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下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3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音乐课程下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多元文化是推动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表现,对我国各大院校学前音乐课程创新变革提出了全新要求。音乐课程创新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方向,推动音乐课程向多元化发展的关键体现。

音乐课程下学前教育论文 篇1:

基于藏民族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高职音乐课程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间接性的影响着学生审美观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尤其是民族特色音乐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困境。本文以藏民族文化为背景,探讨藏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

关键词:藏民族文化 高职学前教育 音乐课程 改革探究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要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当前,随着国家对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重视并出台了重要文件,幼儿园和幼教机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专业强、技能佳的幼儿教师充实到全国各地区一线教学岗位,尤其是师资匮乏、遥远偏僻的乡镇和农村幼教机构,更需要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又是培养幼儿园师资的重要力量,因此,发展学龄前教育,高职院校任重道远。然而当今经济政治发展多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音乐教育尤其是民族特色音乐教育的发展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

一、藏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存在不足

(一)无法正确认识音乐技能课程在学前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职业教育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本着提高职业技能、适应岗位需求的精神。

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未来主要是面向幼儿园及幼教机构,那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就音乐方面而言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呢?相对应的高职学前教育应该开设哪些音乐课程呢?很多高职毕业生反映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还需从头学习从而工作起来觉得很是吃力,并且有的因为音乐技能缺乏导致找工作屡屡碰壁。音乐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声乐课和钢琴课,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技能方面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掌握音乐技能课程基本技巧与方法,以及初级的声乐作品、钢琴乐曲的演奏技巧;二是掌握大量幼儿歌曲,并能够流畅地自弹自唱幼儿歌曲;三是能够遵循音乐艺术表现规律,正确分析和处理初级的音乐作品和幼儿歌曲;四是能够辅导幼儿进行声乐演唱和组织幼儿园唱歌排练活动。由于高职院校忽视了音乐技能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作用,采用的是普通本科音乐专业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无法正确处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學落后于时代发展,按照传统观念过于注重音乐系统知识的灌输,重理论基础,轻实践技能。没有深入了解探究幼儿园及幼教机构对于幼儿教师的具体要求,忽视学生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缺乏音乐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导致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在实践中的运用脱节。学生最终是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关系的不当处理,是现在急需正视的问题。

(三)无法足够重视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与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传承关系

传承文化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教育传承文化尤其是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功能逐渐削弱。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脱离当地实际,学生无法想象基于其他文化所编制的课程内容,造成教学中不必要的麻烦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忽视了本地区优秀的特色文化传承以及基于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

(四)无法有效协调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诸科目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音乐课程科目划分过细,并且每科由不同教师教学,割裂了音乐课程的整体性。分科过细,得不到有效综合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等呈现碎片化、片段化,无法系统整合、提升综合素养。

二、藏民族地区的特色音乐文化

西藏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民族传统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西藏民族音乐具有特殊性。由于西藏地域封闭,对外交通、交流不便,经济发展滞后于我国中东部,西藏民族音乐中也缺少了经济性、商业性,具有浓厚的原始味道。藏民族地区特色的音乐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该把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

西藏民间歌曲的种类主要有:劳动歌曲,即人们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广泛流传于农牧区;工布箭歌,即狩猎者打猎所唱的歌曲;堆谐,即西藏地区的歌舞,有唱歌、跳舞、有伴奏;朗玛,即西藏乐队的表演形式,乐队所演奏的音乐即成为朗玛;婚礼歌,即结婚喜庆场合所演奏的音乐,旋律欢快、愉悦,等等。

除了民间歌曲,藏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乐器。主要有:扎年琴,也叫六弦琴,是藏族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藏鼓,藏戏表演时使用的一种木制双面鼓;甲铃,即藏民族的唢呐;藏京胡,由汉族的京胡演变而来,但演奏手法不同于京胡;特琴,也由汉民族地区流传发展而来,但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宗教乐器,有铜钦、苏呐、白海螺、胫骨号等用于宗教仪式中;其他还有达玛鼓、毕旺(弦乐)、根卡(弦乐)等。

三、藏民族文化传承视野下高职音乐课程改革路径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定位

在“泰勒原理”中,课程编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目标系统的准确定位将进一步影响到课程计划的制定、教学经验的组织以及课程的评价。“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课程目标一反传统的单一知识要求,实行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教师要认清楚不能只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兼顾实践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与追求美的艺术素养等,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的需要,使课程改革、课程教学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为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利用藏民族地区特色音乐文化资源——开发音乐课程

在这个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优秀的文化资源受到“冷落”,尤其是民族地区传统悠久的文化瑰宝,若是遗失实在可惜。很多民族地区选用的音乐课程教材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很多音乐作品即使是针对本科音乐专业的学生所编写,但对学前教育的今后要走上幼教工作岗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针对性、适用性都不强。藏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地认识到本民族地区特色宝贵的音乐文化资源,组织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积极整理音乐文化资源,编制、开发具有本民族风格的校本音乐课程或地方音乐课程。把藏民族地区特有的民间歌曲,特色乐器引入教材,一方面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认同感、自信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将所学运用与实践之中

(三)加大高职音乐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培养合格师资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与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的关系。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综合素养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音乐课程的实施、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摆脱传统思维,将学生培养与未来实践相结合,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以及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其次,转变教学方式。不再秉持“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民族优秀音乐资源带入课堂,引發学生兴趣,让课堂高效起来;最后,转变评价模式。不再“以成绩论英雄”,注重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考查方式,比如幼儿音乐创编、民族歌曲改编、即兴音乐舞蹈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四)高职院校运用新技术——改革教学方式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高新技术的变革发展带动了一系列领域的变革发展,教育也不例外。因此,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课堂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会使音乐课程演绎的有声有色,激发学生兴趣、利于学生理解。

四、设计全方位的课程评价模式——综合评价

(一)音乐课程学习目标评价

拉尔夫·W·泰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课程和评价专家,其所提出的评价依据即是否达到了提出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设定对具体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具有指引作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也是检验新开发的课程对于学生的适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此目标评价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学习效果。

(二)音乐课程的实践过程评价

仅仅对于学习目标评价是不够的,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学习态度的改变及价值观的确立,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的表现都要作充分地记录。如能否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实习工作中?能否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点滴成长。

(三)音乐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摆脱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将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分组创编和个人改编相结合,音乐课程心得体会汇报与音乐日志相结合等,全面了解学生。不能对学生产生偏见,采用多种方式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在于选拔,分清孰优孰劣,而是帮学生找出自己薄弱之处,助于进一步的改正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五、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那么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甚为关键。西藏教育本身起步较晚,加之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的制约使得教育事业发展空间巨大。藏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氛围浓厚,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挖掘本民族地区传统优秀音乐文化资源,按照国家培养目标改革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使学生所学在未来的求职中有更强大的适用性、实效性、针对性,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幸福人生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东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艺术教育,2010,(10).

[2]庄建花.浅析高等职业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科教文汇,2012,(10).

[3]刘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07).

[4]郑清.高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5]赵希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2012,(12).

作者:徐颖怡 张琴

音乐课程下学前教育论文 篇2: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创新研究

【摘要】多元文化是推动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表现,对我国各大院校学前音乐课程创新变革提出了全新要求。音乐课程创新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方向,推动音乐课程向多元化发展的关键体现。不但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还应以教学目标、任务、方法为基准,加强音乐课程教学和学前教育行业现实发展需求的衔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协同好民族音乐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推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持续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  学前教育  音乐课程  创新路径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创新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主要是为了培育音乐教师,从培养教师角度分析,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水平的优劣会对我国音乐教师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决定着我国音乐行业未来发展形势。自新世纪以来,国内从传统一元化思想渐渐转变成接纳多元文化的教学模式,使学前音乐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清晰,即提升国民综合素养与创造力。基于此,在展开音乐课程教育教学时,各大院校要将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和思想合理融入其中,全方位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专业能力,这样既能为提升我国未来音乐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打下扎实根基,又能为国民音乐素养的有效加强提供保障。

(二)有利于完善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和多元文化紧密相连,良好的音乐作品定然无法脱离优秀的文化与环境要素,亦是多元文化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融合。学前音乐教育根据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技能的掌握和音乐审美体验的渗透融合,不但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并且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育学生独立个性,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推动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另外,不同地区和民族音乐文化各不相同,学前音乐课程教育应将多元文化精髓转变成学生的人格与气质,培育其优良品质,进而为学生终身成长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有利于推动音乐教学革新

由于受到特定历史原因影响,很长时间国内多个院校音乐教育均是将欧洲音乐作为主体展开教学,以西方器乐声乐技术和大小调试理论作为教学评判标准。长期受制于此种模式,不但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妨碍了国内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改革。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改变教学格局,使音乐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基于多元文化视域下,在音乐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要将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作为自身文化学习与生活成长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不管是音乐教师,还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音乐课程的学生,唯有多接触、深入剖析各国家与地区的音乐,才能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音乐课程革新,促使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获得长足发展。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现状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相对薄弱

将多元文化与音乐教育相融合,已成为各大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革新发展主流趋势,这对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教师提出更多要求。专业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多元文化教育思潮为基准,改善自我,提升自我,培育多元文化教育意识和能力,创建高质量学前音乐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然而,当前各大院校学前音乐专业教师大多均缺少多元文化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将多元文化融入其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差强人意,技术欠缺,影响音乐课程教学效质的提升。

(二)教师音乐专业水平亟需提升

国内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师范类专业相比较,发展时间较短,专业幼师人才培育数量有限。在国内学前幼儿教育时期,一名幼师承担多个课程教学,甚至是所有课程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使得幼师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杂而不专”。首先,针对学前音乐课程而言,鲜有教育机构与相关院校能聘请专业音乐教师展开系统全面音乐课程讲解,基本上均是由班级教师来替代,这些教师在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方面相对欠缺,难以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致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成效不断下降。其次,虽然部分教师能胜任相对简单的音乐教学任务,但对专业乐理知识了解甚少,无法对学生展开有效的音乐教育。最后,针对少数学前音乐专业教师而言,音乐是其个人短板,因自身音乐素养和专业水平相对薄弱,无法对学生展开高质量、高成效音乐教学,这样一来,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不利影响。

(三)音乐课程体系缺少完善性

现如今,学前教育音乐课程面临的另一问题,即课程体系缺少完善性。追根溯源,此问题的产生不但和教师音乐素养与专业水平有关,而且也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家长均十分重视语数外等相关主流课程,对音乐、体育和美术等辅助课程缺少重视。许多院校及机构均将音乐课程看作文化课程的附属品,在课时安排、内容设计与编排上缺少系统性与完善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基本上是沿用传统教导学生唱儿歌、学习舞蹈与做韵律操等;其二,课程内容编排简单随意,缺少逻辑性,每节课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或者只凭借任职教师个人喜好与经验安排课程教学进度,未能从学生个人特点与学习需求方面入手;其三,课程内容设置趋于形式化,为了跟紧时代发展趋势和潮流,教师会盲目创新课程内容,忽略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适配度,也未能真正考虑课程所学内容是否符合学前阶段幼儿学习。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创新路径

(一)强调理论实践融合,导入多元文化音乐理念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学观念不仅注重音乐课程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而且还重视音乐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尤其是知识和技能培育,应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关注课程和学生的融合,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将不同音樂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本质角度而言,音乐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特点,不但具备文化特征,又包含技巧训练,还囊括美育内涵。所以,从拓展音乐课程结构角度入手,将多元文化与音乐课程教学相融合,呈现多元化教学观念,推动幼师音乐素养及教育能力全面发展。譬如,在对多元音乐课程进行设置时,要将中华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合理融入其中,适当增添音乐鉴赏和器乐演奏等相关内容,使音乐教材彰显出多民族特性。另外,在编写音乐教材上,也要遵循多元化音乐教学理念,把控好本国音乐教材和其他国家音乐教材之间的关系,借鉴学习各类优秀音乐表演和教学素材,拓展幼师知识眼界,提高幼师审美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常言道:“教学未见乐处,不必我学”。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动机源自于学习兴趣,因此兴趣在学前音乐课程教学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唯有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积极自主融入音乐课堂,才能自主获取音乐知识。基于此,在音乐课程教学进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最佳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如,教师可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和作用解决上述各项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但为音乐教学打开了新的篇章,也为学生获取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提供了一定捷径。在学前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表现多媒体的作用和特点,丰富课堂教育内容,创新课堂教育模式。将课堂所学内容制作成PPT,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目光,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主性,提升其学习兴趣,保持高昂学习情绪,促使学生掌握更多音乐知识和教学技能。

(三)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多元文化理解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目标与主旨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各国家及地区的民族文化,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大院校均大力推崇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师同样可运用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譬如,在教授学生外国歌曲时,音乐教师应让学生预先自主研究该曲目的曲风、曲调和唱法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将所得结果阐述给其他学生。因每个学生均是不同个体,即便面对同一种歌曲,也会形成不同看法和见解,教师让全体学生讲述自身对歌曲的理解,集思广益,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有效了解这首歌曲,有助于培育学生多元化音乐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探讨与交流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进行适当引导,确保学生在全面发挥自身想象力的同时,不偏离轨道,始终向正确方向前进。针对实践课程而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演奏与演唱的机会,有助于推动学生再反复多次训练中迸发灵感。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主体,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多元文化及音乐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创新还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因国内教育工作人员教学观念陈旧,难以彻底改变,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推行多元文化教育与国内发展现状不符,理念过于超前,严重阻碍了课程改革发展进度。由此,在学前音乐课程创新中,要积极借鉴学习现代先进理念,寻找符合我国多元文化发展需求的学前音乐课程,完善学前音乐教育,推动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解婷.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教师音乐教学态度与师资培训[J].当代音乐,2020(2):17-19.

[2]范子琪.提升幼兒教师音乐素养视角下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探讨[J].艺术评鉴,2019(10):115-116.

[3]余雅燊.文化自信语境下高校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构建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5):185-187.

作者:张钰岚 黄文婷

音乐课程下学前教育论文 篇3:

新教师视野下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音乐课程在学前教育专 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才培养的需求,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也势在必。以往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相对传统、落后。合理的课程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等,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教学改革

随着政府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学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学前教育音乐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专业技能课程和理论课程相对独立,缺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演唱或演奏水平较高,而对作品缺少分析和理解,造成不能充分表达作品的艺术风格。教学内容也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文化理论知识全面得到发展,为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一直受传统的专业院校的教学体系影响,重视学生的高、精、尖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平衡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应以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为幼儿园和社会各种培训机构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不规范

教学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音乐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存在一些受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影响的因素,以师傅带徒弟形式进行授课,缺少与其它各学科间横向交流学习。例如钢琴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技能技巧,声乐课以发声及声乐演唱为主,教学内容单一,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训练不足。

(三)教学手段简单落后,教学效率较低

目前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示范和讲解是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单一的模仿,反复练习。缺少音像、视频的直观学习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建议

(一)课程目标清晰明确

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师范性较弱,培养对象是歌舞团和文艺团体的演员、歌唱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区别于音乐院校。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的教学实践和音乐理论相结合,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特色,为幼儿园及社会不同类型的培训机构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应充分提高学生的多元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技巧。以往课程设置一直沿袭艺术院校专业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平,忽视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演奏或演唱领域的高水平,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不能真正适应幼儿园工作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除了学习钢琴、声乐技能课之外,应开设儿歌创编课程,使学生能通过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改编创作一些自弹自唱曲目,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合理完善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是实际教学中,有些章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演奏或演唱技巧的讲解,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介绍不足,使学生演唱的歌曲缺少饱满的热情和震撼力。在小组学习中,每组的人数大约10人左右,大家可以相互参考对照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讨论研究。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和音乐基础学习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可以将一个班级分成两组,经过分组后的学生经过一段学习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有些学生进步比较慢,基于这种情况,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差异性相对缩小。分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力得到提升。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计算机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声像,直观、形象的创造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转变观念、加强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为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玲.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2(10).

[2]林敏丹.学前教育音乐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3(11).

[3]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2010(4).

[4]陈志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报学报,2013(5).

[5]郭静.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J].新课程,2013(9).

[6]张倩.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4).

作者:马山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播视角下音乐教学论文下一篇:电视纪录片创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