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七南断块剩余油挖潜研究

2022-09-11

1 油藏概况及开发历程

1.1 油藏地质概况

胡七南断块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第二断阶带胡状集油田的中部, 油藏埋深~1720m—~2800m, 含油层位为沙三中6—沙三下10共分15个砂层组。含油面积2.3Km2, 石油地质储量761×104t。

1.1.1 构造地质特征

胡七南断块西以石家集断层构造鞍部与胡七北断块相连, 南隔胡7~7断层与胡12断块区相邻, 是受石家集断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层—胡7~7断层共同夹持的西高东低的一个不完整的鼻状构造, 其内部又被胡7~14断层、胡7~20断层分为三个断块, 构造形态较为完整、简单。

对沙三下亚段4~10砂组而言, 构造高点在胡7~202井附近, 构造轴部在胡7~202—胡7~59井一线, 自上而下, 高点有向南移动的趋势。高点以南地层倾角较大, 高点以北地层倾角较缓, 其内部又发育一条胡7~20断层将鼻状构造复杂化, 并且在部分砂层组出现数个局部构造高点。胡七南断块油藏西侧高部位受石家集断层遮挡, 东受鼻状构造圈闭控制, 因此, 该块为断层遮挡的构造圈闭油藏。

1.1.2 储层特征

(1) 、岩性特征:

胡七南块沉积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沉积一套碎屑岩, 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细砂岩、粉砂岩, 夹有砂砾岩, 胶结物以泥质胶质为主, 其次为灰质。

(2) 、物性特征:

根据胡七南沙三中层系钻井资料统计表明, 胡七南沙三中层系平均孔隙度为24.9%, 平均渗透率为521.4×10~3μm2, 为中高渗储层, 变异系数0.66。

(3) 、储层非均质性:

由于该区块在下第三系沉积时期形成了一套以滨浅湖扇三角洲砂体为主的快速沉积建造, 加上物源近, 水体动荡, 沉积环境极不稳定, 沉积相在平面上变化大, 水下分流河道在纵向上继承性差, 因此储层三大矛盾均较突出:

A、层间非均质性

B、平面非均质性

C、层内非均质性

1.1.3 流体性质

(1) 原油性质

胡七南沙三中油藏平均地面原油密度为0.9255 g/cm3, 粘度为210 mpa.s。凝固点28—35℃, 含蜡量8.14%。胡七南沙三下油藏地面原油密度0.8606—0.9321g/cm3, 平均0.894g/cm3, 地面原油粘度16.51~57.2mpa.s, 平均34.0mpa.s。凝固点31—36℃, 平均34.1℃, 含硫量0.49—1.96%, 平均0.91%。由此可看出, 胡七南块地面原油密度和粘度由上而下逐渐变小, 说明原油性质从上到下, 逐渐变好。

(2) 地层水性质

地层水矿化度16~25×104mg/L, 氯离子含量9~15×104mg/L, 水型为Ca Cl2型, 反映还原环境, 表明油藏封闭性较好。

1.1.4 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胡七南块原始地层压力系数1.0左右, 地温梯度3.94~4.0℃/100m, 为正常的压力系统与地温梯度。

总体来看, 胡七南属于构造较为简单、埋藏较浅、常温常压、中高粘度、非饱和的层状中、高渗严重非均质孔隙性砂岩油藏。

1.2 开发历程及现状

胡七南块于1985年10月胡7~7、胡7~8井投产。截止2014年12月, 该块油井总井86口, 开井70口, 日产液水平1834t, 日产油水平74.9t, 综合含水95.92%, 平均动液面1128m, 采油速度0.36%, 采出程度23.82%;水井总井71口, 开井50口, 日注水平1687m3, 月注采比0.91, 累计注采比1.10, 综合递减7.02%, 自然递减14.81%。

2 前期开展的研究工作

2.1 精细构造研究

精细构造是油田开发后期, 调整井位、挖掘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基础, 只有进行了精细的微构造研究, 才能为后期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进一步完善部分注采井网, 提高采收率。主要通过精细地层对比、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及动态分析, 加强对区块部分微构造研究。

2.2 沉积微相研究

根据该区沉积特征, 利用取心井分析、化验资料建立不同微相岩电特征知识库, 然后依据知识库, 单井划相、平面分区。

2.2.1 沉积特征及沉积体系

该区沙三下沉积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胡七南块西邻石家集大断层, 坡度陡、物源近, 山区河流难以形成源远流长的曲流河, 而是直接入湖, 形成扇三角洲。

2.2.2 微相类型及相标志

由于剥蚀作用, 该区较少钻遇水上平原亚相部分, 胡七南块扇三角洲分为三个亚相、六个微相。根据胡7~18井岩电关系总结的各微相特征, 建立胡七南沉积微相识别知识库。

2.2.3 单井相划分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变化规律

根据前面所建立的微相知识库, 对每个流动单元进行测井相划分, 结合砂体展布特征, 然后编绘微相平面展布图, 从各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图可以看出:

⑴该区水下分流河道发育, 水下分流河道是其主要相带。河道主次较分明, 相带较宽。

⑵相型与砂岩厚度关系密切, 单砂层较厚的砂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

⑶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分布不甚稳定, 纵向上继承性较差, 同时由于多物源的混合沉积作用, 沉积相带在局部地区分区不明显。

⑷砂体总的变化趋势受断层和物源影响, 中部厚, 向东、北变薄至尖灭。

⑸分层砂体平面上分布形态大多呈扇形, 部分为朵状、条带状。个别流动单元呈土豆状分布。

⑹各个流动单元砂体发育程度不一。

2.3 剩余油分布研究

2.3.1 储量动用调查

对胡七南10个砂组108个含油小砂体储量动用状况进行认真调查, 参考小层静态数据根据胡七南块各小层目前的水驱动用及采出情况进行了综合分类。该区块地质储量730×104t, 累计水驱控制储量682.3×104t, 水驱控制程度93.5%, 累计水驱动用储量439.5×104t, 水驱动用程度60.2%, 累积产油167.8×104t, 采出程度22.99%, 剩余地质储量562.2×104t。

2.3.2 剩余油分布研究

胡七南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 以油藏地质再认识和油藏精细描述为基础, 以油藏动态分析、油田监测资料分析为依据, 应用大规模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综合研究剩余油分布。

从剩余油分布状况看, 有以下几点认识:

(1) 油层厚度大, 物性好, 动用程度较高的I类小层仍具有较大提高采收率的潜力, 搞好I类层的治理仍是区块稳产的基础。

(2) 剩余油相对集中分布的井网控制不住型、成片分布相对差油层型、构造剩余油型是下步挖潜的主要方向, 主要通过完善注采和细分开发来挖掘II、III类层潜力, 是实现区块上产的关键。

(3) 滞留区型剩余油主要靠水动力学方法, 通过改变液流方向来挖潜, 但所占剩余储量比例小, 不是下步挖潜的主要对象。

3 措施和效果

3.1 精细构造研究, 挖潜构造剩余油

充分利用现有的测井资料, 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及划分, 结合三维地震精细解释, 重点修正了胡7~14断层与胡7~20断层的走向及切割方式, 重新认识了三个小断层—胡7~29~19~65断层。在此基础编制了15个砂组顶面构造井位图, 并加密构造等深线至5米。通过对构造的重新认识, 发现在S3下5、6层系北部, 等深线沿石家集断层形成有局部高点, 为下步该区的进一步挖潜提供了方向。

3.2 精细储层研究, 挖潜差异相带及韵律层剩余油

深化储层研究, 依据储层展布规律, 找出储层变化区域, 同时结合剩余油研究, 立足现有注采井网, 通过补孔、回采手段有效挖掘差异相带剩余油, 取得了较好效果。

3.3 优化注采井网, 实现储量动用最大化

胡七南属于中渗复杂断块油藏, 非均质严重, 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 区块高渗条带极为发育, 油水井短路循环井组不断增加, 这对开发后期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这一突出问题, 在原有井网基础上, 通过油井改采、水井转注改变水驱方向, 提高水驱效率, 或通过层间轮换调整, 改善层间矛盾, 实现储量动用最大化。

3.4 水井先期注水, 油井后期完善, 提高采收率

在达西定律中, 水力梯度i=△p/L, 其中i为水力梯度, △p为岩石两端的压力差值, L岩石两端的距离。由于增加渗流通道长度L需要额外的增加压差值以抵消压降梯度的影响, 流体会沿最小压力损失方向推进。

在先注后采的注采方案中, 由于没有油井开采, 储层压力分布状况稳定, 水驱前缘均匀, 有利控制水线的突进, 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油井开始生产后, 前期注入水沿最短线路向采油井方向推进, 同时由于此时的地层压力高于原始地层压力, 因此有利于提高水驱的波及面积。而在先采后注井组中, 采油井周围的压降等势面的大小随地层压力、生产压差、渗透率的增大而变大;水井的水驱波及半径随到压降等势面的增大而变小。因此, 先采后注的开发方式不利于扩大水井的水驱波及面积。

通过区块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自然递减均控制在每年15%以内。

4 结语

4.1 开发后期加强油藏精细描述是改善开发效果的必要前提;

4.2 在油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 合理部署注采井网, 是实现储量有效动用的根本保证;

4.3 优化注采层段, 实施精细注采, 改善水驱状况是特高含水期控制递减可行有效的方法。

4.4 主力层剩余储量基数大、自然产能高, 仍是下步开发的重要对象。

摘要:胡七南断块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第二断阶带胡状集油田的中部, 属于中渗复杂断块油藏, 非均质性严重。1985年投入开发, 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 目前存在有剩余油分布零散、井况损坏严重、高含水期部分高产井产量递减较大等问题。通过开展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分布等研究, 对油藏进行系统深入分析, 减缓层间干扰, 提高水驱波及体积, 合理组合生产层段优化注采井网, 着重加强对区块主力层剩余油的挖潜, 最终达到控制区块含水, 提高区块开发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胡七南断块,特高含水,非均质,控制递减,剩余油挖潜

参考文献

[1] 张琪, 万仁溥.采油工程方案设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

[2] 张宏逵.油藏增产技术{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墙体节能论析下一篇:浅谈小企业的会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