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2023-05-26

第一篇: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

依兰中心学校双哨分校 李立伟

新的语文课程方案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力图改变多年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教学模式,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并列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将二者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视为不可切割的两大块。因此,在贯彻、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近几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其课型的结构、特点和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好评。在此,将我组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这里主要指初中语文)所做的探索做一梳理和反思,以期推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明确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我们确定初一年级重在激趣、养习、积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初二年级重在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初三年级注意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安排,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每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应该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活动中各项内容的选择、各个活动程序的设计都应该紧扣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不枝不蔓。切忌把综合实践课搞成表面热闹而收效不大的“大杂烩”。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充实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设计了比较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训练材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学生身边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演绎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来。我们曾经开展过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有以下几种类型:(1)结合课文内容、巩固语文知识。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给课文配图画,举办辩论赛、读书知识能力竞赛等。(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搜集整理酒泉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的社会调查等。(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4)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现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语文楹联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5)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来临,开展纪念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实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新颖

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投入,从而在活动中主动感受、体会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地、时间、规模都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课外活动、晚上、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活动时间;既可以是全校性的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年级组之间的较量,还可以是小组间的擂台或巾帼不让须眉的比拼。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渲染活动的气氛,增强活动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另外,教师调控、引导、激励的手段方式也要不断变化,要注意兼顾和激发中差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各有所得。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再实践,努力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准备——充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活动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活动前的准备,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和独立工作、协调配合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是在活动的准备阶段逐步得到培养的。教师只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成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是总策划和总编导的角色,但不可面面俱到、包办代替,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而不做具体指导,而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或适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起指导参谋作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避免教师完全放任自流和过分干预两种情况。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既要与学生平等参与,又要注意激发学生准备活动的积极性,适时地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特别是个性化的评价,尽可能多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进而迸发创新的热情和研究的欲望。如果选材不当,或教师限制过多,或教师不善于启发引导、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准备阶段就对活动失去信心,就很难保证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构——合理

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也须讲究课堂进程的疏密有致、张弛有度。一般来说,开端要激越,以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中间部分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起伏穿插、富有波折,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结尾部分要紧凑有力,使结构完整并突出主题,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应一线贯通、环环相扣,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有所侧重。如我校有位教师在上《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实践课时,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步,赏莲。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莲的画面,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教师适当的解说,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对莲的感性认识。第二步,画莲。观看了娇艳动人的莲花,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把自己心目中的莲花画下来,可以每个小组合作画一幅,也可以每组选一个画画功底较好的同学执笔、其他同学协助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下一步“说莲”做了铺垫。第三步,说莲,这一步难度逐渐加大并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第四步,学生谈体会,教师作总结。几个教学环节一线串珠、珠珠相映,主题鲜明、层层推进,是一个认知上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能力训练上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不仅兼顾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进行了一次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审美欣赏熏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是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的“金纽带”,是“有字书”与“无字书”的联结点,是学生活用课本知识、走向社会施展才华前的一个练兵场。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备受我校师生的关注,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程领域。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它,我们也许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只要认准了目标、迈开了第一步,就一定会走下去,并收获路途无限的风光!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

依兰中心学校双哨分校

李立伟

第二篇:综合实践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心得

董文莉

我校课题组经过多次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条件

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植树知识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这样,就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在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查到了资料。究其原因,是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些大一点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允许家里的电脑联网,更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对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引导,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工具,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视野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从小不得不埋头于题海战术,补课,上晚自习,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攀比考试成绩,却没有去研究怎样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能够学以致用。只有让教学为实际生活服务,才能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去改善我们的生活。

当然,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如果能把精力用在研究怎样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用手去操作、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那么,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才能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中国文化,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语文课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为语文生活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提供了极好的语文环境。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提炼,不断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等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我们课题组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积累,逐渐认识到: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实践。同时,我们还对师生进行了全面的问卷和调查,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封闭、形式单一,没有能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针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我们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创设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和社会与课堂紧密结合。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积累探索有效的方法。我们站在课程的层面,从三个方面来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一)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扎根于学生的经验,挖掘生活资源,把学生有限的学习空间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把有限的生活资源变成了无限的学习资源。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化,主要从四方面来实施:

1、教师对教材再设计,寻找学生生活中的内容。

既然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空间。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开发性地利用了教材,对教材进行再设计,立足课堂,课内外结合,寻找结合点,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识字量自然大大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中的归类识字后,老师引导学生拓展识字,写一写、认一认,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合理分类,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收集在一起,写上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虚心向别人请教,在课堂上自主交流,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2、教师设计了生活化和社会化的语言、活动。 开放识字的途径,让识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不光要利用教材识字,更重要的是设计好生活化的语言和活动。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我们常常布置学生到课外广泛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一些生字,在家长的协助、配合下,社区,商场、医院、马路上等不同场所都成为“识字课堂”,并设立“识字交流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检查反馈。这时,教师又鼓励学生进一步留意生活,如招牌、路牌、广告等,鼓励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新闻报道、课外读物等多种途径学习语文,这样的语文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拓宽了识字渠道,扩大了识字量。

3、教师创设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形成生活化和社会化氛围。

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就能随时识字。我们通过实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形式有 “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等姓名识字;绘画、手工制作识字;商标、贴标签识字;给玩具起名字,编故事识字„„在这些生活化的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汉字。一年级老师刚开学不久,每次发作业本时,让全班学生轮流发,并打印了全班学生的姓名,贴出来,且人人一份,随时识记。还让学生用自己的名字设计小名片,互递名片,自主交流,以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4、教师以生活化的评价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也注重了评价语言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是学得快,忘记得也快,我们低年级教师正确对待学生识字的态度和成效,相信每个学生识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以生活化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你已经很不错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记得更牢,更多!”“你真乖,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你真懂事!”“你认识了这么多还没教过的字,真了不起!”„„这样从心理上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充满鼓励和关爱的生活化的评价语言,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满足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立足文本,将生活与文本紧密联系,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让阅读教学生活化,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的发展。

1、媒体展示,感受生活。

研究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一些游记、写景的、介绍性的说明文等,借助多媒体课件、录像播放、录音渲染等手段展示与文本相应及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缺乏或空白,为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体验建立联系,可以使新学内容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真正达到理解,从而优化学习过程。我们这儿,不靠近大海,除了外出旅游,绝大多数的学生观看不到海面潮起潮落之壮观景象。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将海宁潮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那气势磅礴的景象带给了学生深深的震撼,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潮水的迅猛之势,潮形的变化多端,大海的无穷力量。看着潮水,读着《观潮》,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被唤醒,化成了精彩的语言流淌而出,融入了激情澎湃的朗读之中。这样的语文教学,生动直观,让学生记忆深刻。

2、角色演示,再现生活。

通过角色体验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下演示、表演,体验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活动中自然地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了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三场比赛,田忌均输。机智的孙膑让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在第二次的比赛中反败为胜。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老师在上课时,用了六张扑克牌,请学生摆一摆,调一调,清楚地理解了变化的经过。在此基础上,反复推敲、咀嚼语言,思考为什么作为大将军的田忌想不到这样的办法?如果再比一场的话,田忌还会不会取胜?让学生再用扑克牌摆一摆,想一想,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理解,最终发现胜利源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3、读思结合,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讲究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学”,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也各不相同,对事物、对生活的感悟也不一样。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可以把真实感人的生活与学生丰富多彩的认识、体验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与朱元思书》一课,进行拓展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宽思路,谈谈对“美”的认识,学生的情绪激昂起来:“富春山的瑰丽陡峭,雄伟稳健,是一种壮美;桂林的山清水秀,西湖的浓妆淡抹,是一种秀美。”„„精彩的发言赢来了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联系生活,他们就能在感悟的过程中放飞自己的心灵。

(三)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作文的要求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在身边找到要写的事物,能亲身去体验,然后写出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学生才会有物可写,下笔有据,才能学会怎么写文章,把文章能写清楚、写好。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向生活要素材。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学校的小圈子,留心观察,扩大生活外延。如组织学生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深入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古今变迁;或收看电视新闻,洞悉时事要闻、国际风云;或搜集学校大事、班级趣闻等等,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激发作文的兴趣和动机,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写作素材引进作文课堂 。

1、抓住契机,激发作文的兴趣和动机。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以实践为契机, 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参与各项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征文活动,四年级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教师请学生课后多途径搜集查阅资料。针对学生选择的破坏环境,乱砍滥伐树木造成土地沙漠化这一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意见,如人们为什么乱砍滥伐?怎么砍伐?后果怎样?学生们用自己稚嫩的笔参与了征文活动,表达着心中的忧虑,向社会提出了一个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2 丰富生活,拓展作文的内容和形式。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是生活和社会的剪影。我们经常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记好读书笔记,创建书香班级,提高作文兴趣;结合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毽绳、乒乓等体艺活动、丰富作文内容;利用学校“作文竞赛”和各项征文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写作的舞台。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写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我校组织同学们写母爱主题作文时,首先我们班内组织学生歌咏比赛,诗朗诵。经过仔细观察、回忆,同学们写作时有了真情实感,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了这次作文。大家把作文过程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通过描写扣人心弦的场面来赞美母爱的伟大。

3 因势利导,优化作文的评价机制。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继续奋斗的志趣。一个孩子写成一篇习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但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个成就。作文教学中我们重视赏识,鼓励,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采用多元评价,将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征文活动,利用校报、黑板报、橱窗、手抄报等展示学生写作成果。通过优化作文的评价机制,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的个性、强烈的写作热情,还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把微笑、信任、激励带进课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长处、本领写一写,题目可以是《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埋在心底的自豪》„„写完后,教师采用自评、互评,集体评讲相结合,朗读欣赏好的作文,引进展示、评比等竞争机制,然后对自己的作文再修改,使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创造自我,培养了学生积极的作文态度。

第三篇: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原,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数学走进了生活。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决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即将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分析:

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

到新的方法的熏陶,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第四篇:中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课程目标

1. 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 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 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 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

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通过网上或其他学习方式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

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

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四)、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第五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最终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身边的垃圾》

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教师李碧红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身边的垃圾。

2、通过说一说垃圾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提前一周发家庭垃圾统计表及生活垃圾问卷调查,让学生初步进行“生活垃圾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的调查了解。

3、学生研究用的宣传稿。

四、活动过程:

(一) 计算导入:

(二)“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危害性”调查汇报。

(三)小组说一说垃圾的分类及垃圾的处理方法。

(四)观看图片 :(看一看)

(五)研究方案: (说一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业务需掌握的财务知识下一篇:英文求职信的经典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