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世界历史测试题

2022-08-25

第一篇:初中世界历史测试题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人:XXX XXX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1 )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 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2)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教育学生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3)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3)通过“历史”和“质疑反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流程:

程序一:学生课前自学

程序二:师生、生生课上多向交流

1.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20世纪战争的图片,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启激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2.学习新课:

环节一:展示个人自学成果,建构知识体系, 组织学生展示知识结构.

(1) 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达到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知识结构,目的是推动学生主动加工教材并从中体会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 通过展示师生知识结构,达到生生间和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采用激励式评价,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拨,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预测: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思维过程,这既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解读教材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对学生因材施教。

环节二:检测基础知识,获得反馈信息根据网络中基础知识检测题,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环节三:突破重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策略:依据大纲的要求,结合知识体系和能力建构的需要,在自学和反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组织探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并在网页上展示研究成果,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其最近发展区。

问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二: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你认为“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这种观点正确吗?

问题三: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意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旧的平衡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环节四:再现历史过程,强化知识目标

环节五:探究难点,综合信息,迁移思维 问题: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策略:引导学生搜集查阅资料,整合信息,论证观点。

意在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多角度论证、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一战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外,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环节六:拓展思维,启智明理

意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的研究性问题,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问题一:对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方面作战一事,你有何感想?

问题二: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美国的参战和俄国革命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影响?

策略: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预测: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环节五:总结并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意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及网络资源,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

策略:学生进入历史,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环节六:课后检测题 (见课件)

意在多角度、分层次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以避免因人机交互冲淡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

2.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板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实质:重新瓜分世界

3.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

4.发展: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1914年7月28日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三.大战的进程: 三个阶段

四.大战的结果与影响

第二篇:初中世界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的矛盾与冲突;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作用。

思想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二、说教法

利用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导火线。同时利用历史地图、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让学生对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导火线”引发的地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然过渡到本课上来,便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2.学习新课:

第一框题: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观看萨拉热窝事件的影片、出示斐迪南像),启发讲述,双边

活动。让学生明白萨拉热窝事件是大战的导火线。

(2)、在讲解第一框题时重点讲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31页小字部分),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矛盾异常尖锐。让学生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让学生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第二框题: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引发的地点(观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大战提供了导火线。(阅读133页“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以下信息:大战的爆发时间、地点、交战的双方、起因。

第三框题:空前的灾难

讲解凡尔登战役(指导学生阅读134页小字部分描述;观看凡尔登战役的影片),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时间、地点、双方、结局及对此战役的称呼。

同时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新式武器(幻灯片展示)及造成的后果。 大战的结局(观看幻灯片展示)——同盟国失败

讨论: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3、最后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讨论,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从课题入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结果,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2)使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学法引导]

理解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

[教学的基本思路]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和本课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关的材料以及有利于突破知识点的针对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师生民主交流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课堂教学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然过渡到本课上来)

2)导入新课:

战争并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流,但一说起战争就让人记忆犹新,深恶痛绝。因为它有巨大的破坏性,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板书)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板书)

1、教师简单介绍大战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害世界的日趋激烈。

(2)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和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2、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

(1)斐迪南夫妇被刺

(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画像及斐迪南简介。

指定一名同学复述事件的经过。

(提问)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生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

生2:普林西普的行为太冲动,刺杀不会解决民族矛盾,只会导致大战的迅速爆发,加重民族的灾难。

(教师指点)说明斐迪南访问的挑衅性。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做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2)巴尔干半岛危机

(指出)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 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了点“火药桶”的这粒“火星”。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电脑演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观察图,了解半岛的局势,记忆各国的位置。诱发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学。形象、直观,激发情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简介半岛的状况并指出,各帝国主义对这块肥肉都垂涎三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仅仅是找个借口而已。

3、大战的爆发(板书)

(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

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奥匈;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风使舵,参加了协约国一方。(由学生评价意大利的参战)

(学生讨论)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

(教师指点)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首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意大利基于自身利益出发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二、大战中重大战役(板书)

凡尔登战役 (1916年)

介绍凡尔登要塞的战略位置重要性。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战况及插图。(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掌握战场形势)

使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134页小字本页插图“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激情导学,制造气氛。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学生谈论图片包含内容和看图后的感想)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的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大战的结束(板书)

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协约国胜,同盟国败。

2.大战的性质(板书)

启发学生从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分析。

(归纳)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大战的后果(板书)

大战最后怎样结束了?哪一方胜利? 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

(学生相互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沉重苦难,历史4年牵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造成重大物质损伤和人力伤亡。)

4、讨论:

请同学们从一战爆发原因、主要参战国性质及其目的入手分析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思考并作答) (教师指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重新

瓜分世界的结果。它绝不是一次偶然灾难,而是经过了几十年酝酿和准备的大厮杀。发动战争的是两大军事集团的资产阶级和王朝统治者,因此,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是正义的,但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总的帝国主义的性质。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欺负和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 (学生讨论回答)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幻灯片 )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

五、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

2、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

第三篇:初中历史世界史问答题集锦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这次改革有什么启示?(课本第49-50页)

答: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背景:7世纪时,古代日本的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主要内容:A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国家;B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意义: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次改革的启示?答: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改革获得成功,说明隋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还说明了日本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使国家得到发展和进步

2、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成就、背景、条件以及意义(影响)[课本第59--63页] 答:1)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的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但他自己认为到达了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2)开辟新航路的背景、条件和意义(影响):背景:①14—15世纪,欧洲各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②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更加强烈,《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的流传,激起了西欧人对东方的神往④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条件:A当时人们的地理知识已有很大进步,很多人相信地球是圆的,无论是向东向西,一直向前均能到达东方;B当时的航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条件。影响(意义)①开辟新舯是继郑和远航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它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背景)指导思想、实质

答: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背景):14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领域展开反封建斗争,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其核心是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该有所作为,对待实际问题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出发,这种思潮叫做人文主义。 实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内容、意义(课本第76页)。

答:1)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2)内容:A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B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C不经议会同意,不得随便建立军队;不得干涉议会选举3)该法律的作用是:《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力,为所欲为。这样,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意义(课本第76页)。

答: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推行封建专制统治,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反复、曲折说明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一种旧的社会制度,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是这样,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也是这样。

6、为什么说法国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法国革命爆发的原因)课本第18课 答:①法国启蒙思想家为革命做了思想动员;②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但封建制度阻碍了它的发展;③等级制度森严,第三等级要求变革;④路易十六无法解决财政危机

7、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六件大事)、胜利的原因以及意义(课本第页)

⑴原因①英属北美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②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③:北美人民反抗情绪日益高涨,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⑵过程(六件大事)①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②建军---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建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胜利---1871年在约克镇英军投降,(法国、荷兰援助美国);⑥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3)胜利原因及意义:胜利原因:A战争的正义性 B 人民群众积极参加 C国际支持

意义: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独立。这场战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8、工业革命最先在哪国爆发?爆发的前提、条件、主要发明、影响各是什么?(课本第100-102页)1)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A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B有利条件①雄厚的资本(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剥削、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赚取了大量钱财,有了充足的资本;②充足的劳动力(圈地运动迫使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④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2)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3)主要发明如下: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了汽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4)工业革命的影响(课本102页)意义:①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剥削手段,越来越富;无产阶级却日益贫穷。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③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9、美国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课本第112-113页)

答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美国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①北方为了发展本国工业,抵制外国商品输入,主张保护关税;南方为输入廉价工业品,反对保护关税;②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劳动者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南方奴隶制种植园却占用了大批劳动力;③南方奴隶主还要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西部,北方资产阶级坚决反对。总之,南北战争是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9、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课本第115页(或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答: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61—1865年美国内战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又一大内部障碍。此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0、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课本第125页)

答:明治维新:①时间:1868年②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③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了,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 界 近 代 史 部 分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文艺复兴

北:九上P2-7 14――16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300年,人文主义思想通过绘画、文学作品和各种著作流传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

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北:九上P1-3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此后,世界历史在欧洲的推动下,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2.新航路开辟的史实

(1)动机:追求财富。(2)航海家与成就:①哥伦布: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他始终相信自己到达的是亚洲印度,至今当地居民还被称为“印第安人”。

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3)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北:九上P11 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了,拓展了人类动的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随着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正是那场伴随血与火的殖民扩张,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1)《权利法案》 北:九上P17 1689年,英国国会制定并批准了一个著名的法律文件,即《权利法案》。 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这种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被称为“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 (2)《独立宣言》

北:九上P21-22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简称美国。 (3)《人权宣言》

北:九上P27-28 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绐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P九上 P1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2)美国独立战争(P76)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的作用。 (3)法国大革命

北:九上P27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从此开始。

P29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华盛顿、拿破仑的历史作用。

(1)华盛顿 北:九上P23-2

4美国独立战争中,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在华盛顿领导下,美国人国不屈不挠,英勇奋战。1777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做了两届总统后,放弃了继续担任总统的权利。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2)拿破仑

北:P九上32-36 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建立了执政府,在他当政期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进行一系列对外战争。(1)《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2)拿破仑统治时期,正是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重要阶段,他用刺刀加速了这一过程,使法国大革命的成果通过暴力被推广到他所征服的欧洲国家。拿破仑战争也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联合抵抗。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1、知道珍妮机的发明,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

北:九上P42 英国纺纱工人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制造出能够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后来有更多的工作机被发明出来,这些工作机的应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

2、改进蒸汽机的史实,了解蒸汽机的作用(P42-

43、P89-90)

北九上P

42经过多次试验,瓦特完成蒸汽机的改进,1783年,瓦特又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以蒸汽机为“原动机”的发明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人类进入到 “蒸汽时代”

3.知道“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

北:九上P44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并试车成功。 4.理解铁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北:九上P44

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三、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考试说明】

A.识记 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

“三角贸易”路线: 欧洲

烟草 黄金 武器 白银 廉价工业品

美洲 黑人 非洲

影响:①大批黑人在运送途中丧身。②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长期贫穷落后。③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北:九上P54-5

5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贩运黑人。他们带着廉价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由于这种交易的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因此史称“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许多黑人在运往美洲的途中丧生。

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林肯在南北战争的主要活动

北:九上P77-80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同情黑人的悲惨处境,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野蛮的奴隶制度,南方奴隶主发起判乱。1862年,林肯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重要法令。这两个法令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北:九上P80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 3.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北:九上P8

1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南方与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经过内战,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知道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北:九上P75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北:九上P84-87

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主要内容: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取消武士特权。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同时,还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6.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北:九上P86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在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北:九上P61-62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北:九上P6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国际歌》 北:九上P66 词作者——鲍狄埃;曲作者——狄盖特。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1、爱迪生的发明

北:九上P91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

2、列举电力使用的史实

北:九上P90 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跨进了电气时代。 3.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北:九上P90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 4.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

北:九上P95-96

卡尔•本茨是近代德国最著名的工程师之一。1885年,成功地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1903年,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

5. 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北:九上P9

5汽车和飞机的发明迅速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

6.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北:九上P9

1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时代,电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技术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类在材料领域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2、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北:九上P99-10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 “三国协约”。正是这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 知道萨拉热窝事件

北:九上P10

4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在萨拉热窝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被塞尔维亚秘密组织成员普林西普枪击而亡,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5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北:九上P107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残酷的战役。整个战役中双方先后投入近百万人,激战数月,结果法军成功地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多的战役之一,其中法军伤亡46万人,德军伤亡30万人,共伤亡70多万人,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用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参加这场世界大战的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八、科学与思想文化

1.牛顿的主要成就。

北:九上P119 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造性地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2.达尔文的主要成就

北:九上P120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科学和社会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同时也为生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北:九上P1

21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相对论。 4.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北:九上P115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5.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北九P125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贝多芬的主要作品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

世 界 现 代 史 部 分

(九年级下)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知道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北:九下P3 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北:九下P4 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北:九下P12 1916年6月,巴黎和会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主要内容有:(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

北:九下P14 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但没有列入中国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主等要求,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北:九下P20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内容: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慕尼黑会议

北:九下P36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予以“国际保证”。

《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但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和平。《慕尼黑协定》签字后,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便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史实

北:九下P

37、人:九下P3

5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北:九下P38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的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人:九下P36 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北P41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

北:九下P4

4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宣言》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九下P47

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的历史地位

(1) 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九下P4

5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

北:九下P

46、人:九下P41 1944年6 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3)攻克柏林战役:

北:九下P47

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在苏军的攻势下,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识图;诺曼底登陆、苏军攻克柏林)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 概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北:九下P6

5①经济迅猛发展,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②新的科技革命给美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大批新兴工业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③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2.知道欧洲联盟

北:九下P78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3.简述二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北:九下P79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了解苏联解体。

北:九下P100 1991年,苏联解体。

六、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 了解印度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北:九下P8

3尼赫鲁是印度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独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印度经济有了长足进展,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印度的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瞩目。 2.知道中东战争

北:九下P10

31948年至1982年,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曾经进行了五次战争。 3.认识二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北:九下P103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也是阿以冲突的重要因素。而美、苏、英等国的干预,使巴以问题更加错综复杂。阿以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简述杜鲁门主义的史实

北:九下P58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 2.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北:九下P61 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北:九下P96

第四单元导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4.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北:九下P118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能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发达国家制定的,它也必然存在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八、科学技术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北:九下P110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应用、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等为代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的产生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许多人认为21世纪将是“生物时代”。

初中历史开卷全套资料——世界史部分

世界史

1、14-16世纪,欧洲有那三件重大运动?分别对以后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 答:1)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从此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为其资本主义大方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将欧洲人民从封建神学思想下解放出来,追求财富和自由,为下一步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

17、

18、19世纪分别有哪些国家通过何种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8世纪,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美国通过民族独立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60年代德、意通过资产阶级民族统一运动实现了国家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日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大西洋两岸发生的重要政治、经济变革。 答:18世纪后半期:英国掀起了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中期:美国内战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使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德国、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拉丁美洲许多国家通过民族解放运动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3.19世纪中期,美、日、俄、德四国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各是什么?各自又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答:1)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南方奴隶制的阻碍,通过南北战争解决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农奴制的阻碍,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德、意国家的分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解决的。日本受到外国的侵略和本国幕府统治的阻碍,通过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4、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相比较而言,那种方式较彻底?

1)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 2)资产阶级改革:俄国、日本

3)资产阶级民族独立运动 :美国 4)资产阶级民族统一运动:德意志、意大利

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战争的方式比较彻底。

5、 试比较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异同,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相同点:①发生的原因相同,都是因为旧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都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③结果是广大黑人和农奴都得到人身自由。④结果都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⑤都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俄国保留了封建残余,美国仍然存在着种族歧视。

不同点:①领导者不同。美国是资产阶级领导,俄国是农奴主领导。②性质不同。俄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美国是资产阶级革命。③解放的方式不同。在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通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凡是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无条件的获得了解放,而俄国的农奴解放则是通过赎买的方式进行的。 不同的原因: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缺乏领导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条件,而只能由农奴主实行资产阶级改革。②美国在独立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具备进行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和条件,加之南北方两种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两种制度已不能并存,因此美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6、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俄国历史上分别有何自救运动?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1)中国: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2)两者都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动的,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两者都注意学习效仿西方;3)结果:俄国的改革取得了胜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因为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占据着统治地位并进行阻挠破坏,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本身。而俄国是在实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一手策划下进行的,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没有太多的反对,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7、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898年中国也进行了类似的戊戌变法却历经百日而失败,试析两者成败的原因。答:1)从国内环境来看:日本明治维新前,形成力量强大的倒幕派,经过倒幕运动推翻了改革的障碍——幕府统治,而中国的维新派只依靠一个毫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又加上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在其阻挠破坏下不可能胜利。2)从国际环境来看:日本明治维新发生于1868年,当时西方国家对其侵略力度小,且主要侵略中国,对其变法没有什么干涉,有较好的国际条件;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此时西方国家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变法运动加以干涉,不允许改革成功。

8.在一战后到二战后其召开的国际会议有哪些内容涉及中国权益,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由此你有何认识?

答:一战后: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宣称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充分反映了会议的实力外交原则,广大中小国家处于无权的地位,弱国无外交。

二战后期的开罗会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台湾等领土必须归还,为中国收回这些地区提供了保障;雅尔塔会议决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决定战后成立的联合国中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说明中国作为反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国际地位与一战时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9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法西斯国家以希特勒德国为中心,它的生命是建立在闪击进攻之上的,一旦停止进攻,它的生命就完结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关系全局,德国集中主力争夺。后遭到城下全歼惨败,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蹶不振。不久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二战的转折点。

10、二战中反法西斯力量取胜的原因?答: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是非正义的。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的事业和力量必胜,

2)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发展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联合才能胜利。

11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德两国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它们之间最突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1) 措施:美国,实行罗希福新政,在不干涉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首先调整银行,重在调整工业。

德国:希特勒上台执政,形成了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希特勒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建立法西斯恐怖专政。

2) 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两国都不同程度的加强了政府的权力。 不同点: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通过内部调节消除经济危机;德国实施的是法西斯专政,对内实行独裁对外实行侵略来转嫁危机。罗斯福新政基本上是美国的经济恢复过来,并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纺粘产生了良好的深远的影响,而法西斯统治不但没有摆脱经济危机,反而使本国和世界人民遭受战争之苦,造成了更深的灾难。

12、看课本69页1950-1970年资本主义国家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图,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这一特征出现的原因。这种发展态势能持久吗?用事实说明。

1)特征;资本主义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被称为“黄金时期”

1) 原因:[1]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各国效仿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指导,促进了经济的繁荣。[3]美国对西欧,日本经济的援助,提供了充足的资金[4]各国的经济技术基础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

3)不能持久。事实说明:1973-1975年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滞涨”阶段,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多明显放慢。 13.列举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解决方案。

答:1)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人控增长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毒品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等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过节合作共同努力

3)地区冲突、民族冲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需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法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尽量调节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14.概述世界近现代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试结合我国目前的社会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答:1)工业革命:(课本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开始对外迅速扩张,亚非拉美地区成为它们的殖民地。2)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见大对外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导致第三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和思维方式,更加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组织(5)(联合国、北约、华约、欧共体、七十七国集团)

16.列举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形成的三组对立集团。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同盟,北约--华约)

17、美国历史上发生在其本土的战争有哪两次?这两次战争有何异同点?(原因、性质、影响等)

为什么说两次战争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答:1)美国发生在本土的战争有: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

2)相同点: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障碍、都排除英国的干扰,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独立战争是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独立战争的性质,使美国赢得了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外部障碍;内战是由于南方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内部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因为两次战争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障碍引起的,两次革命分别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所以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18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原因?

2) 二战中削弱了欧洲日本等国,无力与美国竞争;2)美国倾销物资,输出资本,压榨别国人民,获取高额利润。3)二战中美国远离本土,参战较晚损失小;4)二战期间呈战争机会与交战双方大做军火生意,大发横财;5)罗斯福新政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18、二战后美国霸权政策的表现 及其霸权地位的兴衰

答:1)对欧洲的冷战政策: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2)对亚洲的侵略战争的政策:侵略朝鲜的战争、侵略越南的战争、干涉中国收复台湾。

3)二战后美国凭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推行霸权政策;到70年代霸权地位衰落,表现在对呀走的侵略战争失败,对欧洲资本主义的控制减弱,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与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局面。 19.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起了什么作用?联系二战史和现实谈谈你对美国的认识。

答:1)角色:两次世界大战指出美国都一中立者的姿态倒卖军火发战争财,后都在适当的时机加入战争并以战胜国的身份享受战胜国的待遇。扮演了“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的骄色2)作用:美国的适时加入,扩大了战争的规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减少了战争的危害。

3)认识:美国是一个战争的投机者,利用战争的机会大发横财,过去是现在也是。

20.列举20世纪以来美国发动或参加的战争

答: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还有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及对南联盟的轰炸(科索沃战争)等。

21、美国由原英国的十三块殖民地发展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试结合史实分析其主要原因

①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②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又一障碍。③通过不断的对外侵略扩张,为其获得了大量原料、资金和广阔的市场。④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美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⑤除独立战争和内战外,在美国本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战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和平环境。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没有损害美国经济,相反,美国大发战争财。⑥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经济得到复苏,并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1) 经济原因:过去排斥市场经济、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造成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危机导至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2)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改革之风对各国形成了猛烈冲击,推动了各国共产党的蜕变;

3)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引诱和渗透。

23.东西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变化。请回答:

1) 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海湾战争是世界格局变化后的那两种冲突加剧的结果?

答:变化见世界史二册课本89页,是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的表现。 2) 结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联盟及我国驻南大使馆的史实,简要谈谈你对美国等“北约”国家本质的认识。

答:其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轰炸南联盟的行为是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是恃强凌弱的表现。

3) 当前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什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世界经济)

24、世界关系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

回答(1)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其名称分别是什么? (一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2)当今界格局呈现什么特点?

(旧的格局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不断发展,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4) 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这种局势?

首先搞好稳定团结,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5.20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这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的中国,结合史实回答:

1) 上述材料中的三国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2) 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答:1)俄国: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特点: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民的市场交流。

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中国:克服计划经济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果 :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成二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2)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26.两次世界大战对社会主义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会有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潮出现?

1) 一战后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后出现了一系列的人民民主国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2) 因为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而人民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同时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深了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容易爆发革命。 27.试析一战后到二战期间,美日两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开始;一战后两国的是战胜国,都想争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加深;华盛顿会议上美国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可以在此扩张,而日本却受到了限制,矛盾激化。

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开战。 结果:日本战败,再次受到限制。

28.有人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没有前途了,谈谈你的看法。

1)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少数领导人的政策失误,首先是斯大林建立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忽视市场规律;其次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引起的思想混乱。变质并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中国的存在和崛起也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3)道路是曲折的,需要不断的探索、改革,找出有本国特色的、适合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以求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取胜。

29、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资产阶级对于新型科学技术应用的态度有何变化?造成了什么不同后果,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认识?答:1)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积极利用科学技术,发明和使用机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结果生产力迅速提高,处于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资本大量输出,榨取殖民地的高额利润,不愿采用新技术、更新新设备;结果到19世纪后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被后起的美国、德国赶上超过,丧失经济霸主地位。2)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抓住机遇,广泛吸收新技术才能富国富民。 30、西方某学者说:美国没有童年,只有青壮年.这一说法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解释你的理由.

答:1)同意:因为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而直接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说美国没有童年。(或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缺乏共同的古老历史文化传统。)2)不同意:美国是由童年的,因为美利坚民族主要是由欧洲移民组成,有经过了殖民或民族融合阶段。 材料解析

1.丘吉尔与1946年3月在富尔顿发表演说;“从波罗德海的深切青岛亚德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的控制。”

请回答①丘吉尔的演说提出了那些主张答:主张反苏中共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鼓动英美共同中共。

②丘吉尔主张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答:冷战政策

2.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情报局长在其《战后国际关系原则》中,有过一段对社会主义苏联如何搞“和平演变”战略的讲话:“我们在苏联播下混乱的种子后应该不知不觉的把他们有价值的东西换成赝品,并使他们相信这些假东西„„我们一定能在俄罗斯本国找到志同道合者以及帮手和盟友,这就能使那些世界上最不驯服的人民,一场接一场演出自身灭亡及其自我意识不可逆转的完全消失的规模及其巨大的悲剧„„” 请回答: ①二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格局?(美苏争霸、东西方对峙两极格局)

②为造成苏联的巨大的悲剧,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实行了冷战政策,并进行和平演变)

③苏联悲剧发生在什么时间?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历史现象?

(1991年底,首先应看清其实质是少数领导人的政策失误,首先是斯大林建立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忽视市场规律;其次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引起的思想混乱。变质并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同时要防止资本之一国家的和平演变。

3、阅读下列材料:“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线。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企图延长人类痛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政府的反对”。--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文中的“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指的是什么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美国是怎样恢复这一“经济制度”的?针对的是哪一地区?

制定了“欧洲复兴计划”,援助西欧复兴经济。针对的是西欧。

(3)所谓“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主要指的是哪个国家?“二战”后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

苏联;“冷战”政策;苏联的强大阻碍了美国称霸世界。

4读下列材料:“我们当时在军事上是世界第一。由于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超过别国,处于世界第一。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经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的国家。当我们从经济和经济潜力方面来考虑时,就可以看到,当今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要注意: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引自尼克松的一篇演说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尼克松演说中的“当时”、“那时”是指什么时候?为什么尼克松说:“我们当时在军事上是世界第一”?答:二战后初期(20世纪40年代后期)因为当时美国除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外,还垄断了原子弹的生产技术。

(2)当时世界上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向美国挑战?因为二战以后,德、意、日成了战败国,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同时,苏联又忙于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尼克松是根据什么来分析“当今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的?他所指的“五大力量中心”除美国、西欧和日本外,还有哪些?答:根据经济和经济潜力。苏联和中国。 (4)尼克松为什么说日本、西欧是美国的“朋友”和“盟国”?(1分) 除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曾一起遏制共产主义外,还包括美国在侵略朝鲜和越南时,日本是其侵略基地;美国与西欧各国都是北约组织成员。

(5)上述材料表明尼克松承认了什么现象?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一方面,美国由于侵朝和侵越战争的失败,实力有所削弱;另一方面,西欧、日本的经济迅速崛起,苏联的军事实力日益增强。 5《大国的兴衰》说:“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的有地中海逐渐转移到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集中的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粒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崛起,这些崛起的新大国总有一天会对世界军事形势和各国领土状况施加决定性影响”--------请回答

1) 第一个例子中有哪一个新大国?(英国)

2) 以第二个例子中美国和德国为例,说明1890年后两国崛起的情况和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依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通过华盛顿体系,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新秩序。

德国:统一后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在中国强占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其势力范围,建立三国同盟,发动一战。

3) 谈谈经济、政治的关系和对世界形势的影响的原因。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正知识经济的反应。垄断产生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6材料看课本66页欧洲新兴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比较图回答:

1) 说明三幅图反映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的情况。[欧洲新兴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1870年-1913年经济虽增长,但幅度不大,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较大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如新兴社会主义国家。]

2) 欧洲新兴社会主义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呢达到8%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有步骤的实行了土地改革;将重要产业实行国有化,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积极性特别高涨。] 3) 未取得长足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其消极影响日益显露。从50年代中期起,欧洲社会主义国家试图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收效不大,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7、看课本98页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由于采用新的科学技术而实现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图回答:1)说明上图反映的内容[图一说明了20世纪初,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依靠采用新技术而提高生产率的比率为5%-20%;图二说明了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依靠采用先进技术而提高的生产率的比例为80%。]

2]两幅示意图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科技在生产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篇: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

(一) 慕尼黑阴谋及绥靖政策是本课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激发兴趣,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慕尼黑会议可以这样设问效果更好:请你猜想参加会议的有哪几个成员国?理由是什么?英法的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怎样?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在猜测英法由纵容到协助参与的过程使学生对绥靖政策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纵容侵略,对侵略者妥协退让。在猜测其目的时,学生很难想到目的之一是想把德国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我适时引导学生回顾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哪些国家,当学生想到苏联没有席卷到的时候,又引导分析原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英法等国对苏联的仇视原因了。

1、大标题可直接这样标:

一、大战的催化剂——慕尼黑阴谋

二、大战的爆发——德国闪击波兰

三、大战的扩大——德国突袭苏联

四、大战的进一步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

五、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六、大战的转折

七、大战的胜利

八、战争取胜的原因

九、战争的影响

十、战争的启示

(二)、大战后期的主要会议放到取胜原因里面去讲,这样更能突出线索,便于学生整体上把握。波茨会议由于时间的关系,可以不讲。

(三)、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不仅要从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方面总结——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还可以从取胜的原因中总结——团结就是力量。

(四)、本课在作战计划的制定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同学们把知道的故事讲出来分享,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第五篇:初中历史学科测试题

一、 不定项选择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分ABC)

A、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B、加强师德建设

C、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D、培养教育教学骨干

2、历史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怎样与历史教学建立联系,并且要注意的问题(3分

A、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平面的地图动起来

B、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不只是少部分学生在动

C、只是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

D、如何让学生全面参与活动课中,不仅仅是肢体,表情,还包括思维

3、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应包含哪几个要素?(3分ABCD) A指导思想

B教学目标

C实施程序

D操作技术。

4、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依据有哪些?(3分ABCD)

A、是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

B、是依据学生的特征

C、第三是依据学习环境的条件

D、第四是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条件.5、合作教学(合作学习)的意义。(3分ABCD)

A、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C、能够培育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

D、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6、选择教学模式的原理包括有那几个方面。(3分ABD)

A、基本原理

B、匹配原理

C、教学互助原理 ABD)

D、实施条件原理。

7、你如何理解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3分ABCD)

A、热爱教育事业

B、关心、爱护、尊重全体学生

C、教师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D、教师要富有教育、教学智慧

8、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目标分成三个的层次(3分BCD)

A、满足于经验教学

B、能够自如的运用专业知识,设计教学方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水平

C、追踪学科研究动态,继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D、成为研究性、学者性的名师

9、教学评价的阶段安排包括几个方面(3分ABCD)

A、课堂教学评价

B、单元教学评价

C、学期教学评价

D、学年教学评价

10、教学评价的主体是(3分ABCD)

A、教师评价

B、学生自我评价

C、同学互评

D、家长评价

1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改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3分 BCD)

A、强制灌输、死记硬背

B、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

C、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探究单元

D、凸显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2、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3分ACD)

A、尊重历史学的基本特征

B、以老师为中心,围绕老师的教学特点展开

C、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D、注重历史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13、知识整合的注意事项(3分ABC)

A、整合各科知识用于历史教学时,要注意分寸,合理运用

B、不能喧宾夺主,要对所选的材料加以剪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

C、不为整合而整合,为教学而整合

D、运用各科知识时囫囵吞枣,不加选择的使用

14、量规的实施及作用(3分 ABCDE)

A、量规与活动共始终

B、落实量规尊重史实

C、依据量规学会评价

D、学会合作塑造人格

E、师生共同把握量规

15、如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3分ABC)

A、围绕特定主题设计历史学习活动

B、系统设计历史学习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C、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设计历史学习活动

D、照本宣科,不重视教学活动

16、改进学生学习方式需关注的问题(3分BCD)

A、只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其他的不涉及

B、准确地把握不同学习方式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

C、辩证地看待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D、引导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不能简单地将学习方式归纳为有关学习过程的程序和规程,因为这样会导致学习方式的模式化取向

17、为师“三境界”(2分ABC)

A、职业境界

B、专业境界

C、事业境界

D、唯利是图

18、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2分AB)

A、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B、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增强学生的兴趣

C、以教而教,以学而学

19、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 (3分ABC)

A、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所提高

B、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C、课堂教学呈现活跃和愉快的气氛

D、学生考试学分有明显提高

20、评价主要分为几种类型(3分ABCD)

A、按测评的标准分

B、按测评的过程分

C、按测评的功能分

D、按测评的主题分

21、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领域的一组是 (2分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22、新教材历史知识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系包括(3分ABC)

A、注重历史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B、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

C、历史的演变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A)

D、跨领域学科的联系

23、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是什么(3分ABCDE)

A、改变历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B、破除学科本位的观念,注意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

C、摒弃历史课程中某些“繁、难、偏、旧”的内容,改变偏重书本知识的倾向

D、加强历史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历史知识和技能

E、改变过去强调接受练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4、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那么它通过那些措施来保障(2分ABCD)

A、从内容上选取了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有益的历史知识

B、新教科书的内容少而精,并严格控制知识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C、在能力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上,也注意循序渐进

D、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传统美德教育、正确的国际理解教育等

25、新教科书的编写,注意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具体说(2分ABC)

A、尽量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教科书内容的启发性,便于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B、注意体现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C、注意体现学科内容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与交叉

26、北京四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什么(2分ABC)

A、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情意识教育

B、突出开放共融的国际意识教育

C、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格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D、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27、根据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重组知识结构,包括(2分BCD)

A、跨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

B、单元内容的知识

C、跨单元学科内部的整合

D、跨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

28、教学中多元教学方法的实施,具体说(2分ABC)

A、体验与探究

B、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C、综合课程资源的开发

D、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29、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需要的策略与方法是(2分ABD)

A、根据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重组知识结构

B、根据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涵

C、按照课程标准,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

D、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实施多元的教学方法

30、课程实施的执行所引起的变化?(2分ABCD)

A、课程知识更新

B、教学过程的改变

C、校长和教师角色的更新、学生角色的变化

D、社区文化环境的相应改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生如何学好语文下一篇:初中体育游戏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