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体规划范文

2022-06-22

第一篇:农业综合体规划范文

农业综合体项目规划

洪广镇田园怡景高效农业综合体

项目建设规划设计

广荣村田园怡景高效农业综合体项目区,位于贺兰县中北部,与石嘴山市交界,南至银汝路、西至东一支渠、北至平罗交界、东至洪广营。概算投资3亿元,总规划面积约2655.45亩,其中:村庄用地60亩;一般农用地1158.15亩;自然保留地194.85亩;基本农田510.45亩;坑塘水面729.25亩;农田水利用地2.25亩。

项目于今年10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底前建成投产。主要发展设施农业、食用菌种植、高效水产养殖、农业科研研究、农产品加工、农事体验、民俗体验及旅游观光等。采取六联动(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市场+农户)、五保障(政策、技术、服务、资金、效益)的运营机制,构建“公司+园区+贫困户”产业扶贫运营平台,打造洪广镇广荣扶贫产业园区。项目充分发挥社会扶贫投资,创新扶贫模式,采用和政府共同成立基金运营公司,由基金运营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并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进行运作,确保到2020年实现我镇1159户建档立卡户和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项目自开工以来,正在组织实施正源街以东34栋设施

1 拱棚的放线、预埋件基坑开挖和项目区外围绿化工程,预计11月25日前完成拱棚地下基础和植树绿化工作。同时,计划在11月初开挖正源街以西景观水系,计划2018年5月份前,全面完成湖边景观绿化工程和34栋单体拱棚的建设工程。北庙

1、2队民俗村改造新建拆迁工作,已成立工作组并召开村民大会,10月底前完成协议签订工作。

田园怡景(广荣扶贫产业园)开发坚持扶贫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开发,将中医药产业、农业、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景区内部各功能区项目之间设计突出传统与时尚、经济与生态、企业与社区、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融合发展,从而塑造引擎性项目,形成核心吸引力。

主要从7个板块划分功能区:

1、主入口体验区-打造珍惜植物停车场、景区精神堡垒机特色主入口观光区;

2、现代农业生态养殖体验区-通过入口广场进入到生态滨水区,穿过荷花池可进入到游客接待中心,规划有特色滨水农业有机生态餐厅,自然生态鸟岛,黑天鹅养殖基地及健康水产养殖,既可以感受多种景观体验,也可以品尝到新鲜健康的农产品;

3、生态农业花田种植体验区-以开花的农作物为主要种植对象,穿插景观花海,在体验区打造特色民俗商业街及七彩眷村,集住宿、餐饮、商业为一体;

4、现代农业科研商务体验区-主要以科研教育、商务贸易为主。建设现代化

2 智能温室、现代化农业科研教育基地及生物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更宽广的交流学习平台;

5、现代农业阳光大棚种植区-主要分为智能控温大棚及传统膜结构大棚,用于培育各种农作物;

6、农产品加工基地-景区内的农作物及中草药种植都可通过加工基地进行深度加工,生产成熟健康的周边产品进行售卖,带动景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解决周边居民的就业问题;

7、有机肥加工基地-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施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项目的建成必将对周边居民产生巨大影响,辐射带动广荣村、北庙村、洪西村、洪广村、高荣村、金沙村、欣荣村。 景区内部的管理运营必将解决大量的滞留劳动力,对村落的重建意味着将来大量的客流量的涌入,带动就业人数,整个项目为我镇镇域范围内的村民的生活质量及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农业旅游扶贫战略推动生态高效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的定位。

洪广镇人民政府

2017年10月29日

3

第二篇:河东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河东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

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科学性、有效性,保持农业综合开发连续性和整体性。根据《临沂市“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编制意见》基本精神,结合全区“十一五”总体规划目标,特编制本规划。

1、农业综合开发简要回顾

1.1 1988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

1988年以来,在河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指导下,经过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自1995年建区以来,完成投资733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市各级财政投资2733万元。通过项目实施,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和扶持发展龙头企业项目8个。

项目涉及汤河、相公、太平、八湖、郑旺、芝麻墩、梅埠7个乡镇。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十年来动用土石90万立方米,开挖疏浚渠道550公里,衬砌渠道110.6公里,建U型渠41公里,建桥涵闸1181座。新打机电井20眼,建电灌站4座,改造扬水站1处。新修道路120公里,整修道路110公

1 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万亩。累计新增粮食1830万公斤。新建补、植农田林网5380亩(折实),植树65万棵,建护林房55处。

——改善了生态环境。项目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田间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林木覆盖率由18%提高到24%。八湖万亩藕塘和兰冠花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形成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和观光旅游区。

——农业结构调整得到优化。通过十年开发,共建设优质粮、杞柳、蔬菜、西瓜基地5万亩,扶持种养业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处,农产品加工能力得到加强。

——农村科技水平得到提高。新建、配套、完善各类科技服务中心8处,科技示范园2处。培训农民技术人员5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0万份,购仪器30台(套)。项目区农业科技贡献率由过去的不到50%提高到65%。

——增加了农民收入,密切了党群关系。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开发前的2700元提高到3100元,比项目区多出400元;多种经营项目和龙头企业安排就业农村劳动力3000多个。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1.2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

2 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河东区委、区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明确了一系列规定。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并在项目区设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区所在的乡镇,村均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做到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实施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使项目实施工作有序地、扎实地开展。

突出开发重点。

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坚持以水利工程措施为主,农业、林业、科技、生物、农机措施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治理,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加强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模式。

强化开发管理。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统一管理,层层把关,努力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水平。一是把好选项关。坚持择优扶持的原则,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对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领导小组审定,选择开发潜力大、开发效益好,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的乡镇为项目区。二是把好质量关。在农业综合开发工

3 作中,将抓工程质量贯穿于项目工程建设过程的始终。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前,规定工程的统一技术规范和统一质量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项目工程竣工后,组织验收,建立档案,办理移交手续。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设计到检查、 验收,一环扣一环,加强管理,从而保证了项目工程的质量。

坚持以农民群众为开发主体。

农业开发办公室放手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开发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开发意识和主体意识,变要我开发为我要开发。

注重开发合力。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协助。各有关部门在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树立全局观念,服从于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农业综合开发的合力。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动做好综合、协调工作,特别是在项目选点、规划编制、计划审查、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方面,搞好组织协调,让各部门共同参与,综合决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1.3“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形势分析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在工作中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我区农业综合开发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大。三是农业综合开发难度加大。总之,农业综合开发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国富民强。

2、全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1自然状况

河东区地处临沂市东部,位于东经118°12′—118°19′,北纬34°52′—35°31′之间,北邻沂南县,南靠临沂经济开发区,东接莒南、临沭县,西邻兰山区,总面积727平方公里,境内除北部汤头、刘店子、八湖镇有部分丘岭外,中南部为平原,是临沂市的农业大区。

5 2.2社会经济状况

全区下辖5个办事处,5个乡镇,407个行政村,总人口50.9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农村劳动力20万人。耕地面积59.2万亩;人均1.1亩。2005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47.9亿元,农业总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2.3农业生产状况

2005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2.5万亩,总产19.08万吨。全年新增经济作物4万亩。粮经作物比例6:4,农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大蒜、白柳条、蔬菜为主。

2.4水资源状况

河东区水资源总量27800万m3,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2800万m3,地下水资源量17400万m3。现状地下水可开采量6700万m3,河东区水资源丰富,东临沭河,西靠沂河,石拉渊总干和葛沟总干纵贯南北,可供水量37200万立方米,需水量36300万立方米,供需差值900万立方米。

2.5现有灌溉工程设施及运行状况评价

现有干、支、渠160公里,排水沟105公里,桥涵500座,生产路500公里。水利设施不配套,桥涵闸损坏严重,田间道路崎岖不平,林网建设不健全,灌区渠道年久失修,跑、冒、滴、严重。河东

6 区现有大型水闸20座,但由于一些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当时设计标准低,现在不同程度的存有各种隐患,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2.6农业产业化经营状况:

河东区的农产品加工业起步早发展快。建区以来,全区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先后建成了蔬菜、大蒜、西瓜、粮食生产基地,重点扶持了临沂大林食品有限公司、临沂万全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畜牧方面重点培植了梅埠社会冷藏厂等企业。其中临沂大林食品有限公司为省级龙头企业,临沂万全食品有限公司为市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势已由过去的松散型、独立型发展成为现在的密集型、联合体,“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链条已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生产基地发展,生产基地又为农产品企业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农产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稳定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目前,全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些主导产业的农产品虽有总量规模,但其加工环节薄弱,加工增值率低;有些主导农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市场占有份额少,企业规模偏小,满足不了全区农产品的加工需求,农产品主要还是以初级产品外销为主。为此,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全区重点培植的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并培植出更多、更大的龙头企业。

7 3.规划区基本情况。

3.1规划区的选择

农业开发办组织农口及有关部门的专家对全区土地情况进行综合考察论证,确定了3片为农业开发区,土地面积是10万亩,涉及7个乡镇。北片涉及刘店子乡、汤头镇、八湖镇。项目区北接莒南县,西靠206国道,东临沭河,南到太郑路。

中片涉及相公、汤河、凤凰岭三个乡镇,项目区北接太郑路,西靠206国道,东临沭河,南到凤凰大街。

南片涉及重沟镇,项目区北靠327国道,西、南临经济开发区、东靠沭河,规划区内土地集中连片。

计划2006年对刘店子进行综合开发,面积1万亩。

产业化项目是:按照《临沂市“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编制意见》的指导思想和选项原则,依据我区目前产业化经营的现状,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在对全区资源,产业现状和现有涉农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考察,分析论证。认为我区农业的优势资源为蔬菜脱水、畜牧产业等,需要扶持的重点产业是蔬菜脱水加工、畜牧养殖加工。

8 具体项目是:临沂万全食品有限公司MD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河东区良种奶牛胚胎移植配套工程建设项目,临沂市三益畜禽有限公司无公害蛋鸡育雏、育成扩建项目。

3.2.1自然状况

规划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北片项目区位于河东区北部,面积4万亩,中片位于相公、汤河,凤凰岭三镇4万亩,南片位于重沟、汤河镇面积2万亩,北片多丘岭,土壤类型为沙壤、水稻土,中片、南片为平原。土壤类型为黑土。项目区无霜期200—210天,多年平均干旱指数1.37,属偏干旱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417小时,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14℃,多年平均降水量862.9毫米。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

3.2.2社会经济状况

规划共涉及刘店子、汤头、太平、八湖、相公、汤河、重沟7个乡镇办事处,区国民生产总值35亿元,农业总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农户9.1万户,农业人口29.3万人,农业劳动力13.1万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业务素质较高。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人,中级技术人员80人,初级技术人员50人,农民技术人员1000人。

9 3.2.3农业生产状况

规划区内耕地面积29.6万亩,全部为低产田,农业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偏低,基础设施不配套,优势农产品布局集中。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复种指数为160%,粮经比例为6:4,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划区内的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

3.2.4水资源状况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9440万m3,其中地表水7650万m3,地下水2790万m3,需水量7540万m3,其中农业灌溉蓄水量2590万m3,其他需水量1950万m3,可供水量8280万m3,供需差值740万m3。经调查论证,规划区地上、地下水质较好,没有污染,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奠定了良好基础。

3.2.5现有灌排工程模式,灌溉管理模式,工程状况与评价。

规划区主要水源引自石拉渊总干和葛沟总干,石拉渊总干、二支渠由于开挖时间长,工程老化,退化极为严重,且渠道为土渠,大部分冲淤坍塌,杂草丛生,输水能力低,配套设施不齐全,跑、冒、滴、漏损失严重,灌溉周期长,增加了灌溉成本。田间斗、农渠、坍塌、淤积严重,有的甚至被老百姓平整种了庄稼,严重阻碍了灌溉。

(2)建设标准:

10 项目区水源有保证,灌溉保证率达90%,排涝标准20年一遇,主要建筑设计不低于10年一遇,节水灌溉面积达90%以上。支斗、农渠系配套畅通,主要渠道全部硬化,建筑物均采用石料或砼结构,且配套齐全,排水沟渠配套畅通,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土方碾压密集、坡面,路面平整。

4、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必要性

1、存在的制约因素

1.1水利设施

现有水利工程配套不全,数量又少,加之灌溉节水率低,远远不能满足规划区农作物用水需求,特别是北部丘陵区,80%的土地根本浇不上水。规划区内缺少必要的桥涵和完整的田间灌排水渠系。在中南片平原区,汛期造成排水困难,易形成内涝,北部丘陵区则造成水土流失。

1.2土壤

项目区中南片土地多年来缺乏深耕,土层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易涝易旱,加之施肥单一,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北部丘陵区土层较薄,土地不平整,水土流失严重,保水性能非常差,易旱。因此,对土壤需要进行深翻改良。

1.3农业生产科技

11 规划区各乡镇农业生产科技服务体系虽然健全,由于缺乏示范推广经费,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品种还远远不能在农业生产中及时推广、服务于农民。加之规划区农民科技水平不高,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因此,种田科技含量不高,科技贡献率较低。

1.4农业生产结构

由于受灌溉条件和农民科技意识不高等因素的制约,种植模式单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缓慢,农业综合效益低,且难以很快提高。

1.5农田林网

在中南片,农田林网建设差;北部丘陵区地堰缺乏植被,虽有少量经济林,由于管理不到位,其产量较低,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生态防护效益。

1.6农民组织化程度

在规划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刚刚起步,农民专业协会、群众联合体等农民自发组织较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生产经营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物资、设备、资金、技术和劳动生产力等生产要素不能有机结合,没有规模优势,重复投入,生产成本加大。很难适应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

1.7农业产业化

12 规划区农民产业化经营意识淡薄,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8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规划区各乡镇农技、畜牧、果树、农机、水利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技术力量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5人,中级职称的80人,初级职称的50人,农民技术员1000人。同时,各村都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在技术培训、指导、植物防疫,化肥、农药、良种、农机等使用技术推广方面服务功能齐全。

1.9农业标准化

规划区群众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了解不够,难以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因此必须加强对规划区群众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农业生产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按标准化生产,真正做到生产讲标准、讲规范,产品讲质量、讲品牌。

以上不利因素的制约,导致规划区生产发展缓慢,生产水平低,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低。

2、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13 为彻底改变现有农业生产状况,必须发挥规划区内的资源潜力和优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业生产灌排水渠系不畅、易旱易涝的问题,把规划区建设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业示范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1潜力分析

规划区中低产田改造,关键是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整地改土,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对现有水利设施的修复配套,实施节水灌溉,扩大灌溉面积,对土地进行深翻改良,良种推广、配方施肥、建设农田林网,增加植被等措施,使现有中低产田变成高产田。

2.2有利条件

一是规划区内地势较平坦,连片集中,便于开发。二是规划区土地开发潜力大。三是具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水源,且有一定规模的水利配套工程。四是规划区所在党委、政府对开发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要求都比较明确,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团结,号召力强,开发积极性高。五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搞好开发极为有利。六是方田建设和区域化种植初具框架,便于提高完善,有利于园林化建设。七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便于筹措配套资金。

5、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目标

14 5.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确保粮食安全和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造中低产田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外向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示范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5.2选项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农业综合开发在资金投向上,要重点向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倾斜;要重点突出中低产田改造和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突出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2、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培育支柱产业,统筹安排各类项目和资金,着力强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培植优势产业,带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

15

3、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土地治理项目要按灌区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克服分散零星开发的现象。产业化经营项目,要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增产潜力的农产品加工、种养、流通项目集中扶持、连续扶持,并与土地治理项目紧密结合,联手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4、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

5、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项目。

6、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原则。一切从国内市场需求出发,不搞花架子。

7、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努力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又要积极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5.3主要任务:

按照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临沂市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农业综合开发安排的具体任务是:

(1)土地治理项目:改造治理中低产田10万亩,造林5000亩。

16 (2)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5个。

5.4建设目标:

(一)土地治理总的要求是以农田水利为核心,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建成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1)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以解决旱涝保收,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通过开发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实现高产稳产。在工程设计上,根据方田总体布局和节水灌溉的原则,排灌结合,沟、渠、路、林、桥涵闸全面配套。

(2)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区要按照农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际需要规划设计林网、林带。林网网格面积控制在250亩左右,林木覆盖率达到24%以上。

(3)整地改土与农业机械化建设

深翻整平土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推广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使土壤肥力有明显提高。推广机械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7 加强项目区农技推广,改善培训服务设施,培训农民技术人员5万人次,提高农民素质,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90%以上。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

按照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抓龙头项目。一是大力扶持临沂万全食品有限公司MD农产品果蔬产品深加工项目。达到年产真空低温油炸果蔬脆片产品2000吨,生产线及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土建达到优良等级,购设备套,建生产车间辅助车间5000平方米。二是临沂三益畜禽有限公司无公害蛋鸡育雏育成扩建项目;三是河东良种奶牛培胎移植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四是临沂片山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提取及蔬菜深加工项目。五是临沂大宋食品有限公司腌制灭菌车间建设工程。

6、规划建设方案

6.1优势农产品培植方案

建区以来,河东区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蔬菜、大蒜、杞柳、果品加工等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给予扶持,通过各方面努力,主导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建成一批优质蔬菜基地、西瓜基地、大蒜基地、杞柳基地。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前,以蔬菜脱水为龙头企业达到了40家,以临沂三益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畜禽养殖加工企业达到了30多家。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路子,对目前全区重点培植的龙头企业和具

18 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从政策、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加工增值率和出口创汇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壮大科技队伍和产业经营化网络,服务于产业化经营,促使农业综合效益全面提升。

6.2土地治理规划区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农业开发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关于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要求,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初定了多项方案,经过认真地分析论证,确定了全区“十一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地点、规模和采取的工程措施等。在水利措施上,采取新打配套机电井,修建防渗渠、输电线路配套,铺设地下输水管道和开挖大口井等措施,使灌溉设施全部达到节水化。在农业措施上,重点搞好整地改土,生产路建设。在林业措施上,以营造农田防护林网为主。在科技推广措施上,大力开展技术培训,重点搞好良种、良法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

6.3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方案

按照《临沂市“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编制意见》的指导思想和选项原则,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经过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十一 19 五”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需继续依托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发展以蔬菜脱水、畜牧养殖为主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具体项目是:临沂万全食品有限公司MD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河东区良种奶牛胚胎移植配套工程建设项目,临沂市三益畜禽有限公司无公害蛋鸡育雏、育成扩建项目,临沂片山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提取及蔬菜深加工项目,临沂大宋食品有限公司腌制灭菌车间建设工程。

7、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7.1土地治理规划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7.1.1水利措施:

开挖疏浚渠道400公里,建桥涵闸1300座,修防渗渠102公里,铺设地下输水管道10公里,新打配套机电井278元,输电线路配套30公里,合计3500万元。

7.1.2农业措施: 改良土壤8万亩,整修道路320公里,建小麦、水稻良种基地20000亩。土壤经改造后理性化情状得到明显改善。购农业机械50台(套),合计1000万元。

7.1.3林业措施:

20 农田林网方格化,新建农田林网5000亩(折实),植树50万棵。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5%以上,优化生态环境。林木覆盖率达24%以上,建护林房40处,合计100万元。

7.1.4科技推广措施:

项目区全部发展优良品种,良种推广率达到100%,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95%以上。培训农民5万人次。印发资料20万份,购仪器设备300台(套),合计400万元。

7.2产业化经营规划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产业化经营项目需投资446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13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300万元,企业自筹1860万元。临沂万全食品有限公司年产真空低温油炸果蔬脆片产品2000吨能力,生产线及生产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土建达到优良,购设备8台套,建生产车间、辅助车间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900万元,其中土建及购臵设备720万元,其它180万元。临沂市三益畜禽有限公司无公害蛋鸡育雏育成扩建项目,建成国际一流的全自动鸡舍,生产加工车间5000平方米,购设备10台套,投资800万元。河东良种奶牛胚胎移植配套建设项目,引进良种奶牛200头,新上全自动鲜奶包装设备一套,计划投资560万元。临沂片山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00万元,建大型现代化全封闭浅渍调理加工车间5400平方米,GABA成套设备一套,深加 21 工生产线一条。大宋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700万元,建杀菌车间3800平方米,购巴氏杀菌设备一套,两吨锅炉一台。

8、资金筹措方案

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发任务所需的资金,按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渠道,主要包括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区级配套资金,区以下群众自筹资金。另外,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积极吸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大户投资搞开发。

8.1土地治理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地方资金2000万元,区以下自筹1000万元。

8.2产业化经营规划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446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300万元,地方财政扶持1300万元,企业自筹1860万元。

8.3规划资金筹措方案总结

项目预计总投资946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600万元(土地治理项目4000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2600万元)。土地治理项目自筹1000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自筹1860万元。

9、项目效益预测

22 9.1经济效益

9.1.1土地治理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小麦亩产由原来的250公斤提高到350公斤,水稻亩产由原来的40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增产小麦1000万公斤,水稻1500万公斤,累计增产粮食2500万公斤,增加产值4350万元;防渗渠的修建或清淤后,提高了水的利用系数,亩减少了灌溉定额,节约水费5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达44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470元,比开发前人均纯收入提高370元。

9.1.2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经济效益

根据设计生产能力,产业化经营项目实施后,年增加生产能力6000吨,年产蛋鸡200万只,奶牛1500头,鲜奶6000吨,腌制成品35万箱,r—氨基丁酸年加工300吨。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税3790万元,增加就业人数2890人,受益农户8200户,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

9.2生态效益

通过开发建设达到平原绿化标准,林木覆盖率达到24%,提高5个百分点,起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增加土壤肥力,保持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降低了污染程度,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23 9.3社会效益

增加灌溉面积60000亩,改善灌溉面积40000亩,新增排涝面积30000亩,减少了水事纠纷,密切 了干群关系,减少了农民劳动强度,支持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减少了农民抗旱用油及购臵喷灌机等设备的支出。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当地及周边省、市4万户农民从事水果、蔬菜种植,同时吸纳社会闲散劳力到工厂就业,增加就业岗位,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70元,增加了地方财力,繁荣了地方经济,促进了社会稳定。

10、项目的运行管护

10.1土地治理项目运行管护

镇村两级组织专职人员管理道路、水利设施、树木等,会同公安部门制订村规民约,与专职管理人员签订责任书,把管护内容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护人员,待遇同管理质量挂钩,做到奖罚分明,确保开发区内各类设施、树木不受损坏。同时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按照季节、农时对管护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对管护不到位而造成损失的,除给予批评教肓赔偿外,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水利部门按照国家水费收取标准,抓好水的有偿使用,做到以水养水,以水养工程。

10.2产业化经营项目运行管护

24 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管护措施,明确产权和管护责任,建立健全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督,保障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营机制,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促使企业按时偿还国家财政有偿资金,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福利待遇,永葆企业旺盛的生存活力。

11、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11.1 加强领导。

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区、镇两级分别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协调开发工作。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具体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区财政局负责开发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11.2 实行招投标制。

推行工程招标投标制,在开发领导小组领导下,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严格程序,严格管理。

11.3加强质量监督。

开发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组织专人对施工臵备的物料质量进行检查,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严禁使用。绿化苗木就近选择,与供苗单位签定协仪,确保苗木纯度和成活率。

25 11.4认真搞好宣传发动。

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有投资要搞开发”,国家没有投资也要搞开发的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要我开发,为我要开发,大力宣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充分认识农业开发的意义,从而形成良好的农业综合开发氛围。

11.5加强资金管理。

按省市区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和报帐提款制度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财政资金由开发办、财政局审查核实后,同一报帐、统一管理;自筹资金部分,由镇财政所统一管理,经审查核实后统一报帐;对农民投工投料登记造册,张榜公布,确保资金使用手续完备,帐物清楚。

26

第三篇:局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三年规划

诏安县农业局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

一、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为核心,以加强农业执法和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为抓手,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产业安全为重点,着力创新农业执法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和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二) 基本目标。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农业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能力和执法的水平,经过3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 、农业执法体系基本健全,全面推行综合执法。

2、农业执法监督制度逐步完备,农业执法行为有效规范。

3、农业执法装备手段得到改善,农业执法能力显著提高。

二、三年规划时期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按照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把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作为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切实转变农业部门职能。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加强和改善农业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法制建设,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切实履行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和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

1安全,更好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

(二)、认真梳理法定职责,切实落实法定责任

要对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本级农业部门承担的法定职责进行认真梳理,将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检疫防疫监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等方面的质量监测、 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行政指导等法定职责细化分解,落实到岗位,责任到人,确保各项法定职责得到全面履行。

(三)、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农业违法行为

要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认真实施2009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继续开展以规范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行动。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要确保对辖区内监管对象进行巡查 ; 并且不定期地突出抓好集中执法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督查,扎实做好源头监管和市场准入,加大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力度,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

(四)、创新执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近年来,我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正在逐年推进,并且已经取得了明

显的成效。县级农业部门是农业违法案件的基本管辖主体,承担着绝大部分农业执法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农政发〔2008〕2号)精神,重点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执法。要按照农业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农业县(市、区)全部实行综合执法”的要求,在三年内,实现我 县全面推进综合执法。 要按照“有编委批准的正式机构,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有与执法相适应的执法手段,有完善的执法制度,有明显的执法效果”的“五有”标准,重点加强经验总结和规范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要按照“查漏补缺,提升已有机构能力”的要求,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五)、加强执法培训,不断推进执法能力建设

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认真组织好农业行政执法证件申办和审验工作,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要选配政治思想好、年富力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较强工作能力的同志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优化执法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切实把好执法人员入口关。要进一步加强执法效能建设,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执法职能,全力维护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六)、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注重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大力倡导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要认真贯彻执行《诏安县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手册》等规定,建立健全执法公示制度、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制度、执法案件调查、审核、听证、决定相分离制度、罚缴分离制度、投诉举报制度、过错责

任追究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等。农业部门一把手为本单位执法责任制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自觉接受上级监督,通过开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督查、执法责任制考核、执法案卷评查、案件督办、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加强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对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依法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者,将根据有关规定依法严肃处理。

(七)、加强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条例规定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依法、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务信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同时,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规范性文件实行动态清理,积极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八)、 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增强全民农业法制意识 认真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进一步加大农业系统内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单位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机关公务员和执法人员要继续加强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和农业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农业工作法治化的需要。要进一步拓宽农业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和内容。突出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送科技下乡、食品安全宣传周、12.4法制宣传周等大型活动,继续借助政风行风热线平台与社会各界直接交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

法、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 畜牧法, 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农业法制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依法治农的良好氛围。

(九)、切实加强领导,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法制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重视抓好农业法制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对农业法制建设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农业法制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法制工作机构,充实德才兼备的人员,积极争取将农业行政执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增加投入,解决执法机构的交通工具、取证设备、信息设备等必要的执法装备,不断改善和丰富执法手段。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努力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九日

第四篇:《“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 编写提纲

“十二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承上启下的五年,是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五年。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的编制对于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十二五”时期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引领和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全市农业和优质农产品的综合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保障粮食生产安谦,推动产业化发展,保持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现状与回顾

1、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及定位

简述农业综合开发的特点,重点叙述当地农业综合开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对解决“三农”问题所做出的贡献。

2、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1)主要成效:简述“十一五”期间所取得成效,一是按照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和部门项目进行分类总结;二是对当地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做法、机制创新、管理办法等进行总结。

(2)存在的问题:比照“十一五”发展规划分析实施与规划之间产生的偏差,剖析产生的原因。

二、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潜力

1、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之一,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对此,深刻剖析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当地“十二五”时期的迫切性,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两个聚焦”等的重要性。

2、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发展潜力分析

(1)优势条件

工作基础:各地通过多年来的开发,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辐射面越来越大,并且项目区通过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规划设计为当地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

开发潜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面广,但与各地的积极性相比,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仍不能满足需求,每年申请项目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当地尚有丰富的水土资源、中低产田和优势农产品亟待开发,开发潜力巨大。

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早已成为我国重视和发展农业的一个窗口,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因此,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投入机制向多元化和市场化转变,国家扶持的开发资金力度不断加大,而且日趋合理。同时,也为当地发展农业生产搭建了资金整合的平台。

科技含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注重科技投入,在项目区内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注重高新科技的应用和人才的吸纳,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装备武装农业,增加项目区的科技普及率和贡献率,切实有效地将农业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实实在在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示范功能:农业开发项目区旨在建成农产品的高产稳产区,科技兴农的典型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区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先行区,这对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科技进步,推动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突破、示范和导向作用。

(2)制约因素

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

资源的衰退加重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难度和强度。

高新技术、管理人才资源的缺乏影响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农业综合开发体制和机制还需完善。

三、“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建设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为重点,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创新开发机制,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牵动、示范和突破作用。

2、规划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带动原则

(3)坚持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原则

(5)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原则

3、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围绕当地确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明确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建设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等为重点,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布局和主要任务

1、区域布局

结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区域发展方向,以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为主要任务,以土地治理项目为重点,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水利、林业、农业、科技等措施综合配套,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主要阐述区域项目布局和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支持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集中资金,连片开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具有优势及地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农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来展开。

2、主要任务

各项任务要求细化,分项目类别、分实施(2011—2015年)。

土地治理项目任务: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中型灌区改造等项目(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的建设规模、实施范围与地点、主要内容、实施效益、投资规模;小流域治理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的建设规模、实施范围与地点、主要内容、实施效益、投资规模。

产业化经营项目任务:优势农产品基地(含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养殖园区项目的建设规模、实施范围、主要内容、实施效益、投资规模;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的现状,项目的建设规模、实施范围、主要内容、实施效益、投资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的建设规模、实施范围、主要内容、实施效益、投资规模等。贷款贴息项目的扶持个数等。

农林水部门项目任务:水利(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林业(名特优新经济林和花卉品种引进示范项目)、农业(良种繁育项目、优势特色种养项目)。对以上项目由分管主管部门撰写“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任务、实施区域、建设规模、实施效益、投资规模、保障措施等。

具体项目要认真填写附表(列出具体的项目名称、投资额及资金来源、建设任务、实施内容、效益、实施地点、群众投工投劳、直接受益农户数、直接受益农业人口数、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额、年培训合格劳动力人数等)。

五、“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总投资规模

总投资额方案:中央财政资金(以2010年投资规模为基数,按年均增长15-18%测算,下同)、省级财政资金、市县财政资金、群众自筹资金数。

(1)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方案,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市县财政资金、农民自筹资金数。

(2)产业化经营项目投资方案,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市县财政资金、企业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等数。

(3)农林水部门项目投资方案,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市县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等数。

2、分投资规划

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农林水部门项目2011-2015年分投资计划(含投资额、资金来源)。

六、“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保证“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投入政策、制度、创新机制、管理、组织领导等。

1、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

2、发挥区域优势,培育优势产业 ;

3、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多元开发 ;

4、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发展;

5、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开发效益;

6、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

第五篇:浅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前期规划有关工作

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前期规划工作中

立项、实地勘踏和设计的一点意见和建议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是支持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农业综合开发在我县实施十七年来,为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一般来讲包括项目的立项启动过程和计划过程两个部分。一般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础建设项目所要求提供的文本材料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施工设计、计划编报材料等。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2010年9月4日财政部令第60号)第三十条规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期准备是指项目正式申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开发规划、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应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我县土地治理项目前几年一直执行的是:制定规划、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替代项目建议书)、项目扩初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工程设计的内容)。

为体现农业综合开发“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开发项目质量,提高开发效益,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作用。根据《国家农业

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试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我认为对以后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以建立竞争立项机制。

一、申请立项

我们要运用广播、电视和文件等多种形式,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任务和投资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目标、要求向全县公开,通过自下而上逐级申报,有开发意向的乡镇政府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后,成为年度项目竞争单位。

二、前期准备

拟建项目区内的村应在乡镇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村民对实施开发和自愿筹资投劳的意见,并形成相关的书面材料。村民会议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参加,村民代表会议应有五分之四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意见须经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和参会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签字同意。

三、考察考评

每年县农开办组织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拟建项目区,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竞争立项百分考评标准》(根据需要由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编制)进行考评,评出每个项目区得分,为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四、申报立项

县农开办将考评结果上报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县农业领导小组有关领导和专家评估论证后本着择优立项的原则,将最优的项目区作为本年度项目申报立项。

未列入当年申报立项的拟建项目区,应继续完善各项工作,竞争下一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对已经成为县农业综合开发本年度项目立项申报的项目区,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项目区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重点,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好农田水利配套工程的规划设计,又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前提和技术保证。

怎样才能做好土地治理项目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项目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领导。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非常关键。如果轻前期规划设计,容易导致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明显滞后于后期项目建设,出现后期项目实施时计划变更和调整,突出反映在项目内容不实不清,立项后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其次要深入实地,认真勘测、科学规划设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工程规划设计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要充分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又要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实

际需要,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注重调查研究,要突出当地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吸收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因此,要做好项目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就必须深入项目区实地,认真勘测,科学规划设计。要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针对项目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结合地形地貌、水源状况,科学地进行灌排系统规划,合理地安排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通过规划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项目区的实地勘踏和设计是规划设计整个前期工作的重点,它关系到后期的各项工作,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扩初设计,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顺利与否,施工进度的快慢,工程质量的好坏,甚至关系到整个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大局。

我个人认为,项目区的实地勘踏和设计要做到“三进三求三改”,即在项目区实地勘踏和设计期间至少三次深入项目区,至少三次征求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至少三次把修改后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民群众进行沟通。

第一次实地勘踏和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合规性

项目区的选址是否符合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治理规划,是否存在与当地乡镇政府自身建设规划的不一致。要结合城乡

统筹试点和新农村建设,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县农村工作重点相一致。

2、地形地貌

是否为平原小区、丘陵小区或梯田小区,是否存在地形地貌复杂、高差大等难以施工的问题。

3、水源情况

灌溉水源和水资源利用是否有保证。

4、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情况

项目区内灌排、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情况是否能满足项目的实施。

同时要把项目区的边界和项目实施区域确定下来,全面的掌握项目区的各项情况。

“二进”主要把第一次的规划方案与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在深入田间地头,逐一修改和落实存在的错误和漏洞,“三进”是把第二次的修改方案再次与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民群众进行沟通,深入最基层,听取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好规划设计方案。只有反复的征求和修改,才能使得项目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获民心,得民意,才能让后面的各项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结合前天的市办培训班会议精神,对于设计方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从今年起,省办对土地治理项目的申报流程、时间及批复文

件作了重大的调整,我们今后的工作也要以省、市办的要求相应的调整。并且今后的各项前期工作,要在“早”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做到早勘察、早定案、早动员、早部署,确保该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顺利实施。

2、在测量设计上,根据上级的要求,需要统一编制依据,因此,我认为开发办所有人员和项目设计人员都应对这些编制依据、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重新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大家能够更加熟悉相关业务。

3、应该先把项目区施工的边界范围确定下来,在项目区实地勘踏、测量时,将相关图纸与实地对照,认真核定项目区的边界,防止出现遗漏以及将项目区外的地区列入开发治理的范围。

在搞好项目区的实地勘踏和设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后期工程建设的影响,使工程设计尽可能完善、准确,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

以上是我对土地治理项目前期工作中关于立项、实地勘踏和设计的一点意见和建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聘请医生协议书范文下一篇:品牌文化的魅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