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初中生对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建构

2023-01-29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两级标准中, 增加了“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 “在小组合作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等。在学习策略中, 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 “在课堂交流中, 注意倾听, 积极思考”。“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这就要我们教师寻求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建构意味着课程体系必须建构知识与人之间的整体意义关联, 使之对个人成长和发展产生意义。

1 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意识的建构

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课程观, 同时学校也要重建课程制度。超越以往种种狭隘的课程观。确立整合的课程观, 生成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 并在此基础上完整地把握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妥善处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师反思性教育实践能力是课程意识生成的基础。反思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是自我建构教育理念的过程。教师的反思是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和行为, 是以自我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活动, 是对自我教育理念的辨证否定, 通过自觉反思, 课程意识逐步明确。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也需要有合理的制度作保证。制度规定并约束了教师的教育行为, 直接影响着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因此, 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 客观要求学校进行课程教学制度的创新, 建立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全新课程文化。

2 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知识观念的支配下, 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 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理智力量, 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展与创新。教师与学生陷入被知识奴役的处境, 从而丧失了鉴赏知识、判断知识和发现知识的信心、勇气和资格。这是极为不幸的事情。因为它从认知论意义上动摇着知识创新、民主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根基。

传统的课程体系信奉客观主义的知识观, 视知识为普遍的、外在与人的、供人掌握的真理。这意味着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正如罗素所言:“就整个社会搜集的知识总量来说, 社会知识包括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和学术团体汇报的全部文献, 但是关于构成个人生活的特殊色调和纹理的那些温暖而亲切的事物, 他却一无所知。”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

新课标确立起新的知识观, 视知识为一种探索行为或创造的过程, 从而使人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 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在知识构建过程中, 个体与知识不是分离的, 而是构成一个共同的世界。同时, 由于个体的参与, 学习知识不再是纯粹的认知活动, 它与个体的兴趣、情感、信仰等态度相关, 学生生活及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亦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创造意义的资源和材料。

新课标旨在扭转以“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 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 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等概念。新课程要求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开展提供独立的学习机会。教学不再是教师面对知识独白的过程, 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生的过程。教师不再仅仅是“教教材”, 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学生正在经验到的一切”。学习作为了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另一方面学习还超越了原有的个人化行为, 成为群体合作的行动, 成为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发展的契机。师生将建立起真正的对话关系, 超越自己个体的有限视界, 填平“知识权威”与“无知者”之间的鸿沟。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甄别为目的, 以外在的, 预定的目的作为惟一的标准, 对所有学生采取一刀切, 忽视了学生实际发展。新课程力图建构成具有个人发展价值的评价方式, 以保障知识生成方式的个性化。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强调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发展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主张在价值观上尊重个别差异, 秉承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告别了原来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时代。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反应, 提升评价个人发展价值。

3 建构师生间有效教学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 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

学生是主动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要学生用探索法, 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要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教师是建构主义的帮助者。在教学过程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开展讨论与交流) ,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人,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新课程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追求, 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或为激励师生不断进步的有效方法学习方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军械装备管理的“以人为本”论文下一篇:慢性病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手账的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