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评价论文

2022-04-1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评价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从对河北省近14年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以及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十省市经济发展质量比较分析来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层次低、最终需求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薄弱、资源消耗大、民生改善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河北省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居民消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完善社保体系等方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评价论文 篇1:

北京市顺义区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

摘要首先构建科技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2套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顺义区综合科技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分别进行评价;然后运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测算顺义区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度并分析其趋势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3年,顺义区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值逐年提高,但是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有些滞后;在协调发展状态方面,由严重失调到中度失调再到轻度失调状态,说明顺义区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关键词科技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度;顺义区

A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Shunyi District

当前北京市顺义区正处于全面推进“四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两大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进一步促进顺义区经济社会发展,找准顺义区在科技创新中心的角色定位,顺义区政府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希望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利用科技与经济协调度模型进行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多个地区的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水平的关系分析中[1-3]。笔者构建了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对顺义区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分析,找出顺义区科技发展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增强顺义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1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保证社会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协调度模型可以量化分析二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该研究根据相关的理论依据、已有研究、社会实践、专家意见等[4-5],构建科技竞争力Ft(S1)和经济社会发展Ft(S2)2个子系统,并采用相应的指标分别对2个子系统进行描述,然后利用协调度模型对2个子系统关系进行分析,如果2个子系统间协调度较高,则说明二者配合恰当、和谐一致、处于良性循环过程,也就是说科技与经济社会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1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相关的理论依据、已有研究、社会实践、专家意见等,构建2个评价指标体系——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来综合反映科技进步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科技竞争能力评价从绝对科技竞争力、相对科技竞争力和科技基础3个领域设计了25个评价指标因素(图1),所有指标因素都是正向指标,即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个指标的取值越大,科技进步水平的综合评价值越高。

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2个领域设计了21个评价指标因素(图2),其中人均GDP、GDP年增长率、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比率、家用计算机拥有量、公共图书馆使用情况、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林木绿化率、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及以上天数比例、三种基本保险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健康检查人次等13个指标为正向指标;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万元GDP能耗、死亡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公安机关立案刑事案件发生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和火灾事故发生数等8个指标为负向指标。正向指标的数值越大越好,而负向指标的数值则是越小越好。

1.2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选择

采用群体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加权求和方法分别计算科技竞争力Ft(S1)和经济社会发展Ft(S2)评价值,并利用评价值进行协调度分析。

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采用协调度表示并定义为:

H(t)=Ft(S1)×Ft(S2)Ft(S1)+Ft(S2)22

k(1)

式中,Ft(S1)为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

Ft(S2)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k为辨别系数,且k≥2。从数学角度看,H(t)的最大值为1。当且仅当Ft(S1)=Ft(S2)时,H(t)达到最大值,表明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协调,即H(t)=1。

数及技术合同额、专利申请及授权数等指标数据来源于《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13》,科技活动人员数、R&D经费支出、承担项目数等来自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科学计量部,图书馆使用情况、每百户电脑台数等社会因素数据来自《顺义区统计年鉴(2010-2014)》《房山区统计年鉴(2010-2014)》《昌平区统计年鉴(2010-2014)》《通州区统计年鉴(2010-2014)》《大兴区统计年鉴(2010-2014)》,部分数据根据2009~2014年北京市各区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进行修订。

2.2影响因子权重及目标值

利用群体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采用2013年北京市总体情况作为各评价指标目标值,其中绝对指标以北京市总体水平除以16个区县作为目标值,相对指标以北京市平均数作为目标值。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中,社会安定涉及的3个指标以北京市总体水平除以16个区县作为目标值,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及以上天数比例目标值为100%。具体各指标权重及目标值见表1、2。

2.3评价结果

利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2009~2013年科技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属性值和各指标的最终权重,通过加权平均,得到顺义区综合科技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值(表3、4)。

3顺义区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

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应该强调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系统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子系统与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将有利于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而由于大系统内部存在反馈作用,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将向子系统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3.1评价依据

首先,将协调发展度划分为8大类,按协调发展度数值的大小,由小到大依次命名为无法控制、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基本协调、较好协调、良好协调、优良协调。然后,在每一等级下,根据科技进步水平的综合评价值Ft(S1)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Ft(S2)的大小确定科学进步S1和经济社会发展S2的协调发展状态:当Ft(S1)Ft(S2)时,科学进步S1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S2。具体评价标准见表5。

3.2评价结果

根据前面已经得到的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运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令K=9,α=β=0.5),可以得到顺义区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度,并利用协调发展趋势分析公式进行判断,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第一,在综合评价方面,2009~2013年顺义区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值逐年提高,但是相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有所滞后;第二,在协调发展状态方面,2009、2010年处于严重失调状态,2012年处于中度失调状态,2011和2013年处于轻度失调状态。2009~2013年顺义区科技进步一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第三,在协调发展趋势方面,无论从整体看还是从某年度看,2009~2013年顺义区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趋势均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其中2011和2010年的增长速度较快,说明顺义区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4顺义区科技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原因

2009~2013 年,顺义区科技进步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其协调发展度也由“严重失调”经过“中度失调”上升到“轻度失调”。但是,协调发展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协调发展的增长趋势还需要保持,而且科技进步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R&D 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R&D 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通常也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科技的重视程度。2009~2013年,企业、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的R&D 经费投入虽然都有所增加,从 2001 年的 0.76%增加到 2013年的 2.16%,但是与北京市平均水平6.08%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这与顺义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还不相适应。而且,在企业R&D 经费投入中,大中型企业占主导地位,小型企业所占比重低,多数小型企业在科技人员、资金、条件、需求意识等方面都不具备自主开发条件,这将影响顺义区小型企业的发展,也必将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影响顺义区城乡统筹的发展。

4.2科技人力资源少

2009~2013 年,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分别为39、40、74、80、75人,远低于全市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327人的平均值;项目(课题)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分别为2 626.0、3 973.0、5 320.8、5 971.3、4 912.6人·年,大大低于北京市2013年15 136.0人·年的区县平均数。高新技术、高层次的人才相当紧缺,这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外资的引进。

4.3科技优势未能转化成产业优势

通过评价分析,顺义区科技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2009~2013年始终处于失调状态,科技与经济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顺义区科技研发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科技活动人员总量是2009年的2倍多;申请专利数量2 318件,比2009年增加了417%,专利授权1 212件,比2009年增加了256%,与过去相比,可以说顺义区科技进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2013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为32 572 万元,仅比2009年增加36.7%。

4.4产业结构不优

根据北京市定位和资源环境约束,北京产业结构方向是发展三产,但是顺义区产业结构中二产比重较大,并且有逐渐扩大趋势。2009~2013年,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0∶23.5∶75.5发展到0.8∶22.3∶76.9,一产和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增加,顺义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3.1∶43.1∶53.8变为2013年的2.1∶45.9∶52.1,一产和三产有所下降,二产比重上升,尤其是汽车产业在顺义区经济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大工业R&D 投入力度小,产品技术密集化程度低。

4.5“官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够

顺义区科技经费大部分来源于企业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用于单位内部开展科技活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通过调研51家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4家有产学研合作,占调研企业总数的27.5%。从科技产出形式来看,形式单一,论文与著作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企业则很少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集中在企业中,同时,有的企业技术来源于外地或者国外的总公司或其他渠道,外来的科技成果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当地实际研发的成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所占比重较小。

5顺义区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

提高科技竞争力,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是涉及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人才、体制的一项系统工程。

5.1提高区财政科技拨款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据2013年统计,北京市科技财政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9%,财政拨款比上一年增长17.4%。2009~2012年顺义区的科技财政补款分别为0.33%、0.16%、0.13%、0.10%,下降幅度较快,一直徘徊在0.1%的水平,大大低于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比重(4.41%),也低于北京市财政支出比例(3.9%)。应继续加大科技拨款的财政预算,不断提高全区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尽快赶超全国以及北京市地方财政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

5.2培育引领高层次创新人才落户顺义

通过参与国际国内科研活动、科技交流、支助重点项目等形式向本区注入科技人力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吸引更多的国家、跨国公司科研机构落户顺义区。从政策和项目上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引进,鼓励跨区域的联合科技研究,制定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淀、朝阳等区以及出国留学的科技人员到顺义区工作,积极引导与协助科技人才向重点产业的流动。制定鼓励科技活动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为留住科技人才做准备。简化专利申请和授权奖励的审批手续,提高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保护其合法权益。提高科技活动服务效率,充分发挥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以提供系统化、特色化、专业化的服务来吸引新企业和科技人员落户顺义区。

5.3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顺义区是北京市的工业强区,2014年工业总产值总量在全市排在第一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2%。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 795.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1.4%,拉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5.1个百分点,呈现出“一强多弱”现象,亟需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产业方向,避免出现单一产业波动影响经济发展。可以重点培育和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及地理信息产业,充分发挥多方优势,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申请等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突破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实施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端产品群,努力抢占产业科技制高点;通过规划和协调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立足产业配套和高端发展,给予相关企业落户优惠,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产业转型,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5.4促进特殊区域高端化发展

天竺综合保税区建设作为未来京津冀大自贸区龙头,政策、区位优势明显,除了“免证、免税、保税”的核心功能政策之外,企业还能享受到区域留存部分50%的退税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发挥综保区引领带动作用,抓紧研究空港型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条件、路径,推动综保区向高技术产业集聚和自贸区转型升级,同时汇聚区域内科技成果,使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中转站并最终形成区域性的科技贸易中心。

5.5推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经济与科技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引导和支持产、学、研之间的技术、人才和资产流动,如开展技术转让、进行联合开发、共建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办教育等;二是实行特殊政策,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建立技术市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成;三是在科技计划上把促进产学研结合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资助机制上倾斜于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强创新体系的整体集成,鼓励企业、研究机构申请重点技术研发项目,积极寻找企业伙伴,共同申请,共同承担。

5.6将科技支撑方向由经济转向经济与社会并重

在制定科技政策时,将原来的注重企业科技发展,转向经济与社会并重。R&D 经费投入领域要不仅仅限于“硬”技术,也应该向“软”科技倾斜,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以发展顺义区社会公共事业,进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中,既要重视汽车、航空等尖端科技,也要重视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科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民生科技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晔,安尼瓦尔,阿木提.区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价[J].经济问题探索, 2010(12):82-88.

[2] 程华,李莉,陈丽清.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未来与发展, 2013(6):116-120,109.

[3] 王湃.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兼析吉林省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D].长春:吉林大学,2008.

[4] 樊红梅.加速区域科技进步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甘肃省市州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J].甘肃科技, 2013(7):1-2.

[5] 成燕,梅姝娥.我国县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6):40-42.

作者:类淑霞 江光华

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评价论文 篇2:

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

摘要:从对河北省近14年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以及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十省市经济发展质量比较分析来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层次低、最终需求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薄弱、资源消耗大、民生改善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河北省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居民消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完善社保体系等方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河北省;区域经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为实现经济的高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沉重的。长期以来,由于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河北省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形成以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河北省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质量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经济发展不仅指经济总量的增加、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而且还表现在其质的方面,即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过程。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比较全面科学的概括经济发展的含义应有如下几点:第一,在一个连续的观察期内,人均GDP以及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表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第二,福利社会的建设完善,即居民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公用设施,以及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等方面的改进。第三,优化的经济结构,主要包括生产的组织制度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等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的变化过程。第四,社会结构的不断完善,收入差距的减小,分配的合理化、公正化。第五,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增长相协调,在三者之间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及运行机制。①

关于经济发展质量,不能不提到经济增长质量,二者密切相关。传统的经济增长质量通常被定义为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卡马耶夫认为:“在经济增长这个概念中,不仅应该包括生产资源的增加,生产量的增长,而且也应该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消费品的消费效果的提高”②,其度量指标一般是全要素生产率。而经济发展质量则是指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除上面内容外,还包括生态环境、能源消耗、社会公平等诸多内涵。巴罗认为,经济发展的质量维度指的是健康、人口出生率、收入分配、政治制度、犯罪和宗教③。Ramón López, Vinod Thomas和Yan Wang沿着Vinod Thomas等的思路,认为发展质量指的是降低极端贫困、缩小结构性的不平等、保护环境,以及使增长过程持续的经济增长类型④。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经济发展质量是和民生的改善、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直接相关联的,经济发展质量的题中之义含有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结合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笔者构建了评价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表1为本文所构造的指标体系,其中包含6个一级指标,即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结构、社会总需求、科技进步、资源环境、民生改善。一级指标下面共涵盖30个二级指标。

三、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

(一)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分析

下面我们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的各项指标在考察期内(1996—2009)的情况作描述性分析(如图1~6所示)。

1.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考察期内河北省的经济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小,基本维持在正负2%之间(见图1),同期我国的经济波动率也基本保持在这个区间内。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GDP平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未出现过经济总量的大幅波动,而是处在“高位——平缓波动”,属于增长型波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河北省经济增长波动略大,为-2.39%。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大于3%即为通货膨胀,大于5%为严重通货膨胀,河北省通货膨胀率稳中渐升,2008年达到4.04%,基本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短期看来,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河北省在2004年以前失业人数表现为逐年增加趋势,并且增幅较大;2004年以后河北省失业率基本保持在3.9%左右,但是2008年又增至最高点,之后略有下降;由于我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后情况更加严重。持续高位的失业率影响了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2. 经济结构(见图2)

河北省城镇化率提高较快,到2009年底达到43.74%⑤,接近全国城镇化水平46.59%⑥。最近几年,特别是“三年大变样”以来,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提高较快。然而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并非绝对有利,河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应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实力相匹配。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降幅稍大,其余年份比较平稳;第二产业占比呈逐年增长态势,略有波动,2008年以后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占比在2004年以前缓慢增长,其后出现下降趋势直至2008年后增长明显,但也未达到2002年水平。自1996年以来河北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所占比重一直处于30%~35%之间,增长相对缓慢。因此,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河北省经济健康发展,过多依赖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是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掣肘之处,并且第二产业的主导态势也是导致河北省资源消耗严重、环境状况恶化的主因。

3. 社会总需求(见图3)

2003年以前净出口率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近些年的最大值14.9%。在这以后,持续下滑,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2008年以后,出口继续下滑,我省出口也受到严重影响。1996—2005年投资率有升有降,基本在40%以上波动,但是2005年以后,河北省投资率连年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2009年投资率达到53.75%,已超过我国平均投资率近20%,比世界平均投资率的2倍还要高。但是投资率过高又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较低的收益率,并且投资中大部分资金又往往是来源于银行,如果效益不高,则会造成银行的呆账坏账增加,风险增大。

另外,消费率增长缓慢,2002年后甚至出现下降趋势,消费不振一直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难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国家和河北省采取各项措施促进消费的增长,但消费率下降的趋势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发展过多依赖投资这驾“马车”,造成经济增长的不协调,这是影响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科技进步

河北省研发经费支出增长缓慢,到2009年达到0.78%,始终低于1%。对比发达国家中的数值,研发经费支出在美国和日本占GDP比值超过2%,世界平均水平也保持在1.6%左右⑧。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经验看来,R&D的经费支出在GDP中的比值若小于1%⑨,则表明该国家或地区仍然处于科技的引进阶段。自1999年以后,河北省在科技投入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还比较小,而且财政科技支出不但比重有呈下降态势。科技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基本处在零增长态势,一直接近或低于70%。高科技人才的短缺造成创新能力的薄弱,对河北省科技进步的影响较大。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连年增长,但依然缓慢,并且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出水平较低,可以转化成有效生产力的专利数量较少。技术市场成交额这一指标在河北省来看规模还较小,增长缓慢。对比全国来看,2009年河北省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42.15%,排名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99%,处在中等偏下位置。⑩

整体来看,河北省的科技投入力度偏小,高技术人才的质量低,技术改造和引进机制尚未完善,地区创新能力较弱,这些因素制约了河北省的科技进步水平,从而间接影响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5. 资源环境

造成环境污染、降低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工业“三废”{11}。河北省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在考察期内都比较高,而且排放量连年加大,不利于河北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近些年的排放量有所减少但不稳定,个别年份有回升趋势;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则连年大幅增长,“臭水沟”“阴霾天”现象严重,工业脱硫措施实施较好,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较小,但是2009年仍然远远高于60.2万吨的全国平均水平。

从1996—2009年,河北省的资源消耗逐年降低,万元GDP水资源消耗以及亿元GDP建设用地量有大幅下降;万元GDP能源消耗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后下降较快,但是均大于1.6吨标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美国、日本的数字分别是0.38吨标准煤和0.14吨标准煤。河北省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在此得以充分体现。

6. 民生改善

河北省居民人均收入整体虽有增长,但是波动较大,特别是1999—2003年、2007年以后,增幅较低,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缓慢,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城乡人均收入比值逐年扩大,2009年达到2.86,收入差距逐年加大。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大幅提高,略高于其他各省份,但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增长缓慢。

河北省万人拥有医生数和万人拥有病床数各年变化不大,医疗水平以及医疗配套设施仍需进一步改善。河北省的养老保险参保情况逐年好转,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到2009年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达到9.69%,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社保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社保制度仍需完善,社保水平仍待提高。民生问题中社保问题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河北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改善民生的最主要任务。

(二)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1. 评价方法的选择

本文采用熵值法的评价理论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此同时,为了更加细致全面认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的现状,本文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及其他九省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在研究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随着时间变化情况的同时,又比较了其与其他省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差距。

本文在指标的主观选取确定后,通过运用熵值法可以很好地反映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进而求出综合评价得分,体现了主客观相结合的思想,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因子分析法是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推广,主要是运用降维的思想,由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公共因子,进而求出因子得分,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方法在处理指标高度相关和权重设定上的缺陷,使得综合评价结果唯一,而且比较客观合理。

2. 评价结果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指标的权重值如表2:

可以看出,1996—2009年河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以及民生改善三方面对于河北省经济的发展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三方面的权重之和接近70%;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结构以及社会总需求这三项指标的权重分别在10%左右,在考察期内对于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我们可以计算出考察期内历年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见表3),并且绘制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得分的走势(见图7)。

1996—2009年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得分整体向上攀升,前期出现小幅波动,表明了经过一系列发展探索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996—2000年,综合得分上下波动,说明这一时期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徘徊不前。2000年以后,综合得分趋于平稳上升,表明这一时期河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明显进展,经济发展质量稳步上升,其中科技进步、资源环境和民生改善取得的成绩相对突出,是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3. 河北省与其他九省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估比较

(1)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指标。从表4中各省市因子得分比较来看,河北省的得分最低为-0.933 1,北京市的得分最高为1.287 7,表明河北省在2009年的经济稳定性较差,虽然通胀率和失业率基本处在中下位置,但是经济波动情况较大,对于河北省经济整体稳定发展有着较大影响。

(2)经济结构指标。如表5所示,河北省经济结构因子得分为-0.479 0,仅高于河南省的-1.114 4以及山东省的-0.515 3。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河北省的经济结构水平在所考察省份中处于中下水平,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

(3)社会总需求指标。如表6所示,从因子得分来看,河北省社会总需求得分为0.505 8,低于山东省的因子得分0.639 8。可见,河北省2009年的需求结构中投资比例仍然很高,大大高于消费所占份额,尤其是与北京、上海比较,需求结构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性。

(4)科技进步指标。如表7所示,从科技进步因子得分来看,河北省的得分为-0.460 7,处在后三位里面,与其他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为保持更加稳定持续的经济发展势头,河北省的科技进步水平亟待提高。

(5)资源环境指标。如表8所示,资源环境指标为逆指标,即所得值越大表明其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大,所得值越小表明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小。河北省资源环境因子得分为0.879 5,而北京市得分为-0.987 4,除山西省外均大于所考察的其他省份,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近。这表明河北省资源总体消耗量大,环境污染较严重,经济增长主要还是借助于现有自然资源的大力度开发。

(6)民生改善指标。如表9所示,河北省民生改善指标综合得分为-0.386 7,在十个省市中排在第七位,北京市的综合得分为0.915 8处在第一位。从表9中可以看出,河北省的民生改善情况与其他省份比较仍然有较大差距。

如表10及图8所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分在所考察的省份里面排在第七位,仅仅高于陕西、内蒙古以及河南三省份,与北京、天津、上海等东部发达省份差距较大;略低于山东省,与山西省较接近;在其所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七省份中位列第六位,经济发展质量仅高于内蒙古自治区。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从对河北省近14年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以及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十省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比较分析来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呈逐步提高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层次低。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产业总体素质较差:一是经济发展的粗放度较高,传统行业(如钢铁、纺织、化工等)仍是河北省的支柱行业,为较强的资源偏重型结构。二是工业整体水平较低,结构矛盾突出,如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企业规模小而散、集约化程度低等。三是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且结构不合理。

第二,最终需求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是消费需求不振,经济发展过多依赖投资这驾“马车”,造成经济增长的不协调。一方面,投资率居高不下,2009年河北省年投资率达到53.75%,已超过我国平均投资率近两成。另一方面,消费率呈下降态势,2009年河北省最终消费率降至41.9%,而同年全国平均水平为48%。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薄弱,附加值偏低,创新能力不足。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在8.4%~15.6%。2009年全省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比重仅为6.8%,而全国平均为15.7%。创新能力弱主要源于研发投入不足,2009年河北省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0.7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2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22位。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没有研发机构。

第四,河北省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河北省的能源消耗量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计算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与对照的九省市相比,也仅仅高于山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接近。

第五,民生改善仍需进一步加强。尽管近年来河北省在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同其他发达省份比较,河北省仍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河北省社会保障投入水平偏低,覆盖面较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较大;医疗设施相对落后以及教育投入不足等。

(二)政策建议

第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是:巩固和发展第一产业,调整和提升第二产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从当前来说,要着眼于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行业发展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抓好调整完善产业政策、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等工作。

第二,努力扩大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扩大居民消费的前提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逐渐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形态结构。此外,还应改善供给结构,创造消费品的多样化,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消费选择权。同时,还要改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第三,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基地建设,鼓励建立研发中心。二是加强重大科技计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优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企业联盟牵头承担。三是促进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企业主导、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第四,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河北省资源环境容量约束的日益强化,高密度的重工业布局,要求我们必须走一条循环经济的新路。曹妃甸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处在全国领先行列,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海洋化工五大产业链构成了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骨架,废渣、废水百分之百利用,废气回收率达到96%,彻底颠覆了重化工业“黑色经济”的形象。要以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样本,大力进行企业层面和产业链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变黑色工业为绿色工业。

第五,完善社保体系,全面改善民生。提高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改善民生是落脚点,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直接体现。改善民生,就要保障全体人民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收入水平和分配状况均有所该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的满意程度。全面改善民生,完善社保体系是重中之重。政府财政要加大保障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新农合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和财政补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注释:

①周天勇主编:《新发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

②卡马耶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6页。

③Barro, R. 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年第98期,第103-125页。

④Vinod Thomas,Ramón López, Yan Wang:《增长的质量》,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153页。

⑤数据来源于《河北省统计年鉴》(2010)。

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2010)。

⑦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未被纳入本文指标体系,此处仍然给出其数据,以便更加直观地分析河北省的经济结构情况。

⑧数据来源于《国际统计年鉴》2010。

⑨数据来源于杨汭:《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河北经济结构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⑩数据来源于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科技统计报告》,2010年3月11日。

{11}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统称工业“三废”。

参考文献:

[1]陶蕴芳,尚涛.国际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1,(6).

[2]卡马耶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46.

[3]Barro, R. 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103-125.

[4]Vinod Thomas,Ramón López, Yan Wang.增长的质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47-153.

[5]刘伟,蔡志伟.中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新历史性转折[J].求是学刊,2011,(1):11-20.

[6]朱顺全.我国城镇居民小康水平评价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3):35-37.

[7]王大虎,李建磊,金浩.主成分分析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721-725.

[8]赵英才,张纯洪,刘海英.转轨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27-35.

[9]高帆.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一个实证研究——兼论地区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差距的关联性[J].管理世界,2007,(9):27-36.

[10]单薇.基于熵的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10).

[11]赵秀恒,马鹏程.制约河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产业结构分析[J].经济论坛,2009,(8):70-72.

[12]陈光潮,邓维.经济增长分析范式扩展解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3]袁文斌,等.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 Hebei Province

Xu Yongbing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Hebei Economic and Trade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regional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index system;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作者:许永兵

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评价论文 篇3:

山西“十一五”考核体系两次调整 GDP权重下调5个点

2006年,山西省改变了长期沿用的片面以经济增长指标考核评价地区发展的做法,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等5个方面44项指标组成的全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对全省各市、县(市、区)的发展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分三个层次独立进行:即省本级、11个市和119个县市区。2011年5月,山西省印发了《关于“十一五”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通报》显示,山西省“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综合指数超出规划目标21.44%。

体系两次修订 GDP占比从10%到5%

自200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以来,已经经历了2007和2008年两次修订。对比2006年,2008年的考核方案将市级考评体系由原来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人民生活5个方面共44项指标,整合为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共39项指标。

市级指标体系取消了与GDP密切相关的“工业增加值”指标,增加了反映服务业发展的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及人均水平”和“服务业投资及人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水平”指标权数由10%下调为5%,“地区财政总收入及一般预算收入”由6%下调为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上调为2%。与市级指标体系一致,县级体系也由原来的5个方面共35项指标调整为3个方面共32项指标。在“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方面”,增加了反映结构调整成效的“工业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指标,权数为3%;同时,适当降低了“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水平”指标权数,由10%下调为6.5%;以及其他一些调整。总的来说,2008年指标体系修订弱化了对GDP的评价考核,而强化了对结构调整、民生、节能、环保、公共服务等指标的考核。

省会城市发展水平与发展指数位次差异大

根据山西省确定的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3方面39项具体指标的市级考核方案,对山西11个省辖市的“十一五”时期发展水平及发展指数进行了衡量并排序。

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反映了各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差异。结果显示,省会太原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以90.46分排名11个省辖市第一。从排名情况看,处于70-80分之间的共计7市;低于70分的市只有1个。发展指数考核评价结果显示,晋城市在发展指数考核评价方面得77.37分排名11个省辖市第一,其中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得分均居第一。它与长治、朔州、运城和临汾一起受到表彰。根据山西省政府规定的表彰和奖励办法,以反映发展变化和工作努力程度的“发展指数评价”结果为依据,表彰省辖市的前6名。因此,虽然太原市发展水平排名居于首位,但因其发展指数仅排第八,因而不在受表彰5市之列。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良好,整体水平优异,但就山西省的表彰奖励规定来看,显然并不倾向于行政级别高、经济规模大的地区,体现出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

发展指数“冠军”遭“一票否决”

山西省根据2008年制定的县级考核方案,对119个县(市、区)“十一五”时期发展水平及发展指数进行了衡量并排序。

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显示,太原市小店区得分居首(86.60分),而发展指数考核评价结果则是孝义市排名第一(78.20分)。根据发展指数评价结果,15个县(市)和5个市辖区得到了表彰(原则上表彰县(市)的前15名。但鉴于孝义市发生特种设备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按规定取消其表彰资格)。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年度考核重点

在对山西省“十一五”时期省、市、县三级考核指标体系及结果作比较的同时,我们还对山东、湖北、云南地区最新出台的县域经济社会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山西、山东两地在强调对经济发展指标进行考核的同时,更加兼顾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的考核和评价。其中,山西省的考核评价体系中,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核指标占到9项,权重达28%;山东省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占到13项。相比之下,湖北省则侧重于评价GDP增长总量及速度、产业结构、城镇化率等方面;对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不多。云南对经济与社会指标的评价相对平衡。

作者: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管理经济效果分析论文下一篇:农村经济发展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