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医学影像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中,并且有着极其优秀的应用优势。医学影像科技是确保医学影像检测成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石,而影像诊断的成果又为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以及指导方向。

第一篇:医学影像学论文范文

医学影像学教学新方法探讨

【摘 要】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学科,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影响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关键因素。对于医学影像学教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采用一些新兴的教学技术,让学生多多参加见习,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本文针对当前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现状,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 新方法 多媒体

一、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及特点

医学影像学是一个以X线诊断为基础,包括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及介入放射治疗为内容的医学学科。医学影像诊断的依据或信息来源于影像图像,通过对黑到白不同灰度、相邻组织间密度差别(组织间信号差别)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的成像技术在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医学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医学影像学教学新方法分析

1.结合多媒体深入教学

医学影像学发展速度快,使得教师们不得不转变教学方法。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单纯性的老师讲、学生听,很多知识只能让同学们看X线图片,因此,学生无法把老师所讲的医学影像学知识理解透彻,甚至发生对一些案例理论上的理解错误。老师在课上一味地强调病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另外两种因素——影像和临床,这样导致学生真正开始学习医学影像学时,前面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病理知识已经忘掉大半,会使得教学进程减慢。本人认为,作为医学影像学的教导者,在课堂上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让文字和图片或者动画相结合,这样不但增强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得学生对医学影像学有更深的理解,提升了学习效率。

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对于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选择影像、阅读影像的能力。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习影像学的基础,还要自己会阅读和书写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教师在教学的基础上,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例,并让学生进行发言,让学生坚持每天进行读片的习惯,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阅片能力。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影像学的课堂教学来说,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学影像记录能力,强调学生书写诊断报告的能力,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适当增加实验课程

众所周知,医学影像学在教学上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得教学的困难进一步加重。本来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课时就少,知识内容多,改革后本课程的课时在原先的基础上又减少了五分之一,这就不得不令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加快进程。但是,老师不能为了完成课时任务,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说在课堂上,老师需要一边利用多媒体来讲述课程内容,一边安排增加实验课,毕竟医学影像学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单单讲理论永远学不好此课程。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仪等进行图片的演示,加深印象。但是,对于CT影像、磁共振影像及超声影像的教学不能用以上仪器来演示,可以带领同学们去附属医院的影像科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导。假若课堂时间不够,则可以在周末时间开放附属医院的影像科,让同学课下去学习探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所说的教学方法探讨不仅仅是说出来,还需要老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更好地解决。

4.增加见习机会,保证见习效果

仅仅研究课堂教学不行,我们还要制定相应的见习方法。不同医学专业的学生,见习的内容是不同的,各个专业的学生要有目的性地培训见习。但是,针对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要求更高,他们首先要对各种仪器能够正确地操作,要能够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仪器。在见习过程中,要先让学生学会普放,把它当作重中之重,然后才是CT、MRI和超声。在刚开始见习时,尽量挑选经验丰富的老师领队,共同完成每一次的见习任务。在见习的过程中,要不断规范学生操作仪器的顺序和方法,使他们达到熟练的程度;让他们在每一次的见习结束后都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加深自己对医学案例的理解。同时,老师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一位同学都抓好每一次见习机会,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结来说,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集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科,对于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也要充分结合医学影像学的这个特点,在加强学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见习中提高影像诊断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陟,林黎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3(6):50-51.

[2]马琼英,周宇,戚跃勇,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与带教体会[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6):456.

[3]曹厚德. 医学影像技术的主要进展及前瞻[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3,27(4):234-235.

作者:高松

第二篇: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中,并且有着极其优秀的应用优势。医学影像科技是确保医学影像检测成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石,而影像诊断的成果又为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以及指导方向。不论是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影像检查结果方面,都需要根据临床诊断的实际需求以及先进的影像技术,为医院影像诊断结论提出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医院的诊疗质量和医院治疗技术水平。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讨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性;关系

引言

医学影像技术其中包含很多种类型,种类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其自身所具备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在诊断不同患者时所应用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在临床中也有着很大的使用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引进和使用。医学影像技术和影像诊断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互补、彼此制约的关系,作为医疗领域的新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影像诊断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影像技术与诊断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互相依赖性。

1 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

1.1超声诊断技术

临床中的超声波检查技术可以包括各种超声波类型,超声波类型主要包括了A、B、D、M、V型超声波检查技术,而各种种类的超声波在扫描身体时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人体的各个部位所适用的超声波类型也有所不同。超声波诊断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使用超声波来扫描身体上可能会出现疾病的部位,同时利用接收器对身体组织及脏器所发送来的信息加以接收,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图形,医生就能够把所获得的图像与人体正常组织脏器的图像相对比,并由此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类型。超声波检查技术的精确度、特异性和灵敏度都极高,而且整个扫描的流程耗时也比较短,因此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诊断率。

1.2X线诊断技术

X线检查技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超声波检查技术,它主要是使用激光X线对病人的全身进行照射并数字化扫描,同时把光信息利用数据转换器变为电信号,同时在电脑中产生相应的图像,X线诊断技术同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X线检查技术在临床上具有相当广阔的使用范围,但由于检查的结果比较易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体的厚度、密度等,这些因素若差异过高将会为诊断结果带来严重的影响,并且对于鉴别人体软组织来说其能力水平有限。目前X线检查在临床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在骨科的检查处理中,可以将骨折的位置清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方便医师剖析其结构、严重程度等。

1.3CT诊断技术

CT设备通常是由计算机系统、扫描系统、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存储系统等几个部分所构成,其工作原理指的是对病人疑似存在疾病的身体部位实施深度扫描,同时收集有关数据,同时将其变换为能够产生图像的电信号,而运用图像重建技术可以将其变换为二维图形或三维图像,同时储存患者的病理图像。CT检查技术具备了较高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其操作也比较简单,而且可以弥补传统X线检查技术的不足,使患者存在疾病部位及其状况可以比较容易直接地表现出来。而CT检查技术又可以包括CT心脏图像、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等,可以被应用于临床的不同各科。

2 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

2.1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性

学影像技术具备诊断医学影像以及设备管理维护的能力。超声诊断技术、MRI技术、CT诊断技术、X线诊断技术、心血管造影等都在医学影像技术的范围内。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中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较多,但是影像诊断方面的人才却比较稀少,一方面,是医学院中这类人才本身就比较少,而且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关于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诊断目标和培养目标也都因此而发生了变化,许多学校都更重视于培训医用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人员,而忽视了对影像诊断学人员的培训,从而导致我国医学影像诊断方面的人才极其缺乏。熟练掌握医学成像技术与医学诊断的专业人员、具备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能力的临床专业人员,是医学机构改革中亟需的重要人才。所以,医学院校就应该在当前医改的重大背景下,从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到课程体系变革和发展,以提高医生对医疗工作人员的影像诊断能力和影像技能综合训练,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需要,实现人员与医疗设备的共同发展,从影像学诊断与影像技术的相关性,实现综合课程体系的设置,提高诊断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水平。

2.2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随着医學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影像诊断可以为影像技术提供科学的指导并拓展其工作层面,并且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必须要配备高质量、先进的影像技术,只有提高影像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才能够保证影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不同的影像技术有着不同的成像原理,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之间的专业性也各不相同,经过CT、超声、MRI等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后发现,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对最终的影像诊断结果做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出不同医学影像技术之间的优势与劣势。目前的医学影像技术已实现在各个医院全面覆盖,逐步扩大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其地位也逐渐被提高。针对于病情比较危急的患者,通过常规医学影像检查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明确其病变的位置,有助于后续更好的治疗。要想使医学影像诊断的真实性与准确率进一步提高,还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影像技术之间的特异性以及差异性,保障患者在诊疗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痛苦程度,帮助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不仅能够促进影像诊断的不断发展,影像诊断还可以为影像技术提供科学的指导,但是如果影像技术存在问题,将会导致影响诊断的结果以及后续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因此,在保证医学影像技术操作无误的情况下,使医学影像技术变得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影像技术的操作要求以及知识差异,这就需要在诊断的过程中根据影像技术的不同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保证临床诊断的效果。(1)CT检查技术:其主要应用与骨骼肌肉系统诊断、心脑血管系统诊断、肿瘤疾病诊断、妇科诊断、寄生虫诊断方面的应用、(2)MRI技术:MRI技术在临床神经系统、骨骼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且鉴别能力比较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软组织疾病。

2.3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独立性

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对于专业医师的水平要求比较严格。首先,医师必须要详细了解并掌握MRI技术、CT技术、超聲波技术等常规放射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医生还需要认真熟悉和理解相关的基础医学、电子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再次,在治疗病变的过程中医师要掌握各种各样的影像检查技术和其功能;最后,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专业的主要技术以及发展趋势都要所有涉猎。与此同时,还需要在临床治疗以及诊断的过程中积极与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配合,以此来保证影像技术与诊断的准确率。除此以外,医学影像技术要想发展迅速,还需要定期为医师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医师的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真实、准确的医学影像诊断需要临床医师具有专业的影像诊断知识与理论知识,还需要充分了解影像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工作原理,在诊断的过程中确定影像设备的应用范围,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影像治疗医生给出更专业的治疗信息,为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关键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主要是利用影像技术观察与分析身体各个方面的信号,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总结与归纳所收集到的信息,从而获得正确、客观的影像检查结论,为患者临床判断和处理问题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医学影像检查制度和影像技术之间有着彼此相互制约、互动影响的关系,影像技术人员以及诊断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以及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工作,以此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以及诊断技术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提高我国医疗诊断水平,将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功能与价值充分发挥。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临床检查应用中,应该根据各种技术手段的优点合理布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中的综合运用,不但要增加检查范围和检测内容,而且要提高诊断效果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还增加了对患者自身生态指标的了解,便于临床检查处理,增强影像学检查的疗效与精确度,有利于在医疗体制改革现代化的背景下提高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扎西桑姆,卢海燕.医学影像图像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J].西藏医药,2021,42(05):150-152.

[2]石磊.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3):190-191.

[3]冯梓峻,黎星阳,张君伟,王朝俭.CBCT三维重建影像解析二维图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6):108-109.

作者:王丽爽

第三篇: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阻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考核方式单一。改革与探索思路:建立“大影像”,按解剖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综合授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教学改革思考

随着CT、MRI、DSA及PET-CT等各种先进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各种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的影像技术问世,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中新兴的、飞速发展的学科,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影像学教育的需要。如何使学医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把握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形成新的理论。医学影像学由X线透视、摄影等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演变成涵盖了普通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甚至包括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医学影像学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不仅能提供二维的传统图像,还可以提供三维、甚至四维的影像资料,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器官的功能改变。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不再单纯通过形态学表现做出影像诊断,已能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器官的功能变化,甚至能反映分子、生物化学水平的变化;影像学也进一步从单纯的疾病影像诊断向诊断及介入治疗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诊断能力的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医生已经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离不开影像科医生。医学影像学博大精深,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解剖学、病理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相关,这就对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知识。

二、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阻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大医院的放射科、超声科、CT室、核磁室、介入放射科都是独立的,业务上相互间的交流很少,导致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割裂开来,形成了以设备为单位的几个独立的分支,每个分支的课程教学由相应科室的老师分别承担。放射科的教师讲授普通X线部分,CT、核磁室的教师讲授CT、MRI部分,超声科的教师讲授超声诊断学部分,介入放射科的教师讲授介入放射学部分。每位教师授课均按照概述、病理与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进行,造成教师间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重复多,各种影像学表现之间没有联系。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弱化,而新技术需要不断地被普及、推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同时,又有很多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需要各种检查方法、技术及各个学科之间交流、协作才能解决,如胃肠造影和胃部CT、MRI影像互为补充,相互间的影像信息补充能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因此,旧的、传统的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已经不适应学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目前国内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都是老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表述不详或过于简单。实习课仍然是带教老师带着一大堆典型的X线片、CT片或MRI片采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一份一份病例进行讲授,讲每一个病例的影像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显示以二维图像为主,没有立体感,学生通过死看片子来了解、认识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包括心脏多普勒)检查,X线胃肠造影、全身血管造影等动态影像资料大多以静态的形式展示,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医学影像学课程,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来。

3.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考试仍是很多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唯一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课,忽视实习课,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忽视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

1.建立“大影像”,按解剖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综合授课首先应打破以设备划分学科的做法,医学影像科应作为统一的“大影像”实行亚专业分组,学可根据系统分为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等几大亚专业组,每个亚专业组都有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以该领域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从临床、教学到科研均突出亚专业优势,从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师队伍及教学内容。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全面化、专业化,广泛学习、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诊断技能。最后教学实行按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授课,各学组的教师分别负责最擅长的章节进行授课,每一位教师讲述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后分别讲述该病的X线、CT表现及MRI表现、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各系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学会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一些逐渐被淘汰、落后的检查技术、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简单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影像学的优势检查技术要作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述,使学生能掌握这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来;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教师也应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与时俱进,紧跟影像学的发展潮流。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动画及一些高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动态效果、声像结合这些教学手段,学生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影像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临床实习等环节,建立设备先进的网络教室,使影像学实习课教学逐步由胶片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更贴近临床工作。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激动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产生疑问,引发探索,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每个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提供几个临床典型的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如读片会,先提供这些病例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再展示所有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代表对每个病例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改革考核方式突出综合技能考试的成绩是对医学影像学教学效果评价的最佳手段。理论考试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唯一方式,应增加平时成绩、实际阅片能力考核。因此,应尝试新的考核方法,如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而且理论考试的内容应增加病例分析和影像检查综合应用题,病例分析读片成绩可占总成绩的20%,平时小考及出勤占10%。通过增加实际分析读片能力的训练与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不断总结、创新的能力,将所学知识正确、全面地应用于临床。这种考试方式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对从事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努力,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优秀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国旭,高杰.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6).

[2]文戈,张雪林,李颖嘉.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3).

[3]孙泓泓,白芝兰,王玲珠,等.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教学改革的设想[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5).

[4]刘东宇,宋玲玲.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5]赵燕凌,张瑞平,张进,等.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3).

[6]许红,姜宝法,谢波,等.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3,(9).

作者:邱立军 乔宏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西方药学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