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历史比较法提高历史复习有效性

2022-12-23

教师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也常常采用历史比较法, 但是对于什么是历史比较, 哪些历史事物适于历史比较, 怎样进行历史比较, 该遵循哪些原则比较模糊, 这种模糊必然会影响历史比较法运用的有效性。

按照比较法的基本概念我们构建历史比较的三个步骤:“将两个以上的相关历史事物排在一起”;“分解出构成它们的基本要素加以对照”;“寻找历史事物本质规律”。下面结合这三个步骤来讨论历史比较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将两个以上的相关历史事物排在一起

要排在一起的两个历史事物必须具备某种相关性。比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将秦始皇和汉武帝进行比较, 其标准就是两者都是封建社会著名帝皇, 都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如果教师需要, 秦始皇和唐太宗;秦始皇和成吉思汗等等, 都具有可比性。但假如拿秦始皇和毕昇比较, 就缺乏相关性。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很多老师喜欢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比较, 这类比较非常必要。但在进行这类比较时要仔细思考两种历史现象之间的合理联系, 避免张冠李戴。比如有教师在近代亚洲人民的反抗斗争和美国的911事件进行现实比照, 将911看成是世界人民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反抗斗争, 就走入误区;但如果将法西斯和美国911进行现实比照, 显然就比较恰当, 因为前者本质不同, 后者本质有类似性。

但高三历史教学复习不能把所有具有合理性比较的历史事物都拿来比较, 还必须考虑比较的典型性。比如同样是古代著名帝皇的比较, 秦始皇汉武帝进行比较就要将秦始皇和唐太宗进行比较更具备典型性。因为秦始皇和唐太宗两者的差异性过于明显, 思维容量较少;而秦始皇和汉武帝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 但造成的历史结果有很大差异“秦以之亡, 汉以之兴”。这样就把历史结果从个人的行为转化为历史时代和历史行为主体的结合, 不仅仅具有知识的含义, 同时更是具备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价值。

综上所述, 在选择比较对象中应该注意两个原则:所比较的历史事物必须是有合理联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的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要具备一定的典型性, 能提供思维空间。

2 分解出构成它们的基本要素加以对照

历史事物本身的多面性, 比较的角度就有很多。比如教师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往往会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但假如把这个问题不作分析抛给学生, 估计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要避免这种情况, 教师在确定进行比较的历史事物后, 在具体分析异同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历史事物分解为基本要素, 或者说分解构成历史事物的核心部分。比如对历史事件的比较, 往往需要从背景、经过、历史影响这些具体的历史要素进行比较;再进行细分, 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可以从经济和阶级、政治、思想、直接原因四个角度进行比较;经过可以从领导阶级、群众参与、国际力量等几个角度进行比较;历史影响可以性质、政治体、经济体制、局限性、国际影响这些角度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避免学生孤立的记忆具体知识, 通过比较辨别相类似事件的相关历史特征, 从而形成相对精确的历史概念, 也形成比较完整的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体系。

由上可知历史比较教学确定比较要素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是要选择重要的、本质的历史要素进行比较。即使确定了比较的基本要素, 如果不注意历史要素的实际特征, 可能会导致历史思维的简单化倾向。

也就是说比较法作为历史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必然要遵循历史思维的基本原则: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下进行历史要素的分析。

3 寻找历史事物本质规律

马克·布洛赫认为:比较史学的功用在于察同察异求规律。就是说, 比较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事物的本质规律。

在复习世界主要资本国家崛起专题时, 教师往往对各国崛起的重要历史要素做一整理, 再确立比较要素, 最后列成清清楚楚的表格, 表面上来看学生收获良多, 实际仅仅是历史知识的重复而已。但假如总结后, 再引导学生概括出崛起的基本特征, 并进一步区分各国崛起的不同特点, 最后讨论对我国当今的崛起的启示。这样一来设问的重点由知识转移到了思维。通过探究历史事物中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加深对历史事物的总体性和本质性认识, 真正理解历史事物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缘由。

认识历史事物的规律不仅是比较的归宿, 很多时候还决定比较对象和比较要素。

我们往往将康乾盛世要和同一时期的西方文明作一比较。比较项为政治制度、经济、外交、思想、科技等几个方面, 在制度方面会选择专制主义中央达到顶峰;经济上会选择自然经济绝对主体, 资本主义萌芽受阻, 在思想上会选择文化专制, 外交上选择闭关锁国。之所以选择这些史实进行论述旨在说明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为后来中国在近代挨打进行历史性整体理解, 同时也为现代中国的崛起提供历史的借鉴。

但同样是康乾盛世, 如果目的在于说明我国古代封建文明的发展历程, 明确盛世的基本特征, 那么相同教师选取的比较项可能基本一致, 但选择的历史史实就有极大差异:政治上强调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强调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上强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奠定;思想和科技上强调古代学术的总结;外交上强调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这样看来, 寻找历史事物本质规律不仅仅是步骤, 而且还是历史比较教学法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综上所述, 教师采用比较法进行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不仅仅要符合比较法的一般原则, 还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比较这种“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的思维方式的价值。但高教学的主体毕竟是学生。学生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正确与否, 完整与否, 直接涉及到比较的效果, 教师只有考虑到学生的现状, 积极进行教学引导, 和学生共同参与历史比较, 甄别史实正误, 辨析史实主次, 探究历史规律, 在体会比较思维过程中掌握比较思维方法, 才能真正实现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摘要: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比较题也是当今高考常见题型,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也经常采用历史比较法。但是对历史比较法的步骤、原则认识相对比较模糊, 从而影响复习的有效性。本文将历史比较法分解为三个基本步骤, 并结合这三个步骤探讨使用历史比较法的基本原则, 以求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比较法,历史复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3] 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 (2) :103.

[4] 庞卓恒.察同察异求规律:比较史学的追求[M].史学月刊, 2005, 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新课标下实施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下一篇:200例剖宫产抗生素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