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22-09-14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 具有战胜竞争对手, 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岗位和能力, 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包括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创新方面的素质等。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平均比例接近30%。他们是高校的弱势群体,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处于劣势, 其就业竞争力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

1 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意义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主客观因素, 贫困大学生就业面临许多困难。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尽管就业形势整体向好, 但任务依然艰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而其中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水平是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重要环节。

1.1 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 高校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全局,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对高校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要求高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理念, 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高校的就业工作中, 贫困生群体的就业难题日益凸显, 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 对贫困大学生施以援手, 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时不可待的工作重点, 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1.2 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推进高校就业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由从前的国家统一分配到如今“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 这种制度上的改革, 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新机遇、新途径, 同时也带来了新内容与新问题。自高校扩招以来, 升学人数的攀升使得贫困大学生的数目也逐年增加。据教育部统计, 目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已高达400多万人。其中, 我国每年有近万名贫困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因此, 解决好这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将对推动高校就业工作顺利进展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3 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 是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体系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助学贷款是解决高校贫困生经济困难的主要资助方式, 但贫困生就业难的状况使国家助学贷款体系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顺利就业是贫困生如约还贷的前提, 也是贫困生回报社会的前提。只有这样, 国家助学贷款体系才能良性发展, 其重要意义才能充分体现。因此, 不仅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而且要让其顺利就业, 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2 阻碍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心理因素

贫困大学生就着自身的优势, 比如思想品德纯洁、学习动力强、生活行为检仆, 自立能力强等。但这些还不足以弥补其在就业竞争过程的劣势。在大多数贫困大学生中可以发现如下的负面心理特征, 严重限制了其就业竞争力。

2.1 消极被动的依粗心理

一些贫困大学在面对贫困带来的挫折时, 表现出退化的心理反应。在贫困带来的困难面前, 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表现出软弱无能与自怜自艾, 把解决贫困的困难全部推脱给学校和社会, 期望好心的人们帮助他们, 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 感到束无策, 逐渐形成一种灰色的人生观和处世观, 产生一种得过且过、听天由命的不健康心理。

2.2 孤独无助的封闭心理

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 一些贫困大学生常常会表现出敏感多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痛苦孤独的心理特征, 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担心自己不被用人单位接纳, 因而封闭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接触, 独来独往, 不敢直面就业竞争。在择业过程中, 缺乏主动性。

2.3 盲目攀比的虚荣心理

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及能力和性格、所碰到的机遇是不尽相同的, 因而在择业目标、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他们往往忽视自身特点, 忽视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现实, 甚至忽视自身的特长, 总是倾向于选择较高的就业目标, 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用人单位, 在谋职中不肯“屈就”, 结果是错过机遇, 难以就业。

3 关于提高贫困大学就业能力的几点建议

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包括各级党委政府、高等院校、企业、非政府公益组织等在内的全社会通力合作。

3.1 党和政府应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

一是完善就业政策。制定贫困生就业援助办法, 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 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实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 设立贫困生就业援助资金, 用于解决贫困生求职过程中的直接经济困难。如以政府名义购买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 优先安排登记失业的城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二是提供免费服务。政府所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向贫困生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举办的就业招聘会, 对贫困生免收门票;免费为贫困生就业提供咨询和职业技能相关培训;免费为未就业的贫困生保管档案;对到无人事代理权中小企业就业的贫困生的档案免费保管。三是适当给与补助。对贫困生给予与就业有关的报名费、体检费、交通费、通讯费补助。对未就业的贫困生, 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 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 帮助其度过难关

3.2 各高校应发挥主导作用, 积极服务贫困生就业

一是强化培养能力。由团委、学生会牵头, 发动更多贫困生加入学生社团, 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双选会、专业技能大赛等团学活动, 提升贫困生的创新能力, 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干部构成上, 适当向贫困生倾斜, 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心, 培养其组织管理能力。在学生工作方面, 专门为贫困生设置一些助理岗位, 如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就业助理、贫困生助理等, 以求培养学生的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成立贫困生就业指导队, 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 对贫困生开展专业性的指导。针对贫困生就业方面存在的不足,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方法和技巧、就业政策等方面的专项指导, 帮助其提高职业素质与就业意识。三是完善助学体系。继续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 提高补贴标准和覆盖面, 缓解其经济压力, 让贫困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在参与“三下乡”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上, 给予贫困生适当的资金资助, 调动贫困生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对贫困生参加各类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培训, 给与资金支持, 提高其综合素质。四是搭建就业平台。开展面向贫困生的就业推荐, 鼓励企事业单位吸纳贫困生就业。鼓励贫困生自主创业, 对于有自主创业意愿的贫困生, 协调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创业扶持, 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四是做好心理辅导。高度重视贫困生活经历给贫困生成长成才带来的负面作用。有些贫困生既自卑又自尊, 不敢面对现实, 加之对贫富差距理解的不同, 对自己就业的过于担忧, 情绪过于低落、忧郁,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独来独往、离群索居的自我封闭现象, 应建立“校、系、班”三级心理保健体系, 对贫困生群体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辅导、教育和监控。

3.3 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优先择用贫

困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和合作, 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 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

企业在招聘时, 应更多地面向应届贫困生, 而不要过多要求应聘者具有几年工作经验。企业可以与高校开展合作, 启动贫困生就业工程, 为其提供知识技能培训、经济支持、实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帮助, 提高其的职业素质、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3.4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机构等其他社会公

益组织应大胆探索服务贫困生就业的模式现在我国的一些公益组织已经关注和投身贫困生就业困难问题的解决

如华民慈善基金会提出“贫困生就业扶助计划”, 2008年即面向全国遴选一批高等院校作为合作伙伴, 以贫困生为中心开展有计划的资助和活动。时代英杰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与部分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合, 启动高校贫困毕业生帮扶行动, 作为“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益组织的参与, 可以为解决贫困生就业困难探索出一种新的机制。

4 结语

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竞争态势, 使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更为突出, 影响着贫困生的就业质量和今后的发展, 也影响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这一问题的实质, 不断地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 正确地指导和帮助贫困生, 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到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总量将达到611万, 其中贫困大学生约占30%左右。贫困大学生因其自身的心理特点, 整体上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本文分析了提高贫困大学生竞争力的意义、措施, 并就阻碍贫困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心理成因做了阐述。

参考文献

[1] 吉晓芳.对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分析[J].教育在线, 2008 (19) .

[2] 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讲话[N].中国教报, 2008-12-9 (1) .

[3] 崔征.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 重视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4) .

[4] 黄震.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需要多方努力[N].中国教育报, 2008-04-14 (5) .

[5] 王春霞.高职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3) .

[6] 游少华.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6) .

[7] 黄震.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E B/O L].华民慈善基金会网站, http://out.9stars.org/hm/action/article?op_type=d&seq_no=2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交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下一篇: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