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潜入夜·润“心”细无声——浅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023-01-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人文素养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得格外突出。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 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为祖国培养符合时代精神的高素质的产业人才。

下面, 本文试图从“人文素养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人文素养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所谓“人文素养”, 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现实中, 我们大致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

在语文教学中, 应该自始至终渗透着人文性。 因为语文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工具, 更是文化的载体。 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一个民族的语文是这个民族世代创造的结晶,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乃至这个民族的全部历史。 所以, 语文教学理应承担起人文素养教育的重任。

2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1 文化课基础差, 对学习缺乏兴趣

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成绩很不理想, 有的甚至是 “分流生”。 到了中职学校, 有些学生就是抱着混文凭的态度 “混日子”, 得过且过。

2.2 是非标准模糊

缺乏对他人的最基本的尊重。 遇事不能冷静应对, 面对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都要以争吵甚至打架去解决。

2.3 自控能力差

痴迷于电子产品, 不能自拔。 上课玩手机, 老师制止还不服气。 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每隔2-3 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

2.4 缺乏责任感

对于自身现阶段的任务缺乏正确认识, 对个人、集体缺乏责任心。

2.5 阅读能力呈现出低龄化

他们喜欢的是时尚阅读和流行阅读, 尤其喜欢惊悚鬼故事, 满嘴是“我靠”“帅呆了”“酷毙了”等口头禅。 至于对古今中外的名著知之甚少, 对必要的科普读物更是无暇顾及了。

总之,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堪忧, 用“每况愈下”这四个字来形容也一点也不为过。

3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唐代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中有两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笔者认为可采用春风化雨般方式:随“文”潜入夜, 润“心”细无声, 即以积极向上的文本去浸染、滋润学生的心田, 让他们的心灵受到和煦的人文情怀的熏陶与滋养, 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1 走进教材, 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范例性”, 即把语文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语言文学的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教师在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 同时重视示范诵读、学生自由诵读等方式, 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 这样做, 既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 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使学生在作品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教学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一文, 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仍死扣小说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贫富差距”这一点去分析课文, 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倘若在教学中联系中职生已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且喜欢评价人的特点, 在课堂上开展“苏比是不是值得同情”等话题的辩论赛, 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用现在的眼光讨论美国社会穷人生活的现状, 或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现象去评价美国的司法制度。 这样, 就拓展了文本的内涵, 用文本去滋养了学生的心灵: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 同时又丰富了学生情感, 健全了人格。

当然, 不仅要在课本阅读中联系学生生活去处理教材, 而且我们还要善于在平时多留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 学生的周记、随笔是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心扉的一扇小窗,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记录下来的学校的班级生活、 青春期的朦胧情感、 喜欢的音乐、感兴趣的影视动漫作品等等,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2 走出教材, 让学生开拓视野, 学会关注社会,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刘国正先生也多次强调, “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 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 ”由此看来, 学习语文的渠道要拓宽, 不能仅囿于有限的教科书。 因此, 我们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 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体察社会、感悟生活, 丰富人文情怀, 促进自身发展。

3.2.1 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 陶冶学生情操

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渗透性, 它重视熏陶渐染式教育。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靠训练, 不能靠灌输, 不能靠说教, 而应当通过教育自觉而又自然地进行。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 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巴金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 ”文学教学尤其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颇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味道。 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坛颇有影响的“情感派教学”正是有力的见证。 所以, 我们必须加强阅读教学, 借助阅读教学, 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收获。

引导学生多读名篇名著。 我们现在要读的不仅限于课本, 还需涉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作家留下的经典。 读经典就是读人生。 多读一些名篇名著, 有助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帮助, 适当推荐一些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的书籍。 如学习了我国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就推荐读《红楼梦》;教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等古文, 就让学生慢慢涉足《论语》《孟子》。此外还应向学生介绍我国以及外国一些优秀的名篇, 如:《三国演义》《简·爱》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积极开展 “名篇名著”阅读欣赏活动。

3.2.2 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 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广泛了解的需要

例如:“神州九号”飞船上天, 到2014 年南京青奥会, 再到自然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可以关注也应该关注的事情, 通过对这些事情的了解、参与、体验, 学生才是我们教育要培养的“人”, 而不仅仅是“才”。 又如:2003 年在我国肆虐的“非典”, 结合2015 年韩国遭遇的MERS病魔,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自身力量的局限性, 重视健康与生命。 这样许多学生就开始学会以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情怀去看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为激烈的社会竞争而感慨, 为弱势群体而忧伤, 为病魔的肆虐而叹息……这种生命的体验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真实, 使学生获得了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3.2.3 通过学生社团培养学生 “活学活用”语文、感悟语文的能力

通过文学社、话剧社、小记者团等学生社团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语文、感悟语文的能力, 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3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大胆裁剪教材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就应该突出“基础和“应用”原则。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选择经典的教材范例, “范例”要适应学生的基本经验和生活实际, 适应学生的智力的“最近发展区”。 中职学生多数都是初中学习的弱势生, 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本来是期望提高的。可是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文化知识, 不但和以前没什么两样, 反而更深更难了, 他们自然会望而却步。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 虽然大多数中职学生有厌学情绪, 但其实,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有着向善、向上的美好愿望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去发掘和开启他们的这种愿望, 并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

在教学中, 笔者大胆裁剪教材。首先, 根据学生水平, 选教材内容。一方面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 使课文成为学习的范例而非要掌握的内容;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知识的难度, 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 摒弃那些与中职生实际需要关系不大的语文知识, 保留对中职生语文能力提高确实有用的内容。

例如:汉字方面:识字大于写字;词汇方面:强化用词练习淡化背词义解释;阅读方面:增加阅读量, 注意培养语感, 减少文章分析;写作方面:提倡实用性写作, 不过高要求创作性写作;口语交际方面:加强具有专业特色的听说练习;文言文学习方面减少古汉语知识的灌输, 选用优秀、精悍、生动、可读性强, 易于背诵的作品。

其次, 适当增加时文。江苏省的中职语文教材基本是按照文体组元的, 为了让教学更贴近学生, 笔者在征求学生意见后, 适当舍弃了那些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却又时代久远, 与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太大的经典作品。 适当拓展教材范围, 从《读者》《散文》《小说月报》 等期刊中选择富有时代气息并为学生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最后, 根据单元要求对裁剪后的课文和时文进行整合。

总之, 中职语文教学应肩负着人文素养教育的神圣使命, 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随“文”潜入夜, 润“心”细无声的方式把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中去, 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本真上来, 重视学生自身素质的完善, 从而弘扬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摘要:本文试图从“人文素养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三个方面解读中职语文的人文素养教育。倡导以随“文”潜入夜, 润“心”细无声的方式把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本真上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熊慧娟.中职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J].读与写, (下旬) 2011 (08) .

[2] 严伟.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8 (02) .

[3] 张彩莲.浅谈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课的研究和探讨——《皮格马利翁》的阅读设计与探究下一篇:智慧城市信息共享服务模式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