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负担尝试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物理负担尝试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来云南艺术学院教务处积极推进从“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改革,作者作为参与者,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全学分制下如何搭建云南艺术学院综合教学管理平台进行了探索。

物理负担尝试教学管理论文 篇1:

线上教学管理化“危”为“机”的实践策略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仅是生存危险,也是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发生变革的机遇,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把握网络教学管理的“危”与“机”,面向未來教学、学习,从中碰“道”、悟“道”,管理者可通过教师理念的遇“危”转“机”、信息技术的见“危”识“机”、教学管理的破“危”立“机”等途径让在线教育更顺应数字原住民学习之“道”,以此启动学校整体改革之“机”。

关键词:在线教学;危机;在线教学管理;钉钉

“新冠肺炎”的疫情突如其来,病毒成功为开学“添堵”,“停课不停学”山呼海啸之声更为教师的心“添堵”。这场“堵”不论是否愿意,教师都无法逃避,被迫从讲台前走向了屏幕前。管理者、家长、教师咬着牙、憋着气,在充满各种“危机”的在线教学中思考着、品味着在线教学带来的喜怒哀乐。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把握线上教学管理的“危”与“机”,从中碰“道”、悟“道”,面向未来教学、学习,给学校管理者出了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

一、碰“道”——线上学习引发的各种“危机”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改变的不仅仅是课堂的物理环境和授课形式,同时也推动新的办学模式、教学、学习、管理方式的诞生,这种改变对师生、管理者、家长都提出了划时代的要求。其“危机”体现在:

学校办学模式“危机”——让学校从课程“工厂”变成课程“超市”,学校负责组织课程“超市”资源,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

课堂学习模式“危机”——在线教学让学校固定课堂模式逐步模糊、学校地域边界消失、教师授课对象数量不受控。

教师工作岗位“危机”——线上授课教师可以一对多生、一对多班进行授课,或许未来只有少部分教师可以走上讲台,更多教师会在课程辅助、测评评价、心理疏导等岗位工作,教师工作的岗位分工更趋明细和专业。

学生学习评价“危机”——整齐划一的强制性评价“威权”逐渐被个性化、网络化“灵活”评价所取代。学习成为学习者个人的事,学习评价网络化,学习效果的评价成为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线上管理“危机”——由实际班级到虚拟班级的管理、线上教学质量的监控、教师集体的引导、五育并举的落实等都通过网络进行。以前线下管理手段很多已不再适用。如何构建有效的线上教学管理模式,对管理者而言迫在眉睫。

二、悟“道”——线上教学的管理策略

“危机”娓娓而“道”渐显,多数人是因为看见才想到,少数人是因为看到想到进而悟“道”。疫情,意外让我们遇“道”、悟“道”未来教学、学习的更多可能。

现阶段的线上学习是“居家+网络设备+教学资源”的复杂组合,依托网络实现学习者自主泛在的学习。由教室到家庭、由集体面授到个体居家学习,简单看来是物理场景的变化,事实上隐藏着个体、知识、工具、场景的各种变化:资源由静态统一变多元丰富;对象由多人变为个体;方式由被动变为自主;内容由教科书变为各式资源;工具由“纸笔+语言”变为“纸笔+网络”;能力由信息浏览变为信息采撷;管理由校园变为网络,这些都对管理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者如何捋清此中千丝万缕的关系,带领师生尽快进入这个学习场,是管理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对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就小学管理者而言,对于如何带领教师尽快融入到这场网络学习变革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危”、“机”转换角度思考线上教学管理之“道”:

1.教师理念的遇“危”转“机”

由于不再具有物理意义上的教学场景和班级授课制的授课场景,管理者需要帮助教师改变自身教育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搬运工,也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知识拥有者,而是学习者、指导者、协同者和创新实践者。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是多形态学习的重要方式,网络教学的普及、学习模式的改变是时代发展趋势,也是教育发展规律。这种情况下的教师必须重新认识网络学习特点,审视线上教学规律、师生关系等问题,倒逼教师反思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异同,以此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技术的学习,此为“转机”。

2.信息技术的见“危”识“机”

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需要有良好的信息选择能力、风格转变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常态教学的“当面怒喝”已经“鞭长莫及”,线上教学是“网络+资源+技术+能力”的综合运用。仓促上马的在线教学让大部分教师因自身信息技术的不过关造成自信心缺乏而抗拒使用。怎么消除教师思想顾虑,打通“技术链”,带领教师积极适应教学环境变化,是对校长在非常时期网络教学管理能力的“大考”。

每所学校土壤不同,信息技术积淀、教师信息化水平都不尽相同,笔者学校通过钉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根据教师技术水平,开展多样化的资源组合和帮扶,将“统一步伐”和“分步推进”相结合,使“技术培训”和“质量研磨”相结合,做好顶层课程设计,有序稳定推进平均年龄45岁以上的教师群体在线教学工作。

本校教师日常大都使用现成或制作简单的PPT配合教学,对在线教学的信息化技术、操作流程基本都没有接触,更谈不上掌握。学校平时也有基于实用性的信息技术培训,但始终成效不大。当知道因疫情需要开展线上教学后,很多教师因为要上网课产生焦虑情绪坐立不安。笔者思考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把线上教学的技术预设太高,自己感觉不能操控。因此首先得从根本上减轻教师心理负担,通过降低技术难度,带着教师先入门,提供线上授课的多种技术方式供教师选择,而不是一开始就强制开展主播式网上授课或者录课。根据教师技术掌握水平,逐步帮扶中老年教师走上在线教学升级之路:

(1)基础幼儿级。对信息技术薄弱的教师,可以让其在学生群发布统一的学习文字或者视音频资源,学生按要求自行学习、反馈学习成果,教师在群里通过文字或者语音方式解释答疑。这种方式对信息技术要求不高,能进入平台、会输入文字、发送文件就可以实现教学。但因为群里师生信息太多,学生很容易忽略教师发布的学习信息,也容易分心刷屏和聊天,小学生输入速度慢,师生交流互动有效性差,使用起来教师感觉效果不佳,萌生了选择其他技术的想法,为进入下一阶段打下了体验的基础。

(2)直播小学级。对于有信息技术基础或者熟悉第一阶段操作、希望有更好课堂体验的教师,鼓励使用钉钉直播软件,辅导教师选择屏幕直播开始,这种方式只有声音而不出现人像,消除教师直播顾虑,专心对电脑屏幕讲课,就像回到講台前。再引导教师利用直播平台增加互动功能(如连麦、视频会议)的使用,让学生的课堂反馈通过视音频呈现在平台,更贴近现场授课感觉。这种方式学生能听到教师现场教学声音,对课堂有一定的亲切感。学生可参与语音、文字的现场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全员禁言、开放语音等功能控制学生学习情况和课堂纪律。部分中老年教师经过两周熟悉,消除顾虑陆续加入语音直播行列,第三周开始一半教师在这个层级开展网络教学,第五周98%的教师能够熟练通过直播开展教学。

(3)直播中学级。在钉钉语音直播操作熟练后,鼓励教师选择屏幕和人像同步出现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教师,拉近师生距离感,对学生情绪稳定有很大帮助。通过教师表情和语言指导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同步掌控学生学习状态,互动发言。学校同时开展交互式作业制作、屏幕板书等软件使用培训,让这部分教师可以更为顺畅地通过屏幕板书标注、多种方式的互动、在线作业检测,让在线授课质量更为高效。部分教师学会通过录制新知识点的微课,减少现场直播教学因网络、设备、学生发言对教师新课教学的外在因素影响。本校一半教师经过几周的帮扶培训可以达到这个层级。

(4)直播大学级。处于这个层级的教师,类似线上培训机构的网课主播,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能熟练操作网课的各种直播方式和开展有效互动,根据教学要求使用各种教学辅助软件,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课程粘连度高。本校教师整体年龄偏大,教师入门时间尚浅,暂时没有教师达到这个水平。

疫情期间的全员居家线上教学,是一次给教师提前触碰、真正感受未来教学的难得“契机”。教师逐步适应并根据自身技术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网络教学,网课教学第三周开始步入正轨,课堂纪律、师生互动、教学流程都基本稳定有序,此为“化机”。

3.教学管理的破“危”立“机”

作为管理者,在这场战役中从“危”找到“机”,逐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形成基于网路教学的学校管理方式,是推动学校变革换“道”的好“时机”。

(1)释放心结、解除顾虑为首“道”

对线上教学的管理,管理者需保持网络教学的整体把控和调适力。调适家长、教师心理,调试网课节奏,监控远程教学质量,开展家校德育互动,这对于每位校长来说都是全新的考验。为了消除大部分教师的压力和焦虑情绪,笔者一开始没有硬性要求主播式的网课教学,而是提供多种网上授课方式让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使用。开课前,学校从各方面给予帮扶,疏导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如刚开始的第一、二周,调动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年级教学资源整理,发送统一学习任务和清单资源,教师“依样画葫芦”发布,本阶段以掌握网上授课的流程和熟悉软件操作为主。学校通过语音会议、直播会议方式召开教师大会,“以用代培”,让教师了解接触这些技术,配合开展语音输入转换文字、语音视频会议、直播软件等技术培训。这些操作有利于减轻教师技术和教学内容双重压力,以及对在线信息技术的陌生感。

线上教学第一周,教学内容以巩固知识为主。不少教师都以群内发布视频和语音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学校管理方向以师生熟悉网课安排、形成居家健康生活计划和习惯、制定班级网络学习制度为方向,倡导健康学习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线上教学第二周,对于有能力的教师鼓励使用直播、视音频会议方式开展网上教学。学校陆续就技术问题推出“技术帖”,以解决教师碰到的实际问题,技术帖不求高大上,以实用性和普及应用为主,目标是为了教师更快掌握基础的网络授课技术。这一周,继续使用年级统一的授课内容,教师基本能掌握线上教学的流程、基础工具使用逐步顺畅。不少教师主动尝试使用直播教学,个别教师开展连麦和文字语音的互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线上教学第三周开始,绝大部分教师线上教学流程已熟练。授课内容改为新课,内容安排主动权回到教师手中,根据其日常教学习惯安排预习、导学单、新课讲授、作业布置等。利用直播授新课,通过平台布置、批改在线作业的教师持续增多。后续几周,绝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开展了直播教学,而且不少教师还通过第三方平台、软件,如“问卷星”、“101教学PPT”、“希沃”等整合教学资源,配合开展在线测评、课堂互动。

(2)架构配套、技术帮扶为辅“道”

面对全新的全员线上教学,管理者需找寻网络教学管理的破局力。当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者、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缺失或相关培训缺位导致的,需在短时间内为线上管理和教学开山铺路。学校各管理部门分工合作,利用钉钉平台搭建系统化、架构化班班通授课平台以加强对线上教学现场质量的管理。

校长室进行家校架构搭建指引、实现线上教学工作的总体部署。校长带领信息组完善原有的网络学习平台,在学校原来钉钉管理平台上陆续增设管理功能:在钉钉原来家长群之外另外开通班级学习群专门用于授课学习;利用钉盘提供家校资源高速存取通道;制定网络技术操作标准;提供配备各种简单实用的软硬件,让师生学习无障碍;通过钉钉平台实现作业在线提交批改、直播回放、家校通知公告点对点发布、定期发布在线调查等,实现过程性管理数据的在线沉淀。基于平台和软件,学校很快实现了网络教学的高效在线全覆盖管理。

教导处制定网络教学指引、工作安排、管理规范,审查网络教学内容,推进教师在线协同备课教研,教师网课日报,实现日清日结,确保网上教学有效有序。每位行政人员对接一个年级,在钉钉架构内开展网课“云巡堂”,每天行政在线填写巡堂日志,一日一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指引、处理;每周教师在线填写一周教学反馈;教导处根据日报、周报和日常管理形成“周报”,周报汇总一周以来抗疫的文件安排、教学管理情况、五育并举家校互动活动情况、党员先锋岗活动、技术帖等内容。

德育处协同大队部制定网络学习班级管理规则,搭建家校网络沟通渠道,加强师生心理健康辅导,定期指引开展疫情防控知识传授及基于家校协同的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居家教学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方向落到实处。具体内容周报中有记录。

(3)氛围营造为恒“道”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充分肯定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的作用,他说“教学成败的关键不是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而是人际关系、情感态度”。这在网络空间体现得更为突出,学生课程的选择更加基于对教师的喜爱和依赖,教师在线授课的投入程度也依赖于学校氛围的推动。因此学校鼓励教师主动适应远程教学节奏,推动教师教学“话风”的转变,倡导适合网络教学更自由的表达风范、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发掘有效的在线测评和评价方式。

管理者在“云巡堂”中关注网课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及时给与肯定,并让教师以“技术帖”的方式展示好的技术使用成果,营造“深入浅出”的技术学习氛围,带动更多教师逐步融入到新技术的学习与尝试。不少老教师在技术帖的帮助下,逐步掌握并使用多种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线校园教师群体形成互帮互助、共用共享的学习氛围,让在线教学的技术含量、课堂互动性、作业设计有效度逐步提升。

把教育、教学放到云上,教师线上育人,学生自我管理,技术持续赋能,文化驱动管理。疫情让一个“暂停键”被按下的同时,另一个“快进键”也同时被按下,“停”与“进”之间的转换,让管理者可以思考“危”机蕴涵之“道”,感受提前到来的未来教育如何顺应数字原住民学习之“道”并籍此启动学校整体改革之“机”。

(编辑:王天鹏)

作者:叶丽诗

物理负担尝试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基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综合教学管理平台构建

摘  要:近年来云南艺术学院教务处积极推进从“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改革,作者作为参与者,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全学分制下如何搭建云南艺术学院综合教学管理平台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综合教学管理平台;构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从高校建设的角度看,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管理日益复杂,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近年来,云南艺术学院逐步推进“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网络教学的蓬勃发展使得原本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然而,学校目前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逐渐无法适应教学管理需要。综上,为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特色,深入推进网络教学,云南艺术学院需要建设一套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作者总结过去6年教学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近两年实际调研情况,将从总体目标、建设原则、整体架构、界面设计、系统安全及移动APP应用等几方面浅探如何搭建一套适用于学校现状的综合教学管理平台。

一、总体目标

综合教学管理平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套以“人”(包括学生和教师)为本、适合学校教学发展、促进服务管理、加强教学环节信息化的综合系统。这套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业务需求,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1. 为信息交流、教务管理提供高效快捷的电子化手段,提高学校教务、教学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

2. 依托系统,支撑完全学分制改革,完成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逐步过渡;建立符合完全学分制的课程和培养方案体系、课程排选策略、毕业审查方法等。

3. 构建安全、灵活的用户管理体系,实现各科室、各院系协同办公,提高各级教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

4. 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灵活适应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学分制推行等教学改革需求。

5. 构建优质、稳定、安全、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服务体系,为教职工、学生提供“一站式”教学服务。

6. 构建稳定、统一、高效的教学数据库,为各级领导的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建设原则

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应遵循“统一标准”原则。严格遵循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各项国家标准、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同时兼顾校内自定义标准,使制定的标准具有规范性、兼容性。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应用系统管理规范与教学数据标准。同时,要注意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基础上做整体规划、设计,符合相关协议标准,以方便后续与数字化校园平台对接。既要满足教务管理部门内部业务需求,又要满足全面接入智慧校园的集成性要求,实现与数字化校园平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且在个性化门户上进行功能聚合和集中展现。预留统一的公共基础代码,以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方便与学校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三、整体架构

目前学校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由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提供,涵盖了教学资源、教学计划、教学安排、考试事务、毕业审核、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等功能。该套系统从引入使用至今已近15年,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 采用B/S和C/S两种架构结合的方式,教学管理需在客户端和网页端之间切换,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

2. 无论是在客户端还是网页端进行管理操作,均需直接操作数据库中相应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增加了系统核心数据的安全风险。

3. 系统与数据库捆绑,一旦遇到业务系统升级或定制开发,就需软件公司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管理形成“桎梏”。

鉴于上述问题,作者认为构建新的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采用纯B/S方式实现整体系统,客户端免安装,具备良好的跨浏览器兼容性。面向学校领导、教务管理员、教师、学生等不同类型用户,同时满足管理与信息服务要求。在B/S方式中选用支持跨平台的Java技术,基于成熟稳定的J2EE软件架构,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运行性能;引入Tiles,Struts,Spring,Hibernate等层次化,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架构,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加快开发进度;采用面向对象(OOP),面向方向(AOP)的软件开发模式,降低系统开发复杂度,提高软件质量;采用AJAX技术提高B/S方式系统界面的友好性。

2. 基于应用与数据分离的设计思想,实现数据与教学业务管理分离。具体做法是构建教学运行中心、教学数据中心、教学服务门户。

(1)教学运行中心:教学运行是实现日常教学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其功用在于使数据与业务分离,为师生提供服务。教学运行中心可提供教学资源管理、培养方案管理、开课安排管理、课表编排管理、学生选课服务、学籍信息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等功能服务。上述子系统间既能独立运行又能实现教学资源数据共享,是学校教务运行应用系统的核心环境。教学运行中心各应用系统的业务需求通过高度抽象分离出共享数据和通用流程,衍生出适合各应用系统的个性化实现方案,营造应用系统间高类聚、低耦合的良性系统运行生态环境。

(2)教学数据中心:数据是基础,是业务系统运行的通道。教学数据中心平台标准化各应用系统的数据集合、同时保存教学运行中心应用系统的历史数据,记录各系统的业务环节,为数字化校园提供重要、真实、全面的数据支撑,为后续决策支持平台提供珍贵的海量数据。建设教学数据中心需要对教务数据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制定教学数据中心的信息标准,整理需要共享的数据表与字段(如:教室、教师、课程资源、课表等),对各教务管理环节之间不相关或涉密数据(如:成绩、学籍)分表存储。基于教学数据中心,可建立全校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体系,确保用户身份唯一性,并根据用户部门、类型、角色等对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权限进行分配。

(3)教学服务门户:教学服务门户依托教学数据中心和教学运行中心建立,提供用户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各类型的用户通过教学门户登录后可获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主要包括:学生门户、教师门户、管理人员门户等。

教学运行中心只关注教学管理流程,不同用户访问不同管理系统模块,数据则从教学数据中心提取,未涉及到业务平台的底层数据,从物理层面阻止用户直接访问,极大降低了核心数据的安全隐患。若业务功能模块升级和定制开发,新升级或开发的功能模块只需按照规范的数据格式直接从数据中心抽取数据即可,根本上解决了系统功能升级或开发的“桎梏”难题。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当前建立教学数据中心平台可为建设新教学业务系统提供标准。标准形成后,审批、决策等业务均可直接利用共享的基础信息库数据,减少了数据采集的人工投入,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界面设计

作为一所艺术类院校,界面设计是系统开发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既要有创意,吸引眼球,还要符合版面设计原理,让用户通过界面对系统有直观了解。作者认为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用户界面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用户导向原则:对系统的主要用户群体(学生、教师、行政人员)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目标、期望和偏好。

2. 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原则:简洁和易于操作是网页设计最重要的原则。界面要便于教师快速办理各项教学业务,便于学生查询成绩、课表等,便于行政人员查看相关报表。页面上无需设置过多操作按钮,避免复杂花哨的装饰图片,要尽量使用文本链接,减少大幅使用图片和动画。设计简单易懂,且有明确操作提示。

3. 和谐与一致性原则:各种元素(颜色、字体、图形、空白等)搭配,使界面达到视觉和谐,众多单独页面在整体上有协同感。一致的结构设计可让使用者对综合教学管理平台印象深刻;一致的导航设计可让使用者迅速进入所需部分;一致的操作设计可让使用者快速学会软件的各项能操作。

五、系统安全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完善的安全体系,是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作者认为系统安全需要满足几个级别:网络级、应用级、系统级安全、数据存储安全:

1. 安全体系结构要求:应用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采用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路由器访问控制列表、网络防病毒系统、业务系统的口令等。

2. 网络级安全要求:包括传输加密,建立入侵检测系统IDS。防火墙应该采用国产的、公安部认证可以在公网使用的防火墙,并明确安全控制策略。

3. 系统级安全要求:系统级安全主要通过对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构成安全威胁。严格控制操作系统用户授权,限制用户在对应目录的操作权限,非必要情况下不能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设计应给出系统级安全的措施和管理制度、系统用户口令管理规定、系统补丁软件规定、分析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发现漏洞并排除漏洞的办法和途径。

4. 数据库级安全要求:选用基于UNIX的、安全性高的DBMS数据库管理系統,对数据库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同时,限制用户权限,非必要不能以管理员身份登录。

5. 数据存储安全要求:文件系统安全,包括文件系统访问控制、文件系统备份和恢复、备份方案、运行存储安全。

6. 安全管理制度及“人”的因素

安全策略是管理体系的灵魂。要制定出全面、灵活、实用的安全策略体系须对系统进行细致调查、评估,且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业务流程。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是实施安全管理策略的有力保障。现有的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数据库安全保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上述需求。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仍是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作者认为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人”,因此加强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同样是系统安全建设的内涵要求。

教学管理系统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绩数据的安全,而成绩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两方面:

1. 系统应用与界面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如:可以在界面提交SQL语句或使用非法脚本来修改成绩总库。

2. 操作系统存在安全风险、数据库系统存在安全风险,通过直接入侵数据库来修改成绩。

在保证成绩数据库安全方面,作者认为应从成绩录入、成绩修改、成绩存储三方面着手,强化过程管理:

1. 对成绩录入的控制:系统提供唯一的成绩录入入口,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成绩,只有任课教师或指定的成绩录入人员才能进入录入界面,且成绩需经多级审核,方能进入成绩数据总库。

2. 对成绩修改的控制:坚持“谁录入,谁才能申请修改”的原则,只能由原成绩录入人提交修改申请,并通过各级成绩管理人员审核(如:院系分管领导、教务处成绩管理员、教务处长等),修改的成绩才能最终生效。同时,系统将记录详细的修改日志,并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

3. 成绩安全存储:在成绩总库常规数据字段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奇偶校验安全特征码字段,可以有效防止成绩被非法篡改。特征码字段在每一条成绩记录正常进入总库时自动生成,系统在空闲时段定期对该特征码字段进行核算,如果有非法用户通过入侵数据库修改成绩值,特征码核算时就会生成不匹配的记录并发送消息及时提醒成绩管理人员,成绩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允许修改或是还原成绩。

六、移动APP应用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及个人移动智能终端迅速普及,将传统应用系统服务移植到智能移动终端已成为教学管理的必然之路。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同操作系统智能终端,开发移动APP时应注意实现在ios、安卓等主流系统上运行且保持操作界面、功能一致。同时,应根据不同用户对功能的不同需求,定制化开发学生APP服务端和教师APP服务端。

学生APP服务端界面应包括:个人学籍信息、学籍预警信息查询、通知公告查询、课表查询、成绩查询、考试安排查询、自习教室查询、等级考试报名、学生评教、缓考申请等。功能上,学生登陆APP,可查看个人学号、姓名等基础信息,当前学籍预警、历史学籍预警、预警学期、预警名称、预警处理结果、个人课表、个人成绩明细单、考试课程名称、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空闲教室等信息;可接收系统信息同步更新后自动推送的教务通知、调停课信息;可在APP端进行等级考试报名、评教、缓考申请等操作,并可查看相关操作的办理进度。

教师APP服务端界面应包括:个人信息查询、通知公告查询、课表查询、监考安排查询、空闲教室查询、教室借用申请、调停课申请、成绩修改申请、评教结果查询。功能上,教师登陆APP后,可查看教工号、姓名等个人基础信息、当前学期課表、监考类别(主/副监考)、考试课程名称、考试地点、考试时间、空闲教室、学生评教结果等信息;可接收系统信息同步更新后自动推送的各类教务通知;可在APP端申请空闲教室、调停课、修改成绩等操作,同时可查看相关操作的办理进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移动APP的开发应用不应局限于教学管理平台的功能实现,可尝试探索与智能教学工具融合,真正实现“智慧教务教学”管理。

七、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学校在教学管理上会面对更多新情况,对管理工具的个性化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开放、易于升级、个性化开发、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综合教学管理平台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实践中,高校教务管理平台的更新换代任重而道远,作者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为此作出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夏艳.综合大学艺术学院教学管理的体制性困境探讨——以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98-99+108.

[2]刘红梅,李可意,韩永萍,等.完全学分制下多层次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157-158.

[3]张根友.完全学分制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J].人民论坛,2016(31):250-251.

作者:周泽宇

物理负担尝试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新课程在高中物理实施中的难点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存在一种倾向: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同于“科技活动”课程,把学生引向运用理科知识探究科技类问题的轨道。根据新的课程计划,我校在今年的高一年级开设新课程实验课程与校本课程。

一、新课程的特点

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新课程在上述四方面中,都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新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表现为目标的开放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某种知识内容,而且指向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并且这些目标指向在不同的课题探究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点。新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其中综合性与弹性是体现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以开展合作性的、综合探究性的课题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体现出合作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特点。由于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新课程的评价就具有了过程性这个特点。

二、新课程下物理教师的发展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递物理文化。物理教师借助教材系统地向学生讲述物理知识、介绍物理方法和历史;物理教师通过实验设备创设物理环境,让学生操作仪器、观察现象、测试数据、分析数据,从实践中学习物理,接受物理文化的熏陶,培养系统理解和掌握物理文化精髓的活的物理文化的载体,以保证物理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正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提出的那样:“科学教师就是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其次,物理文化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已经是我们时代的重要的文化背景,我们生活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产品增加很快,物理教师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必须终生学习。我们认为优秀物理教师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大致包括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内容知识,实验设计与操作知识,物理学发展过程的知识,物理学方法论知识,物理学目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知识,著名物理学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科学道德知识,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知识,用生动的例子揭示教育内容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决策与组织协调知识等。因而,物理教师的职业要求正在不断地提高,物理教师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三、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难点

1、关于新课程教材中的潜能开发

所谓新课程教材中的潜能,是指课程编制者的价值观和意图以及意图以外的东西。由于教师对于原有的教学经验的认同和习惯,使得教师容易按照旧的教学习惯来实施新的课程,阻碍了教师对于新课程潜能的认识和利用。要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新课程潜能的能力,需要进行培训。

2、关于学生的参与问题

研究型课程活动的开展形式也主要是小组形式,需要配备较多的教师才能实现。对于教师来说,还涉及教师的文化、学术的领域、水平、研究指导能力等问题;对于学校教学管理来说,怎样评定教师的指导工作成效和工作量;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研究活动,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是否充足……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新课程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开展。

3、关于新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问题

在初步尝试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提出的一些研究课题大多涉及自然和社会领域的知识。翻阅一下现在物理学的许多重要期刊,或看看许多国际物理学术会议的日程,就会发现:诸如蛋白质折叠、免疫网络、化学键断裂、水土流失、交通堵塞等大量本不属于物理学内容的标题,赫然入目。新课程中所探究的课题与自然、社会等科目的学习内容相重复,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4、关于新课程的评价问题

由于课程的开展和组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开放性,因此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评价什么等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物理课堂教学、平时学习活动、物理探究学习活动、学生考试成绩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5、家长强烈追求分数的愿望,使教师和学校课改背负沉重的思想压力

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以获取功名、扬名显祖为目的,在对学校教育评价上直接表现为以“分数定成败”,重结果,轻过程,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目前国家人才选择制度不健全,除一张考卷定终生的选拔制度外尚无良策。以上两种现实势必造成学校“以分取人”的观点与新的人才观错位,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现实与新的教学观错位,社会、家长的以“升学率看学校”的现实与新的教育观错位。显然,这些传统的观念对课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阻力。

6、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问题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要开发校本课程。以我们现在的客观情况,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怎样才能与发展学生能力、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高考能力相结合等方面,我们一无经验,二无借鉴。

作者:徐建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学校家教问题管理论文下一篇:IP网络存储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