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古村落基因特质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09-14

前言:现阶段, 乡村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切的焦点, 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已经成为文化战略中的重要问题, 同时, 古村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借助基因学理念, 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村落与基因相关概述

“基因”这一概念本来源于生物学, 主要指的是生物体遗传基本单位, 利用基因技术, 可以指导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其具体实施原则是将古村落进行生命化处理。古村落本身的形成相对较早, 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 其生产活动、民风民俗、建造记忆在发展历程中一脉相承;古村落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 伴随着文化的交流, 社会经济的进步, 古村落在一次次更新, 但其特有属性及传统文化内涵没有发生太大转变;因为环境的不同, 古村落会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建筑特点。古村落在发展过程中,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是相对稳定的, 这符合基因学中的分子结构相对稳定性;古村落在发展历程中, 村落出现外延, 但建筑形态相似, 这符合基因学中的自我复制能力;古村落的发展为动态演进, 这符合基因学中的可遗传变异;古村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符合基因学中的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性状。

二、浙中古村落基因特质

利用文献分析法可以考察浙中地区古村落的遗传因子、发展历程, 梳理其个性发展的形成轨迹。

(一) 自然地理

浙中地区主要为以浙江金华为中心的部分地区, 处于长江三角洲中经济区内, 南接闽赣、北通沪杭, 主要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具有较高的绿化水平。其地势为中间低、南北高, 三面环山。在气候方面, 这种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且温湿多雨, 春天的气温回升速度相对较快、秋天较为湿润凉爽, 冬季较为干燥晴冷。

(二) 遗传因子及发展历程

古村落遗传基因分类可以分为整体层面、建构层面和单体层面, 在整体层面上, 包含了聚落关系、空间脉络、村落风貌, 在建构层面上, 包含了建筑材料、建构方式, 在单体层面上, 主要包含了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和装饰艺术。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浙中古村落发展为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均包含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1) 形制布局型。这种浙中村落类型的形成可以让地理地貌特点得到体现, 整体村落建筑布局十分合理, 如七星太极村、诸葛八卦村等都是其中代表, 在村落布局中还充分结合了传统文化。以诸葛八卦村为例, 在该浙中古村落中, 其建筑格局的样式布列遵循“八阵图”, 其中有大量明清古民居, 该村落地形为四周渐高、中间低平, 水会汇聚在钟池这一中心位置。在村落内部, 包含众多弄堂, 古老民居星罗棋布。 (2) 古风建筑型。在浙中村落中, 古风建筑型的村落发展历程十分悠久, 距今已有几百余年, 村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包含大量明清时期以及更早时期的建筑, 且有大型古树存在于村落周边, 和建筑物起到呼应作用, 以浙中地区厚吴村为例, 该村的宗祠建于公园1547年, 在建构层面上, 建筑窗棂间门板上包含了鱼跃龙门、四郎探母、代代封候等多种题材的木雕, 在巷弄之间, 分布着大量诉说着历史的古屋老宅。 (3) 古韵山水型。这种古韵山水型村落最大的特点是山水交融、景色宜人, 在其遗传因子中, 也自然包含了结合山水的村落布局, 如在寺平村中, 就面水背山建设而形成, 有一小桥立于村边, 在走入这种古村落时, 可以让人感受到文化享受和艺术享受。寺平村建筑风格主要为徽派建筑, 窄巷通幽, 板石架桥, 在发展历程中, 古村落中的小路为汤溪、龙游村民去九峰山进香拜佛的必经之道, 直至今天, 也可以发现古时供路人休息的古亭遗址。 (4) 植物景观型。在浙中地区, 植物景观型村落位于群山幽岭之中, 部分位于宗祠与村边的古树年龄早已超过千年, 同时, 在这种村落中, 还设置有溪水、廊桥和亭阁, 共同组成一幅幅秀美的画卷。以郭洞村为例, 在郭洞村周边就有很多千年古树, 和古村落内部的小型园林式庭院呼应, 可以让该村落古文化气息更为浓郁。而在郭洞村边, 有一座占地100多公顷、海拔390米的龙山, 更是浙中地区著名的原始森林, 如一道天然屏风立于郭洞村北方, 山上多种几百年的古树茂盛生长。

三、以互联网+为平台, 传承创新古村落文化

(一) 明确浙中古村落保护内容

结合上文古村落遗传基因和发展历程的分析, 在浙中古村落保护中, 需要重点保护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 自然环境。浙中古村落和山水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 在古村落保护中, 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保护因素。 (2) 传统格局。古村落基本传统格局的形成由布局框架、布局形式、街巷方向以及水系流向共同决定, 这种古村落传统格局反映了规划时的思想, 反映了其发展历程中骨架的演变。 (3) 传统建筑。古村落价值集中体现在传统建筑上, 如诸葛八卦村、郭洞村中的建筑就代表了时代、地方以及当地民族的品位。 (4) 传统文化。浙中古村落的传统文化是古村落的灵魂, 如在郭洞古村中, 其村名就来源于何氏家族何承钦撰写的《郭洞记》, 具有悠久的文化意义。利用互联网技术, 可以将保护内容进行细致分解, 并制定出相应细则。对此, 浙中地区相关单位需要积极建设古村落数据库, 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它可以永久保存浙中地区古村落的当前景观和历史记忆, 对于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在相关APP中, 人民群众可以利用Check-in等功能对大量声音、图片、影像、文字进行提供, 让保护工作的物力和人力得到有效减少。

(二) 构建古村落传播平台

随着现代媒介使用权的不断下放, 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已经可以得到有效连接, 可以将民族文化资源逐渐转化为社会资本, 对此, 运用互联网思维, 可以构建浙中地区古村落传播平台,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以及APP等形式推送浙中古村落人文故事及景色、故事, 推送相关旅游信息。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 需要努力实现古村落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目的, 对文化产业体系进行不断构建和完善, 让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创新得到互相促进。古村落文化是古村落活化的核心所在, 对此, 应该对浙中地区古村落历史文化故事予以深度挖掘, 让古村落文化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 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 可以让该地区古村落得到进一步推广。

(三) 构建品牌视觉形象

1. 形象构建原则

运用互联网技术, 在品牌视觉形象的构建中, 需要遵循四方面原则: (1) 独特性原则。在古村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 需要符合当地历史特点、文化背景与非物质文化, 同时, 需要确保建筑特色及历史文化可以符合当代人的认同感与审美感。 (2) 全局性原则。在形象构建中, 需要结合浙中古村落的各个方面, 如在内聚性村落中, 就具有江南水乡的特点。 (3) 系统性原则。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 需要确保其风格具有规范性、系统性, 需要保证相关符号系统内的各个元素均是互相联系且存在关照关系的, 对此,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基础元素进行提炼, 对其进行调整。 (4) 延展性原则。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 需要确保其具有延展性, 因为运用范围表达思想理念存在差异, 所以需要对品牌视觉形象中各个要素进行活化处理。

2. 具体构建方法

以浙中地区郭洞古村为例, 利用互联网技术, 可以完成其品牌视觉形象的构建。郭洞古村是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历史名村, 在建设规划中, 古村落主要发展方向为旅游方向。在浙中古村落中, 很多村落的旅游开放方式各有不同, 如诸葛八卦村就是村民自主开发, 而郭洞村为政府投资开发。

过去, 在保护和宣传中, 多以宣传册与门票为主, 在宣传册和门票上多是风景照片、辅以文字, 且在郭洞村内部, 其公共设施规范性相对较差, 对其旅游开发具有不利影响。通过实际调查, 当地相关部门发现现阶段了解郭洞村的信息主要为网络传播和电视传播, 对于郭洞村的评价较为一般。对其进行品牌视觉形象构建, 在品牌定位上, 该村落为旅游型古村落, 发展目标为“浙中第一生态古村”;在品牌设计中, 其标志表达了郭洞村地形幽深、山水环绕的景象, 利用绿色来突出郭洞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具体推广中, 相关部门做好了内部识别与外部推广两个部分, 在内部识别中, 在当地信封、名片、信纸上都融入了郭洞村的品牌视觉形象, 以此来让工作人员和村落人员荣誉感得到激发, 在外部推广中, 在原有推广宣传手段的基础上, 相关部门重点关注了互联网媒介的网络宣传, 加大了郭洞村的宣传力度。

结论:综上所述, 借助基因学相关理念, 结合实际情况, 可以将浙中古村落划分为形制布局型、古风建筑型、古韵山水型和植物景观型这四种类型, 利用互联网技术, 通过明确浙中古村落保护内容、构建古村落传播平台和构建品牌视觉形象的方法可以让浙中古村落得到良好的保护, 可以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对古村落与基因的关系作出概述, 对确定古村落基因遵循的原则、古村落基因的特质及其成因作出分析, 然后结合浙中古村落的实际情况, 对浙中古村落基因特质作出探究, 最后提出几点以互联网+为平台, 传承创新古村落文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浙中古村落,基因特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思芸, 陆峰.关于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33 (06) :67-68.

[2] 王伊可.浙中南传统村落水口景观浅析[D].浙江农林大学, 2016.

[3] 张建宏.乡村旅游影响下浙中地区古村落民俗文化变迁研究[J].经济论坛, 2015 (09) :105-1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外汉语教材《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一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下一篇: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热门文章

中古汉语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