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6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自主创新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文章在论述自主创新学习的特征及自主创新学习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克服传统教育弊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必然选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欲望等现代教育技术对自主创新学习的作用。

自主创新教学管理论文 篇1:

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本文在全面地深入分析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导师制,建立创新教学实践体系,构建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平台,建立创新素质、能力的评价体系等有效性措施,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有效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高校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意识缺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崭新课题。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教育教育理念,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创新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和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的高等教育属于高度集中制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大,高校管理者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运行的管理职责。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创新与发展还是受到相当大的制约,如课程与专业设置、教材、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经费使用等受教育主管部门牵制较大,从某些程度上讲对高校与教师的创新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束缚作用。

2.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宰,学生只能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导。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思想长期得不到改变,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成为课堂的奴仆,书本知识是唯一的内容,导致教师囿于沿用传统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使学生厌学,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与乐趣。

3.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多数教师仍习惯于“照本宣科”地依照教材内容上课,教师只扮演了“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没有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压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意识,造成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地位,在学生创新意识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4.学生自主创新的环境还没有形成。当前的管理体制下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培养,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严格“统治”与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缺乏,不能启发与引导学生创新。传统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教育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与实际能力,学生的创新实践平台还没有真正形成。

5.学生自主创新的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学一直处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双边活动,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与接受,常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品质、成绩、奖励和评定依据,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走出校门缺少的就是创新精神与意识。教学中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学习机制、交流机制、发展机制和约束机制等都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要素。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与应试的教学方法,面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要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首先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不断完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机制。这就需要构建创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维系教育内部各因素创新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师生间自由交流,激发学生睿智和灵感的迸发。同时,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处在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地位,而学生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促使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与质疑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对发挥学生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2.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导师制。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习惯于“照本宣科”地依照教材内容上课,教师只扮演了“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没有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压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意识,造成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就必须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合理、科学地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四个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互动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组织教学与学生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同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导师制。“导师制”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的教育方式。导师采用个别化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创新教学实践体系,构建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平台。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推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要求为目标的实践创新体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构建由“学习指导”、“教学引导”、“提供平台”、“制度支撑”组成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平台互动模式。同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进行校企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企业的产品研制和开发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活动和任务单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4.建立创新素质、能力的评价体系。

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做法,建立以学生创新素质、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鼓励拔尖和鼓励创新,更多地融入学生创新的要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与创新。通过建立完善科学、可行的创新素质、能力的评价体系,以达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高校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高校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树立适应教育发展的现代教师角色;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导师制;创新教学实践体系,搭建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平台;建立科学、可行的创新素质、能力的评价体系等措施,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洪翠苇.浅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王明红.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03).

[3]胡高福.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08).

[4]钟玉泉.问题激发教学法与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9,(07).

[5]肖爱平.以竞赛的形式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工程实践的能力[J].中国林业教育,2009,(S1).

[6]钟玉泉.双向能动教学法与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7]李高君.论成教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作者:陈齐苗 全琼英 宓大云 张海涛

自主创新教学管理论文 篇2:

论自主创新学习与课堂教学

[摘要]文章在论述自主创新学习的特征及自主创新学习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克服传统教育弊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必然选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欲望等现代教育技术对自主创新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作者简介]杨琳(1961- ),女,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焦新龙(1975- ),男,宁波工程学院交通与物流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管理、教学管理。(浙江宁波315016)

进入新世纪,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教育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潮流,正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现代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受教育者不但具备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学会学习。学校教育应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这是世界性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

一、自主创新学习的特征

自主创新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大学习观。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教育如果能带领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必然会大大提高其整体素质。对学生个人来说,将终身受用;对社会来说,则可为我国的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示高科技时代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进取型的人格精神。

由于人们对自主创新学习的定义不同,对自主创新学习的特征描述也存有差异。奥德曼(Alderman)认为,自主创新学习有以下特征:(1)对自己的学业成败能够做出合乎逻辑的归因,具有学习的自我负责精神;(2)强烈的学业自信心;(3)相信努力会不断带来成功:(4)会设置有效的学习目标;(5)考虑未来;(6)拥有充足的学习策略,能够监视、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7)能够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资源。

吴也显教授认为自主创新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有目的的学习;(2)有选择的学习:(3)能独立的学习;(4)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5)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前途和人生道路有美好的憧憬和丰富的想象力,并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6)能主动适应群体或团体的生活,知道并自觉遵守其规则,能为群体或团体所接纳;(7)具有人际交往的意愿和能力,能和集体成员相互协作、互相尊重,根据集体的需要自觉承担和转换自己的角色,能在参与集体活动中主动学习;(8)积极维护社会的利益,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在社会生活中自尊、自重,能发挥个人独特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应有的正当权利。

笔者认为,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自主”与“创新”。“自主”是创新的前提,但没有创新也无以展示“自主”。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旨在推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教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创造的本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自主创新学习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是预期性。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既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又要具有面对大量信息时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二是参与性。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创新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创新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是创新性。学生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问题。

四是独立性。真正的学习不是对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积累,而是主体主动的建构。在探索教学中,就必须充分注意每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

五是主动性。主动性是指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对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六是合作性。既要充分表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合作性。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互相合作与讨论,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与全面。

二、自主创新学习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普通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既忽视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又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而自主创新学习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它包含着丰富的含义:

一是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其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其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是其生命价值的体现。

二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现全面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

三是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本转的局面,就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状态的诸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三、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的问题

(一)惯用单调、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

我们现有的某些普通高校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还是沿袭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内容的传统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其实质是把学生当做吸收知识的容器。

(二)教学仪器和设备陈旧

在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中,仪器和设备陈旧、过时,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反映当今世界先进技术的设备和装备。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能有效使用

部分条件较好的院校,虽然也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也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网络教育技术,但是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缺乏研究,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从而未能使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教育改革对教学手段和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四、现代教育技术对自主创新学习的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现代教育技术为建设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技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21世纪教育技术革命的挑战,若没有技术进步作支撑,教育水平尤其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仅靠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

2.现代教育技术为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创设有利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媒体也得以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教学媒体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无论从教学规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手段上看,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都具有巨大的优势。

3.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课程及教材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现代教育技术给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制带来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给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使以往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材变为虚拟现实的、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教材”“思维实验室”和“理想空间”,更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4.教育技术现代化将革新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某些教学原则,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增加为四个。计算机在学校的使用,能产生由学生控制的非线性的发现式学习环境,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培养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克服传统教育弊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必然选择

1.从教学规律看,传统教学始终没有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这一被动的线性的课堂接收过程。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略或轻视了学生自身对教育的加工能力;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只把精力集中在多数学生身上,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培养;只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等等。学生的学习只有依靠教师的组织、安排、要求进行,显得十分被动,不利于他们自主能动性的发挥。

2.从教学模式看,传统教学脱离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传统教学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除了苦读还是苦读。此外,传统教学对全班学生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创新学习和相互协作学习。

3.从教学内容看,传统教学的“依纲靠本”,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知识容量小。这些致使学生学习的时空范围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开阔学生视野。

4.从教学手段看,传统教学基本维系着教师、学生、教材三点一线的格局。教学媒体基本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较为简陋的设备,教学中运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种类不多,形式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目标,就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异、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个性的知识结构的品质。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而教师指导(或主导)作用的发挥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特别重要的。事实上,教师指导(或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进行,而“言传”本身就离不开逻辑思维,这是因为语言和逻辑思维密切相关,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向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示范。所以,不论任何学科、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涉及教师的指导(或主导)作用就都离不开逻辑思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观察、比较的教育化教学环境,开发有助于创造教学的软件资源,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学试验,探索并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开展专题研究,探讨创造教育的规律。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欲望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动机,并非人的头脑中固有的。现代教学技术新颖、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创造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因此,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就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状态的诸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也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欲望。建立一个科学的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优化教育的传输过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2]魏书生.魏书生文选(第一卷)[M].广西:漓江出版社,1995.

[3]朱卫垣.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方法研究[J].西江教育论丛,2005(3).

[4]吴也显.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J].教育研究,1998(12).

[5]刘金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报刊英语教学方法及实践[J].甘肃科技纵横,2007(1).

[6]韩清林.自主学习教学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0(5).

[7]郭志勇,周志刚.适应任职教育需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J].继续教育,2007(2).

[8]张志勇.山东省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创新教育,2001(1).

[9]杨四耕.关于创新学习的思考[J].浙江教育科学,2002(5).

[10]王锡盘.应用学导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J].今日科苑,2006(12).

[11]周新华.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2(2).

[1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邱继彩.环境化学本科阶段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14]韦建兴.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5(7).

[15]郭娅莉,宋培义.基础商务信息技术的系统教学方法研究[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16]张继红.教育技术在《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5).

作者:杨 琳 焦新龙

自主创新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问题探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称职的高职师资队伍、够用的学生创新经费、适宜的教学管理制度、强劲的自主创新群体等都是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必须因素,进而提出了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 创新能力 措施

[作者简介]王爱琴(1966- ),女,河南兰考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河南 开封 475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2011年软科学研究项目“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2400430106,项目主持人:王爱琴)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高职学生要求生存、求发展,真正实现自身价值,必须拥有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应对新知识、新技能、新素质的要求带来的挑战。高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研究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创新能力组成要素入手,以各要素的发展促成创新能力的发展。”①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涉及的主要因素及其状况如下:

1.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是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龙头。美国大专院校将创新视为学生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塑造美国创意文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是以创新为主体的研究中心;二是大专院校授予学位或证书的创新教育;三是大专院校开设创新课程;四是大专院校开设将创新融入各科教学的课程。”②我国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团于2010年3月到澳大利亚进行学习培训后,在发表的“以先进职教理念促进高职教育更好发展”的文章中提到:“职业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能力为本位的培训。我们的所有课程、实训、教学、培养等,都应回归到能力本位上来。”上述理念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经验之谈,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借鉴,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家相关政策,在实践中创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教育理念。

2.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是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一个根本点在于校企合作。”③鲁昕副部长说:“校企合作不过关,国家示范校将被摘牌。”④教育部职成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指出:“我们要把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予以重视。如果说促进均衡发展是当前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校企合作则是当前推动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⑤校企合作之所以被高度认识,一个标志性的理念在于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教育的特色之处,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因此,没有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就谈不上合格的职业教育,无从提及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3.称职的高职师资队伍。称职的高职师资队伍是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目前,我国高职绝大多数专职教师是来自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传统高等教育的内涵仍然束缚着他们的思想,使得高职教育在相当程度和范围内沿袭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内涵,反映高职特色的教育内容较少涉及。现实中,高职教师需要达到“四师型”要求(理论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技能教学模式、职业指导—职业市场趋势指导、科学研究—专业理论、技能趋势研究),然而,我国目前对高职教师也仅仅提出了“双师型”要求,且达到“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并不多。因此,提高高职师资队伍水平达到“四师型”要求势在必行。

4.够用的学生创新经费。够用的学生创新经费是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创新经费。不要说是学生,教师进行创新研究也很难获得一定的费用。诸多教师自筹资金解决科研问题,其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应付评职称,很少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思考。面对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没有相应的条件和环境、相应的经费支持,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只能是一句空话。

5.适宜的教学管理制度。适宜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目前,高职教学管理体制滞后,带有计划管理的色彩,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关的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失控状态,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链接上的断裂和管理内容的缺失,使得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在相当程度上游离于教学管理制度之外,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个性”难以得到协调发展。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落后,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实践考核环节往往使学生“似是而非,蒙混过关”,卷面考试仍然是考核、评价出优劣的主要形式。

6.强劲的自主创新群体。强劲的自主创新群体是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主体。在查阅高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资料的过程中,几乎难以看到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介绍,较多的是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介绍。“自主创新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要在各个生产领域内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重大的技术发明;二是要突出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要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显然,自主创新主要通过“市场、技术、生产、产品”表现出来。因此,要在尊重高职学生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在上述领域培养学生强劲的创新动力。

二、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1.提升高职教育理念,践行高职创新教育。高职创新教育是指高职创新校企合作教育环境下,紧紧围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动态需求标准,不断强化学生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深刻性、多路性、预见性、跨越性等方面的思维和训练,全面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个性协调发展的过程。践行高职创新教育,一是要创新校企合作环境。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在“企业大课堂,学校大市场”的氛围内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毕业生到职业人的“零对接”。二是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高职创新教育是适应动态市场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教育,其教育方式、方法、内容要围绕市场转变。只有跟上市场的步伐,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三是要强化学生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深刻性、多路性、预见性、跨越性等方面的思维和训练。高职学生要通过训练达到跨越性思考的素质要求,在实践中超出现实,改进工作。如果高职学生都具备这样的素质,国家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质量将大幅度地提高;高职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个性的协调发展将在职业生涯的轨道上勇往直前。

2.锤炼高职师资队伍,提供创新教育资源。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新理念、新方法、新见解,实践中能有新创举、新发现,就能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职教师要主动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深入生产一线实践,掌握现代企业的最新管理方法,增强自我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探索高职教育和学生成才规律,在创新实践中提升自我,感染学生,树立榜样。同时,要建立高职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责任和考核机制,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软任务转化为教师业绩的硬指标,驱动教师摆脱功利和惰性心理困扰,主动履行全过程、全方位、全面育人职责,演绎好高职教师在学生各种不同学习形式中的多重角色。

3.增加高职经费投入,奠定创新物质基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此外,践行校企深度合作不失为解决高职教育经费不足的有效的办法。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低成本的实验或科研成果转化、相关人才培训、施工人员的使用、校企资源的统一调动等都能为高职院校带来创新人才培养经费,同时使企业获得相对更大的利润。

4.改进教学管理制度,适应创新教育需求。高职教学管理一是要创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教学始终;二是要改进教学管理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构建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要改革教学管理内容,设计柔性化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实施创新能力培养需求的“仿真”“师徒”“探究”“实习”“工学交替”“辩论”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建立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四是要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采用导师制、师徒制积极发展与本地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为产、学、研、转创造条件。同时,还要建立高职之间教学管理的横向联系,有步骤地进行师生交流及学术互访,加快校际学分互认过程。

5.营造创新学习环境,形成自主创新团队。一是要开拓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中心的“第二课堂”和以参与校外具体实践为中心的“第三课堂”,打造以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为组合的创新能力链,充分挖掘学生的心智活动潜能,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思考、互动、认知、领悟、迁移等学习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掌握将规划、设计转化为成果的实践能力。二是要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在自主基础上的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够思维活跃,善动脑筋,正确认识、分析、解决各类问题。三是要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创新团队,产、学、研、转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对团队合作的要求较高,高职院校要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形成自主创新团队。四是要逐渐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采用即学即训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创造学生参与感兴趣的课题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素质的人才。五是要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在考试方式上,可以进行适量的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等资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要给予鼓励,力争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在考试内容方面,要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安排一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探讨性问题或是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经过反复、仔细地分析思考才能做出回答,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曾经有过创新史的人,有时也会把过去登上的高峰当顶峰,束缚自己的手脚。没有创过新的人,也许更容易藐视老古董,走向新境界。高职学生将是充实和活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校企合作方针引领下的高职创新教育,必将培养出大批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创新发明能力,能够“走向新境界”的高职毕业生。

[注释]

①文学禹.高职教学管理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4):167-168.

②乔凤合,陈文强,艾方林.创新教育在美国[J].中国高等教育,2005(1):45-46.

③谢湘,李剑平.袁贵仁给职业教育致命弱点支招:解校企合作难点[N].中国青年报,2010-03-20.

④李剑平.校企合作不过关 国家示范校将被摘牌[N].中国青年报,2011-06-13.

⑤王继平.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引擎[N].中国教育报,2010-04-07.

作者:王爱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概念框架财务会计论文下一篇:戒毒人员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