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部七一演讲稿

2022-10-20

在写演讲稿时,需要做到论据、论点明确,不能随意编写演讲稿。一份好的演讲稿,需要做到情感充分表达,真实符合常理。那么,你知道怎样写出优质的演讲稿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社区干部七一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社区干部七一演讲稿

社区党员七一建党节演讲稿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中国共产党八十四年的风雨历程,她使中华民族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富强,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举世瞩目的辉煌乐章。这一历程,是党始终实践“三个代表”的历程,是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程。

也许,有人要问:党的先进性,好象与我们普通党员没有多大的关系?我要响亮地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纳细流,无以成江海。党的先进性,正是由千千万万奋斗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用自己的人生价值去体现的!一个普通党员,也许不可能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平凡的岗位,也可以为党的先进性注入亮丽的色彩!正如一棵小草,你也许会觉得它平凡,甚至会忽视它的存在,但正是千万棵小草装点着祖国的大江南北,锦绣河山!

面对敌人的屠刀和牢笼,夏明翰挺直了腰杆,发出了“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丢”的光辉誓言;面对桥头堡射出的罪恶子弹,董存瑞举起了青春的臂膀,喊出了“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肺腑之声;雷峰、吴天祥用自己平凡的双手诠释了“奉献”的内涵,焦裕禄、孔繁森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把党的光辉播洒在人民心田;在那场没有硝烟的SARS战斗中,一句句“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如今还时时萦绕于我们的耳畔……牛玉孺、周国知、任长霞、夏雨田------在困难面前,他们毫不退缩;在死神面前,他们坦然自若;可只有群众的冷暖,他们时刻挂在心头,人民的疾苦,他们倾尽全力解决;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中只有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

比起牛玉孺、周国知、任长霞等同志那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我们社区工作者所做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只要我们甘愿做路边一棵无人问津的小草,不为名、不为利,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默默无闻奉献社区、服务居民,在社区这块土地上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永葆先进性,奉献在社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我的内心洋溢着幸福;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感觉无限光荣;作为中国共产党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我更感觉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的确,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做一棵参天大树固然可敬,做一棵葱绿的小草不也给大地增色不少吗?

每当有人问:“在这小小的社区里,你们这么卖力图个啥,领导同志们也看不见,忙来忙去又没成绩。”我们就会骄傲地说:“自己是个党员,做事不是做给领导看的,做好分内的事,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良心。”

朋友,不要因为你的平凡,而忽视了你的作用;不要因为你的普通,而放弃了你的努力。一滴滴水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串串音符,可以汇聚成黄钟大吕!

做一棵小草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要我们每一个普通党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切实实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让我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的每一个领域;让我们的风采,体现在社区工作每一个岗位!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时刻体现出来,我们才无愧于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光荣称号!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七一”领导干部集中讲党课讲稿提纲

“七一”领导干部集中讲党课讲稿提纲——迎接考验

抓住机遇

在脱贫攻坚中彰显组织担当

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

“七一”前后,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集中开展一次讲党课活动。这既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和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纪念建党97周年的重要举措。今天上午,市委召开了纪念建党97周年表彰大会。下午,我们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在一起举行讲党课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也很有意义。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这是最大的大局,中心的中心。组织工作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这次党课,我着重围绕“党建助力脱贫攻坚”这一主题,谈一些思考和认识,与大家互相启发,相互共勉。

一、抢抓机遇,脱贫攻坚是场“大考”

脱贫攻坚既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历史性工程,也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件件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工作,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是对党员干部队伍的集中检阅。

关键时候锤炼党性,关键时候也最能检验党性。脱贫攻坚战,是对每位干部的一次现实考验,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一是对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重大考验。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候豁得出,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是检验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当前,多数基层干部都是“5+2”“白+黑”工作模式,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但是,也有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中充满“困惑”,产生一些莫须有的“忧虑”,有的等待“文件”,观望“解读”;有的臆断“标准”,盲目“识别”;有的帮扶“拍照”,驻村“走读”;更有甚者揣测“领导”,妄议“政策”,在微信圈里转发段子、表达不满等。这些现象,看似是因为政策领悟不透、工作作风不实,究其根源还是政治自觉不高、责任担当缺失。二是对党员干部公仆情怀的重大考验。市委书记XXX多次讲,脱贫攻坚是个良心活,把这项工作放在什么位置,是对各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执政理念的检验检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多数干部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勇当“急先锋”和“排头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可以说,从扶贫一线传递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然而,也有个别干部群众观念不强,为完成任务而扶贫,为提升满意度而工作,影响了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有的地方、一些干部为了完成任务而大量注水,很多贫困户“被增收”、贫困群众“被脱贫”,有的为了应付考核而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根据有关通报,某地干部为应付检查,竟“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替贫困户回答问题。但“演技”再好也难让百姓接受,“假儿子”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装儿子”的这位干部,平时工作中没有把群众当父母,没有在心里和感情上认扶贫户当“妈”,扶贫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到验收时自作聪明临时认“妈”,既丢了自己面子,更寒了群众的心。另据通报,上级督导组在入户走访时,某低保贫困户反映,自己有病看不起,靠低保和亲友邻居的帮助生活,除享受低保政策外,没有任何其他增收帮扶措施,但当督导组问及对帮扶措施是否满意时,含泪下跪,无奈表示“满意”。这些问题,都是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化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触目惊心、令人深思。三是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各级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组织者、执行者、实施者,其工作作风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在脱贫攻坚中,多数干部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吃住在村、以村为家,率先垂范,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如牺牲在驻村工作一线的第一书记XXX等。但是,也有一些干部与此相反。比如,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多停留在文件上,平时到扶贫点也是瞄一眼就走,对扶贫点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脱贫门路等实际情况,多稀里糊涂,一问三不知;有的满足于“凑合着弄”,“差不多就行”,不愿触及深层问题,遇到难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有的对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优亲厚友,将真正有需要的群众屏蔽在外;有的只看减贫数量、不重脱贫质量,甚至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更有甚者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等等。这样的问题之所以存在,既有建章立制不足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一些干部做事不认真、作风不扎实。

第二、是对基层党建成效的集中检阅。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脱贫攻坚的坚强前哨和坚固堡垒。近年来,通过持续实施强基工程,构建起以大投入、大培训、大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格局,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中一系列基础性、普遍性问题,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最终要靠服务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根据前段时间抽查暗访和省委组织部督导通报情况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集中表现在“三个有待提升”:一是政治引领力有待提升。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之魂,是基层党组织保持正确方向和阶级属性的本质体现。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习总书记经常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广大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但是,当前多数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着政治功能不强的问题。比如,在一些软弱涣散村,宗教势力蔓延,信教群众不断增多,不少群众对村级党组织不再信任、不再期待,信仰缺失,直接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前不久,督导组在检查中发现,某县一贫困村村部隔墙有一家信教农户,院里旗杆上挂着一面旗子,上书四个大字“普天同庆”,这个旗子比村支部院里的国旗挂的还要高。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一些群众的心目中,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地位还没有宗教组织的地位高。大家作为组工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深入反思。二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服务功能是政治功能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强化服务功能,才能使政治功能发挥得更充分更有力。这些年,通过持续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狠抓村“两委”班子素质提升,规范村级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村级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对比脱贫攻坚这一新任务新要求,我感觉还存在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从服务力量上看,一些村支部“带头人”作用发挥不明显,整体年龄比较老化,后继乏人现象比较突出,全市行政村中,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仅43人,50-70岁之间的2758人,70岁以上的65人;一些村“两委”班子不健全,长期配备不到位,班子内部不团结、搞内耗,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得力,带领党员群众发展致富的思路不清;一些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年龄老化,新发展党员数量偏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弱,开展结对帮扶多流于形式。从服务机制上看,部分村重大事项未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或运用不规范,一些村干部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还存在不会用、不想用和不敢用的现象;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干部值班制度落实不严格,活动场所开放程度低;党内活动开展不规范、不常态,形式大于内容。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基础保障有待提升。在服务阵地上,前两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清零”行动,但从脱贫攻坚暗访督导情况看,无活动场所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村级活动场所老化,设施破旧,面积不达标;有的村达到了“一厅五室”的标准,但利用率不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在经费保障上,村级运转经费依然偏低,加上报刊征订、组干部补贴等支出,运转经费所剩无几,无法保证正常运转和服务群众需要;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无钱办事、无力为群众服务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有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三、是对组织工作方法方式的集中检阅。

通过脱贫攻坚,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对照反思组织工作自身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一是方法需进一步创新。由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数大,前些年,我们在示范带动上下劲较大,强村树典型,弱村搞帮扶,注重了抓“两头”,但在中间这个“大多数”上用力不够。比如,在这段时间的督导中发现,不少村级党组织问题比较突出,活动场所破败不堪,支部生活难以正常开展,而这些村往往都是位置偏远、道路不便,在以往的检查暗访中经常被“漏掉”。在党建品牌的创建上,一些地方在党建创新上不够聚焦、不讲持续,单向化、碎片化现象明显,甚至地方换一任领导就换频道、提新口号、搞花样翻新,急于出成效、创品牌,有虚浮化倾向。二是“短板”需进一步补齐。工作中的短板问题,在脱贫攻坚中体现尤为突出。在机关,尽管已经出台了“固本工程”实施意见,但对具体实施上的督促指导还不够,仍然有不少单位落实基本党建制度不严格、不规范,抓党建的氛围不浓厚。一些机关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认识不高,片面认为是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情。比如,XX地在先后两次被点名通报批评的情况下,但依然我行我素,对上级工作部署不上心、不落实,受到严厉问责。在城市,这些年我们对社区党建抓的比较紧,出台了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拿出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城市社区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在统筹推进城市党建做的还不够。比如,流动党员管理、社区大党建格局、网格化管理等,都还需要下大功夫予以解决。在“两新”组织,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党组织组建率有了大幅提升,但与中央、省委全覆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并且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不少督导组的同志们反映,在“千企帮千村”活动中,一些企业不够重视,没能按市委要求开展工作,帮扶力量不到位,帮扶措施不具体,活动流于形式。三是责任需进一步压实。总书记曾经指出,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抓责任人必须抓第一责任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这些年,我们在强化党建工作责任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建立了全覆盖的抓党建述职评议体系,不定期开展随机暗访督导等,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但是在基层,一些党组织书记还没有像重视经济一样重视党建,抓工作时紧时松、韧劲不够,党建责任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是主力主责主体,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万名帮扶干部是来“帮助”工作的,主要发挥指导、协调、扶持、督促等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角色错位现象突出,驻村工作人员特别是第一书记在完成工作任务、承担工作责任上,往往被挺在前头。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扶贫工作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事,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推”思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

二、用心工作,努力交上合格“答卷”

上周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党建工作汇报,就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书记XXX强调,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越是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大考”,我们只有用心工作、担当作为,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向市委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才能诠释组织部门的忠诚担当。下一步,还要在三个方面再“用用功、补补课”。

第一、立足“精兵强将”引领脱贫,打造善打胜仗的干部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核心在党,关键在干部。一要注重改进作风。【宋朝有个叫王圭的,当了16年宰相,昏昏庸庸没有任何建树,只知道“取旨、领旨、传旨”,被人们讥讽为“三旨相公”。】现在我们有的干部也和网圭相似,工作虚浮,满足于参加会议、听上级要求、传达精神,工作只求“差不多”“过得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干部作风浮漂、工作不落实有关。转作风、抓落实,就是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委书记谢书记提出的“对标中央、沉下身心、真抓实干、较真碰硬”16字要求。对标中央,就是要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做到思想到位、行动对标,令行禁止、听从指挥。沉下身心,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正把脱贫攻坚当成个良心活,扑下身子、付出真心,视群众为亲人。真抓实干,就是要摸清实情、拿出实招,脚踏实地干、扎扎实实做。较真碰硬,就是要敢担当、有作为,不能当推三阻四的“踢球干部”、害怕风险的“鸵鸟干部”、躲事避事的“泥鳅干部”,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下一步,要通过内部的纵向监督管理和外部的横向监督制约,促进党员干部以从严从实的作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二是注重激励引导。【西方有则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争论谁的能力更大。他们决定,谁能让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赢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刮得越猛,行人衣服裹得越严。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向行人,慢慢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对干部的日常管理也是同样道理,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这种大战役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对干部提要求,更要营造一种主动作为的氛围,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学校”,作为检验考察干部的“赛场”,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识别“千里马”,真正让实干的人实惠,让吃苦的人吃香。再如,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一方面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是给予先进典型应有的荣誉。今天上午,在市委庆祝“七一”表彰会上,我们就表彰了一大批在扶贫攻坚等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三是注重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带着组织重托,带着贫困群众期待,放下机关的舒适工作,扛着责任和压力,给予他们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更应该让干部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关爱,帮助干部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他们“兜好底”,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比如,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以前我们是“不调整不谈话”,造成了对干部了解掌握不够,干部有困难也没地方倾诉。今后,我们在日常工作、调研座谈、督导暗访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找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能解决的及时帮助解决,即使暂时不能解决,也要让他们有一个倾诉的渠道。前不久,市里组织对市派第一书记进行了体检,各县区也对县派第一书记进行了体检。这种做法就很好,下一步,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的实际困难。“患难见真情”,只有在干部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才能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干部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自觉地服从组织决定。

第二,立足“强基固本”推动脱贫,构筑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作为脱贫攻坚中最前沿阵地的“基本作战单元”,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才能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一要持续在强化政治引领上下功夫。XXX书记曾经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都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老百姓得到了不少既得利益,但是大多都是直接打进了群众的银行卡里,他们没有切身感受到农村支部为他们办的好事,缺乏应有的获得感。出现这种现象,从根子上讲,是我们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不强,老百姓不知道谁在为他们服务。政治功能不强,直接原因是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但主要原因是支部书记能力不强。比如,全市X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大多数是因为支部书记缺失或能力不强。所以说,强化政治引领,建强基层堡垒,首先必须选准配强村书记。针对当前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等问题,要以明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提前摸底、提前谋划,利用换届加强对村级班子结构的调整优化,通过吸纳返乡人才、致富能手、退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年龄结构。要特别注重村“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上的引领作用,探索“党支部+”的扶贫模式,实现扶贫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要持续深化拓展运用“四议两公开”法,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一些重大决策事项,都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以决策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推动扶贫政策落地见效。要着力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引导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通过党员承诺践诺,树立起先锋形象,让群众感受到信仰信念的力量。二要在持续强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大力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脱贫攻坚中,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持续深化便民服务机制。在乡镇,我们按照中组部“把信息化手段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要求,已经试点建设了54个乡镇党群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开发设计了党建管理、便民服务、事件处理、平安综治、电子商务等多个功能模块,提高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下一步,还要通过合理规划服务项目,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拓宽服务范围,推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功能由单一向多元提升。三是在持续强化强化基层保障上下功夫。【大家知道,宗教势力拉拢群众的方式十分简单,就是在群众生病或者有困难的时候,让教会的“兄弟姐妹”带上一两百元去看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组织干部经费不足,帮助群众有心无力,群众就很容易被教会感化成信徒。】所以,为基层组织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既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落实党建责任的重要内容。在村级服务经费上,要逐步建立经费合理增长机制,在今年提升村(社区)支部书记报酬的基础上,对其他“两委”班子成员的报酬也要逐步提升,同时,要探索建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机制,增加村级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保证村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基层基础保障,让基层组织有钱办事。

第三、立足“常态长效”保障脱贫,构建务实高效的制度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工作规范,强化执行落实,是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的基本保障。一要着力抓落实。当前,组织工作的形式任务和方式方法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运用创新思路和改革办法,推动组织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工作的整体推进上,不但要抓好“两头”这个关键,更要突出抓好“中间”这个大多数。比如,在党建品牌塑造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有的地方抓党建,长期在几个点上打转转,甚至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栽培典型,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催生典型,结果不仅不能以点带面,而且助长虚浮之风。”这也启示我们,对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做法,要抓好拓展延伸和巩固提升,赋予时代内容,切实做到务实为本,提升整体功能,力争不断创出新的经验和品牌。二要着力补短板。大家都知道,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那么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做到“容积”最大化,就要补齐“短板”,不能只抓“盆景”,不抓“森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那么,究竟怎么补?我觉得,首先是要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前面我们列举了当前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如机关党建、城市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等,当然,实际工作中并不止这些。对这些问题,要逐一建立起工作落实计划台账,定任务、定目标、定进度、定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其次是分类指导,做到方法活。坚持分类施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针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短板”,要严格按照市委确定的标准,督促各县区落到实处。对今年村(社区)支部书记报酬新标准执行情况,不少县区还没有落实。再次跟进督查,做到措施实。就这些“短板”工作,要用钉钉子的精神,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决不能不能抓抓停停、断断续续,制定工作标准,明确阶段任务,逐一对账销号。三要着力强责任。实践证明,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就无法确保工作落地见效。省委、市委分别出台了对市县和乡镇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层层压实领导责任特别是“一把手”责任。作为组织部门,我们要按照考评办法,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特别是要抓好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务副书记这个群体,对脱贫攻坚中不履行职责,工作敷衍应付的,该约谈的约谈、该批评的批评、该调离的调离、该处分的处分,严规矩、压责任、树导向。同时,要落实好督导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定期开展暗访督查。

同志们,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组织部门责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工作、务实重干,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三篇:2020七一党课讲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

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若干问题。

一、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近平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近平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近平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习近平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习近平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

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习近平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如苏联解体、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国家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曾经《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辽宁日报》听了许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辽宁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二、如何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提升意识形态能力?

这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

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

(一)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

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在认识新常态的问题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首先,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

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习近平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善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与邓小平对待毛泽东。赫鲁晓夫是怎么对待斯大林?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破坏了苏联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最高原则;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

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

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在针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第二个要点,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习近平有“三个地带”的理论,他说:“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是把我们的地盘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地盘搞得少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第三个要点,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是不一样的。检验的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为标尺,也不能以“右”为标尺。“左”和“右”的标尺一定意义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这几把尺子,我们就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要牢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底线思维,一个是战略定力,一个是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刚才那几把尺子,我认为就可以作为原则和底线。战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能因为别人批评、指责、谩骂我们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别人鼓掌、喝彩、叫好我们就去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叫战略定力。同时,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些理论、一些口径、一些标尺,一旦松动,就有可能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第四个要点,有些问题不妨想得多一些。对那些看似与意识形态工作不相干的事务要多想一想。对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网络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谣言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谓的哈佛大学校训,所谓的西点军校军规,所谓的德国幼教专家解读,所谓的美国某某学会的推荐……在裹挟着商业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误导。对于某些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也要多想一想。

对于某些所谓的客观现象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的大学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他们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说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这个话当然牵强,但是如果说它不受意识形态影响,那肯定是不对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两大门类,而这两类核心课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具有倾向性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的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要将共同的价值观念传输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你能说这里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

(二)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

第一,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领,但首先它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证的基本方法,我们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学领域的民主话题,法学领域的宪政问题,新闻学领域的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学领域的公民社会,都附着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三)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

第一,善于观察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善于观察问题方面,习近平给我们作出了一个榜样。他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提出了“八个能否”的标准。他说,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第二,善于抓住关键。习近平提出了“13个如何”,我认为这“13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把这“13个如何”想清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比较好做,如果想不清楚,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哪“13个如何”呢?第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第四,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五,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第六,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第七,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八,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第九,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十一,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十三,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我们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第三,善于进行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理论上的分析。当年,苏联解体、东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就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一步一步在崛起。这就是分析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四)提高意识形态创新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攻和守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保持思想上最大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要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不断地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一,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是一个理论创新大师,提出了“完整理解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强化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四个现代化”理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个大障碍。同时,为了摆脱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新的动能。这就是理论创造。中国也有很多其他的理论创新,比如协商民主,我们对“协商民主”这个外来词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把它从一个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理论背景的词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中国国情的词,所以我们讲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政治协商,这就已经完全的归化为中国的一个词。对于“治理”这样一个具有新自由主义背景的词我们也进行了改造,所以我们有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我们还提出了网络主权这样一个中国创造的词汇,而正是借助于网络主权、信息主权,我们在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霸权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正当性、道义的制高点、理论的制高点。

第二,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从个体受益角度所作的思考》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的,从个体受益角度来思考,大致有三大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过去,我们都讲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这个文章却发掘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体、对于我们心灵、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指导和抚慰作用,这就是一种创新。

第三,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五)提高意识形态表达力

第一,善于拿捏词句。比如,过去我们讲和平发展,后来一度我们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个词,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和平崛起”这个词在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及传播力上,不如“和平发展”这个词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还有一个例子是,习近平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这是拿捏词句的一个经典文本。习近平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者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这就打破了过去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不可通约性,把两者的统一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实际上就是一项非常伟大而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工作。比如面对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提出共同价值。他讲他的“普世价值”,我们讲我们的共同价值,中国并没有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是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并不同于在西方语境下所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还有“狮子论”,习近平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里面对词句拿捏达到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高度。

第二,善于创新话语。比如毛泽东通过创造性地化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赋予“实事求是”这个词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而使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的灵魂。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一词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国家之内两种制度共容的理论解释问题,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揭示了改革开放方法论的问题。习近平通过“中国梦”这样一个词带动和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梦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典范,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让世界认同中国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视角。所以,有人说,中国梦不但有仙气,还很接地气,从而打通了各种语言的阻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而新的话语空间开辟的背后实际上是新的社会共识的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形成。“中国梦”的提出,出现了一系列与此相伴而生的话语,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个人梦、民族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甚至产生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类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思想上的一个公约数。

第三,避免掉入话语陷阱。比如,西方政治理论,西方的传播理论,在有意无意地设置了若干话语陷阱,我们稍加不慎就可能掉入话语陷阱,比如合法性、宪政、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等。一方面,它们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简单地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我们可能就会被他们套上话语的牢笼、话语的紧身衣,从而挣扎不得,动弹不得,处处被动。再比如,我们国内也有一些话语有一定的陷阱性质。比如探讨党大还是法大、一党执政滋生腐败、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政分开,等等。甚至一些国外领导人发表的谈话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意识形态陷阱、话语陷阱的认识。

三、提高意识形态能力的若干原则

第一,把握一个核心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敌我攻守的工作。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既要有敌情意识、攻防意识,同时还要把握、了解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什么?就是怎样让人家了解、理解、认同我的想法、说法,或者说怎样用我的想法、说法打动、感召、说服人家。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是一个争夺人心的工作。而习近平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经过我们工作,人心凝聚力提高了,老百姓的认同感、认同度提高了,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成功的;如果老百姓的认同度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在哪里可能出现了偏差。

第二,坚持“双百方针”。我们党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指的是文艺,偏重于文艺,百家争鸣偏重于思想。那么我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恐怕也要讲一讲“双百方针”。中国历史上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邓小平同志也讲“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毛泽东也讲,“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所以,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双百方针”。

第四篇:2020年“七一”领导干部集中讲党课讲稿提纲(脱贫攻坚篇)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35.59kb

安卓手机可立即下载,苹果手机可以打开但不支持下载。

电脑可以登录PC版微信打开资料库下载。

迎接考验抓住机遇

在脱贫攻坚中彰显组织担当

——“七一”领导干部集中讲党课讲稿提纲

(2018年X月X日)

XXX

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七一”前后,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集中开展一次讲党课活动。这既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和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纪念建党97周年的重要举措。今天上午,市委召开了纪念建党97周年表彰大会。下午,我们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在一起举行讲党课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也很有意义。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这是最大的大局,中心的中心。组织工作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这次党课,我着重围绕“党建助力脱贫攻坚”这一主题,谈一些思考和认识,与大家互相启发,相互共勉。

一、抢抓机遇,脱贫攻坚是场“大考”

脱贫攻坚既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历史性工程,也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件件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工作,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是对党员干部队伍的集中检阅。关键时候锤炼党性,关键时候也最能检验党性。脱贫攻坚战,是对每位干部的一次现实考验,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一是对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重大考验。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候豁得出,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是检验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当前,多数基层干部都是“5+2”“白+黑”工作模式,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但是,也有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中充满“困惑”,产生一些莫须有的“忧虑”,有的等待“文件”,观望“解读”;有的臆断“标准”,盲目“识别”;有的帮扶“拍照”,驻村“走读”;更有甚者揣测“领导”,妄议“政策”,在微信圈里转发段子、表达不满等。这些现象,看似是因为政策领悟不透、工作作风不实,究其根源还是政治自觉不高、责任担当缺失。二是对党员干部公仆情怀的重大考验。市委书记XXX多次讲,脱贫攻坚是个良心活,把这项工作放在什么位置,是对各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执政理念的检验检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多数干部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勇当“急先锋”和“排头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可以说,从扶贫一线传递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然而,也有个别干部群众观念不强,为完成任务而扶贫,为提升满意度而工作,影响了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有的地方、一些干部为了完成任务而大量注水,很多贫困户“被增收”、贫困群众“被脱贫”,有的为了应付考核而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根据有关通报,某地干部为应付检查,竟“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替贫困户回答问题。但“演技”再好也难让百姓接受,“假儿子”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装儿子”的这位干部,平时工作中没有把群众当父母,没有在心里和感情上认扶贫户当“妈”,扶贫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到验收时自作聪明临时认“妈”,既丢了自己面子,更寒了群众的心。另据通报,上级督导组在入户走访时,某低保贫困户反映,自己有病看不起,靠低保和亲友邻居的帮助生活,除享受低保政策外,没有任何其他增收帮扶措施,但当督导组问及对帮扶措施是否满意时,含泪下跪,无奈表示“满意”。这些问题,都是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化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触目惊心、令人深思。三是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各级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组织者、执行者、实施者,其工作作风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在脱贫攻坚中,多数干部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吃住在村、以村为家,率先垂范,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如牺牲在驻村工作一线的第一书记XXX等。但是,也有一些干部与此相反。比如,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多停留在文件上,平时到扶贫点也是瞄一眼就走,对扶贫点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脱贫门路等实际情况,多稀里糊涂,一问三不知;有的满足于“凑合着弄”,“差不多就行”,不愿触及深层问题,遇到难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有的对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优亲厚友,将真正有需要的群众屏蔽在外;有的只看减贫数量、不重脱贫质量,甚至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更有甚者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等等。这样的问题之所以存在,既有建章立制不足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一些干部做事不认真、作风不扎实。

第二、是对基层党建成效的集中检阅。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脱贫攻坚的坚强前哨和坚固堡垒。近年来,通过持续实施强基工程,构建起以大投入、大培训、大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格局,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中一系列基础性、普遍性问题,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最终要靠服务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根据前段时间抽查暗访和省委组织部督导通报情况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集中表现在“三个有待提升”:一是政治引领力有待提升。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之魂,是基层党组织保持正确方向和阶级属性的本质体现。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习总书记经常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广大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但是,当前多数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着政治功能不强的问题。比如,在一些软弱涣散村,宗教势力蔓延,信教群众不断增多,不少群众对村级党组织不再信任、不再期待,信仰缺失,直接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前不久,督导组在检查中发现,某县一贫困村村部隔墙有一家信教农户,院里旗杆上挂着一面旗子,上书四个大字“普天同庆”,这个旗子比村支部院里的国旗挂的还要高。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一些群众的心目中,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地位还没有宗教组织的地位高。大家作为组工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深入反思。二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服务功能是政治功能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强化服务功能,才能使政治功能发挥得更充分更有力。这些年,通过持续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狠抓村“两委”班子素质提升,规范村级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村级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对比脱贫攻坚这一新任务新要求,我感觉还存在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从服务力量上看,一些村支部“带头人”作用发挥不明显,整体年龄比较老化,后继乏人现象比较突出,全市行政村中,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仅XXX人,50-70岁之间的2XXX人,70岁以上的XXX人;一些村“两委”班子不健全,长期配备不到位,班子内部不团结、搞内耗,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得力,带领党员群众发展致富的思路不清;一些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年龄老化,新发展党员数量偏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弱,开展结对帮扶多流于形式。从服务机制上看,部分村重大事项未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或运用不规范,一些村干部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还存在不会用、不想用和不敢用的现象;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干部值班制度落实不严格,活动场所开放程度低;党内活动开展不规范、不常态,形式大于内容。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基础保障有待提升。在服务阵地上,前两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清零”行动,但从脱贫攻坚暗访督导情况看,无活动场所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村级活动场所老化,设施破旧,面积不达标;有的村达到了“一厅五室”的标准,但利用率不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在经费保障上,村级运转经费依然偏低,加上报刊征订、组干部补贴等支出,运转经费所剩无几,无法保证正常运转和服务群众需要;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无钱办事、无力为群众服务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有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三、是对组织工作方法方式的集中检阅。通过脱贫攻坚,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对照反思组织工作自身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一是方法需进一步创新。由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数大,前些年,我们在示范带动上下劲较大,强村树典型,弱村搞帮扶,注重了抓“两头”,但在中间这个“大多数”上用力不够。比如,在这段时间的督导中发现,不少村级党组织问题比较突出,活动场所破败不堪,支部生活难以正常开展,而这些村往往都是位置偏远、道路不便,在以往的检查暗访中经常被“漏掉”。在党建品牌的创建上,一些地方在党建创新上不够聚焦、不讲持续,单向化、碎片化现象明显,甚至地方换一任领导就换频道、提新口号、搞花样翻新,急于出成效、创品牌,有虚浮化倾向。二是“短板”需进一步补齐。工作中的短板问题,在脱贫攻坚中体现尤为突出。在机关,尽管已经出台了“固本工程”实施意见,但对具体实施上的督促指导还不够,仍然有不少单位落实基本党建制度不严格、不规范,抓党建的氛围不浓厚。一些机关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认识不高,片面认为是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情。比如,XX地在先后两次被点名通报批评的情况下,但依然我行我素,对上级工作部署不上心、不落实,受到严厉问责。在城市,这些年我们对社区党建抓的比较紧,出台了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拿出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城市社区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在统筹推进城市党建做的还不够。比如,流动党员管理、社区大党建格局、网格化管理等,都还需要下大功夫予以解决。在“两新”组织,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党组织组建率有了大幅提升,但与中央、省委全覆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并且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不少督导组的同志们反映,在“千企帮千村”活动中,一些企业不够重视,没能按市委要求开展工作,帮扶力量不到位,帮扶措施不具体,活动流于形式。三是责任需进一步压实。总书记曾经指出,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抓责任人必须抓第一责任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这些年,我们在强化党建工作责任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建立了全覆盖的抓党建述职评议体系,不定期开展随机暗访督导等,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但是在基层,一些党组织书记还没有像重视经济一样重视党建,抓工作时紧时松、韧劲不够,党建责任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是主力主责主体,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万名帮扶干部是来“帮助”工作的,主要发挥指导、协调、扶持、督促等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角色错位现象突出,驻村工作人员特别是第一书记在完成工作任务、承担工作责任上,往往被挺在前头。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扶贫工作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事,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推”思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

二、用心工作,努力交上合格“答卷”

上周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党建工作汇报,就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书记XXX强调,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越是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大考”,我们只有用心工作、担当作为,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向市委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才能诠释组织部门的忠诚担当。下一步,还要在三个方面再“用用功、补补课”。

第一、立足“精兵强将”引领脱贫,打造善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核心在党,关键在干部。一要注重改进作风。【宋朝有个叫王圭的,当了16年宰相,昏昏庸庸没有任何建树,只知道“取旨、领旨、传旨”,被人们讥讽为“三旨相公”。】现在我们有的干部也和网圭相似,工作虚浮,满足于参加会议、听上级要求、传达精神,工作只求“差不多”“过得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干部作风浮漂、工作不落实有关。转作风、抓落实,就是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委书记谢书记提出的“对标中央、沉下身心、真抓实干、较真碰硬”16字要求。对标中央,就是要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做到思想到位、行动对标,令行禁止、听从指挥。沉下身心,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正把脱贫攻坚当成个良心活,扑下身子、付出真心,视群众为亲人。真抓实干,就是要摸清实情、拿出实招,脚踏实地干、扎扎实实做。较真碰硬,就是要敢担当、有作为,不能当推三阻四的“踢球干部”、害怕风险的“鸵鸟干部”、躲事避事的“泥鳅干部”,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下一步,要通过内部的纵向监督管理和外部的横向监督制约,促进党员干部以从严从实的作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二是注重激励引导。【西方有则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争论谁的能力更大。他们决定,谁能让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赢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刮得越猛,行人衣服裹得越严。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向行人,慢慢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对干部的日常管理也是同样道理,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这种大战役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对干部提要求,更要营造一种主动作为的氛围,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学校”,作为检验考察干部的“赛场”,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识别“千里马”,真正让实干的人实惠,让吃苦的人吃香。再如,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一方面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是给予先进典型应有的荣誉。今天上午,在市委庆祝“七一”表彰会上,我们就表彰了一大批在扶贫攻坚等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三是注重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带着组织重托,带着贫困群众期待,放下机关的舒适工作,扛着责任和压力,给予他们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更应该让干部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关爱,帮助干部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他们“兜好底”,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比如,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以前我们是“不调整不谈话”,造成了对干部了解掌握不够,干部有困难也没地方倾诉。今后,我们在日常工作、调研座谈、督导暗访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找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能解决的及时帮助解决,即使暂时不能解决,也要让他们有一个倾诉的渠道。前不久,市里组织对市派第一书记进行了体检,各县区也对县派第一书记进行了体检。这种做法就很好,下一步,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的实际困难。“患难见真情”,只有在干部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才能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干部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自觉地服从组织决定。

第二,立足“强基固本”推动脱贫,构筑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作为脱贫攻坚中最前沿阵地的“基本作战单元”,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才能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一要持续在强化政治引领上下功夫。XXX书记曾经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都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老百姓得到了不少既得利益,但是大多都是直接打进了群众的银行卡里,他们没有切身感受到农村支部为他们办的好事,缺乏应有的获得感。出现这种现象,从根子上讲,是我们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不强,老百姓不知道谁在为他们服务。政治功能不强,直接原因是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但主要原因是支部书记能力不强。比如,全市X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大多数是因为支部书记缺失或能力不强。所以说,强化政治引领,建强基层堡垒,首先必须选准配强村书记。针对当前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等问题,要以明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提前摸底、提前谋划,利用换届加强对村级班子结构的调整优化,通过吸纳返乡人才、致富能手、退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年龄结构。要特别注重村“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上的引领作用,探索“党支部+”的扶贫模式,实现扶贫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要持续深化拓展运用“四议两公开”法,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一些重大决策事项,都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以决策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推动扶贫政策落地见效。要着力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引导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通过党员承诺践诺,树立起先锋形象,让群众感受到信仰信念的力量。二要在持续强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大力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脱贫攻坚中,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持续深化便民服务机制。在乡镇,我们按照中组部“把信息化手段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要求,已经试点建设了XXX个乡镇党群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开发设计了党建管理、便民服务、事件处理、平安综治、电子商务等多个功能模块,提高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下一步,还要通过合理规划服务项目,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拓宽服务范围,推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功能由单一向多元提升。三是在持续强化强化基层保障上下功夫。【大家知道,宗教势力拉拢群众的方式十分简单,就是在群众生病或者有困难的时候,让教会的“兄弟姐妹”带上一两百元去看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组织干部经费不足,帮助群众有心无力,群众就很容易被教会感化成信徒。】所以,为基层组织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既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落实党建责任的重要内容。在村级服务经费上,要逐步建立经费合理增长机制,在今年提升村(社区)支部书记报酬的基础上,对其他“两委”班子成员的报酬也要逐步提升,同时,要探索建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机制,增加村级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保证村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基层基础保障,让基层组织有钱办事。

同志们,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组织部门责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工作、务实重干,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五篇:七一社区迎“七一”活动节目单

1开场舞-----腰鼓表演 表演者:莲花湾腰鼓队 2器乐合奏-----喜洋洋 表演者:莲花湾艺术团乐队 3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渡赤水出奇兵》 4广场舞----《小苹果》 表演者:时代广场队 5快板书-----《夸许昌》 表演者:莲花湾合唱团 6女生独唱------《不白活一回》 表演者:张淑玲 7舞蹈-------《中国火起来》 表演者:莲花湾舞蹈团 8《今夜舞起来》《美美哒》 表演者:七一晨练队 9豫剧----《咱们说说知心话》 表演者:莲花湾合唱团 10舞蹈------《化蝶》 表演者:莲花湾舞蹈团 11健身气功 表演者:时代广场队 12《社区的一天》 表演者: 莲花湾合唱团 13女声独唱-------《看见你们格外亲》 表演者:郑桂兰 14模特表演 表演者: 莲花湾模特队 15越调------《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表演者:乔小红 16男声独唱-----《少年壮志不言愁》 表演者:沙金生 17穆兰单扇------《十送红军》 表演者:时代广场队 18豫剧----《朝阳沟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 表演者:张君霞 19器乐合奏------步步高 表演者:莲花湾艺术团乐队 演出时间:2016年6月24日 上午 演出地点:七一社区

许昌市莲花湾红歌艺术团 2016年6月21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申请公务用车的请示下一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