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学科最基本的功能是立足现实,了解过去,展望未来。这就决定了历史教学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开发起着特殊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心理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正基于此,在国家教育部颁行的新课标中,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性质、地位、教育目标等作出了较为明确的阐述。

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1:

中学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思考

历史学科虽然不是一门“实用”的应用学科,然而它却是一门文化素质养成性质的人文学科,一门对青年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人格和道德借鉴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学科。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它却常常受到不应有的“冷遇”。致使大部分学生历史知识贫乏,缺少应有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严重影响了民族索质的提高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推进历史教育改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功能并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展开

传统的历史教学至少有以下缺陷,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展开。一是以“应试”为目的的历史教学观念,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瞄准的是考试这块靶子。二是走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单一化轨道。历史教学只是按照预设的教材、预设的课程向学生提供一些历史表象,注入一些历史事实,而生动鲜活的历史被割裂成“重点非重点”之类的知识集合,学生记住的是一堆零碎的史料。三是历史教学中课堂模式的呆滞化。历史教学课堂模式长期以来没有多大变化,替代式的、封闭式的、注入式的方式依然存在着。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接受知识入大脑,大脑运输知识上试卷,达到终点。学生没有一个去再发现、再认识的思维过程,因而信息的反馈在这里是少见而枯燥的。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严重背离,必然引出改革传统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话题。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展开的三个层次

要达到中学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3个层次的展开。概而言之。即记忆、思维、抉择。与之相应,历史教学中要解决的便是“有什么”“为什么”“要什么”。①“有什么”,即有哪些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是对历史的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系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其包括具体的历史知识和规律性的历史知识。《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起点。②“为什么”,即通过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考历史史实间的前因后果、内在联系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亲身的实践”逐步认识、解决“为什么”,以形成自己的历史概念体系,并进一步确立起历史基本理论体系。这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主要层次。③“要什么”,即通过接触到的历史基础知识,解决了历史史实间的内在关联等问题后,让学生进而反观知道了什么、认识到什么、得到哪些启示和受到什么教育等。“要什么”是对学生接受能力与判断能力的训练,更是使学生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教师应创设一些历史课堂环境,使学生有自由、有兴趣、有力量去抉择,真正明了要什么。中学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展开的3个层次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融通。大致来说,它们是层层深入的,前者为后者铺路,后者乃前者的深化。而传统的历史教学的效果往往只停留在第一个层面。

三、中学历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传授知识?这些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为什么?两个为什么,一个是对传统传授历史知识方式的质疑,一个是对所传授的历史知识进行反思。要体现自己在素质教育中的先导作用,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必须思考和解决这两个“为什么”。

历史教材的编著、课程的设置、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教学目的、任务的规定等,这些都是先有的。历史教师不能亲自参与制定或选择它们。这样便带出了一些负面影响,最重大的影響就是使中学历史教师“只管教”的传统意识尤为深厚。这种意识又直接导致一批历史教师不思进取,在教学思想上落后保守、在教学手段上陈旧呆板、在传授语言上干枯无味,甚至发生种种知识性错误等等。对于这些历史教师来说,两个“为什么”是难以做出回答的。

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用?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需要历史教师给一个信服的说法。作为历史教师就必须返回到自身,追问自己究竟对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有何认识,而对学生来说,学这些知识之真正价值何在?如果历史教师能解决学习历史之价值所在,那第二个“为什么”就已不成为问题,历史教师已更深入了一层:有意义的历史教学从此开始。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历史的切身价值,其学习便变为有意义的学习,他们的潜在能力便发挥出来。这是传统历史教学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过的问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真正价值,笔者认为有两大方面:一是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接受进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熏陶,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阔眼界、认清大势等。二是通过认识历史,得到丰富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经验,为走向社会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也为了更好地生存与生活作准备,这一点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能给予的。

中学历史教师还有一个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问题,即在师德、师能、师神上不断加强修养,要能心有通史,驾轻就熟。而能如此,也体现出一个历史教师的师德、师魂来。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作者:郭巧凤

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2:

中学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历史学科最基本的功能是立足现实,了解过去,展望未来。这就决定了历史教学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开发起着特殊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心理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正基于此,在国家教育部颁行的新课标中,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性质、地位、教育目标等作出了较为明确的阐述。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观指教师对学生总的看法。科学的学生观要求教师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和评价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科能力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别是必然的。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这些差别的造成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同时应坚信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学好历史的基础和潜能。从这个角度看,学生是否能成为有用之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那些历史学习中的所谓“差生”,教师要更耐心,更体贴,通过生动讲述、细致分析、耐心引导和热情鼓励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当然,面向全体绝不是“一刀切”,不是对全体学生统一要求。恰恰相反,教师应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都分层次地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充分开发,使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更快提高。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科安排教学活动时应思考的首要问题。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来开展,把学生的学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重心。其次,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历史知识由死变活,由静态变为动态,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布阵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并具有调控讲课节奏和课堂气氛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历史学科能力是指学生为适应和完成历史学科学习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是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的条件和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方面对人的能力的要求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以历史学科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为依据,还要考虑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活动时的认知、情感和操作方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分析历史客体,揭示历史本质,把握历史发展进程,预见未来的一种素养。这种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渐形成,日趋成熟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历史教师必须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教学内容,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把能力培养渗透到每一节课。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掌握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其能力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应摆脱旧教育模式的束缚,在素质教育的天地中,展翅高飞,开拓前进。G

作者:高飞跃

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3:

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摘要:素质是人在后天通过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所得到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思想、知识、心理品质和身体状况等。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心理身体素质等。

关键词:历史 素质教育 思想

历史学科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社会功能,应站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对历史教学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创新,把素质教育引入历史课堂,更新教学观念,充实素质教育内容,改进历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历史课素质教育的内容

历史教育的目标应是以历史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加强历史课的“综合学力”。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1.思想教育是历史课素质教育的先导。既然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那么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国家所赋予的权利,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历史教学必须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培养的要求,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这正是历史学科社会功能之所在。

在历史课中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对祖国和人民最真挚的情感。历史学科是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最为丰富的学科,历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本民族文化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中外著名历史人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通过对“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教学,教育学生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和命运联系起来;弘扬民族文化,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勇敢、文明、智慧、敢于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京剧的形成和变迁、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医学的成就等,了解民族文化和传统,形成持久、炽烈的爱国感情。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掌握和运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中学生,除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拥有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因而,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成为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和灵魂。要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原理的切入点,深入挖掘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隐性知识;其次,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原理时,要寓深刻于平易、化解难度,做到通俗易懂、史论结合,切忌空洞的理论说教。

3.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历史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核心。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上佳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作为历史教师首先应以自己健全的人格来实践素质教育这一崭新的命题。教师强烈的敬业精神、积极的进取意识、良好的师生关系、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精湛的业务技巧、“追求卓越、追求崇高”的理念,无不给学生以启迪和示范。其次,教师应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司马迁因触怒汉武帝而备受身心摧残,却能坚韧不拔,经十年奋斗,终于写成《史记》这一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由此可教育学生克服消极情绪,特别是激励学生虽身处境却要能不屈不挠,“消灭马虎,杜绝懈怠”,让学生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

二、历史课素质教育的途径

历史课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整体教学过程在师生良性互动中和谐地进行,并能使素质教育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

1.历史教学应紧扣时代脉搏。人类社会发展有其连续性,当今许多重大的问题都有历史渊源,许多中学生对重大时事和热点是很敏锐的,他们或常常引用历史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或另辟蹊径,提出独到见解,虽然其中有偏颇甚至谬误,但更主要的是思想的火花在闪烁。这说明学生的素质在提高,对此,教师须加倍呵护。历史教学必须与现实相结合,才能体现其生命力与价值,才能吸引学生。如讲到南京大屠杀就不能不联系在中日引起轩然大波的“东史朗案件”,讲“麦克马洪线”就自然联想到1962年中印战争和当今中印关系,讲巴尔干问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会想到波黑问题及美俄两国的矛盾……因此,素质教育要求历史学科不仅要培养杰出的史学家,还应培养卓越的外交家。

2.历史教学应重视学科渗透作用。中学各学科尤其是文科有许多相关联的内容,“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的说法颇有道理,这为历史教学借助其他学科知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政治学常识有助于正确认识近现代史的政体、国体和政党等,哲学原理更是分析许多历史问题的金钥匙;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正是那个时期的历史缩影,有的既是史学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经》、《史记》、《资治通鉴》等不胜枚举;和地理知识有关系的,如新航路开辟中的洲际航行、圈地运动和英国温带海洋性气候等等。历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既可以达到各学科教学的“共振效应”,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第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历史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着学生,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我们在高一学生中成立了史学社,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多次组织社员外出参观考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让学生自己组织纪念“一二·九运动”征文和演讲比赛,既锻炼了写作和口才,又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指导学生创办编辑史学社刊《史苑》,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史学期刊和史料的编辑方法;举办美术史讲座,提高了学生的品位和鉴赏能力,开阔了视野;制作教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古往今来的钱币,使学生对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些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正式开始实施,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新观念,充实内容,革新教学手段,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合格公民做出贡献。

作者:郑国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论文下一篇:保赔保险法律制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