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

2023-02-06

第一篇: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秦跃虎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提要 《会计学》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是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直接认识,以谈论分析方法来提高理解深度,以实践操作法来提高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探析

《会计学》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等,都对专业后续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以图获得有益的教学信息,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就要引起其兴趣,并将这种兴趣持续下去。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会说:“会计很重要,以后你们自已开了公司可以知道自已每天花的钱用在哪个方面,获得了多少利润。”我们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在内这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却引不起很多学生的重视,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会计重要,但学生却会不以为然。这说明而我们在学生刚接触会计学课程的时候,未充分做好这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工作,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学习的兴趣,为后期的各项工作埋下了隐患。

2、对具体会计核算业务的把握不到位。对刚开始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而言,要准确理解会计核算内涵,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一些具体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其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存在会计科目的记忆不完整、会计科目运用准确性不高、会计科目借贷规则的理解不到位等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应记入借方的科目被放在贷方,应记入贷方的科目记入了借方等现象。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准确理解会计科目,导致会计科目运用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

3、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把握不全面。在《会计学》课程结构布局中,关于会计核算流程的讲解,通常放在后面的章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在讲解会计基础性概念及会计核算工具等内容之后,才涉及会计业务流程等内容的讲解。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章节内容在会计核算流程中的位置、作用等没有全面理解,导致思维混乱。许多学生以独立章节思路来理解各个知识点,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没有提高理解的难度和深度,容易出现结构性逻辑混乱等现象。

二、提高《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1、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会计学》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采用具有直观感觉优势的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案例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教师要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判断是否适合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案例背景进行讲解,能提高理解的深度。如,有些教材在处理会计核算业务时,将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同时纳入教材,对学生的税法知识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税法背景进行简单讲解,能辨析税法差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另外,教师要及时更新案例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2、加强课堂实际操作和辨析,提高师生互动能力。实际操作对记忆的刺激作用较强,记忆效果也较明显。学生除了直接感知教学内容之外,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流程等都有直观认识。在《会计学》课程中,关于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核算业务等内容,均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教学方式来实现。特别是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等内容,其可行性操作较强。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准确理解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填写要素,

理解其填写规则。对于填写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要素,能及时改错,印象较为深刻;对于操作流程规范等,能理解其顺序;对于填写错误等问题,能采取正确的会计方法给予更正等。由于课堂操作具有直观优点,因而学生的接受程度较高。此外,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讨论时,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要预先告知学生讨论的内容,要告知学生资料搜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保证课堂讨论质量。在具体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保证课堂讨论在合理范围之内展开,避免由于讨论内容的无约束性,导致内容偏离主体的现象,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梳理逻辑思路,为今后的讨论活动提供可借鉴资料。

3、强化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是《会计学》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如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委派中心和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和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多给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使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包括基础会计学在内的会计学科要尽量避免教学和实践相脱钩,减少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案例教学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完成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实习培训,检验教学在果的掌握情况,并将此作为一项学分进行管理,加强学生对学习基础会计学的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是一个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会计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探索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分析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不足,对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秦桂莲.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问题研究.中国职业教育网.

[3]王慧.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0.22.

简介 姓名:秦跃虎 出生年:1974 性别:男 出生地:河南平顶山

工作单位: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职务:讲师、会计师 研究方向: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高职课改

联系电话:13849565542

联系地址:河南平顶山水库路3号,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邮编:467000

第二篇:对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

的思考

摘要: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汽车后市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是汽车行业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必要保障。随着汽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检测以及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但要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变性,还要更加高效的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学,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无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就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训教学展开研究,意在探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方法。从而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检测与维修:实训教学探讨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我国对于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由原来以机械结构为主汽车电器为辅,逐渐向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方向转化,同时汽车行业又是一个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领域,对其检测与维修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这无疑对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如何高效的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融入到汽车后市场的各个行业,成为一个高技能的实用人才,是目前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能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何让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以及实际维修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加深学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认知程度?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

一、目前汽车发展、课程设置及生源质量的分析

1、汽车的发展: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产品整体的技术含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例如: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车身稳定系统(ESP)、电控驱动防滑系统(ASR)以及自动变速系统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汽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给汽车的维修和检测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现代化的汽车生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上高新电子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使得汽车的维修、诊断等工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再加上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大量的先进维修设备以及检测设备的出现。很多新型的维修设备已经逐渐成为维修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也就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掌握机械结构专业技术知识、电子电路技术知识、计算机的有关知识,还要能熟练的操作高新维修设备。

2、课程设置: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仍然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理论课开设较多,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完整系统性,而忽略实践课程数量的不足,现有的实践课在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技能及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等方面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链接不紧密,即理论知识的学习又缺乏实践的支撑,从而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践操作阶段,由于理论掌握不牢固,学生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排除汽车的具体故障和日常维护操作,又需要维修人员具备更高的动手能力。所以为了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汽车维修和检测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设置应做适当调整。

3、生源的质量

在生源质量方面,由于我国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致使高职院校招生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第一次录取率不高,不得不降分录取,有的甚至为了达到维持学院生存的最低学生数,采取第二次降分录取,第一次录取与第二次录取的分数差距较大。还有这两年出现的学院单招、自主招生、学院自主命题、自主选择的机会,无底线的降低入学门槛,致使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态度差,学习能力弱,自学能力更差,还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组织纪律行较差,上课随便迟到早退,课堂玩手机,考试作弊等等。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就不好,进入大学后自觉不自觉的放松了自己的学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热情,学习动力都相对欠缺。

二、改进教学方法的探讨

1、针对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对课程的调整:

现在汽车已经是一个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机器,其制造技术已经融入了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等技术,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的大量使用,使汽车在逐步的向电子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原来汽车上使用的传感器只有几个,但现在最普通的汽车上传感器最少都要在

三、四十个,有些高档车上的传感器多达几百个,大多数传感器都是由电子电路组成。原来汽车上没有电控单元(ECU),即车载电脑,现在汽车上最少都有一个电控单元(ECU)来控制发动机的运转,很多车上用好几个电控单元来分别控制发动机的运转、汽车制动、转向、减震等等系统的工作。随着电子元器件及电脑控制在车上的使用,同时随着汽车机械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机械故障在大幅度的下降,而汽车电子、电气部分的故障则在不断增加。

鉴于以上原因,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适当减少机械结构方面的课程,增加汽车电子、汽车电气、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增加实训课程,通过大量的实训,使学生掌握汽车机械结构、电子、电气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行业打好基础。

2、实训的调整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训,基本上是一个学期只有一周到两周的实训时间,这么短的实训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适当增加实训课程量。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训时间应该和理论课的时间对等,也就是上一节理论课,进行一节实训,针对这些生源质量较差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实训,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训中去,通过具体的操作让他们掌握理论知识。

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学生主动的进行分析以及探索。教师在实训教学内容开始前,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好奇心,使得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多动手,老师给他们提出规范要求,让学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满足实训教学需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整个教学模式更加的灵活多变,也更加符合汽车检测与维修在未来的发展需要。

(1)汽车拆装实训:

汽车拆装实训,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实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该专业学生的基础实训,以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为例:在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中,每拆一个零部件,要把这个零部件的结构、作用给学生讲清楚。最后把发动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机械零部件的结构,电子元器件在车上的位置,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发动机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在实训中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增加他们的理论知识,也为下一次的汽车维修实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汽车维修实训

汽车维修实训是对汽车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过程的操作实训。 由于汽车结构复杂,故障也是多种多样,往往同样的故障现象在汽车上的故障部位却不相同,有时同一部位的故障,在不同车型上表现出来的故障现象也不一样。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维修实训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对故障案例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利用教具模拟实际故障现象,让学生自己对故障进行检测和排查,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用分析教材中对故障系统部分的工作原理来判断故障所在,做到触类旁通,以此来提高学生排除故障的思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析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日后岗位上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另外教师在传授完新内容后,要及时督促学生对该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抓住课堂内容的核心所在,并养成科学合理的思维来排除各种汽车故障。在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学生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三新型维修设备的使用

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大量的先进维修设备以及检测设备的出现。很多新型的维修设备已经逐渐成为维修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也就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能熟练的操作高新维修设备。这使得汽车的维修、诊断等工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为了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和检测专业的教学水平,对新型维修设备的实训教学在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技术水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中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训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主要对该专业实训教学进行改革、调整的必要性、教学优势、以及开展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加深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对实训教学的认识,以便于有效的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训教学工作,为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保障。(完)

第三篇:探讨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摘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不仅对整体会计教学起着拳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自身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选择、实践内容、教学设计和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教材;实验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速度,相对稳定招收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样,高职院校招生的学生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高;加之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随着社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需求的增加,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潮流和方向,不懂会计电算化的人员,将被拒之于会计工作领域的门外。而这个“懂”字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问题。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从实践教学体系上。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来探讨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让学生来懂这门课。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去,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主要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3方面的能力不足:一是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能力;二是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三是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2.教材不规范有的学校使用《会计信息系统》(付得一主编),主要内容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重点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中最主要最基础的总账、报表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会计软件的主要模块,内容比较全面。

有的学校使用《会计电算化》(励景源主编),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及各子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分析,偏重于系统开发。

有的学校使用《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庄明来主编),主要内容是会计软件的分析与设计,总账系统、报表子系统及购销存几个主要模块的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偏重于主要模块的操作。

有的学校用自编的教材,主要只涉及总账和报表子系统的具体操作。

3.教学内容差参不齐教学目标不明确,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服从于教学目标,加之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因此教师无法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谈不上教学质量。

4.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不合理由于所选用的教材不同.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与上机实验课时分配比例就不同。有的偏重分析与设计等理论性的内容,理论课时的比重就偏多。而有的学校只要求学生掌握一种会计软件的主要模块操作,实验课时的比例就偏大一些。

5.实验资料单一大多数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都是使用教材中自带的资料,只有总账系统和报表子系统。资料中的行业种类单一,启用日期单一,少数教材中的数据前后不一致或不完整。总之,缺乏比较系统、完整的实验资料。

6.实验质量不高一方面,学生机械地照着步骤操作。没有掌握该课程体系和内容.在此环境下,学生根本不能体会会计的各个岗位的职能要点,不能体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不愿对会计凭证、账簿中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另一方面,学生在上机实验时,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不够重视,往往会因为账套丢失或误删,造成重复操作已经熟练的内容,对不熟悉的业务接触甚少,无法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展开,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举措

1.明确教学目标要结合高职特点,确定具体目标。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会计电算化理论及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培养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主导和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日常维护能力、业务流程重组能力为拓展,以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

2.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教学在整个会计课教学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开设会计电算化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类相关课之后的应用专业课。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从这一体系可看出:各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先导性和拓展性。

首先,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对先导课程的检验。多数会计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每一门课的特点.正确处理每一门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基础会计,重点是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和知识点,而不是具体经济业务处理。如果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一句带过,或在实训环节跳过。这些基础性的会计知识没有掌握好,将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课程白勺皇习。如,对收、寸 鸳凭证类男白 秽掌握好,就无法针对具体经济业务确定应用哪—类的凭证其次,是会计电算化课自身规范化的要求和相关专业课的完善和拓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理解不够,则对财务分工就无从下手,在实验中.一个操作员会不自觉地去做凭证、审核、记账等很多工作。这些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说明学生对会计课中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不够全面或不牢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完全能够明确或补充这些知识和技能的。

3.选择优质教材教材是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育部[2006]l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对该课程来说,精选教材更为重要。首先,从体系上,不能与计算机技术、专业会计等相关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交叉;其次,要与使用的软件配套,还要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参考性。总之,教材要突出课程性质: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便于学生从源头上理解课程.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吸取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教师要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

4.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课的比例,加强教师的归纳和总结。目前,无论是哪一类学校、什么专业,都在强调实践或实训课的重要性,一味地增加实践(实训)方式或课时。这当然是对过去纯填鸭式教学的一种补充或完善,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很多操作知识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验中,会计账簿中的数据是通过凭证中的数据传递的,若账簿中的数据有误,大多是输入凭证有误,账务数据处理的特点是数出一源。不能因为是自动记账,就忽视对账簿的查询,更不能忽视凭证审核。对此内容,教师不能只讲凭证审核方法,而要深入讲解凭证审核的目的、范围、内容,达到对审核功能的全面理解。再如,对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采用软件中自带的模板,教师对学生一般要求直接用模板编制报表,学生感到又快又方便。其实,多数直接采用模板没有修改报表公式的,报表数据都会有错误。需要对模板中的公式进行深人理解,重新确定,才能保证报表编制正确。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当作纯操作性的课程是不够全面的。

会计电算化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完整性特点,只知道怎样操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就达不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为此,要提高该课的教学质量,理论与实践二者不可偏废,从理论出发,到实践操作,经老师总结、归纳、评析,上升到理论高度,再到操作应用。使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使得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不仅对一个问题会解决、对一种软件会应用,而且能触类旁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5.完善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质量要保证实验资料与学生所学的软件相配套。不出现理论与实验两张皮现象;要保证实验资料中的数据正确、完整:要依据会计专业特色、知识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启用日期、不同模块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增加实验资料的多样性,丰富实验内容,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工作需要。

6.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形式。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课程内容,应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及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讲解,学生在学生机上观看,分别找出各自理解和操作中的错误。使学生更快地悟出道理.增强接受能力。

根据我校的经验,该课采用集中式的模块教学,效果也是很显著的。就是安排某一个教学班在机房(或称实训室)集中一段时间上这一门课,可以使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同时,又可在做好单项实验的基础上,立即进行系统的综合实验,内容充实而紧凑。学生和老师精力都比较投入.这样即使课时稍紧一点.也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学生感觉会计流程的每一环节衔接很好.有结果、有成绩,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总之,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对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会计理论、税收政策等不断推陈出新,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和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第四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杨海娜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市场营销教研室

【摘要】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外实训教学,且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现实中,实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对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且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

校外实训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普遍支持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教育部20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校外实训教学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市场营销又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应用性的学科,“走出去”成为学生实践课堂教学理论,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步骤。据了解,当前,我国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都设置了校外实训教学环节,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校外实训效果不尽人意。虽然高职院校普遍比较支持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但目前来看,校外实训教学的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对校外实训教学的态度是“喜忧掺半”,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非常期待校外实训,认为校外实训实属必要,另一方面他们对校外实训又很无奈,因为实训结果往往达不到学生的预期,经常是兴致勃勃而去,遗憾而归,因此校外实训教学成了“鸡肋”。

二、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校外实训单位不稳定。很多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都在不断变化,学校花了不少精力建设的实训单位往往一两次实训后就放弃与学校的合作。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从企业来讲,有的企业业务繁忙时愿意接受学生实训,有的企业只有在业务空闲的时候才能够提供实习岗位,而企业的业务状况往往不太固定,我们的教学计划又不可能随企业的变化随时变动,因此,造成企业需要我们学生实训的时候,我们无法提供,我们需要实训时,企业又提供不了实训岗位,因此丧失了很多实训机会;从学校方面来看,有限的实训经费和实训管理人员,导致学校与企业的日常沟通联络不够,两者关系生疏,且实训时学校往往将大部分实训管理工作交付企业,加大了企业对实训学生的管理难度,实训结果差强人意,造成很多企业只愿跟学校“一次交易”。

2、校外实训单位单一,实训内容单调。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销售管理技能实训、广告策划实训、推销能力实训、市场调查实训等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公司相应的部门才能接触到相关内容的实战训练。但现实中,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相关内容的训练。一方面,学校很难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进入企业相关部门。实践中,职业院校校外实训单位的寻找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学校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一种是学生自己寻找。寻找实训单位时间短,而学生人数众多,能够一下子接受较多人员实训的一般只有餐饮业和大型超市,所以造成很多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多次到同一家单位实训,而实训的内容也相差无几。另一方面,企业基于商业机密考虑,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有关的营销管理事务,认为接受学生实训是种负担,怕泄露商业秘密,所以,很多学生到实训岗位去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内容,只是给企业工作人员担任了打杂的角色。例如学生到餐饮业实习往往只能端盘子,到超市实训只能做促销员,根本进不了管理部门,接触不到实训内容。

(二)师资问题

我国的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较晚,师资缺乏,而拥有企业经验,具有实践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就更为匮乏,很多教师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更有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到营销专业。没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往往很难做出及时合理的解释和引导,因为好多问题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对于没有企业经验的教师来说,对于问题的认识比起学生来说没有更多的优势。

(三)实训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实训管理不规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方面,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发展时间不长,具体的实训方法实训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一般都是自己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训方案,而制定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很多学校的实训指导书内容不细致,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学生难以迅速进入实训角色,加上实训时间有限,导致实训结束学生才刚刚上手。二是对教师管理方面,校外实训对指导教师工作一般没有太严格详细的规定,大多数指导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在实训期间到实训单位察看几次,每次察看也只是例行公事的“蜻蜓点水”,到实训结束时,象征性的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给学生的实训结果打分,然后交上一份工作总结,这样的实训指导根本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三是对学生管理方面,很多学校的校外实训教学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学校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严格。很少有学生实训课不及格,更不会因实训课不及格而不能毕业。学生在实习单位表现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是否达到预期实训效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训结束后学生递交上来的经过企业考核的实训报告评价往往都很高,而且趋同一致,缺乏可信度,致使很多学生对实训采取应付态度,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三、对策

(一)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后,学校应关注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以图实训基地的稳固和进一步发展。学校必须建立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定期检查制度,联络感情,并分担企业的精力;保证随时有学校专业教师或企业外聘指导人员指导实训,以解决实训中的问题,达到实训教学要求,保证实训质量。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实训基地的开发工作,不能图方便,集中于餐饮和超市等行业,加大力度,扩展实训单位范围,可以联系社会上一些较为知名企业,以项目为依托,例如广告策划实训教学,可以联系相应广告公司,将广告公司的业务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内容,把学生的作业与公司员工作品一起参与客户的评价。对于进入公司管理层实训的同学要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保守公司商业秘密,获得公司的信赖。

(二)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

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问题,部分学校采取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值得借鉴。一是“送出去”,将现有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教师对实践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对于到企业培训的教师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保证发放基本工资的同时适当给予教师一定的补助。培训次数不定,每次的时间以半年到一年较为合适。同时鼓励教师考取“营销师”“高级营销师”证书。二是“请进来”,聘请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生实习时,由校外指导教师全权负责实训指导工作,手把手进行“传、帮、带”,对于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释和帮助。

(三)规范实训管理工作

规范实训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的研究工作,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针对本专业校外实训工作进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指导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训方案。二是严格考核实训指导教师。可以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反馈评价、本系实践教学质量检查小组评价、学校实践教学检查组反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指导教师的实训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实行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超课量津贴奖励挂钩的办法,提高教师对实训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三是严格对实训学生的考核工作。科学的考核制度是保证实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规范实训教学考核办法,首先要制定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训成绩评定办法的教学文件。对于能够量化的项目尽量量化。学校加强与实训单位的联系,随时了解实训学生的实训表现,要求实训单位对每个学生的实训情况给与真实地反馈评价;严格学生校外实训纪律规范,对于不能遵守实训单位规章制度的给与相应的惩罚措施;学生最终的实训成绩鉴定不能仅凭一份实训总结定结果,要结合学生实训工作中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每次实训工作结束后,要针对本次实训工作召开实训总结大会,详细分析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并对实训教学中表现优良和表现较差的同学给与相应的奖惩,端正学生的实训态度。

参考文献

1、王妙:市场营销学实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职业技术教育,2004

3、袁振国: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的灵魂.文汇报,2004-6-15

4、吕一林,李蕾: 市场营销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杨海娜,女,(1977,8),硕士研究生,广州市广州大道北963号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市场营销教研室教师

510600 ,研究方向——服务营销、推销实务等

联系电话13416353152

Email:wangqq1000@163.com

第五篇:试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商务管理系 卢芬

【摘要】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的距离,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会计专业综合实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之后,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再根据有关实训资料,由学生模仿企业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各行业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财会专业,模拟实训,会计核算

《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同时还指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模拟实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我院实习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尤其在第三产业的各个专业中更显突出。财会专业在初办阶段的实习一直依靠社会上的一定单位实习,收到一定的效果,也培养了一大批财会人员,但时间一长大量的学生在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得不到全面的锻炼,同时,单位也很难接纳更多的实习学生。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企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使企业在合作中获得发展动力和人才支持,形成校企共同搭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走校企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之路。并且财会专业模拟实训也是不到各个企业单位,而在学校实训室进行的,并仿真模拟企业单位、银行的经济业务给出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学生根据模仿的原始凭证所填列的内容、经济业务进行帐务处理。多年的实践证明,模拟实训易于组织,又便于集中辅导,已经成为财会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财会专业模拟实训的指导思想

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前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即把账做好、考过会计上岗证、考过收银员证、电算化证(或珠算证),这几证都考过了,才拿得到毕业证。学生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注意技能的培养和经常性的业务训练,而模拟实训室是他们掌握技能的最好训练场所。模拟实训有助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从不同的中学来到高职院校,改变了以前普通中学的学习模式,从完全的文化课学习中脱离出来,增加了专业课的学习,这门手工实训是在学生已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课程后才进行的在教学中分别完成分岗位实训、分部门实训和经济业务的综合实训。全面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将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紧密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对一些名词、术语以及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方法都不再陌生。这时能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有关的模拟实训,采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完整的实现会计核算和会计理论的应用方案。教师在模拟实训室通过实物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示给学生,可以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获得正确处理财务业务的实际能力。模拟实训就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过程,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具体的有形的实体表现出来。学生在上岗前能比较熟悉工作中的具体业务并自如地运用它,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财会专业模拟实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在职业技能的形成中,实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财会专业的各种技能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和准确。教师要根据所学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模拟实训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演示和练习,去掌握和领会财会专业中众多的应知应会的准则、规定、要求及记帐方法等,进而达到预计的教学目的。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众多实习均应遵循的原则。在财务模拟实训中,要做到从目的确定、组织管理、技能传授和训练及考核和评价等等都要科学化,即各个环节和程序都要达到财务工作中的规范要求。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规范的财务工作的技能技巧。

3.计划性原则:实训教学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实训过程要通过具体的实训计划来指导和管理。实训计划是实习教学工作的“蓝图”和具体部署,也是检查、总结、改进实习工作的依据。实训计划既要符合实习的任务和要求,又要规定每个阶段的实习内容、措施和进度。有了实训计划,就可以使实习生确各实习阶段的任务和各方面的相

互联系,可以防止实训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4.示范性原则:模拟实训仍属于课堂教学范畴,教师在模拟教学中起重要的主导作用。指导教师要借助模拟实训室的环境、票据、帐本及各种业务凭证来演示和讲解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具体要求和做法,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业务中的实际要领和方法。

5.循序渐进性原则:任何实习的过程,都是根据本专业或工种操作技术内在的“序”,使实习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到繁,逐步深入。只有坚持这一原则,遵循认识和发展规律,才能使学生的技能培养扎扎实实,行之有效。财会模拟实训也同样如此,它分为单元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岗位模拟实训。单元模拟实训是在每章节理论知识学完之后,根据教材中出现的业务知识进行的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是在教材学完之后,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综合一套全面的原始凭证,进行全面的综合实习。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大中型企业各种核算方法、核算之间的关系以及凭证的传递,毕业前将安排岗位模拟实训,使学生上岗前基本上全面掌握和熟悉全部业务,为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适应财务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业务、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

三、财会专业模拟实训的特点

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既具有模拟实训的共性特点又具有本专业的个性特点。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同财会专业的社会实习比较而言有以下四个特点:

1.教师的主导性:财会专业的社会实习是学生在银行、商店等单位进行的顶岗工作实习,在实习的全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则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实习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包括实习的目的、项目、要求及环境的布置、准备实习票据等等。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设计好的程序,精心组织,教师的示范要规范,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以便完成训练和实习的项目,达到最佳的实习效果。

2.环境的仿真性:模拟实训是效法、模仿真正的工作环境对学生进行实际技能训练的练习。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是通过模拟财会室,对学生实施财会业务能力的传授的综合实习过程。而财会专业的社会实习是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真枪实弹”的进行练习。

3.时间的灵活性和内容的可塑性: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是在模拟实训室进行的,是和理论教学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以根据授课中出现的问题或抽象的术语,随时组织学生到实训室做示范表演和讲解,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应和实际的观察、操作来加深和解

决学习中的知识和问题,不受时间、条件的限制,这样就不至于使问题积累。而社会实习则需要庞大的准备、联系,还受实际工作单位具体情况的制约,在时间上没有灵活性。模拟实训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改变或重新组织实习内容,制定实习计划,使实习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一点也是社会实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特点。

4.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在财会专业的教学中,随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许多业务的核算方法、各种费用的处理及资金税收等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枯燥,而且是从未接触过的,这时如能利用好模拟实训室,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物观察、讲解和技能的操作来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和消化,那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同其他专业的模拟实训相比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财会帐目的准确性:财会专业模拟实训是指在实训室学习各种资金、帐款、票据等的核算,掌握对记帐凭证、会计科目等各种帐表的处理、往来、购销等业务的全面技能。在学生进行模拟实训时要求学生必须正确处理业务、审核原始凭证,认真填制记帐凭证、汇总、登记总帐、认真核对帐目,达到准确无误、不差一分钱,实习中对学生一丝不苟的要求,是其他专业的模拟实训无法比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修养和较高的职业道德。

2.财会专业技能的全面性: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就是创造良好的直观条件和实践环境,使学生通过学习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距离,成为既懂财会理论又能从事会计事务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分三步进行,分别是单元实训、综合实训、岗位实训,通过三种不同形式、全面、系统的业务模拟实训,就能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上岗前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工作性质的各种财会业务能力。

3.财会业务的严肃性:财会专业的业务复杂而繁多,各种财务制度和规定都是很严格的。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能够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未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不能象模拟餐厅中的“摆台”,可以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法,越新颖越好,它要求必须按程序、按规定,准确无误,严肃认真,具有很强的严肃性。

笔者认为,模拟实训在高职院校对财会专业的实训来说有着比课堂演示教学、社会实践更优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它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训的最佳途径。而对财会专业模拟实训的研究必将随着实训内容的丰富、实训规模的扩大、实训手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入和拓宽。

【参考文献】

1.全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0~2000 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3.陈玉华等,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4.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孙莲香等,《企业会计模拟实战演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卢芬(1966—),女,讲师,从事财务会计实践体系研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广州英语中考作文专题下一篇:共筑中国梦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