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说话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提起程序员三个字,你脑海中浮现出的形象是怎样的?格子衬衫?天天吃泡面?发着数字、字母和符号组成的短信,仿佛生活在阴暗的平行宇宙?邹欣就是程序员,而且是业界顶级的程序员,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发总监,但以上幾点,和他均不沾边。

第一篇:说话艺术论文范文

低年级数学练习课的说话艺术

练习课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型。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在练习课的教学中不仅加强“做”的练习,还注重“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练习课中的“说”可分为“做前说”和“做后说”。做前说猜测(估计),做后说思路,说疑义,说检验。

一、说猜测(估计)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强调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基于此种理论,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提供适当的机会给学生去猜想、去估计,养成猜想、估计的习惯,发展猜想、估计的能力。例如,教材一年级有这样一道题: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

这道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考难度。在练习时我先不让学生看书,只是板书“买的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这一信息,让学生猜一猜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意见。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并在交流中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梨最少有1个,最多有14个。紧接着,我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再次让学生猜一猜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这种练习以前的估测,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问题,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了简单的推理。

二、说思路

例如,一年级(下册)教材有这样一题

12-6=11-5

□-□

□-□

16-8=15-7

□-□

□-□

在练习前我将题目改动了一下,变为:

12-6=□-□

□-□

□-□

12-6=□+□

□+□

□+□

练习时提出:你会填算式吗?比一比谁填得最多!学生解答后,请列出算式多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路。一个学生说:“我是按规律填的,因为左边12-6=6,所以我在右边填的算式是6-0、7-1、8-2、9-3……第一个数每次多1,第二个数每次也多1,得数都是6。”我当即表扬他既能认真做题,还能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另一个学生说:“我也是按规律填的,不过跟他相反。我填的算式是11-5、10-4、9-3、8-2……第一个数每次少1,第二个数每次也少1,得数都是6。”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其中一个学生还介绍了自己的发现:“左边的减法可以填出很多的算式,右边的加法只能填出7道算式!”我激动地说:“说得没错,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三、说疑义

每个班级中总会有少数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也许在其他学生做完、教师讲评完某道题之后,这些学生还没有弄懂,没有想明白。我们应该留一些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以便帮助他们真正弄懂这些知识,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此外,练习题做完后,不能“万事大吉”,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再次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一年级教材有这样一道题:有90个苹果,一班有45人,二班有42人,给他们两个班没人发一个,够不够?

大部分学生都是先算45+42=87(人),然后得出结论。我接着询问还有不同的解法吗,大家都摇摇头。这时,我看到一个学困生好像欲言又止。于是我走到他跟前,同桌的学生见状马上说他做错了,我看到他列的算式是90-45=42(个)。其实,这种解法的想法是正确的,并且跟别人不一样,只是得数算错了,因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还没学过。我请他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他却怎么也说不上来。这时,我发动其他学生帮忙,很快就有学生说出了这样列式的道理,证明他的算式列的是对的。我带头为他鼓掌,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建议他以后要多发言,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他高兴地笑了。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而且可以发现更有价值的想法,使其他学生从中受益。

四、说检验

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保证解题正确无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例如,二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小朋友走了32格,另一个小朋友比她多走6格,另一个小朋友走了多少格?

学生做完以后,我就要求学生自己检验做得是否正确,并让他们说出检验的过程。一个学生说:“我算出男孩走了38格后,又去看题目,题目中说男孩比女孩多走6格,38-6=32(格),也就是说女孩已经走了32格,正合题意,说明我做对了。”另一个学生说:“题目中说男孩比女孩多走6格,我算出来男孩走了38格,题目中告诉我们女孩已经走了32格,38-32=6(格),男孩正好比女孩多走6格。”另一个学生说:“我是这样算的,32-6=26(格),错在哪呢?”其他学生立即帮他指出了错误。

总之,由于在数学练习课中注重了学生“说”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而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单位: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江苏】

作者:葛朝健

第二篇:和机器说话的人

提起程序员三个字,你脑海中浮现出的形象是怎样的?

格子衬衫?天天吃泡面?发着数字、字母和符号组成的短信,仿佛生活在阴暗的平行宇宙?

邹欣就是程序员,而且是业界顶级的程序员,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发总监,但以上幾点,和他均不沾边。

所以我很想知道,作为程序员的邹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又是如何练成的?

三十年前

邹欣是广西柳州人,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别看他现在一表人才、自带气场,小时候却是如假包换的捣蛋鬼,进出医院不走大门、总是翻墙的那种。他曾经扒在汽车后面,汽车开动后被拖了很远;点火照床底找东西,结果把被子烧了一个洞;全医院开大会的时候,跑去关礼堂的总电闸……凡此种种,简直比“小尼古拉”还罄竹难书。

其中最危险的一次,是鼓动小伙伴和他一起爬高压电线塔,高压电线塔发出可怕的嗡嗡声,小伙伴不敢,这才作罢。

幸好没爬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估计再没机会去山坡灌水捉蟋蟀,没有机会在医院图书馆看书看到关门、最后从窗户栏杆里钻出来,也没有机会参加后来的计算机兴趣小组了。

是的,邹欣是高一那年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当时学校组建了一个计算机兴趣小组,挑了些数学好的学生来参加。因为是绝对的新事物,几位老师都是自己刚参加完培训班,回来就现炒现卖教给学生。一开始学校里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大家就是看着黑板抄写BASIC语言,邹欣是在医院才第一次看到电脑长什么样儿,才有机会在上面敲一些程序的。

那时在他眼中,电脑就是个笨重而且并不怎么好玩的电子玩具,得先学怎么和它说话,才能让它做一点点简单的事。

后来,兴趣小组的庞老师带孩子们晚上去柳州计算机中心上机,那时用的都是苹果机(和现在的苹果机可不一样),据说整个计算中心只有一台IBM电脑,像尊贵无比的女皇,单独待在一个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学生不能进去,邹欣每次路过都偷偷往里瞅,看到计算机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兴奋地讨论软件升级,心里充满模糊的向往。

来上机的人很多,孩子们有时需要在走廊上排队等位。那时电视里刚开始播放《上海滩》,邹欣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在走廊里一边排队一边听对面两个女孩子讨论冯程程和许文强的情景。

许多年后有人问邹欣:“如果穿越回中学,只能说一句话,你会对你自己说什么?”

邹欣回答:“我想给当年的我一个U盘……等等,但是他也用不了啊!好吧,我想对他说:‘要多和人打交道,特别是多和女同学交流。’”

啊,月光下走廊里等待的少年时光,是不是有些没有说出口的话。

言归正传。

再往后,学校终于买了二十多台电脑。庞老师在暑假也开了培训班,但是学生们上课时都在用电脑玩游戏,庞老师一怒之下把总电源关了!大家的注意力这才集中到程序上。是呀,和电子游戏相比,编程难度太大,过程太长,必须坚持过最初那段和尚念经一般的枯燥过程,才能体会到长久的乐趣。

暑假培训结束,邹欣参加了广西的计算机竞赛,通过了初试,但在复试中成绩不好。当时判卷的方式很生猛,就是把学生写在试卷上的程序原样输入到电脑中运行,如果能够运行并得出正确结果就得分,否则就零分。同校一位获奖同学由于卷面写得太乱,一开始分数也不高,后来庞老师找到竞赛组织者,复查卷子,分析程序思路,才让这位同学得了应有的高分。至于邹欣自己,他在一道大题中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一个自认为巧妙的方法,和庞老师沟通后,老师认为这个想法很不错,可惜基本功不足,没能把程序语法都写对,计算机铁面无情,自然是不认的。

邹欣憋足劲儿,一鼓作气又参加了《少年计算机世界》的比赛:编程判断三角形的类型。他在纸上写好程序,央求庞老师开学校机房门让他调试一下,等他敲敲打打总算把程序调通,一扭头看到庞老师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

这个程序寄出去之后,得了奖,庞老师很高兴,可惜暑假结束就是高三,要准备高考,就没有再花时间在计算机兴趣小组上,但它种下的小小种子发了芽——填写高考志愿时,邹欣大笔一挥,写下了北大计算机专业。

随后的经历就比较拉仇恨了,虽然我们中很多人被兴趣小组种过种子,也很想豪迈地填一把北大之类的学校,但邹欣不仅填了,还顺利考上了。

那些当初和邹欣一起调皮捣蛋的小伙伴,估计和我们一样也很想知道,邹欣难道就是比一般人聪明?

对此,邹欣是这样评论的:“我觉得总体来说大家都是同一个脑袋,智力差得并不多,在某一个方面持续地努力,就会有不错的成果。”

这并不是谦虚——好吧,聪明那是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持续努力”的确一直在持续,举几个小例子:

大家看到个别照片上的邹欣,不知是不是吃多了汉堡,看起来胖胖的,但他后来无论工作多忙都坚持运动(比如跑步,跑了很多半马),终于成功维持在了健美先生的体态。

还有打乒乓球,小时候他用右手直拍,后来特意训练自己左手横拍,让两只手(和两个半脑)都能得到锻炼,左右开弓,不亦乐乎。

还有读书,那个曾经被关在图书馆的小孩依然深谙见缝插针之道:长途航班上他总是在读书,他甚至可以绘制出一份“北京等孩子读书地图”,因为许多书籍都是在周末两天等待女儿参加各种兴趣班的时候读完的,从西三环到北四环,他发掘出许多理想的读书地点。

有一次女儿上舞蹈课,邹欣走进一家高档鞋店(因为太贵没有顾客),问店员可不可以坐在试鞋的椅子上读书,同时增加鞋店的品味。

店员拒绝了他,他只好又坐回车里读书去了。

绝世武功从不是一天练就的,这是邹欣小时候读金庸就懂得的道理。

大学毕业后,邹欣回高中看望过庞老师,又过十年再去,在已经变化到认不出的校园里,邹欣得知,庞老师已经因病去世了。三十年前的少年时光,终究走远了。

后来,在写作《编程之美》时,邹欣把这本书献给了已无法读到它的庞老师。

三十年后

北大毕业数年后,邹欣去美国读研究生。学校位于底特律市中心,底特律是美国中东裔移民的最大居住地之一,也是美国治安最差的几个城市之一,邹欣不仅安然度过,还结识了不少中东朋友。(倒是我,脑补了不少边听枪响边写论文的惊险镜头。)

比起安宁的大学城,在这里读书让他的接触面更广,对美国的了解更深。等写完论文,邹欣就带着全A的学分离开了。

离开底特律,前往西雅图,邹欣来到微软公司总部工作,后来又被从西雅图派往北京的亚洲研究院,经常北京—西雅图飞来飞去。

当年模糊的向往成为现实,偷窥女皇机的少年成了职业程序员。

让我们先来一组快问快答。

问:“到底什么是程序员?”

答:“程序员就是和机器对话的人,他们用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BASIC、C、Python……),让机器具备某种功能或完成某种指令。”

问:“如何才能成为程序员?”

答:“最有效的方法,是先写1万行代码,而且混在其他人写的10万行代码里,也能愉快地运行。”

问:“作为业界顶尖程序员,你具体干过哪些工作?”

答:“我写过PC的软件,开发过最新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新功能,写过网页服务器的软件,写过手机的软件,现在则主要研究人工智能。”

问:“好吧,如今人人都在说人工智能,但在不少人(包括我)的想象中,人工智能就是一个方脑袋的机器人,正常的时候打扫卫生,发起疯来就攻击人类。”

答:“其实人工智能大致有三个层次:

“基本层次是智能基础建设,比如智能城市管理、交通管理、金融管理等等。

“第二个层次是智能增强,比如搜索引擎、自动语言翻译之类,可以帮助人类更有效地交流信息和做出决定。

“第三个层次才是模拟人类的智能,像人类一样能认知、思考、判断,并且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智能软件——这是人工智能学科最初就有的梦想,也是最难实现的,硬件做成什么形状的脑袋倒无所谓。

“大家熟悉的阿尔法狗就属于第三层次。作为围棋高手,邹欣在为阿尔法狗团队高兴的同时也感到一些遗憾,因为他和同事们也研究过这个领域,但没有做出什么好的成绩来——并不奇怪,即使是最顶尖的程序员,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的阶段,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

我接着问:“如果真的实现了模拟人类的智能,它们不会把人类灭了吗?人工智能是否意味着人类的末日?对此已经有许多的恐慌,你是怎么想的呢?”

邹欣不紧不慢地说:“人类对于自己还没了解的事情,都是有恐慌情绪的,以前人们看到日食、彗星也很恐慌,也觉得是人类末日的象征,后来的原子弹也引起过许多忧虑。所以我们应该继续研究人工智能,而不是停止,通过互联互通的网络以及强大的计算能力,了解它的原理,它能做什么好事,如何预防有人用它来做坏事,还有,应该如何从法律、行业规范、道德等方面进行制约。”

好吧,对程序员这个职业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我们就可以看看对于他们的刻板印象了。

格子衬衫?

不存在的,没有一张照片里的邹欣穿着格子衬衫,事实上,为了显示健美先生的素质,他更喜欢穿T恤。

天天吃泡面?

这一点大约说明程序员的工作比较忙——这倒是的,邹欣同一团队的小伙伴们说,只有他在飞机上飞越大洋时,他们才可以喘口气(前边说过了,飞行时他在读书)。不过,往往一落地邹欣就开始发邮件,据统计,有一年他在公司的邮件系统发了12920封邮件,平均每个工作日发56封,这还比前一年的邮件数量降了10%。而且邹欣不需要倒时差,落地就开始工作,这一点绝对让一上飞机就晕得涕泪交流、每次从中国到法国后都足有半个月凌晨四点多就像猫头鹰一般在黑暗中瞪着眼睛的我羡慕不已。

发着数字、字母和符号组成的短信,仿佛生活在阴暗的平行宇宙?

这前半条,还有许多与之相配的段子:比如朋友来借1000元钱,程序员说“借你1024元,凑个整”;比如想在5月20日这天给女朋友送花,结果到5月22日才想起来,于是告诉女友,“522是16进制的1314”……

在邹欣看来,有些段子是有道理的,而且很可爱,因为程序员在长期与电脑、程序打交道的过程中,养成了注意细节、一丝不苟、讲求逻辑、有一说一的风格,程序的逻辑要非常严密才能正确执行,而不是“差不多”“大概吧”“艺术发挥一下”就可以过关的,所以他们经常使用数字、字母、符号这样“机器的语言”。

但别忘了,程序员也是会说人话的,邹欣本人尤其是运用“人类的语言”的高手。比如他批评一些眼高于顶的年轻人:“小时候每天走路上学,路上两边都是农田,经常有水牛同行,水牛一边走一边尿,一般可以持续十多分钟,而现在有些人会写几行程序就被称为‘牛人’,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他也非常善于自黑,比如放上自己并不特别美妙的打羽毛球照片,并赋诗一首:

扇!

快手挥拍毛未沾,

惊回首,

离线三尺三。

从小到大的书没有白读,这文字功底棒棒的——事实上,自写这个专栏以来,邹欣这篇是最困难的,因为他对写作的要求太高,督促我改了好几稿。

之前已经提到,邹欣自己也写书的,除了《编程之美》,还有《构建之法》,后者现在是三十多所学校软件工程的教科书。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自然是比对我还要高1024倍的。

最后一问:程序员生活在阴暗的平行宇宙吗?

并不。只要看邹欣的博客和微博,就能感觉到一种温暖。一方面,他在工作上、课堂上(业余他曾在清华和北航教软件工程)是很严格的,对于那些哀号课程太难、指责他为什么不放个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学生,他向来不为所动,只是说:“高质量的课程,就是有难度的。”

但另一方面,他就在我们身边,大门永远敞开,从编程到学业、职业,再到整个人生,和他聊过之后,会觉得云开雾散、斗志满满。

“如果有学生来找我,我争取像庞老师那样,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机会。”邹欣说——我相信这一点,正如他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来接受我的采访一样,顺便说一句,我们虽然都姓邹,却并不是亲戚,我是众多受到鄒欣帮助的路人中的一个。

三十年前的少年,三十年后的程序员。

正如三十年前的少年无法准确预料现在的一切,现在的我们同样无法预料三十年后的一切——毕竟,没有人穿越回来递给我们U盘。

程序员是与计算机对话的人,在本质上和与人类对话并没有什么区别。或许三十年后,地球上已经存在不止一种智能的对话,人类与人类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甚至人类与机器的界限都不再分明……我们只是在为之做准备而已。

那么,做邹欣老师这样与计算机和人类都能达成深度沟通的智者,你愿意吗?

作者:邹凡凡

第三篇:教孩子学会说话

笔者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发现,刚入园的幼儿,其口语与交往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重视。来看以下案例及分析

案例1

入园才几天的扬扬突然跑来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嗯……嗯……。”年轻的老师一下没反应过来,等她耐心地问清楚时,扬扬已把大便拉在裤子上了。

分析与对策

不少成人让幼儿从小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如有的孩子由老人照管,祖辈土话多,幼儿也学着用上活与人之流;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成人常用儿语与孩子说话,使孩子从小接受不规范的甚至是错误的语言,影响了幼儿词汇的积累?孩子语言模仿能力强,成人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有条件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学说普通话

案例2

喝牛奶的时间到了,老师发现丁丁拿着盒装牛奶没喝,便问:“你为什么不喝呀?”丁丁摇摇头。老师又问:“你不爰喝牛奶?”丁丁摆摆手。老师发现了他手中的吸管,就说:“噢,你不会插吸管是吗?”丁丁点点头。

分析与对策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是家中的“小人阳”大人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只要孩子有什么要求,稍有表示便立即办到、如孩子的许多要求、意愿,只要乎一指,头一点,大人就能心领神会,立即满足,不再要求孩子讲出来 渐渐地。这些孩子习惯于点头、摇手,而不愿或不会使用语言与人吏往 事实上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最高的,家长要善于抓住时机,促进孩子语言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案例3

因为父母很忙,3岁的文文经常独自看电视、玩玩具,很少外出。一次,父母带她去朋友家,并要她向朋友问好,文文却躲在父母身后,双手紧紧拉住妈妈的衣服,不愿与大人打招呼,也不与朋友家的孩子玩。

分析与对策

出现这类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足环境因素,如现代住房的封闭式结构使独生子女间缺少交往、有的是幼儿性格上的原因,如胆小羞怯 有的是家长出于安全考虑,过度保护,很少允许幼儿去与同伴吏往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看电视既可以增长知识,自己也省心,殊不知过度看电视不仅损伤孩子视力,而且孩子在此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减少了与人交往及语言练习的机会因此,家长应认清语言与交往能力发展的密切关系,努力为孩子的语言交往创设有利条件!

案例4

小强爸爸与小本爸爸是好朋友。一天,他们带上各自的孩子一起出去玩。老朋友一见面,都提醒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问好。小强向小本做了个鬼脸,向小本瞪了瞪眼睛。小强爸爸夸自己的孩子如何“聪明、能干”,“我们全家他最大,都听他的”。而小本怯生生地说:“叔叔好。”话音未落,小本爸爸就数落他:“声音小得像蚊子叫,真没出息!”

分析与对策

不难看出,小强爸爸对孩子过分宠爱,而小本爸爸对孩子要求过高:成人对孩子语言及吏往方面要求过高,令使孩子失去语言交往的信心。成人溺爱孩子,孩子蛮横霸道,会失去吏往的朋友。有的家长在众人面前强迫幼儿叫人或训斥幼儿,有的家长错误地干预孩子们的交往行为,这些都会成为孩子语言、交往能力发展的障碍。

语言是影响人际交往的第一要素。孩子需要交往,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交谈能力。家长要善于把孩子的语言学习与交往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以下建议,家长不妨尝试一下。

一、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时,注意保护其与人交往的积极性

1、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流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前提,是调动孩子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只有体验到语言交往的意义、成功与快乐时,孩子学习用语言与人交往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出来。

家长与孩子交谈时,语言要亲切,使孩子愿意把心里话讲出来。对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的孩子,家长要做有心人,为其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首先要让孩子敢于说话,不要过分强调语言表达的正确与否。

2、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引导孩子进行语言交往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孩子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由于孩子受到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只会对感兴趣的事物加以关注,对自己熟悉的事情才会述说。所以,需要成人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尤其是丰富孩子交往的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进行语言交往。

3、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

培养孩子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能留意周围的语言信息,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孩子与人交往的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学龄前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的局限性。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孩子语言倾听习惯。如创造和谐的环境,使孩子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别人说话。进而引导他在集体中会听老师和同伴说话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能在语言指导下做事情。然后,再要求他在别人说话时能保持安静;能耐心听完别人讲话。

二、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练习,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如:

1、家长要坚持让孩子把话讲清楚后再满足他的要求

如,孩子需要家长帮助穿衣服,但他讲得不太清楚,家长虽然听懂了,也要坚持让孩子讲清楚。因为孩子有愿望时,会积极努力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

2、把培养良好习惯与学习语;结合起来

可以编一些儿歌来培养洗手习惯,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一、二、三、四、五、六、七(甩手次数),小手洗得真干净”,使孩子在学习洗手的同时,练习念儿歌,发展了语言。

3、善于抓住突发事件进行随机引导

如下雪了,孩子多高兴啊!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观察,同时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下雪的场景。大人可与孩子一起,一边玩雪一边说说笑笑,在快乐的玩耍中发展语言。若遇孩子们吵架了,只要不是谩骂,不影响到安全的话,家长不要马上制止。争吵中的孩子往往思维敏捷,说话的积极性高涨,可以让孩子们在争执中学习辩论,发展语言,提高交往的技巧。

美匡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这说明成人语言对幼儿影响的重要性。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交流水平,要做孩子学习规范语言的引领者及进行良好交往的同伴,并为孩子创设与选择有益于其语言交往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在幼儿园、在家里,它包括幼儿所到的其他地方。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对话,以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与之交往,把发展孩子语言与交往能力融入孩子综合素质教育之中,成为孩子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临平第一幼儿园)

作者:沈士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日语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酒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