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模式创新中引进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29

为了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根据教育部的“16号”文件精神, 2008年10月, 我们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与嘉兴富绢制衣有限公司合作, 共建一条服装生产流水线, 积极探索工学一体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 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 积累了一些经验, 产生了很多的感想。下面, 我们将这种实践教学活动的背景、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以期不断发展、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1 引进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的背景

服装企业的岗位很多, 每个岗位都有其工作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必须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进行。但是, 由于以下的种种原因, 使学生难以在真实的环境下得到锻炼, 从而使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其一, 企业不欢迎实习生, 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岗位上得不到重视。在企业看来, 实习生几乎什么都不会做, 不仅没有给自己的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而且使他们相应岗位上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

其二, 学生实习过程中住宿难以解决。目前纺织服装企业的员工都是由企业包吃包住的, 但对只有一两个月甚至只有几周实习时间的学生是不提供食宿的。为了方便管理, 学校包车每天接送学生, 但这样做成本很高。

其三,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脱岗或变相脱岗的情况较多。一般情况下,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 学校会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全程指导, 但这管理成本较高。大多学校往往将学生往企业一送就完事。对企业来说, 学生在不在岗无所谓, 如果学生本人的学习主动性不够, 岗位上的师傅是不会尽心尽力指导的。而学生觉得自己在岗位上不仅得不到重视, 又学不到技术, 心灰意冷, 从而出现脱岗或变相脱岗现象。

面对上述现状, 学校也很无奈, 为了节约成本, 学校尽可能缩短顶岗实习时间, 或干脆演变成用参观代替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形式化, 学生专业技术的学习当然成了一句空话。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我们就决定把服装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引进校园。

2 引进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的基本情况

2.1 合作企业

我们的合作企业是嘉兴富绢制衣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前身是全国有名的嘉兴绢纺厂, 该企业产品经营范围广, 既有男装、又有女装;既有加工产品, 又有自己创建的品牌。除此之外, 还有横机 (羊毛衫) 生产车间、绣花车间和水洗车间。产品种类多, 符合我们学生学习的需要。

2.2 合作模式

我们的合作模式是“共建”, 由我们学院提供现有的280平方米左右的生产场地, 70万元左右的生产设备。企业提供学生岗前、岗上训练用的各类材料和其它必要的辅助设施。学校每天提供20名学生上生产流水线顶岗实习, 企业提供师傅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每个班在流水线上顶岗实习1~1.5个月。实习完毕, 根据学生的产量和劳动态度, 由学校的指导老师和企业的指导师傅共同评定成绩, 成绩分为优、良和合格三档, 由学院及合作企业共同盖章确认颁发顶岗实习证书, 对学生发放生活补贴, 对优秀的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2.3 运行情况

2.3.1 充分准备, 把学生的安全和稳定放在第一位

在生产流水线上顶岗的学生, 对学校来说还是在校的学员, 对企业来说是他们的准员工。为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要求由企业为学生交纳工伤保险。在上岗前, 专门召开动员大会, 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在顶岗实习期间, 学校安排一名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出勤考核、安全管理、思想交流、专业指导等工作, 发现情况及时沟通, 及时解决, 使顶岗实习工作既安全又稳定。

2.3.2 每天将学生分两班上岗, 保证学生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

根据新劳动法, 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 我们要求企业遵守新劳动法。但服装企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如果工人每天只工作8小时, 就很难完成外单的交货任务。为了避免这个矛盾, 我们的做法是将20名学生分为两个小组, 一个小组从上午8:00工作到下午16:00, 另一个组从中午12:00工作到晚上20:00。

2.3.3 融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企业的生产管理体制于一体, 以适应学生的双重身份

学院的规章制度, 是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所以,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 还要参加学院必要的活动。而企业的规章制度, 是从提高生产效益的角度制定的, 所以企业一般不允许员工请假。为了让顶岗学生既能参加学院的活动, 又能使流水线正常进行, 我们从优秀的学生中培养了一批替补人员, 一旦有人要请假出去, 马上请替补学生上岗。所以, 替补人员必须有较扎实经专业基本功, 能胜任或基本胜任生产流水线上各个岗位的要求。

3 引进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的主要成效

3.1 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 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我们专业开设了十多门专业课, 每位专业教师对自己任教的课程自我感觉都很好。但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 服装材料的老师叫不上面辅料的名称, 更谈不上了解它们的性能;结构设计的老师打不出一整套象样的工业样板;工艺老师做不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样衣……所有这一切, 都让我们的老师深刻反思。

其次,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是指教师通过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实际操作, 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在服装生产流水线中, 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服装生产实践活动中去,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 教师或多或少地接受磨砺。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再次, 有利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 便于出成果。

在服装生产流水线中, 出现了一些在理论教学中无法预见的问题, 比如针织服装缝制过程中产生针洞的问题、丝绸圆下摆卷边问题等。这些问题, 要求我们老师设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灵感, 形成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将萌发一些新的观念、产生一些新的知识, 从而产生新的课题, 将这些新的课题带到专业教学中去实践去研究, 就催生了新的成果。

3.2 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首先, 渗透了品质教育,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由于生产流水线上的单子是外贸单, 所以对结构线、针距、缉缝大小、款式造型等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把握, 分层过关。达不到要求的, 得重做, 直到做合格为止。学生在岗位上自然而然形成良好职业习惯, 完成对高品质的追求。

其次, 学生跳出了传统的学习模式, 在专业上迅速成长。生产流水线让学生从教师的“一言堂”中走出来, 从麻木、封闭的的教学环境中走出来, 深入生产第一线, 学到了很多以前书本上没有的内容, 为最终成为未来的服装行业职业人奠定扎实的基础。实践证明, 学生的潜力非常大, 他们能学到的比我们老师想象的要多得多。

3.3 促进了定单式教育模式的形成, 有效地打开服装人才市场

所谓定单式就是锁定企业, 在充分了解企业所需岗位、所需人才的基础上, 签定培养、就业协议, 紧紧依托企业, 通过“定单”教育培养服装专业人才。这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 企业就明确了他们的用人要求。实习一结束, 几个表现优秀的学生就被企业“相中”, 成为企业培养的对象。这将不断促进我们专业定单式培养模式的形成, 有效地打开服装人才需求的市场。

4 引进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暴露的主要问题

4.1 专业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 许多服装企业正从单纯的接单加工向品牌发展转型, 服装企业中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 有很多的新的管理理念、营销模式正在诞生。而我们的教学内容, 还局限在几年前出版的内容陈旧的教材上。这次顶岗实习活动, 使师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4.2 教师的教育观急需改变, 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我们的专业教师, 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培养模式中出来的, 他们习惯了上理论课, 看不起在一线操作的工人, 认为我们的学生不用上生产流水线, 上生产流水线是中小学毕业生的事。他们还在用本科院校的教育观来对待我们的高职学生。因为有了这样的观念, 有些指导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很欠缺, 指导能力不强, 所以, 新的教学模式呼唤有新理念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

4.3 企业的要求与学生的愿望有一定的偏差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它希望每位学生顶在某个岗位上连续做三个月甚至半年, 如果轮岗太频繁, 不仅出不了高品质的产品, 更谈不上产量, 这和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不吻合的。所以企业认为, 既然学校要和企业零距离接触, 那么就应该严格按企业的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 学生每天和企业的员工一样上下班;平时没有特殊情况不准请假, 最好在一个岗位上连续做。如果是青蜓点水, 绝对是学不好的。

大学一向以民主、宽松、文明为特征, 学生已习惯了宽松的学习生活, 所以他们很不适应企业的作息时间, 要求顶岗期间的作息时间与学校上课时间一致, 至少每周休息一天。要求企业拿来的单子不能太大, 最好是多款式小批量, 不能固定在某个岗位上, 要不断轮岗, 全面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否则乏味、厌烦。如果超过八小时, 就是违反劳动法。

双方这种观念上的偏差, 是这次合作过程中双方协商的一个难点。

4.4 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一学生进入校门, 对专业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结果扑面而来的大多是与专业无关的课程, 他们对专业学习的热情被慢慢扑灭, 很多学生感到大学的学习内容与自己想要学的相差太远。按我们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律, 学生一进校门, 首先应巩固其专业思想, 而专业思想必须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渗透, 光靠空洞的说教效果是不理想的。但是按目前的课程设置, 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5 新思考与设想

思考与设想一:在不打破现有课程设置的前提下, 让学生分阶段, 定任务上生产流水线。通过对目前的情况分析, 我认为学生上生产流水线的顶岗实习至少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学期:大一新生第一学期时间短, 通识课的学习任务重, 上流水线不可能, 专业基本功还没有巩固, 为了第三学期的项目教学, 第二学期必须在结构和工艺方面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可以考虑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让学生在生产流水线进行实习, 在平车和板房的顶岗时间可以适当长些。第二阶段是第五学期, 学生面临毕业就业的各项面试, 整个学期都可以让学生在生产流水线的各个岗位上实习, 这个阶段的实习应具有针对性, 比如准备应聘制板岗位的学生可以在板房实习时间长些;准备应聘跟单的学生可以在质量控制与管理方面实习时间长些;准备应聘样衣制作岗位的学生可以在样衣制作岗位上实习时间长些……

思考与设想二:不能固定一个企业, 应在不同的阶段寻找不同的企业合作。

如果固定一个合作企业, 那么产品就会显得单一。所以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合作企业。一年级时以简单的棉织产品加工为主, 可以找一些做休闲裤子和衬衫的企业合作;二年级时以皮革制品为主, 可找做仿皮服装的企业合作;三年级时以丝绸产品为主, 可以找做丝绸服装有企业合作;而且在流水线的设计上要有所区别:大一时让学生上细流水线, 大二上粗流水线, 大三时粗流水线与产品研发性的整件服装制作并举。

思考与设想三:制定合理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 与企业的规章制度接轨。

如果去企业顶岗实习, 学生就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那么, 对于在校内的共建性的服装生产基地上顶岗实习的学生, 也应遵守服装生产基地的规章制度, 这个规章制度, 应该与学生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规章制度相一致。因此, 我们必须走访各类的服装企业, 了解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 找出其共性的内容, 制定出科学、规范、合理的校内校企共建型服装生产基地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

思考与设想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和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对接。

从理论上来说, 高职类院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岗位成才, 所以, 专业成长与与岗位成才是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学生的专业成长与与岗位成才要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锤炼, 因此, 我们要了解服装企业的企业文化, 了解服装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 将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对接, 有效地为专业教学工作服务。

6 焦点问题探讨

焦点问题一:学生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 违反劳动法吗?

正方:工人都不能超过8小时, 更何况还是学生。超过8小时, 违反了劳动法, 是侵犯人权。

反方:学生还在学习阶段, 学习是没有时间限定的。现在的初、高中生, 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十点多, 你能说他们违反劳动法吗?这只能说学生们学习很刻苦。作为一名大学生, 在专业学习上难道不能向中学生学一学吗?

焦点问题二:顶岗实习的学生能频繁请假吗?

正方:应允许学生请假。因为学生不是工人, 他们要学的东西很多, 比如社团活动、班团活动、校内外打工等。对打工的学生, 应同意他们同时兼顾流水线实习和打工, 因为兼的工是长期的, 而流水线的的工作是暂的。

反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 应严格按企业顶岗实习要求, 除了生病、家里直系亲属伤亡病故或其它必须请假的特殊事情外, 其余活动一律暂停。

焦点问题三:学生顶岗实习, 是学校和企业剥削学生的劳动?

正方:学生是来学习的, 不是来充当工人的, 学校把学生放在流水线上象工人一样劳动, 就是剥削学生的劳动, 学生和家长都是不能答应的。

反方:学校花了那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 还不是为了学生能真正学到一些本领?要学好服装, 一定要下车间从平车学起, 就好象学游泳一定要下水一样。职业教育不是应试教育, 不要以为做题目才是学习。做半天题目, 是劳动, 只是看不到具体成效;做半天衣服, 也是劳动, 但我们看到了产品, 同样是劳动, 只是方式不同, 结果也不一样, 关键是看效果哪个好。学习服装, 光做题有用吗?所以顶岗实习, 是学校和企业采用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 而不是剥削。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一直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在对我院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引进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后, 学校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的基础上, 对这种实践教学活动的背景、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它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并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思考, 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些焦点问题, 以期不断发展、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服装生产流水线,背景,基本情况,主要成效,焦点问题探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天然气工业的应用下一篇: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成人成才