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

2022-12-26

第一篇: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 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如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 护理:

(1) 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②严格无菌操作

(2) 处理:①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②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③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急性肺水肿

1、 原因:

(1) 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2) 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 护理:

(1) 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2) 处理:①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②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③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⑤静脉放血200~300ml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用,贫血者禁忌。

三、静脉炎

1、 原因:

(1) 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2) 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2、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

3、 护理

(1) 预防: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同时,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2) 处理:①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②超短波理疗。③中药治疗。④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四、空气栓塞

1、 原因:

(1) 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 (2) 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

(3) 拔出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4) 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

2、 临床表现: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里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这是由于大量空气进入右心室 后阻塞在肺动脉入口,使右心室 内的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

3、 护理

(1) 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②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添加药液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③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2) 处理:①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将患者置于右侧头低足高们,使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打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②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③有条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④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第二篇: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及过敏性休克的抢救[1]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学习内容:

一、发热反应: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及发热 ,轻症病人体温在38℃左右,可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严重病人寒战后,体温可高达41℃,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全身不适症状。

2、原因:发热反应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所致,见于输液器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液体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已经过期、变质;输液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

3、护理措施:

1) 预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的标签、有效期、外包装及药液质量;严格 检查输液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好、不漏气。 2) 反应轻的病人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液,立即与医生联系。

3) 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

4) 对症处理:如有寒战应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对高热的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

5)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6) 保留剩余药液及输液器,以便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二、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感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律不齐,心律快。

2、原因: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液体量过多,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1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3、护理措施:

1) 预防: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婴幼儿更应慎重,并密切观察。

2) 发现肺水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

处理。 3) 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4) 给予高流量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增高,从而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可将湿化瓶内放入20%~30%乙醇,再进行氧气吸入,因为乙醇可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 遵医嘱给予扩血管药、平喘药、强心剂 、利尿剂等。

6) 必要时进行四肢输液结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给四肢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动脉血流保持通畅),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要求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当症状缓解后,再逐渐解除止血带。

7) 做好心理护理,支持安慰病人,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原因: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留置管,或导管放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反应;也可因为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3、护理措施: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输液前应充分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物溢出静脉外;静脉使用应有计划,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导管,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2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2) 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可在局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 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4) 超短波理疗。

5) 如同时合并感染,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人感染 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伴濒死感 ,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2、原因:由于输液前管内空气未排尽,输液导管连接不紧密或有裂隙;连续输液过程中未及时添加药液或添加后未及时排尽空气;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专人在旁看守,均可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空气进入静脉,可随血流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着以及的收缩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3、护理措施:

1) 预防: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并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尽;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以便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发现药液输完及时拔针;当加压输液、输血时,应安排专人看守,并严密观察,不得擅自离开病人。

2) 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立即使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因为头低足高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使气泡向上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以避开肺动脉入口,并随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混成泡沫,使较大的气泡破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3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4) 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过敏反应的一般处理:

一、对于刚刚发现的各科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给予暂缓滴速,继续观察;若患者病情好转,可继续使用;若患者症状加重,应立即使用滴入,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管道(保留静脉通道),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入,及时通知首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二、对于突然出现症状的患者应立即使用滴入,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管道(保留静脉通道),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入,同时通知首诊医生,测量血压、呼吸和脉搏,呼吸急促者给予吸氧(1—2L/min),发冷、寒颤者给予保暧,做好抢救准备。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青霉素过敏反应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

1、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做青霉素过敏试验过程中或注射青霉素后,一般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呈闪电式发生,也有的在半小时后出现,极少数病人发生在连续用药过程中。 1) 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肺水肿,病人感觉胸闷,出现气急、发绀、喉头堵塞伴濒危感。

2) 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血压下降等。

3)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病人出现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 皮肤过敏症状等:病人出现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

2、血清病型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病人有发热、皮肤

4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瘙痒、荨麻疹、腹痛、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3、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 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荨麻诊)、皮炎、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 2) 呼吸道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或诱发原有的哮喘发作。

3) 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主要症状是腹痛和便血。

上述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常最早出现的是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瘙痒,故必须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同时报告医生。

2、首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按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为0.5~1ml,病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此药可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松驰支气管平滑肌,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3、立即给予氧氧吸入以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如呼吸受抑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药,可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 ,如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应立即 配合配合医生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

① 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 5%或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此药为抗过敏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

② 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③ 给予纠正酸中毒和抗组胺类药。

5、病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时行心肺复苏,抢救病人。

6、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做好病情动态的详细护

5 院感知识培训 岳池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杨静 时间:2010年2月2日15:00时 地点:护士站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丽华、胡艳辉、赵华、符容、高丽萍、王蓉 理记录,注意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6

第三篇: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

主讲人:王丽荣

输液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掌握输液的理论和技术操作,正确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和并发症。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应举行和了解反应的种类过敏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鉴别。

一、发热反应:

是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器和药品不合格,环境不洁,无菌操作不严格使致热物质进入体内引起。

1、 临床表现: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之体温可打40℃以上,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

2、 护理措施:

(1) 减慢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

(2) 监测生命体征,并每30分钟量体温一次,直至病情平稳。 (3) 对症、寒战时加盖被或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市物理降温。 (4) 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

(5) 保留余液或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6) 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无菌有效期,防止政热物质进入体内。

例:二次冲水封口的问题。

二、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

与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多有关。

1、 临床表现:输液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哆嗦、咯分红色泡泡样痰。

严重时泡沫痰液以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温罗音。

2、 护理措施:(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重,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脉负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液,,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如详地黄)利尿利等。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6)必要时用止血常进行四肢轮杂(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四流,但动脉血流的通畅,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器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7)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有心、肺疾病的病人以及老年、儿童尤应慎重。

三、静脉炎

常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输液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1、 临床表现:病人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人等全身症状。

2、 护理措施:(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2)进行药短波理疗。

(3)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4)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

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四、空气栓塞:

常于大量空气经静脉输液管进入血凝循环有关。

1、 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变感心并压异常不适,呼吸困难,严重发泄,后背痛伴窒息感。听诊心并压,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

由于空气进入静脉后随血液循环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如空气量小,则被右心室压入肺A并分散进入肺小A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小。

如空气量大,则阻塞肺A口,妨碍血流进肺内,反射性37起肺A和冠状A病率,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缺氧,可危急生命。

2、 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安慰病人。

②立即为病人置左侧的位和头低足高位。(头低足高位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V1左侧卧位可使肺A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漂移到右心室,避开肺AD,由于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A内)。

③氧气吸入,市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

④每隔15分钟观察病人神志,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

⑤预防: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绝对排尽,输液过程中密切改变加压输液或输血时专人守护,及时更换输液瓶,技*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输液故障及排除法

1、 溶液不滴:①针头滑出血管时,应另选静脉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②针头*血紧贴血方壁调正针头位置

③针头堵塞:另选V变换针头重新穿刺。

④压力过低:提高输液瓶位置。

⑤静脉痉挛: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注射部位上端血管,以解除痉挛。

2、 取下输液瓶(倾斜、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内液面露出1/2,再将输液瓶执行架上。

3、 滴管液面过低:夹管下端输液管,接压滴管,迫使液体充满1/2滴管后再恢复滴注。

4、 滴管内凝面自行下降:检查输液装置有无漏气和裂隙情况存在,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第四篇: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常见输液故障和处理

1.溶液滴速不畅或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角度或变换肢体位置至通畅。

(3)针头阻塞:更换针头重行穿刺。

(4)压力过低:抬高输液瓶位置。

(5)静脉痉挛:药液自然回温或静脉周围局部热敷。

2.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

3.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

4.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二)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到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1℃,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2)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又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3)护理措施

1)预防: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与医生联系,注意体温变化。

3)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热水袋保暖、热饮;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4)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5)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明发热原因。

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2)原因: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量过多有关。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输液量,对心、肺疾患病人及老年人、儿童尤为重要。

2)停止输液,联系医生,配合抢救。

3)端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的止血带。

4)高流量氧气吸入,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选用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3.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原因: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化学性炎症)

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机械性炎症)

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菌性炎症)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中药治疗,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

4)超短波理疗。

5)合并感染,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胸闷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濒死感觉。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2)原因: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输液管进入血循环有关。

空气进入静脉,经右心房到右心室,空气量少,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分散进入肺小动脉,经毛细血管吸收;空气量大,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死亡。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

2)停止输液

3)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位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气泡飘移至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口。随心脏的舒缩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4)氧气吸入。

第五篇: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临床输液反应

1、药物不良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2.热源反应:常因为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二 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1、药物方面因素

1.1 药物本身输液质量中药品自身的质量至关重要。同一组成的药物,因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青霉素因制剂中含有微量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而引起变态反应

1.2 运输储存药物在运输、储存、使用中碰撞或是瓶口松动等可能导致漏气、产生玻璃碎渣等而污染输液;含糖量高的输液,如储存条件不当则容易霉变,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1.3 热原累加 临床上合并用药很常见,由此产生的热原叠加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尤其是三联、四联用药。临床处方中,将4~6种小针剂同时加入到250ml或500ml的输液中混滴,其中热原便累加起来,可能超过人体的耐受量而发生热原反应。某医院某病区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甲硝唑0.5g,庆大霉素16万U静滴,连续有8例出现热原反应。经实验检查分析认为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累加超过了阈值,致发生热原反应。

1.4 微粒增加有些中药注射液及粉针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原因是中草药的成分比较复杂。有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反应。有些生物碱、皂苷配伍后pH值改变可析出产生大量微粒。在输液操作中,多次穿刺橡胶塞、折断针剂等都会造成颗粒增加。

1.5 药物配伍临床上输液多数被作为药物载体。通过静脉滴注,配伍1种或多种药物。随配伍药物的增加,微粒数也增加,尤其是中草药针剂。药物配伍不当,配制后的溶液颜色、澄明度会受到影响,可产生结晶、气泡、沉淀或pH值改变等变化,也可因pH值变化、稳定剂等的溶解度改变而导致分解或沉淀、含量及效价变化、渗透压和离子平衡从而使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受到影响。另外,患者生理状况不同,对配伍变化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2 、 输液操作因素

2.1 输液环境输液环境的卫生条件影响输液的安全。输液配制一般由护士在病区内完成,环境中的细菌和微尘有可能进入药液而造成污染和出现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后易引起热原反应、毛细血管栓塞、异物肉芽肿等严重后果。尤其在急诊室病情严重的患者较多,环境中的各种病菌和微粒也多,对环境卫生的要求相应提高。如果输液室及配液室环境没有不定期消毒,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就会增加输液被污染的几率。

2.2 无菌操作无菌观念要强,在操作上无菌原则执行认真,如配药前注意洗手,配药时注意戴口罩,切割安瓿时正确消毒等,如操作不当,这些都是造成输液反应的原因。

2.3 微粒引入反复多次针刺橡胶塞及涤纶薄膜,导致碎屑脱落,进入液体,直接成为不溶性微粒;安瓿折断时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碎屑,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微粒吸入

药液。

2.4 输液速度输液速度不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报道,1例患者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快速滴注时,致口麻、颈胸部瘙痒等症状。临床上应用时应注意滴速的药物有:肠外营养药物、治疗指数窄的药物、易刺激血管的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如氨基酸类、脂肪乳、氨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多巴胺、间羟胺等。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条件和不同的药物选择适宜的输液速度,以减少和避免发生输液反应。

3、 输液器具 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的质量至关重要,即使是质量合格的器材,操作不当及储存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污染。由于劣质输液器材造成输液反应甚至酿成严重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临床应用时仍需严格检查,防患于未然

4 、 患者方面因素

4.1 患者年龄某院对158例输液反应进行统计分析,55岁以上患者占70%。老年患者,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耐受范围缩小,输液速度应较青壮年患者慢1/3~1/2。新生儿输液速度稍快便可引起心衰等输液并发症。

4.2 疾病 血栓性疾病患者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输液中微粒特别是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这样会加重疾病发生发展,甚至危及生命。

4.3 个体差异合格的输液不等于绝对没有热原,只是含量极微,一般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热原反应,而有些体质弱,对热原耐受性差的患者在同样条件下就有可能引起发热反应,这是因为进入体内的热原已经达到该患者发热反应的作用剂量。

三、预防临床输液反应的措施

1 把好药品生产和输液器具购进关 购进应选用生产规模大,生产条件好,质量可靠,信誉好的厂家。

2 输液中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输液时多种药物联用会使药液中内毒素累加,多种药物联用,由于溶媒pH值的改变,药物相互配伍的变化或其他原因造成药物的沉淀、结晶等现象。另外,由于反复多次穿刺胶塞会使药液中微粒增加,由于含有较多微粒的液体输入人体也会发生热原样反应。故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加药后的药液应做澄明度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弃去。

3 提高输配液间的空气质量增加有效的空气进气过滤装置,在有条件的医院输液添加药物应在符合GMP要求的配液中心进行,没有条件时也应在洁净的环境中操作,操作时应避免空气流通和人员走动,输液间最好是在装有空气自净器的房间进行,条件不具备时,输液时也应在输液间或病房清扫完卫生之后进行,同时减少人员走动。为了使进入液体瓶内的空气洁净,应增加有效的空气进气过滤器,减少细菌和微粒对液体的污染。

4 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首先,轻轻提起液体瓶对着光线充足的地方检查液体中是否有异物,瓶身是否有裂纹,再将液体瓶轻轻翻转竖立,自上而下观察是否有玻璃屑、沉淀或其他异物存在,同时注意瓶口及瓶身是否漏气,铅盖是否松动等。检查时切记不可振摇。检查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注意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在添加其他药物前应用少量的液体冲洗输液器,以减少输液器中可能存在的微粒和内毒素的输入。

5 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要适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春节公司年货采购方案下一篇:长江大学武汉校区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