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铁火灾的感想

2022-11-18

第一篇:有关地铁火灾的感想

参与地铁排队日的感想

3月11日、那天我第一次参加“地铁排队日”的活动。下午的课一结束、我们全部人员、就赶在北京地铁客流高峰之前来到了西直门地铁站、随后我们在部长的带领下,前往知春路 和 五道口地铁站、开始我们的志愿服务之旅!

那天、我和同行的同学负责知春路站。知春路站是一个换乘车站、客流量非常大、我们先找到事先联系好的站长、然后在站长的安排下、我们站在每一个车门旁边、指引乘客有序排队上车、传播“讲究秩序、排队礼让”理念、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通过这次志愿者服务平台,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正如志愿者服务口号“助人助己,乐人乐己”,服务了别人、快乐了自己,即使累了也是值得的。 这次活动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领悟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通过这次志愿者活动不仅让我自身得到锻炼,也获得了很多的快乐与心灵的满足,这一切都是宝贵的财富,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我体会到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个人的积极性。只要积极地投入、热情地参与、耐心地引导、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再棘手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到帮助别人有时只是举手之劳,不知不觉间我们可以帮助很多人。在忙忙碌碌中,我们忘记了停下脚步听听别人的请求,忘记了一件对自己来说很简单的事或许在别人那里并不那么容易。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帮助却让我们收获很多。一句谢谢肯定了我们的付出也增强了我们的荣誉感,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要做的更好。虽然“地铁排队日”每月只有一天、但当我们把这种“讲究秩序、排队礼让”理念传递下去的话、那么每一天都会成为“地铁排队日”、每个人都会成为志愿者!

第二篇:地铁火灾事故分析与预防—王梦怡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与预防

【摘要】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物,它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应保证旅客使用方便,安全,迅速地进出车站,但因其结构封闭,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人员伤亡巨大,社会损失难以估量。本文详细分析了地铁火灾分类、特点及其成因,通过典型案例进一步阐述了地铁车站火灾事故,根据分析提出了应急救援措施,从火灾灾害因素、发生的原因等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整个系统的人员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的对象、环境的影响,其人事管理缺陷等都可以引发事故,通过分析对预防火灾事故进行了讨论。

【前言】城市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它拥有运量大、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也因其结构封闭,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难以预料,其中,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大的。我国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断加大了对地铁火灾救援措施的分析研究,并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对于火灾,我们更多的是从事故中找原因,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有效的消防对策。

【关键词】地铁火灾

预防对策

救援措施

一、地铁火灾分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点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K类火灾(食用油类火灾):通常食用油的平均燃烧速率大于烃类油,与其他类型的液体火灾相比,食用油火很难被扑灭,由于有很多不同于烃类油火灾的行为,它被单独划分为一类火灾

二、火灾事故特点

(一)排烟困难、散热慢

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因地铁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绝大多数是因烟雾中的有毒气体熏倒、中毒或窒息所致,因此,有效地排烟已成为地铁火灾时救援的重要措施。

(二)高温、高热全面燃烧

在地下建筑封闭空间内,一旦发生火灾,大量可燃烧物燃烧,室内温度升高很快,较早地出现“全面燃烧”现象,当火灾房间的温度上升到400℃以上时,起火房间会在瞬间由局部燃烧变为全面燃烧,伴随室内瞬时全面燃烧,巨大能量释放,温度随时间迅速上升,这时的地下建筑物内部像锅炉的炉膛,而楼梯通道口则如烟囱一般。

(三)安全疏散困难

地下建筑内的安全疏散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1. 有些地下建筑内的各种可燃物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不仅严重遮挡视线,还会使人中毒窒息。

2.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室内由于正常的照明电源被切断,变得一片漆黑,地下建筑内无任何自然光源,加上浓烟弥漫,使疏散极为困难。 3. 温度升高快,对人体危害大。

4. 疏散距离长,路径复杂,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路线比地面建筑少。

(四)扑救困难、危害大

地下建筑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困难在于: 1. 探测火情困难。 2. 接近火场困难。 3. 通信指挥困难。

4. 缺少地下工程报警消防专门器材。

三、起火原因

(一)人为因素

“人”是指地铁乘客、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在场人员。人是事件推动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人的因素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 1. 乘客乘车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 2. 操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

3. 地铁运营部门的管理人员对火灾防治工作的忽视。

(二)物的因素

“物”指发生事故时所涉及到的实物。但物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可控制的因素,可从一些具体措施和可量化的指标上去实施控制。 1. 地铁内存在违禁和易燃物品。 2. 地铁工程及车辆材料选用不当。 3. 消防设施设置不当。

4. 附属设施及装备没有重视安全化处理。 5. 地铁电气设备存在隐患。

(三)环境因素

环境通常指存在于系统外的物质的、经济的、信息的和人际的相关因素的总称,一般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系统状态环境。

1. 社会局势的影响:社会环境不安定或社会局势发生动荡。

2. 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法治体系环境:缺乏有效的专门的防火法律条款和规定。 3. 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力:人员素质不高。 4. 自然环境变化。 5. 地铁运营环境不舒适。

(四)管理因素

地铁火灾的管理缺陷不但体现在地铁运营单位对安全管理的疏忽,也与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实施不力有关。 1. 技术上存在缺陷。

2. 劳动组织不合理:地铁运营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和操作规范等。 3. 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不够。

4. 政府部门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职能:对民众的防火安全教育较少等。 5. 对个体关怀的欠缺: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无业人员、残障人士等关怀不够,造成个体对社会不满而实施报复。

四、典型地铁火灾案例

韩国大邱纵火案

(一)事件发生:

2003年2月18日上午9时55分左右,韩国东部著名城市大邱市已经过了上班的高峰时间,第1079号地铁列车上乘坐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列车刚在市中心的中央路车站停住,第三节车厢里一名56岁的男子就从黑色的手提包里取出一个装满易燃物的绿色塑料罐,并拿出打火机试图点燃,车内几名乘客立即上前阻止,但这名男子却摆脱阻止,把塑料罐内的易燃物洒到座椅上,点着火并跑出了车站。车内起火后,车站的电力系统立刻自动断电,站内一片漆黑,列车门因断电无法打开。车内没有自动灭火装置,正当大火燃起来的时候,刚好驶进站台的对面一趟列车也因停电而无法动弹。大火迅速蔓延过去,两列车的12节车厢全被烈火浓烟包围,慌乱中,许多乘客因浓烟窒息而死。浓烟不仅从地铁出口向地面上的街道扩散,而且顺着通风管道蔓延至地下商场,使多家商场关门。最终造成435人死亡,137人受伤,318人失踪。

(二)事故原因: 设备隐患:车站和车厢内安全装置不足。韩国地铁车站内虽然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自动淋水灭火装置、除烟设备和紧急照明灯,但是这些安全装置在对付严重火灾时仍明显不足,尤其是自动淋水灭火装置。由于车厢上方是高压线,为了防止触电,车厢内均没有安装这种装置。因此,此次事故发生时,不可能尽早扑救。车站断电后,四周一片漆黑,紧急照明灯和出口引导灯均没有闪亮。此外,车站内的通风设备容量不大,只能保障平时的空气流通,难以排除大量的浓烟。车厢内的座椅、地板等虽然采用耐燃材料,一旦燃烧起来仍会散发出大量的有毒成分。报道说,火灾死者中有许多是在跑出车厢后找不到出口而被含有有毒成分的浓烟窒息而死的。

法律还不健全:韩国现行《消防法》只注重固定的建筑和设备,而飞机、船舶、火车等移动的大众交通工具在《消防法》中是个死角。报道说,大邱市地铁1997年开通时采用的有关防火安全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首次开通地铁时的标准,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情况。

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韩国每年都进行“民防”训练,学习在紧急情况下逃生和保障安全的知识,但这些民防训练“大多流于形式”,人们在慌乱时全然不知使用现有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地铁公司平时的麻痹大意、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保卫人员不足以及通信联络不完整等等,也是造成此次地铁火灾大批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美国芝加哥列车脱轨起火

(一)事件发生:

2006年7月11日下午5时6分,美国芝加哥一辆北行的220次列车在芝加哥市区克拉克湖站和大密尔沃基站之间因设备故障发生脱轨事故,列车驾驶员立即停车。发生事故的列车为8辆组编,当时车上约有1000名乘客。列车后部的两个车轮脱离轨道后引发了大火,只是隧道内充满浓烟,驾驶员按照程序引导乘客撤离车厢,一些乘客在隧道内根据疏散标志指引,步行几百米有紧急出口疏散。事故使芝加哥轨道交通部分区间运营暂时中断。此次事故造成了152人轻伤,2人重伤。

(二)事故原因: 1.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在芝加哥交通管理局的运营管理中,没有要求安全人员对轨道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测,安全人员也不具备轨道技术的专业知识背景,日常检查工作的重要点是隧道和紧急出口,轨道的检查工作主要由轨道部门负责。 2.设备设施安全隐患多

安全人员没有对轨道部门检查工作的记录进行核查,因此未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芝加哥交通管理局轨道安全性的监管体系不完善,使得安全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轨道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五、预防对策

(一)设施设备

1.内部建设与装修选用不燃材料及新型防火材料 由于火灾的蔓延速度,爆燃出现的时间及所产生的烟气种类与装修材料的类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地铁隧道建设时,应尽量采用不燃材料,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即使发生火灾在火灾初期阶段也能起到延缓燃烧、阻止火势扩大的作用,这样可以缩小火灾范围,减少火灾损失。 2.设置防火防烟分区及防火隔断装置

在地铁隧道里设置相应的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在火灾发生时,把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阻止火势的迅速扩大。而且防火卷帘本身也存在切断疏散通道及救援通道的问题,同时在地铁隧道中设置自动机械排烟系统,以便迅速及时地排出烟雾,为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利条件。 3.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 由于地铁发生火灾时,从外部救援时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其自身的建筑消防设施控制并扑灭火灾。因此在地铁全线全面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灾事故,并利用自动报警装置联动相应的灭火设施和排烟设备,控制火势的蔓延和烟气的扩散,为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和疏散被困人员奠定基础。列车上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细水雾喷淋系统、火灾探测器等整套车载自动火灾探测消防系统,与常规的灭火器配合使用。在区间隧道的顶端可安装移动式灭火系统,一旦列车着火,可自行移至着火点,实施灭火。 4.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列车在隧道内发生事故时,乘客若只能从列车前后端的紧急疏散门下车。这样不利于乘客的疏散,应采取措施,保证乘客及时疏散。检票口和栏杆的设计、车站内广告牌的设置,不得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将零售店和报摊点集中在站厅层两头的安全区域,站厅中间留出疏散的空间和通道等。列车设置紧急情况通报按钮与手动开车门装置,断电时,车门能自动打开,以及司机室与车厢之间的紧急疏散门、列车前部的逃生门等装置。列车上设置足够的滚动显示条和液晶显示屏以及广播系统,火灾时可引导乘客疏散。 5.设置足够的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标志 由于地下建筑,特别是公共地下建筑内人员的流动性很强,因此对建筑内的情况并不很熟悉。建设单位在地铁通道设置足够的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标志,能为火灾时人员的迅速逃生提供有利的条件。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若采用蓄电池,且数量较少,照度不足,不能满足火灾时疏散的需要,应采用自发光标志和带电源的疏散标志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必要地点设置带电源或蓄电池的应急标志,同时在其他部位设置自发光的疏散标志。采用蓄电他的事故照明应采用集中蓄电池,减少维护费用。

(二)管理教育 1.教育因素

地铁火灾预防的教育因素,包括学校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职业培训等,涉及面较广,实施起来较为费时费力。但通过坚持长期而有效的教育,可起到消除人员不安全心理诱因和行为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安定意义。

(1)政府对民众的安全教育:地铁火灾的预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地铁运营部门单方面的努力,政府部门也该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大规模与定期的安全教育,使得民众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维持一个安定的社会安全环境。

(2)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强化学校和家庭对个体的安全教育,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对预防火灾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收效缓慢但长久稳固的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火灾诱因。

(3)地铁运营部门对员工和乘客的安全培训和教育:通过对地铁员工的安全培训,可以培养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的意识,提高应对火灾的处理能力;通过在车站范围内和列车上粘贴并散发宣传材料,定期进行火灾演习等措施,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火灾的能力。

(4)新闻媒体对公众的安全导向教育:现今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新闻媒体在公众舆论的导向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因此新闻媒体配合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方针,营造公众的安全意识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2.管理因素

地铁火灾预防的管理因素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因素,涉及的部门不仅有地铁运营管理部门,也包括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能执行部门。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强化的过程,这就要求管理措施要不断更新、补充,以对系统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

(1)建立和健全火灾防治立法体系:有效的法治管理是地铁乃至其他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的有力保证。通过国家立法以及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地铁运营企业等组织制定有关防灾安全的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和条例等,以求共同遵守和规范系统的运作。

(2)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建立:政府部门成立相关的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或专家小组,在国内和国际局势变化的情况下,敏感地预见到一些可能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提交预防预案给相关管理和执行部门,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或降低突发事件和火灾的发生几率。 3.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调和民族及宗教矛盾等,不但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关怀政策,也能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内部因素,减少地铁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

4.成立指挥机构:由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指挥机构,联合地铁运营公司、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疗单位、通讯部门、新闻媒体乃至民众进行地铁灾时人员疏散预案的制定和定期的防火演练,提高职能人员和民众对火灾的应对能力,统一调度各执行部门协同进行地铁火灾防治。

5.加强地铁系统内的安全管理:地铁运营部门是地铁火灾防治的主要执行部门,因此加强地铁系统内部的安全管理,可以更加直接地起到火灾预防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派设安全巡视人员、对站台和列车内的情况进行监控、营造舒适的工作和就乘环境、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对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和改进、对职工和乘客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

六、总结

本文详细分析了地铁火灾分类、特点及其成因,通过韩国大邱纵火案和美国芝加哥列车起火的典型案例进一步阐述了地铁车站火灾事故,根据分析提出了应急救援措施,从火灾灾害因素、发生的原因等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整个系统的人员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的对象、环境的影响,其人事管理缺陷等都可以引发事故。地铁运营系统是现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城市相当数量中长距离出行的客流,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逐渐成为大城市现代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地铁车站是地铁运输系统的网络节点,作为系统运行连接中心和作业中心,实时产生大量的人员流动和列车到发,特别是运营高峰时段系统高速运转、能力异常紧张,各种因素的交叉影响使得地铁车站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长期存在。纵观国内外地铁运营史上有破坏性的重大事故,人为和列车火灾事故占据多数,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和损失。因此,研究地铁系统火灾事故发生特点和事故应急救援等内容有着的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春梅.建筑火灾安全疏散的探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12):43~48 [2] 蒋雅君.杨其新.地铁防灾救援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13一18 [3] 蒋雅君.杨其新.地铁防灾救援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 [4] 韩利民.李兴高.杨永平.地铁运营安全及刘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

第三篇:有关“和美课堂”的一些感想

我不需要把教育和教学看成是一个杂事,教育和教学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它也应该是老师为老师和学生带来共同的幸福给老师和学生,和学生带来幸福的经验。

真正实现和美国课堂需要从多个方向工作,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继续学习,这里只有与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经验和实践。

我一直认为教学应该在一个快乐的气氛中进行,那些知道比那些知道好的人,不如音乐家那么好,只是让学生学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试图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而学生需要掌握知识到他们。例如,教导三角形角色和一个课程,我设计的游戏是:帮助动物找到一个家庭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的角度并且是180°这个知识,通过白板平台,能够形成一个三角三角扯在一起,也帮助动物找到一个家。教大小的十进制,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一个是牌的数量,组分数,大小。学生在卡的数量和组成的数量然后比较过程的大小, 一种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另一个是翻牌,之前挖出的扑克牌让学生猜测哪个小数点?事实上,在挖所有卡之前,学生可以做出判断。从这个游戏学生明白:十进制的大小和十进制数的数目没有关系。但是也要理解小数部分的小数部分的第一部分的整数部分的位数,更肯定是大。还在教学中的十进制加法和减法的时间,练习,我让一个小卡车移动小数,让学生帮助小数找到正确的位置,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这个知识的关键:分数加法和减法算法关键是小数点对齐。

对我来说,作为一个新老师,练习和美国教室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篇:有关团队执行力的感想

人的一生中,最多的时间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我参与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如今,在团队中也很好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岗位上也有了一些经验与感悟,我很想把一些有关团队执行力的感想分享给企业的其他伙伴,希望大家可以互利共进。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集体,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需要具备许多因素,包括有“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以及是否拥有优秀的领导决策者等。除此此外,我觉得,团队执行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甚至可能要更重要于其他因素。

那么,何谓团队执行力呢?

团队执行力就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对此做出过自己的定义。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先生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认为, 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最后,我将自己对团队执行力的理解,总结为一句话,团队执行力就是“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映,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

我们每天早上来到公司,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上司会交予我们各种各样的任务,这些任务有的很好完成,而有的可能会比较艰巨。而当一项比较复杂艰巨的任务落到了你的头上,你怎么办呢?我们身边可能不乏有这样的例子,小张在一家普通的私企上班,在十一期间,公司突然接到一个项目要求几名员工立即出差去某地,老板赶紧找来小张去买票,而我们都知道,长假的车票不好买,小张那天排了很久的队,虽然非常疲惫,但是也没有买到票,垂头丧气的小张于是回到公司跟老板说,老板,因为通知的太仓促,也因为十一长假高峰期,所以即便我一大早就出去排队,一直排到现在也没有买到票。老板,您看怎么办?

我想,遇到这种情况,老板一定是不会高兴的,虽然小张的理由很充分,但是他实际上是没有做出任何结果的。而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当老板责备小张的时候,小张一定也是满肚子委屈,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我们可能总是能听到一句话,那就是“这件事,我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个人觉得,这句话大错特错了。上级交代一个任务下来,不能说我们去做了就可以,一定要做出结果,没有结果,你付出的努力就没有任何意义,比如小张,的确他很辛苦,但是他没有买到票,那么一切都是徒劳,没有满足一个企业对团队执行力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可以说,小张并不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员工。

还记得小张找借口的时候,说的“因为„„所以„„”吗?我们可能在平时生活中,甚至于自己都有这样的时候,而这样的思维,我叫它穷人思维。因为什么什么困难,所以我办不到,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它将导致一个人一生一事无成。试想我们现在将世界上所有的财富平均分给每个人,而若干年后你会发现,原先富有的人现在还是富人,而原先的穷人现在还是穷人,这就是因为富人拥有与穷人思维相对的富人思维,那就是:“即使遇到什么困难,我也一定要办到。”富人不给失败找理由,只给成功找方法,当一个企业的职工都拥有这样的富人思维,那么我们的团队执行力一定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企业的发展一定会蒸蒸日上。

因此,一个具有高执行力的员工,应该在企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对企业产生更多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到公司日常的业务中,做公司的主人,在上级决策之前,可以据理力争,而在上级决策之后,必须毫无意见坚决执行,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员工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我们的企业将不愁发展,我们也可以更好的替领导排忧解难,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有关校运动会的感想

篇一:汉英翻译实践第四讲(胡适《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 第8课(lesson 8) i. 原文(source text) 我对于运动会1的感想

胡 适

我到美国入大学后,第一次去看我们大学和别的大学的足球竞争(football,此系另一种很激烈的足球,与中国现行2的不同)。入场券卖每人美金二元3,但看的人竟有几千人之多。每到紧要关头,几千人同声喊着本校的“呼声”(yell)以鼓励场中的武士4。有受伤的球员,扶下场时,大家也喊着“呼声”祝贺5他,安慰他。我第一次观场,看见那野蛮的奋斗6,听着那震耳的“呼声”,实在不惯;心里常想:这真是罗马时代的角抵和斗兽7的遗风,很不人道的。

但是场中叫喊的人,不但是少年男女,还有许多白发的老教授,——我的植物教习罗里教授就坐在我的附近,——也拼命的喊着助威的“呼声”! 我心里更不明白了! 但是我以后还去看过几次,看到第三次,我也不知不觉的站起来,跟着8我们的同学们拼命的喊那助威的“呼声”! 难道我被那野蛮的遗风同化了吗? 不是的;我渐渐把我从中国带去的“老人意态”丢开了;我也变少年了! 我在北京大学住9了五年,不知不觉的又被中国学生的“斯文样子”同化了,我的“老人意态”又差不多全回来了。

今天忽然听说北京大学要开一个运动会,这个消息使我很高兴。我的记忆力使我回到十二年前跟着大家10大呼大喊的时候11,我很想再有同样的机会使我弹去一点“老态”。我希望许多同学都来这运动会场上尝尝少年的高兴,——把那斯文的老景暂时丢在讲堂上或寄宿舍里! 1.“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中的“运动会”,是泛泛而谈,还是就某一次运动会而谈?看下文提到的写这篇文章的缘起。

2. “现行”是什么意思?考虑“行”的对象是什么。

3. 作者认为这个价是高还是低?看这个分句与下个分句形成什么关系。

4. “武士”指什么人?为什么称之为“武士”?

5. 运动员受了伤,为什么要“祝贺他”?想想除了安慰之外,观众对受伤的运动员还会说些什么?

6. 这里的“奋斗”实指什么?

7. “角抵”与“斗兽”有什么不同? 8. “跟着”是否意味着同学先喊,自己后喊?

9. 作者是否仅仅把北京大学作为居住地?

10. 这“大家”具体指什么人?

11. 作者想起的是否仅仅是时间?

iii. 译文(target text) reflections on the sports meet1 hu shih after entering an american university2, i watched, for the first time, an intercollegiate football match on the campus3. unlike the football we now play in china, american football is a very tough game4. though admission cost as much as two us dollars per person5, yet there was a large attendance of several thousand6. at the critical moment, the stadium would be echoing with the spectators? chorus of wild yells for their own athletic heroes7. whenever a player of their side among the yelling crowds11 were not only young boys and girls, but also many hoary-headed old professars. i was very surprised to see my professor of botany, mr. rolly, who happened to be sitting nearby, also shouting frantically12. i went to watch football several times. the third time, however, found me rising to my feet in spite of myself to join my fellow students in cheering like mad13. can i have been assimilated into the barbarous modern version of the ancient roman practice14? no. the fact is, i gradually threw away the “old-age mentality” that i?d brought with me from china. i became rejuvenated. now, after spending five years teaching at peking university15, i?ve been assimilated into the “scholarly dignity” of my students16, so that my erstwhile “old-age mentality” has revived by and large17. today i was very happy to hear that peking university was about to schedule a sports meet18. that reminds me of how twelve years ago i joined the football crowds in giving loud yells19. i?m looking forward very eagerly to the new opportunity for me to regain some of my youthful spirit20. i hope all my students will be present at the playing field to taste the joy of youthfulness and temporarily leave behind their “scholarly dignity” in the classroom or dormitory21. (translated by zhang peiji) iv. 表达解说(explanation of expression) 1.“运动会”特指引起作者写本文的北大运动会,不译sports meets, 而译。

2. 汉语有联动式,动词用得多;比较起来,英语动词用得少。汉译英时,要设法减少动词。办法一般是化次要动词为介词,故“到美国入大学校”可译为:entering a university in america (。但a university in america等于an american university。

3. “(我们)大学和(别的)大学的”就是intercollegiate,“我们(大学)” 则由on the campus表达。

4. 本句为美国足球分类。照常理,“a是(一种)b”中的b应是一个上位概念,故第二个“足球”译为game。“现行的”跟“足球”搭配,具体化为 we now play。

5.“入场券”译为admission,实是(发生于两种语言之间的)旁代手法:以行为代替与行为相关的物。也可照译为admission tickets。“卖”译为cost,经历了这样一个转换过程:对主办方:“卖”→“被卖”→对观众:“被买”→“花费”。从下个分句来看,每张票两美元是高价,故加as much as(数量达到??)。

6. an attendance意为“在场者人数”,类似于audience。汉语说“看的人多”,英语则说“看的人数目大”。说明汉语习惯用以“以人为本”的表达法:直接说某人做某事,某人怎么样;英语则往往要说得抽象一点。用语言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汉语的表层结构更接近于深层结构。attendance既是一种数目,就说large或small,而不说many或few。

7. 本句原文说人在场中干什么,译文说场中发生什么情况,也表明汉语的表层结构更接近于深层结构。chorus of wild yells等于 simultaneous wild yells,作“同声狂呼”解;their own athletic heroes也可改为the warriors of their own team,更接近于原文。

8. “祝贺他”实指“向他致敬”,故译为saluting...him。“喊着‘呼声’”与“祝贺他,安慰他”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译文以“喊着‘呼声’”为谓语,以by way of„表示目

9. 汉语先说事情,后说人的反应,英语中要倒过来:i just couldn?t get used to„。必须注意的是,既选定了谓语动词get used to,就一定要先考虑这个动词的搭配,不要再将“看见”、“听着”顺手译成see和hear。“野蛮的奋斗”在此场合下就是“粗野的踢法”,译成rough play。 10. “角抵”与“斗兽”合译为the bloody fights of men with men or with wild animals,其中bloody是添加成分;“??的遗风”意即“??的现代形式”,故译为modern version of...。“很不人道的”是一种评论,后置,因为汉语中是先说事情,再进行评论。英语中则以就近为原则,跟哪部分有关,评论就附着在哪部分之上,故“很不人道的”作为modern version的定语译出。“罗马时代”按“古罗马圆形剧场中的竞技场”的意思译为in the arena of the roman amphitheater。

11.“场中叫喊的人”没有明说人多人少,但实为多得成群,故按实际情况译成the yelling crowds。

12. “我心里更不明白了”未按字面直译,译为i was very surprised..., 意思相同。这是说人的反应,在原文后说。英语中则置于句首,再说引起反应的情况。翻译这引起反应的情况时,必须注意使其与i was very surprised...形成合乎英语语法的结构:i was very surprised to see sb., who„. 13 “不知不觉”并非单纯地说自己不知道,而暗含着“不由自主地”、“不禁”的意思,译为in spite of myself恰如其分。原文直接说“某人做某事”,译文说“某个时间发现某人在做某事”(the third time found me rising„),更加强了“不知不觉”的意味。“跟着”意为“同??一道”,译为join sb. 14. “野蛮的遗风”又译为barbarous modern version。但用了modern version,就必须说出是什么的version,故加 of the ancient roman practice。

15. “住了五年”未译成living five years,而按事实译为spending five years teaching。

16. 作者在北京大学任教,“中国学生”具体指作者的学生,故译为my students。“斯文样子”意即“书生的端庄模样”,故译为scholarly dignity。

17. “回来了”即“故态复萌”,译为revived。照字面译为came back也可。“差不多全”译成by and large (=on the whole)。

18. “今天忽然听说北京大学要开一个运动会,这个消息使我很高兴”又是“事情——反应”。译时颠倒顺序。 19. “使我回到??时候”实为“使我回想起??的情景”,“??情景”译为“how„”。“大家”指“观看足球的人群”,故译为football crowds。

20. “弹去一点‘老态’”译为to regain some of my youthful spirit,用了视点转换法,也可照译为to shed some of my ?old-age mentality?。

21. 本句原文中的“丢”将抽象的“斯文的老景”比喻为具体事物,译文保留这种手法,译为leave behind„。

vii. 练习(exercise) 中国的体育运动

中国的体育运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是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体育运动才成为国家的事业。如今,一个全国范围的体育运动网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方面的开支也列入了国家预算。

中国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要通过在人民中普及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整个国家的运动技能﹑创造新记录,来促进国家经济﹑道德和文化的发展。

在过去的50多年里,由于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体育运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天,体育运动在城乡普遍开展,有3亿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事业和体育运动发展了,人民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以前的35岁上升到1999年的72岁。我们已经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中国已经进入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新时期。现在城乡体育运动已普及,一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业务精湛的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队伍已建立起来,体育运动技能已提高到世界水平,中国能够提供现代化的体育运动设备,中国已成为一个体育大国。2008年中国将承办奥运会,国人承办奥运会的梦想已经实现。

when i am assailed with heavy tribulations, i rush out among my pigs,rather than remain alone by myself. the human heart is like a millstone in a mill;when you put wheat under it, it turns and grinds and bruises the wheat to flour; if you put no wheat, it still grinds on, but then is itself it grinds and wears away. so the human heart, unless it be occupied with so employment, leaves space for the devil,who wriggles himself in,and brings with him a whole host of evil thoughts, temptations and tribulations, which grind out the heart. 吾遭逢大不如意事,急往饲牧吾猪,不欲闲居独处。人心犹磨坊石,苟中实以麦,则碾而成面;中虚无物,石仍转无己,徒自研耳。人心倘无专务,魔鬼乘虚潜入,挟恶念邪思及诸烦恼以俱来,此心遂为所耗蚀矣。(马丁·路德《语录》 《谈艺录》第599页) 篇二:汉英翻译实践第四讲(《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胡适) 第8课(lesson 8) i. 原文(source text) 我对于运动会1的感想

胡 适

我到美国入大学后,第一次去看我们大学和别的大学的足球竞争(football,此系另一种很激烈的足球,与中国现行2的不同)。入场券卖每人美金二元3,但看的人竟有几千人之多。每到紧要关头,几千人同声喊着本校的“呼声”(yell)以鼓励场中的武士4。有受伤的球员,扶下场时,大家也喊着“呼声”祝贺5他,安慰他。我第一次观场,看见那野蛮的奋斗6,听着那震耳的“呼声”,实在不惯;心里常想:这真是罗马时代的角抵和斗兽7的遗风,很不人道的。

但是场中叫喊的人,不但是少年男女,还有许多白发的老教授,——我的植物教习罗里教授就坐在我的附近,——也拼命的喊着助威的“呼声”! 我心里更不明白了! 但是我以后还去看过几次,看到第三次,我也不知不觉的站起来,跟着8我们的同学们拼命的喊那助威的“呼声”! 难道我被那野蛮的遗风同化了吗? 不是的;我渐渐把我从中国带去的“老人意态”丢开了;我也变少年了! 我在北京大学住9了五年,不知不觉的又被中国学生的“斯文样子”同化了,我的“老人意态”又差不多全回来了。

今天忽然听说北京大学要开一个运动会,这个消息使我很高兴。我的记忆力使我回到十二年前跟着大家10大呼大喊的时候11,我很想再有同样的机会使我弹去一点“老态”。我希望许多同学都来这运动会场上尝尝少年的高兴,——把那斯文的老景暂时丢在讲堂上或寄宿舍里! 1.“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中的“运动会”,是泛泛而谈,还是就某一次运动会而谈?看下文提到的写这篇文章的缘起。

2. “现行”是什么意思?考虑“行”的对象是什么。

3. 作者认为这个价是高还是低?看这个分句与下个分句形成什么关系。

4. “武士”指什么人?为什么称之为“武士”?

5. 运动员受了伤,为什么要“祝贺他”?想想除了安慰之外,观众对受伤的运动员还会说些什么?

6. 这里的“奋斗”实指什么?

7. “角抵”与“斗兽”有什么不同?

8. “跟着”是否意味着同学先喊,自己后喊?

9. 作者是否仅仅把北京大学作为居住地?

10. 这“大家”具体指什么人?

11. 作者想起的是否仅仅是时间?

iii. 译文(target text) reflections on the sports meet1 hu shih after entering an american university2, i watched, for the first time, an intercollegiate football match on the campus3. unlike the football we now play in china, american football is a very tough game4. though admission cost as much as two us dollars per person5, yet there was a large attendance of several thousand6. at the critical moment, the stadium would be echoing with the spectators? chorus of wild yells for their own athletic heroes7. whenever a player of their side among the yelling crowds11 were not only young boys and girls, but also many hoary-headed old professars. i was very surprised to see my professor of botany, mr. rolly, who happened to be sitting nearby, also shouting frantically12. i went to watch football several times. the third time, however, found me rising to my feet in spite of myself to join my fellow students in cheering like mad13. can i have been assimilated into the barbarous modern version of the ancient roman practice14? no. the fact is, i gradually threw away the “old-age mentality” that i?d brought with me from china. i became rejuvenated. now, after spending five years teaching at peking university15, i?ve been assimilated into the “scholarly dignity” of my students16, so that my erstwhile “old-age mentality” has revived by and large17. today i was very happy to hear that peking university was about to schedule a sports meet18. that reminds me of how twelve years ago i joined the football crowds in giving loud yells19. i?m looking forward very eagerly to the new opportunity for me to regain some of my youthful spirit20. i hope all my students will be present at the playing field to taste the joy of youthfulness and temporarily leave behind their “scholarly dignity” in the classroom or dormitory21. (translated by zhang peiji) iv. 表达解说(explanation of expression) 1.“运动会”特指引起作者写本文的北大运动会,不译sports meets, 而译。

2. 汉语有联动式,动词用得多;比较起来,英语动词用得少。汉译英时,要设法减少动词。办法一般是化次要动词为介词,故“到美国入大学校”可译为:entering a university in america (。但a university in america等于an american university。

3. “(我们)大学和(别的)大学的”就是intercollegiate,“我们(大学)” 则由on the campus表达。

4. 本句为美国足球分类。照常理,“a是(一种)b”中的b应是一个上位概念,故第二个“足球”译为game。“现行的”跟“足球”搭配,具体化为 we now play。

5.“入场券”译为admission,实是(发生于两种语言之间的)旁代手法:以行为代替与行为相关的物。也可照译为admission tickets。“卖”译为cost,经历了这样一个转换过程:对主办方:“卖”→“被卖”→对观众:“被买”→“花费”。从下个分句来看,每张票两美元是高价,故加as much as(数量达到??)。

6. an attendance意为“在场者人数”,类似于audience。汉语说“看的人多”,英语则说“看的人数目大”。说明汉语习惯用以“以人为本”的表达法:直接说某人做某事,某人怎么样;英语则往往要说得抽象一点。用语言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汉语的表层结构更接近于深层结构。attendance既是一种数目,就说large或small,而不说many或few。

7. 本句原文说人在场中干什么,译文说场中发生什么情况,也表明汉语的表层结构更接近于深层结构。chorus of wild yells等于 simultaneous wild yells,作“同声狂呼”解;their own athletic heroes也可改为the warriors of their own team,更接近于原文。 8. “祝贺他”实指“向他致敬”,故译为saluting...him。“喊着‘呼声’”与“祝贺他,安慰他”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译文以“喊着‘呼声’”为谓语,以by way of„表示目

9. 汉语先说事情,后说人的反应,英语中要倒过来:i just couldn?t get used to„。必须注意的是,既选定了谓语动词get used to,就一定要先考虑这个动词的搭配,不要再将“看见”、“听着”顺手译成see和hear。“野蛮的奋斗”在此场合下就是“粗野的踢法”,译成rough play。 10. “角抵”与“斗兽”合译为the bloody fights of men with men or with wild animals,其中bloody是添加成分;“??的遗风”意即“??的现代形式”,故译为modern version of...。“很不人道的”是一种评论,后置,因为汉语中是先说事情,再进行评论。英语中则以就近为原则,跟哪部分有关,评论就附着在哪部分之上,故“很不人道的”作为modern version的定语译出。“罗马时代”按“古罗马圆形剧场中的竞技场”的意思译为in the arena of the roman amphitheater。

11.“场中叫喊的人”没有明说人多人少,但实为多得成群,故按实际情况译成the yelling crowds。

12. “我心里更不明白了”未按字面直译,译为i was very surprised..., 意思相同。这是说人的反应,在原文后说。英语中则置于句首,再说引起反应的情况。翻译这引起反应的情况时,必须注意使其与i was very surprised...形成合乎英语语法的结构:i was very surprised to see sb., who„. 13 “不知不觉”并非单纯地说自己不知道,而暗含着“不由自主地”、“不禁”的意思,译为in spite of myself恰如其分。原文直接说“某人做某事”,译文说“某个时间发现某人在做某事”(the third time found me rising„),更加强了“不知不觉”的意味。“跟着”意为“同??一道”,译为join sb. 14. “野蛮的遗风”又译为barbarous modern version。但用了modern version,就必须说出是什么的version,故加 of the ancient roman practice。

15. “住了五年”未译成living five years,而按事实译为spending five years teaching。

16. 作者在北京大学任教,“中国学生”具体指作者的学生,故译为my students。“斯文样子”意即“书生的端庄模样”,故译为scholarly dignity。

17. “回来了”即“故态复萌”,译为revived。照字面译为came back也可。“差不多全”译成by and large (=on the whole)。

18. “今天忽然听说北京大学要开一个运动会,这个消息使我很高兴”又是“事情——反应”。译时颠倒顺序。 19. “使我回到??时候”实为“使我回想起??的情景”,“??情景”译为“how„”。“大家”指“观看足球的人群”,故译为football crowds。

20. “弹去一点‘老态’”译为to regain some of my youthful spirit,用了视点转换法,也可照译为to shed some of my ?old-age mentality?。

21. 本句原文中的“丢”将抽象的“斯文的老景”比喻为具体事物,译文保留这种手法,译为leave behind„。

vii. 练习(exercise) 中国的体育运动

中国的体育运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是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体育运动才成为国家的事业。如今,一个全国范围的体育运动网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方面的开支也列入了国家预算。

中国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要通过在人民中普及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整个国家的运动技能﹑创造新记录,来促进国家经济﹑道德和文化的发展。

在过去的50多年里,由于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体育运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天,体育运动在城乡普遍开展,有3亿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事业和体育运动发展了,人民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以前的35岁上升到1999年的72岁。我们已经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中国已经进入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新时期。现在城乡体育运动已普及,一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业务精湛的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队伍已建立起来,体育运动技能已提高到世界水平,中国能够提供现代化的体育运动设备,中国已成为一个体育大国。2008年中国将承办奥运会,国人承办奥运会的梦想已经实现。

when i am assailed with heavy tribulations, i rush out among my pigs,rather than remain alone by myself. the human heart is like a millstone in a mill;when you put wheat under it, it turns and grinds and bruises the wheat to flour; if you put no wheat, it still grinds on, but then is itself it grinds and wears away. so the human heart, unless it be occupied with so employment, leaves space for the devil,who wriggles himself in,and brings with him a whole host of evil thoughts, temptations and tribulations, which grind out the heart. 吾遭逢大不如意事,急往饲牧吾猪,不欲闲居独处。人心犹磨坊石,苟中实以麦,则碾而成面;中虚无物,石仍转无己,徒自研耳。人心倘无专务,魔鬼乘虚潜入,挟恶念邪思及诸烦恼以俱来,此心遂为所耗蚀矣。(马丁·路德《语录》 《谈艺录》第599页) 篇三:运动会感想

运动会感想

(一)伴随着阵阵寒意,我们迎来了景洪市民族中学第十九届冬季田径运动会。在12月16日的开幕式上,全校学生迈着矫健步伐,雄赳赳的进入会场。整个会场,礼炮喧天、掌声雷鸣、欢呼雀跃,热闹非凡。白衣、蓝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引人注目。校园内插满了彩旗。主席台上挂着“景洪市民族中学第十九届冬季田径运动会”巨幅横标,校园里,操场上,喜气洋洋,一派节日的景象。

在响亮的哨声中,比赛开始了。挥洒汗水的瞬间,印证了拼搏,拼搏的过程中,承载了梦想,温暖向着太阳前行和成长,激昂的音乐无数次的在我耳边回荡,我们的勇士在运动场上愈战愈勇,每一个美丽的瞬间,充满了激情。在青春的岁月里,努力超越自我,再登高峰。 虽然校运会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我们过得十分开心,尽管当中有失败、有遗憾、有泪水,但是这些并不重要,因为开心的日子还是大于不开心的日子的,所有的一切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这三天的运动会给我们带来了活力。毛泽东曾说:“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运动,它让生命之树常青。生命,创造了运动,运动,使生命辉煌。 当然,校运会只是暂时的,我们更主要的还是学习,我们应该把参加校运会时的那股激情,用在学习方面,来!让我们大家集中精力,放下喜悦的心情,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二)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素质、人民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运动会既是检验学校体育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考验体能与心理的具体实践,也是学校教学改革与事业发展的一次综合展演。它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弘扬的是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的是笑脸和精神风貌。所有选手在本届运动会上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比赛中寻觅了更多的光彩和梦想,在比赛中创造了更多的美好和辉煌。

(三)一个星期过去了,学校运动会的热潮已慢慢地减退了。但现在回想起来,运动会的所有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犹如昨日再现?? 那让人心动的阅览式一过,校长一声令下,代表着我们一年一度的校运会要开始了?? 很快,就到我报的项目——初一级女子跳远了。其实,我本想着跳远那么不让人注意的项目,应该不会有同学来看我吧?我羡慕的看着与我一同参加跳远的运动员,她们身旁都站满了给她们打气的同学。我突然觉得我的微不足道。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来到了我的身边,鼓励的话语在我的身旁飞扬,我顿时热血沸腾。下了决心要拿到好的成绩,不辜负同学们的希望。最后,我以3.53米的成绩获得了第二名!最令我高兴的是,这次的校运会,我也为自己班出了一份力量,虽然影响不大,但也感到很骄傲。

其实我们长跑的竞赛也很有看头。在老师发令枪“砰”的一声令下,我们的长跑运动员们开始了激烈的竞争。远看着运动员们满脸的汗水,我们不由的心疼。但我们不能阻止,因为他们的目标都已经明确——为班争光!我们只能用一声声“加油”,一次次带跑,一回回着急来等待着我们可爱的运动员们“凯旋归来”。当运动员们作最后冲刺时,全场的呐喊声形成一片。在看到他们猛地扑倒在同学们身上时,我看到了他们眼中胜利的目光。 这次校运会怎么不令我回味呢?总之,比赛场上是有喜有悲,有胜有敗。它既培训了我们的体育素质,又教会了我们团结、顽强、拼搏??

(四)校运会的召开,牵动着全校师生的心。校运会是展现文理风采的舞台。是检验文理素质的天平。校运会使大家汇聚一堂,谱写着文理人的拼搏进取之歌,团结协作之歌和奉

献扶持之歌。

无疑,运动场上运动员成了宠儿,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当然,运动员们也不负众望:“重在参与”展现着他们的积极状态,“为系争光”则蕴含着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怀,“虽败犹荣”更是深含着他们乐观向上的情操。运动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朝气蓬勃、永不言败的战斗豪情,因为他们坚信:“运动着是美丽的。”

红花艳,有了绿叶的扶持,将是相得益彰。我们也不要忘记在运动员身后的后勤服务者。他们表达自己的心愿:赛场上展现你的英姿,赛场外编织我的梦想,愿你的英姿能圆我的梦想。任劳任怨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是他们的工作作风,他们乐为他人作嫁衣。因为他们深信:“服务着是美丽的”。

比赛,需要公平公正,而担当这一角色的非“裁判”莫属。他们的职责是神圣的,他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他们践行着他们的承诺——严肃、公正、准确力争不出差错。一丝不苟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是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正是沿着“纪律”和“效率”的双轨进行着。因为他们明白:“工作着也是美丽的”。

运动会中,一幅幅画面,一个人镜头,都跳跃着我们青春的身影,让人感奋、激动。我们会发现,运动会的一切都是美丽的

篇四:校运动会前参赛者的感受

校运动会前参赛者的感受

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即将来临,令人激动地是:本次校运会在春光灿烂的四月举行,全校师生们将第一次感受春季运动会的不一般的感觉。为了在这次于众不同的体育竞赛中展现自己的文理风采,(特别,对于大一新生而言,更要展现自己朝气蓬勃,永不言败的战斗豪情),我想各运动员在赛前定会有艰苦的训练,及不一样的感受。数应1201班的张昌发(100米、跳远运动员)说“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大学校运动会,紧张是在所难免的,我会化紧张为力量,在平常的训练中保持镇静的心,以便在训练中保持良好状态;训练中,苦、累是难免的,但作为一名运动员,我不会因为这些小小的痛苦,而放弃对于荣誉的追求。”

我们知道,“重在参与” 展现着运动员的积极状态,“为班争光” 则蕴含着运动员的集体主义情怀,“虽败犹荣” 更是深含着运动员乐观向上的情操。数应1202班的黄斌强(三级跳运动员)说道:“尽管这是一场人才济济的大型运动会,我也会勇于面对。一旦上场,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名次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自己能够尽力,做到问心无愧。”

校运会,是展现文理风采的舞台,是检验文理素质的天平。校运会使大家汇聚一堂,谱写着文理人的拼搏进取之歌,团结协作之歌和奉献扶持之歌。作为一名科大新生,在我心中,对于学校精心地把运动会分成奥运项目和非奥会项目,我很是喜欢。非奥运项目更是为同学们提供团结协作的平台,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奥运项目,使我们更深品味奥运精神,非奥运项目,带给我们的“我运动,我快乐”,更是受同学们欢迎。

在此,我衷心祝愿我校运动会圆满成功。

数学与应用数学121,陈应达,15737930239 篇五:运动会感想的作文 运动会感想的作文:运动会感想

[标签:运动会 感想 作文]小学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

我们五

(三)班的啦啦队十分卖力。在操场观看的同学们都跑到栏杆面前给运动员加油。老师夸我们说:“在终点就听见咱班同学的加油声了。”我虽然没跑到前面给运动员加油,但我收集了10页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的稿子,并把它交给了老师。

在比赛时,烈日炎炎,运动场上却人心沸腾。不过,中间的却是空着的,什么都没有。我很惊讶,细细一看,原来是中间的同学抱着板凳跑到栏杆前面去为运动员加油顺便聊天助威。可是太阳太毒,前面的同学把外套挂在栏杆上,然后用外套盖住自己。这样既阻挡了一部分阳光,又不需要准备遮阳伞,还能给运动员喊加油。真是“一举多得”呀!看来,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有时候还能用“低科技”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运动会,我也体会到了外界的语言对运动员的影响。外界喊“加油”和什么也不说对于运动员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团队比赛时一人失误就可能造成整个团队的失败。

运动会在我们的欢呼声中结束了。我想,我们班的成绩应该不错。因为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对运动会十分盼望。每次开运动会前都围着老师问:“什么时候开运动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员工关系与企业管理下一篇:研发工程师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