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移民办工作总结

2022-11-14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乡镇移民办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乡镇移民办工作总结

乡镇移民安置工作汇报

区,辖23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33559人,耕地4.9万亩,素有“郧阳粮仓”美誉。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成了万亩西瓜基地和三万亩柑桔基地,初步形成了以西瓜、柑桔、牲畜业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是郧县两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之一。安阳镇被市、县确定为移民试点乡镇

以来,镇党委、政府将这次移民试点工作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已经做好了试点的前期各项工作,为顺利完成移民外迁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一、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扎实做好试点前期基础性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让安阳镇再次面临移民动迁。全镇淹没和影响涉及17个村82个组1111户,淹没房屋面积106186平方米,耕园面积11269亩,安置人口10867人,其中内迁2814人,外迁8053人。首次试点移民3507人。再一次的背井离乡,再一次的远离故土,使得我镇的移民试点工作尤为重要。如何实现前期的“搬得走”目标,镇党委政府采取了“统一思想、优先保障、精心组织”等措施,确保实现数据准确、方案科学、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的前期目标。

一是统一思想,广泛动员,积极营造大移民氛围。镇党委首先从党员干部做起,召开多次会议,进行动员宣传,号召党员干部以国家重大建设为大局,主动带头,主动服务;其次是组织移民代表召开多次座谈会,讲述移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号召他们带头配合移民工作。对老年人及特殊对象,组织人员上门逐一宣传动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解除其思想顾虑。同时组织移民代表分两批次前往黄湖农场安置点进行考察,对移民提出的各项问题收集整理,认真答复。在去年底国家移民政策出台后,我们又迅速进行宣传,引导移民认识到移民政策的优越性,认识到党和国家对移民的关心关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配合好搬迁工程。在此基础上,对移民工作实行“三优先“措施,即遇到问题优先解决;遇到服务事项优先安排;遇到经费和人员不足优先考虑。一年多来,镇主要领导深入试点村征求意见30余次,集体讨论部署工作10余次,亲赴对接点考察规划6次,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15次,接待答复移民提出的各类问题120余起。正是由于统一了思想认识,强化了大局意识,在开展两次大规模的移民试点人口和实物调查登记工作中,全镇干部主动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积极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核实,广大试点移民积极配合,形成了全员上阵抓调查,相互联动摸底细,齐心合力抓移民的良好格局。

二是精心组织,深入调查,全面核准移民试点村基础性数据。掌握移民试点村各项基本情况和数据,是我们开展移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年多来,我们按照人口调核登记、实物指标登记、公开公示、汇总制表四个步骤,逐步落实到位。10月,我们组织21名干部分成三个专班,由党委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村组,历时一个多月对确定的三个移民试点村进行了人口和实物指标核查登记。12月,我们按照上级新的移民政策和相关要求,再次组织人员对三个试点村移民人口、村级财务、干部配置等情况进行了重新调查核对。目前我镇移民试点前期基础性数据已全部按要求掌握清楚,并把数据结果进行了系统处理,绘制成册后呈报上级部门。

三是积极联络,增进安置点和试点村的了解。让广大移民充分了解安置点情况,对于稳定移民情绪,调动移民积极性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11月29日和12月15日期间,分两批次组织三个试点村移民代表70人赴黄湖农场开展了实地考察,让广大移民充分了解安置点情况,组织移民代表提意见建议,进一步了解移民思想动态,进行反馈,以便有针对性地作好动员。同时在元月期间,联系团风县和团风镇相关领导到我镇三个试点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双方县镇领导和移民村干部进行了交流意见,共同探讨了如何安置等问题。通过对接活动,极大地增进了双方了解,使移民对象对安置点情况有了初步认识,为稳定移民情绪,保障移民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冷静分析、周密部署,切实做好外迁前的稳控工作

当前,移民政策已经出台,试点方案已经制定,时间限制已经明确,移民攻坚战已经拉开了序幕。作为试点乡镇,要全面完成移民试点安置任务,首要是做好移民心理、情绪、思想、认识的稳控。我们感到,目前我镇的移民乃至干部,仍然存在有“五怕”和“三担心”:怕现有的村级债务不能化解,干部走不利索;怕迁去后难以融入,不能适应迁入地的生产生活;怕迁入后无支柱产业,难以致富;怕后扶政策及惠农政策迁移后难以兑现;怕安置点用水用电等生产成本过高、生活不习惯、亲戚走动难。担心现存的经济林、房屋财产如何处理;担心安置点房屋建设质量和购房能力;担心在迁入地办事难。从而导致移民村群众当前生产积极性不够高,思想不够稳定。对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一是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大力宣传新出台的移民

政策,让广大移民充分掌握了解,切实感受党和国家对移民的关爱,全面解除后顾之忧,安下心来,积极配合搬迁工作;二是加强引导,组织移民积极投入春季生产,确保走之前的生产稳定发展、生活安全无忧;三是加强移民信访工作,做好热情接待,做好登记汇报,搞好妥善处理,同时及时掌握移民动态,排查移民矛盾,认真予以消化,确保移民工作大局稳定;四是超前介

入,抓好稳控。对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空挂户、房屋财产分割、身份核实等问题纠纷,我们都主动介入,逐一核实,调查处理;对不能明确解决的问题积极向上级反映,征求答复后快速、高效地予以处理。通过强化上述措施,目前我镇试点村移民情绪稳定,生产积极性高。

三、坚定信心、昂扬斗志,坚决完成移民外迁任务

我们被上级确定为移民试点乡镇,可以说这既是各级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政治使命,也是对我们工作执行力的综合考察。我们一是坚决服从大局,不等不靠。坚持按照一手抓移民、一手抓发展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一切工作移民先行的原则,坚持把第一时间、第一责任、第一重心、第一精力放在移民工作上,充分认识移民工作的艰巨性、困难性,充分认识移民工作量大,工作必须周密细致,必须深入群众,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这一现实,充分考虑到我们可能面临的群体、个人矛盾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不断自我加压,增强责任感、增强使命感,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全,坚定不移地完成移民动迁安置目标;二是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充分相信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相信我们自身的工作能力,充满必胜的信心,满怀激情,迎难而上。同时善于分析,善于把握,找准突破口,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各个攻克,保质保量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三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集中一切力量,动员全镇所有干部,采取包村、包组、包户、包人的方式,大力宣传移民政策,认真做好移民的思想动员工作,使移民对象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对移民事情优先办理,人员优先安排,经费优先保障,确保以优质服务推进移民搬迁;四是积极配合上级各部门,整合各方力量,做好移民安置点房屋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确保按期搬迁到位;五是落实责任,强化奖惩,建立考核考评机制。今年,镇党委、政府已对移民工作进行了目标责任分工,制定了责任包包方案,把移民工作纳入各村各单位目标任务进行重点考核。同时将加大督办力度,每阶段定期进行通报考核。对责任不强、工作不力、落实不够、进度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给予相应处罚;六是进一步做好移民稳控工作,认真解决移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及时掌握移民群众的新动态、新情况,超前介入予以化解,确保营造稳定和谐的移民环境。

我们坚信,有国家对移民的关心关爱,有各级领导对移民工作的大力支持,有安阳干群的共同努力,我们决不会辜负上级的重托,一定能不折不扣地圆满完成移民外迁这一光荣神圣使命。

第二篇:乡镇民办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办法

民办学校安全工作不仅事关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事关我镇千千万万外来员工的家庭幸福和我镇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省、市有关部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也对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多次发出通知。我镇民办教育规模大,在校师生员工人数众多,办学时间短,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薄弱,不少举办者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严重,民办学校的安全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因此,镇文教办必须高度重视民办学校的安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了加强民办学校的安全工作,预防民办学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特制订如下管理办法:

一、镇文教办加强对民办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指导,镇文教办设专门机构负责民办学校安全工作,明确责任人。

镇文教办与市教育局一起通过检查、督导评估和换证等工作,检查、监督、指导民办学校的安全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办学校限期整改,不给换证,整改不合格的定为年检不合格,两次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学校按法规规定吊销其办学许可证;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民办学校,马上停止其招生资格或吊销其办学许可证。

二、全镇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校长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民办学校安全工作由学校法定代表人和校长负责,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园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直接负责人。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民办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民办学校,视其情节处以年检不合格、停止招生或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

三、从民办学校的实际出发,强化学校安全宣传教育。

民办学校要认真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学校安全教育宣传常抓不懈,从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培养和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四、建立健全防范安全事故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各民办学校要对涉及学校安全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和检查,民办学校涉及安全的规章制度有:校舍建筑安全,建筑消防安全,食堂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校车接送和道路交通安全,体育运动课安全,社会实践活动、校外郊游活动安全,物理化学实验安全等。凡是没有建立制度的,要迅速制定;凡是制度不健全的,要尽快完善;凡是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下决心调整有关责任人。要建健全学校内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涉及安全的各项工作,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不出漏洞。

五、加强民办学校安全设施建设,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校长要高度重视学校设施设备的安全,校长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凡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举办者要马上集资进行改造、更新,直到不存在安全隐患为止。严禁使用报废车、无牌无证车接送学生,对建筑、消防安全设施要定期检查、定期保养和维修,对卫生、体育器材要经常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马上维修或更新,确保设施设备安全。

第三篇:关于乡镇扶贫与移民工作有关政策情况汇报

镇现辖黄家、岑港、铺前、蔡坞、朝堂、姜家等行政村及铺前居委会和刘源坑村落社区委员会,共84个村小组,全镇人口为17359人,农民人口14303人,非农人口1056人,镇域总面积7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万亩,林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57%。现将扶贫与移民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岑阳镇移民与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深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持续改善扶贫村基础设施。2011年以来共整村推进项目12个,涉及岑港、黄家、蔡坞、铺前四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达367万元,扶贫资金162万元,完成路面硬化9.31公里,面积约4万平方米,修护山塘水库8座,面积36亩,直接受益人口达1.1万余人。

二是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基地龙头带动战略,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2013年,我镇通过招商引资在蔡坞村规划了2000亩现代农业园,在园中引入了300亩油茶种植基地、500亩葛根种植基地,同时,计划发展200亩的樱桃种植林和150 亩的蔬菜种植区,并新增猕猴桃、火龙果、草莓等特色水果种植,落实产业扶贫资金200余万元,覆盖人口3000余人,贫困人口200余户,直接参与的贫困户达60余户,蔬菜大棚面积300余亩,产业扶贫资金150余万元,覆盖人口1000余人,直接参与的贫困户达30余户。 三是全面落实移民扶贫政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贫困户就业择业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工作建议

1、建议完善扶贫重点村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各重点村项目实施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适当地调整重点村名单。比如:我镇的岑港、铺前及蔡坞村,在“十一五”、“十二五”计划中都被列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几乎趋于完善,但是其他村,特别是姜家、朝堂等偏远的北部村,连续多年未被列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户数量相对较多,如要完成在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建议实行对重点村动态管理的机制,使各村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

2、建议完善重点村项目资金科学管理使用机制。一方面

根据项目规模来确定项目资金,从而避免资金量小,做不好、做不了项目情况,把“以项目定资金”改为“以资金定项目”,适当整合项目资金,有利于集中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项目操作程序更加科学合理,扶贫项目资金本身资金量不大,还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一是占用大量时间,二是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建议采用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的方式投票表决,并通过上级有关部门审核把关来确定施工单位和工程量,使重点村项目能更好地贴近基层实际。

3、建议完善产业扶贫基地带民脱贫长效机制。目前的扶贫产业虽然贫困户覆盖面比较广,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贫困户参与率较高,但是目前的产业扶贫政策是导向型政策,缺乏一定的约束性,建议:一是产业扶贫资金补助要与脱贫致富人口挂钩,分年度兑付补助;二是建立贫困户产业脱贫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已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应及时退出产业扶贫机制;三是打破产业扶贫村域限制,允许其他村的贫困户进入非所在村的扶贫产业脱贫致富。

一、财务收入情况:

按照邵财预20**]10号文件精神,我局2014年度财政预算总金额是113.6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是88.65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54.22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7.7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6.64万元),专项公用经费25万元。市财政农业科安排11万元,财政2013年底追加3万元,省移民局工作经费16万元,2013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专项补助经费20万元,2014年培训费42万,2014年转移支付21万元,上年预算内结余1128582元,其他资金户结余830136,以上合计4225218元。

二、财务支出情况。

2014年共支出2813294.24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09592.04元,同比去年上涨27%;(其中:基本工资239452元,津补贴402240元,奖金86366元(其中:三边三区奖金48000元,市绩效考核奖二个半月工资38366元),社会保障缴费81534.04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652446.2元,同比去年上涨19%;(其中:办公费562839.88元,同比去年上涨19%;电费10000元;物业管理费6400元;公务车运行费139013元,同比去年上涨16%;(其中租车费24518元,汽油费33000元,维修费69787元,过路费8067元,保险费3641元);差旅费31180.5元;会议费77414元,同比去年上涨100%;;培训费406077.5元,同比去年上涨34%;;公务接待211768.32元,同比去年下降34%;;聘用人员工资23054元,同比去年上涨17%;;监测评估费100000元;工会经费22190元,同比去年上涨100%;;2013年度值班补助费15800元;其他46709元;(其中:2013年政府调节金13969元;省局学会缴费5000元小车安全5280元奖及退休人经费320元,其他22140元,其中:省、市先进表彰2500元;2013年租车2600元;信访岗位补贴1040元;省局刊登文章奖400元;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奖3000元;计划生育奖12000元;三八妇女节600]),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277705元,同比去年上涨29%;(其中:退休人员津补贴及工资126192元;医疗费(体检费)14853元;住房公积金54280元(2013年度单位差额11154元;2014年单位差额5526元;2014年财政预算37600元),其它82380元(三联二访一帮款50000元;学费12522元;内审补助、独生子女费、双联特困慰问、重阳节、党校学习伙食补助共计32380元)。办公设备购置费733551元。

三、结余。

国库预算内结余960888.76元,国库其他资金户结余656026元,共计结余1616914.76元。

镇现辖黄家、岑港、铺前、蔡坞、朝堂、姜家等行政村及铺前居委会和刘源坑村落社区委员会,共84个村小组,全镇人口为17359人,农民人口14303人,非农人口1056人,镇域总面积7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万亩,林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57%。现将扶贫与移民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岑阳镇移民与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深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持续改善扶贫村基础设施。2011年以来共整村推进项目12个,涉及岑港、黄家、蔡坞、铺前四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达367万元,扶贫资金162万元,完成路面硬化9.31公里,面积约4万平方米,修护山塘水库8座,面积36亩,直接受益人口达1.1万余人。

二是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基地龙头带动战略,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2013年,我镇通过招商引资在蔡坞村规划了2000亩现代农业园,在园中引入了300亩油茶种植基地、500亩葛根种植基地,同时,计划发展200亩的樱桃种植林和150 亩的蔬菜种植区,并新增猕猴桃、火龙果、草莓等特色水果种植,落实产业扶贫资金200余万元,覆盖人口3000余人,贫困人口200余户,直接参与的贫困户达60余户,蔬菜大棚面积300余亩,产业扶贫资金150余万元,覆盖人口1000余人,直接参与的贫困户达30余户。 三是全面落实移民扶贫政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贫困户就业择业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工作建议

1、建议完善扶贫重点村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各重点村项目实施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适当地调整重点村名单。比如:我镇的岑港、铺前及蔡坞村,在“十一五”、“十二五”计划中都被列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几乎趋于完善,但是其他村,特别是姜家、朝堂等偏远的北部村,连续多年未被列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户数量相对较多,如要完成在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建议实行对重点村动态管理的机制,使各村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

2、建议完善重点村项目资金科学管理使用机制。一方面

根据项目规模来确定项目资金,从而避免资金量小,做不好、做不了项目情况,把“以项目定资金”改为“以资金定项目”,适当整合项目资金,有利于集中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项目操作程序更加科学合理,扶贫项目资金本身资金量不大,还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一是占用大量时间,二是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建议采用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的方式投票表决,并通过上级有关部门审核把关来确定施工单位和工程量,使重点村项目能更好地贴近基层实际。

3、建议完善产业扶贫基地带民脱贫长效机制。目前的扶贫产业虽然贫困户覆盖面比较广,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贫困户参与率较高,但是目前的产业扶贫政策是导向型政策,缺乏一定的约束性,建议:一是产业扶贫资金补助要与脱贫致富人口挂钩,分年度兑付补助;二是建立贫困户产业脱贫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已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应及时退出产业扶贫机制;三是打破产业扶贫村域限制,允许其他村的贫困户进入非所在村的扶贫产业脱贫致富。

县地处赣西北边陲,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山区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3.6万,其中居住在边远深山区贫困农户6310户26079人。我县又是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列全省之首,全县发现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1097处,涉及全县所有的9个乡镇61个行政村1381户5148人。

2009年,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总体目标,围绕“整体搬迁,梯度安置、离乡不离土”的工作方针,通过全县上下的一致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共完成建设集中安置点11个,累计移民搬迁216户1006人,移民扶贫搬迁成效明显。一是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规格建设,政府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移民新村都达到了“五通三化”标准,“五通”即:通自来水、通路、通电、通电话(宽带)、通有线电视。“三化”即: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小区绿化。乡村两级移民安置点实现了门前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环境绿化、建有卫生厕、人畜分开,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二是移出区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移民户原居住地由于土地少、耕作难、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世代靠山吃山、乱砍滥伐,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我县在移民扶贫工程实施过程中,结合“一大四小”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行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全县移出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达5300多亩,生态环境不断好转。与此同时,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搬迁,移出区移民户摆脱了过于依赖林业资源的现状,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三是移民收入稳步增加。通过扶持龙头企业、特种养殖基地、林业产业基地等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为移民户建起了致富产业。到目前,我县通过贷款贴息的形式,已累计扶持了华辉公司、新百泰公司等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创办各种基地20多个,解决当地移民就业近1000人,带动发展移民2000多人,持续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在200元以上。四是移民户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过去的贫困户世代居住在深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上学难、看病难,不求进取,“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移民户搬下山,沿公路靠县城,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搬迁群众逐步树立起教育意识、商业意识和科技致富意识,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移民户“故土难离、家难舍”的传统思想逐步向“人心思高、人心思走”的思想观念转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一部分人大力发展药材、食用菌、土养家禽等特色产业,一部分人离乡不离土,从事林业方面发展,一部分人放心外出务工寻求发展,还有一些人从事

二、三产业的自主创业,搬迁群众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五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通过移民扶贫工程的实施,统一了全县干部的认识,增强了全县干部抓移民扶贫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广大党员干部把移民扶贫工程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落实“民生工程”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广大群众从移民扶贫工程建设项目中感受到了广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以及移民扶贫的实惠,从而使干群关系日益密切,隔阂不断消融。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为做好我县移民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XX县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县主要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县政府出台了移民试点工作方案XX县城移民新村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移民搬迁总体思路、对象、工作原则、补助标准、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等,按照省市下达的考核目标,将移民工作目标任务列入民生工程考核内容,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同时明确扶贫、财政、国土、民政、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部门职责,做到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办公会,协调解决移民搬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深入调查摸底,广泛宣传发动。坚持“调查为先、决策在后”工作方针,确保了政策的实效性和严肃性。一方面,开展对居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区的农户居住状况、居住人口、家庭经济状况、安置意向等进行走访调查,视情况初步确定移民对象;另一个面,对安置方式、安置点的接收能力和建设条件等开展调查摸底。在开展调查摸底的同时,利用政策宣讲、下发宣传单、制作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移民扶贫政策家喻户晓。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实施。我县移民扶贫对象界定于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和水库库区的贫困人群。其中,深山区界定为扶贫开发重点乡中的重点村,老革命根据地所在村、重点乡中缺乏生存条件的非重点村、非重点乡中的重点村,列入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区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对象;库区主要是大段水库就地拨高人群;地质灾害频发区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省国土厅评估认定的地质灾害点75个。为实现对这些地区的贫困群众整体搬迁的目标,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对移民户采取了集中安置、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等到方式,解决了安置难的问题。

四、坚持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推动政策落实来引导群众实施移民搬迁。一是资金补助。对异地搬迁并实行集中安置的,每人给予3000元奖金补助,移民房免征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水电开户费,由政府帮助建设移民房配套工程。二是户籍迁移政策。凡搬迁到县城或异地搬迁的移民户,允许自愿保留农业户口或转为城镇户口,安置地公安机关及时办理迁移落户,并免收户籍迁转手续费,搬迁户子女入学免收转入费。三是减免各种费用。免交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种经营性收费减半收取,在县城集中安置办理房产证减免各项费用每户在2000元以上。四是协调民政部门为部分移民点积极争取扶贫发展资金。五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和雨露计划培训政策推动移民点的基础设施改造和移民户生产技能及职业素质的提高。六是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对移民搬迁的移民户原承包经营的土地和落实林改政策后的山林可自愿选择经营方式,其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变。

五、合理利用土地,夯实发展基础。按照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争取用地指标,实行土地置换,合理流转土地等方式,保证有房可建有地可种,在建设用地上会同国土部门,积极争取政策,优先解决移民建设用地指标。生产用地上,对有条件的安置点,鼓励移民户季节性地用原居住地耕种,同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租赁或转包形式,加快土地流转,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发展的后顾之忧。

六、坚持群众参与,强化监督管理。一方面,移民户多形式参与建设管理。安置地选择由移民户确定,各移民安置点选择由移民户参与选择,政府帮助协调土地征用。各移民安置点移民房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一部分安置点实行统一规划、分户自建、户主负责,一部分安置点统一规划、统一建房,由移民户选出理事会代表,成立移民理事会,负责协调和处理日常事务,参与移民建房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严格资金管理使用。做到省下拨的移民扶贫资金,市、县配套资金,统一划入县移民专户,由县扶贫办审批,财政、审计监督,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通过“一卡通”直接补到移民搬迁户手中。做到补助标准和补助到户资金公开、各项优惠政策公开、安置方式公开。

七、加大后续扶持,确保农民增收。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提高移民实现增收致富的技能,努力做到移民户家家有能人、人人有事做、个个能挣钱。通过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共完成实用技术培训400余人次,按照先培训再就业方式解决移民就业增加收入,通过劳动部门优先安排移民到工业园区合适岗位就业,目前,已到本县龙头企业绿海公司、华辉公司等地就业的移民500多人。与此同时,对移民特困户,协调包扶单位继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有条件的将其纳入城镇或农村低保范围。

一、主要成效

2010年以来,到位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2657万元,到位库区项目扶持资金22974.38万元。实施整村推进64个村,村平投入达100万元以上;新建特色产业基地30000亩,扶持改造楠竹园20000亩,实施柑桔品改15000亩,巩固发展网箱养鱼3万口;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5244人,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达8500人(次);完成扶贫搬迁(危房改造)1377户,5088人;实施库区危房改造1956户、9824人;发放原迁移民直补资金10258.12万元,富水库区粮食补贴资金2240万元;新建人饮解困工程736处,解决了10.2万人的饮水难问题;修通了一大批乡村级公路,库区98%村修通了村级公路,85%组修通了通组公路。2014年农民人均出收入达到6545元,比2009年增加108.4%。

二、主要作法

1.整村推进确保贫困户受益。我们把整村推进当作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点贫困村经济,确保贫困户受益增收。一是有机结合。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做到同步规划,分步实施,巩固提高,促进发展,缩小差距。二是群众参与。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组织群众参与规划的制定和项目的选择,参与监督资金的使用和工程的建设,参与规划实施和检查验收。三是明确任务。以生产发展、增收脱贫为中心任务,结合各村实际,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四是整合资源。“雨露计划”、扶贫搬迁、产业化扶贫等项目,都优先安排到实施整村推进的村。五是加强管理。严格整村推进建设标准,加强检查督办,落实后续管理措施,保证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并进而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2.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围绕万亩生态养殖、万亩油茶、万亩香榧、万亩茶叶、万亩水果等六大万亩基地建设,引导贫困农户,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因地制宜选准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种养业项目,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库区重点抓水果品种改良和网箱养鱼;山区重点抓以楠竹、油茶和商品羊为主的种、养殖业;产粮区结合生态家园建设,扶持贫困农户大力发展养猪;城郊和国道沿线区,结合“一线两圈”生态旅游圈的建设,扶持发展和壮大一批以水果、苗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农业庄园,并逐步向融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方向发展。支持大额扶贫贴息信贷款,扶持石材加工销售、土巴爷酒、野荞酒、恒通竹业、新厦松木业、九宫生态粮油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贷款难题。

3.“雨露计划”助推贫困户就业。一是培训对象明确到户。参加“雨露计划”培训并获得扶贫资助的对象,都是农村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对贫困乡村中考、高考的落榜生,优先纳入转移培训范围。对需要和能够外出就业的贫困户劳动力建档造册,建立劳动力培训转移信息数据库,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二是培训内容对口到人。根据贫困劳动力实际,选择最适合的培训内容,建立档案,接受培训,推荐就业,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三是培训形式更灵活。凡是在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接受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纳入补助范围。 4.扶贫搬迁改善贫困户环境。我们把扶贫成本太高、居住分散的库区和深山区贫困人口作为首选搬迁对象,积极稳妥地搬迁到山下、路边、城镇等适宜的地方。在扶贫搬迁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二是坚持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三是坚持异地扶贫开发与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搬迁,确保这部分人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5.避险解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13年我县库区的贫困实情得到了省移民局认可,同意将我县纳入试点县范围。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将大畈镇和平、鹿眠塘、板桥等3个村作为我县第一批解决移民突出问题试点村。目前编制了3个试点村实施方案,聘请长江委设计院编制了3个试点村规划。3个村共有特殊困难移民906户,4198人,基中:有土坯房503户,2418人,计划补助投资3955.16万元;基础设施配套4586万元;生产发展按“二区三产业带”建千亩枇杷基地、千亩规范养殖小区、万亩油茶基地、万亩泡桐基地,投资3226.83万元;建板茶、和平大桥,修通板富公路投资5021万元;教育培训投资1419.9万元,其中:高职教育114.2万元,技能培训702.5万元,购买公益性岗位603.2万元。经汇总,3个试点村特困移民扶持项目总的补助费用17174.59万元,其中直接费用14571.41万元,其它费用1041.86万元,基本预备费1561.32万元。资金筹措争取国家试点资金8396万元,地方配套9100.5万元。

第四篇:乡镇移民实施方案

***镇2011---2020年移民搬迁安

置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政府关于**地区移民搬迁安臵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臵总体规划(2011—2020 年)》和省市县移民 搬迁安臵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移民搬 迁政策,按照“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的工作思路,以统筹 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消除隐患、脱贫致富、修复生态为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镇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镇 2011 到 2020 年需完成 **户 *** 人的移民搬迁 安臵任务。其中: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安臵 ** 户 ** 人,洪灾避险移民搬迁安臵 **户 ** 人,生态移民搬迁安臵**户***人,扶贫移民搬迁安臵**户**人,工程移民搬迁安臵**户**人。

三、搬迁对象

1、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农户。

2、居住高寒边远山区、水电路不通、生存环境恶劣的农户。

3、居住在生态保护区、重要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户。

4、因国家工程建设需要搬迁的农户。

四、搬迁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移民搬迁安臵坚持政 府引导扶持与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由符合条件的农户自愿提出申请,以集镇集中安臵为主,统规统建为主,按程序申报,统一组织实施。

2、镇政府负总责的原则。镇政府为实施移民搬迁集中 安臵点的建设主体。根据移民搬迁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采取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的方式建设集中安臵点。

3、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各村要按照***镇城镇 化发展规划布局,编制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总体规划。并对集中移民搬迁安臵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实施综合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统一选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风格造型,统一完成时限。

4、统筹项目与重点打造的原则。镇政府统筹整合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实施集中移民安臵点基础设施项目,对有一定规模的集中移民安臵点进行重点打造,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

5、突出集中安臵与严格限制分散安臵的原则。对有意愿、有条件的移民户实施集中安臵,原则上不再审批分散建房用地。

6、移民搬迁与小集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移民搬迁安臵应与小集镇和重点镇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

7、移民搬迁政策与农民进城政策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购房安居,享受移民搬迁安臵建房补助政策。利用移民搬迁安臵补助政策在集镇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集中安臵进集镇农户。

8、移民搬迁户与***工程移民安臵点相结合的原 则。在****安臵点规划区打造一个多层移民区,鼓励无土安臵的户入住,并配相应的商业用房。

五、优惠政策

1、建房补助政策。集中移民搬迁户分别按3人及3人以下户60平方米、4 人户80平方米、4人以上户100平方米三种户 型进行设计建设,由群众选择户型面积并分别承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购房费用,其余部分由省市县三级承担。分散移民户享受每户每户3万元的政策补助。

2、户籍管理政策。搬迁至本镇外的移民户,户口必须随人迁移至新居住地;镇内安臵的移民户,户口可迁至新居住地,也 可暂时保留在原居住地。移民户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 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户口迁移,由迁入地负责落实。

3、规费减免政策。免收搬迁群众新建房用地和办理户口转移、土地调整、建房林木审批等费用,免费为搬迁户提供房屋建 筑设计图,移民搬迁城镇集中安臵区建房按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购买安臵住房的移民户减免房屋买卖交易契税、转移登记等方面的规费,最大限度地减轻移民搬迁安臵成本。

4、权益保障政策。移民搬迁户子女就学,由安臵地统一协调,按就近入学的原则享受与迁入地居民子女同等就学待遇;移民搬迁户原有的集体资产享有权、土地承包权、林木收益权和自留山使用权不变,但已享受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补助政策的除外。鼓励农民依法、有偿流转承包地,以防耕地摞荒。

5、就业扶持政策。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优先向移民接收地 安排,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及子女参加劳务技能培训,优先输出安臵就业,拓宽移民增收渠道,增强后续自我发展能力;在城镇和移民搬迁社区增设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移民户就业;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后续产业,加大主导产业培育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化经营,确保实现搬迁群众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六、实施步骤 2011 年全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共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宣传动员阶段 (2011 年 6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 。 召开全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动员会议,对今年的移民搬 迁安臵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同时,以村为单位逐户调查摸底, 按照搬迁范围和对象确定搬迁户,制订搬迁安臵计划和总体规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2011年7月1日至10月31日)。按照搬迁方案,组织实施集中安臵点的基础设施和搬迁房屋建设。分散安臵户在本阶段内必须完成房屋建设主体工程。全镇搬迁安臵户数要达到年度任务的100%。

第三阶段: 总结验收阶段 (2011年11月1日至12月 31日)。完善各类档案资料,搞好工作总结,报请上级验收。

七、职责分工

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搬迁任务重。镇上有关部门和各领导要各司职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协调解决好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圆满完成移民搬迁安臵任务。

镇项目办:做好移民搬迁集中安臵项目整合、资金争取和对上衔接工作。

派出所:协助做好移民搬迁户的户籍审查及转移登记工作。

镇民政办:负责做好“五保户”和“特困户”的搬迁安臵、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工作,指导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镇财政所:及时筹措、划拨、兑付移民搬迁资金和报账,并做好资金的全程监管工作。会同镇项目、土地、交通、林业、水利、住建等相关科室站所,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移民搬迁安臵。

土管:负责地质灾害移民搬迁的申报、立项及组织实施工作;做好移民安臵用地保障,严格按标准审批村民建房用地;做好搬迁后的宅基地复垦,移民土地权属变更登记等工作。

住建:负责做好集中安臵点的规划选址,绘制移民搬迁户建 房设计图纸,加强建材、建筑质量监管。

交通:负责制定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道路交通规划;争取上级交通专项资金,投入移民安臵点道路建设。

镇农技站:做好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投劳管理工作;指导搬迁户使用沼气,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产业。

镇林业站:负责移民搬迁户的木材审批,采伐。 镇扶贫办:负责移民搬迁的申报、立项及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

镇移民办:负责引汉济渭工程移民搬迁的申报、立项及组织 实施工作。 镇教体、卫生、环保、电力、社保等部门:负责协调解决好 移民搬迁安臵项目实施过程中教育、卫生防疫、环境污染治理、供电和搬迁群众就业培训指导等工作。

信用社:积极为移民搬迁安臵中的贫困农户发放建房贷款。

八、组织保障

由***镇长任组长,人大主席**、副镇长**、 任副组长,镇纪委、党政办、经济发展办、财政、土地、林业、 扶贫办、移民办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此项工作。由人大主席**同志牵头,负责***库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移民 搬迁安臵工作办公室,由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研究制定移民搬迁安臵政策措施, 编制全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组织协调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相关事宜。检查工作任务实施进度及效 果,验收移民搬迁项目完成情况及挡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各村成立相应机构,由村支书负总责,村三委会班子齐抓共管。当年 有建设任务的村要求每月13日和28日前上报本村建设进度情况。

九、工作要求

1、科学制订规划。各村要按照“统筹城乡、统一规划、集中安臵、设施配套、安全避险、有利发展”的要求,制订陕南移 民搬迁安臵工作总体规划。按照二十年不落伍的标准,对集中移 民搬迁安臵点进行超前规划,统筹解决好生产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问题,科学指导新农村建设。

2、深入宣传发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政务公开栏、标语、过街红、上门入户等方式,深入宣传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和实施办法,解答群众疑虑,提高群众对移民搬迁政策的知晓率,激发参与热情,引导群众变 “要我搬”为“我要搬”,及时总结在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为促进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 的舆论氛围。

3、落实包抓责任。建立镇级领导联系村移民搬迁工作制度,实行镇级领导包抓集中移民搬迁安臵点制度,镇上三大班子主要领导要分别包抓一个集中移民搬迁安臵点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镇主要领导要分别包抓一个 20户以上集中移民搬迁安臵点建设,各站所部门要积极配合,镇村联动,抓点示范,点面结合, 推动全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整体推进。

4、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移民搬迁安臵有关政策规定,严把移民搬迁对象审核关、集中安臵点选址关、建设用地和建房标准审批关,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推行公示、公开,群众参与式管理机制,完善制度监管。镇财政、纪检等部门对移民 搬迁安臵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监督,严禁截留、挪用或贪污移民搬 迁资金问题的发生, 确保项目计划严格执行和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十、几个具体措施

1、为了达到陕南大移民的初衷,建议搬迁户暂时可不拆旧房。

2、全镇范围内群众应尽量集中安臵,但每户只能享受一套 搬迁新居。

3、工程施工时,为保障质量,降低成本,建设主材由镇上提供。

4、对于河道取沙石等材料,建议河管部门协调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

第五篇:玉门市70余万元扶持移民乡镇林业建设

甘肃省玉门市林业局筹资70余万元扶持移民乡镇林业生态建设

2011年,玉门市不断加大小金湾东乡族民族乡、独山子民族乡、柳湖乡、六墩乡等新建移民乡镇的林业生态建设,从资金上加大新建移民乡镇的扶持力度。今年,玉门市林业局通过向上申请资金和自筹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70余万元,对移民乡镇特色林果富民工程、农田防护林建设、移民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新农村绿化美化工程、科技培训示范工程等11项工程进行大力度的扶持。今年主要完成了各乡镇农田防护林建设350公里4000亩;完成绿色通道建设55公里1000亩;完成独山子乡、六墩乡、柳湖乡、小金湾乡4个移民乡居民点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2052亩;各乡镇林木良种繁育2000亩;移民乡镇发展特色林果5500亩;引导各乡镇农户在居民点、村庄院落、房前屋后植树造林、种花种草100000m2 ;完成10800万亩防护林网的管护和补植、东线风沙口和风光大道续建等绿化工程;在科技培训过程上也比往年加大了资金的投入,每年培养20户林果科技示范典型户,培养200名技术骨干,培训林果种植户1万人次,坚定了新建移民乡镇移民发展林业产业的信心,推动了新建淫民乡镇林业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移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环境,从而推动和实现了玉门市林业生态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玉门市林业局:周冲、王睿啸

2011-5-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协助融资协议书范本下一篇:县政协协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