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综述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公司理财综述范文

公司治理相关研究综述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新思考,公司治理目前已成为全球市场经济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一国公司治理系统的完善程度会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结构的完善、不同产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表现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在国外(主要指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开始得较早。目前,公司治理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商业经济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虽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国内外学术界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公司治理的内涵上却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模式,这一般由于研究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采取的角度不同造成的,

本文将回顾公司治理机制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与公司治理相关的理论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一、 公司治理理论基础

公司治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理论对其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主要包括古典管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现代管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

1古典管家理论。在这种理论下,企业被看作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并认为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无私的信托关系。主要观点有:1在完全信息的假设下,经营者没有可能违背委托人的意愿去管理企业,因此不存在代理问题2在完全信息的假设下,公司治理模式不再重要3基于完全信息假设下的管理理论对于研究现代公司治理不具有任何意义。因为在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的市场条件下,不存在委托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公司治理表现为股东至上。

2信息经济学下的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对古典经济学的根本性突破表现在放弃对完全信息和无私性的假设。由此对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了质疑:完全信息的假设背离了客观现实。在现代股份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股东并不直接经营企业,而是将资产的经营权授权给经营者,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是由于人的自私性,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他们可能会以股东权益为代价二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者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来规范委托代理关系各方的行为,并对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控制,使其决策符合委托人的利益是必要的。

3组织行为学下的公司治理理论:现代管家理论。基于完全信息假设下的古典管家理论,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使该理论无法解释现代企业中存在的两职分离与合一的现象,代理理论对经营者内在机会主义和偷懒的假定是不合适的,而且经营者对自身尊严、信仰以及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会促使他们努力经营公司成为好的管家。

4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上述三种理论都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排除在外。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除考虑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外,还考虑了雇员、供应商、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

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二、 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又称公司治理结构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其所要解决的是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Berle和means、jensen和mesklin的论述认为公司治理的焦点在于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一致,公司治理主要是解决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带来的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Cochran则认为,公司治理问题包括在高级管理层、股东、董事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因此构成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谁从公司决策与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谁应该从公司决策与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当这两个问题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公司治理的问题就会产生。在hart的模型中当代理问题和交易费用过大使得代理问题不能通过合约问题解决时。公司治理问题必然产生。Blair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探讨了公司治理的含义。他认为从狭义上讲,公司治理指有关董事会的功能、股东的权益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从广义上讲,则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或色和能够与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实施控制、风险、收益如何分配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理事会在99年通过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对公司治理结构作了更广泛的定义:公司治理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整套体系;它规定了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的分布。这一定义既包括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核心的内部治理,也包括了实现公司有效治理不可或缺的外部治理。La porta的研究发现现代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完全不同于被广泛接受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带来的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当股权集中到一定程度时,控股股东能够对企业实施有效的控制,最基本的代理问题将从投资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冲突转移到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控股股东具有牺牲中小股东利益为代价来掠夺公司财富的强烈动机和能力。而在国内研究方面主要有几种观点。吴敬琏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权。高管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钱颖一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一般而言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利用这些制度安排的互补性质,并选择一种结构来减少代理人的成本。张维迎认为,狭义的说,公司治理结构式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些问题。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几乎是同义的,或者更准确地讲,公司治理结构只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企业所有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抽象概括。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是解决内在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激励问题,即在给定产出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和个人贡献难以度量的情况下,如何促使企业的所有参与人努力提高企业的产出;二是经营者选择问题,即在给定企业家能力不可观察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机制能保证最有企业家能力的人来当经理。 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权益要受保护。杨瑞龙等人认为,在政府扮演所有者角色的条件下,沿着“股东利益至高无上”的逻辑,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就形成了有别于“内部人控制”的“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企业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使得国有企业改革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一是由于政府追求的目标是多元的,当由政府对企业实施所有权约束时,便会陷入管则干预过多,不管则失去控制的两难中;二是资讯不对称,经营者处于谈判的有利地位;三是行使监督权的政府官员可能与经营者“合谋”侵蚀国有资产;四是职工和小股东难以行使监督权,其利益易受到损害。为克服之,须实现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其核心是扬弃“股东利益至高无上”的观点,遵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历史潮流的“共同治理”逻辑。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权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不仅仅强调经营者的权威,还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 强调市场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林毅夫等人认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现的间接控制或外部治理,而人们通常所关注或所定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指的是公司的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由上可知,学者们对公司治理概念的理解至少包含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公司治理是一种合同关系。公司被看作是一组合同的联合体,这些合同治理着公司发生的交易,使得交易成本低于由市场组织这些交易时发生的交易成本。由于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特征,所以这些合同不可能是完全合同,即能够事前预期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对各种情况下缔约方的利益、损失都做出明确规定的合同。为了节约合同成本,不完全合同常常采取关系合同的形式,就是说,合同各方不仅对行为的详细内容达成协定,而且对目标、总的原则、遇到情况时的决策规则、分享决策权以及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的机制等达成协议,从而节约了不断谈判、不断缔约的成本。公司治理的安排,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在本质上就是这种关系合同,它以简约的方式,规范公司各利害相关者的关系,约束他们之间的交易来实现公司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二是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关系合同要能有效,关键是要对在出现合同未预期的情况时谁有权决策做出安排。一般来说,谁拥有资产,或者说,谁有资产所有权,谁就有剩余控制权,即对法律或合同未作规定的资产使用方式做出决策的权利。公司治理的首要功能就是配置这种控制权。这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公司治理整顿是在既定资产所有权前提下安排的。所有权形式不同,比如债权与股权、股权的集中与分散等,公司治理的形式也会不同。另一层是,所有权中的各种权力就是通过公司治理结构进行配置的。这两方面的含义体现了控制权配置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密切关系: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整顿是控制权的实现。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部分。内部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激励等方面: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制度环境、市场竞争、债权人,中介市场等。

三、公司治理理论热点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热点问题,如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企业现金持有、企业代理成本、国家控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其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一)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

近年来,国外对公司治理的研究的焦点从最初的对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转到近年来对控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研究。Shleifer和Vishny(1997)发现,当大股东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时,公司主要的代理问题已不再是经理人员与股东间的利益冲突,而是如何防止大股东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侵占。Johnson,La Porta,Lopez-de-Silanes和Shleifer(2000)用一个概念“隧道挖掘”来形象地描述大股东的侵占行为。Bertrand,Mehta和Mullainathan(2002)认为隧道挖掘不仅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还会影响股票市场。李增泉等(2005)指出,资金侵占作为大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的一种,在我国已成为一种非常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

现有文献对股权结构与资金侵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Johnmn等(2000)的分析表明,公司控制者的持股比例由低到高变化对其侵占行为的影响体现出由持股比例低时的堑壕效应到持股比例高时的利益协同效应。当控制者的持股比例较低时.其侵占能力随其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增强,侵占也随之增加,产生堑壕效应;当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控制者在上市公司占有的利益很大,其与公司的利益趋于较高程度的一致,此时随着持股比例的提高,侵占会减少,产生利益协同效应。李增泉等(2004)分析了资金占用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在较低的持股比例上,资金侵占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当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40%——50%时,资金侵占达到最大值;一旦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0%,资金侵占则随持股比例的提高而降低。高雷和何少华(2006)发现,在1998年,二次曲线模型能够描述资金侵占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且该模型既支持壕沟防御效应假说,也支持利益协同效应假说;在1999年、2001年和2002年,幂函数模型能够描述资金侵占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且这些模型只支持壕沟防御效应假说;资金侵占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的大量侵占是公司治理失败的一种表现。在我国法律对小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不力且股权高度集中情况下,控股股东对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的侵害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治理问题。在我国各种公司治理机制对抑制控股股东的资金侵占的有效性如何的问题上,高雷和何少华(2006)认为,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开会次数、高管持股、独立审计事务所的规模与声誉等均对资金侵占没有影响;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独立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等机制均抑制了控股大股东的资金侵占;两职完全分离的领导结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控股股东以企业集团形式存在,控股股东的性质为国家股,在受政府保护的行业经营和发行了B股或者H股等机制均加剧了控股大股东的资金侵占。

二、公司治理与企业现金持有

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总和,公司的内部治理安排和外部治理环境共同决定了代理成本的类型和数量,从而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持有量。良好的治理会降低代理成本,减少管理者出于机会主义而持有的现金数量。高雷和何少华(2006)以我国上市公司1998年——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公司内部治理安排与外部治理环境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他们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呈“倒U”型关系;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银行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与非政府控制的企业相比,政府控制的企业持有较少的现金;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其持有的现金越多;企业的成长性、银行债务、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三、公司治理与企业代理成本

大量的研究表明,代理成本显著地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企业价值。而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预期的代理成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Ang等(2000)、Singh和Davidson(2003)研究了代理成本的决定因素并主要关注了负债和所有权结构在减轻美国企业代理成本上的作用。与先前的研究一致,他们的研究表明,管理者持股能协调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并因此减少代理成本。然而,他们对负债在减轻代理成本的作用上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Ang等(2000)指出负债起到一个减轻代理成本的作用,而Singh和Davidson(2003)认为负债起到加重的作用。

Jensen和geckling(1976)指出,管理者持股协调了两个不同持股群体的利益,因此可减少公司内部的代理成本。根据他们的模型,管理者持股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因此,当管理者获得公司全部股份时,代理成本达到最小。MC.Connell和Servaes(1995)、Short和Kease(1999)的研究发现,管理者持股和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非控股大股东对减轻公司的代理冲突有重要作用 对控股股东获取私利的行为,其他股东除“用脚投票”外,也可采取集中所有权的方式监督控股股东的行为:Volpin(2002)的研究表明,大股东联盟的存在提高了公司业绩恶化时高级经理被更换的概率。Maury和Pajuste(2004)则提供了多个大股东的存在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的经验证据-白重恩等(2005)的研究发现,在我国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的集中度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一些文献研究了银行债务在降低生理成本上的作用。Jensen(1986)认为,企业内部的代理问题通常与信息不对称有关。当企业持有私人债务时,偿债责任有助于减轻此类代理问题:Jensen(1986)和Stulz(1990)认为,银行信贷传递了重要的能够降低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信号:可是在我国,银行的产权几乎都归国家所有,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也为国家所有,或由国家控制,使政府过多地干预银行的经营、加上政府对银行进行的各种显性与隐性的“担保”,直接导致银行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可见,我国银行作为债权人缺乏足够的动机,也难以对其债务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债务期限结构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Jensen(1986)认为,当管理者存在利用自由现金流收益从事过度投资行为时,短期债务融资有利于减少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并通过提高破产的可能性来增加管理者的激励。Hart和Mcxore(1995)指出,短期债务融资契约的治理效应主要表现在对公司的清算与约束管理者对自由现金流的随意决定权方面,而长期债务融资契约的治理效应主要表现为防止管理者的无效率扩张。

许多文献探讨了董事会在减轻代理成本上的作用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规模与构成。Pearce and Zahra(1991)指出,大的强有力的董事会有助于加强公司与外部的联系,为企业提供战略选择方面的咨询和建议,并在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其它一些研究,如Eisenberg(1998)认为,董事会的独立性取决于两个方面,独立董事的比例和首席执行官与董事会主席两职的设置状况。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董事会可以通过发挥其独立董事的声誉来防止董事会被管理者操纵,从而确保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Byrd and Hickman(1992)的研究表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Lin等(2003)对外部董事的任命,特别是当董事会持股较低且被任命的外部董事有很强的监督动机时,股票价格有积极反应。但持相反观点的人,如Agrawal and Knoeker(1996)认为,外部董事对企业信息了解不足,他们扮演的是非对抗的咨询者而不是关键的监督者。

在高增长与低增长企业之间,代理成本与投资不足、资产替代和过度使用自由现金流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当出现投资不足时,管理者可能会放弃净现值为正而大部分收益属于债权人的投资。这种情况在高增长企业中尤为严重。Jensen利Meckllng(1976)相信,由于投资者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资产替代问题在高增长公司更加盛行。Jensen(1986)认为,虽然高增长企业较少地面临过度使用自由现金流的问题,但当企业拥有充实的现金储备并倾向投资高风险且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时,资产替代问题就会发生。Smith利Wattsk(1992)考虑到在高增长与低增长的企业中,代理成本的类型和数量均不同,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随企业的增长性而变化。MC·Connell and Servaes(1995)发现,在高增长企业中,企业价值和财务杠杆负相关,而在低增长企业中,企业价值与财务杠杆正相关。他们的研究还显示,所有权是重要的,并通过投资机会表现出来。

四、国家控制与公司治理

国家控制与政治干预常常如影随形。政治关系及政治干预对企业与社会经济有何影响?Shleifer和Vishny(1994)的研究表明,政治家常常向其管理的公司榨取租金,且维持政治关系的成本支出完全可抵消由政治关系而产生的利益。Khwaia和Mian(2004)对巴基斯坦1996年——2002年间的企业贷款的研究发现,只有政治关系的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是其它企业的两倍,拖欠率比其它企业高出50%,且这种情况仅发生在政府控制的银行。与政治关系相伴的寻租所产生的成本约占每年GDP的0.3%到1.9%。Faccio(2002)基于42个国家的样本,对具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的研究发现,具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更容易取得债务融资、更低的税赋和更强的市场力量等利益,且这在那些高度腐败、产权保护弱、政府干预程度高的国家尤其明显。尽管如此,只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的绩效仍低于同类企业。他们认为这是由于政治家对企业的寻租及政治干预所导致的宏观层面的资金配置、投资决策及经济长期发展的扭曲所导致的。Faccio(2004)的研究发现市场对任命政治家为董事的事件没有显著的价格反应。可见,与政治关系相伴的政治干预扭曲了资源的配置,降低了经济效率,产生了高昂的社会成本。

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政府干预对企业的影响;孙铮等(2005)采用樊纲和王小鲁(2001)构造的地区市场化程度及政府干预程度指数研究了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与政府干预程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化程度高、政府干预少的地区的上市公司的长期借款占总借款的比重较低。他们认为,政府干预起到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作用。夏立军和方轶强(2005)研究了政府控制、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对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影n向,结果发现政府控制的公司比非政府控制的公司具有更低的价值。在政府控制的公司,政府干预显著地降低了公司的价值。而在非政府控制的公司,政府干预对公司价值没有显著的影响。高雷和何少华(2006)检验了国家控制、政府干预、银行债务与资金侵占之间的关系,发现国家控制、政府干预及银行债务均显著地加剧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政府干预主要加剧了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的侵占;当上市公司受国家控制且受政府干预多时,银行债务才显著地加剧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这说明,国家控制及政府干预显著地加剧了控股股东与小股东及银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见,国家控制及政府干预降低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利于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

第二篇:关于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综述

摘要: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意见有以下几种:无保留审计意见;保留审计意见;否定审计意见;无法表示审计意见。根据不同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不同意见的审计报告,现将不同类型的审计报表告例举如下。

一、关于深圳市鸿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

出具保留意见的依据和理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第十条“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如果认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重大或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一)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存在分歧;

(二)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第十一条“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一)……不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根据上述规定对应审计分析判断如下:

1、 公司上述代持股事项,根据现有的审计证据,我们认为有迹象表明是由于舞弊造成公司资产流失,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规定,由于侵占资产导致的 1

错报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

2、 该事项导致的会计差错,不影响鸿基集团公司本报告期损益情况,

但影响鸿基集团公司以前年度的投资收益和相应所得税费用及本报

告期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和应收款等项目的列报。其影响范围涉

及财务报表局部而非整体(广泛),其金额可能重大或不重大。

3、 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我们无法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包括

如涉及相关单位或个人对该事项性质和金额清晰一致的书面或口头

确认等,以支持我们的审计进一步判断。鉴于上述,我们认为就该事

项对公司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符合审计准则相关规

定的。

(一)、 该事项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

该事项不影响本公司本报告期损益情况,但可能影响本公司出售该

等股票年度的投资收益和所得税费用及本年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

润和应收款科目,其影响程度尚无法准确判断。但可以简单分析如下:

如果上述股票全部应为公司所有并能追讨回全部流失的款项,公司最

多将获取约 1.5 亿元的经济利益流入(考虑税费影响后);如果公司

除目前收回的4690.91 万元外,不能回收其他款项,则对公司财务

报表无重大影响。

(二)、 该事项是否明显违反会计准则的相关信息披露的规定《企业

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交易或者事项

进行会计确认,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

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

准则》第十九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十一条“前期差错通常包

括计算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

产盘盈等。”,上述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属于舞弊产生的影响,为会

计差错。《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

正》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

调整前期比较数据”。第十三条“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确实可行

的......,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据此,我们认为,鉴于目前尚未完整查明上述事项的全部相关

事实及取得充分的法律性依据,公司目前仅对该事项进行了详细披

露,尚未对该事项作出具体的会计处理,符合会计核算基本的真实、

可靠原则,但由于前述原因导致无法满足及时性原则。

二、关于为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度财务报表出具无法表示

意见审计报告的专项说明

对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我们按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结合本年审计实施情

况及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我们为中科健公司出具了众环审(2009)533

号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无法表示意见。现就为中科健公司出具无法

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专项说明如下:

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中科健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 号——持续经营》第三十二

条的规定,我们在审计报告中发表了无法表示意见:如财务报表附注

(十三)所述,中科健公司2008 年12 月31 日合并净资产为-123,085

万元,已严重资不抵债,存在多项巨额逾期借款、对外担保;中科健

公司面临多项诉讼、部分资产被查封或冻结,生产经营规模萎缩;中

科健公司在报告期内及2008 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之前,已两次提出

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但均已中止。截至审计报告日,中科健公司管理

层在其书面评价中表示将继续采取包括债务重组、资产臵换在内的多

项措施;但由于该等措施并没有进入实施阶段,我们无法获取充分、

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证其能否有效改善中科健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因此无法判断中科健公司继续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2008 年度财务

报表是否适当。除对上述持续经营假设编制基础无法判断外,,中科

健公司不存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 号-非

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中规定的明显违反会计准

则、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的情况。

三、关于对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审

计报告的专项说明。

出具保留意见的考虑 我们受托对公司 2009 年度财务报告进行

了审计,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情况如下: 由于截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货币资金短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已到期或即

将 到期的的借款也难以展期,公司面临承担不按期归还借款的法律

责任;截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为 21,960.16

万元,其中短期借款为 18,160.16 万元,占 82.70%, 公司过度依

赖短期借款筹资,债务压力大,公司将陷入进一步的财务危机;公司

无法获得 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难以通过赊购取得生产经营所必

需的原材料及其他物资,现金偿付压力大;受钛白粉市场价格倒挂等

因素的影响,公司截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未分配利 润为-282,

014,846.76 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及营运资金为负数,

财务状况 持续恶化;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走出困境,在

2009 年 12 月 14 日与重组方签订 了《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

重大资产重组与股份转让框架协议》,但该项重大资产重组尚 需取

得股东大会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资产重组能否成功存在重大不确

定性。由于上述 可能导致对贵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

项或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我们无法 判断贵公司以持续经营假设

编制 2009 年度财务报表的是否恰当,故我们无法对贵公司 2009 年

度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2010年度相对于2009年度,依靠非经常性收

益实现盈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变为正数,财务状况好

转。特别是东佳集团对公司整体资产实施托管经营后,公司全面 复

产,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好转,两条生产线运行基本正常,流动

资金紧缺和原材料 供应紧张的局面缓解。公司在2010年财务报告中

披露了改善经营管理、保持持续经营 的措施,但未披露托管期满后

如何保持持续经营的有力措施,我们对贵公司的持续经营能 力仍存

疑虑。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24 号—持续经营》第

三十三条规定,我们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审计意见 我

们的审计意见如下: 如财务报表附注“十

四、持续经营能力”所述,

贵公司 2008 年度和 2009 年度连续发 生亏损,2010 年度依靠非经

常性收益实现盈利,但截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贵公司逾期 银

行借款 21,160.00 万元难于展期,无力偿还;截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未分配利润 -27,116.58 万元,营运资金为-13,568.86 万元;

贵公司 2010 年为了改善公司经营、财务 状况所进行的重大资产重

组终止。贵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此,公司 股

东会决议委托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 2010 年 12 月 28 日

至 2011 年 8 月 31 日对 贵公司整体资产实施托管经营,采取改组

管理团队等重大措施,使贵公司全面复产,生产 经营恢复正常,财

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好转。但贵公司未披露托管期满后如何保持持

续 经营的有力措施,我们对贵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仍存疑虑。

五、特别说明 我们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说明我们对公司在

2011 年保持持续经营能力存在 疑虑,对公司 2010 年财务报表所反

映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没有实质影响;除持续经营 能力存在的不

确定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外,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符合企业会计

准则的规定。

第三篇:青年理财文献研究综述[最终版]

青年理财研究文献综述(国内)

摘要:追求财富是许多青年人的梦想,但是很多青年人由于不重视理财,缺乏理财知识,对如何理财理解

有误区,往往导致自己的现状与财富梦想之间相差甚远。文章主要通过对于国内众多青年理财文献的研究,从青年理财的观念,国内青年理财的现状以及据此所提出的建议进行概述,以供广大青年人理财参考。

关键词:青年;理财;观念;行为;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收入也明显增加,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到财富的力量,青年人也对财富有了极强的追求,针对于加强青年理财的教育已经是公众所期盼的焦点。根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2007年对北上广1500多名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66.6%的大学生对个人理财培训感兴趣,12.4%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而7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青年理财教育。青年人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建立正确积极地理财思想,掌握理财知识,能够理性的进行理财将是青年人人生的宝贵财富。

一.培养青年理财的重要性

(阿奎,培养青年理财能力的重要新刍议[A].2007;刘艺红,论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A].)

(一) 社会和谐需要善于理财的青年一代

青年理财能力的普及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这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时,不得不把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作为重要手段。然而,现在的青年人正是在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就没有理财方面的教育,因此除了工资的增长外,他们无法享有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当富有者的财富在经济高速增长下日益膨胀时,工薪阶层的收入就越显微薄。据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联合发布《关于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3月底,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包括境外、国外财产)超过5000万的有27310人,超过1亿的有3220人。这样要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就应该把目光放在当下的青年人身上,靠青年人的理财,靠资本运作,靠相关经济学知识,才能有效的防止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二) 市场经济需要有金融意识的青年一代

理财能力的培养首先是金融意识的转变,传统的储蓄意识根深蒂固以及当下医疗住房教育的三大困境,使得青年人不愿投资不敢于投资,而是将大量的金钱变为储蓄存款,我国居民储蓄总额2006已达17万亿,巨大的储蓄额使银行的存贷差巨大,背负过重的利息负担,利率长期低位运行,被迫转移财富,也将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实际利率为负值更将阻遏经济增长,深化社会矛盾。这种存款式的金融意识完全不迎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培养青年人的理财金融意识,敢于投资理性投资将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 个人发展需要有投资素质的青年一代

培养青年的投资素质是一种普及教育,投资的成功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并不是建立在大多数人不成功的基础上的。投资的成功如果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表达的话,就是“复利+时间”,只有在一代青年人的思想上培养了理财的理念,之后的发展才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且会为后代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人民的生活水

平都有提升,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价值。

二.青年理财的现状

(刘艺红,论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A];管尹华,周雪原,青年家庭理财稳分析与建议[A].

曹素芳,彭兴富,加强大学生理财观教育构建和谐校园[A].;王永峰,浅谈当代青年人如何理财[A].)

(一) 存在的误区

(1) 理财是有钱人的事

有这种理财误区的大学生不了解投资的规律,根据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投资收益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有关,例如,从20岁开始投资,每个月只投资100元,如果年收益率为10%,那么60岁时将拥有632407元,如果从30岁开始,到60岁将拥有226048元,如果从40岁开始,到60岁将拥有75936元。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理财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2) 理财就是买股票、基金

股票与基金都是理财的工具,但它们不是理财的全部,理财是为了实现人们在人生个阶段上的生活目标,以“管钱”为中心,通过攒钱、生钱、护钱等环节,管理好现在以及将来的现金流,让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稳步、持续的增值。全面的理财应该包括个人和家庭的现金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养老规划等内容。

(3) 理财观念的误区

例如“理财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传统的对于金钱“无奸不商”、“金钱是万恶之源”、“君子喻义,小人喻利”等偏见,或是有些青年人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不择方法,不惜损害社会道德等扭曲的金钱观。

(二) 青年理财存在的问题

(1) 生活环境优越追求物质享受,个人消费随意性大

当代青年人在改革开放后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使他们沉迷于享受,没有老一辈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崇尚高档的消费品,“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互相进行攀比,个人消费没有计划没有足够的自制力。

(2) 缺乏理财知识,盲目投资

在我国,金融投资的方式各种各样,在青年人中比较流行的投资方式主要是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他们很多人是在看到别人取得成功之后,自己也加入了炒股炒基金的队伍。由于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在未弄清市场动态和投资风险的情况下盲目地、集中地进行投资,一心想着赚钱。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赚钱反而严重亏损。

(3) 经济来源单一

某分调研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生活来源方面,由家庭供给的占91.42%,由亲友无偿提供、勤工俭学、借款、贷款提供部分经济来源的占8.41%、10.03%、5.01%和4.49%后四种方式都与家庭供给方式交叉。由此可见,学生主要的资金来源基本上依靠家庭,很少考虑更多的融资渠道,独立谋生能力差。

三.对当代青年人理财的建议

(王永峰,浅谈当代青年人如何理财[A].;张凤林,年轻人的理财之道——一二三四五六[A].)

(一) 牢固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再以过去的标准来看待青年理财,要充分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和创造财富的意义,要正确的理解财富的存在价值,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象征,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理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长期的坚持。

(二) 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理财是长期的经济活动,要想取得预期的结果,必须制定相应的计划。面对买房买车结婚教育养老等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规划,难免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问题。文辞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别制定短期中期以及长期计划并落实是实现理财目标的关键。

(三) 学习理财知识,投资知识

理查德德沃斯:“知识能对抗致富的两个敌人:风险和恐惧。”年轻人要尽快学习并掌握两类理财知识。

第一,财经知识。主要有:1.与理财相关的财务会计核算,如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等等。2.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以及投资、消费、金融等指标。3.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与行业分析等。4.金融基础知识,如货币与信用、利率与汇率、金融市场、投资工具(储蓄、保险、基金、股票)等等。5.税收基础知识,如金融投资的税收政策、住房投资的税收政策等。

第二,法律知识。主要有:民法基础知识,如代理、诉讼时效、知识产权等;商业法基础知识,如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等。

(四) 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不要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要懂得理性消费、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制定适当合理的理财计划,节约开支,在生活的点滴中都要贯彻理财的理念,以便早日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阿奎,培养青年理财能力的重要新刍议[A].2007

2. 刘艺红,论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A].河南财政税务搞定呢过专科学校学报2009(2)

3. 管尹华,周雪原,青年家庭理财稳分析与建议[A].

4. 曹素芳,彭兴富,加强大学生理财观教育构建和谐校园[A].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

5. 王永峰,浅谈当代青年人如何理财[A].集体经济2009(2)

6. 张凤林,年轻人的理财之道——一二三四五六[A].

第四篇:公司自评报告(十六项综述)

石阡县佛顶山交通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自评报告

第一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综述

我公司以夯实安全工作为基础,强化安全理念,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实现持续改进,本着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为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打好基础,我公司本着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及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交安监发〔2016〕133号)的总体要求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管理及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黔交安(2012)40号)等法律法规和一系列文件精神及要求,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公共汽车营运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标准》和石阡县道路运输局的安排部署,本着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安全使命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本着全面推进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工作,夯实和提高我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我公司的健康发展,做好我公司自2016年2月份以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的自评工作,为此,我公司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余启望为组长,

- 21 (2)致人重残、死亡的消防安全责任事故为零;

(3)致人重残、死亡的治安、刑事安全责任事故为零;

(4)直接经济损失达8万元以上的单起交通事故的次数为零;

(5)不发生“危险物品”、“反恐”等市级以上安全通报批评。

(三)、六个达标

(1)驾驶员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率达100% ;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岗率达100% ;

(3)有责交通事故的处理率达100%;

(4)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率达100% ;

(5)危险物品检查率100%;

(6)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率达100% 。 3. 实现安全工作方针与目标的措施

我公司为了保证安全工作方针的落实与目标的实现,专门制订了针对性极强的管理制度和对应的管理措施。如《“一岗双责”安全责任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制度》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全体职工学习培训的质量,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增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力度、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频率,规范相关档案、台帐的建设工作。 4. 规划

为了使我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持续、健康,稳定有序的开展,我公司制订了2016年安全生产规划,以保证和加强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控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活动,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职责,杜绝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遏制重大责

- 23就各科室及负责人的相关安全管理职责进行修改,使其安全责任更加明确。

③、我公司按照《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扩大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安全例会。每次会议都做到事前认真准备.会中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每次会议都有专门的记录。

2、管理人员配备

我公司目前共有新能源公交车12辆,已配备了4名经专职培训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三、安全责任体系 l、健全责任制

公司严格实行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并通过制度将每个人的安全管理责任进行规定,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制度》的规定执行,内容包括:公司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负安全生产事故的领导责任。安全技术科是安全生产工作具体实施的管理部门,负安全生产事故的管理责任;驾驶员是其所驾车辆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管理人,负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责任。

公司按照《安全责任书签订制度》的规定,从法定代表人到驾驶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公司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追究和处罚制度》的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公司按照《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了一系

- 25

1、公司资质

我公司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三证合一)”、“银行开户许可证”。经营证照齐全有效,经营范围符合要求。

2、 法律法规

①、公司及时识别、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根据《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对公司的各种制度进行修改,对驾驶人安全责任书及承诺书进行修改,制定了新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学习教育培训制度。

②、公司的规章制度都是能按新法规的新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改。根据职能部门的要求,公司的规章制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并要求在工作中贯彻落实。

③、公司在管理人及驾驶人中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④、对于国家或部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要求,我公司将及时的组织公司的管理人员、驾驶员进行学习,要求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要认真领会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实质内涵,并严格按照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执行。

3、安全管理制度

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公司用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因此,公司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责任是主体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行车条件、规范驾驶员安全行车行为和保障行车经营活动安全是公司的法定职责。

- 27的流程对车辆进行操作。

5、制定执行及档案管理

①、公司在具体的安全行车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了符合我公司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如:增强路检路查力度、加大路检路查频率,严格执行“边检查、边整改、同处罚”的检查制度,同时,及时制定出台相对应的管理制度。

②、公司每年均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并对检查评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登记备案,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的修订、更新有关制度和措施,确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在我公司得以有效的贯彻执行。

④、公司每个科室根据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及各科室的工作职责都建立了相应的台账和档案,有电子文档、纸质文本两种形式。同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及时的报送有关资料和信息。

五、安全投入 l、资金投入情况

安全资金的投入和有效实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有效实施,为满足我公司安全生产必备资金需求,保障我公司出租车辆安全有效的投身到城市公共客运服务的工作中,按照我公司安全生产运营工作规划,自2016年2月试运营起,我公司已累计提取安全生产专项经费达 万元。

- 29施。

②、公司安全技术科有专职人员对车辆的安全设施进行管理,制订有《车辆管理制度》,并建立了相关台账。

七、科技创新与信息化

1、 科技创新及应用

我公司已按照交通部门、公安交警部门、安监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根据石阡县道路运输局的工作安排部署,已安装GPS定位系统监控平台的相关工作,相关的网络开通,有关部门正在运营当中。

2、 科技信息化

①、我公司建有GPS对话平台,在运营组织与调度方面,公司通过直接对讲的方式,对驾驶员实施有效的调度。

②、公司目前己实行了电脑化管理,所有车辆的信息、保险、二级维护保养、年审等都已录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

③、我公司的电脑信息系统已全部录入了车辆和驾驶员的基础资料、车辆技术档案信息等,相关数据准确、完整、无误。

④、公司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超速、超员、违反交通信号通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凡有职能部门的抄告通知,马上进行处理,公司建有记录违法违规驾驶员信息的台账。

八、队伍建设

1、 培训计划

制定有学习培训制度,对管理人员、驾驶人制订并实施月度及长期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月度培训时间明确具体。

- 31

4、 驾驶员培训

我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公司制度的规定,严格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实行岗前、岗中两种培训方式;只有岗前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驾驶我公司车辆从事城市公交服务工作,在岗驾驶员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均不低于2学时,全年不低于24学时。

为了让驾驶员具备从事驾驶出租车工作所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车辆的安全操作技能。我公司在对驾驶员进行培训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驾驶员教育培训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教育培训,其主要内容包含: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5、规范档案

①、公司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档案齐全详细,准则记录了培训考评的情况。

②、公司在每次培训后,都组织人员对培训效果进行评审,以改进提高培训质量。

- 33《机动车驾驶证》、《公交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②、③、 公司建立了客运驾驶员聘用制度,在聘用驾驶员前,严格审查驾驶员的驾驶证件、从业资格和驾驶经历,对符合条件且经过试用期合格后的驾驶人才能与公司签订聘用合同;驾驶人的聘用情况进入档案以备查,同时建立驾驶员岗前培训制度。

④、 公司对营运车辆进行严格监督管理,没有发生将营运汽车交给无客运资格证件的人员驾驶或者移作他用的现象;

⑤、 公司制订有经营管理制度,要求驾驶员规范经营,文明服务,按照合理路线或者乘客要求的路线行驶,遵守交通规则。凡有交通违法行为,自行承担相关的经济及法律责任。

5、营运车辆管理

①、 我公司按照《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对全部车辆建立了营运技术档案,实行一车一档,实现了车辆从购置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管理。同时,我公司按照《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要求相关人员在记载车辆技术档案内容的工作中,要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记载的主要内容需包括:车辆基本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修理和二级维护记录(含出厂合格证)、技术等级评定记录、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行驶里程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

②、 公司有专门人员负责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如定期对车辆的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积极与各维修企业进行协调,加强对车辆维修的监督管理等,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③、我公司依据《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规定,要求驾驶员必须完成对车辆的日常性检查工作。主要内容是:坚持三检,即出车

- 35

2、风险控制

①、道路运输行业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恶劣天气、运输的危险货物、道路状况、车辆、人员、道路交通安全标志等方面。公司作为城市客运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工作方案,制定了针对性控制对策。

②、公司严格依据《中华入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在组织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时,就江口境内的恶劣天气、道路状况、道路交通安全标志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学习,同时制定了事故应急措施。

③、对危险源进行建档,重大危险源单独建档管理。公司在这方面严格执行规定,建立了城区及主要出城包车经营线路安全信息要素台账。

十一、隐患排查与治理

1、隐患排查

①、根据贵州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关于印发贵州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制度的通知》(黔运安[2011]4号)文件精神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公司制定了《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开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隐患排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保障行车安全。

②、企业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是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的主要方式,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

- 37

1、健康管理

①、公司指定办公室为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由一名公司副总经理任兼职管理人员,促进并维持公司职工的生理、心理处在最好的状态,将职工安排在适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工作环境中,保护职工不受工作环境影响和健康危害。

②、公司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驾驶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并利用驾驶员参加安全学习例会的过程中,对驾驶员进行了事故预防、急救知识的培训。我公司每年均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2、工伤保险

由于出租车驾驶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目前公司只为少数人办理了工伤保险,但均为驾驶员投保了承运人(司)责任保险。

3、危吾告知

公司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和《驾驶员学习教育培训大纲》要求,对驾驶员进行了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督促驾驶员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驾驶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求驾驶员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职业病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4、环境与条件

公司多年来积极为本公司的驾驶人提供符合驾驶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驾驶职业健康保护相应的设施及工具,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工作环埔。

- 39生产管理先进办法的目的。

十四、应急救援

1、预案制定

①、 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相应的应急保障措施;建立了应急救援制度。

②、 结合实际将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公司每年都建立综合应急预案,以及根据职能部门的有关要求和当年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如“防火”预案: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元旦"节安全工作预案;“五一”节安全工作预案;“国庆黄金周"安全工作预案;“凝冻、雨雪,’恶劣天气安全工作预案;“防汛"工作预案。

公司己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并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③、我公司在制定有关应急预案时,紧紧的围绕相对应的政府预案进行制定,以便与政府预案保持紧密衔接。公司每出台一部应急预案,均立即报送有关部门,通报有关协作单位。

④、 公司内部定期评审应急预案,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2、 预案实施

①、 公司在内部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专项学习教育

②、 公司积极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参与公

- 41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十五、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1、事故报告

①、发生事故及时进行事故现场处置,按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没有瞒报、谎报、迟报情况。

公司每月1日向江口县道路运输局提交上一月的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月报表;

②、公司已建立事故档案、事故管理台账,以及交通事故、事件处理跟踪记录表,对事故发展情况及时跟踪和作后续处理。

2、事故处理

①、 每次接到事故报告后,公司都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司已建立事故报告记录,对于当年发生的事故作总结报告。

②、 每次发生事故后,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公司已建立了《安全事故报告与统计制度》、《安全事故责任倒查制度》,在遵循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事故记录表,记录了与事故相关的工作的开展情况。

③、 在按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分析事故原因、落实整改措施方面,公司己建立了《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置制度》,在事故发生后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及时提出整改

- 43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对本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自评的情况,发现了我公司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就我公司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说明如下:

1、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

2、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控制不足。

3、应急预案的演练还不够全面。

二、 整改措施

1、增强科技创新能给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带来质的跨越的思想意识,加大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技能操作。

2、加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方面的工作,增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责任意识。

3、进一步学习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的有关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逐步完成对“交通事故”、“恶劣天气”、“节假日”、“重大汛情”、“重大疫情”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第三章 自评结论

我公司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出租汽车营运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标准》的考核指标,对本公司3年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通过此次自查自评工作,得出的结论为:

- 45

第五篇:关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一般认为,公司治理对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和公司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现代的公司普遍存在着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由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即如何使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能够从股东利益的角度实施行动,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进行决策。同时,股东结构的多元化和股东结构的不对称,使控制股东有动机利用其控制权来干预企业采取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其他非控股股东利益的行为,即“隧道行为”(tunneling),从而伤害到整体的公司价值。因此,一方面股权的适当集中可以有利于股东对代理人实施有效的监督,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过度的股权集中反而产生另一种交易成本,即隧道效应。所以,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要权衡这两个方面的因素。

近年来,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文献大量涌现,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考察什么样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经理层薪酬体系才能有效的改善公司绩效。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由于现有文献很多,笔者仅就近几年主要期刊上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企业价值)的关系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所有权在公司内的安排。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从所有权性质看,存在着两种类型的股东:国有股东(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和非国有股东;根据股票是否流通,可以分为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根据所持股份数量,公司年报一般公布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因此,有关公司股东结构的基本信息及变更情况都可以从公司的公司年报中获得。因此,分析不同类型的股东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以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依据,从而也是众多文章分析的重点。 陈小悦、徐晓东(2001)利用1996-199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除金融性公司之外的全部A股股票数据,并按照政府对行业的保护性程度分成两类上市公司。他们使用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研究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外部投资人利益缺乏保护的情况下,流通股比例、长期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传统理论所预期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非保护性行业,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并且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随着行业的不同而变化;盈余管理的动机在保护性行业和非保护性行业之间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另外,他们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CROA)是一个比净资产收益率(ROE)更好的指标,因为ROE更容易受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而无法真实的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

在他们的另一篇文章中,徐晓东、陈小悦(2003)利用1997年以前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1997-2000年间的数据,研究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对公司治理效力和企业业绩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具有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公司治理的竞争力更高,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着更多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和激励。并且第一大股东的变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效力的提高,有利于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专业化。因此,他们认为控制权转移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

刘芍佳、孙霈、刘乃全(2003)从终极产权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场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他们认为原来很多文献将法人股作为独立于国有股、流通股之外的第三种

性的股权是不合适的,应该考察法人股的终极所有权。他们对2001年中国上市场公司的股权结构的统计表明,84.1%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是在国家手里的,只有15.9%的上市公司是非国家控制的。他们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已经从直接控制拓展到了以金字塔控股体系为特征的间接控制,并且这种金字塔结构控股模式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已经相当普遍。政府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在年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投资资本的经济增值率、销售增长率等四项绩效指标上显著优于政府直接控股的公司;以投资管理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低于以实业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专业化经营的实业公司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比由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作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绩效好;整体上市公司的绩效高于部分上市的公司。

曹红辉(2003)利用2000年上市公司A股的数据,分析了股权结构、产权约束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作者发现,在产权约束无差异假定下,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盈利能力密切相关;股权分散型公司治理绩效优于股权集中型,法人控制型则好于国有控股型,尤以相对分散型的治理机制优为明显;而股票市场分割造成股权分裂,形成股东间博弈,弱化了对经理人的约束;但不存在最优的股权结构与趋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但不同产权的约束力不同,国有产权有效约束不足明显;国有产权管理体制及配套市场体制改革的缺陷既诱发了对预算软约束的预期,也导致政府的不当干预。

朱武祥、宋勇(2001)以20家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平行数据(panel data)为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他们的结果表明,在竞争激励的家电行业,国家股、法人股或外部公众股东对上市公司治理和管理行为及其业绩都缺乏影响力。因此,在竞争激励的家电行业,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的不是股权结构,而是家电公司把握和实现增长机会的能力。他们认为公司股东构成和股东集中度是在产品竞争结构变化和资本市场评价和控制权收购压力环境下,为实现持续经营而进行的一种商业化选择,并且是动态调整的。不同的成长阶段和环境下的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不同,不能简单的设定和强制股权多元化。股权的数量结构只是反映了法律意义的控制权比例分配,并不能说明公司价值真正驱动能力。并且作者主张,对中国上市公司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应该进一少深入,并且要进行小样本的研究,深入了解公司股权结构数字背后驱动公司价值的真实动力和机制。而不能简单的将股权结构多元化作为提高中国公司价值的手段。

对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研究,多数文献得出非国有股东、法人股东和分散化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变更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但是,从终极产权看,中国上市公司仍然是“一股独大”的局面,即便不同的股权变更,有时仍然是在国家终极所有权之下的不同法人股东的变更或国家股与法人股的变更。因此,股权结构和股权多元化形式上的改变可能并不能真正发生作用,而企业产品市场的竞争,使公司股权结构通过市场的自动选择机制,才能达到更为有效的水平。

二、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

在公司治理机制中,董事会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机制,董事会是直接为股东负责,代理广大股东对管理层实施监督与控制的机构。如果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那么董事会结构同样会对公司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分析董事会的规模、特征、独立董事的作用等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是众多文献考察的热点。

胡勤勤和沈艺峰(2002)以2000年沪深两地建立独立外部董事制度的4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独立董事之间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受独立董事的影响。因此,他们认为现阶段上市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绩效改善尚未能

起到应有的作用。

于东智(2003)以我国上市公司1997-2000年的平行数据,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分析了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年度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持股比例、董事会股份持股率和总经理兼任董事等董事会结构变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作者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分离并不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对两职是否分离的选择应该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独立董事的力量单薄且与监事会存在功能冲突,应严格界定二者的权力界限并实施相关配套措施;市场化选择的董事会规模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董事会行为缺乏应有的效率,应改变非市场化的董事任免制度并完善董事议事规则;董事持股制度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强制持股并在任期内锁定的制度有助于董事关注股东价值。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中,于东智和池国华(2004)以1998-200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他们的结果证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指标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并且公司以前年度的绩效越好,董事会的稳定性越高。

邵少敏、吴沧澜和林伟(2004)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例考察了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正逐步加强,在董事会结构调整的博弈过程中,内部人没有占优。独立董事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但是控股股东持有过高的股权比例是制约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在中国二元体系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将导致两个监督机制的冲突,完全照搬英美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可能并不是中国二元体系下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佳途径。

三、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

公司治理除了股权结构之外,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努力的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由于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与作为代理人的管理层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励管理层使自己的行动与股东的利益目标相一致,从而降低道德风险问题。

林浚清、黄祖辉和孙永祥(2003)以1999和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他们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内部的薪酬差距与公司的未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即高管薪酬的差距扩大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另外,他们发现影响我国公司薪酬差距的主要因素不是公司外部市场环境因素和企业自身经营运作特点,而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因素。他们认为,适当提高薪酬差距可以维持足够的锦标赛激励,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宋德舜(2004)以1993-1996年间上市的155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国有股代理人(董事长和总经理)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作者认为控股股东完全决定上市公司行为进而决定公司绩效,其他公司治理机制的治理效率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由于控股股东是通过委派董事长和总经理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且公司的主要决策和日常运营都由他们负责,因此,公司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决策和对公司的监督行为。作者的实证分析表明,对董事长或总经理等“一把手”的政治激励显著的影响公司绩效的决定性因素,金钱激励作用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而对非最高决策层的高管人员,金钱激励则起到主导的作用。所以,在实施高管新酬体系变革和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必须将政治激励所附带的财富效用降低到一定程度,金钱激励才会成为有效的治理机制。

赵西亮(2004)利用126家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2002年的数据,考察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高层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作者以主营业绩资产收益率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同时将常用衡量公司价值的指标Tobin Q值和市净率作为对照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

的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第二大股东到第十大股东的集中程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高层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显著的增加公司绩效。作者认为,在竞争性行业中,股东结构的力量平衡有利用制约“一股独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非国有股东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高管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确定可以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从而提高公司价值。在国有企业中,公司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有时薪酬激励并不能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而在上市公司中,公司的利润目标正在强化,高管的政治激励也会不断降低,从而使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的作用越来越大。另外,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也是提高经理层激励的重要力量,只有对经理人内部激励和外部市场激励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使经理人的行为越来越服务于公司股东的目标。

四、控制权私有收益

在公司治理中,控制权具有很大的私有收益,而这些私有收益往往是公司控制权变更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两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

赵昌文、蒲自立、杨安华(2004)认为控制权转移可以获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为控制权的公共收益,主要表现为大股东获得控制权后,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等方式,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从而提高公司价值,而公司价值的提高为全部股东获得和分享;另一方面控制权的私有收益,主要表现为大股东获得控制权后,通过为管理层支付过高的报酬和津贴,利用公司内部信息为大股东的关联公司获得超额利润,转移公司资源以及利用大股东声望等方式为大股东获取其他股东无法获得的收益。他们利用Dyck和Zingales(2003)提出的标准,收集了1995年以来的股权结构变动样本94个,描述统计发现,中国上市场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股权比例较高;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绩效较差;上市场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高于发达国家,并且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因素较多。他们的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黄少安、张岗(2001)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企业融资结构的“先后顺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认为企业的融资顺序一般是:先是内部集资,然后发行债券,最终才发行股票,而我国的公司更加偏好于股票融资。他们认为我国的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主要是股票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并且监管机构对股票发行制度的控制、股权融资软约束、对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内部人控制等制度上的因素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深层次原因。他们指出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完善上市规则,采取全方位措施,防止内部人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股权结构,使社会资金提供给最需要资金的企业,充分发挥资本的利用效率。

五、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研究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但什么样的公司治理结构才算是好的呢?因此,很多文献提供了自己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反映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指数,为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提供了一种评价体系。

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和张俊喜(2003)从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两个方面8项控制变量构建了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并考察了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他们发现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经理人员薪酬、公司控制权市场和财务透明度是影响公司治理的最重要的因素;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的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也越高,并且中国

的投资者愿意为公司治理水平支付溢价。

李维安、牛建波(2004)从人事任免制度、执行保障和激励与约束机制三个方面17个细项编制了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指数。并以2002年的上市公司数据,比较了不同行业及不同第一大股东性质的公司经理层治理水平。作者使用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和每股净资产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分析了公司经理层治理水平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经理层治理指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下面影响,并且经理层的行政度、薪酬水平、持股比例、薪酬动态激励等因素较其他因素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我国企业在加强经理层治理方面应弱化经理层的行政治理,适度提高经理层的薪酬水平,实现或加大动态激励、长期激励与显性激励。

潘福祥(2004)从外部机构的审核评价、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机制和经理人员激励情况四个方面11个细项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指数。并利用Tobin Q和市净率作为衡量公司价值的指标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治理指数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公司治理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公司价值将上升0.01个百分点。

施东晖、司徒大年(2004)从控股股东的行为、关键人选聘和激励与约束、董事会的结构与运作和信息披露透明度四个方面12个考察细项构建了中国2001年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指数。并用利用他们构建的治理指数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治理水平不高;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水平有显著影响,政府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最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要高于国有法人控股型公司,而一般法人股控股型及股权分散型公司的治理水平介于前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治理水平对资产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市净率却具有负向影响。

六、总结

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为改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动机,从放权让利到利润包干等改革方式,目的是提高经理层的积极性,降低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然而这些改革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加重的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因为,一方面作为国有资产代理人的政府无法对代理人实施有效的监督,而放权的结果从另一方面加大了代理人的实际控制权,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为了克服代理人控制权过大的问题,国家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希望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结构的建立对内部人的行为进行监督与制衡。但是形式上完善的治理结构并不一定产生有效的公司治理,因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参与者仍然是终极所有权人的代理人,他们可能并没有积极性对经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同时有与经理层合谋其同谋取公司利益的动机。因此,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多上市公司,目的是想通过引入其他的非国有股东,从而希望非国有股东能够对内部人实施有效监督,从而达到改善公司绩效的目的。

实证研究多数肯定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绩,即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确实对企业的绩效产生正面的影响。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用对高层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但是第一大股东股权过分集中,并且第一大股东多数国有股,这两方面的因素使高层经理掌握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从而出现所谓的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隧道行为”。这是因为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使第一大股东的监督作用大大降低,而经理层掌握了第一大股东的控制权,从而可以利用大股东的地位侵蚀企业利益,降低企业价值。而高层的薪酬激励和股票激励可以提高公司的绩效,这是因为对经理人的激励,使经理人更多关注于企业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从而使经理人会更关注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价值。

因此,完善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监督机制、改革高层管理薪酬体系对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有文献过多将精力放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研究上,而对公司外部治理的作用研究不足,这可能是因为外部治理机制的衡量和数据难以取得所致。外部治理环境的竞争压力可以促进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竞争性的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对改善公司绩效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和张俊喜:《中国的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治理结构、证

券市场与银行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曹红辉:《股权结构、产权约束与公司治理》,《治理结构、证券市场与银行改革》,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经济研究》,2001年第

11期。

4. 胡勤勤、沈艺峰:《独立外部董事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世界经济》,200

2年第7期。

5. 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6. 李维安、牛建波:《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与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

4年第9期。

7. 林浚清、黄祖辉和孙永祥:《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经济研究》,

2003年第4期。

8. 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经济研究》,2003年

第4期。

9. 徐晓东、陈小悦:《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经济研究》,200

3年第2期。

10. 潘福祥:《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4期。

11. 施东晖、司徒大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及对绩效影响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

2004年第5期。

12. 邵少敏、吴沧澜、林伟:《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研究:以浙江省上市公司

为例》,《世界经济》,2004年第2期。

13. 宋德舜:《国有控股、最高决策者激励与公司绩效》,《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3期。

14. 于东智:《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

15. 于东智、池国华:《董事会规模、稳定性与公司绩效:理论与经验分析》,2004年第

4期。

16. 赵昌文、蒲自立、杨安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度量与影响因素》,《中国

工业经济》,2004年6期。

17. 朱武祥、宋勇:《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经济研

究》,2001年第12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个人生活方式范文下一篇:公司培训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