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期生态环境史论文提纲

2022-08-22

论文题目: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和嬗变探索

摘要:目前,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而生态环境的演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渐进过程,需要进行长时段的考究。探寻和重塑史前及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原貌,研究其演化规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这方面的综合研究在我国虽有起步,但还较为薄弱。本文正是在充分利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环境考古学、生态学、环境学及环境变迁学等学科的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希冀探明生态环境条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中国早期文明中心,并进而建立起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过程中的实际影响。 本文在第一章论述了史前及夏代生态环境史研究的基本问题,强调拓宽学术视野、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意义。为使人们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变迁有一较系统完整的了解,在第二章勾勒出第四纪全新世以前——即从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第三纪时期生态环境变迁的轨迹,对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构成该地域生态环境根基的黄土堆积、黄河的形成以及古人类及其创造的旧石器文化加以述论。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大约从距今8500-3000年前,我国出现了气候适宜的“仰韶温暖期”,在这一长达约5500年的时期内,从新石器时代革命、粟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文明中心地位的形成到夏王朝的崛起,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了中华早期文明演义的中心舞台。本文的第三章,在详细论述新石器时期生态环境面貌的同时,着重从粟作农业的起源及发展、大禹治水等方面,阐述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在促成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中心地位中的重要作用。 在第四章,对夏代的生态环境及其演化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在论述了《夏小正》为夏代中心地区历法的前提下,对其包涵的丰富生态环境内容进行了循名责实的探研。最后,对夏末旱灾肆虐、气候异常等开始恶化的生态环境加以考察,提出生态环境恶化是夏代覆灭的重要原因。 总之,本文首次较系统地对史前及夏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了探索,将仰韶温暖期的环境背景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文明中心的形成、早期的统一国家——夏王朝的兴亡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了较深入具体的论述。对《夏小正》也提出有新的见解。力图重塑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及夏代生态环境的面貌,丰富我国上古史的内容,并在早期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研究方面尽到绵薄之力。

关键词:

学科专业: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关远古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的简略回顾

一、 古代先哲的见解

二、 近代学者的认识

三、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研究

第二节 史前及夏代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研究的旨趣与方法

一、 当前的环境问题与复原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意义

二、 新石器时代及夏代生态环境的特殊地位

三、 研究资料与方法问题

第三节 时间范围和空间地域的界定

一、 时间范围

二、 空间区域

第四节 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观点

一、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

二、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三、 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第二章 第四纪全新世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

第一节 第四纪以前的生态环境变迁

第二节 第四纪更新世时期的生态环境

一、 黄土的形成和堆积

二、 黄河的形成

第三节 生态环境与早期人类的活动

第四节 更新世时期的生态环境与旧石器文化的形成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与文明中心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关于“仰韶温暖期”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生态环境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生态环境

一、 陕西地区

二、 河南地区

三、 山东地区

四、 河北地区

五、 山西地区

第四节 生态环境与文明中心地位的形成

一、 生态环境与粟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二、 洪水泛滥的治理与国家政权机构的形成

第四章 夏代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演变

第一节 夏代疆域及其势力范围

第二节 夏王朝中心地区及其地理环境

第三节 夏代生态环境的基本面貌

一、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貌变化

二、 夏王朝中心地区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第四节 《夏小正》与夏代的生态环境

一、 《夏小正》是夏王朝中心地区的历书

二、 《夏小正》中的动物和植物

三、 《夏小正》与夏代的主要农作物

第五节 生态环境恶化与夏王朝的终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消防性能化建筑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数学课件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