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理念下中学体育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终身体育理念下中学体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文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学生在身体、心理成长发展中的必备素质。在现阶段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有关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培养方法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师在相关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终身体育理念下中学体育论文 篇1:

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的实施,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理念得到重视,并且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广泛的推广。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理念为导向开展的体育教育形式,是对传统体育教育的一种补充与创新,增强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培育。对此,本文着重分析终身体育教育概述,提出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教育策略。

关键词:终身体育;体育教育;育人

引言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学校体育教育之魂,也是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促进体育教育开展的有效性,彰显体育育人教育效度。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涵盖的育人范畴面广,包含学生体育健康教育、体育技能教育、体育素养教育、体育文化教育、体育快乐教育等方面,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因此,研究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教育十分必要,不仅的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培育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

一、终身体育教育概述

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体育是个体终身运动重要内容,需要贯穿于个体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终身体育教育是指立足于体育运动形式,将体育教育贯穿于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个体生活方方面面受到体育教育的干扰,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的形成,与个体对体育的认知度、喜爱度等方面密切相关,个体喜好体育运动,必定自主融入到体育运动中,树立自身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理,进而以体育运动促进自身成长、发展。

二、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教育策略

(一)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在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融入到体育教育中,应加强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的宣传,提升教师与学生体育认知度,树立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思想理念。首先,学校应重视体育教育的开展,以体育教育有效性、合理性开展为导向,推进终身体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过程中。在传统体育教育中,由于体育教育重视度不足,影响到学生学习效度,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的培育。因此,重视、关注体育教育的开展,在体育设施方面给予充足,为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能力的培育奠定基础。其次,在体育教育实施中,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理念,加强体育教育重要性的普及,增强学生思想认知,促进学生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二)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在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育,学生只有对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学习、参与兴趣,才能够循序渐进的培育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因此,在体育教育开展中,重视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育,以学生兴趣,开展丰富的体育运动活动。基于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差异性,学生体育兴趣也存在不同之处,教师在体育教育开展中,应观察、发觉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点,根据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体育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能力培育。在体育教育中,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点,根据学生运动兴趣点,开展多元化的体育运动活动,打破体育运动单一训练模式的开展,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例如:多数男同学喜好参与到竞技性的体育项目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篮球、足球比赛,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性,加强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传递,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以此更好的参与到竞技性运动活动中,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能力的培育;针对女同学为其开展瑜伽、排球、体操等体育项目活动,加强学生技能与知识指导,让每一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都能够参与到其中,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三)创新体育训练方法

在体育教育中融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需要创新体育训练方法,以体育训练方法的多样性,带动学生参与兴趣,培育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意识。与此同时,教师以多元化体育训练方法开展体育形式,能够启迪学生,使学生在课上、课后体育运动中以相同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育组织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以终身体育教育为导向,融入游戏、竞技等训练方法,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加强师生体育互动,进而创新体育训练方法。例如:在体操技能训练中,为了增强学生体操运动能力,教师融入小组合作训练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开展小组技能比拼,并且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规范学生技能,使学生技能展示达到标准化,进而赢得小组竞技赛名次。

(四)重视体育文化教育

在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意识、能力培育中,对体育文化的知晓、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体育文化,才能够践行体育运动项目,增强学生对体育项目运动的深入了解。因此,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应重视体育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技能学习中知晓体育文化,进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能力培育。基于体育文化归属于体育理论知识范畴,教师文化的渗透,应改变灌输式文化渗透模式,借助多媒体工具,促进体育文化的传递,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深入认知,提升学生体育文化知识获取兴趣。与此同时,针对体育理论知识,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传递知识,使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生动化,增强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与理解,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培育。

(五)构建体育网络课程教育

在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构建网络体育课程教育,满足学生对体育理论与文化知识的学习需要。与此同时,构建网络体育课程教育板块,为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能力培育奠定基础。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学生无论是在校學习,还是步入工作模式,都能够在网络平台中获取相关的体育课程知识,随时随地的学习体育课程知识,进而实现终身体育学习效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网络体育课程教育板块的构建,增强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兴趣。在网络体育课程教育构建中,教师根据体育课程教育、体育项目运动形式的,将相关理论知识、技能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制作成课件形式,传递到互联网平台中,供学生随时随地的观看,以此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育中,需要摒弃体育运动是个体某一阶段实施的成为思想观念,而应以终身体育思想理念为导向,将体育终身思想观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终身意识的培育。因此,在体育教育开展中,融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主体性,培育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体育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江霞.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国际公关,2019(11):113.

[2]刘永德.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136-137+152.

[3]陈晓武.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85-87.

作者简介:吴蕾,出生年月:73年1月,性别:女,通辽,大本,职称:讲师。

作者:吴蕾

终身体育理念下中学体育论文 篇2:

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分

[摘要]  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文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学生在身体、心理成长发展中的必备素质。在现阶段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有关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培养方法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师在相关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首先详细分析了中职体育教学现状,然后阐述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具体意义,最后从教学理念、教学情境以及教学实践活动三个角度探索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以期提升中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终身体育意识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体会并实践的一种锻炼意识,对学生本身健康体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坚韧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终身体育意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需要中职体育教师进行坚持不懈的教学策略的改革与探索。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发展的今天,以“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培养为主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如何将终身体育意识贯彻其中,这也是中职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一、中职体育教学现状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中职体育教学现状

首先,主要分析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无论是中职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关注度都不够高。中职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贯彻以及教学方法设计方面,过于注重学生对具体体育运动知识的掌握和练习,忽略了不同体育运动中所包含的共同体育精神,忽略了体育精神的教学与渗透,使得现阶段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缺乏精神内核,十分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而中职学生在体育课程知识学习以及具体练习的过程中,往往将体育课程当作一种日常要完成的任务,被动地接受一系列的体育知识,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也不够透彻,终身体育意识对中职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这些都是中职体育教师在教学策略改革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其次,从现阶段中职体育课程的安排来看,内容和形式都过于单一,体育课程设置时间也不合理。无论是从学校的角度,还是中职体育教师个人的角度,对体育课程教育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对教学改革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不够积极,导致中职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兴趣缺乏,更遑论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以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打折扣,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效果不佳。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意义

结合上述我们所讨论的内容,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能够赋予体育课程以精神内核,提高整个中职体育课程的教育和培养效果,使体育课程充满向上的活力,这是中职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其次,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还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对学生强健体魄的形成以及坚韧心性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最后,“少年强则国强”,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够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中職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以终身体育意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学生个人是体育课程教学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主体,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改革一定不能脱离学生本人。因此,中职体育教师在相关教学策略改革之初,一定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有效贯彻,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入手,为学生创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这对后续更深层次的教学策略的实践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具体教学策略的探索。比如中职体育教师在理论性体育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体验的角度入手,利用好课前导读、课上示范等环节,结合体育文化,为学生营造以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为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具体来说,如果中职体育教师备课内容是有关排球知识的,就可以在课前导读过程中组织学生观赏一些中国女排的纪录片或者相关电影等,使学生从自身兴趣入手,从观赏者的角度体会体育精神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之后中职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周期性的课外锻炼日记记录,使学生学会从成长和发展中对自己的体育学习和认识进行反思,有效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进步和心路发展历程,并尝试在体育课程中将其以体育竞赛或者辩论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班级学生就自己所理解的终身体育精神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我。这种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自我意识比较强的阶段,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负担感,这是制约学生体育精神和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部分内容的讨论中,主要侧重点为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创新,以期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比如中职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从体育课程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实践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日常体育锻炼以及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真正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在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中得到发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具体来说,中职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环节设置中,可以合理地增加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性,如可以将传统教学形式下的跑步热身换成多种多样的热身操,并选取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下一次课程的热身运动引领人,将学生作为体育课程的主体,从教学形式丰富的角度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体育教学新情境,强化终身体育意识的熏陶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各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均有所不同,但是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沉浸感,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中职体育教师可以尝试从体育教学新情境的创设入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中得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熏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保驾护航,这也是本部分主要探索的内容。

中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新情境的创设中可以采取的方法和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值得体育教师进行坚持不懈的教学探索。比如中职体育教师在进行正确的跑步姿势、跑步频率等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将跑步姿势、跑步频率以及长久坚持跑步的好处以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寻找一些具体的因为长期坚持跑步而带来的一系列益处的代表,使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反思自己在跑步过程中的态度和耐心问题,帮助学生从能够看得到的实际益处入手,对自身的跑步历程和健康发展进行一系列简单的规划,这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实践应用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中职体育教师也要尝试从新情境创设的方方面面强化学生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得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熏陶,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十分有价值的,值得中职体育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性探索。

(四)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建立正确的体育观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组织是中职体育教师常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因此,中职体育教师也可以抓住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组织的契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帮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这对班级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中职体育教师可以从日常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入手,进行相关创新设计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中职体育教师在团体类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就可以首先将学生按竞技水平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的水平可以参差不齐,但是不同小组水平要尽量相当,然后开始以一学期为周期的实践竞技活动的组织。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争性的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外进行练习、合作等,将体育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活動,引导学生自觉从课余活动中进行体育锻炼,这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建立过程。中职体育教师也要及时地向学生反馈班级学生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状,和学生一起实现进步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学科教学现状与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中职体育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现阶段体育课程发展停滞不前的症结所在,在意识到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趣味性情境的创设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从体育课程的方方面面渗透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中职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文彬.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解读[J].学周刊,2014(12):27.

[2]郑军,余卫平.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44-45.

[3]张学军.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28-29.

[4]王龙武.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9(21):115-117.

[5]杜桂梅.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8):331-332.

[6]李佳.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作文(教研),2018(4):3-4.

作者:高建芸

终身体育理念下中学体育论文 篇3:

被动体育向主动体育的转变在终身体育视野中的体现

【摘要】终身体育是我国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国民体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终身体育强调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因此推动人们从过去的被动体育转变为主动体育能够有利于终身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主动体育和终身体育的践行者、倡导者,从而推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被动体育;主动体育;终身体育;全民健身

一、前言

终身体育作为当前指导我们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理念,是由国际上的终身教育理念转化过来的,在我国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和深刻意义。

体育运动思想的变化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生活进步而不断发生的,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接受者在被动接受体育教育,其参与体育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课程和教师要求的结果。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时间设置上大多数高校在学生的大三、大四年级往往就不再安排体育课,而大学生由于体育运动习惯和体育锻炼意识的不足往往在没有体育课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就放弃了体育运动,特别是在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往往就会出现大学毕业就等于“体育毕业”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

终身体育是我国发展国民体育提高国民体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人们体质、提高人们运动能力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探索将“终身体育”的口号落到实处,变成真正可行的终身体育行动,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推进学生从被动体育转向主动体育,培养其体育运动习惯。

二、被动体育与主动体育的互动关系

被动体育是学生在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等外力作用下被迫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是一种非主观意愿且不具备需求自动化特征的体育行为;反之,主动体育则是指的学生凭借自身的主观意愿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被动体育与主动体育虽然截然相反,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的互动关系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互相转变,因此,加强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需要将学生由被动体育推向主动体育。

1、被动体育产生的原因分析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被动体育在我国高校體育运动发展中表现地如此鲜明也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积累所致,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模式基本相同,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因此逐渐使得学生产生了对于体育学习被动接受而不主动参与的问题。除此之外,各级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等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运动习惯的价值认识不足,在客观上加剧了学生被动体育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同体育项目在学生中所受到的“待遇”也不尽相同,因而造成学生对于不同体育项目不同的被动接受现状。田径运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传统项目和重头戏,长期以来占据着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位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却逐渐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则与田径运动本身的运动强度大、运动形式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有直接关系,因而学生的被动参与程度最高。对于篮球、足球、网球、跆拳道、武术、健美操等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更强的项目,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而其参与这些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更强。

2、主动体育的特点与作用

主动体育指的是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对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行为。在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终身体育运动的视野下,主动体育(体育习惯)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推进终身体育的关键。体育习惯作为一种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在当前我国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仅从主动体育的一般特点来看,其既包括对于体育运动后天习得性、情境性、省力性等生理学方面的因子又包括运动自主性、习惯稳固性等心理学方面的因素。

体育习惯一旦形成往往就具备相当的稳定性,能够指导人们更加主动、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由被动体育向主动体育的转变。

三、终身体育视野中被动体育向主动体育转变的关键

在终身体育视野下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大学生由被动体育向主动体育转变必须要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笔者认为,这一重点与关键就是高校体育教师。

1、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动体育习惯

高校体育教师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长期以来的传统体育教学中几乎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在改革体育教学的今天,一方面要将课堂的主动权和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交给学生,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还必须要根据终身体育的要求,自觉地做终身体育的践行者和倡导者,从而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树立良好榜样。

高校体育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自觉更新其体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并理解终身体育思想,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体育将这一思想充分传达贯彻给学生,推动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和能力。

2、高校学生的主动体育习惯

高校体育教师在自身具备充分的终身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后必须要做学生终身体育的指导者和启蒙者。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的指导存在较大程度的依赖,因此教师必须要负好责任,扮演好自身的角色。高校要重视对终身体育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终身体育,体育教师更要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体会终身体育的内涵,在传授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和习惯。高校体育教师要将自身的角色从“教”师变为“导”师,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指导。

在培养大学生的主动体育习惯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还体现在要做大学生终身体育的组织者、合作者方面,为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提供充分的组织服务。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高远目标,坚定做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和研究者,充分将自身的工作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肩负起实现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新鑫. 论终身体育视角下“被动体育”向“体育习惯”的转变[J].运动杂志, 2014,01,(01): 141-146.

[2] 曾长虹. 试论终身体育视野下的体育教师角色定位[J]. 华章, 2012,12,(12): 84-99.

[3] 江典在.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4] 江典在, 王小琴. 关于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研究[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

[5] 王小琴, 江典在. 终身体育视野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5).

[6] 王小琴, 江典在. 终身体育视野下的学校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 福建体育科技, 2011(05).

[7] 江典在.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8] 冯文昌. 影响高校终身体育体系建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9] 陈秋斌. 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教育[J]. 福建体育科技, 2005(05).

作者:胡卫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司法鉴定下海洋环境污染论文下一篇:审美教育视角下中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