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在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2022-09-13

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是指在特定地域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的, 在平方公里尺度上的镶嵌体。景观生态学简单的说就是把景观 (即镶嵌体) 作为研究对象的的生态学。

景观是由景观元素组成, 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组成景观的结构单位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三种, 可以认为景观都是由这三种元素组成。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它既可以呈隔离的条状, 也可以将其看作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同时也是联系各斑块的桥梁;基质是在景观中最广泛和最有连续性的元素类型对景观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2 景观生态学分析内涵

在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 区域部分的绿地系统规划更主要的是基于生态方面的规划与控制;而中心城区绿地的规划则必须更多的考虑居民使用和可操作性的问题, 在融入景观生态学的思考同时也必须对现有的所有相关规划作整理以确定可用用地。

2.1 绿地斑块

城区景观中一切非线性的绿地, 根据其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城区绿地斑块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易接触到的类型, 其功能、规模、布局对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有最重要的影响。

2.2 绿地廊道

城区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绿地, 河流两侧自然林带、道路两侧绿化带等都可视作绿地廊道。

2.3 基质

城区景观中的基质是指城区中城市绿地以外的区域, 主要是人工的元素, 包括建筑、道路、广场等组成。

2.4 其它非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分析工作

中心城区绿地的规划必须更多的考虑居民使用和可操作性的问题, 在现状分析的时候应该同时对现有已编制的控规、地块征用批准情况、具备改造可能的地块、相关政策等各方面相关规划、计划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 分析出可能调整为绿地的“准绿地地块”, 为合理规划做好前期准备。

3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3.1 优化整合现状斑块

3.1.1 扩大斑块面积

一般来说, 斑块中能量和矿物营养的总量与其面积成正比, 大斑块比小斑块拥有更多的动植物和更完整的食物链, 其生态价值也更高。在规划中, 应将相邻的各个小斑块尽量整合为较少数量的大斑块。

3.1.2 优化斑块边界形状

斑块的边界形状一般都不是平滑的, 而是弯曲凹凸的, 具有最小周长面积比的形状 (例如圆形) 不利于能量与物质的交换, 相反周长面积比越大越有利。在规划中, 应尽可能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扩大周长面积比。

理论上, 最佳斑块形状应该具有多种生态学效益, 通常与“太空船”形态类似, 即具有一个近圆形的核心区, 弯曲边界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缘指状突出。在规划中, 结合周边用地状况与地块划分, 在易于管理的前提下, 应该有意识的将规划绿地 (绿地斑块) 形状与最佳斑块形状靠拢, 即在核心区域外争加边界长度和边缘突出部分。

3.2 拓展和新建生态廊道

3.2.1 拓展廊道宽度

廊道宽度与其能够发挥的功能紧密相关, 根据研究, 12m是一个关键值, 廊道宽度在3m~12m时, 物种多样性较低;如果廊道宽度大于12m, 则有内部种开始出现, 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根据研究, 廊道宽度在12m~600m宽度范围内, 其生态学意义可分4级定义 (如表1) 。

在规划中, 结合国家相关规范, 融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提出以下规划思路。

(1) 城市绿地中沿道路景观绿地、绿地通廊等较窄的绿地廊道应尽量大于12m; (2) 沿重要交通设施廊道的绿地 (例如铁路、高速公路等防护林地) , 以及次级河流两侧防护林地、自然林地, 规划应不小于30m, 尽量大于60m, 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3) 重要河流 (如本规划中长江、乌江) 两侧防护

表1廊道宽度与生态学意义林地、自然林地, 以及主要山体廊道, 在非城市规划建成区部分应超过100m, 并尽可能的拓宽, 创造自然化、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

3.2.2 新建生态廊道与踏脚石原理的应用

踏脚石原理简单来说, 即是在斑块间没有廊道或难以靠廊道连接的地方, 加设一行踏脚石 (小斑块) 来增加景观连接度, 并可增加内部种在斑块间的运动。换而言之, 踏脚石原理就是通过连续的小斑块达成廊道的作用。

在旧城区中, 由于建设现状和改造难度的原因, 要想在绿地结构上形成联系各主要斑块的生态廊道往往非常困难, 这种情形下可以有意识将“踏脚石”以街头绿地、小游园的形式布置, 替代廊道的作用, 形成联系度较好的绿地网络结构。

4 结语

通过对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涪陵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可以总结出, 在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主要应用于三方面。

在规划目标上, 区域层次以区域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优化为目标, 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评价基础上, 建立优化的空间结构和模式;城区层次上, 通过优化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 (斑块、廊道) 而调整或构建良好的景观生态结构, 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规划分析上, 应用“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帮助分析, 区域层次的“斑块—廊道—基质”是较为宏观和大规模的生态因子, 城区层次的“斑块—廊道—基质”则是由我们平常所及的绿地、道路绿化等因子所组成。

在规划手法上, 区域层次主要着眼于构建宏观的、结构上的景观生态系统;城区层次主要着手于绿地系统的构建和具体斑块、廊道的处理, 例如在绿地斑块、廊道控制上引入景观生态学的佳斑块形状理论、踏脚石原理等应用理论, 优化和创造良好的形态, 增加景观要素的生态价值。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城市绿地规划为研究对象, 研究探讨了如何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中。论文首先分析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进而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分析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 笔者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一种荧光材料合成工艺优化下一篇:以阅读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