情怀和和谐理念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总之,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产业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二、黄梅禅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一)黄梅禅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南端,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湖北省加快发展以禅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品牌,以带动鄂东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4]。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的核心。黄梅禅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突出,除了拥有山水风光、佛教寺庙和建筑等有形的物质形态旅游资源外,还有禅宗历史文化、民俗庙会、佛教文化节等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此外,黄梅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也可以看作是寺庙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1.佛教建筑。黄梅素有“小天竺”之称,佛教寺庙众多。四祖寺,是禅宗四祖道信的道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其中,三塔(毗卢塔、众生塔和衣钵塔)、两桥(灵润桥和明月桥)、一石刻(灵润桥摩崖古石刻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祖寺,与西山四祖寺相隔20公里,是禅宗五祖弘忍的道场,始建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黄梅还拥有老祖寺、芦花庵、妙乐寺等一批有特色和影响的佛教寺庙建筑群。

2.佛教大师。历史上,黄梅的高僧大德辈出,佛教禅宗史上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乃至六祖慧能都与黄梅有着深厚的渊源。四祖寺现任方丈净慧老和尚,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积极倡导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并面向社会年年举办“禅文化夏令营”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黄梅禅文化旅游资源特征

1.特色鲜明。黄梅禅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和历史文化特色。2010年,《华夏地理》杂志发表了美国学者比尔·波特的文章《黄梅天下禅》。“‘黄梅天下禅’不是指的一般的禅,就是指的由四、五、六祖所开创的祖师禅”[5]。其特点就是坐作并重,即坐禅修行和生产生活都要兼顾。禅与生活不二,是黄梅禅文化最重要的属性,也是黄梅禅具有生命力,能够广泛传播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四祖道信开始,中国禅宗丛林制度才初具雏形,为后世禅宗的传播和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对中国禅宗文化的影响来讲,自古就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一说。这是黄梅禅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进行旅游开发的比较优势。

2.分布范围广。黄梅的禅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度高而又分布范围广。在全国六座禅宗祖庭中,黄梅独拥两座。但从地理位置的分布来看,四祖寺位于黄梅西山,五祖寺位于东山,而其他寺庙则分布其间。为整合旅游资源,黄梅县制定了相应的旅游经济发展规划,连点成线,接线成片。在经过相应的整合规划和修缮新建之后,目前,黄梅已经初步形成了“东有五祖、南有妙乐、西有四祖、北有老祖”的鄂东禅文化旅游区位格局。

3.复合性强。黄梅除了拥有丰富的禅文化旅游资源外,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像位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的黄梅戏和黄梅挑花,还有黄梅的武术和楹联等民间文化旅游资源等,都有待开发。此外,还有正在申请加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的“黄梅禅宗祖师传说”等文化素材。这些资源与禅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将会大大增强黄梅禅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三、黄梅禅文化体验式旅游的开发思路

(一)以体验经济理念来开发黄梅禅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1999年,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合著并出版了《体验经济》一书,对体验经济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他们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型态的第四个阶段;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6]。体验经济于2002年被引入我国,对我国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理念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旅游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去过哪里,拍了哪些照片,而是为了获得某种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新奇的体验。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缺乏创新,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处于简单的粗放型阶段,不能满足游客获得更深层次体验的需求。而旅游体验经济通过旅游体验这一新的经济提供物,为旅游者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高价值,从而绕开商品化和满意度的陷阱,最终达到使企业成长上在本源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目的[7]。因此,从体验经济的理念视角来开发黄梅禅文化旅游,是以游客的体验需求为中心,注重旅游的质量和内涵,同时也避免了对于旅游资源的外延式的盲目开发。

(二)开发的前提和原则

1.开发的前提。(1)需要合理的引导和规范。当前国内宗教文化旅游市场鱼龙混杂,“山寨”和尚随处可见,他们通常打着僧人的旗号招摇撞骗,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此外,诸如占道经营、非法经营和传播迷信等行为,由此带来的负外部效应也不容忽视。因此需要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社会公众之间加强协作和监督,共同防范旅游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2)注意适度的开发和保护。寺庙是修行的场所,对游客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神圣性和神秘性,理应与世俗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过度的商业化和大量游客的涌入将会破坏寺庙的生态文明,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失。因此,构建比较合理的政府规制体系框架,从而促进公共性旅游资源的积极性开发与自觉性保护,进而确保公共性旅游资源的利用既注重资源配置效率,又兼顾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8]。

2.开发的原则。(1)差异性原则。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景区本身的旅游产品要有特色,与其他景区要有不同。然后是景区的各个旅游产品之间要有不同,给游客以多种选择。(2)参与性原则。体验是游客的心境与旅游活动之间互动的结果。游客的参与程度越高,与旅游活动之间的互动就越好,得到的体验效果就越好。(3)挑战性原则。旅游项目应对游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游客自身的潜能,从而使游客在经历了挑战之后,能获得相应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三)开发思路

1.总体思路。派恩和吉尔摩(1999)把能够吸引顾客参与的体验,按照两个维度四种因素的组合划分为四种类型。这两个维度分别是顾客的参与程度以及顾客与相关事件的关联情况。其中顾客的参与程度又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而顾客与相关事件的关联情况可分为吸取(mind absorption)和浸入(physical immersion)。由此划分的四种类型的体验分别是(如图1所示):娱乐体验(entertainment),即人们被动参与并吸取的一种体验,如观看演出、听音乐和阅读文章等;教育体验(education),即人们主动参与并吸取的一种体验,如互动式学习;遁世体验(escape),即人们主动参与并浸入其中的一种体验,也是各种体验中人们最想得到的一种体验;审美体验(estheticism),即人们浸入其中但处于被动状态的一种体验,如站在大峡谷远眺、参观博物馆等。

简单地说,人们参与教育体验是想学习,参与逃避体验是想去做,参与审美体验是想到达现场,而参与娱乐体验是想感受。最丰富的体验则应该包含这四种体验的各个方面。只有通过旅游体验主题化、多样化,通过对同一资源体验方式和体验层次的变化,创造出不同的体验效果,创造游客难忘经历和感受,使景区获得持续发展[9]。

根据这四种体验的特点和核心思想,可设计出相应的禅文化体验式旅游产品(见表1),从而使游客在一次禅文化旅游过程中,可通过问禅、坐禅、行禅,和观看实景演出等活动,完整的获得这四种体验。问禅是指游客从知识层面进行禅宗思辨,参话头和禅宗公案,向法师请教开示,从而拓展视野和启迪智慧。坐禅是指从实践层面通过打坐,调整呼吸,观察自身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某种身心体验。行禅,或称行脚,是指徒步行走,在步行的过程中领悟禅机。实景演出是指将禅韵融入到现场演出之中,让游客在观赏演出的同时获得愉悦的感受。

2.开发策略。根据“资源-产品-市场”三位一体的旅游开发理念,黄梅禅文化体验式旅游的开发可以按照如下的策略进行。

(1)提炼体验主题。构思一个有良好定义的主题,能够使游客获得一种直观印象,强化其对体验的认识。如武当山的主题就是“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重点突出其养生特色。黄梅禅文化旅游应该主打其“黄梅天下禅·文化体验游”的品牌,突出其禅文特色。游客到黄梅来旅游,体验到的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正统法源的黄梅禅文化,这里有道信的四祖禅、弘忍的五祖禅,甚至慧能的六祖禅,以及当今净慧法师所倡导的生活禅。人们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清净庄严的人文环境里,可以体验到亲近自然的亲切感和人我和谐的愉悦感。

(2)策划体验项目。确定体验主题后,接下来应该根据体验主题来策划体验项目。体验项目的设计是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核心,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开发的总体思路,黄梅禅文化体验式旅游项目可设计为以下四种:

一是黄梅问禅。依托“黄梅禅文化高峰论坛”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佛教大师集聚一堂,共同探讨黄梅禅的历史文化内涵。此外,四祖寺和五祖寺还可定期开展面向禅学爱好者的佛学讲座。届时,游客可参与其中,与专家、学者,甚至是法师直接对话交流,获得教育的体验。

二是双峰坐禅。位于四祖寺内的双峰禅堂,可同时容纳近三百人坐禅。在规定的禅修时间内,游客须遵守场内的规则,保持安静,有秩序地进场,找到座垫,然后在寺院法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双腿盘坐,两手结印,数息观心,学习如何坐禅。对于初学者而言,通常一次坐禅的时间约十五分钟左右。游客通过坐禅获得的是一种遁世的体验。

三是西山行禅。从西山的四祖寺出发,途径毗卢塔,再到传法洞,是一段非常理想的行脚路线。全程步行约一个小时左右,沿途伴着寺院工作人员的讲解。在四祖寺整顿出发,沿着寺门外的石阶往上,先经过慈云之塔,然后到达毗卢塔。毗卢塔相传是四祖道信圆寂后,真身供奉之地。过毗卢塔,再往上,到达山顶的传法洞。传法洞相传是四祖道信授五祖弘忍衣钵之地。在传法洞远眺,双峰山美景尽收眼底。西山行禅带给游客的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四是黄梅戏曲演出。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运作得比较成功的案例,要数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大型户外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10]。黄梅禅文化旅游尚还不具备实力筹办像少林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那样大规模的实景演出,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黄梅方面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加入一些戏曲演出,丰富旅游活动的内涵。黄梅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像五祖寺的“南廊竞偈”的故事、老祖寺的千岁宝掌和尚的传说等等,都可作为演艺素材,而当地的黄梅戏也是国内一绝,用黄梅戏来演绎这些黄梅禅文化的故事传说,既传承了黄梅戏,又推广了黄梅禅文化,同时也能吸引游客。游客从观赏活动中获得娱乐的体验。

(3)营造体验氛围。以正面线索塑造印象。体验通过深刻的印象来实现,而一系列的印象联系起来就体现了主题。为创造应有的印象,应给游客提供某种线索。在禅文化旅游中,“悟禅”可作为连贯游客整个旅游过程的线索,游客的活动都可围绕着悟禅来进行。由于悟禅的方式多样,游客可通过问禅、坐禅、行禅和观赏实景演出等活动形式来获得这种体验。

一是消除负面因素。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会弱化甚至破坏游客对于主题的整体印象,应当注意防范和加以消除。因此,首先应建立起完善的顾客价值交付体系,重视游客的形象价值、效应价值、关系价值的塑造,继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服务质量管理方式[11]。佛门是清净庄严的场所,游客的衣着得体十分必要,大声喧哗、嬉戏的现象也不应出现。此外,游客也不能将荤食和烟酒携带入内。对于不符合规范的游客,应尽量规劝,如不更改,则应禁止其入内。

二是开发旅游纪念品。在旅游目的地,游客通常会购买一些纪念品,作为对难以忘怀的体验的一种留念,同时也是作为日后同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体验型纪念品可以充实和延续旅游者的美好体验,同时实现景区经济效益方面的突破,对整个地区的产业带动亦能上一个层次[12]。在四祖寺,游客可以买到印有禅文化字样或图案的纪念衫,在法物流通处还可以买到各种质地的捻佛珠和纸扇等精美的手工艺品。在某种程度上,景区的门票本身就是一种纪念品,门票的背面一般都印有游览路线图,能帮助游客回忆起游览时的情景。

三是整合多种感官刺激。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的有效刺激,能加深游客对于体验本身的感知,给其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旅游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游客这几个方面的体验。在视觉上,游客不但能观赏到自然风光,还能欣赏到佛教的建筑、雕塑和壁画等人文景观。在听觉上,游客能听到晨钟暮鼓,僧侣唱经,还有佛乐梵音。在斋堂,游客能品尝到地道的素食斋饭,还有清新淡雅的清茶,游客可从中体味禅茶一味的悠远意境,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茶文化。此外,寺庙里的檀香、沉香所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也会给游客的嗅觉带来一定的刺激,让游客在香文化中得到熏陶。总之,这些独特的感官享受,也必然会给游客留下难忘的体验。

四、结语

湖北黄梅具有丰富的禅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国内具有开发潜力巨大的宗教文化旅游市场。体验经济时代,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宗教文化旅游就能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张晓萍.“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刍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91-93.

[2] 刘翠.试论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6):39-44.

[3] 曹绘嶷.剖析我国的宗教旅游热[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2):219-223.

[4] 黄俊华. 弘扬禅文化,打造大品牌[N].湖北日报,2011-02-16(1).

[5] 净慧. 第七届禅文化夏令营开营讲话[EB/OL].[2010-08-10].http://www.hmszs.org/summercamp/summercamp7th_2010.asp.

[6] 派恩二世,吉尔摩. 体验经济[M].夏业良,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 程谨鹤,吴友强,薛峰. 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2-38.

[8] 梁明珠,王伟. 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政府规制研究[J]. 人文地理,2010(6):150-153.

[9] 郑耀星,周富广. 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思路[J]. 人文地理,2007(6):16-20.

[10]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改变少林寺旅游形象[EB/OL].http://unn.people.com.cn/GB/14748/11423655.html.

[11]宋咏梅. 关于体验旅游的特点与设计原则[J]. 旅游经济,2007(1):177-179.

[12]吴文智,庄志民.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 旅游学刊,2003(6):66-67.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angmei Zen Cultural Tourism

CHEN He, GONG Yi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Key words: experience economy; religious cultural tourism; Huangmei Zen culture

(责任编辑:刘春雪)

作者:陈鹤 龚毅

第三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禅茶文化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河北是“禅茶”文化发源地,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茶文化发展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文章通过对河北“禅茶”发展的SWOT分析,认为以文化为根进行产业结构整合,发展特色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河北禅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一带一路;河北;禅茶文化;SWOT分析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布局后国家发展的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布局,它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拉动沿线国家,提升亚洲整体经济水平具有强大的作用。“一带一路”的交往与合作,不仅是经贸关系上的往来,更多的是文化领域的交流、文化产业上的深层次合作与对话。河北省位于环渤海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是“一带一路”在渤海湾衔接的重要地点,地理位置异常显要。作为中国禅茶文化的肇端,河北茶文化对中国茶文化、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一、河北禅茶文化发展的优势“S”分析

河北邯郸临漳是中国禅茶文化的发源地。晋代后赵都城邺城昭德寺(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僧人单道开“修行打坐,以茶醒神,昼夜不眠,广传寺院”(《晋·艺术传》),开启了“参禅不寐,皆许饮茶”的茶禅修身先例。唐代“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封氏闻见记·饮茶篇》),可见,唐代茶道不仅作为寺院习俗,也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而河北景县人封演的这部《封氏闻见记》,也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禅茶文化弥足珍贵的史料。唐末河北赵县观音院(现柏林禅寺)禅师以“吃茶去”接引弟子(《景德传灯录》)是茶禅文化发展最著名的典故, 它标志着“禅宗茶道”的正式诞生,为中国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将茶引入禅宗开悟的宗教层面,禅与茶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后经净慧长老引申,诠释出中国禅茶文化“正、清、和、雅”四大精神和“感恩、包容、分享、結缘”四大功能”。历经“坐禅饮茶—僧人种茶—以茶供佛—禅门茶礼—以茶参禅”,茶走进佛门,又禅门茶逭外化,最终形成“茶禅一味”。

河北茶文化塑造了饮茶者“正清和雅”的气质与思想。“以茶养心”是茶人的精神境界追求,自古以来以茶养生、以茶励志、以茶悟道一直为儒、释、道所推崇。“正清和雅”的禅茶理念反映了儒家浩然正气,道家清风雅趣,佛家众生平等的旨趣。

历史上,河北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河北茶文化推动了中国南方茶产区经济发展和北方茶贸易的繁荣,始于张家口的“张库大道”就是一条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库伦(今乌兰巴托)的古商道,有着“北方丝绸之路”之称,还被称为“草原茶叶之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影响。河北茶文化催生与带动了周边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如唐代著名的邢台白瓷窑、宋代五大官窑之一的定窑、北方最大的民窑邯郸磁州窑等。“‘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佛门茶道经日本学僧“传入日本,形成了赋有日本特色的茶道。如今,日本的茶道也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期。”可见,日本茶道发达,其根却植于中国。

二、河北省禅茶文化发展的劣势“W”分析

河北省禅茶文化发展的劣势主要源于河北省并不是重要的茶产地,古今都未有河北茶叶种植的记载。

茶叶的种植素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即茶叶的种植在地形上选择以海拔500~800m的中山区为宜,这样采光、气温、湿度等都符合茶树生长,且种植土壤以矿物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为主;茶树种植要求气温年平均15度以上,降水量1500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而河北省南部、西部和北部多为石耸山,山体以石头为主,且坡度小,中部和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北省年平均气温仅为 1.8~14.2℃,降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为215~745毫米,年内旱情偏重,土壤多为碱性且重金属含量较高。因此,无论是地形、气候还是土壤都不适合茶树的种植、生长。

更重要的是,文化市场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禅茶也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各地大街小巷茶叶市场大多以售卖茶叶,特别是福建、浙江茶叶为主,虽然销售规模较大,但文化内蓄力空乏,能够谈得上“品茗”的非常少,茶叶市场缺乏品牌意识,缺乏对品牌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利用。

三、河北省禅茶文化发展机遇“O”分析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更拓宽了对外开放的积极思维。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对构建合作新格局有着重要意义,也为河北禅茶文化的发展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自“一带一路”战略思路提出至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03月,《“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指出中国与沿线64个国家、以及中国内地31个省市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现状和发展态势良好,是开展贸易合作的主要地区,呈现"强者愈强"的态势。河北与京、津连成一体,从国内各省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看,华东、华南、华北与沿线国又得京津冀一体化之优势,能够充分实现资源、人才、技术的共享。

其次,河北无土水培茶种植的成功,填补了世界盆栽茶树的空白。2016年通过盆栽培植出优质明前龙井,成为世界首例无土种植的茶叶,不仅给中国茶产地增加了新成员,更打破了“北纬38不可逾越的天堑”之说。

再次,近年来河北重视茶文化发展。2013年首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顺利召开,开启了“茶叶与文化融合、茶文化与贸易融合”的文化经济发展新平台,不仅促进了茶叶贸易,也擦亮了“河北禅茶”这个文化品牌。2017年第五届国际茶博会上,借助茶博会平台,宣传与茶文化齐名的蔚县剪纸、邢白瓷、武强年画等,更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对茶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河北省禅茶文化发展威胁“T”分析

首先,缺乏完善的市场管理。河北省并不是茶产区,却是茶叶消费大省,古代河北还是中国茶叶交易的交通要道和重要枢纽,被冠以“茶叶贸易大省”之称,因此只能靠引进茶叶来发展茶经济和茶文化,但当前茶产业市场管理还缺乏规范性与完善性,没有建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如没有明确的茶叶准入标准,茶馆甚多但良莠不齐,特别是很多打着禅茶文化招牌的商家却并不真正懂得“禅茶一味”的内涵与境界。

其次,来自其他茶产地的竞争威胁。河北是禅茶文化的源头,但文化产业观念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产茶大省浙江、福建等地的禅茶文化产业、禅茶大会和禅茶旅游对于河北省禅茶文化产业发展造成同行竞争的威胁。例如:2011年浙江径山茶宴就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中国禅茶文化之乡”落户浙江新昌,集“旅游”与“文化”一体,既有效整合了当地山水人文资源,又顺应了旅游产业整体发展趋势,更提升了“禅茶”名气,使世人都知浙江“径山禅茶”、“新昌禅茶”,却不知真正“禅茶”发源地在河北。

五、河北禅茶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进一步明确河北禅茶文化发展方向,可以得到以下SWOT分析列表。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北禅茶文化的发展总体上处于图1所示第一象限,呈现出内部优势大于劣势,外部机遇强于威胁,有着良好的内部生长条件和外部发展机会,因此要有重点地采取增长型战略来促进其发展。

(一)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为中华禅茶文化的发源地,河北省政府应在河北省禅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将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获得国际、国家和地方的多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对一项传统手艺或者传统文化的肯定,更是对我国诸多文化符号的保护,对其具有着防止其流失和中断的重要传承作用。河北省禅茶文化申遗对于河北省禅茶文化发展无疑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在河北省五次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诸多项目中,没有一项是和河北省禅茶文化有关的,甚至以禅茶文化为基础,作为延伸的文化名录都没有。由此可见,河北省对于河北省禅茶文化的重视远远不够。应该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二)开发文化市场,提高知名度

充分挖掘寺庙与茶的内涵关系,对禅与茶进行解读。禅茶文化产业主要以禅茶馆为依托,向广大人民群众宣扬优秀的禅茶文化。在物欲横流、追求利益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追求回归自然,聆听禅宗带来的人生哲理。为宣扬禅茶文化,可以以此为契机发展禅茶馆产业。但是在发展禅茶馆产业的发展的同时,应加强对该产业的监管,不能使禅茶馆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禅茶文化所应具有的“正、清、和、雅”四大精神和“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大功能,要让顾客充分的感受到实至名归,感受到禅茶文化自身所具有魅力。”

(三)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

在对于产业发展领域,河北省政府应该调整角度,不应该只注重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应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要议程提升到日常工作当中,不能只做口头上的表述,更多的应该付诸实际行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河北省应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充分运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转变传统式的发展理念,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不断升级产业链,完善服务规范,降低经济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加成本,“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对工业和农业的渗透与融合,从而实现三次产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使得河北省禅茶文化产业成为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

(四)完善经济文化市场管理机制

制定河北省茶叶市场准入标准,严格茶叶质量、卫生,重视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发挥作用的管理体系,对茶叶及其文化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形成一个平衡协调、统筹管理的创新机制,在茶经济发展中注意茶文化的开发和保护,既要避免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更要注意对茶文化的过渡开发和解读。

(五)打造河北省禅茶文化旅游

河北省要使河北禅茶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多多借鉴其他禅茶文化发展先进范例,如信阳禅茶文化旅游、云居山禅茶文化旅游、湖州禅茶文化旅游、杭州灵隐寺禅茶文化旅游等,打造具有自身特色旅游文化专线。旅游专线应以河北赵县的柏林禅寺为中心,可优势整合龙泉寺、龙兴寺、临济寺等寺庙,同时充分挖掘定窑、河北邯郸磁州窑、邢窑等茶品出产地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张家口古代的茶马互市、宣化出土的辽代茶道系列图等资源,将其与禅茶文化发展充分结合起来,以舞台剧的形式将资源进行整合,呈献给旅游的游客。

六、结语

河北省禪茶文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是河北省应转变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这一重要发展战略平台,将禅茶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让各国人民感受到河北禅茶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禅茶文化的魅力。“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和不断发扬过程中,历久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时至今日仍然是联结世界华人至为重要的精神纽带。它不仅为增进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增强海内外华人文化认同感提供了文化基因,也为我们中华民族在海内外取得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文化作为软实力势必为河北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将对河北省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做到积极走出去、站住脚、发展好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子东,舒曼.和谐邯郸情系茶缘——河北省第九届金秋茶会散记[J].农业考古,2008(05).

[2]王志琴.当“茶”遇到“禅”[J].中国新时代,2013(08).

[3]程汝.中日茶文化之比较[D].延边大学,2011.

[4]刘瑶.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茯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

[5]舒曼,陈一珉.禅茶文化:开引一股源头活水——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及功能诞生始末[J].农业考古,2006(02).

[6]刘晓彬.中国工业化中后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7]朱建成.简议海外华人文化认同[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8]宋宇,谭仁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陕西机遇[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02).

[9]陈安全,孙菁.佛教文化和设计的文化内涵[J].价值工程,2010(34).

[10]于萌.河北禅茶文化与茶经济[J].农业考古,2015(02).

[11]曹晓慧.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溯源及传播[J].福建茶叶,2018(02).

[12]吕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J].福建茶叶,2018(01).

[13]蔡玲俐,张颜媛.“一带一路”背景下鄂南砖茶文化传播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18(02).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冶芸 高建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通讯系统论文范文下一篇:视频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