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

2022-05-1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农业高新技术和风险投资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农业高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离开风险投资的支持,风险投资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农业生产力、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或分散风险,但风险投资介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也存在一些障碍,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促进利用风险投资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融合。

第一篇: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

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高新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只有将技术成果产业化,才能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体现其经济价值。本文简要阐述了高新技术的特点和分类,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和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动力机制和转化机制。

关键词:高新技术 技术成果 技术产业化 运行机制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 Achievements

ZHANG Fengxiang

(1.Shenzhen docking platform, Shenzhen,Guangdong Province,518052 China;2.Shenzhen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Center Shenzhen,Guangdong Province,518052 China;3."Israel"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1731 China)

進入21世纪,知识经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纵观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无不是其发展的核心,哪怕是发展中国家,也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与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是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过程,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讲,就是将技术创新的成果实实在在地转移转化为经济效益,产生经济价值[1]。从某种程度来说,如果高新技术成果仅仅存在于理论与实验室中,那么这样的技术成果并不能带来社会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只有将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是应用于产品改进、技术转移,最终形成产业,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

1高新技术特点和分类

1.1高新技术特点

高新技术与普通技术相较具有自身的一些突出特点,主要表现7个方面,即具有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强渗透性和高融合特点。

高新技术具有高效益特点,其在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相比于一般产业要高得多,甚至能相差十几倍、几十倍;高新技术具有高智力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及创造性;高新技术具有高投入的特点,其研发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且周期普遍较长;高新技术还具有高竞争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所具有的强时效性和高质量性上,只要能够在高新技术研发应用上先人一步或在技术应用上领先,就可以在竞争中占据巨大优势;同时高新技术还具有高风险的特点。高新技术不但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花费较长的周期,而且无法确保一定会取得成功或突破。一旦技术研发无法取得实质成果或是被别人抢先一步,将面临巨大的损失;高新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技术,还具有强渗透性的特点,涉及多种学科及多种知识、多种人才,技术成果的应用可能形成一种高新技术群体,渗透到多个行业、领域;高新技术还具有高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即不同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突破原有技术边界而形成新的技术种类。

1.2高新技术分类

虽然对于高新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时期对其内涵的解释存在一些差异,但就目前来说,世界公认的21世纪重点关注、研究的高新技术主要分为七大类,即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软科学技术。在信息技术中,智能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是其标志性技术;生物技术中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是其标志性技术;新材料技术中标志性技术则是超导材料物和分子设计;新能源技术中标志性技术则是太阳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空间站则是空间技术的标志性技术;海洋技术的标志性技术则是海水淡化和深海开发。

2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内涵和基本条件

2.1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内涵

目前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其量化指标主要有2点:一是R&D强度,即R&D在总产值或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二是科技人员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世界各国在具体的量化标准上还是有些差异,一般公认的标准是经合组织的定义,即R&D经费占总销售额超过7.1%的产业可以认定为高技术产业;超到2.7%不足7.1%的为中技术产业;不足2.7%的产业为低技术产业。另外,美国商务部的定义也被广泛采用,即R&D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达到3.5%以上或是科技人员占全体职工人数的比重超过2.5%的产业,可以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2]。

从内涵上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化实质上是指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商品并形成产业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一过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即技术研发阶段、产品开发阶段、生产能力形成阶段和市场开发阶段[3]。发展高新技术的根本出发点或者说着眼点是将之产业化,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特征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先期阶段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而形成产业规模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具有典型的资金密集特征。第二,群体化特征。高新技术大多是由多种技术相互融合、渗透、影响而产生的,很少是在单一的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第三,具有超前性的特征。高新技术必然属于前沿技术、超前技术,那么其产业必然也具有超前性,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谁先发展起来高新技术产业,谁就具备了超前优势。第四,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革新速度快,产品寿命周期短。以技术开发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普遍存在着技术革新速度快,产品寿命周期短的特征,这与高新技术的高竞争性、高智力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一旦转化为产品,形成产业,其迭代速度十分惊人。

2.2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具备基本的要素条件,即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优化配置。其中,人才要素是核心要素,资金要素是基础要素。其次,需求条件。旺盛的市场需求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如果市场没有需求,那么即便技术转化成产品,也无法创造经济价值,显然这样的产业化也是没有意义的。第三,支撑条件。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需要基本的支撑条件。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其与许多相关基础产业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建高楼”,必要的支撑条件决定着产业化的实施效果。第四,竞争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化不是一個一劳永逸的事情,高竞争性决定着其产业化需要具备竞争条件,包括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流程优化、管理水平提升等,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条件,才能从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先者成为竞争的胜利者。除上述条件之外,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一些基本条件,如产业政策、政府行为等。

3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

3.1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以高新技术成果为起点,以市场为终点,再以市场产业改进的成果为起点循环发展,一般经历4个阶段的发展过程[4]。

第一阶段是高新技术的研发阶段,即高新技术成果产出阶段。在此阶段,高新技术从无到有,具备了小规模的生产能力。一般而言,高新技术的研发本身就是着眼于市场,市场需求是其立项的重要依据。单纯的理论研究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二阶段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推广阶段。此阶段属于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阶段,即将高新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并形成较为完善的生产体系。一般来讲,在此阶段要完成高新技术产品的工业化设计,具备推向市场的基本条件。

第三阶段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此阶段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具象阶段,也就是高新技术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产品生产能力,进入了重要的技术扩散、市场推广阶段,形成高新技术产业。

第四阶段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开发阶段。此阶段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阶段,包括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营销体系、管理体系及服务体系等,形成完整的以高新技术产品为核心的企业运营体系。

3.2高新技术产业化动力和转化机制

3.2.1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力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力机制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力量的形成机制。以笔者看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科技的发展,二是市场的需求。

科技发展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产业形成的一般路线为“高科技→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技术创新有赖于科学进展,即整体的科学进步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其重要的推动力[5]。纵观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国家,无不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美国,正是因其在科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成为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

市场需求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拉动力。高新技术成果最终要转化为产品才能体现其价值,而产品从来是以人们的需求或市场需求来产生的。对于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高新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必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是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必然会面临失败的命运。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规模化,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结果,必然需要巨大的市场需求来支撑。相反,市场需求就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拉动力量。

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两种不同力量,一个是推动力,一个是拉动力,二者之间共同形成合力,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力机制[6]。这两种动力缺一不可,只有市场需求而无科技推动,产品缺乏高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产业发展必然缺乏后劲;但只注重科技发展的推动力而忽视市场需求必然会违背技术产业化的根本目标,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最终也将以失败告终。

3.2.2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转化机制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具体步骤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转化为商品→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

一般来讲,高新技术研发属于应用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成果探寻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技术途径,其成果表现为技术发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包括技术开发、中试生产准备和试生产3个环节。高技术产品向商品转化包括了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本身作为一种商品推向市场,专利制度使得技术向商品转化具备了基本条件,并形成了技术市场;另一种是高新技术产品向其他产品转化为商品。高新技术产品向其他产品转移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是高新技术产品被市场认可,能够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过程,即只有符合市场需求,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的产品,才能实现其他商品的成功转化。而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转化,是高新技术、商品化向社会更大范围持续扩散的一个过程,主要体现在商品量的增长过程及市场主体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小东,黄利,王平.基于生产结构视角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扩散影响研究[J].运筹与管理,2021,30(10):233-239.

[2]高涵.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20.

[3]许荠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演化路径及转型策略[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0.

[4]林淑敏,郑刚强,徐非凡.工业设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径与方法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6):31-33.

[5]担起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的责任和使命[J].奋斗,2017(23):31-32.

[6]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 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J].奋斗,2017(13):20-21.

作者:张丰祥

第二篇:风险投资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融合研究

[摘要]农业高新技术和风险投资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农业高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离开风险投资的支持,风险投资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农业生产力、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或分散风险,但风险投资介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也存在一些障碍,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促进利用风险投资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融合。

[关键词]风险投资;农业;高新技术

一、农业高新技术和风险投资的特征

(一)农业高新技术的特征

农业高新技术是指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对推动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和重大促进作用并能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的高技术和新技术。相对于工业高新技术来说,农业中的高新技术具有和农业特点相适应的一些独特的特征:

1.农业高新技术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创新是一切技术的共性,但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主要来源于大规模的科研创新。它不只是在原有技术道路上的积累,而且是以现代科技最新成就作为基础,开辟与过去有着本质差别的新的技术途径。因此,农业高新技术是比其他一切农业技术具有更高水平的创新技术。

2.农业高新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农业高新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其综合意义表现为数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天文学等基础科学和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主导的系统科学进一步向农业科学技术广泛渗透,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不断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加影响。

3.农业高新技术具有高度的渗透性。由于农业高新技术处于综合性、交叉性较强的技术领域,因而能广泛渗透到各个传统农业部门,加速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的品种更新换代。

4.农业高新技术具有高度的技术、人才聚集性。农业高新技术的综合性又决定了农业高新技术是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之大成。因此,对农业高新技术创新来说,人才与智力是第一位的要素。表面上看,农业高新技术的竞争表现为市场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和科学水平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智力的较量。所以,农业高新技术不仅是技术的高度聚集,而且也是人才的高度聚集。

5.农业高新技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的资金是支持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研究的重要物质条件,如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就必须购置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安装必要的测试设施,消耗昂贵的进口化学试剂。从我国历年创业投资在不同行业的投资强度看,农业创业投资的投资强度也比平均投资强度高得多。

6.农业高新技术具有高度的增值性。农业高新技术本质上是全新的先进技术,技术成果的创新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也高。因此,对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往往表现出超常规的作用。它可以大幅度增强农产品的功能,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风险投资的特征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把高新技术运用到农业中,用来发展科技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开发前景良好的产业。随着科学技术向农业领域的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不断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样,也需经历研发阶段、产品阶段、成熟阶段以及市场化阶段,在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充足的资金投入,离开了资金支持,农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保证,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就会中断。

由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较大,如技术失败的风险、管理失策的风险、人才流失的风险等,通过传统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往往比较困难。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发行证券如股票、债券来进行融资也不太可能,因为能够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通常在企业规模、开业年限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定,而处于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通常还处于成长的发展时期,在许多方面达不到证券市场上市的要求。所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必须要有一种不同于传统融资方式的新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各个阶段的资金需要,风险投资的出现就是满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的需要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如果取得成功便能获取高利润的投资方式,也就是一种以高风险博取高收益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与传统的投资方式不同,有以下一些特点:

1.风险投资是一种股权投资,投资的目的在于取得企业股权,它不以企业当前是否存在赢利作为投资的基础,而是为了获取企业股权,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前景,以便将来通过上市或出售取得高收益。

2.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风险投资往往从企业初研期开始介入,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增资、培育,才能取得成功。

3.风险投资是一种组合投资,由于投资风险选择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领域,要风险投资要获得回报,必须投资一系列项目群,把成功的项目通过出售或上市回收投资,在弥补其它失败项目的损失同时,还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4.风险投资是一种参与式投资,风险投资在向企业注入资金的同时,要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确定经营业务方向,制定生产计划,参与企业运作的全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风险投资的重点将从传统的如计算机、互联网、通讯、半导体高新技术行业转移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因为我国的农业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还相对落后,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的潜力更大,风险投资的回报率更高,高科技农业将成为我国风险投资一个新的投资领域。

二、风险投资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作用

(一)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虽然有许多障碍因素,但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缺乏,受资金制约影响较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就是把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通过产业化转化为农业科技成果,在此过程中,通常要经过研发阶段、试验室阶段、产品化和市场化等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同时面临的失败风险较大,仅仅靠传统的融资方式或政府政策性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引入风险投资,来满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资金需求。

(二)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农业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包括如遗传工程技术、转基因高新技术、农业高新设备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很多,这些技术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具有实用价值。风险投资的介入,有利于把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时间缩短,同时可以节省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的成本,推进农业新技术成果市场化的进程,把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三)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通过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来完成的,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从其成长的过程看,一般要经历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几个阶段,在此期间,风险投资者要不断对有成功希望的企业进行增资、管理、培植,要利用风险投资者的经验、知识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辅导企业创业,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定经营业务方向,制定生产计划,参与企业运作的全过程,以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降低或分散风险

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风险 ,如技术不成熟造成的技术风险,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所产生的市场风险,由于缺少后续资金投入所带来的资金断层风险,农业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所导致的知识产权风险,由于相关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政策风险等,这些因素会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的障碍,阻碍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风险投资的介入会在一定程度分散这些风险,风险投资者通过加强管理,利用以往的投资经验,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利用其所获得的信息等手段,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降低或分散风险。

三、风险投资介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障碍

(一)农业产业自身障碍

农业产业的发展既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同时也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农业产业存在的风险除了常见的产业风险以外,同时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农业投资项目一般来说面临着更大、更多的风险,这种风险会影响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风险投资最初往往是投资在家电、信息、计算机等新兴产业,而作为传统的农业产业较少受到风险投资的关注。

(二)农业政策障碍

风险投资从总体来说是一种市场行为,但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的,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投入政策等。从我国的实践来看,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相对较弱,导致农业的发展缓慢,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聚群的发展,风险投资者偏好于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的其它产业,便于节省成本。

(三)风险资金来源障碍

风险资金的来源是发展风险投资的基本问题。风险投资的特点之一是高风险性。为了分散风险投资的风险,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在资金来源方面应当多元化,这才有利于分散风险,让更多的资金加入风险投资业来。在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国家,风险资金来源于各种不同的渠道,而我国风险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渠道单一。政府资金在投资方面不能过分追求风险,加上政府政策的偏好,用于农业方面的风险投资就会更少。

(四)风险投资人才障碍

风险投资的成功因素除了需要有新的技术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目光敏锐、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风险人才是风险投资成功的第一要素。风险投资的人才要求具有经营管理、投资理财、战略规划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面临技术、资本、管理、市场等更多方面的风险,尤其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风险更加难以把握,风险投资人才的缺乏是我国风险投资进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又一障碍。

(五)风险资金退出途径障碍

风险投资的失败率很高,业内人士有一种说法“成三败七”,要求风险投资成功的项目预期年回报率很高,才能弥补其它未成功的项目的亏损,这很难从利润分红中达到投资目标,一般来说要通过股权转让来实现。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IPO的方式来实现,风险投资在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资金能否成功地撤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往往规模较小,难达到主板市场规定的上市条件。因此许多国家为了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大都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主板以外的二板市场。我国目前虽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了创业板,但无论是上市制度,还是规模上都远远不能满足风险投资退出的需要。由于资金撤退困难,使我国许多风险资金沉淀在所投资的企业,不能形成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更谈不上高回报,影响风险投资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入的积极性。

除以上一些因素以外,我国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在某些方面也不利于风险投资资金流向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如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还不是很发达,其服务还不到位。在法制方面,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四、利用风险投资促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策略

(一)夯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较少,对农业的投入也不多,农业科研人员也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风险投资资金于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风险,影响了风险投资资金于农业高新技术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要加强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大力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帮助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核心技术,有更多更好的农业科研成果让风险投资者选择。

(二)加大对风险投资进入农业的扶植政策

要利用风险投资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刺激,这些政策包括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出口政策等,特别是农业相对其它产业来说,风险投资的期限更长、投资风险更大,可通过这些政策减少风险,刺激风险投资进入农业高新技术行列,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三)广开风险投资融资渠道

风险投资融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程度,与风险投资的规模有密切关系,要放宽各类资金进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政策,把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如养老金、社会保险金、人寿保险金、研究基金以及私人投資等集中起来,用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投资活动,还可充分利用香港及其他国际金融市场资金,加大风险投资,大力发展外资、中外合资风险基金,使之成为重要的风险投资来源。

(四)造就高素质的农业风险投资人才

风险投资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风险投资人才的素质应当是综合性的,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敢于创新和创业的专业人才,为此,政府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市场上运行的风险投资制度,为其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以利于吸引和稳定人才,发挥其所长。

(五)为农业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有利条件

风险投资追求高收益和尽可能低风险,客观上要有一个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创业板的出现,为农业风险投资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条件总体上还是比较苛刻的,规模也是有限的,许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不到上市要求,或者虽然达到上市要求,由于上市计划的限制,也使得风险投资即使投资成功,也不能及时退出。因此,除了进一步加快国内证券市场建设的同时,海外证券市场也是农业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郭明杉,孙长雄,杨波.风险投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力与途径[J].理论探讨,2008,(03):94-96.

[2]全丹坷.风险投资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8):42-44.

[3]康东亮.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问题研究[J].华东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10):33-36.

[4]卢小广.我国农业投资的制度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75-80.

[5]刘明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及其代理风险控制[J].农业经济问题,2008,(05):39-43.

[作者简介]邓小明(1964—), 男, 湖南宁乡人,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物流研究,近年来,主持研究省级课题三项,校级课题二项,在《证券与投资》、《学术论坛》、《山东社会科学》、《学术月刊》、《湖北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利用风险投资,促进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化策略研究》(200708LX179)。

作者:邓小明

第三篇:农业园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组织模式对比分析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在实践中建起了多种组织模式,这些组织模式各具特色,适宜在不同条件下的农业科技园以及农村推广,所以必须对其具体的类型及运行机制进行比较考察。本文分别从组织模式的运行机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农业科技园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模式过程中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组织模式对比农业科技园

一、农业园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五种组织模式的运行机制

1.“专家+农户”组织模式的运行机制

该组织模式属于政府和专家自上而下地向农民传播技术的过程。园区管委会的专门机构来负责对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以及产品信息等的采集,同时根据对周边农户的走访、农户提供的建议等情况,决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的具体种类、范围和力度,继而根据这些任务来安排资金投入数量、聘请的专家数量等,农业技术专家根据管委会的技术要求,向农民直接传授技术,基本方式是课堂讲授和田间示范,农户依据从专家那里学到的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进而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2.“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民”组织模式的运行机制

在该组织模式中,农业中介组织占据了主体中的核心地位,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农民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带领农民进入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中介组织从为农民的服务中获取各种经营收入。主要类型包括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民运销联合体以及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兴办的加工营销实体等各类经济组织。

这种中介组织是经营性的,而非公益性的。农业中介组织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以及对市场的预测和当地农户的生产状况,提出高新技术成果项目的经营方案。首先,农业中介组织根据上述情况聘请专家,对他们提出研发要求,为他们提供研发资金,专家在管委会提供的试验用地上进行一段时期的试验、研发,研发出新品种和新技术,专家在园区提供的土地上进行实验和研究开发新品种,通过中介组织免费或者通过订单方式向农民发放,农民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销售给农业中介组织,由农业中介组织将这些产品统一销往市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中介组织在这里主要是指大部分具有国有和集体性质的充当部分行政职能又兼有经营职能的一些改革中的特殊组织形式,包括种子站、供销合作社以及农机站等机构。它和普通意义上的农业合作组织具有不同的性质。

3.“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组织模式的运行机制

这种组织模式与第二种模式类似,区别在于专家与龙头企业的关系更为稳固,基本类似于企业内部的员工或者合伙关系,专家与企业的关系要比上述的组织模式体现出来的专家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该模式中,龙头企业是其核心部分。龙头企业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初级产品和生产原料,农民与企业的关系基本通过市场来协调,龙头企业在农业专家大院项目执行机构的指导下与农户签订供销协议,通过合同或者订单方式建立两者的利益关系。首先,龙头企业按照合同规定为农户提供优良种子和生产设施,同时聘请专家为农民传授技术,由专家对企业和生产者进行技术引进和指导,企业提供良种、技术指导,产中、产后服务和产品销售,农户负责生产过程,如此形成“专家+龙头生产企业+农户”的技术扩散机制。农民向企业提供初级产品或者原料,企业经过生产环节将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然后企业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

4.“专家+市场+农户”组织模式的运行机制

园区管委会和专家大院在靠近科研院所和专家密集的地区投资修建大型的专业技术市场,在市场内,具有比较完备的展销大厅、咨询室、休息室、餐饮以及服务等设备,专家将自己研发的农业新品种以及各种新开发的实用技术拿到市场上来,周边农户通过市场向专家购买技术和种子,管委会同时建立严格监管队伍和技术反馈机制,完善专业技术市场。

5.“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组织模式的运行机制

该组织模式与“专家+龙头企业+农户”模式非常类似。但在实际运行中,企业与农户的市场关系比第三种机制还要严密。企业与农民之间更类似于企业与雇工之间的关系,两者完全通过市场来进行联系,企业将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建设原料基地,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生产,企业支付农民报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归企业支配,进行深加工。由于基地上生产的产品需要依靠高新技术成果,企业聘请专家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同时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二、农业园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五种组织模式的特征对比

1.“专家+农户”模式的基本特征

(1)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广形式直接。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式来看,专家与农民之间属于直接的技术推广。(2)专家是高新技术成果的间接供给者。高新技术的实际供给者是政府和管委会,专家只是技术的间接供给者。(3)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反馈环节薄弱。由于该种模式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技术传播,技术效果的反馈环节薄弱,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对接方式与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并无本质区别。

2.“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民”模式的特征

(1)产权关系相对清晰。一是作为该组织模式的核心部分的农业中介组织,已经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具有了相对清晰的产权;二是中介组织具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管理手段,获取利润的目的非常明确。(2)农民与中介组织之间不同于纯粹的市场现时交易双方的关系。农户生产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其一是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其二是面临着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销售风险。由于生产过程很长,使得这种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越大。(3)中介组织的特殊性造成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的特殊性。处于组织模式核心部门的中介机构本身由于制度创建过程中的特殊性,使得与之相联系进行经济交往的其他单位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3.“专家+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基本特征

(1)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是企业生产的外部效应。本组织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龙头企业聘请专家的目的是为了自身获得比较质量高的初级产品,专家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是龙头企业生产环节的自然组成部分。(2)农户、专家与企业之间所形成完全的市场关系。(3)引发了诱致性的制度变迁,产生了农业合作组织。(4)政府的低成本运作。由于该组织模式不需要政府直接参与,也不需要政府直接进行相关投资,只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由于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和农户的经济行为,使得该模式更具效率。

4.“专家+市场+农户”模式的基本特征

(1)该种组织模式中的高新技术属于纯粹的私人物品。在该种组织模式中,技术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完全通过市场来交易。(2)交易成本较低。政府和管委会只提供公共服务。(3)促进了科研机构改革。该组织模式促使专家走向市场,促进了科研机构的体制改革。由于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促进了科研院所与市场的连接,使科研人员的研究具有针对性、研发的技术具有可应用性,在市场上有可获利性,为科研机构的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5.“专家+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基本特征

(1)对高新技术成果的需求属于引致需求的范畴。所谓引致需求是相对于直接需求而言的。(2)高新技术产业化扩散效应明显。这种技术支持的结果是产生技术交易的外部正的经济效益,也就是技术扩散效应。(3)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主体之间属于纯粹的市场关系。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主体之间全部通过市场来实现技术对接、产品对接和利益对接。(4)适宜区域。由于基地建设大多在在奶业养殖、水稻生产等领域进行,所以,该种组织模式在这些领域广泛应用。

三、农业园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五种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

(1)“专家+农户”组织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之间信息不对称;2)高新技术成果推广效果不佳; 3)所需资金投入比例较低;4)现代管理软硬件建设滞后。

(2)“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民”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农户面临的风险较大:1)中介组织与农户之间的产权约定、责权利关系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依然滞后,使得两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市场联系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农户又处于博弈双方的弱势,风险明显增加;2)由于中介组织本身的制度建设就处于探索阶段,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倒闭或者解散的风险概率相对较大;3)农户在销售环节,不仅面临中介公司违约的风险,还面临中介公司解体的风险,这一风险的保障机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一情况使得该组织模式在运行和推广中要非常的慎重。

(3)“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1)违约情况比较严重;2)监督和检测环节很难到位;3)农户谈判地位低下;4)公司与单个农户进行交易的交易成本过高;5)在具体的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4)“专家+市场+农户”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1)市场监管成本较高;2)技术传授的深度不够;3)技术外溢效益受限制。

(5)“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1)某些环节会制约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技术的扩散效应使农户非常容易脱离于企业而单独生产,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速度。但从长远来说又是农业产业化道路中的必经之路;2)劳资纠纷较多。在该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农户的报酬支付方式不同;在支付时间上,差异较大,支付时间越长,农户面临的风险越大;在支付的数量上,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涉及的农户较多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四、望城农业科技园采用“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组织模式的实证分析

望城农业科技园采用“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已经取得成效。“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组织模式是属于探索中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模式。建园以来,在科技引进示范方面,共引进各类新技术329项,推广新技术147项;引进新品种580个,推广新品种173个,引进新设施966套;承担科研项目368个,其中国家项目57个,省级项目113个。目前,优质果茶苗无毒快繁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三元杂交瘦肉型猪BIUB育种与饲养配套技术、荷斯坦高产奶牛加速繁殖与饲养技术、优良龟种资源开发与养殖技术、鳜鱼高效养殖技术、无公害优质水稻、蔬菜规范种植技术、珍珠养殖与综合利用技术、现代生态农业户村场建设技术、农业信息化应用技术等近200项技术在园内园外生根开花结果。在辐射带动方面,特在园区示范区和辐射区设立了11个不同类型的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4630亩,总投资3150万元,开发优质茶叶、无公害蔬菜种植和珍珠、牲猪、特种水产养殖等项目。通过核心区产业带动与技术辐射,使示范区、辐射区乃至全省农业整体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科普培训方面,园区通过科普讲座、职业学校专业培训、专家培训及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技术普及和推广,提高了园区农民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春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及其模式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6,4.

[2]王晓举、张银定:关于院地合作共建农业科技园的若干思考,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 (1)

[3]王英满、徐丽君:关于无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09(1)

作者:陈红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质量控制管理论文下一篇:成本核算流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