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妇产科护理论文

2022-05-15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护士妇产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妇产科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产妇有100例,针对所有产妇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有50例产妇。

第一篇:护士妇产科护理论文

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讨论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360例妇产科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18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医生对护理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医生对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医生与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有明显的提高,值得继续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护士分层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

引言:

妇产科具有急诊多、周转快、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工作预见性差、风险系数高的特点,对护理人员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1]。如何科学合理的配置管理人员,以适应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学科发展,成为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360例妇产科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360例妇产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1-52岁,平均年龄为(39.5±3.2)岁;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180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2-53岁,平均年龄为(41.7±3.3)岁。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的一般资料,P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1.2 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自2017年1月以后,本科采用护士分层管理,建立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目的是根据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不同能级,设立一级初级护士、二级助理护士、三级专科护士,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任务,满足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2]。在层级管理中,护理人员结构想成梯队,专业分布合理,并与所实施的等级护理和专科护理相适应。具体措施如下:

1.2.1 成立护士分层管理小组

1.2.2 科室护理人员层级划分(分为三级)一级:初级护士,在妇产科工作少于一年的护理人员;二级助理护士,在妇产科工作满一年小于五年的护理人员,并通过助理考核;三级专科护士,在妇产科工作大于五年,并通过专科护士考核。

1.2.3 各层级护士职责

1.2.3.1 初级护士 熟悉基本的临床护理知识技能、感染知识、沟通技巧、常见疾病的观察评估;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常规护理工作;掌握妇产科的工作流程、操作技能、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1.2.3.2 助理护士 熟练掌握基本的临床护理知识技能;掌握妇产科危急重症的临床护理;能独立完成本班工作任务;参与质量改进。

1.2.3.3 专科护士 熟练掌握妇产科危急重症的临床知识技能与急救技术;掌握先进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参与临床带教。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各级护士履行层级负责制,逐级负责。一级护士由二级护士负责监督与培训,二级护士由三级护士负责监督与培训,三级护士应当定期接受医院的相关工作测评,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制定出明确的规定,将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范围及责任详细列出,并制定出严格的惩罚规定,从而贯彻落实护士的分层管理工作[3]。

1.3 评价指标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护理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生对护理满意度、病患对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妇产科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病患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问卷满分100分,分数与满意度成正比,分为满意(80-100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0-60分)三个级别。

医生或病患对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x100%

1.4 统计分析

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法进行比较,用(%)表示率,X2检验比较组间,有统计意义的P小于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对于对照组患者,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2.2 医生与病患对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的医生对护理满意度比观察组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病患对护理满意度比观察组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可以更清楚地界定护理人员的能力,在护理人员能力范围内更大限度的使用护理人员的能力,既保障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确保了病患能够接收到最合理的护理服务,也帮助低年资护理人员清楚地认识自身的真实水平,不断地突破自我取得进步。也提高了高年资护理人员的成就感,使得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综上所述,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360例妇产科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式护理工作与护士分层管理护理,可以发现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比常规式护理管理的效果更好,其临床护理能力有效提升,医生与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比常规护理高,值得继续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爱平,王六平,胡润珍.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1487-1489.

[2]郝冬梅.护士分层管理在婦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8):109-110.

[3]丁戈.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实际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7):10-11+16.

作者:张颖

第二篇: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妇产科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产妇有100例,针对所有产妇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有50例产妇。其中针对对照组产妇所进行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观察组产妇所进行的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针对两个组的产妇所呈现出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效果,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结果:有针对性的结合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和整体的护理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产妇有十分明显的提升,而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方面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以上内容两个组别之间的对比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切实有效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提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整体护理效果,确保产妇的整体护理满意程度有效提升,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这样的方法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忽护士分层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从具体的临床实践来说,护士分层管理是当前护理工作中十分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能够切实有效的激发出各个层级护理人员的潜力,使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调动,对于护理资源能够进一步优化配置,使患者的内在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护理质量有效提升,保证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这次研究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妇产科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在把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療的妇产科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产妇有100例,针对所有产妇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有50例产妇。两个组别的产妇在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有着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产妇所进行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观察组产妇所进行的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针对两个组的产妇所呈现出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效果,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有针对性的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起相应的分级管理组织机构。该机构可以选择组织能力比较强,并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来组成,人数控制在3名左右。他们的职责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制定出相关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内容,并对所有的护士进行分层级的培训,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和考核工作。②分层级设置:贯彻落实能力优先的基本原则,针对各个科室的岗位合理设置,指定相关的护士来组建队伍,在具体的工作安排和管理方面,要贯彻落实分层级的管理模式。③层级分工:具体的工作安排由护士长来全权负责,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层级分工,有针对性的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应急处理方案。安排初级责任护士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依次按照层级进行相对应的分工。

1.3 观察指标

针对护理工作的质量,可以有针对性的结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对于基础护理,健康护理和病室护理以及病情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然后深入细致的记录和保存相关的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全部有针对性的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用P<0.05代表2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和整体的护理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产妇有十分明显的提升,而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方面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以上内容两个组别之间的对比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护理任务分配不均和管理不够严格的相关问题,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任务没有进一步明确,对于相关的系统管理没有真正贯彻落实,而针对这样的情况,切实有效的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体现出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进而更好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切实有效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提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整体护理效果,确保产妇的整体护理满意程度有效提升,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这样的方法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在我们这次研究中,有针对性的针对观察组产妇所进行的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进行护士分层管理模式,针对两个组的产妇所呈现出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效果,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和整体的护理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产妇有十分明显的提升,而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方面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以上内容两个组别之间的对比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切实有效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提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整体护理效果,确保产妇的整体护理满意程度有效提升,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这样的方法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海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27(20):1836-1838.

[2]夏银兰.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7,09(9):249-250

作者:何卫红

第三篇: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上的效果。方法:选择来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本院妇产科护理人员与病患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期间护理分层管理模式运用前后护理人员业务质量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估情况变化。结果:在护理人员业务质量评估上,实施后的理论知识了解情况和实操能力均优于实施前;满意度从实施前的66%提升到实施后的94%。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妇产科护理人员业务质量,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满意度

护士分层级管理主要是将护士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合理化分配利用,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操作效率,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护理质量的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会显著提高,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本院妇产科护理人员与病患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护理人员为32人,评估患者为100人。患者中年龄范围为18-53岁,平均年龄为(34.6±3.2)岁;其中小学文化者23例,初中文化者43例,高中文化者23例,大专及以上者11例。护理人员中年龄范围为18-53岁,平均年龄为(30.7±4.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为2例,主管护师为3例,护师4例,护士22例。将病患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50例,两组病患在基本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2.1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系统

由副主任护师成立专项管理的督导培训队伍,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项督导、培训、考核,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完善分层级管理制度的细节执行管理规范。对护理人员的理论与实操能力进行培训与相应考核,同时针对考核结果来对护理人员的开展层级选拔工作。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定时的监督,同时将临床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对层级管理制度、流程进行完善、调整,让护理工作更加的流畅、规范,有利于实际情况的开展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定期进行情况的总结,临床工作分享交流,让护理团队的执行能力最高的贴合临床实际需要,甚至将临床护理工作得到预见性的准备。

1.2.2分层级管理设置与工作安排

对护理人员的能力、资历进行分级界定,从护士长、护士小组长、高级护理、初级护理,同时按照級别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任务的分级量化、规范,保证各级人员在工作上能够充分展现自身能力,同时做好相关工作的整体配合,保证护理工作之间完好的协调,没有缺漏,而护士长则对整体的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护士长主要统管整体护理人员资源的调配,督促和协助护理人员做好护理临床工作,对整体的工作任务做协调安排;护士组长对整个护理工作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保证整体工作方向的明确性、准确性,协调各科室资源的协作;高级护士主要与护士长配合做好病患护理计划的协助工作,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全面评估;初级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的执行,覆盖到患者在院期间全程的护理具体执行工作。

排班上,从传统的二班制度改为三班制,避免了二班制强大的工作压力,让护理人员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减少疲劳工作而引发的护理质量下降,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工作热情。

1.3评估观察

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和实操的考核,以及对相应时期对应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两项考评均为100分,满意度调查中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5分为基本满意,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将护理与患者调查评估结果经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来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在护理人员业务质量评估上,实施后的理论知识了解情况和实操能力均优于实施前;满意度从实施前的66%提升到实施后的94%。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工作的不断深化发展,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不仅是医疗团队对医疗效果的自身要求,同时也是外在患者因素的要求,只有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升,才能更好的提升临床医疗质量,减少因医护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护患纠纷,特别是在当下护患关系较为敏感的情况下,管理合理规范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服务意识上的缺陷,从而提升护理工作专业意识,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逐步完善临床护理整体工作质量。在服务态度上,护患沟通能力较为突出,大多数是护患纠纷都与临床护理工作的沟通不完善、不当所致,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心理评估和沟通技巧的能力培训。临床护理管理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漏和管理的局限性,因此采用分层级管理可以将所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细化,而后让所有工作都有相关人员进行负责,采用最合适的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的专业性。

本研究中,在护理人员业务质量评估上,实施后的理论知识了解情况和实操能力均优于实施前;满意度从实施前的66%提升到实施后的9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护理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从而降低护患纠纷,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西宁,赵自力,连初秋,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06

[2]周宪群,顾培钰.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38-39

[3]刘映兰,潘水娇.层级责任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70-71

作者:巫代英 胡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基础教育论文下一篇:市政工程工程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